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迎賓館歷史

迎賓館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7-29 23:55:53

『壹』 漳緞的歷史記載

據史料記載,漳緞是在元代著名的「怯綿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至明代已大量生產,在濟朝尤為盛行,宮廷貴族多用漳緞作為服裝、鞋帽及裝飾的面料。由於漳緞高雅端莊,極富立體感,所以得到很大發展,在杭州、南京、蘇州等地都有一定規模的生產。
漳州原來盛產絲綢,稱為漳綢;明末轉向絨類生產,稱為漳絨。蘇州就在漳州漳絨和南京雲錦的基礎上,改進織造工藝,按漳絨的織造方法,按雲錦的花紋圖案,創造出一種既是貢緞地子,又是雲錦花紋,成為緞地絨花,具有獨特風格的絲絨新產品——漳緞。道光年間(1821一1850年),蘇州的機戶大都生產漳緞,可說是漳緞生產的全盛時期。故宮博物院收藏較多,如萬字百蝠漳緞、敷彩團花漳緞、綠地織五彩纏枝牡丹漳緞、寶相花漳緞方袱。明晚期南京生產的金地蓮花牡丹雲龍漳緞炕褥,緯二重經起絨組織,起毛桿起絨圈,割斷毛圈成絨。以雙股拈金線浮緯為背景,朱紅色絨毛顯花。絨毛挺立而整齊密集,高度約2毫米。紋樣由五爪龍、四合如意雲、纏枝蓮花牡丹組成,具有明顯的明代特徵。 傳世文物還有耦荷色漳緞織五蝠捧壽團紋夾袍、清漳緞團鳳紋刺綉女衣、清末民初漳緞女襖。
近現代,隨著外國列強入侵,江蘇漳緞生產走向衰落,抗戰爆發後更是陷入絕境。新中國成立前,天鵝絨雕花的名手僅剩林振明、嚴泰國、王德清等20多人。
1949年後,漳緞供做戲衣及裝飾點綴之用,也成了江蘇省的大宗出口創匯產品。舊時丹陽漳絨織造師傅主要從蘇州學藝,1957年丹陽布廠開始織造漳絨,從此,漳絨在丹陽得到蓬勃發展。1959年北京迎賓館及民族宮兩大建築的裝飾用綢及沙發桌椅、會椅等套墊,都採用蘇州漳緞。
「文革」中,漳緞被視作封資修產物,於1966年起停止生產。1972年,丹陽組織人員去蘇州學習漳絨織造技藝,手工織造漳絨再度在丹陽興起。1974年,丹陽回紡廠正式更名為丹陽漳絨絲織廠。1979年10月,漳緞生產得到恢復,產品供不應求。但由於漳緞產品工藝復雜,手工織制,技術力量不足,生產發展速度緩慢。漳緞的民間生產,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幾近絕跡。 到1992年,蘇州、丹陽兩地的漳絨生產已完全停止。1997年漳緞成為江蘇省受保護的傳統工藝美術品種。 2009年,漳緞列入市級「非遺」名錄,2011年,又列為省級「非遺」,蘇州絲綢博物館為傳承單位。
蘇州僅存的一台原汁原味古老傳統漳緞木織機,在蘇州絲綢博物館內。2013年,蘇州絲綢博物館的王晨以蘇州漳緞織造技藝項目入選江蘇省第四批省級非遺傳承人。王晨從1995年起接觸漳緞織造技藝,2000年受邀負責撰寫了《中國傳統工藝全集絲綢織染卷》一書的「漳緞」章節。 蘇州絲博一方面將古老的漳緞織機恢復運轉,傳遞著歷史記憶中的織造技藝;另一方面積極尋找生產漳緞的合作者,按傳統漳緞的工藝規格改造機械,特別是三種不同粗細的緯線投梭及手工起絨劃絨的工藝技術的實施,既傳承了漳緞技藝又提高了生產效率,滿足了開發新品和生產性消費的需求。在第二屆蘇州創博會的展區中,絲博用最新設計的漳緞圖案面料製作了數件男女服裝和餐桌飾品,讓已遠離人們生活多年的高貴服飾又回到了現實。
2013年丹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戴玲經過多年的探索,成功復制了清朝初年的一件雕花天鵝絨椅披,並在2013年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和江蘇省工藝美術精品大獎賽中分獲金獎和銀獎。

『貳』 有關青島老城歷史的資料!

