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王歷史介紹
Ⅰ 蘭陵王的歷史
陵王名為高長恭(約541年―573年),一名高孝瓘,是北齊文襄帝高澄第四子,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大丞相高歡之孫,封為蘭陵王。
蘭陵王的父親是北齊高祖神武皇帝高歡的長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親卻連個姓氏也沒有,這使他的身世變得撲朔迷離。
《北齊書》中載:「蘭陵武王長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又載文襄六男中:「文敬元皇後生河間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廣寧王孝珩,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陳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漁陽王紹信。」
《北齊書》、《北史》中說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蘭陵忠武王碑》中說他「風調開爽,器彩韶澈」;《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美類婦人」。可見,蘭陵王的美確是不容置疑、超凡脫俗的。
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
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
在洛陽之戰後,北齊後主高緯曾問高長恭說:「這樣沖進敵陣之中,如果不小心發生意外怎麼辦?」高長恭回答說:「國事就是我們的家事,在戰場上我不會想到這個。」
後主因為他說的「家事」,又聽到士兵們唱的《蘭陵王入陣曲》,開始猜忌他會謀反。
段韶利用謀略打敗北周軍隊,高長恭帶了500名騎兵沖進北周的軍隊,到達被圍的金墉(現今河南洛陽東北故城)城下,因為高長恭戴著面具。
城中的人不確定是敵軍或是我軍,直到高長恭把面具脫下來讓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哪裡不平哪有蘭陵王,之後高長恭成功替金墉解圍,北周軍隊最後放棄營帳撤退。
這場戰役是高長恭最受注目的戰役。根據《北齊書》的記載,士兵們為了這場戰役而歌誦他,後來就變成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同年十二月,他被任命為尚書令。
他後來歷任司州、青州與瀛州的地方首長。武平元年(570年)七月,被任命為為錄尚書事。武平二年(571年)二月擔任太尉。
同年三月,與太宰段韶、右丞相斛律光聯合進攻蹺谷,抵禦北周宇文憲的攻擊。五月,段韶包圍定陽城,而北周汾州刺史楊敷堅守住城池,段韶久攻不下。
段韶病倒之後,由高長恭接替統領全軍,他成功的利用伏兵擊敗了從城中撤退的楊敷軍隊。
武平三年(572年)八月,他被任命為大司馬,武平四年(573年)四月擔任太保。他前後因各項戰功被封為巨鹿郡、長樂郡、樂平郡、高陽郡等郡公。
在洛陽之戰後,北齊後主高緯曾問高長恭說:「這樣沖進敵陣之中,如果不小心發生意外怎麼辦?」高長恭回答說:「國事就是我們的家事,在戰場上我不會想到這個。」
後主因為他說的「家事」,又聽到士兵們唱的《蘭陵王入陣曲》,開始猜忌他會謀反。
定陽之戰時,高長恭代替段韶的職務統率軍隊,但是常常收取賄賂,累積財富,屬下尉相願問他:「您既然受到國家的委託,為什麼要如此貪心呢?」
高長恭沒有回答,尉相願繼續問:「是不是因為邙山之戰大勝,您害怕功高震主,遭受忌妒,而要作令人看不起的事情呢?」,高長恭說是的。
尉相願說:「如果朝廷真的對您有所妒忌,這件事情更容易被當成是罪名,不能避禍反而更快招來禍害。」高長恭流淚屈膝問尉相願解決的方法。
尉相願說:「您之前已經立下戰功,這次依然打勝仗,聲望太大,最好之後都裝病在家,別再管國家的政事。」高長恭同意他的說法,可惜沒有辦法成功退出。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北齊後主高緯派遣使者徐之范送毒酒給高長恭,高長恭跟妻子鄭氏說:「我對國家如此忠心,哪裡有辜負皇帝,而要賜我毒酒?」
妻子回說:「為什麼不親自當面去跟皇帝解釋呢?」高長恭說:「皇帝怎麼可能會見我?」之後就飲酒而死。妻子鄭氏則進入佛門。追贈太尉,謚號武王。
