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卷
① 高一全國100所名校單元測試示範卷.歷史卷(五)
全國所名校單元測試示範卷高一下冊歷史卷(六):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一、選擇題CDDCCCADBCCACACCDDBCDACDC二、非選擇題26.(1)①君主想到新世界擴張領土②希望能找到金、銀、香料的慾望③商人們希望找出新的貿易航線④傳統商路被阻斷的客觀推動(2)變化:貿易活動中心開始由地中海轉移到北大西洋沿岸地區影響:導致了威尼斯的衰落,造成安特衛普等大西洋沿岸城市的興起(3)①促進了歐洲和世界各地的物種交流②人們的消費習慣和生存條件③改變了歐洲的貿易中心和區域經濟發展趨向④促使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貿易體系開始形成27.(1)①阿拉伯和義大利的衰落②最早進行海上探險,發現新航路③封建國家政府制定了海外擴張政策,對海外活動及海外擴張的支持(2)①以商業為主,沒有雄厚的工業實力支撐②國家人口少,財政空虛,國家綜合實力較弱③英、法、荷等國的經濟競爭和軍事打擊28.(一)①國家富庶繁榮②對外貿易發達(二)問題:荷蘭海上霸主地位被英國取代原因:①英國通過頒布法令,打擊荷蘭的海上貿易②通過壟斷殖民地的貿易以削弱荷蘭的海上貿易③通過推行重商主義政策,發展國內工商業29.(1)①位於河谷,水利資源豐富②水力紡紗機器的創制③近代工廠制度的興起(2)①蒸汽機使工廠擺脫了地域和資源的限制②蒸汽機推動了商品和勞動力市場的發展③出現了近代工業城市的興起④推動了近代交通運輸業的變革
② 高一歷史卷買什麼好
高一的歷史真沒必要買卷子,你像老師要些重點的地方就行了,歷史主要就是那麼些東西,再就是些實時的東西,例如現在的十八大。
③ 高一歷史必修一
高一歷史第一單元測試題
諸誠四中 王承先
一、選擇題
1.關於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確的是( )
A體現了奴隸主與奴隸的階級關系 B體現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等級關系
C體現了中央政府與地方的行政關系 D體現了官僚機構與人民的壓迫關系
2.漢初封國制和西周前期分封制的主要區別體現在( )
A基礎 B形式 C對像 D作用
3.秦廢除了分封制,在地方實行郡縣制,而西漢初又出現郡國並存的局面,這反映了( )
A歷史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B事物發展的漸進性
C封建主義還不夠強大 D新事物的發展都要經歷一些曲折
4.分封制在周初鞏固了周朝統治,擴展了西周疆域;在後期卻造成了分裂割據,瓦解了周朝的統治。造成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的根本原因是( )
A生產力水平的顯著提高 B生產關系的發展
C諸侯地位的變化 D井田制的興衰
5.秦朝鞏固國家統一的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
A三公九卿制 B郡縣制度 C監察制度 D統一貨幣
6.漢武帝建立刺史制度,主要是為了監察( )
①丞相 ②民眾 ③諸侯王 ④地方高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東漢初年加強中央集權的主要特點是( )
A削弱地方豪強勢力 B優待開國武將
C擴大尚書台權力 D規定皇權至高無上
8.東漢末年與東漢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變化是( )
A由封國、郡縣並存演變為郡縣制
B由州、郡、,縣三級制演變為郡縣兩級制
C由郡縣兩級制演變為州、郡、縣三級制 D由郡縣制演變為州縣制
9.唐時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時有七八個宰相議政。統治者這樣做主要目的是( )
A完善中央集權 B分散相權,加強皇權
C減少決策失誤 D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10.「丞相」職位長期沿用主要是適應( )
A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 B發展農工商業生產的需要
C加強民族交流和對外交往的需要 D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11.明太祖廢除丞相,主要是由於( ) 。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過去的丞相大多子庸無能,敗壞風氣
C發展農工商業生產的需要 D丞相的權力過於集中,經常威脅君權
12.開創郡縣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13.元朝時期,中央政府對遼闊的地域實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
A實行行省制度 B實行冊封制度
C實行三省六部制 C設置理藩院
14.北宋派文臣做知州,設轉運使、通判的實質是( )
A削奪朝中大將的兵權 B防止「陳橋兵變」重演
C加強了皇權 D防止了分裂割據
15.北宋政府設置轉運使管理地方財政,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遏制地方官吏貪污腐化 B消除地方割據的物質基礎
C確保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 D籌集用於議和的「歲幣」
16.以下關於明朝「廢行省,設三司」的措施的評價正確的是( )
A通過分散地方的權力來加強中央的權力
B是我國古代行政區劃制度劃時代的變革
C有利於加強明朝邊境地區的軍事防禦力量
