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三單元測試題
Ⅰ 七年級(上)歷史與社會單元練習卷(七) 第三單元答案
「怎麼辦!怎麼辦!楊老師還能讓我們去參選嗎?」
「郁悶死了,怎麼偏偏這個時候犯錯!」
「我都不好意思去演講了!」
「沒關系拉!我們知錯就改拉,等選舉結束再去給楊老師認錯不就得了嗎?」
是啊,認錯不就OK了嗎?所以,經過討論,我們還是決定參加選舉,可畢竟是犯了錯誤,畢竟是有壓力,姐妹們都不敢上去,經過幾番心理斗爭,一向在我們幾個當中臉皮最厚的我,先上去打了頭陣.走上講台,也許只有幾步路,可我卻覺得那段路有好幾百米,怎麼也走不完,終於我懷著內疚和後悔,來到了講台上,在念我原來的稿子之前,我還加了幾句話,那就是把我犯的錯誤告訴大家,我不知道這樣做會不會影響我的票數,但我只知道,這樣做我心裡會輕松一點.終於,當我顫顫巍巍的將演講詞說完後,拌著掌聲,我走下了台,揪著的心也鬆了下來.
下課後,我們來到楊老師的辦公室,向他認錯,楊老師只是輕輕地說了我們兩句,但淚水卻依然模糊了我的雙眼,那淚水不是傷心,不是難過,而是後悔,對這次差點付出代價的錯誤而後悔.
Ⅱ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練習題答案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試題
1、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
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周
2、大家知道今天的北京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秦朝的政治文化中心是
A.殷墟B.邯鄲C.臨淄D.咸陽
3、「高峽出平湖」是我國老一輩領導人為我們描繪的宏偉藍圖,如今三峽工程正在建設之中,我國有重視水利工程的歷史。你知道嗎?秦統一後,為了解決運輸困難派人開鑿了
A.靈渠 B.白渠C.鄭國渠D.都江堰
4、電影《英雄》中的刺客無名對秦王說「劍字有18種寫法,互不相同」,秦王說「統一以後,這些雜七雜八的文字一律廢除,只留下一種寫法」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有①秦始皇完成國家統一後,只是在局部地區統一了文字②秦統一以後,把小篆作為通行全國的標准字體;③文字的統一促進了各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④文字的統一有利於鞏固國家的統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漢重視『以德化民」在
A.高祖時期 B.文景時期 C.武帝時期 D.光武帝時期
6、歷史上有「秦皇漢武」稱。漢武帝雄才大略,他在削弱諸侯國勢力時的確高明。漢武帝削弱諸侯國勢力的目的是
A.分封劉家子弟,鞏固統治 B.平定叛亂,保持穩定
C.進一步削弱諸侯國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D.徹底鏟除諸侯,消除割據
7、我國是世界上最先發明紙的國家,其最早出現於
A.戰國時期 B.西漢時期 C.東漢時期 D.三國時期
8、今天的北大和清華是我國的最高學府,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是
A.大學B.儒學C.郡國學D.太學
9、一個東漢地主家的賬房先生計算地主家的田畝面積,他的知識可能會來自下列哪本書
A.《綴術》 B.《九章算術》 C.《傷寒雜病論》 D.《道德經》
10、佛教和道教都得到統治者的歡迎和扶持,其共同原因是
A.都是外來宗教 B.都迎合統治者想長生的願望
C.都能麻醉人民的思想 D.都主張修身養性,長生不老
11、使匈奴不能再與西漢抗衡的歷史事件是
A.長平之戰 B.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
C.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 D.漢元帝時王昭君出塞
12、「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昭君出塞」是在
A.漢文帝 B.漢武帝 C.漢景帝D.漢元帝
13、導演在拍《張騫》時,其中有一場戲是「張騫拜別漢武帝」,在告別場景中不應擺放的道具是
A.葡萄B.鐵劍C.麻布D.刺綉
14、你知道標志新疆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A.張騫通西域B.西漢設西域都護 C.開辟絲綢之路D.班超出使西域
15、有一次,華佗給一個病人動手術,可是病人因疼痛無法配合,華佗這時該怎麼辦呢?