(1)蘭陵王歷史介紹擴展閱讀
高長恭在軍事上的成就在於他參與了北齊後期與北周的歷次大戰,並數次擊退北周進攻。河清二年(563年),北周大將楊忠聯合突厥自恆州而下攻打北齊,突入晉陽(今山西太原),晉陽為北齊北方軍事重鎮,高長恭親自參與了擊退北周和突厥軍隊的作戰,奮力將北周大將楊忠擊退。
次年十二月,邙山之戰時,北周攻打洛陽,武成帝高湛派蘭陵王高長恭與並州刺史段韶、大將軍斛律光前往洛陽救援,高長恭帶領五百名騎兵沖進北周軍隊的包圍圈,到了金墉(今河南洛陽東北故城)城下,高長恭成功替金墉解圍,北周軍隊最後放棄營帳逃走。
從邙山到谷水的三十里間的川澤之地,都是北周丟棄的兵器輜重。根據《北齊書》的記載,這次戰役後,高長恭開始聲名遠揚,士兵們為此作曲謳歌他,即後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
Ⅱ 蘭陵王歷史
科名片
高長恭(約541年―573年),一名高孝瓘,是北齊文襄帝 高澄 第四子, 東魏 大權臣北齊奠基人大 丞相 高歡之孫,封為蘭陵王。高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
高長恭雕像
中文名: 高長恭
別名: 高孝瓘、高肅
國籍: 中國(北齊)
出生日期: 約公元541年
逝世日期: 公元573年
職業: 蘭陵王
主要成就: 邙山大捷
相關曲樂: 《蘭陵王入陣曲》
人物生平
金墉解圍
據《 北齊書 》,《 北史 》等史書記載, 蘭陵王 名為高長恭,一名 高孝瓘 ,但據蘭陵王墓所出土的碑文《北齊蘭陵王高肅墓誌》記載,蘭陵王名為 高肅 ,字長恭,與史書記載有異。高長恭為北齊文襄帝 高澄 第四子,生母不詳。累遷 並州 刺史。當 突厥 攻入 晉陽 時,他盡力擊退敵人。 河清 三年(564年)十二月 洛陽之戰 時, 北周 攻擊 洛陽 一帶地區,圍城卻沒有攻下。
段韶 、 斛律光 與高長恭奉命前往救援。段韶利用謀略打敗北周軍隊,高長恭帶了500名騎兵沖進北周的軍隊,到達被圍的 金墉 (現今 河南 洛陽東北故城)城下,因為高長恭戴著面具,城中的人不確定是敵軍或是我軍,直到高長恭把面具脫下來讓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哪裡不平哪有蘭陵王,之後高長恭成功替 金墉 解圍,北周軍隊最後放棄營帳撤退。這場戰役是高長恭最受注目的戰役。根據《 北齊書 》的記載,士兵們為了這場戰役而歌誦他,後來就變成知名的《 蘭陵王入陣曲 》。同年十二月,他被任命為 尚書令 。
歷封郡公
他後來歷任 司州 、青州 與 瀛州 的地方首長。 武平 元年(570年)七月,被任命為為 錄尚書事 。武平二年(571年)二月擔任 太尉 。同年三月,與 太宰段韶 、右 丞相斛律光 聯合進攻蹺谷,抵禦北周 宇文憲 的攻擊。五月,段韶包圍定陽城,而北周 汾州刺史楊敷 堅守住城池,段韶久攻不下。段韶病倒之後,由高長恭接替統領全軍,他成功的利用伏兵擊敗了從城中撤退的楊敷軍隊。武平三年(572年)八月,他被任命為 大司馬 ,武平四年(573年)四月擔任 太保 。他前後因各項戰功被封為
巨鹿郡 、長樂郡 、樂平郡 、高陽郡 等郡公。
遭帝猜忌
在洛陽之戰後,北齊後主 高緯 曾問高長恭說:「這樣沖進敵陣之中,如果不小心發生意外怎麼辦?」高長恭回答說:「國事就是我們的家事,在戰場上我不會想到這個。」而後主因為他說的「家事」,又聽到士兵們唱的《蘭陵王入陣曲》,開始猜忌他會謀反。定陽之戰時,高長恭代替段韶的職務統率軍隊,但是常常收取賄賂,累積財富,屬下 尉相願 問他:「您既然受到國家的委託,為什麼要如此貪心呢?」高長恭沒有回答,尉相願繼續問:「是不是因為邙山之戰大勝,您害怕功高震主,遭受忌妒,而要作令人看不起的事情呢?」,高長恭說是的。尉相願說:「如果朝廷真的對您有所妒忌,這件事情更容易被當成是罪名,不能避禍反而更快招來禍害。」高長恭流淚屈膝問尉相願解決的方法,尉相願說:「您之前已經立下戰功,這次依然打勝仗,聲望太大,最好之後都裝病在家,別再管國家的政事。」高長恭同意他的說法,可惜沒有辦法成功退出。
被毒身亡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北齊後主高緯派遣使者 徐之范 送毒酒給高長恭,高長恭跟妻子 鄭氏 說:「我對國家如此忠心,哪裡有辜負皇帝,而要賜我毒酒?」妻子回說:「為什麼不親自當面去跟皇帝解釋呢?」高長恭說:「皇帝怎麼可能會見我?」之後就飲酒而死 。妻子鄭氏則進入佛門。追贈太尉, 謚號 武王。
性格特點
長恭貌柔心壯,音容 兼美 。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