D政府各部門互相牽制,客觀上減輕了對人民的 壓迫
17.閱讀下面的一幅歷史地圖。此圖所反映的歷史內容是( )
A西漢時期監察區的劃分 B漢初的郡縣制與封國制並存的形勢
C西周初年分封諸侯的情況 D唐朝時在邊境設置軍鎮的情況
18.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主要是由於( )
A唐末以來地方勢力過於強大 B採納了宰相趙普的建議
C皇帝的絕對權威必須維護 D國家面臨周邊少數民族的壓力
19.宋太祖採取多種措施大力加強中央集權,其核心是圍繞( )
A削弱中央大將和丞相的權力 B解除地方割據的經濟基礎
C解決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分配 D削弱地方軍隊的實力
20.地方勢力威脅中央政權的危險基本解除始於( )
A隋唐時期 B北宋時期 C元朝時期 D清朝時期
清朝是我國專制主義制度達到頂峰的時期,請回答21~22題。
21.清朝前期,中央機構發生過多次重大變化,最主要的變化是( )
A國初定製,設議政王大臣數員……如坐朝儀
B「率循祖制,咸復舊章」,廢內閣,恢復內三院
C選調翰林等官人南書房當值,「非崇班貴值,上所親信者不得入」
D軍國大計,罔不總攬,自雍乾後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於內閣而於軍機處
22.清朝軍機大臣的基本職責是( )
A決定軍國大事 B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
C掌管國家政令的草擬 D筆錄、傳達皇帝的旨意
二、非選擇題
2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
門下省 尚書省 中書省
┌—┬——┬——┴—┬——┬——┐
工 刑 兵 禮 戶 吏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材料二 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虜騎所過,莫不潰散。 ——朱熹《朱子語類》卷128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於中書省,今冀、晉、魯、內蒙及河南的黃河以北地區稱「腹里」,由中書省直轄。中書省也稱都省,為全國行政中樞。總領各行省,又兼轄腹里。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制,凡有重大軍事,則遣中書省官員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書省建制,故稱「行中書省」。《元史·地理志》中載:「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始設軍需房於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後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於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於是承旨、出政皆在於此矣。—趙翼《蘑曝雜記》
請回答:
(1)材料—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麼作用?三省中門下省的職能是什麼?
(2)材料二中北宋「盡奪藩鎮之權」中「兵也收了,財也收了」的具體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對此看法如何?
(3)材料三中元朝設置的中書省與唐朝的中書省有何不同?元朝為什麼實行行省制?
(4)材料四中軍機處的主要職能和作用是什麼?軍機處的設置反映了什麼時代特徵?
2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國朝仍前明之制,以內閣為政府,大學士為宰執。—葉鳳毛《內閣小志·自序》
材料二 國初設內三院外,其軍國政事,皆交議政諸王大臣,半皆貴胄世爵,不諳世務。憲廟(指雍正帝)設立軍機大臣,擇閣臣及六部卿貳熟諳政體者,兼攝其事。
—《嘯亭雜錄·軍機大臣》
材料三 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諭;「國初以來,設立議政王大臣。彼時因有議政處,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充辦理。自雍正年間設立軍機處之後,皆系軍機大臣每日召對,承旨遵辦,而滿洲大學士、尚書向例俱兼虛銜,並無應辦之事,殊屬有名無實。朕向來辦事祗(恭敬)崇實政,所有議政空銜,著不必兼充,嗣後該部亦毋庸奏請。」 —《樞垣記略》卷—
材料四 軍機處本內閣之分局。國初承前明舊制,機務出納悉關內閣,其軍事付議政王大臣奏議。康熙中,諭旨或命南書房翰林院撰擬。是時南書房為最親切之地。雍正年間,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俸直(官吏值勤)者多慮漏泄事機,始設軍需房於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後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於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於是承旨、出政皆在於此矣。 ——趙翼《蘑曝雜記》卷·
材料五 嘉慶四年正月初八日諭;「各部院文武/臣亦不得將所奏之事預先告知軍機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門奏章呈遞後,朕可即行召見,面為商酌,各交該衙門辦理,不關軍機大臣之事也。」 —《樞垣記略》卷一
請回答:
(1)清初主要有哪些中央政治機構?最主要的決策機構是什麼?
