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中國歷史不平等條約

中國歷史不平等條約

發布時間: 2021-07-29 22:24:11

Ⅰ 中國歷史上的不平等條約簽訂的先後順序

一、《南京條約》

1842年,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靜海寺與英國政府議約,雙方共在寺內議約四次。8月29日,中國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國提出的議和條款。

在英軍旗艦」汗華「(亦譯康華麗)號上正式簽訂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滿足了英國大多數的要求。主要內容:

1、割香港島給英國。(喪失領土主權)

2、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允許英國人在通商口岸設駐領事館。(喪失貿易主權)

3、中國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2100萬元的成分是: 600萬賠償鴉片,300萬償還英商債務,1200萬英軍軍費。(大量白銀外流)

4、英國在中國的進出口貨物納稅,中國與英國共同議定。(喪失關稅主權)

5、英國商人可以自由地與中國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喪失貿易主權)

二、《望廈條約》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清朝與美國在澳門的望廈村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是清政府與美國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中美《望廈條約》共34款,並附有海關稅則。主要內容為美國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與英國同等的權利。

也就是說,英國通過鴉片戰爭獲得的特殊權益,除割地、賠款外,美國全部獲得,而且在許多方面危害中國更厲:

1、協定關稅。條約規定:「倘中國日後欲將稅率變更,須與合眾國領事等官議允」。此為《南京條約》規定「協定關稅」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嚴重地損害了中國的經濟。

2、擴大領事裁判權范圍。條約規定:中國國民與美國國民發生訴訟事件,美國國民由美國領事等官員捉拿審訊,按照美國法律與慣例處理;

美國國民在中國與別國國民發生爭議,「應聽兩造查照各本國所立條約辦理」,中國官員無權過問。由此,清朝對美國國民的逮捕、審訊定罪、懲治的司法權力全部喪失。

3、侵犯中國的領海權。美國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國港口「巡查貿易」,清朝港口官員須「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國的美國商船,清朝無從統轄。

4、規定了12年後可以「修約」的條款。此外,條約還同樣規定了片面最惠國待遇,如中國日後給他國以某種優惠,美國應一體均沾。

三、《黃埔條約》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10月24日清朝與法國在廣州黃埔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也是法國侵略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中法《黃埔條約》共36款,並附有「海關稅則」。主要內容有:

1、法國人可以在五個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貿易,設立領事,停泊兵船等。對法國人的家產、財貨,中國政府負責保護,中國人均不得欺凌侵犯。

2、中國將來如改變海關稅則,應與法國「會同議允後,方可酌改」。

3、法國享有領事裁判權,法國人與中國人或其他外國人之間發生訴訟,中國官員均不得過問。

4、片面最惠國待遇。

5、法國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墳地,清政府有保護教堂的義務。

四、《璦琿條約》

1858年5月,清政府與俄國簽訂,主要內容:

1、中國將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俄國。

2、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的中國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五、《中英天津條約》

1858年6月26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主要內容:

1、英國公使得駐北京,並在通商港口設領事館。

2、增開南京、台南、漢口、九江等九個通商口岸。

3、英國人可以往內地游歷、通商。

4、英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

5、中國給英國賠償白銀四百萬兩等。

六、《中法天津條約》

1858年6月27日,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主要內容:

1、允許天主教入內地自由傳教。

2、法國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國給法國賠款白銀二百萬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鴉片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二次鴉片戰爭

Ⅱ 中國歷史上的不平等條約

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的有: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到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的六十多年中,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多達數十個。這是帝國主義侵華的歷史罪證,也是舊中國統治者喪權辱國的記錄,中國人民永遠不能也永遠不會忘記這些歷史!

中英《南京條約》
又稱《江寧條約》。1842年8月29日簽訂。條約規定:1、中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港口;2、割讓中國領土香港;3、中國賠償二千一百萬。
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又簽訂了兩個補充條約:《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進一步規定了英國帝國主義在華的特權:1、壓低中國關稅,規定進口稅率5%;2、允許外國兵船停泊在中國通商港口;3、准許英國在「五口」租界。

中美《望廈條約》
1844年7月3日簽訂。又稱《五口通商章程》。條約使美國取得了英國《南京條約》同樣的特權,並又規定:擴大領事裁判權,允許美國兵船自由出入中國通商港口。

中法《黃浦條約》
1844年10月24日簽訂。即《五口貿易章程》,使法國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國的同樣特權外,還增加:1、允許和保護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墳地;2、取消清政府對天主教的禁令,發還教堂。

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的有:

中英《天津條約》
1858年6月26日簽訂。主要內容是:
1、英國公使得駐北京,並在通商港口設領事館。
2、增開南京、台南、漢口、九江等九個通商口岸。
3、英國人可以往內地游歷、通商。
4、英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
5、中國給英國賠償白銀四百萬兩等。

中法《天津條約》
1858年6月27日簽訂。使法國除取得英國上述特權外,又規定:
1、允許天主教入內地自由傳教。
2、法國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國給法國賠款白銀二百萬兩。

中俄《璦琿條約》

1858年5月簽訂。主要是:
1、中國將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俄國。
2、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的中國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中俄《天津條約》

1858後6月13日簽訂。主要是:
1、允許俄國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台南、瓊州七口通商。
2、准許在中國設領事,並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
3、准許俄國教士入內地自由傳教。
4、日後中國若給其它國家以通商等特權,俄國得一律享受。
中美《天津條約》
1858年6月18日簽訂。主要是:
1、美國公使駐北京。
2、增開潮州(汕頭)、台南通商。
3、擴大最惠國待遇等。
中英《北京條約》
1860年10月24日簽訂。又增加:
1、開天津為商埠。
2、准許英國招募華工出國。
3、割佔九龍司地方一區。
4、增加賠款為八百萬兩。
中法《北京條約》
1860年11月2日簽訂。又增加:
1、開天津為商埠。
2、准許法國招募華工出國。
3、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土地,建造自便。
4、增加賠款為八百萬兩。
中俄《北京條約》
1860年11月2日簽訂。增加:
1、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東至海的大片中國領土劃給俄國;
2、規定蒙、新西北邊界,割占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大片中國領土;
3、開放喀什噶爾為商埠等。
中美《續增條約》
1868年7月28日簽訂。主要是:
1、擴大掠奪華工;
2、美國可在中國設學校;
3、對僑民不得「欺侮凌虐」。
中葡《天津條約》
1887年12月1日簽訂。主要是:
1、允許葡萄牙永駐澳門;
2、同樣享受英、美等在中國的特權。
中俄《伊犁條約》
1881年2月24日簽訂。主要是爭奪伊犁河流域的中國領土,並將兵費增為九百萬盧布。
中英《煙台條約》
或稱《滇案條約》,1876年9月13日簽訂。主要是:
1、英國得派員至雲南調查;
2、英國可經甘肅、青海、四川等地進入西藏,轉赴印度;並可由印度進入西藏;
3、增開宜昌、蕪湖、溫州、北海為通商口岸;
4、租界免收洋貨厘金;
5、減少進口稅;

中法《會議簡明條約》:
中法《會議簡明條約》
1884年5月11日簽訂。
主要是:1、清政府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不平等條約;
2、允許在中越邊境開埠通商;
3、調回在越南的中國軍隊。
《中法新約》
又稱《越南條約》,1885年6月9日簽訂。除要中國承認法國在越南的特權外,還降低了中越邊界的進出口稅率;日後中國修築鐵路應向法國商辦;法國退出台灣、澎湖。

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時訂立的
中日《馬關條約》
1895年4月17日簽訂。主要是
1、中國承認朝鮮由日本控制;
2、日本強佔台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
3、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
4、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5、允許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設領事館和工廠;
6、日軍佔領威海衛,俟賠款付清後才撤退。
中日《交收遼南條約》
1895年11月8日簽訂。竟要清政府以三千萬兩「贖回」遼東半島。

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時訂立的:

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時訂立的: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奧地利、荷蘭、比利時十一國簽訂。主要是:
1、中國賠款四億五千萬兩,分三十九年還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計達九億八千多萬兩;
2、將北京東交民巷劃為外國使館區,中國人不準居住;
3、拆毀大沽炮台及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國軍隊駐扎北京和從北京到山海關沿線的十二個重要地區;
4、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參加「與諸國仇敵」的各種組織,違者處死。
5、各地官員如發生「傷害諸國人民」事件,必須立即鎮壓,否則立即撤職,永不任用;
6、清政府承認附和義和團的錯誤,向帝國主義「道歉」。