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 周師 金墉城下,勇冠 三軍 ,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謂之《 蘭陵王入陣曲 》。
Ⅲ 歷史上的蘭陵王簡介
高長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肅,祖籍渤海調蓨(今河北省景縣),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詳,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將領,封爵蘭陵郡王。
蘭陵王以驍勇善戰而聞名。北齊和北周在芒山這個地方曾經有過一場惡戰。北齊名將蘭陵王率領500鐵騎兩次沖入敵陣,殺敵無數。蘭陵王是給後世留下無限遐想的美男,他有著成為傳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條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驍勇善戰,比如他那充滿血腥和殺戮的家族。史上關於蘭陵王的傳說很多,其中傳說最多的就是這位英俊的王子因為太過俊美,所以每次沖鋒陷陣時,都會帶上一副錚獰的鐵面具。
後歷任尚書令、錄尚書事、大司馬、太保、太尉等。與段韶征討柏谷,又攻打定陽。段韶患病,高長恭總領其眾。前後以戰功別封鉅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後因"國事即家事"招致北齊後主高緯記恨,於武平四年(573年)被高緯賜死。死後朝廷追贈為太尉,謚號武。
知識拓展:
高長恭相貌柔和內心豪壯,聲音姿容很不錯。高長恭擔任將領時,親自辛勤處理瑣細小事,每次得到甜美的食物,即使是一個瓜幾個果子,也一定和將士共同分享。起初在瀛州,行參軍陽士深上表列舉他的貪贓之事,被免除官職。等到討伐定陽,陽士深在軍中,擔心災禍到來。高長恭聽說此事說:"我本來沒有這個意思。"於是求小的過失,用棍棒打了陽士深二十下來使他安心。
高長恭曾經入朝而隨從都散去,只有他一人,高長恭獨自回來後,沒有責罰他們。武成帝獎賞高長恭的功勞,命令賈護買妾二十人送給他,高長恭只接受其中的一個。有一千金的債券,臨死那天,把它們全部燒掉。
參考資料:網路詞條 蘭陵王網頁鏈接
Ⅳ 蘭陵王簡介及生平
人物簡介
高長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肅,祖籍渤海調蓨(今河北省景縣),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詳,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將領,封爵蘭陵王。
生平
高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分享。累次升任至並州刺史。突厥攻入晉陽,高長恭奮力將其擊退。邙山之戰,高長恭為中軍,率領五百騎兵再入周軍包圍圈,直至金墉城下,因高長恭戴著頭盔,城中的人不確定是敵軍或是我軍,直到高長恭把頭盔脫下來城上的人才知道是高長恭,派弓箭手開始放箭保護他,之後高長恭成功替金墉解圍,高長恭在此次戰中威名大振,士兵們為此戰而謳歌他,即後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
後歷任尚書令、錄尚書事、大司馬、太保、太尉等。與段韶征討柏谷,又攻打定陽。段韶患病,高長恭總領其眾。前後以戰功別封鉅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後因「國事即家事」招致北齊後主高緯記恨,於武平四年(573年)被高緯賜死。死後朝廷追贈為太尉,謚號武。
人物評價
高長恭相貌柔和內心豪壯,聲音姿容很不錯。高長恭擔任將領時,親自辛勤處理瑣細小事,每次得到甜美的食物,即使是一個瓜幾個果子,也一定和將士共同分享。起初在瀛州,行參軍陽士深上表列舉他的貪贓之事,被免除官職。等到討伐定陽,陽士深在軍中,擔心災禍到來。高長恭聽說此事說:「我本來沒有這個意思。」於是求小的過失,用棍棒打了陽士深二十下來使他安心。高長恭曾經入朝而隨從都散去,只有他一人,高長恭獨自回來後,沒有責罰他們。武成帝獎賞高長恭的功勞,命令賈護買妾二十人送給他,高長恭只接受其中的一個。有一千金的債券,臨死那天,把它們全部燒掉。