坐落於信號山上的青島迎賓館是德國人於1905年在拆毀青島上青島村後的地皮上建的德國侵華總督官邸,它典雅、華麗、氣勢宏偉,因為它大部分是用青島特有的花崗石建造的,還有一個名字叫石頭樓。該樓於1907年建成後並沒有給侵略者帶來什麼好運,因而上個世紀解放前的幾十年裡,它還一直被人們稱作「凶宅」。

據1936年2月的日記體游記《青島游記》記載:「此房屋建築,雖極美輪美奐,但居此者無一不凶終隙末。此樓建成後,德國某提督居此沒幾年就被國會去職,罪狀既為此房屋建造奢華,耗費巨大。繼任某總督,居此不久,又遭歐戰。日軍戰奪青島居此司令,不久就死了。後由我國接受。居此房屋者,有畢庶澄.陳中浮.馬福祥,或毀身.或病死無一吉利者.既姚君亦一度居此,卒被去官.故今茲縱屋中布置奢華,但微睹往事,已無人敢居,只留作款待嘉賓之用而已。」

上個世紀50年代,迎賓館曾作為中蘇少先隊夏令營的營地,每晚露天放映蘇聯電影吸引周圍少兒多多。

1957年毛主席還在青島迎賓館召集中央政治局開會,在此發動了著名的反右運動。

後來謝胡,西哈努克等元首級各國政要來青,青島迎賓館必是他們下榻的地方。

如今,青島迎賓館還是一個青島的重要旅遊景點。

離我家大約二百米的地方,有一條早在上個世紀初就聞名於世的大街叫廣西路。德國殖民青島時期德人修建它的時候,起的名字叫海因里希親王大街。它西起火車站前的泰安路(基爾大街),跨越中山路(弗里德里西大街)、安徽路(盧因特坡爾德大街)、江蘇路(俾斯麥大街)等路口,向東一直延伸到龍口路(阿里拉大街/炮兵營路),全長大約1565米,路面大約寬二十五米,為德國膠澳租借地最早闢建的道路之一。----------- 海因里希親王大街,可能是中國最早出現的城市中央商務區。據報載:德國殖民青島時期,除了德國的捷成、美最時、西門子外,英國的太古、怡和、英美煙草,美國的標准石油、德士古石油、亞細亞石油、通用電氣等,都把他們駐青島的分支機構設立於這條街上。 廣西路(海因里希大街)南面與大海一街之隔,西面直通膠濟鐵路終點站-青島站。過去這里是帝國主義耀武揚威的地方,而現在它已是青島老城區最美麗的窗口街道之一了。

青島的天後宮距離我居住的龍華路大約只有五分鍾的步行路程,坐落在緊靠大海的太平路南端,是一座德國佔領時期唯一一座保留在歐人居住區的中國古建築。始建於明成化三年(146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青島市區現存最古老的明清磚木結構建築群。老青島人都知道有句話叫「先有天後宮,後有青島市」早在一百多年前青島建市以前四百多年,這座「中國大廟」就是青島沿海地區漁民航海人寄託希望.祭祀神靈的聖地了。1898年德佔領膠澳後,對青島進行城市統一規劃,沿海一帶被劃定為歐人居住區。具有中國建築風格的天後宮成為德國人的障礙他們急欲拆除。後經能夠代表同業參與市政的商人胡存約等聯合眾人奮力抗爭,才保住天後宮沒被拆除。天後宮歷經五百多年風雨倖存至今,彌足珍貴。初建成時,天後宮由三間聖母殿和龍王財神兩配殿構成。五百多年裡,天後宮前後歷經明.清.民國等七次維修擴建,特別是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年),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兩次較大規模的修擴,使其成為具有較大規模的建築群。1996年全面修復天後宮後,市府將其辟為「青島民俗博物館」,於1998年12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現在的天後宮佔地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二進庭院造型,建有正殿.配殿.前後兩廂房,還有戲樓.鍾.鼓樓.以及附屬建築計16棟80餘間,除唱戲樓為硫璃瓦蓋頂裝飾外,其餘的全部為清水牆,小灰色瓦,並配以蘇式彩繪.雕梁畫棟引人注目,整個建築藝術體現了傳統和園林風格。-- 在整個青島地區的古代建築中,青島天後宮的建築藝術和彩繪藝術都是首屈一指的。門內還立兩塊石碑,記載了清同治四年(1865年)和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天後宮的情景,是了解青島歷史的重要資料。

