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
A. 中國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
你好。
關於中國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尚無官方認定的確切信息,而且其它觀點內也不一致。
以下是容我個人的推介,僅供你參考。
七戰匈奴——衛青
匈奴末滅,何以家為——霍去病
滿門忠烈——楊業
精忠報國——岳飛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抗倭名將——戚繼光
抗清英雄——袁崇煥
吾頭可斷,身不可辱——史可法
收復台灣——鄭成功
收復新疆-——左宗棠
B. 中國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是誰
民族英雄是指維護國家領土、領海、領空主權完整,保障國家安全,維護人民利益及民族尊嚴,在歷次反侵略戰爭中,獻出寶貴生命和作出傑出貢獻的仁人志士。
10.劉仁軌
劉仁軌的入選只因為《舊唐書·劉仁軌傳》這樣寫過:「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他是中日第一戰中國的將領。他取得了「白江口大捷」!白江之戰,天朝揚威。
9.史可法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那時節,清兵礪兵秣馬,黃湘作壁上觀。史可法困守孤城。一代風流人物,終魂歸冥冥。有人說他飛天成仙,有人說他沉江而亡。廣陵夢碎,沉江曲終。
8.鄭和
中國有一個特殊的行當,宦官。歷史上的宦官大多是不良分子。但,有一個例外。他便是鄭和。有時常會想一想,如果鄭和的船隊再走遠一些。世界會怎樣,中國又會怎樣?七下西洋,揚威異域。
7.霍去病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在漢朝和匈奴長期的征戰中,出現了這樣一位英雄。他用兵如神,他遠征大漠。他擊潰了匈奴的主力,他使得匈奴再不能與大漢一較短長。他就是霍去病。匈奴末滅,何以家為?
6.戚繼光
有明一代,倭寇為患。堂堂天朝,竟不能平。那時節,戚繼光臨危受命。那時節,戚家軍揚威東海。那時節,人民談倭色變。那時節,倭寇談戚色變。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5.張自忠
八年抗戰,風煙如塵。中華女兒,為國捐軀。張自忠,率部擊殺倭寇數萬。張自忠,戰死殺場,英年而夭。英雄,永遠都是英雄。誓死衛國,勇抗倭奴。
4.林則徐
他是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為國為民,鞠躬盡瘁。他在虎門禁銷鴉片,他在廣東勇抗英夷。他就是林則徐。宦海沉浮,深痛國之沉淪。老驥伏櫪,卻把心血嘔瀝。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3.鄭成功
亂世出英雄。
鄭成功便是亂世里的英雄。鹿耳門、台灣島,二萬五千甲士,只為收復華夏之地。抗清軍,擊荷蘭,趕走西洋之夷,迎接寶島重入中國。將軍百戰雄心在,直指金戈向台灣。
2.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蕭蕭雨歇……英雄之唱,足可傳千古。胡馬南下時,有岳家軍在。金人來襲時,還是有岳家軍在。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精忠報國,萬代典範。黃龍末搗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裳。
1.文天祥
他少年時也曾紙醉金迷,醉生夢死。但是,國亂顯終良。當蒙人鐵騎南下時,他站了出來。組織兵勇,力抗暴元。身陷牢籠,卻不投降。他就是文天祥。雖非武夫,卻勝過天下英雄。雖為儒士,但生就錚錚硬骨。書生意氣,千古一唱正氣歌;人熟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 歷史上的民族英雄有
「民族英雄」一詞史學界一直有爭論,一種觀點站在歷史的角度,以中原為出發點,凡是抗擊外來侵略者的都稱為民族英雄;另一種觀點站在現代的角度,以中華民族為出發點,只有抗擊中華民族之外的侵略者的才稱之為民族英雄。按照第一種觀點,岳飛、文天祥等都可稱為民族英雄,但按照第二種觀點,由於岳飛抗擊的金、文天祥反抗的元,最後都融入了中華民族,這兩個人都不能稱為民族英雄了,而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民族英雄就只能是戚繼光了,後來的鄭成功、林則徐、趙一曼等都自然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1、明朝的戚繼光,剿滅了危害中國的日本倭寇
2、明朝的鄭成功,收復了被荷蘭侵佔的台灣。
3、清朝的左宗棠,收復了被侵佔的新疆。
4、清朝的鄧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壯烈犧牲。
5、中華民國的孫中山,在列強侵略祖國時推翻了封建統治,建立了民主制度
6、清朝的關天培,在大沽炮台爭奪戰中身中數刀,壯烈犧牲。
7、清朝皇帝光緒,在列強面前永不退縮,支持戊戌變法,並積極向八國聯軍宣戰,可惜他沒有實權。直到被囚禁,直到沒有希望
8、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黃繼光和邱少雲,為抗美援朝獻出了寶貴生命
9、抗日戰爭中的長官方誌敏,在日本法西斯分子面前永不退縮,最終腹部被法西斯分子刨開
10、國民黨長官李宗仁,領導了平型關戰役,為中國抗日的另一個新的時代開辟了道路。
D.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都有誰
1.劉仁軌
《舊唐書·劉仁軌傳》這樣寫過:「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他是中日第一戰中國的將領。他取得了「白江口大捷」!白江之戰,天朝揚威。
2.史可法
那時節,清兵礪兵秣馬,黃湘作壁上觀。史可法困守孤城。一代風流人物,終魂歸冥冥。有人說他飛天成仙,有人說他沉江而亡。廣陵夢碎,沉江曲終。
3.鄭和
中國有一個特殊的行當,宦官。歷史上的宦官大多是不良分子。但,有一個例外。他便是鄭和。七下西洋,揚威異域。
