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提取色素
1. 高中生物:色素提取和分類實驗
葉綠體中的色素能夠溶解在有機溶劑丙酮中,所以,可以通過研磨法用丙酮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若無丙酮亦可用酒精代替)。
層析液(在60℃~90℃下分餾出來20份石油醚 + 2份丙酮 + 1份苯)是一種脂溶性很強的有機溶劑。葉綠體中的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慢。),所以,可以用紙層析法分離出葉綠體中的色素。
提取部分:
①剪:越細越好,盡量去除葉脈等部分。
②加葯品:二氧化硅、碳酸鈣和丙酮。前兩種是粉末狀葯品,各加少許,後者是有機溶劑,研磨時加約5ml。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迅速;碳酸鈣的作用是調節液體的pH,防止葉綠素被破壞保護葉綠素不分解;丙酮用來溶解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
③磨:研磨要領是不能一下一下的砸,而是要用力的壓 。研磨要迅速、充分。這是因為一是因為丙酮容易揮發;二是為了使葉綠體完全破裂,從而能提取較多的色素;三是葉綠素極不穩定,能被活細胞中的葉綠素酶水解而破壞。
④過濾:將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塊單層尼龍布)中進行過濾。將濾液收集到試管中,及時用棉塞將試管口塞嚴。研磨液迅速倒入以及用棉塞是因為研磨加的丙酮很容易揮發。單層尼龍布是為了過濾充分,因為葉片的研磨有殘渣。
分離部分:
1.制備濾紙條:將預備在試驗桌上的濾紙條一端剪去兩個角使之呈梯形。 呈梯形,根據小孔(邊緣)擴散原理,物質分子沿邊緣擴散速度要大於里邊擴散的速度,因此要將濾紙條的一端剪去兩角,主要是為了延長邊緣長度,這樣可以使色素在濾紙條上擴散均勻,便於觀察實驗結果。
2.畫濾液細線:細,勻,直,濃。最好之前用鉛筆輕輕地畫一道線,放置色素帶重疊,用提取液反復劃好幾次,每次劃完盡量吹乾,不要弄破紙條。用鉛筆可以劃得整齊,這樣讓每一種色素都有共同的起點。鉛筆而不用鋼筆是不易擴散。畫得越細越多次,就越濃,越好跑,分得開,越清楚
3.層析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將紙條畫有濾液細線的一端置於燒杯中的層析液中,注意千萬不要將濾液細線浸沒在層析液中,因為色素易溶解於層析液中,導致色素帶不清晰。層析液是揮發性較強的有機溶劑,並且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操作中要盡量用培養皿蓋住燒杯口。
4.觀察實驗結果:最後濾紙條上將分離出四條色素帶,顏色從上往下分別是橙黃色、黃色、藍綠色和黃綠色,四種色素分別是胡蘿卜素、葉黃素、葉綠素a和葉綠素b。
這個實驗很有意思呢~~
2. 生物色素提取實驗
二氧化硅
是一種硬度較大的物質,它可以促使
葉綠體
、
液泡
等有膜
細胞器
破裂,使其中的色素更快更徹底的放出.
3. 高中生物,色素溶於有機溶劑,提取的過程是什麼
提取色素用的是無水乙醇。具體操作步驟是:首先將破碎的葉子放在研缽中;添加無水乙醇、碳酸鈣、二氧化硅。然後進行研磨。這樣色素就會溶解在無水乙醇中,再進行過濾獲取濾液,濾液中就含有色素。
4. 微生物色素的主要提取方法有哪些
1. 水提法
最早採用的方法,所需設備簡單,易操作。但效率低,時間長,很少單獨採用,常和其他方法結合使用。
2. 有機溶劑提取法
目前微生物色素提取最常用方法,常用溶劑有甲醇、乙醇、石油醚等。該法提取設備簡單,易操作,提取率較高,但提取質量較差,純度低,有異味或溶劑殘留,影響使用范圍。
3. 鹼提法
主要是應用鹼對多種生物物質的影響作用,提取效率不如有機溶劑高,但從經濟、安全形度仍有應用價值。
4. 酸提法
常用提取微生物色素方法之一,效果也比較好。但提取需要耗費大量酸,提取廢液對環境影響較大,如果pH調節不好會對色素的結構和穩定性產生影響。
5. 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兼備氣體低粘度,高擴散和流體的高密度、大擴散兩方面特點。提取工藝簡單,能耗低,萃取劑便宜,提出的產品純度高,溶劑殘留少,無毒副作用,日益受到重視。
6. 微波提取法
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多種樣品組份的萃取,溶劑用量少,結果重現性好。克服了超臨界萃取和溶劑萃取的缺陷,降低操作費用,符合環境要求,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應用潛力。
5. 高中生物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
網上的一些說法是不科學的,在高中的葉綠素分離實驗中,層析液的主要目的是作為移動載體帶動色素向上移動,由於各種色素分子量不同而移動速度不同,從而得到分離。
6. 高中生物色素提取實驗
越靠上,說明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越大,隨層析液遷移的速度越快,這一點與在綠葉中的含量沒有關系;倒是色素帶的寬窄與含量有關。趕緊上圖:
7. 高中生物實驗 綠葉色素的提取
葉綠素提取的准備工作是在一個半暗的房間里,室溫保持在25℃。