『叄』 有誰知道昆明震庄的歷史

震庄始建於1936年,前身是民國時期雲南省主席龍雲先生公館,1949年以後一直是雲南省重要政務接待場所。震庄環境很優雅,花草樹木多,假山和園林造型別致。

傳統的建築物也保存得不錯,與西式建築相得益彰。以前龍雲先生觀賞戲曲演出的地方。現在已改為會議用小禮堂。顯然龍雲先生當年建這公館是鍾情於中西結合的風格。

震庄中有乾樓坤樓,頗為大氣。中西結合的典雅建築風格和裝飾能使人感受到一種審美和懷舊的情致。

散步園林中,竹影婆裟,松柏蒼蒼。園內放養了幾只孔雀,一隻雄孔雀看到雌孔雀走過來,馬上就絢爛開屏,向女伴炫耀自己美麗的羽毛,而且還不時抖動一下他那五彩繽紛的尾巴之屏,而雌孔雀可能看多了,自顧自在地上找東西吃,不怎麼在意雄孔雀的展示。

走在震庄,回想「雲南王」龍雲那些叱吒風雲的日子,他建造了公館,如今公館造福於民,他在另一個世界也許會感到欣慰吧。

(3)迎賓館歷史擴展閱讀:

昆明雲南震庄:

雲南震庄迎賓館的經營范圍是:住宿。兼營范圍:飲食;預包裝食品兼散裝食品的批發、零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在雲南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502004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1000-5000萬和100-1000萬規模的企業中,共1182家。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肆』 貝律明簡介

貝聿銘(Ieoh Ming Pei,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男,出生於廣東廣州,祖籍江蘇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美籍華人建築師。

貝聿銘於20世紀30年代赴美,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學。

美國建築界宣布1979年為「貝聿銘年」,曾獲得1979年美國建築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1989年日本帝賞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及1986年裡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等,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蘇州博物館新館等。

2019年5月16日,貝聿銘在紐約曼哈頓一家醫院逝世,享年102歲。

(4)迎賓館歷史擴展閱讀:

貝聿銘建築藝術特點

光線特點:光是建築的色彩,「讓光線來作設計」是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光與空間的結合,使得空間變化萬端。「光很重要。沒有了光的變幻,形態便失去了生氣,空間便顯得無力。」光是貝聿銘在開始一項建築時首先考慮的問題。

玻璃鋼材:由於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並且玻璃透明不至於遮擋減損原建築物的立面,不僅符合貝氏對陽光的追求,更能夠從視覺上以及空間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築群不會被削弱,並且使設計者的建築思想得到充分表現,加上光線和人的運動,整個空間被賦予了活力。

巧用混凝:貝氏注重於混凝土的研究,挖掘它的受力特徵與視覺表現力,在建築設計中將結構與裝飾融為一體,忠實於材料的質感表現力,從而將對混凝土的應用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幾何構造:貝聿銘在發展現代主義建築的幾何構成上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如果說密斯、柯布西耶在提煉幾何性上做出了成績的話,那麼貝聿銘則在繼承現代主義建築師的基礎上豐富了幾何構成,從而為流於僵化的現代主義建築開拓了新的道路。