4.霍去病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在漢朝和匈奴長期的征戰中,出現了這樣一位英雄。他用兵如神,他遠征大漠。他擊潰了匈奴的主力,他使得匈奴再不能與大漢一較短長。
他就是霍去病。匈奴末滅,何以家為?
5.戚繼光
有明一代,倭寇為患。堂堂天朝,竟不能平。那時節,戚繼光臨危受命,戚家軍揚威東海,人民談倭色變,倭寇談戚色變。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6.張自忠
八年抗戰,風煙如塵。中華女兒,為國捐軀。張自忠,率部擊殺倭寇數萬,戰死殺場,英年而夭。英雄,誓死衛國,勇抗倭奴。
7.林則徐
他是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為國為民,鞠躬盡瘁。他在虎門禁銷鴉片,他在廣東勇抗英夷。宦海沉浮,深痛國之沉淪。老驥伏櫪,卻把心血嘔瀝。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8.鄭成功
亂世出英雄。鄭成功便是亂世里的英雄。鹿耳門、台灣島,二萬五千甲士,只為收復華夏之地。抗清軍,擊荷蘭,趕走西洋之夷,迎接寶島重入中國。將軍百戰雄心在,直指金戈向台灣。
9.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蕭蕭雨歇。英雄之唱,足可傳千古。胡馬南下時,有岳家軍在。金人來襲時,還是有岳家軍在。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精忠報國,萬代典範。黃龍末搗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裳。
10.文天祥
他少年時也曾紙醉金迷,醉生夢死。但是,國亂顯終良。當蒙人鐵騎南下時,他站了出來。組織兵勇,力抗暴元。身陷牢籠,卻不投降。雖非武夫,卻勝過天下英雄。雖為儒士,但生就錚錚硬骨。書生意氣,千古一唱正氣歌;人熟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E. 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有哪些
1、岳飛
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起到紹興十一年(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靖康元年(1126年)岳飛應招在相州參加趙構為大元帥的部隊。
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紹興三年(1133年),被任命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次年春,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趙構、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
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2、衛青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後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於,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謚號為「烈」。
3、於謙
於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永樂十九年(1421年),於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升為巡按江西,頌聲滿道。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
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於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
當時朝務繁雜,於謙獨運征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4、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台,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5、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 ,任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相賈似道語,被罷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
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 ,退守餘杭。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
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
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F. 中國古代十大民族英雄
蘇武——無求生以害仁的愛國使者
一、生平與時代
二、出使匈奴
三、受牽連,遭迫害,不喪民族氣節
四、流放北海
五、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白
岳飛——心昭天日的抗金將領
一、時代與生平
二、初顯復寺
三、率勁旅,驅金人,收復失地
四、堅決反對「和議」
五、詔獄受審,慘遭毒手,心詔天日
文天祥——丹心賈日月,正氣浩長存
一、時代與生平
二、苦膽為憂天,忠心耿扶桑
三、忠烈感黎民
四、正氣浩長存
俞大猷——忠誠許國的抗倭名將
一、時代與生平
二、王江涇之役
三、平海衛和海豐大捷
四、無愧為英勇的愛國主義將領
戚繼光——高節正氣留人間
一、時代與生平
二、掃平浙江倭寇
三、編練戚家軍
四、消滅福建倭寇
五、資兼文武,不與寸草競短長
史可法——抗清遺愛滿揚州
一、時代與生平
二、撫字無能先布德
三、獨倡忠義,全力御敵
四、忠烈感召國人
鄭成功——收復台灣的名將
一、時代與生平
二、抗清復明的斗爭
三、收復台灣的斗爭
四、逐荷夷復先基的業績光耀後世