Ⅲ 中國近代歷史上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都有哪些

一、《南京條約》
1、時間:1842年8月
2、地點:南京
3、代表:耆英 璞鼎查
4、內容及其影響
(1)割 香 港 島 給 英 國 — —破 壞 了 中 國 的 領 土 主 權 , 使 香 港 島 變 成 了 英 國 侵 略 中 國 的 貨 物 轉 運 站 和 海 軍 基 地。
(2) 賠 款 2 1 0 0萬 銀 元 — — 開創 了 侵 略 者 對 中 國 勒 索 賠 款 的 惡 例 , 加重 了 中 國人 民 的 負擔 。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 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使中國東 南 沿 海 的 門 戶 大開 。
(4)英 商 進 出 口 貨 物繳 納 的 關 稅 稅 率 中 國 須 同 英 國 商 定 — — 使 中 國 開 始 喪 失 了 關 稅 自 主 權 。
二、《南京條約》附件
1、時間:1843年10月
2、內容
(1)《五口通商章程》
a、低關稅率5%——便 利 了 外 國 資 本 主 義 傾 銷商 品 和 掠 奪 原 料 , 中 國 海 關 失 去 了 保 護 本 國 工 農 業 生 產 的 作 用。
b、領事裁判權——嚴重 破 壞 了中 國 的 司法 主 權
(2)《虎門條約》
a、片面最惠國待遇——「設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准英人一體均沾」
b、 租 賃土 地 、 房 屋 和永 久 居 住— — 為 以後 外 國 侵 略 者 在 中 國 建 立 「 租 界」 提 供 了借 口 。
三、《望廈條約》
1、時間:1844年7月
2、地點:澳門附近的望廈村
3、代表:耆英 顧盛
4、內容及影響
(1)使美國 享 有英 國在 《 南京 條 約 》 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賠款外的一切特權,同時還擴大了侵略權益。
(2)美國兵船可任 意 到中 國 各通 商 港口 「 巡 查 貿易 」 —— 破 壞 了中 國 領 海權
(3 )美 國人 有 權 在通 商 口 岸「 開 設 醫院 , 建立 教 堂」 — — 便利 了 美 國 對 中國 進 行文 化 侵 略 。
四、《黃埔條約》
1、時間:1844年10月
2、代表:耆英 剌萼尼
3、內容:法國享有美國在《望廈條約》中取得的一切特權,同時還規定,允許法國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傳教,修建墳地,清朝地方政府負責保護教堂和墳地。
五、《天津條約》
1、時間:1858年6月
2、地點:天津
3、簽訂國 俄 美 英法 與清政府
4、內容及影響
(1)外國公使進駐北京——逐漸影響和操縱清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2)增開牛庄、淡水、漢口南京等10處為通商口岸——使外國侵略勢力擴展到沿海各省,並深入到內地(長江中游地區)
(3)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列 強 不僅 取 得 了中 國 內 河航 運 權 , 且 便於 外 國商品向 長 江 內地 傾 銷。
(4)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經商、傳教——成 了 外國 人 到中 國 內地進 行 種 種不 法 活動的護身符。
(5)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軍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償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加重了中國人民負擔。
六、《璦琿條約》
1、時間:1858年
2、內容:割佔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七、《北京條約》
1、時間:1860年
2、簽訂國:清政府與英法 俄
3、內容與影響
(1)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天津成為外國經 濟 勢力 在 中 國 北方 的 重 要 活 動 基地 , 並 威 脅北京的安全。
(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使英在香港地區的侵略勢力擴大
(4)准許華工出國——掠買中國人口,開發海外殖民地。
(5)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進一步加重中國人民負擔
八、《中法新約》
1、時間:1885年
2、地點:天津
3、代表:李鴻章 巴德諾
4、內容
(1)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
(2)在中越邊界開辟商埠
(3)中國日後在廣西、雲南修築鐵路應與法商辦
(4)法國從基隆和澎湖撤軍
5、影響
(1)法國達到了侵略越南的目的
(2)打開 了中 國 西南 的 門 戶
(3)最先取得了在中國修築鐵路的特權
九、《馬關條約》
1、時間:1895年4月
2、地點:日本的馬關
3、代表:李鴻章 伊滕博文
4、內容及影響
(1)割 遼東 半 島 、 台灣 及 其 附 屬島 嶼 、 澎湖 列 島 給日 本 —— 使台 灣 與 祖 國 隔 離 數 十 年 , 並 刺 激了 列 強 瓜 分中 國 的 野心
(2)賠 償 日本 軍 費 白銀 二 億 兩— — 使清 政 府為 償 付 巨 額賠 款 , 加 緊 搜 刮人 民 ,還 大 量 舉 借 外 債, 使 列強 進 一 步控 制 了 中 國的 財 政 和 經 濟
(3)增開 沙市 、 重慶 、 蘇 州 、杭 州 為 商 埠 , 日 本 輪 船 可 沿 內 河駛 入 以 上 各口 — — 使帝國主義 侵 略勢 力深 入 到 內地
(4)允許日本在 中 國 的 通 商 口 岸 開 設 工 廠 , 產 品運 銷 內 地 免 收 內 地稅 — — 嚴重 阻 礙了 中 國 民 族工 業 的 發 展
十、《辛丑條約》
1、時間:1901年9月
2、簽訂國 11個 英 俄 美 法 德 日 意 奧 比 荷 西
3、內容及影響
(1)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加 劇 了中 國 人 民 的 貧 困 和 社會 經 濟 的凋 敝
(2)劃定 北 京 東 交 民 巷 為 「 使 館 界」 , 界 內 不 許 中 國 人 居 住 , 由 各 國 派 兵 保 護— — 「 使 館 界 」 實 際 上 是 「 國 中 之 國 」 , 是 帝 國 主 義 策 劃 侵 略 中 國 的 大 本 營
(3)拆 毀 北 京 至 大 沽 的 炮 台 , 准 許 各 國 派 兵 駐 守 北 京 至 山 海 關 鐵 路 沿 線 要 地 — — 外 國 侵 略 者 控 制 京津 地 區 , 使 清 政 府 完 全 處 於 外 國 軍 隊 控 制 之 下 , 便 於 外 國 侵 略 者 直 接 派 兵 鎮 壓 中 國 人 民 的 反 帝 斗 爭。
(4)懲 辦 反 帝 的 官 吏 , 永 遠 禁 止 中 國 人 民 成 立 或 加 入反 帝 性 質 的 組 織 — — 清 朝 官 吏 嚴 厲 鎮 壓中 國 人 民的 反 帝 斗爭 ,使 他 們進 一 步 成 為帝 國 主義 的幫凶 。
( 5)改總理衙門 為 外 務部 , 位 居六 部 之 上— — 改 設 外 務部 , 便 於 清政 府 能 夠按 照外國侵略者的意 旨 實 行 賣 國 的外 交政 策。
(6)修訂商約——清政 府同意修訂各 條約中通商行船的內容,便利了 帝國 主義擴大 對 中 國的 侵 略。