Ⅳ 請介紹一下歷史上蘭陵王的經歷
蘭陵武王高肅,南北朝北齊王室,一名孝瓘,字長恭,文襄帝四子也。累遷並州回刺史。突厥入晉陽,答長
恭盡力擊之。邙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歷司州牧、青瀛二州,頗受財貨。後為太尉。與段韶討柏谷,又攻定陽。韶病,長恭總其眾。前後以戰功,別封鉅鹿、長
樂、樂平、高陽等郡公。
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參軍陽士深表列其贓,免官。及討定陽,士深在軍,恐禍及。長恭聞之曰 :「吾本無此意 。」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嘗入朝而仆從盡散,唯有一人,長恭獨還,無所譴罰,武成賞其功,命賈護為買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責券,臨死日,盡燔之。
Ⅵ 介紹關於蘭陵王的歷史
蘭陵王來(北齊徐州蘭陵郡王)自一般指高長恭。
高長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肅,祖籍渤海調蓨(今河北省景縣),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詳,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將領,封爵蘭陵王。
高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分享。累次升任至並州刺史。突厥攻入晉陽,高長恭奮力將其擊退。邙山之戰,高長恭為中軍,率領五百騎兵再入周軍包圍圈,直至金墉城下,因高長恭戴著頭盔,城中的人不確定是敵軍或是我軍,直到高長恭把頭盔脫下來城上的人才知道是高長恭,派弓箭手開始放箭保護他,之後高長恭成功替金墉解圍,高長恭在此次戰中威名大振,士兵們為此戰而謳歌他,即後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
後歷任尚書令、錄尚書事、大司馬、太保、太尉等。與段韶征討柏谷,又攻打定陽。段韶患病,高長恭總領其眾。前後以戰功別封鉅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後因「國事即家事」招致北齊後主高緯記恨,於武平四年(573年)被高緯賜死。死後朝廷追贈為太尉,謚號武。
Ⅶ 誰知道蘭陵王的歷史資料
蘭陵王——高長恭(?~573)
真正的蘭陵王名高長恭,又名高孝瓘,是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風流大丞相高歡之孫。高歡長子高澄在父親死後當上東魏第二任權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強干,卻於29歲死在奴隸手裡,丟下六個嗷嗷待乳的兒子,老四就是成為千古傳說的蘭陵王。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實記錄了另外五兄弟的母親出處,就長恭例外在5個兄弟中,其中一個的母親還是妓女。不知道是書史的遺漏,還是花花公子高澄自有隱情。高澄一死,其弟高洋繼任,乾脆一腳踢走皇帝,自己稱帝,北齊建立。這是個出了名的野獸世家,群交亂性,酗酒暴虐,以殺人為樂。高長恭生在其中,人品算很不錯的,只留下一樁八卦:皇帝賞他20個侍妾,他只收下一個。這個人很聰明,要是一概不收,皇帝沒面子;要是全盤接收,人家會當他是好色之徒,所以他有著潔身自好的高潔品性。
高長恭驍勇善戰,據說因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敵人,每每打仗都要帶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沖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注意,這里是個把臉遮了很大部分的頭盔,而不是面具。"蘭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後來的編舞者編出來的,其目的是為了增強故事的戲劇性。),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掉下弓弩手數百名,前來接應。很快周軍被迫撤走。為慶祝勝利,武士們編了《蘭陵王入陣曲》,戴著面具邊跳邊歌。他也被稱作是"面具後的悲情王子".