『伍』 雲南震庄迎賓館怎麼樣

簡介:雲南震庄迎賓館位於昆明市中心,距飛機場僅15分鍾車程。本館始建於1936年,前身為民國時期雲南省主席龍雲先生公館,特殊歷史背景賦予它深厚的文化底蘊,館內自然、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在昆明市中心絕無僅有。建國以來一直是雲南省重要政務接待場所。 酒店地址:昆明盤龍區北京路514號 2007年開業 樓高6層 客房141間 服務設施:停車場、計程車、商務中心、外幣兌換服務、醫務室、票務服務、洗衣服務、殘疾人客房、郵政服務、國內長途電話、國際長途電話 餐飲休閑:中餐廳、咖啡廳、茶室、限時送餐服務;乒乓球室 周圍景觀:東風廣場、金格百貨、百貨大樓,家樂福、百勝 信 用 卡:不支持信用 交通: 機場 昆明長水國際機場 21公里 火車站 昆明火車站 2公里 市中心 昆明市中心 0.5公里
注冊資本:972萬人民幣

『陸』 青島的發展歷史

青島的發展歷史:

1、1891年,清朝在膠澳設防,這也是青島建設的起始。後來德國派兵佔領青島,並在此建造了德國建築群,以殖民地為目的為青島制定了鎮區規劃布置,依照一系列規章制度確保社會運行秩序,出資修造交通運輸通道,為以後城市建立奠定了基礎。

2、辛亥革命爆發後,日本迅速佔領青島,並且利用青島獨特的地理優勢,大力開辟對外貿易港口,加快建設工業企業,此時青島的經濟發展達到空前繁榮,人口、基礎設施及物質需求承載達到飽和,城區規劃建設進一步擴張。

3、抗戰時期結束後,青島回歸中國,降格為地級市,歸屬山東省,地域大幅減少。青島結合自身實際,創建了技術產業的開發區,運用這里眾多特色的旅遊地理位置,打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旅遊瀕海城市,籍此開始大發展之路,城市規模再一次擴大。

4、青島在城市規劃史上融入了西方管理方式,形成了獨特的城市結構,對其他都市建設具有一定的學術研究價值。近代時青島的社會形態參考西方國家經驗也進一步發展,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形成了充滿人文特徵的地方,城市個性獨特。

5、大面積的城市建築群與汪洋大海相連,雋永美觀,經濟產值逐漸成為青島經濟發展的重要脈絡之一,社會結構逐步趨於完善,濱海樓屋櫛次鱗比,高大壯觀,城市與自然形態和諧統一。近代的青島城市從無到有,慢慢變成如今繁榮興盛的模樣,把青島建設成文明美麗的海濱之城。

(6)迎賓館歷史擴展閱讀:

青島人口發展狀況:

青島建置前夕,僅有數處漁村350餘戶人家;建置後人口逐漸增多,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春達1萬餘人。德國侵佔後,全市分為青島區和李村區。面積擴大,人口增加。宣統二年(1910年),青島市全市人口增至16萬1140人。其中,市區3萬4180人,李村10萬1939人,薛家島、陰島、黃島等地2萬5021人。

此後,青島的人口發展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由於區劃擴大,1935年有夏庄、嶗東、嶗西三個地區劃入青島市,人口增加12萬餘人;1946年,浮山、黃島、薛家島等地劃入青島,人口增加8萬餘人。二是外地人口遷入,宣統二年(1910年)市區人口僅3萬4180人,1925年增至16萬3010人,增長3.8倍,每年凈增8600餘人。

至1935年市區人口又增至30萬1192人,比1925年增長84.77%,每年凈增13800人。1945年市區人口增至51萬4956人,比1935年增長71.0%,每年凈增51496人。

