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朝的歷史
⑴ 漢朝歷史簡介
西漢
前206年漢高祖劉邦自稱漢王,前202年稱皇帝,建立漢朝。8年王莽稱帝,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呂雉和少帝、昌邑王等一些在位不到一年的皇帝的話,西漢一共經歷了12個皇帝。
西漢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高峰,社會經濟、文化全面發展,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西漢定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寢遍布關中,文物遺存十分豐富,顯示出「漢並天下」、多姿多彩的時代風貌。
西漢初期的皇帝為避免秦朝的經驗,採取安民的措施,恢復國家的力量。劉邦沿用了許多秦朝的制度,比如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在法律上漢律也基本上是基於秦律上制定的,但對一些地方進行了改革。這些措施使得國家的實力得到很快的恢復,漢文帝和漢景帝繼續減輕人民徭役的負擔,減輕刑罰,歷史上被稱作文景之治。同時漢初的皇帝們設法剝奪各個諸侯王的力量,加強中央集權。這些措施都為漢武帝的強盛時期打下了基礎。
漢武帝時期是西漢最強盛的時期。對內他使用推恩令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力量,禁止諸侯國自己製造錢幣,改革了選擇官僚的制度,提倡儒學,將制鹽和制鐵的事業收為國有。對外他攻擊匈奴,解決了匈奴的威脅,打通西域的絲綢之路。但武帝對外的戰爭也是有代價的,武帝時國家的稅收再次增加,同時武帝將刑罰也再次加嚴。武帝後期因此發生了一些暴亂。
漢昭帝和漢宣帝恢復了文帝和景帝的政策,史稱昭宣中興。
西漢晚期國家稅收再次加強,加上一些天災人禍以及皇室內部的混亂,為王莽篡權提供了機會。
西漢時期牛耕和鐵器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同時手工業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尤其紡織業和瓷器製作發達。西漢是中國古代商業非常發達的一個朝代,國家的穩定和交通的發展為商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不盡國內貿易,而且對外貿易也非常發達。通過絲綢之路西漢甚至與古羅馬、印度等國家有間接的貿易關系。西漢文化對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影響深刻,越南、朝鮮、日本等國家都接受西漢文化的影響。
漢初道家的影響比較強,從武帝起獨尊儒家。
司馬遷所著《史記》在中國的歷史學和文學中佔有特殊的地位。
中國最古老的數學著作《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是西漢時成書的,從西漢時期開始中國也有非常詳細的天文記錄,包括公認的人類第一次對太陽黑子的記錄。此外針灸和造紙術可能是在西漢時期被發明的。
東漢
公元25年—220年由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他在綠林軍的協助下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朝,奪得帝位。劉秀建都洛陽,年號建武,重新恢復由劉氏統治的漢朝,史家稱此漢朝為東漢。 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下令整頓吏治,設尚書六人分掌國家大事,進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權力;同時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穩定下來。經過光武帝、漢明帝(58年—76年在位)、漢章帝(76年—89年在位)三朝的治理,東漢已經逐漸恢復了往日漢朝的強盛,被後人稱之為「光武中興」。由於後來由於皇帝年幼,導致了東漢後期的宦官與外戚專權的局面。 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漢獻帝讓位,東漢宣布滅亡,中國歷史又進入了一個長期分裂的時期——三國時期。。 東漢歷12帝,共195年.
⑵ 漢朝歷史介紹
漢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五年。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定都長安。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
漢武帝即位後開辟絲路、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統一天下後,仍沿用漢作為國號,史稱東漢。定都洛陽 ,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 ;
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 ,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兩漢時期奠定漢地范圍,極盛時東並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戈壁,國土面積約達609萬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漢全國人口達六千餘萬,占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
(2)大漢朝的歷史擴展閱讀:
漢朝重大歷史事件:
1、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又稱張騫通西域,指的是漢武帝時期希望聯合月氏夾擊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的歷史事件。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漢武帝劉徹即位,張騫任皇宮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長安出發,經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後逃脫。
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
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
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2、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
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斗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
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
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漢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騫出使西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巾起義
⑶ 大漢朝的歷史
漢代為劉邦建立的中國第二個大一統的王朝。前期定都長安,又稱西漢、前漢;後期定都洛陽 ,又稱東漢、後漢。 西漢是我國封建社會初期的一個強盛、富饒的王朝,它繼承和鞏固了秦朝開始的統一國家,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於世界之林。因此,西漢王朝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西漢共傳十四帝,前後經歷近210年。
⑷ 漢朝的歷史有多少年
四百零七年;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在公元220年被曹丕控制,被迫禪讓於曹丕,東漢滅亡。
(4)大漢朝的歷史擴展閱讀:
一、漢朝
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曾有王莽篡漢自立的短暫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學者亦將蜀漢列入漢朝的延續而將其歸入漢朝的一部分,如此漢朝滅亡則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說法均將由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歸入三國史中。
二、劉協