A.將他打休克 B.喂「麻沸散」 C.打麻醉針D.強行動手術
16、司馬遷的《史記》是一部
A.紀傳體斷代史B.紀傳體通史 C.編年體通史D.編年體斷代史
17、下列宗教中,屬於產生在我國本土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道教 C.佛教 D.伊斯蘭教
18、關於造紙術發明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 B.西漢前期就已出現用於書寫和繪畫的紙
C.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 D.造紙術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19、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發展同西域友好關系 B.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產情況
C.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D.開辟絲綢之路加強中外聯系
20、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是中國通往哪裡的著名商路
A.西亞和歐洲 B.日本 C.東南亞 D .朝鮮
21、下列不屬於秦漢文化昌盛原因的是
A.國家的統一 B.封建經濟的繁榮
C.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經濟文化交往的加強 D.世界各國之間文化的廣泛融合
22、下列敘述與華佗有關的是 ①.擅長針灸和外科手術 ②.被尊稱為「醫聖」
③.製成全身麻醉葯劑「麻沸散」④.編了一套醫療體操「五禽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3、秦國在實現統一的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戰役是:
A. 牧野之戰 B. 城濮之戰 C 馬陵之戰 D. 長平之戰
24、秦朝「三公」的許可權中,屬於御史大夫的是
A.負責管理軍事 B負責監察百官 C幫助皇帝處理政事 D負責皇帝的起居
25、以下人物中曾屬於秦末農民戰爭領袖的是
① 陳勝②吳廣③張角④劉邦⑤項羽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④⑤ D①②④⑤
二、材料解析題
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問題:(11分)
材料一:現代著名史學家郭沫若說:「書籍被燒,其實還在其次,春秋以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種精神,事實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擊。」
材料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材料三: 東漢畫像磚(見右圖)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麼
歷史現象?(1分)當時為什麼能出現這種現象?(1分)
2)材料一中「致命打擊」指的是哪一事件?(1分)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2分)
3)材料二反映的這一政策目的又是什麼呢?(2分)推行這一政策的手段和材料一所指事件有何不同?(2分)
4)材料三反映的歷史現象和材料二中的政策又有什麼聯系?(2分)
2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西域各國也派使節回訪,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
材料二:
請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西域指什麼地方?(2分)在哪年此處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
⑵張騫通西域後,西域與漢朝的關系怎樣?(3分)
⑶材料二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路線圖,請你指出它的出發點:A ;
經過地:B 「兩關」:C ,D 。
到達: (5分)
⑷絲綢之路的開辟對漢代社會有何影響?(3分)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參考答案
一、 單項選擇題
答案
C
D
A
D
B
C
B
D
B
C
C
D
A
B
B
B
B
C
C
A
D
D
D
B
D
三、材料解析題
26、(11分)
1)「百家爭鳴」(1分)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問題急待解決,各派紛紛著書立說,發表意見,並互相爭論。(1分)
2)秦始皇焚書坑儒。(1分)秦始皇為了加強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議。(2分)
3)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2分)不同點:它只是排斥儒家之外,持法家、道家等各學說的讀書人。(2分)
4)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促進了漢代教育的發展。(2分)
27、
⑴西漢時期,人們把現今的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的新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2分)公元前60年(1分)
⑵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了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分)
⑶A.長安B河西走廊 C.玉門關 D.陽關。到達:西亞和歐洲(5分)
⑷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的從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的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3分)
Ⅲ 有什麼七年級上冊歷史測試題
期中復習(上學期) 期中測試題
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數:________
一、選擇題
1.我國境內目前已確定的最早人類距今( )
A.300萬年 B.200萬年 C.170萬年 D.70~20萬年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 )
A.會不會說話 B.能不能直立行走
C.會不會製造工具 D.會不會使用工具
3.關於山頂洞人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山頂洞人尚未進入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時期
B.生活在距今18000年前
C.他們已懂得鑽孔和磨製技術