史載:「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木蘭從軍最後是投到蘭陵王帳下。女兒家驚艷,為面具摘下瞬間的絕世風華,然後跟他一人一半分個紅蘋果。噢,心都醉了!
老天造人,總不願造得太完美,高長恭染了個大毛病:貪財。門口常有行賄的進進出出。搞得老百姓都說三道四。屬下尉相願問他:「王既然俸祿那麼高,何必如此貪?」長恭答不上來。相願說:「您是不是因為怕功勞高,被主上忌諱,故意給自己抹點污垢?」嘿嘿,什麼理由?這位老兄說話技巧一流!長恭見有台階下了,才開口:「是的。」相願說:「朝廷如果猜忌王,這正好給他留了一條辮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禍。」長恭淚下,跪膝,請他給個安身的法子。相願說:「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養病,別干預政事了。」 長恭聽了勸告,便偶爾裝裝病。完全隱退,又不甘心。正處盛年的男子,誰願意退休?何況高長恭不是當隱士的個性。
北齊末代皇帝高緯一天聽了《蘭陵王入陣曲》,對高長恭說:「入陣太深,畢竟危險,一旦失利,追悔莫及。」 長恭無心快語:「家事親切,不覺遂然。」 高緯一聽「家事」這兩個字,心生警覺。叫人給他送去毒葯一杯。皇帝殺人,連理由都沒扯。這就是亂世的悲哀.高長恭死時的年齡沒有記載,估計才三十齣頭。留下個悲痛欲絕的遺孀鄭妃,守著佛門孤燈,度此殘生。四年後,失去了支柱的北齊就為北周皇帝宇文覺所滅,高氏子孫幾乎全遭屠戮。
這是段怎樣的歲月:有廣陵散的高潔,有蘭亭序的瀟灑,有敕勒歌的豪邁,種種浪漫都只是逃避苦難現實的一醉。潑墨漢家子,走馬鮮卑兒,紅塵里一道道風景線皆在噩夢中毀滅。神傷,為焚琴煮鶴般的凄艷。恨不能一把火燃燒掉千年的帷幕,一卷風吹乾凈中原的黃土,去賞那時的桃花,梧桐,碧竹,尋那人的麈尾,冠帽,面具。用恬淡換去他的功利,用善良換去他的毒暴,用自足換去他的貪殘,可否能將結局改善?