1948年國民政府主計處統計局公布的統計資料,青島市人口為75萬9057人,至1948年底,青島城市人口突破100萬大關。

『柒』 青島的歷史資料

青島地區歷史悠久,著名文化遺址有:岳石文化遺址(平度大澤山鎮東岳石村,距今3500~4000年)、北阡遺址(即墨金口鎮北阡村,距今7000年)、三里河文化遺址(膠州城南三里河村,距今5000年)、琅琊台文化遺址;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外,李滄區古城頂遺址,距今也有3000年歷史。
西周時期,青島境內建立了夷國(今藍村)、莒國(都城計斤,今膠州)等諸侯國。東周時期,即墨(今平度古峴鎮)為齊國第二大都市,東部統治中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公元前468年,越王勾踐北上遷都琅琊(今膠南琅琊鎮)。
秦朝,天下分為三十六郡,琅琊郡的郡治琅琊、膠東郡的郡治即墨均位於今青島境內。琅琊(膠南)還是秦朝唯一沿海的郡治。秦始皇曾三臨琅琊(膠南琅琊台),命徐福率船隊從琅琊起航采仙葯。
西漢,設膠東國,定都即墨,漢武帝即位前被封為膠東王,即位後封其弟劉寄為膠東王,歷代膠東王墓所在的平度六曲山古墓群,是山東省現存規模最大的王陵。漢武帝三臨不其城(今城陽區),「祀神人於交門宮」,並在女姑山設明堂祭海。西漢琅琊郡皋虞縣(今即墨溫泉鎮)人王吉任博士諫大夫,開創琅琊王氏顯貴的先河,王吉祖孫墓所在的即墨溫泉皋虞,被奉為琅琊王氏祖庭。東漢,鄭玄在不其縣創立康成書院。
西晉,不其城(今城陽區)成為長廣郡的郡治,法顯印度求經回國,於嶗山登陸,由長廣郡太守李嶷接入不其城翻譯佛經;南北朝時,不其城為東青州的州治。
唐朝,密州板橋鎮(膠州)成為著名貿易港口,設立了北方唯一的市舶司(海關),宋朝更是與廣州、泉州、明州並稱為四大市舶司。
明朝設立鰲山衛、靈山衛(膠南靈山衛鎮),鰲山衛轄浮山所(今市南區東)、雄崖所(即墨豐城鎮),靈山衛轄夏河所(膠南琅琊鎮)、王徐寨所。許鋌奏請青島口、滄口、金口鎮等港通商獲准,使即墨富甲一方。
清朝,膠州為山東三大直隸州之一,平度州為散州,隸屬於萊州府。
1891年6月14日,登州鎮總兵府(當時山東共設三鎮總兵)從蓬萊遷到青島,為青島建置的開始。
1897年11月,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派兵佔領青島。康有為藉此上書光緒,引發戊戌變法。

1898年3月,簽署《膠澳租界條約》。11月,宣布青島為自由港。
1899年,租借地命名為青島市,設青島、鮑島、李村等區。大港碼頭、膠濟鐵路相繼開工。
1911年,清朝二品以上大員七十多人以及恭親王等人移居青島。1913年發動癸丑復辟失敗。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青島成為亞洲唯一戰場,11月,日英聯軍佔領青島。
1919年,巴黎和會將青島租界主權讓給日本,成為「五四運動」導火索。
1922年12月,中國收回青島,設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後改膠澳商埠局),下轄青島市,直屬北洋政府。
1929年7月,國民政府接收青島,設青島特別市,直屬南京國民政府。
1931年,沈鴻烈以東北海軍司令兼任青島市長,1932年正式擔任青島市長,主政六年,抓教育、建學校、定規劃、興建設、促民生、斗日寇,奠定了青島發展的堅實基礎。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
1939年,即墨、膠州劃歸青島市管轄,統籌規劃建設。
1945年9月,國民黨政府接收青島,仍為特別市,直屬民國政府。
1949年6月2日,解放軍攻佔青島。青島改為山東省轄市,轄市南、市北、台東、台西、四滄、浮山、李村7市區和嶗山郊區。
1978年,膠縣、膠南縣、即墨縣劃歸青島,同時設立黃島區。
1983年10月,平度縣、萊西縣劃歸青島。
1984年5月4日,青島市成為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同年,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
1987~1990年,青島市郊五縣先後改為縣級市;1988年,嶗山縣恢復為嶗山區。
1986年,青島市成為計劃單列市,賦予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1992年,設立國家級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青島保稅區。
1994年,青島市區劃調整為七區五市: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和即墨市、膠州市、膠南市、平度市、萊西市。
2003年,設立國家級青島出口加工區。
2004年設立國家級青島保稅物流園區。
2006年,設立國家級青島西海岸出口加工區。
2008年設立國家級青島保稅物流港區。
2011年1月,國家批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青島作為其核心城市、龍頭城市。