D.婦女是他們的生產和生活的組織者
4.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於我國___ 的原始農耕時代的居民( )
A.淮河流域 B.黃河流域 C.長江流域 D.珠江流域
5.我國商代製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銅精品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象尊 D.牛尊
6.商朝最後一個國王,有名的暴君是( )
A.桀 B.湯 C.紂 D.厲王
7.周文王任用的賢才中最著名的是( )
A.伊尹 B.姜尚 C.管仲 D.鮑叔牙
8.下列關於西周分封制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目的是為了鞏固西周的統治
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讓他們去做諸候
C.西周通過分封制,開發了邊疆,加強了統治
D.平民是統治階級中最低的一層
9.西周「國人暴動」發生時,哪一個國王在位( )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厲王 D.周幽王
10.青銅文明燦爛的時期是指我國的( )
A.原始社會後期 B.夏、商、西周 C.夏朝 D.西周
11.戰國時期由晉國分裂出來的是下列哪三個諸候國( )
A.燕、趙、魏 B.韓、趙、魏
C.楚、趙、魏 D.韓、趙、衛
12.標志齊桓公霸主地位確立的是( )
A.葵丘會盟 B.城濮之戰 C.長平之戰 D.桂陵之戰
13.鐵器在農業和手工業生產上開始使用,是在( )
A.商朝 B.春秋時期 C.戰國時期 D.西漢
14.戰國時期,在各國掀起變法運動的是( )
A.開明的奴隸主 B.新興的地主階級
C.新興的奴隸主 D.廣大的農民
15.關於甲骨文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元號 B.我們今天的漢字就是從它發展而來的
C.它已經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 D.它出現於商朝
16.20世紀50年代,世紀和平理事會把我國的哪位著名的詩人定為世界文化名人 ( )
A.老子 B.孔子 C.屈原 D.孫子
17.下列哪一古代思想家的思想最能體現樸素辯證法( )
A.孔子 B.老子 C.韓非子 D.荀子
18.孔子的活動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
A.創辦私學 B.要求統治者實行「仁政」
C.因材施教 D.提出「仁」的學說
19.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學說被秦始皇吸收並加以實踐( )
A.孔子 B.董仲舒 C.老子 D.韓非子
20.秦始皇在全國實行郡縣制採納了誰的建議( )
A.李斯 B.呂不韋 C.韓非 D.趙高
21.秦始皇的歷史活動中最不值得肯定的是( )
A.修豪華的宮殿和陵墓 B.修築萬里長城
C.焚書坑儒 D.把全國劃分為36郡
22.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
A.連年災荒,百姓無法生活 B.民族矛盾尖銳C.秦統治者的暴政
D.戍邊的路上遇上了大雨,道路被沖壞,誤了期限,按秦律當斬
23.最後推翻秦朝的是( )
A.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軍 B.項羽領導的起義軍
C.劉邦領導的起義軍 D.劉邦、項羽領導的起義軍
24.漢武帝的「罷黜百家」是指( )
A.諸子百家 B.法家和道家
C.道家和兵家 D.除儒家以外的諸子百家
25.下列哪一項不屬於漢武帝的治國措施( )
A.建立地方每年向中央舉薦人才的制度
B.頒布「推恩令」,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
C.出兵直接鏟除了各諸侯國
D.接受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二、論從史出
26.「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閱讀材料回答:
(1)材料反映了什麼時期的什麼歷史現象?
(2)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27.將下列有關聯的內容用線連起來。
(1) 商 齊桓公 「有功於民」
周 晉文公 牧野之戰
齊 李冰 尊王攘夷
晉 湯 城濮大捷
秦 武王 都江堰
(2) 公元前2070年 秦孝公 秦統一六國
公元前1046年 項羽 夏朝建立
公元前356年 陳勝、吳廣起義 大澤鄉
公元前221年 武王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9年 禹 商鞅變法
公元前207年 嬴政 西周建立
三、指點江山
28.歷史上常常是「秦皇漢武」相提並論,你能根據提示說出他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
(1)在加強中央集權方面,秦始皇
漢武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方面,秦始皇
漢武帝在政治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經濟方面
(3)在加強思想控制方面,秦始皇實行 漢武帝實行
(4)在軍事方面,秦始皇 漢武帝
29.(1)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2)有何意義?
(3)它為什麼能夠成功?
(4)你從商鞅身上學習到什麼?
30.強大一時的秦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參考答案
一、1.C 2.C 3.A 4.C 5.B 6.C 7.B 8.D 9.C 10.B 11.B 12.A 13.B 14.B 15.A 16.C 17.B 18.B 19.D 20.A 21.C 22.C 23.D 24.D 25.C
二、26.(1)孔子。
(2)教師應「因材施教」;學生學習態度應謙虛、老實,學習還應經常復習。
27.(1)反映了東漢末年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人口大量死亡流徙。
(2)軍閥混戰。
三、28.(1)建立以皇帝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讓地方定期向中央推薦人才
(2)實行郡縣制 打擊地方豪富,頒布「推恩令」 把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中央
(3)「焚書坑儒」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4)北擊匈奴,南征越族,擴展疆域 征匈奴,解除對漢朝的威脅
29.(1)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建立縣制。
(2)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3)改革得到秦孝公的支持;措施得當;商鞅堅持改革的精神。
(4)富於改革、創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