劉協因被董太後撫養,故稱「董侯」,初封渤海王,後改封陳留王。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後,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
劉協後來逃出長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並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禪讓於曹丕。曹魏青龍二年(234年),劉協壽終正寢,享年54歲,葬於禪陵,謚號孝獻皇帝。
⑸ 漢朝的歷史經過
簡單說一下吧,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到了孺子劉嬰那,被王莽篡位,就是新帝,到後來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了東漢,東漢始於光武帝,擊敗了赤眉,把建世帝劉盆子逼迫投降。而東漢終於漢獻帝劉協,到後來就是三國的事了。
⑹ 詢問"大漢"是歷史哪個朝代及年代
大漢就是漢朝
漢朝(前202—220年[1] )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共歷二十九帝,享國四百零五年。漢朝因尚火德故稱為炎漢[2-3] ,又因皇室姓劉而被稱為劉漢。[4-5]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西漢,漢初在消滅異姓王和諸呂之亂後政局趨於穩定。漢文帝、漢景帝採取養生息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攘夷拓土,被今人稱為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6] ,史稱孝宣中興[7] 。8年,王莽篡漢,西漢滅亡,不久爆發綠林赤眉起義。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8] ,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9] 。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開創永元之隆[10] ,東漢國力達到極盛[11] 。中期發生戚宦之爭和黨錮之禍,於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後,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室,中國進入三國時期。[12-13]
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14] 兩漢時期奠定漢地范圍,極盛時東並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陰山。[15] 2年,西漢全國人口達六千餘萬[16] ,占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17]
漢朝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18] ,兩漢為華夏文明的延續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科技領域亦頗有成就,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成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張衡發明了地動儀、渾天儀等。[19]
⑺ 漢朝歷史
公元前202年 —公元9年,公元25年—公元 220年)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後世史學家亦稱兩漢。
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曾有王莽篡漢自立的短暫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學者亦將蜀漢列入漢朝的延續而將其歸入漢朝的一部分,如此漢朝滅亡則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說法均將由漢昭烈帝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歸入三國史中。
⑻ 漢朝的發展歷程
漢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前202年-9年)與東漢(25年-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亦有以東漢與西漢的首都代指,合稱兩京。西漢為漢高帝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雒陽。其間曾有王莽短暫自立的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
漢朝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許多人將漢朝和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與印度的孔雀王朝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其疆域鼎盛時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頭、巴彥淖爾一帶),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廣平省),東至臨屯郡(今朝鮮江原道一帶),西至蔥嶺(今帕米爾高原),面積達568萬平方公里。在統治期間,從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於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於,匈奴一度成為漢朝內藩。至公元前1年,全國人口達7000萬之多,占當時世界人口百分之28,此時印度次大陸人口為4600萬,歐洲人口為3500萬,北非人口為1400萬。漢朝進一步奠定了漢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漢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當時和日後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到現在,「漢人」仍為多數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漢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漢字」。
漢朝最早使用年號,建元為第一個年號。漢初根據五德終始說,定正朔為水德,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篡政建立新朝,方才採用劉向、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屬於火德。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這一說法,從此確立東漢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採用了這種說法,因此漢代亦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劉漢」。
⑼ 漢朝劉驁的歷史
漢成帝劉驁(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西漢第9位皇帝,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在位,死後謚號「孝成皇帝」,葬於延陵,廟號統宗。
中文名: 劉驁
民族: 漢
出生地: 長安(今陝西西安)
出生日期: 前51年
逝世日期: 前7年
在位時間: 前33年-前7年
廟號: 統宗(後除廟號)
謚號: 孝成皇帝
陵墓: 延陵
在
漢成帝劇照集萃(18張)中國古代昏君的排行榜上,漢成帝是「赫赫有名」的。歷史上對他的定評
是「湛於酒色」。他自甘墮落,迷戀酒色,荒淫無道,不理朝政,最後竟死在「溫柔鄉」中。 成帝劉驁生於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屬蛇。他是漢元帝劉奭做太子時與王政君生的兒子。「驁」這個名字是他爺爺漢宣帝給起的,意思是希望他做劉漢王朝的千里馬,結果卻連豬狗都不如。由於成帝昏庸失政,「趙氏亂內,外家擅朝」,便留下了王莽奪漢的禍根。公元前51年,漢成帝劉驁出生。
公元
漢成帝劇照欣賞(20張)前33年,劉驁即位。 公元前28年,出現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的記載。此外,還出現了我國古代最詳細的哈雷彗星觀察記載。 公元前31年,漢成帝下詔減天下賦錢。 公元前13年,漢成帝下令禁奢靡。 公元前8年,漢成帝設三公,三公制度開始實行。 公元前7年,漢成帝劉驁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