『捌』 景福宮的歷史沿革

景福宮是韓半島首都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宮殿之一,是古代韓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政治中心。宣祖萬曆二十年(1592年)「壬辰倭亂」時將宮苑的大部建築物破壞,當時只有10個宮殿保持完整。直到高宗同治七年(1868年)才在朝鮮高宗的父親興宣大院君的主持下重建。
純宗隆熙四年(1910年),日本吞並朝鮮半島,韓國淪為日本殖民地。為鎮壓韓國的「王氣」。日本昭和元年(1926年),一座高大的石頭建築——總督府聳立在景福宮門前。總督府的建築設計可謂居心叵測,從空中俯視,它的外形是一個「日」字,象徵著日本控制著韓國的命脈。從側面望去,韓國的王宮籠罩在它巨大的陰影下。日本還以修復昌德宮為名將景福宮南面的殿閣全部拆除。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995年8月15日,在韓國光復50周年之際,總督府建築物的標志性綠色尖頂——高4.5米,重達12噸的龐然大物在5萬人的歡呼聲和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被徐徐吊起,總督府大樓開始拆除。韓國民眾一致認為,只有拆除這座建築,才能恢復象徵本國民族傳統的景福宮原貌,景福宮原貌的復原工程正在進行。
景福宮南倚光化門,東隔建春門,西靠迎秋門,北迎神武門。
遊客在游覽宮闕時可以觀賞被指定為寶物的「交泰殿峨眉山煙筒」、「慈慶殿十長生煙筒」、「慶會樓」、「獬豸麒麟」等。處於景福宮對面的冠岳山是火山,所以採用「獬豸」(有阻止火災之意),「麒麟」意含選拔賢良。
韓國景福宮(Gyongbokkung)是朝鮮王朝時期(1392~1910年)韓國首爾(漢城)的宮殿,也是朝鮮王朝的正宮,它是朝鮮王朝遷移時建造的新王朝的宮殿,具有500年歷史。中國古代《詩經》中曾有「君子萬年,介爾景福」的詩句,此殿籍此而得名,因位於漢城北部,也叫「北闕」。景福宮是首爾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宮殿之一,是韓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政治中心。
景福宮東面是建春門,西面是迎秋門,北面是神武門。景福宮內有勤政殿、思政殿、康寧殿、交泰殿、慈慶殿、慶會樓、香遠亭等殿閣。景福宮的正殿勤政殿是韓國古代最大的木建築物,最雄偉壯麗,是舉行正式儀式以及接受百官朝會的大殿。
景福宮雄偉富麗,其中殿閣仍保留著往昔的輝煌燦爛。於1395年由創建朝鮮王朝的李成桂所建築的第一處正宮,是朝鮮王朝時期五大宮之一,佔地約50公頃,200棟以上的殿閣烘托出極盡富貴榮華的氣派,可惜1592年毀於壬辰倭亂。於1868年重建,由幾座大型建築物構成,佔地40英畝。宮內較大的建築物——勤政殿,曾是御座所在地和國王舉行即位大典和上朝聽政之所。慶輝樓建立於一個巨大的人工湖上,它是國王設宴招待眾臣和外國使節的迎賓館。位於荷塘中央的鄉遠亭則是王室單獨聚會的地方。慈慶殿和交泰殿分別是王太後和王妃的寢殿。慈慶殿里的十長生煙囪十分有名,算得上是朝鮮王朝時期較漂亮的煙囪,現被指定為珍貴文物第810號。交泰殿是王妃私人生活空間,朝向峨嵋山的殿牆及後門尤為美觀。韓國的許多有歷史意義的石塔和石碑豎立在宮內各處。韓國國立博物館和韓國民俗博物館也都在這個院內,在此可以了解到朝鮮王室的宮室文化和傳統的民俗生活。景福宮在春天綻放迎春花、杜鵑花,四處飄香;祥瑞之喜鵲飛翔於宮內。那份寧謐,令人心曠神怡,有如置身世外桃源一般。
通過國立中央博物館的東北口,景福宮佔地面積達15萬坪(約合50公頃),呈正方形,南面是正門光化門。光化門和勤政門之間是二樓建築興禮門,「興禮門」在《景福宮全圖》和《宮闕志》等朝鮮初期畫圖或書籍上記載為「弘禮門」。其名稱之由來可以追溯到中國清朝,中國清朝乾隆皇帝(清高宗)名諱「弘歷」,而在古代,中國作為朝鮮的宗主國,故作為藩屬的朝鮮要「避諱」。因此,到了高宗時期,人們把它改為「興禮門」。興禮門構造十分堅實,上下樓皆為正面三間和側面二間。「興禮門一帶」指的除了光化門以外的第二個宮門,范圍為從興禮門直達勤政門的地帶。這里不僅是保衛國王的,而且是設有軍事部門的重要地區。
韓國獨立後,開始了景福宮的重建工作。光化門1968年在總督府前面重建(原先被移到今天國立民俗博物館的地方)。朝鮮總督府在1995年開始拆除,1996年拆除完畢。光化門從2006年開始進入整修,往南移動14.5米到100年前的舊址,2010年完成重建。日帝時期拆毀的資善堂、乾清宮、泰元宮等宮殿也被修復重建。