(2)議政王大臣會議被撤消的原因是什麼?
(3)依據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帝為加強皇權所採取的措施。
25.《新唐書》記載;「宰相之職,佐天子,總百官,治萬事,其任重矣。」唐朝、北宋、明朝統治者為防範相權過重的威脅,分別採取了哪些措施?其方式和結果如何?
答案:一、⒈B ⒉D ⒊D ⒋A ⒌B ⒍B ⒎C ⒏C ⒐B⒑A 11.D ⒓C ⒔A ⒕C ⒖B ⒗A ⒘B ⒙A⒚C ⒛B 21.D 22.D
二、23.⑴三省六部制進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權制度。門下省掌管國家政令的審批。
⑵措施:派轉運使管理地方財政,從地方軍隊中挑選強壯士兵,編入禁軍,由皇帝直接控制。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據取得成功,但導致地方軍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進攻的失敗。
⑶唐朝的中書省是中央機構之一,掌管國家政令的草擬;元朝設置的中書省是全國最高行政機構。元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實行行省制是為了對全國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統治。
⑷職能是迅速將筆錄的皇帝旨意傳達給中央各部門和地方大臣去執行。作用是使皇權得到進一步加強。反映了明清時戎封建制度的漸趨衰落。
24.⑴主要機構有:內閣、六部、內三院、南書房、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最主要的決策機構是議政王大臣會議。
⑵議政王大臣「不諳世務」,辦事能力低下;軍機處的設置使議政王大臣會議無政可議,成為空銜;根本原因是皇權受到由「貴胄世爵」組成的議政王大臣的限制。
⑶康熙帝設南書房以分散內閣權力。雍正帝增設軍機處以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實權。乾隆帝取消議政王大臣會議機構。嘉慶削弱軍機大臣的「承旨、出政」權力,下令各部院文武官員的奏摺不預先告知軍機大臣,直接承奏皇帝。
25.⑴措施:①唐朝採取三省的分工和以品級較低的官員任三省長官的辦法。②北宋採取在宰相之下設參知政事為副相、設樞密使和三司使以分割行政權、軍權和財權。③明太祖則廢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權分屬六部,使用權其直接對皇帝負責。⑵方式:分割和削弱相權,加強君權。⑶結果:使相權和皇權合一,逐步消除了相權對皇權的威脅。
④ 全國100所名校單元測試示範卷 高一歷史
1~5:ACABC
6~10:ACCBA
11~15:BBBBA
16~20:DAADA
21~25:CDCDC
⑤ 求2018學年第一學期期末高一歷史卷答案(詳細卷子看圖片。)
每個地方的試卷都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只是想要試卷答案的話,推薦你一款手機軟體「作業幫」,用手機拍下題目圖片,大部分都能找到相同題目和題目的答案。
⑥ 請大家推薦幾個高一歷史試卷免費下載網址
備課資源庫 www bkzyk com(空格中加一個點,就可以訪問了)
試卷頻道→歷史試卷→高一歷史試卷,有上萬套免費高一歷史試卷在等你下載
⑦ 高一歷史題
其實答歷史大題不難、我的情況和你恰恰相反、1、材料題這種題目答案一般在材回料中體現、答但是千萬不可以整句整段的完全照抄照搬、要用抽關鍵詞+自己的概括的方法2、分析題這種題目一般是從所給材料的背景入手、然後在腦中進行知識搜索覆蓋,將涉及到的知識進行篩選、不要將一些無關的東西寫上、雖然不扣分,但是讓改卷老師覺得是死讀書、不懂得靈活運用、打分就會差一些3、分點答題,一定要將關鍵詞放於首句中、不要放在最後的總結、讓老師一目瞭然、不用找的那麼辛苦,自然分數更高 文科嘛、那麼多的簡答題還有就是字咯、漂亮最好,寫不漂亮就求工整了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