不用說了,面對歷史,改了過程,改不了結尾。
Ⅷ 蘭陵王的歷史介紹
蘭陵王高肅(公元?年-573年,生年歷史無記載),南北朝北齊王室,一名孝瓘,字長恭,是北齊高祖神武皇帝高歡的長子文襄皇帝高澄的四子。史載,蘭陵王是北朝時期文武兼備、智勇雙全的名將。他前後因各項戰功被封為巨鹿郡、長樂郡、樂平郡、高陽郡等郡公。北齊乾明元年被封為徐州蘭陵郡王,故名蘭陵王。據說因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敵人,每每打仗都要戴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沖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很快敵人被迫撤走。為慶祝勝利武士們編了《蘭陵王入陣曲》戴著面具邊跳邊歌。
功高蓋主,禍必降之。蘭陵王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個瘋狂得近乎變態的帝王家族。北齊自建國以來,短短二十八年間,就換了六代皇帝,叔侄之間彼此折磨,兄弟之間相互慘殺,一個比一個短命,一個比一個瘋狂。盡管蘭陵王容貌柔美、軍功顯赫,終其一生小心翼翼,想盡一切辦法避禍自保,可依然無法改變他的悲劇式宿命。
公元565年的一天,北齊後主高緯在與蘭陵王談及邙山之捷時,頗有人情味地說道:「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蘭陵王聽到自己的皇弟如此心疼自己,內心不免激動、熱乎,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親切,不覺遂然。」正是這句表親近、表忠心的話為他招致了殺身之禍。在小心眼的高緯看來,家事是我高緯的,不是你高肅可以隨便說的。開始猜忌擁有兵權的蘭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國事」變成「家事」。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後主高緯派使者看望蘭陵王,送來的禮物竟是一杯毒酒。蘭陵王悲憤至極,對自己的愛妃鄭氏說:「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遂將鴆酒一飲而盡,其時僅30歲出頭。重要軍事統領蘭陵王的遇害,預示著北齊王朝的行將終結。四年後,失去了軍事支柱的北齊王朝被北周皇帝宇文邕滅掉,高氏子孫幾乎全遭屠戮。
Ⅸ 「蘭陵王」的歷史介紹有哪些
蘭陵王名高長恭,又名高孝瓘,是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風流大丞相高歡之孫。
高歡長子高澄在父親死後當上東魏第二任權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強干,卻於29歲死在奴隸手裡,丟下六個嗷嗷待乳的兒子,老四就是成為千古傳說的蘭陵王。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實記錄了另外五兄弟的母親出處,就長恭例外:「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不知道是書史的遺漏,還是花花公子高澄自有隱情。高澄一死,其弟高洋繼任,乾脆一腳踢走皇帝,自己稱帝,北齊建立。
這是個出了名的野獸世家,群交亂性,酗酒暴虐,以殺人為樂。高長恭生在其中,人算很不錯的,只留下一樁八卦:皇帝賞他20個侍妾,他只收下一個。原因是起原本就並非好色之徒,但若拒絕皇帝則會使皇帝有失顏面,遂只挑選了一個。
高長恭驍勇善戰,據說因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敵人,每每打仗都要帶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沖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注意,這里是個把臉遮了很大部分的頭盔,而不是面具。
蘭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後來的編舞者編出來的,其目的是為了增強故事的戲劇性。),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掉下弓弩手數百名,前來接應。很快周軍被迫撤走。為慶祝勝利,武士們編了《蘭陵王入陣曲》,戴著面具邊跳邊歌。
史載:「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木蘭從軍最好是投到蘭陵王帳下。女兒家驚艷,為面具摘下瞬間的絕世風華,然後跟他一人一半分個紅蘋果。噢,心都醉了!
北齊末代皇帝高緯一天聽了《蘭陵王入陣曲》,對高長恭說:「入陣太深,畢竟危險,一旦失利,追悔莫及。」 長恭無心快語:「家事親切,不覺遂然。」 高緯一聽「家事」這兩個字,心生警覺。叫人給他送去毒葯一杯。皇帝殺人,連理由都沒扯。高長恭死時的年齡沒有記載,估計才三十齣頭。留下個悲痛欲絕的遺孀鄭妃,守著佛門孤燈,度此殘生。四年後,失去了支柱的北齊就為宇文氏所滅,高氏子孫幾乎全遭屠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