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十大猛將
㈠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猛將和十大名將各是誰
十大猛將:項羽(秦) 霍去病(西漢) 英布(西漢) 呂布(三國)
馬超 (三國) 冉閔(南北朝) 斛律光(南北朝.北齊)
史萬歲(隋) 楊再興(南宋) 李文忠(明)
十大名將;田單(戰國齊國)廉頗(戰國趙國)韓信(西漢)
李廣(西漢) 霍去病(西漢) 李靖(唐初) 郭子儀(唐朝)
狄青(北宋) 岳飛(南宋) 戚繼光(明朝)
㈡ 中國古代十大猛將是
TOP 10 李文忠
明史載: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兒,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出身夠可以,朱元璋的親外*,隨朱一起打天下,勇冠三軍,戲勇冠諸將。也就是說就連常遇春這樣的勇將也只能排在其下,勇武可見一斑。漠北阿魯渾河之戰,馬倒步戰,仍殺傷無數,義烏之戰,引千騎橫突張士誠部,殺傷數百,全身而退,新城之戰,身被數圍,大呼奮擊,一戰破張士誠二十萬大軍,悍勇不可一世,諸候皆畏之。
我個人對李文忠最熟悉的一段是其白揚門之戰,勇中有謀,剛中帶柔,一代猛將本色盡顯無疑。尤為可貴的是其好學問,雖征戰沙場仍不懈學習,頗有古人之風。曾有:「兵在謀不在眾」之語,剛猛之中不失智謀,可謂智勇皆備。
唯一可惜的是不得善 終,死於朱元璋的猜忌之下,道理其實很簡單,雖是家族之人,終就對他不是很放心,而最放心的辦法莫過於從肉體上消滅,所以,他只好死了,沒有死於沙場,可嘆,可悲!
勇猛指數6 智謀指數7 總評 6.5
TOP 9 馬超
字孟起,號"錦馬超",長得極蚰,按現代人的標准整個就一酷哥,可恨的是他不但酷,還狠,都是MM們最喜歡的呀。隴右人,世居羌胡邊,以其勇深得胡人之心,號之為"神威天將軍"。
潼關之戰是其一生中的巔峰之作,打得橫掃北方平定諸候如探囊取物一般的阿瞞割須斷袍而走,帳下諸將竟無人敢拂其鋒芒,這可是些稱雄三國的狠角呀,曹仁,夏候兄弟,張合,哪一個不是個個頂個的主兒?後兵敗投告劉大耳,鬱郁而終,殊為可憐。
勇猛指數6.5 智謀指數 5 總評 5.5
TOP 8 英布
又名黥布,因其曾受過秦法"黥刑"而得名,楚九江王,漢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是當時僅次於西楚霸王的第二號狠角色,當時號稱"勇悍" 的什麼樊噲啊,夏候嬰呀什麼的碰到他基本上是一戰而定,壓根不是個。打得劉老二幾次屁滾尿流,所謂"傷得越痛,愛得越深",也使他下了本錢拉攏英布,一旦得手,如獲至寶,可惜的是英布自投漢以後幾無建樹,還不如呆在楚那邊風光。
巨鹿之戰,引數千楚兵為先鋒擊三十萬秦軍,無往不勝,悍通顯於諸候,為最終擊潰秦軍主力立下頭功,後奉項羽令坑殺二十萬秦軍於新安,擊漢之役,引軍破三秦天險涵谷關,驍勇異常,項羽大封諸候,布為九江王,殺楚懷王。
劉邦殺韓信,彭越,英布懼誅而反,擊漢楚王部,敗之,破漢荊王部,盡收其地,兵,糖,又與漢軍主力相持與甄,劉邦見其悍勇不敢應戰,固守城池,留下一對千古妙對:汝何故而反?劉邦問。俗為帝耳!英布答。他的想法是不錯的,可惜此時天下已定,民皆不願戰,後大戰之下兵敗身死,落得個千古罵名。
勇猛指數 7 智謀指數 6 總評 6.5
TOP 7 史萬歲
隋初四大名將之一,出身名將世家,15歲從征,後以副將從征平定尉遲同(有一個舟之底),每戰必先登,勇冠三軍,鄴城之戰,敗勢已定之下,拔馬奮擊,大呼" 事急矣,吾當破之",突入敵陣,立殺數十人,方止住陣腳,後楊堅登位,以戴罪之身以涼州道帳下武將身份出征,與突*可汗定"士卒何罪,願得勇士單挑以絕勝負"之約,史載"萬歲馳斬其將而還。突*大驚,議和而退",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一次以單挑的形式決定戰局的例子,單憑此,史萬歲便該名流千古。
後史以行軍總管身份隨楊素平高智慧之亂,引2000軍偏師,千里而進,歷700戰,與主力失去聯絡,皆以為其已全軍敗亡,殺傷以十萬計。後以此功加封,並進入四大之列。
大斤山之戰,突*軍與隨軍相遇,敵哨騎回報隋軍主將為史萬歲,突*可汗大驚,說道:得非敦煌斬吾勇士者乎?"在得到哨騎確認後慌張撤退,被隋軍跟進斬殺萬人,其勇由此可見。
結局,嘿嘿,又一個不得善終的,又一個死在自已人之手的。原因竟然是因為這個史萬歲昏了頭,為了替將士請功,不注意言辭用語,在朝堂之上跟楊堅對著干,有失文帝威嚴....