關天培——勸高靖海長城倚
一、生平與時代
二、虎門抗英
三、功昭青史
林則徐——禁煙抗英斗爭的欽差大臣
一、時代與生平
二、在禁煙運動的激流中
三、中國近代史長空中的一顆巨星
鄧世昌——有公足壯海軍威
一、時代與生平
二、精練海戰本領
三、大東溝激戰
四、無愧同胞誇膽識
G. 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有:
管仲、蒙恬、李廣、 衛青、霍去病、趙充國、陳湯、馬援、班超、冉閔、祖逖、謝玄、檀道濟、陳慶之、李靖、薛禮、蘇烈、 徐世勣、高仙芝、郭子儀、楊業、狄青、曹瑋、李繼隆、種師道、宗澤、 岳飛、韓世忠、吳階、劉錡、李顯忠、虞允文、辛棄疾、畢再遇、孟珙、余玠、王堅、張珏、 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徐達、常遇春、馮勝、傅友德、 於謙、胡宗憲、 戚繼光、俞大猷、孫承宗、袁可立、沈有容、鄧子龍、李成梁、熊廷弼、袁崇煥、盧象升、 史可法、閻應元、何騰蛟、夏完淳、張煌言、李定國、 鄭成功等。
民族英雄是指維護 國家領土、 領海、領空主權完整,保障國家安全,維護人民利益及民族尊嚴,在歷次反侵略戰爭中,獻出寶貴生命和作出傑出貢獻的仁人志士。
拓展資料
民族英雄分 狹義的與 廣義的兩種類型,在一般情況下,人們更傾向於解釋為狹義的民族英雄。
狹義民族英雄是一個民族在 「反抗外來民族的侵略、壓迫的斗爭中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物,其中包括在反抗斗爭中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人。此定義適合於任何民族,並且不受地域和歷史時間限制,也不受成功失敗、人物大小條件限制。
廣義民族英雄的定義是:在和平、變革時期,為本民族的發展繁榮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物。
H. 中國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分別是哪十位
一、蒙恬(約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琅琊蒙山(今山東省蒙陰縣)人。秦朝時期名將。 二、衛青(?-前106年),本姓鄭,冒用母姓衛,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朝著名的將領、軍事家,偉大的民族英雄。三、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省臨汾西南)人,西漢中期名將、軍事家、外戚,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四、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
面對外國入侵,一些民間英雄出現了。讓我們來看看歷史上十大民間英雄。(當然沒有特定的命令)漢武帝賞識我,因為我擅長騎射。公元前129年,匈奴入侵,漢軍分成三支部隊抵抗匈奴。其他三人被匈奴打敗,只有衛清一路勝利。後來,他們奪回了河套地區,保護了中國的大河和山脈。魏青將軍4號,抗日將領: 齊繼光,自明朝起,中國東南沿海遭到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戚繼光率領他的齊軍,在福建抗擊日軍。戚繼光在福建的時候,他在那裡粉碎了日本侵略者,所以當日本人聽到“戚家軍”這個名字,他們就逃走了,保護了當地人的安全。後來戚繼光被派往北方,抵禦蒙古人的侵略。戚繼光的詩可以顯示他的決心: “我不想成為主,我希望大海。
”戚繼光5日,文天祥為了抵禦元朝的侵略,分散了他的財富,集結了五萬軍隊。對付元軍落後了,因為懷將張全看到了危險而沒有挽救失敗。被元軍俘虜後,忽必烈親自接見了他,並答應讓他出任總理。文天祥寧死也不順從,後來英勇犧牲 。 文天祥6日,科興加“國姓葉”科興加,於1661年率軍橫渡台灣海峽,意圖收復被荷蘭佔領的台灣。第二年,鄭帶領一支軍隊,打敗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軍隊,奪回了島嶼。科興加7號,我的頭可以被打破,身體不能被貶: 史可法史可法是晚明對抗清朝的英雄,清軍攻破北京城後,史可法設置傅王為皇帝,繼續抵抗清軍。
史可法不肯投降,在清軍攻佔揚州時被殺。中興部長史可發8號: 左宗棠由於太平天國起義,新疆各部的分裂勢力與韓浩勾結,希望新疆獨立。俄羅斯帝國也抓住機會奪取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清政府派左宗棠收復新疆。左宗棠花了一年半的時間集結兵力,籌集糧食,訓練八萬軍隊,最終只派了兩萬人到新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左宗棠奪回了除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以外的所有新疆地區。抗日英雄左宗棠9號: 張自忠張自忠是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將。
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他參加了保衛臨沂、保衛徐州會戰等重要戰役。在 與日軍作戰時陣亡。張自忠10歲時,鄧世昌就是北洋艦隊的“志遠”管家,他常對自己的下屬說: “沒有人不能死,只能死得好。”1894年甲午海戰,鄧世昌死了。光緒皇帝親自為他做了一副輓聯,表示深切的哀悼。鄧世昌總結道: 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面對外來侵略,總會有人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勝利。對我們的朋友,中華民族是以禮相待的; 但對侵略中國的敵人,即使他們遠在天邊,我們也要懲罰他們。
I. 中國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是誰