Ⅳ 中國歷史上的不平等條約有那些

1.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2. 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
3.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4.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
5.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6. 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7. 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
8. 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9.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10.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11.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12.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於北京)
13. 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14. 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15. 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16. 中葡和好通商條約(1887年(光緒13年)12月1日,與葡萄牙,北京)
17. 中英煙台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台;中國與英國)
18. 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19.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台)
20. 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
21. 北京條約
a)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b)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
c) 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
22. 天津條約
a)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7日,天津)
b) 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6日,天津)
c) 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8日,天津)
d)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23.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
24.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4年)7月5日,上海)
25.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26. 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
27. 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
28. 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
29. 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

Ⅳ 中國歷史上簽定的不平等條約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到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的六十多年中,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多達數十個。這是帝國主義侵華的歷史罪證,也是舊中國統治者喪權辱國的記錄,中國人民永遠不能也永遠不會忘記這些歷史!

中英《南京條約》 又稱《江寧條約》。1842年8月29日簽訂。條約規定:1、中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港口;2、割讓中國領土香港;3、中國賠償二千一百萬。
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又簽訂了兩個補充條約:《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進一步規定了英國帝國主義在華的特權:1、壓低中國關稅,規定進口稅率5%;2、允許外國兵船停泊在中國通商港口;3、准許英國在「五口」租界。

中美《望廈條約》 1844年7月3日簽訂。又稱《五口通商章程》。條約使美國取得了英國《南京條約》同樣的特權,並又規定:擴大領事裁判權,允許美國兵船自由出入中國通商港口。

法《黃浦條約》 1844年10月24日簽訂。即《五口貿易章程》,使法國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國的同樣特權外,還增加:1、允許和保護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墳地;2、取消清政府對天主教的禁令,發還教堂。

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的有:
中英《天津條約》 1858年6月26日簽訂。主要內容是:1、英國公使得駐北京,並在通商港口設領事館。 2、增開南京、台南、漢口、九江等九個通商口岸。 3、英國人可以往內地游歷、通商。 4、英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 5、中國給英國賠償白銀四百萬兩等。

中法《天津條約》 1858年6月27日簽訂。使法國除取得英國上述特權外,又規定: 1、允許天主教入內地自由傳教。 2、法國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國給法國賠款白銀二百萬兩。