『玖』 古代迎賓館住宿設施的歷史演變

自古以來,人們在出外遠行時便會找地方投宿,而提供這些地方供人暫住的就稱為賓館。
最早的賓館應該是原始社會,原始人隨便找一個地方(能滿足住宿條件的)
再演化(隨著人的進化)開始有固定住宿區域了比如洞穴、木屋等,將其中一部分讓他人暫時使用。
再演化(隨著人的進化)進入古代社會就出現專門給出外遠行、經商的人住的地方稱為客棧,並收取相應的費用。
現代賓館(就是古代的客棧只是名字不同),
較大而設施好的賓館叫酒店

『拾』 青島迎賓館的歷史

1914年。這座建築物原為德國駐青島殖民地最高軍政首腦——總督的住所,故稱之為「總督官邸」風雨滄桑近百年,迎賓館幾易其主:曾為德國提督官邸、日本駐青島守備軍司令官邸、膠澳商埠督辦的官邸、青島市市長官邸、國際俱樂部,當年10月德國駐膠澳總督特魯伯始入住其中。其繼任者瓦爾代克亦在此居住至。
1941年日本取代德國侵佔青島後,該樓成為日本青島守備軍司令部官邸。
1934年之前,青島迎賓館叫做「總督官邸」,於1934年才改稱為迎賓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成為接待國家領導人和外國貴賓的重要場所。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其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5月1日起,不再作為迎賓館使用,開始以博物館形式接待海內外觀眾。
毛澤東主席和部分中央領導人及許多來青外國元首、政府首腦都在此小住。1996年國務院正式批准迎賓館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迎賓館2001年7月重新裝修,是座集商住、餐飲、文物、康樂、會議、參觀、旅遊於一體的綜合性涉外賓館,分為迎賓樓、敬賓樓、貴賓樓,賓館擁有各式客房80套及中西餐廳、宴會廳等場所,是您休閑娛樂的理想之地。

熱點內容
班主任工作計劃小學四年級 發布:2025-07-18 05:17:52 瀏覽:912
淺談師德的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8 03:09:46 瀏覽:807
怎麼瀏覽谷歌 發布:2025-07-18 02:29:49 瀏覽:51
之女教師 發布:2025-07-18 01:03:04 瀏覽:369
奧數物理 發布:2025-07-17 23:41:12 瀏覽:318
中西方歷史 發布:2025-07-17 21:55:02 瀏覽:867
師生倫理關系電影 發布:2025-07-17 21:35:16 瀏覽:481
趙縣中學官網 發布:2025-07-17 21:35:08 瀏覽:260
三姓家奴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7 21:04:53 瀏覽:846
初中歷史必考 發布:2025-07-17 18:06:27 瀏覽: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