提取步驟如下:
(1) 取1000克新鮮的綠葉,在韋氏攪切器中粉碎。
(2)將粉碎的1000克綠葉放進加有少量的碳酸鈣的丙酮中(溫度20℃)進行萃取,直到過濾、清洗後的葉子碎片為無色。
(3)將過濾後的丙酮提取液放到盛有1升石油醚和100ml丙酮的漏斗中,然後輕輕地旋轉,同時加放蒸餾水直到分層為止。水層的大部分丙酮和水溶雜質被丟棄,只剩石油醚溶液。
(4)將石油醚溶液用蒸餾水再次凈化後,用含有石油醚和0.01克草酸的200ml80%的甲醇溶液清洗5次以上,最後得到黃綠色懸浮液。
(5)用無水硫酸鈉對懸浮液進行乾燥,並將其滲入到3cm厚的蔗糖粉末製成柱中,然後用石油醚清洗沉澱的色素去掉類胡蘿卜素,使之只含有天然的葉綠素。
(6)含有天然葉綠素的蔗糖柱分兩層,綠層有4-10mm的葉綠素b層,另一藍層為2-6mm的葉綠素a層。
(7)將位於藍層正中的部分(約占藍層的一半) 放入醚中,對此懸浮液進行過濾、洗提,用蒸餾水清洗,用硫酸鈉乾燥,再用器皿進行過濾後,得到葉綠素a。
(8)將(6)中的綠層中間部分移出,迅速放入醚中過濾、洗提,製成葉綠素b醚溶液。
(7)生物提取色素擴展閱讀:
葉綠素的分離
色譜法是一種很好的分離純化、鑒定有機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在微量分析中應用的更是廣泛。果蔬中色素主要包括脂溶性的胡蘿卜素、葉黃素、葉綠素和水溶性的花青素。
在提取實驗時,我們可以利用相似相溶的原理把水溶性的花青素濾掉,繼而可以利用薄層色譜、柱色譜、高效液相色譜對胡蘿卜素、葉黃素和葉綠素進行分離。
由於這三種色素的極性依次減弱,可以適當地選擇單一的有機溶劑或者不同配比的混合溶劑作為展開劑和洗脫劑,確定最佳的優化分離條件。
葉綠素-網路
8. 關於生物實驗: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一些問題
我們高中是老師做好的,給我們看,然後到了大學才自己做的!
1、呵呵……真可愛!研缽就是用來研磨葉片的啊~~~還要加碳酸鈣和二氧化硅研磨充分!你可以去網路上看看它長啥樣的。
2、研磨液迅速倒入以及用棉塞是因為研磨要加入丙酮,丙酮很容易揮發,丙酮是用來溶解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因為葉綠素能溶解在丙酮里。單層尼龍布是為了過濾充分吧,因為葉片的研磨有殘渣。
3、「將乾燥的定性濾紙條剪成長與寬略小於試管長與寬的濾紙條」是因為,你還要放到試管中,讓它跑開,在後面的步驟里。濾紙條一端剪去兩個角使之呈梯形,是為了防止濾液就沿兩邊往上跑,這樣就分不開了。就象毛細管一樣的那個原理。距離1cm是因為等下要放在分離液中跑,又不能讓葉綠素浸到分離液中啊。用鉛筆可以劃得整齊,這樣讓每一種色素都有共同的起點,才分得開!
4、畫得越細越多次,就越濃,越好跑,分得開,越清楚。
還有不懂的就看下原理:
分離要用的主要試劑是層析液。層析液是一種脂溶性很強的有機溶劑。葉綠體中的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慢。
層析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將紙條畫有濾液細線的一端置於燒杯中的層析液中,注意千萬不要將濾液細線浸沒在層析液中,否則會使色素溶解而導致試驗失敗。層析液是揮發性較強的有機溶劑,並且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操作中要盡量用培養皿蓋住燒杯口。
觀察實驗結果:最後濾紙條上將分離出四條色素帶,顏色從上往下分別是橙黃色、黃色、藍綠色和黃綠色,四種色素分別是胡蘿卜素、葉黃素、葉綠素a和葉綠素b。
最後,還有不懂就問老師啦~~祝你學業有成啦~~~
網路全有的
9. 高中生物,提取色素的層析液的分離色素的作用原理是什麼
LZ您好
我知道您的疑惑是什麼,那就是明明層析液在實驗中沒有碰到色素,那何來溶解何來擴散
這個問題首先並非是生物化學問題,而是一個物理現象.這個現象被稱為毛細現象
關於毛細現象的解釋,具體可以參考這里
具體而言,就是液體因為表面存在張力...
您在初中做過物理實驗的時候,老師有沒有告訴您量刻度要和它下表面相平?
而假如這個容器趨於變細,就會發生毛細現象,沿管道出現了液面升高.
回到葉綠素實驗里來,我們用了什麼?濾紙.你可以把它當作是有一個個小孔,能透過溶液或者小分子而阻攔大分子.
而對溶液或者小分子來說,它就像密密麻麻的毛細管,於是插入液體的一端就不斷向上發生著毛細現象,(而且實驗中我們還幹了一件事,把插入層析液的濾紙剪成了下小上大的梯形,知道為什麼嗎?那就是控制毛細現象的!如果你不剪那2刀,你後續實驗出來的色帶會呈現U型,兩側高而中間低.)
有了這個毛細現象,你就能迎刃而解接下來的事了...
因為毛細現象,層析液慢慢地向濾紙高處"爬"去,路過你的色帶的時候,不同色素溶解快慢有差異,當然溶解度高的胡蘿卜素會率先大面積溶解,被路過的層析液帶走,並跟著層析液的毛細現象一起快速地爬,接著是稍微慢的葉黃素,然後是葉綠素a,最後是b
10. 高中生物,綠葉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提取色素用的丙酮是有毒的,塞上棉花可以防止丙酮揮發到空氣中。
2色素帶寬窄不同說明色素含量不同,越寬含量越高。
3多畫幾次是濾紙條上還有色素量更多,使色素帶更清晰。
4色素帶觸到層析液就會使色素溶解在層析液中,就不會有明顯色素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