中俄《璦琿條約》 1858年5月簽訂。主要是:1、中國將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俄國。 2、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的中國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中俄《天津條約》 1858後6月13日簽訂。主要是: 1、允許俄國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台南、瓊州七口通商。 2、准許在中國設領事,並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 3、准許俄國教士入內地自由傳教。 4、日後中國若給其它國家以通商等特權,俄國得一律享受。

中美《天津條約》 1858年6月18日簽訂。主要是: 1、美國公使駐北京。 2、增開潮州(汕頭)、台南通商。 3、擴大最惠國待遇等。

中英《北京條約》 1860年10月24日簽訂。又增加: 1、開天津為商埠。 2、准許英國招募華工出國。 3、割佔九龍司地方一區。 4、增加賠款為八百萬兩。

中法《北京條約》 1860年11月2日簽訂。又增加: 1、開天津為商埠。 2、准許法國招募華工出國。 3、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土地,建造自便。 4、增加賠款為八百萬兩。

中俄《北京條約》 1860年11月2日簽訂。增加: 1、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東至海的大片中國領土劃給俄國; 2、規定蒙、新西北邊界,割占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大片中國領土; 3、開放喀什噶爾為商埠等。

中美《續增條約》 1868年7月28日簽訂。主要是: 1、擴大掠奪華工; 2、美國可在中國設學校; 3、對僑民不得「欺侮凌虐」。

中葡《天津條約》 1887年12月1日簽訂。主要是: 1、允許葡萄牙永駐澳門; 2、同樣享受英、美等在中國的特權。

中俄《伊犁條約》 1881年2月24日簽訂。主要是爭奪伊犁河流域的中國領土,並將兵費增為九百萬盧布。

中英《煙台條約》或稱《滇案條約》,1876年9月13日簽訂。主要是: 1、英國得派員至雲南調查; 2、英國可經甘肅、青海、四川等地進入西藏,轉赴印度;並可由印度進入西藏; 3、增開宜昌、蕪湖、溫州、北海為通商口岸; 4、租界免收洋貨厘金; 5、減少進口稅;

中法《會議簡明條約》: 1884年5月11日簽訂。 主要是:1、清政府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不平等條約; 2、允許在中越邊境開埠通商; 3、調回在越南的中國軍隊。

《中法新約》又稱《越南條約》,1885年6月9日簽訂。除要中國承認法國在越南的特權外,還降低了中越邊界的進出口稅率;日後中國修築鐵路應向法國商辦;法國退出台灣、澎湖。

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時訂立的中日《馬關條約》 1895年4月17日簽訂。主要是1、中國承認朝鮮由日本控制; 2、日本強佔台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 3、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 4、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5、允許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設領事館和工廠; 6、日軍佔領威海衛,俟賠款付清後才撤退。

中日《交收遼南條約》 1895年11月8日簽訂。竟要清政府以三千萬兩「贖回」遼東半島。

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時訂立的: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奧地利、荷蘭、比利時十一國簽訂。 主要是: 1、中國賠款四億五千萬兩,分三十九年還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計達九億八千多萬兩; 2、將北京東交民巷劃為外國使館區,中國人不準居住; 3、拆毀大沽炮台及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國軍隊駐扎北京和從北京到山海關沿線的十二個重要地區; 4、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參加「與諸國仇敵」的各種組織,違者處死。 5、各地官員如發生「傷害諸國人民」事件,必須立即鎮壓,否則立即撤職,永不任用;