勇猛指數 7.5 智謀指數 7 總評 7
TOP 6 呂布
知名度頗高,號"飛將軍",公認的三國第一猛將。悍勇世無所匹。
勇猛指數 8 智謀指數 5 總評 6.5
TOP 5 斛律光
字明月,高車族,北齊名將,出身將門,其父斛律金,官至大司馬,咸陽王,其弟為齊幽州刺史,可謂一門三傑,最初投候景(後來殺了梁武帝的那個),有人便對候景說"斛律家小兒,不可使其三度為將,後奪人名",原因就是因其自小"少言語,工騎射,具兵事,一郡皆服"。十七歲時便"生擒敵勇將",少年得志。與高歡出征,一箭射落大雕,高歡贊道:此射鵰手也。此後,北齊一軍皆呼之為"射鵰將軍"(跟郭靖差不多,北方民族對弓馬之術很看重)。
縱觀《北齊書.斛律光》傳,如"光自馳馬迎之,斬敵將","光自生擒敵首領"之樣的描述比比皆是,客觀的說,北齊書的內容基本是可靠的,可信度要遠大於南朝的幾本史書,能得如此高的評價,斛律光之勇自不待言。
實是求是的說,斛律光不但是勇將,更是名將,在整個南北朝可以排得進前五位,與韋睿,劉裕,韋孝寬,陳慶之之流並列,只是由於本篇的大方向不在此,又因其非我族類,就不便多說。結局一樣不妙,又一個死於自已人之身的猛將,可憐得緊。呵呵
勇猛指數 8 智謀指數 8 總評 8
TOP 4 楊再興
小商河一戰,令無數後世子孫為之扼腕,數百將士面對數十倍敵軍(女真人主力騎兵部隊,戰力之強可以想見)發動了奮不顧死的沖鋒,雖盡數死於沙場,卻使威名流芳百世,僅楊再興一人便"殺敵將數十,斬胡騎數百",其中不乏元帥一類的重要將官,可謂死得其所,據史記載死後岳家軍為其收屍,僅從其身體內燒出的鐵箭頭就達兩斤以上,慘烈非常。
據稱其為楊老令公之後,初為義軍帳下大將,後受到岳家軍的進攻,斬,殺岳家軍數位將官,所括岳王的親哥,兵敗投降,為岳家軍帳下與高憲,岳雲並列的三員猛將之首,數次隨岳家軍擊女真騎兵,殺傷甚眾,胡騎皆畏之,聞之至則盡拔馬避之,以全性命。想來可笑,印象中的女真人打仗是不怕死的,怎麼會怎樣?想來女真人所謂的不怕死也只是一種表現現象,在明知進必死退可生的情況下一樣不會放棄生命的,呵呵。
勇猛指數 9.5 智謀指數 6 總評 7.5
TOP 3 霍去病
單是一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便足以使其名載史冊,更可貴的是其對匈奴的戰績,不敗之將更是難得,像上文所述諸將,皆有敗績,且有些還敗得很慘,象這樣出身皇族親引鐵騎出塞,令胡騎喪膽,漢子振奮的名將極為難得,此前曾在"十大名將系列"中有他,故不多說
勇猛指數 9 智謀指數 9 總評 8
TOP 2 西楚霸王――項羽
只要是中國人,不管是學什麼的,上過什麼學,或者是沒上過學,提起此人無不瞭若指掌。巨鹿之戰,三萬破三十萬,彭城之戰,三萬破六十萬,如此懸殊的戰果令無數後世人對其充滿了好奇與景仰,作為一個失敗者,得到了遠比成功者劉邦更高的認同度與同情,實在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為中國人從來就是以成敗論英雄的,一個如此悲情英雄竟能在民間擁有如此的知名度,實在是很令人費解。
勇猛指數 10 智謀指數 7 總評 8.5
TOP 1 武悼天王――冉閔
冉魏政權的君主,死後被其對手追封為"魏武悼天王",一個武,一個天王,入木三分地體現了胡人對其深深的畏懼之心。
作為南北朝時期北方漢族的精神支柱,冉閔的威猛至今還在一些地方流傳,亂華之六胡經其征戰廝殺只剩其四,為漢文化在北方的延續流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人將在短時間內新寫個長篇,內中便有對冉閔濃墨重彩的描述),日本人更是將其稱為與項羽並列的猛將之首。