1、霍去病:西漢名將(前140—前117),漢族,軍事家。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好騎射。善於長途奔襲。經典之戰:決戰漠北。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驃姚校尉 ,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殲2000餘人,受封冠軍侯。元狩二年(前121)封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占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餘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余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與衛青各率5萬騎過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進擊匈奴。霍去病擊敗左賢王部後,乘勝追擊,深入2000餘里,殲7萬餘人。後升任大司馬,與衛青同掌兵權。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僅24歲。
2、岳飛,字鵬舉,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於相州湯陰縣永和鄉(今河南省湯陰縣程崗村)。紹興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毀和約南侵,岳飛奮起抗戰,岳家軍神勇無比,令金兵聞風喪膽。其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潁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郾城、潁昌府等地,並在郾城大捷、潁昌府大決戰中粉碎了「拐子馬」、「鐵浮圖」不可戰勝的神話,朱仙鎮大捷更是威振敵膽、金兀術嘆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正當岳飛所向披靡,抗金取得節節勝利之際,宋高宗於紹興十年七月十七日連下十二道金牌, 強令岳飛班師。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 秦檜為剪除和談障礙,指使萬俟萵上章誣篾一貫主戰的岳飛「謀反」,收買王俊作假證,十月將岳飛父子和部將張憲關進杭州大理寺。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和張憲誣害,岳飛寧死不屈,臨刑前揮筆寫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3、鄭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際民族英雄。漢族。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公元1624年8月27日誕生於日本長崎縣平戶千里濱,史書記載他「少年聰敏,英勇有為」。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祖籍河南省固始縣汪棚鄉鄧大廟村。弘光時監生,隆武帝賜姓朱、並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國姓爺」的由來。清兵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他哭諫不聽,起兵抗清。後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將士數萬人,自廈門出發,於台灣禾寮港登陸,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鄭成功在1662年末得病逝世,在世38年。
4、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軍事家。字憲之,又字道鄰,漢族,祥符人(今河南開封祖籍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東漢溧陽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孫,其師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謚之忠靖。清高宗追謚忠正。順治二年(1645年)5月10日,清豫親王多鐸兵圍揚州,史可法傳檄諸鎮發兵援救,劉澤清北遁淮安,僅劉肇基等少數兵至,防守見絀。此時多爾袞勸降,史可法致《復多爾袞書》拒絕投降。《復多爾袞書》:「今逆賊未服天誅,諜知卷上西秦,方圖報復。此不獨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貴國除惡未盡之憂。伏乞堅同仇之誼,全始終之德;合師進討,問罪秦中;共梟逆賊之頭,以泄敷天之憤。則貴國義聞,炤耀千秋,本朝圖報,惟力是視。」不卑不亢,流傳萬世。
5、於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
明代名臣,民族英雄。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祖籍考城(今民權縣),故里在今民權縣程庄鄉於庄村。於謙的曾祖於九思在元朝時離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遷至錢塘太平里,故史載於謙為浙江錢塘人。於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另有新編歷史劇越劇劇目以此為名。
6、戚繼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出身將門。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歲襲父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三十四年(1555年)調浙江都司僉事,次年升參將,鎮守寧波、紹興、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進掠龍山所,戚繼光等即率10倍於敵的明軍前往阻擊。倭寇分3路沖殺,1萬多明軍竟不堪一擊,陣漸大亂,紛紛潰退。戚繼光看到形勢危急,縱身跳上一塊高石,連發3箭,3個倭寇頭目應聲而倒,倭寇群龍無首,倉皇退逃。