Ⅵ 漲知識:中國古代有哪些不平等條約

中國古代有哪些不平等條約(除了清末)
1:唐蕃清水盟約(中國歷史上第一款割地賣國條約——《唐、蕃清水盟約》)
唐德宗在大歷十四年即位以後,面對強藩割據、外患頻發的現狀,決定與吐蕃議和,先平定藩鎮。因為唐德宗在安史之亂中曾為雍王兼天下兵馬大元帥,與回紇在陝州會晤時被侮辱,隨從被打死數人,因此嫉恨回紇,決定聯合吐蕃。公元783年唐政府與吐蕃簽訂了《唐蕃清水盟約》。盟約大意為「唐地涇州右盡彈箏峽,隴州左極清水,鳳州西盡同谷,劍南盡西山、大渡水,吐蕃守鎮蘭、渭、原、會,西臨洮,東成州,抵劍南西磨些諸蠻、大渡水之西南」。到了唐宣宗大中年間,唐朝政府收復秦州、原州、安樂州三州之地,稍後,隴右豪傑張議潮發動起義,很快驅逐了吐蕃人,到了咸通年間,唐朝政府收復了河西隴右直到庭州,徹底擊敗了吐蕃。
《大突厥與唐國渭水盟約》及《唐蕃清水盟約》。
《大突厥與唐國渭水盟約》盟約送些錢財和女人倒還罷了,《唐蕃清水盟約》中唐朝無能政府以「國家務息邊人,外(棄)其故地,棄利蹈義」為理由,無恥的承認吐蕃所佔領唐朝的州縣為吐蕃領土,並表示堅守盟。盟約規定:「唐地涇州右盡彈箏峽,隴州左極清水,鳳州西盡同谷,劍南盡西山、大渡水,吐蕃守鎮蘭、渭、原、會,西臨洮,東成州,抵劍南西磨些諸蠻、大渡水之西南」。從此以後,隴南文、武、成、迭、宕、岷各州郡縣俱廢全部成為吐蕃的領土。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割地條約!
原來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並不是《南京條約》,而是《唐蕃清水盟約》
唐朝李淵稱臣於突厥,借用突厥兵打天下,錢財、女人歸突厥。
李世民訂立屈辱的渭水之盟,空府庫。
唐高宗屢次敗給吐蕃,尤其是在大非川18萬軍隊潰敗。
武則天派親王給復國的突厥當人質。契丹進攻到河南安陽。
唐玄宗把幾位公主送給契丹,還被人家給殺了。西面敗給阿拉伯,南面兩次敗給南昭,甚至攻入成都。
唐肅宗借回鶻收復兩京。任回鶻軍隊在兩京大肆強擄。
唐代宗和郭子義一道向回鶻借兵,向回鶻可汗行跪拜大禮。
唐代宗吐蕃和吐蕃訂立盟約,向吐蕃割地求和。
另外在唐朝時,連阿拉伯人都攻陷廣州,在廣州自立政權。
2:澶淵之盟(澶(chán)淵之盟是北宋與遼經過多次戰爭後所締結的一次盟約。)
公元1004年秋,遼國蕭太後。聖宗親自率領20萬大軍南下,直逼黃河岸邊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縣)城下,威脅宋的都城。警報一夜五次傳到東京,趙恆問計於群臣。副宰相王欽若、陳堯叟主張逃跑,任職才一月的宰相寇準則厲聲反對說:「出這種主意的人應當斬首!」他說,如果放棄汴京南逃,勢必動搖人心,敵人會乘虛而入,國家就難以保全了;如果皇上親自出征,士氣定必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敵兵。趙恆同意御駕親征,由寇準隨同指揮。到了韋城(今河南省滑縣東南),趙恆聽說遼兵勢大,又想退兵。寇準嚴肅地說:「如今敵軍逼近,情況危急,我們只能前進一尺,不能後退一寸。河北我軍正日夜盼望陛下駕到,進軍將使我河北諸軍的士氣百倍,後退則將使軍心渙散、百姓失望,敵人乘機進攻,陛下恐怕連金陵也保不住了。」趙恆才勉強同意繼續進軍,渡河進入澶州城。遠近各路宋軍見到皇上的黃龍大旗,都歡呼跳躍,高呼「萬歲」,士氣大振。寇準指揮宋軍出擊,個個奮勇沖殺,消滅了遼軍數千,射死了遼軍主將蕭達蘭。蕭太後見遼軍陷入被動,要求議和。經過寇準的堅持和使者曹利用到遼營一再討價還價,於12月正式議定由宋朝送給遼以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換得遼軍撤走。這就是歷史上的「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是一個不完全平等的條約,但宋朝有限度的妥協讓步又是明智的最佳選擇,也基本符合封建歷史時期中原王朝與游牧友邦交往的慣例,而且,盟約的簽定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要求,其進步意義是值得肯定的。難怪清朝藏書家、史學家席世臣在評論《契丹國志》時候,說:「(《契丹國志》)至於宋、遼之交,尤多微意,若澶淵誓書、關南誓書、地界之議、禮物之數,皆詳載無遺」。事實上,具載原文為後人保存了非常重要的歷史材料,其價值受到後世學者的推崇。
3:慶歷和議(即公元1044年的「宋夏和議」,西夏元昊向北宋稱臣)