"閔左操雙刃矛,右執鉤戟",騎赤龍,一生死於其手下的敵軍以萬計,死於其政權,軍隊下的胡人更是以十萬計,曾創造過以弱擊強九戰九勝的戰例,帳下軍士皆勇冠三軍,竟與楚霸王之八千江東子弟不相上下,僅被難一役便"斬燕將數十,殺燕騎三百餘",勇烈可見一斑,只是由於戰馬被殺,步戰力盡被擒,面對胡主責難,尤自怒斥:「天下大亂,爾曹夷 狄禽 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被殺之後,天降三日大雪,又大旱,燕主疑懼,封其為"悼武天王"這才作罷。
㈢ 中國歷史十大猛將有哪些
十大猛將:項羽(秦)
霍去病(西漢)
英布(西漢)
呂布(三國)
馬超
(三國)
冉閔(南北朝)
斛律光(南北朝.北齊)
史萬歲(隋)
楊再興(南宋)
李文忠(明)
㈣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猛將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猛將都是誰
蚩尤
項羽
呂布
薛仁貴
李元霸
趙雲
狄青
霍去病
白起
韓信
㈤ 中國歷史上十大猛將
排名第十:蕭摩訶。他是南北朝時期的陳朝名將,當年抵禦北齊軍時,身邊人不慎被包圍,蕭摩訶單人獨馬,朝天嘶吼一聲便立馬沖進敵陣,所向披靡,最後逼得北齊軍不得不後撤,因此也有「千聞不如一見」的名頭。
排名第九:薛仁貴。他是唐朝初年的名將,也是一代猛將,現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當年薛仁貴脫帽退萬軍、三箭定天山,還有沖入高惠真二十五萬大軍之中所向無敵,敵盡披靡卻走等著名事跡,將他列入古代十大猛將之一,是最合適不過了。
排名第八:尉遲敬德。隋末唐初名將,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跟隨李世民多年,不僅平定了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徐圓朗的統一戰爭,還曾一槍將驍將單雄信挑下馬,勇冠三軍。
排名第七:岳飛。南宋抗金名將,他未滿20歲時就能「挽弓三百宋斤、開腰弩八石」,後又有收復襄陽六郡,北伐中原等著名功績,他麾下的岳家軍更是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 此等氣節令人佩服至極。
排名第六:冉閔。曾是建節將軍,後又成冉魏政權開國皇帝。他的一生數從征伐,屢立戰功,但現在講歷史幾乎很少有人提冉閔,哪怕他算是英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屠胡令」。但那時候五胡所到之處幾乎寸草不生,他很大程度上挽救了百姓無數。
排名第五:夏魯奇。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名將,以驍勇聞名天下,曾在護衛庄宗時獨殺百餘人,還生擒王彥章,平生戰功無數,也是一代猛將。
排名第四:楊再興。南宋抗金名將,曾在郾城大戰中,單騎入敵陣,殺敵數百,可以說是穩坐南宋單騎殺敵第一名。後進兵臨潁,又殺金軍二千餘人,最後不幸中箭而亡。
排名第三:傅友德。明朝開國名將,他曾在鄱陽湖親手擊殺數百敵,又射中敵將,七戰七勝,還單騎斬了李二手下猛將韓乙,一生中西伐巴蜀、北征大漠、南平雲貴,不愧為古代十大猛將排名第三。
排名第二:姚興。宋朝名將,他曾單騎入賊軍,出沒數次,身帶數箭,還殺數百人生擒賊首而回。後來金人以鐵騎進,興麾兵力戰,姚興又手殺數百人。連金人都曾感慨:「有如姚興者十輩,吾屬敢前乎?」
排名第一:項羽。西楚霸王的名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李晚芳曾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而他的勇猛事跡已經都快被世人說上千百遍了,所以此處就不多加贅述了,而這中國古代十大猛將中「第一」的名頭,他自然是當得起的。
㈥ 歷史十大名將
戰國十大名將
1.孫武.
