歷史周期律
1. 中國歷史周期律的介紹
「歷史周期律」是指中國歷史上的政權經歷興衰治亂,往復循環呈現出的周期性現象。極端的不公導致社會的崩潰,從而達到新的相對公平,周而復始。在中國,極端的貧富懸殊是歷史周期律的推手。歷史周期律問題,是1945年黃炎培先生在延安向毛澤東提出的問題。黃炎培先生問毛主席,中國共產黨能不能跳出歷史上其興也渤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毛澤東同志回答說:行,這就是民主。
2. 中國能夠走出歷史周期律嗎
中國的歷史周期律問題,是1945年黃炎培先生在延安向毛 澤 東提出的問題。
黃炎培先生問毛 主 席,中國 共 產黨能不能跳出歷史上"其興也渤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
毛 澤 東同志回答說:行,這就是民 主。
在中國歷史循環往復的周期里,幾乎每一個能贏得200~300年長治久安的朝代,都是從打破原有社會結構,通過「均田」實現相對公平開始的。在農業社會里,「田」即土地,是最主要的生產資料,如同今天的資本。所謂「均田」當然是沒有土地的人均豪門的田,而不是有錢的豪門均窮人的田。
從中國的歷史進程看,在當時亂後思治的中國,是必須補上公平這一課的。孫中山先生尚且要平均地權、節制資本,1949年只能做得比中山先生更好。只有補了這一課,中華民族才能擺脫
毛澤東與黃炎培: 跳出「興勃亡忽」周期律
以來的動盪歲月,休養生息,走上復興。同歷史上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新中國所處的歷史環境,決定了中國還需要補「現代化」這一課。在強敵虎視的情況下,中國需要迅速建立現代工業,而這需要大規模的、迅速的積累。如何在低水平的基礎上既能實現工業積累,又能實現大多數人的公平,是當時中國面臨的巨大挑戰。
還有,建立新體制的那一代人是精通中國歷史的。幾千年中國歷史中,那種「公平—不公平」的周期循環,也許在他們心中形成了一個難以排解的歷史之結;他們透過治亂更替的歷史風雲,也許看到了公平在中國治亂中的作用和分量,知道民可載舟,也可覆舟,從而力圖尋求一種能夠確保公平的體制,來保證中國的長治久安,來避免歷史周期的重現。
這種歷史因素交互作用,就形成了以政府調動資源為手段的,以公平為核心的新體制。在當時的情況下,只有政府才可能實現資源的集中,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西方國家在漫長的發展道路中完成的資本原始積累和再積累過程,同時保證積累的財富被用來建立中國自己的現代工業。這種高速度的積累顯然是以壓制消費為代價的。在這種情況下,公正,尤其是分配的公正,就顯得非常重要。所以,當時對公平體制的選擇,不僅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的總結,也是近代中國歷史的必然。
通過公平的體制來避免歷史周期,這也許就是以毛澤東先生為代表的一代人所做的歷史探索。如果我們把那場變革放在歷史的長周期中來看,是不是可以形成這樣的認識:它為中國徹底擺脫歷史周期律奠定了基礎。這一點值得後來者深思,值得後來者的後來者更加深思
3. 歷史周期律你認為該如何解決
每一段歷史都有它的發展方向,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但是我覺得既然是歷史,我們就應該要順應歷史,學會摸清他的一些規律,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它。
4. 中國脫離歷史周期律了嗎
中國脫離歷史的規律還沒有,現在時間還沒有到。
5. 什麼是「歷史周期律」
「歷史周期律」是指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政權都會經歷興衰治亂,往復循環呈現出的周期性現象。極端的不公導致社會的崩潰,從而達到新的相對公平,周而復始。
中國的歷史周期律問題,是1945年黃炎培先生在延安向毛澤東提出的問題。黃炎培先生問毛主席,中國共產黨能不能跳出歷史上"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毛澤東同志回答說:行,這就是民主。
6. 歷史周期律世界歷史中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有沒有具體規律
其實這主要是講中國歷代王朝的吧?西方沒怎麼聽說他們也有具體規律。這規律對中國的描述好像在國外都有點名氣- -..這話是黃炎培先生對毛澤東說的,毛澤東還說找到破除這個規律的方法了,說這個方法就是民主。
表面來看每一個王朝的創立者總是一個有才幹、有魄力的政治家,但是幾代後,在宮廷內成長起來的子孫後代常常變得軟弱無能、放盪不羈,雖然有時候會出現一個強悍的統治者或者一個能幹、忠誠的大臣來阻擋這種墮落,但總體來看,整個王朝的統治在走下坡路,直到一場新的起義推翻王朝,重新開始大家所熟悉的循環。
但更為根本的是經濟管理上的循環,從每個重要王朝剛建立時所共有的安寧與繁榮開始。社會安定的恢復導致人口增長、生產擴大,從而相應地使收入增多、國庫充實。但是個人野心、家族影響和制度的壓力相結合導致皇帝去承擔過多的義務,使他們將人力、財力分散到公路、運河、防禦工事、宮殿、宮廷鋪張、邊疆戰爭上,因而在王朝建立的約一百年後都開始面臨財政上的種種困難。
為了彌補虧空,政府提高賦稅,而這大部分都壓在自耕農頭上。每個朝代開始時,自耕農總是占農民的大多數,但是隨著賦稅的增加,他們越來越不得不將自己的小塊土地讓與大地主,淪為佃農(土地兼並),而地主則憑借與自己財產相符的政治影響,只繳納微不足道的稅款,所以他們佔有的土地越多,政府的歲入越少,落在日趨減少的自耕農頭上的賦稅也就越多。這樣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賦稅增加,歲入下降,公路與溝渠的整修被忽視,生產率下降,最後是飢荒、盜匪活動和全面的農民起義。在這同時,邊防也可能被忽略,招致游牧部落越境劫掠。常常是這種內亂和外侵的結合,使搖搖欲墜的王朝崩潰,為新的開端掃清道路。
7. 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對「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哲學解說
歷史上的周期律,主要指執政者如何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要求黨從嚴治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
跳出周期律,體現矛盾普遍性與矛盾特殊性的統一。
8. 中國以後能脫離歷史周期律嗎
長期來看,是無法擺脫的,因為歷史周期規律的演變實際上是人性的演變,人性不可能消失,所以因人性而造成的周期性波動同樣不可消除,但中國是個人口大國,有些事務的發展和演變會比其他國家更為漫長是完全有可能的
9. 歷史周期律形成的根源是什麼 知乎
歷史周期律的根源是權力的傾斜。就好比天平的兩端,只要有一端質量大,另一端質量小,這個天平就不會平衡的。當權力集中在一小撮人手裡,多數人的一端就會少,這個社會就處於歷史周期律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