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西夏天授禮法延祚三年)至慶歷二年(1042)間,西夏連續對宋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戰事,即:延州之戰、好水川之戰和定川寨之戰。三戰皆以宋朝失敗而告終。西夏雖屢勝,但擄掠所獲財物與先前依照和約及通過榷場貿易所得物資相比,實在是得不償失。
在建國稱帝之前,西夏每年都可以從宋朝得到「歲賜」的白銀萬兩、絹萬匹、錢2萬貫,這是夏國的一項重要經濟來源。在沿邊榷場,黨項人還以境內所產的青白鹽及畜產品換取宋朝的糧食、茶葉和其他手工業產品,這些物資都是夏國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如今,宋朝實行經濟封鎖政策,停止「歲賜」,關閉榷場,不準青白鹽入境,禁止雙邊貿易,從而給夏國的經濟以致命的一擊。在夏宋戰爭中,雖然夏國取得了勝利,但是本國也傷亡了很多人馬,正如常言所說的「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致使元昊為發動戰爭而點集人馬越來越困難。按照西夏的兵制,各部落青年平時從事生產,戰時人人都是兵,不是當正軍,就是從事雜役。一聲點集,由部落首領帶領,立即出動,還要自備馬匹和糧食。元昊稱帝後,連年對宋用兵,使田地無人耕種,牛羊無人放牧。連不少部落首領也反對再戰。
由於連年征戰,人力、物力、財力損失慘重,致使出現嚴重經濟危機,西夏「財用不給」,嚴重地阻滯了西夏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此外,由於民間貿易中斷,使得西夏百姓「飲無茶,衣昂貴」,怨聲載道。加上西夏與遼之間又出現了嫌隙。所以西夏願意議和。
4:關南誓書(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的關南誓書,這是對宋遼兩國議定「澶淵之盟」的繼續,宋對遼歲幣增加到銀20萬兩,絹30萬匹。)
遼向宋索取關南之地時,最後選擇了宋提出的割地、和親,增加歲幣。仁宗慶歷二年(1042),遼向宋索取關南瀛、莫二州之地。宋的選擇:割部分地、和親、增加歲幣。最終結果:新增銀絹二十萬,立「關南誓書」。
5:紹興和議(宋割讓從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進貢銀廿五萬兩,絹廿五萬匹。)
中國南宋與金訂立的和約。宋軍在反擊金的入侵中已取得一定的勝利,但宋高宗與宰相秦檜唯恐有礙對金議和,解除了韓世忠、張俊、岳飛三大將的兵權,甚至製造岳飛冤獄,使抗戰派對投降議和活動無法進行反對。紹興十一年(1141)雙方達成和約:①宋向金稱臣,金冊宋康王趙構為皇帝。②劃定疆界,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陝西寶雞西南)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州)二州及商(今陝西商縣)、秦(今甘肅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③宋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25萬兩、匹,自紹興十二年開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納。紹興和議確定了宋金之間政治上的不平等關系,結束了長達10餘年的戰爭狀態,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紹興和議的歷史背景。這一投降條約簽訂於抗金戰場上捷報頻傳,金兵節節敗退之時。公元1140年,金兵又一次大舉南侵,可是各路軍隊連遭失敗,在順昌(今安徽阜陽)之戰中,宋軍以少勝多,擊敗了金軍。接著岳飛率領岳家軍又取得郾城大捷,打敗了金軍的主力,先後收復了鄭州、洛陽等城。這時,金兵打算撤至河北,南宋舉國上下要求收復北方的呼聲很高,抗金形勢一片大好。可是,以妥協苟安為國策的宋高宗,既害怕宋軍的勝利影響他的求和,更害怕岳家軍從金營迎回徽欽二帝,從而威脅自己的帝位。於是,高宗和秦檜商定,命令各路軍隊班師,並在一天內連下十二道金牌逼令岳飛退兵。岳飛悲憤地說:「十年之力,毀於一旦」。由於各路宋軍退兵,等於將已收復的國土又拱手讓給了金國。公元1141年,宋高宗為了向金國表示議和「誠意」,解除了岳飛、韓世忠、張俊三大帥的兵權,撤消了對金作戰的專門軍事機構。隨後,高宗派使者到金求和,在使者叩頭哀求下,金國以「必殺岳飛」為條件,答應和議。經過一番交易後,雙方簽訂了紹興和議。這一年裡,岳飛被害死,當金獲知岳飛已死,連連擺酒慶賀。接著,金便冊封高宗為宋國皇帝。從此,南宋小朝廷開始了長達一個半世紀的偏安殘喘。