2.白起.
3.王翦.
4.李牧.
5.廉頗.
6.項燕.
7.王賁.
8.龐涓.
9.田忌.
10.田單.
楚漢十大名將
1.韓信.
2.項羽.
3.項庄.
4.樊噲.
5.虞子期.
6.鍾無會.
7.曹延.
8.溫庭允.
9.蕭何.
10.范增.
三國十大名將
1.趙雲.
2.關羽.
3.張飛.
4.黃忠.
5.呂蒙.
6.馬超.
7.曹仁.
8.魏延.
9.姜維.
10.曹洪.
唐-清十大名將.
1.多爾袞.
2.徐達.
3.岳飛.
4.薛仁貴.
5.常遇春.
6.李自成.
7.張獻忠.
8.袁崇煥.
9.洪承疇.10.戚繼光
㈦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
1、項羽: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豪傑。在中國歷史上,有無數的英雄人物。但如項羽這樣鐵血柔情的漢子卻很少。萬軍包圍,四面楚歌也打不倒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戰場上的縱橫吟嘯,面對伊人卻柔情刻骨,像項羽這樣的英雄,當之無愧的受後人敬仰。查看更多
2、霍去病: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與衛青被稱為帝國雙璧。並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他一生四次領兵正式出擊匈奴,都以大勝回師,滅敵十一萬,降敵四萬,開疆拓土,戰功比他的舅舅衛青還要壯觀。對於整部世界軍事史和中國史來說,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傳奇。查看更多
3、衛青:衛青不愧是西漢傑出將領,司馬光評他「有將帥材」「故每出輒有功」,是很恰當的。他的戰略戰術的成就,可以歸納為:善於在沙漠草原組織騎兵集團的進攻戰役;善於發揮騎兵的特長,實行遠程奔襲,捕捉戰機和包圍殲敵。在此之前,漢族名將中沒有人在沙漠草原地帶指揮過規模如此巨大而又獲得成功的戰役。衛青的戰略戰術運用,是極其有創造性的。查看更多
4、班超:班彪、班固、班超是班氏三父子,他們建功立業,青史載殊勛,炎黃子孫銘記於心。班彪,字叔皮,東漢史學家。東漢初任徐令,因病免官。他專力從事史學,以《史記》所記史實,止於漢武帝太初年間,乃收集史料,作《後傳》六十餘篇,為其子班固修《漢書》,奠定了基礎;班彪寫賦、論、書、記、奏,也頗有成就,功名傳千秋。查看更多
5、孫臏: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的竹簡《孫臏兵法》,反映了孫臏的軍事思想。認為戰爭有一定的規律;在戰略戰術上貴"勢",即依據一定條件占據主動和優勢;突破前人速戰速決的理論,提出了持久作戰的思想;適應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強調攻城;認為只有覆軍殺將方為全勝,開創殲滅戰的理論;對野戰中車壘的運用、陣法的研究和將領的必備條件等均有闡述。查看更多
6、韋睿:梁天監五年(公元506年),魏中山王元英率軍數十萬圍鍾離,韋睿與右衛將軍曹景宗奉命往救,率軍進屯邵陽州。隨即在敵營前,通宵達旦築成營壘,又激戰一整天,數次挫敗魏軍進攻。時值淮水暴漲,他遣將以小船載草,灌上膏油,焚燒敵橋,另遣敢死之士上前搏鬥。在梁軍總攻下,魏軍大敗,溺死、被殺者各10多萬,被擒5萬。韋睿因功進爵為侯,任右衛將軍。
7、周瑜:周瑜,生於公元一七五年,死於公元二一0年,東吳大將。字公瑾,廬江舒(今安徽訪廬江東南)人。出身官宦之家,儀表英俊,聰穎過人,多謀略,人稱周郎。孫策死後與張昭共同輔佐孫權,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吳蜀聯合,火燒赤壁,大破曹軍,名傳華夏。後進取南郡時,被曹仁的伏兵射傷。為人器量狹小,陰狠刻毒,見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處處加以暗算。後被諸葛亮三次激怒,箭瘡發作而死。
8、徐達:徐達(1332~1385) 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參加農民起義軍,因智勇超群,位在諸將之上。十五年,從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克集慶(今南京)。繼又率部攻佔鎮江(今屬江蘇)等地,為開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貢獻,授淮興翼統軍元帥。二十三年秋,在鄱陽湖之戰中,身先諸將,沖鋒陷陣,擊敗陳友諒軍前鋒。