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亂頻繁,百姓深受其害。數千名倭寇包圍桃渚千戶所,戚繼光從寧波率兵連夜馳援台州,解桃渚之圍,殲入侵海門倭寇。接著,親去金華、義烏等地招募精壯農民和礦工3000餘人,以岳家軍為榜樣進行編練,終成聞名天下的戚家軍。戚繼光針對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特點,創造了長短兵器配合,因敵因地變換隊形、攻防兼宜的「鴛鴦陣」,使用飛刀、飛槍、飛箭的火箭等,屢次打敗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華)、嚴(州)參將,駐守台州。在沿海造烽堠,修城牆,訓練守軍。四十年(1561年),數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陸。戚繼光率軍出擊,在寧海健跳(今屬三門),臨海花街、上峰嶺、白水洋和太平(今溫嶺)新河、長沙等地,連續9次挫敗倭寇的進犯,救出數千名被擄難民。史稱台州大捷,亦稱台州九戰九捷。次年夏援閩,搗破倭寇在橫嶼的老巢,並乘勝破牛田、興化的倭寇,連克60餘營。四十二年(1565年)與俞大猷剿平廣東倭寇,解除東南倭患。後戚繼光在薊州鎮守16年,邊備修飭,外敵不敢輕易進犯。因受排擠,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調廣東戍守。後遭誣陷,奪職回鄉。戚繼光對練兵、治械、陣圖等都有創見,他的優秀軍事理論著作《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視。
8、袁崇煥(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號自如(或,又字自如注1),廣西梧州府藤縣白馬圩人,祖籍廣東東莞。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
明朝萬曆四十七年中進士,任福建邵武知縣。 1622年(天啟二年),任兵部職方司主事。同年出關考察關外,還京後自請守衛遼東。築古寧遠城今遼寧興城衛戍。
1626年(天啟六年)後金努爾哈赤攻寧遠城,袁崇煥堅守孤城寧遠,取得寧遠大捷,努爾哈赤遭到用兵44年來最嚴重的慘敗。1627年(天啟七年),後金皇太極親率數萬軍隊,進攻寧遠、錦州,袁崇煥又擊敗皇太極,取得寧錦大捷。終因不附魏忠賢,被其黨所劾去職。
熹宗崩,思宗即位,魏忠賢見誅。朝臣紛請召袁崇煥還朝。1628年(崇禎元年)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七月,思宗召見崇煥。崇煥慷慨陳詞,計劃以五年復遼,並疏陳方略,皇帝大喜,賜崇煥尚方寶劍,在復遼前提下,可以便宜行事。
9、林則徐(1785—1850年),漢族,字元撫,又字少穆、石磷,溢號文忠,福建福州人。早年家境貧寒,受過良好的教育。嘉慶十六年賜進士。在為官40年中,他「經世自勵」,廉潔奉公;又重視水利事業,救災賑民。他最大的功績是領導了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指揮了抗英斗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愛國者。同時,他編譯《四洲志》等外文書籍、資料,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是中國近代維新思想的先驅。在福州等地建有林則徐紀念館。
10、楊靖宇(1905~1940),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父親馬錫齡是一窮苦農民。楊靖宇八歲時進私塾讀書。1918年入確山縣高等小學讀書。1923年進開封紡織染料工業學校,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3月,為迎接北伐軍勝利北進,領導了確山農民起義。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初調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陽、開封等地先後三次被捕入獄。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東北,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同年秋被捕,在獄中堅持斗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出獄,任哈爾濱市委書記,滿洲省委委員、代軍委書記等職,積極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1933年任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1934年任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等職。1937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基本隊伍有六千餘人,分布南滿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盧溝橋事變後,楊靖宇發動西征,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內的斗爭。1938年5月,召集南滿黨和軍隊幹部開會,討論堅持游擊戰爭策略。會後,在通化、臨江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給敵偽軍以沉重打擊。同年冬,日寇實施慘無人道的歸屯並戶政策,並勾結日本武裝屯田移民,加強對南滿抗日根據地的摧殘,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楊靖宇率第一路軍一部一千四百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縣境與敵人戰斗中受重大損失,隊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遭遇幾位村民,其中一人回大屯泄密給日偽當局;關東軍討伐隊包圍了將軍,並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偽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將軍被叛徒機槍點射命中要害,壯烈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