Ⅶ 中國歷史上所有的不平等條約簽定的內容及其時間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國政府或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不平等的條約。
1.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2.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
3.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三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4.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4月27日,中國與英國,簽約地點:北京)
5.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6.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7.廣州灣租界條約(或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註:廣州灣今廣東湛江市】
8.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註:威海衛今山東威海市】
9.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10.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聖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當時入侵廣州灣的法國兵。
11.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12.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7月21日,簽訂於北京)
13.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6月3日,莫斯科)
14.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15.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十六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16.中葡和好通商條約(1887年(光緒十三年)12月1日,與葡萄牙,北京)
17.中英煙台條約(1876年(光緒二年)煙台;中國與英國)
18.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十三年)10月31日)
19.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三年)10月7日,塔爾巴哈台)
20.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十一年)9月2日,天津)
21.北京條約
a)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十年)11月14日,北京)
b)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十年)10月25日,北京)
c) 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十年)10月24日,北京)
22.天津條約
a)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八年)6月27日,天津)
b) 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八年)6月26日,天津)
c) 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八年)6月18日,天津)
d)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八年)6月13日,天津)
23.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八年)5月28日,璦琿)
24.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四年)7月5日,上海)
25.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26.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
27.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村)
28.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
29.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

Ⅷ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不平等條約

1. 中英 廣州和約 余保純 六百七十萬兩 27-5-1841;
2. 中英 南京條約 耆英,伊布里 二千一百萬兩 29-8-1842;
3. 中英 南京條約補充條款 耆英 22-7-1843;
4. 中英 虎門條約 耆英 8-10-1843;
5. 中美 望廈條約 耆英 3-7-1844;
6. 中法 黃埔條約 耆英 24-10-1844;
7. 中俄 瑗琿條約 奕山 六十萬方公里 28-5-1858;
8. 中俄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13-6-1858;
9. 中美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18-6-1858;
10. 中英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26-6-1858;
11. 中法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27-6-1858;
12. 中英 天津條約補充 桂良 8-11-1858;
13. 中英 北京條約 奕欣 一千叄百萬兩 24-10-1860;
14. 中法 北京條約 奕欣 25-10-1860;
15. 中俄 北京條約 奕欣 四十多萬方公里? 4-11-1860;
16. 中俄 勘分西北界約記 明誼 四十四萬方公里 10-7-1864;
17. 中美 增續條約 前美公使蒲安臣 7-28-1868;
18. 中英 新修條約普後章程 不詳 23-10-1869;
19. 中日 修好條約 李鴻章 13-8-1871;
20. 中日 北京條約 奕欣 31-10-1874;
21. 中英 煙台條約 李鴻章 13-9-1876;
22. 中俄 里瓦幾亞條約 崇厚 2-10-1879;
23. 中俄 伊黎條約 曾紀澤 七萬方公里 二百八十萬兩 24-2-1881;
24. 中法 會議簡明條款 李鴻章 11-5-1884;
25. 中日 天津條約 李鴻章 18-4-1885;
26. 中法 新約 李鴻章 9-6-1885;
27. 中英 煙台條約 續增條約 不詳 9-6-1885;
28. 中葡 北京條約 奕□ 1-12-1887;
29. 中英 印藏條約 升泰 17-3-1890;
30. 中美 華工條約 楊儒 7-3-1894;
31. 中日 馬關條約 李鴻章 二億兩 7-4-1895;
32. 中日 遼南條約 李鴻章 叄千萬兩 8-11-1895;
33. 中俄 密約 李鴻章 3-6-1896;
34. 中德 膠澳租借條約 李鴻章 6-3-1896;
35. 中英 展拓香港界址條約 李鴻章 9-6-1898;
36. 八國聯軍 辛丑條約 李鴻章 十億二千二百七十萬兩 7-9-1901;
37. 中英 續定印藏條約 羅生戛爾曾 7-9-1904;
38. 中日 會議[滿州善後條約] 22-12-1905;

Ⅸ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不平等條約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南京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年6月26日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時訂立的中日《馬關條約》
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時訂立的:《辛丑條約》

熱點內容
希臘的歷史 發布:2025-07-18 10:33:00 瀏覽:654
人體中的數學 發布:2025-07-18 07:53:58 瀏覽:951
一級建造師機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07:50:21 瀏覽:528
班主任工作計劃小學四年級 發布:2025-07-18 05:17:52 瀏覽:912
淺談師德的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8 03:09:46 瀏覽:807
怎麼瀏覽谷歌 發布:2025-07-18 02:29:49 瀏覽:51
之女教師 發布:2025-07-18 01:03:04 瀏覽:369
奧數物理 發布:2025-07-17 23:41:12 瀏覽:318
中西方歷史 發布:2025-07-17 21:55:02 瀏覽:867
師生倫理關系電影 發布:2025-07-17 21:35:16 瀏覽: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