9、郭子儀:郭子儀唐代著名的軍事家。武舉出身,六尺有餘,也就是現在的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勇武不凡。安史之亂爆發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後任副元帥率唐軍及回紇等援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叛將仆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採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寧。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
10、李牧:胡三省注《通鑒》時曾將李牧的被害與趙國的滅亡聯系在一起:「趙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司馬遷在《史記.趙世家贊》中說趙王遷「其母倡也」,「素無行,信讒,故誅其良將李牧,用郭開」。批判趙王遷而遷怒其母,未必妥當,但他的義憤填膺,與讀者的心是相通的。這種義憤。起著強烈而深刻的教育作用,也是對愛國志士的慰藉。
㈧ 中國歷史上十大猛將是哪些
NO10.楊再興 (南宋抗金名將)楊再興(?—1140),南宋抗金名將。原是曹成部將,後降於岳飛,成為岳飛部將,跟隨岳飛抗擊金軍,曾試圖單槍匹馬沖陣擒獲金兀術,失敗後仍能單騎而還。紹興十年(1140年),楊再興與金人在小商橋相遇,楊再興寡不敵眾,中箭無數,奮戰而亡。
NO9.岳飛 (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
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表達對「岳家軍」的由衷敬畏。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
NO8.常遇春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
NO7.霍去病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NO6.呂布呂布(?-199年2月7日
),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人(今內蒙古包頭九原區),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先後為丁原、董卓的部將,後與司徒王允合力誅殺董卓,旋即被董卓舊部李傕等擊敗,依附袁紹。與曹操爭奪兗州失敗後,呂布襲取徐州,割據一方。建安三年十二月(199年2月)呂布於下邳被曹操擊敗並處死。
NO5.冉閔冉閔(?-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352年冉閔突圍不遂,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後被追謚為武悼天王。冉閔後人的墓誌上稱冉閔為「平皇帝」,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冉魏政權給冉閔上的謚號。
NO4.王彥章
王彥章(863年―923年),字賢明(一作子明),鄆州壽張(今山東梁山西北)人,五代時期後梁名將。朱溫建後梁時,王彥章以功為親軍將領,歷遷刺史、防禦使至節度使。他驍勇有力,每戰常為先鋒,持鐵槍馳突,奮疾如飛,軍中號為王鐵槍。後為李存勖所擒,寧死不降,於是被下令斬首。享年六十一歲。
NO3.龍且(jū)
龍且(jū)(?-前203年),秦末楚漢時期西楚名將。龍且自幼就和項羽一起長大,情若兄弟。隨項羽叔父項梁起義反秦,每戰皆奮勇殺敵,深受信任。後與田榮合軍救東阿,大破秦軍於東阿。前206年,漢王劉邦起兵平定三秦,龍且、魏相項他與漢將曹參、灌嬰在定陶以南交戰失敗。前205年的彭城之戰後項羽將西楚國僱傭的樓煩騎兵盡數交由龍且統帥。前204年,隨何成功游說英布叛楚,隨後項羽便差遣龍且、項聲率軍十萬攻打九江國,大破英布軍,英布逃亡到漢國。前203年十月,項羽聞韓信已舉河北,破齊、趙,而且想要擊楚,於是派遣龍且率兵20萬出擊。十一月,龍且與韓信在濰水對陣,韓信連夜派人做了一萬多條袋子,盛滿沙土,壅塞濰河上流。隨後率一半軍隊涉水進擊龍且之陣,龍且出兵迎擊,韓信佯裝敗退,龍且以為韓信怯弱,於是率軍渡江進擊。這時韓信命人決開壅塞濰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龍且的軍隊大半沒有渡過去。這時韓信揮軍猛烈截殺,龍且被灌嬰手下丁義斬首。項羽聞龍且軍被韓信破,則恐。
NO2.李存孝
李存孝(858―894年),代州飛狐(今山西靈丘)人,本姓安,名敬思,沙陀族。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將,武藝非凡,勇猛過人。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將。
NO1.項羽 (西楚霸王)項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項氏,羋姓,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
的軍事家,也是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㈨ 中國史上最厲害的十大猛將是
1、項羽,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猛將,力能扛鼎,氣欲拔山,號稱西楚霸王,憑一人之武力得華夏半壁江山的唯此一人。
2、李元霸,隋唐第一條好漢,掌中一對八棱紫金錘重八百斤,胯下座騎追風白點萬里雲。在當時幾乎沒有人能在李元霸馬前走上三個回合,可以說西府趙王李元霸打遍天下無敵手。
3、李存孝,號十三太保,拜飛虎將軍、勇南公,領三千飛虎軍。此人身材瘦小、力大無窮,擅使一柄畢燕撾,天下無人能在他手上走過三回合,是一李元霸式人物。在討伐黃巢起義軍時,李存孝曾率十八騎沖殺黃巢八萬人馬,並且沖進長安、焚燒糧倉,把黃巢軍殺得片甲不留。
4、呂布,三國第一武將,曾力敵劉關張三將,酣斗曹營六虎,天下無雙。
5、高寵,岳飛手下的一員虎將.使桿碗口粗的虎頭槍,為五代十國第一名槍高思繼後人,北宋開國名將高懷德、高懷亮玄孫,曾連挑12輛鐵滑車,分析其勇力當在岳雲之上,可惜英年早逝,。
6、常遇春,明朝開國大將。臂長善射,勇力絕人,一生為將未曾敗北。自言能將十萬軍橫行天下,軍中有「常十萬」之稱,人每稱他為「天下奇男子」。
7、冉閔,冉魏政權的君主,左操雙刃矛,右執鉤戟",騎赤龍,一生死於其手下的敵軍以萬計,曾創造過以弱擊強九戰九勝的戰例。
8、霍去病,我國古代的一位「戰神」,大漠雄風中至今猶有其聲威;雖年輕而歿,然而其壯志永存。「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是西漢時期抗擊匈奴侵擾的名將霍去病說的。
9、張飛,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獨退曹兵百萬,酣斗馬超,呂布唯一忌憚之武將,猛將也!!
10、彭德懷,熱兵器時代的代表,如轉換到古代,絕對是張飛、常遇春之類的猛將。
㈩ 中國歷史上十大猛將是哪些
所謂亂世出英雄,亂世也出猛將,中國歷史上的亂世應自秦末楚漢相爭開始,後有三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遼金、元明以及現代的民國軍閥混戰和抗日,所以猛將也應出在這些時期。
1、項羽,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猛將,力能扛鼎,氣欲拔山,號稱西楚霸王,憑一人之武力得華夏半壁江山的唯此一人。
2、李元霸,隋唐第一條好漢,掌中一對八棱紫金錘重八百斤,胯下座騎追風白點萬里雲。在當時幾乎沒有人能在李元霸馬前走上三個回合,可以說西府趙王李元霸打遍天下無敵手。
3、李存孝,號十三太保,拜飛虎將軍、勇南公,領三千飛虎軍。此人身材瘦小、力大無窮,擅使一柄畢燕撾,天下無人能在他手上走過三回合,是一李元霸式人物。在討伐黃巢起義軍時,李存孝曾率十八騎沖殺黃巢八萬人馬,並且沖進長安、焚燒糧倉,把黃巢軍殺得片甲不留。
4、呂布,三國第一武將,曾力敵劉關張三將,酣斗曹營六虎,天下無雙。
5、高寵,岳飛手下的一員虎將.使桿碗口粗的虎頭槍,為五代十國第一名槍高思繼後人,北宋開國名將高懷德、高懷亮玄孫,曾連挑12輛鐵滑車,分析其勇力當在岳雲之上,可惜英年早逝,。
6、常遇春,明朝開國大將。臂長善射,勇力絕人,一生為將未曾敗北。自言能將十萬軍橫行天下,軍中有「常十萬」之稱,人每稱他為「天下奇男子」。
7、冉閔,冉魏政權的君主,左操雙刃矛,右執鉤戟",騎赤龍,一生死於其手下的敵軍以萬計,曾創造過以弱擊強九戰九勝的戰例。
8、霍去病,我國古代的一位「戰神」,大漠雄風中至今猶有其聲威;雖年輕而歿,然而其壯志永存。...「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是西漢時期抗擊匈奴侵擾的名將霍去病說的。
9、張飛,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獨退曹兵百萬,酣斗馬超,呂布唯一忌憚之武將,猛將也!!
10、彭德懷,熱兵器時代的代表,如轉換到古代,絕對是張飛、常遇春之類的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