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歷史故事
鑿壁借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⑵ 編一段西漢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不是編出來的
⑶ 西漢時期發生的歷史故事
昭君出塞
西漢到了漢宣帝當皇帝的時候,漢朝又強盛了一個時期。那時北方的匈奴由於內部相互爭斗,結果越來越衰落,最後分裂為五個單於勢力。其中有一個單於,名叫呼韓邪,一直和漢朝交好,曾親自帶部下來朝見漢宣帝。漢宣帝死後,元帝即位,呼韓邪於公元前33年再次親自到長安,要求同漢朝和親。元帝同意了,決定挑選一個宮女當公主嫁給呼韓邪單於。
後宮里有很多從民間選來的宮女,整天被關在皇宮里,很想出宮,但卻不願意嫁到匈奴去。管事的大臣很著急。這時,有一個宮女毅然表示願意去匈奴和親。她名叫王嬙(qiáng),又叫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很有見識。管事的大臣聽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報元帝。元帝就吩咐大臣選擇吉日,讓呼韓邪和昭君在長安成了親。單於得到了這樣年輕美麗的妻子,又高興又激動。臨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漢元帝告別的時候,漢元帝看到她又美麗又端莊,可愛極了,很想將她留下,但已經晚了。
據說元帝回宮後,越想越懊惱,自己後宮有這樣的美女,怎麼會沒發現呢?他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才知道畫像上的昭君遠不如本人可愛。為什麼會畫成這樣呢?原來宮女進宮時,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選,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給皇帝看,來決定是否入選。當時的畫工給宮女畫像,宮女們要送給他禮物,這樣他就會把人畫得很美。王昭君對這種貪污勒索的行為不滿意,不願送禮物,所以畫工就沒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為此,元帝極為惱怒,懲辦了畫工。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騎著馬,離開了長安。她冒著塞外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來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韓邪單於的妻子。
昭君慢慢地習慣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她一面勸單於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使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了60年。昭君死後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匈奴人民為她修了墳墓,並奉為神仙。
⑷ 關於西漢時期的故事
[名人故事]西漢時期著名的軍事家-韓信
韓信是西漢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劉邦能夠最後奪得天下,文依蕭何,武靠韓信。韓信是一個軍事天才,但他對為臣之道很不精通,恃才放曠,功成身死。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個是婦孺皆知的。其實他的天才指揮能力不僅僅在於此,他還能經常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經典戰例有兩個,一是對趙王一戰中,韓信以烏合之眾在布下背水陣勢,以"置於死地而後生"的戰術,活擒趙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戰,另一個是該下之戰,韓信指揮諸侯聯軍,在垓下布下十面埋伏擊敗楚軍,也因此有了"至今思項羽,不肯回江東"的名句。
項羽曾經特地派使者離間韓信和劉邦,蒯徹也進言韓信起兵反劉邦,以免日後到不測。但是韓信是忠義之人,沒有負義背叛劉邦,繼續替劉邦出生入死,征戰沙場。這一義舉令人稱道,然而最終的結果還是被誘殺。
韓信在軍中的威望相當的高,甚至於士兵的兵器上都刻著"不殺韓信"!韓信根本沒有感覺到功高震主的危險性,得天下前劉邦不敢殺他,得天下後,劉邦恐韓信造反,見韓很是"刺眼",終於動了殺機。最後被蕭何誘騙到宮中,死於呂後的手中。
⑸ 漢朝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漢朝著名的歷史故事:
1、秦末農民起義、楚漢之爭
漢高祖劉邦是沛豐邑中陽里人,平時不參加農業勞動。到青年時代,秦始皇已統一中國,他當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長,並與郡縣小吏關系非常密切。劉邦在生活上有失檢點,但他為人仗義,胸懷大志,待人寬厚,能孚眾望。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劉邦也在家鄉沛縣起兵,稱沛公。後加入項氏叔侄的反秦義軍。前207年,劉邦率部攻入關中,秦王子嬰降,秦亡。
秦朝滅亡以後,公元前206年,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後來項羽和劉邦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在手下蕭何、韓信、張良、彭越等人的輔助下,在垓下之戰打敗了項羽,於前202年在定陶正式稱皇帝,仍用「漢」號,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參考文獻:鄒紀萬,《中國通史 秦漢史·第一章·大一統帝國的政治變遷·第三節·楚漢相爭》,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36頁-第45頁。
2、文景之治、七國之亂、南越國
呂後死後,諸呂之亂被以周勃為領袖的大臣鏟除,眾臣迎立漢文帝。在漢文帝的皇後竇漪房的影響下文帝和兒子漢景帝即位期間,繼續採取黃老無為而治的手段,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恩威並施,恢復了多年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使人民負擔得到減輕。
雖然漢景帝時期發生了此時期唯一的動亂—「七國之亂」,但是僅經歷三個月便為周亞夫、欒布所平定,並未對漢朝帶來實質影響。
參考文獻: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三聯書店,2005年2月,第16頁—第50 頁。
3、昭宣中興
漢武帝晚年,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因此冤死。漢朝經歷多年戰爭,對經濟產生巨大沖擊,導致漢朝國力衰弱,前朝積蓄被揮霍殆盡。
為此,漢武帝晚年曾發表著名的輪台之詔,不再窮兵黷武。為挽救經濟,漢武帝在位期間曾採取一系列政策,將鑄幣、鹽鐵收歸中央管理,加強農業生產,實行和糴法,開鑿白渠,並創立均輸、平準政策穩定物價,加強對經濟的控制。
參考文獻:鄒紀萬,《中國通史 秦漢史·第一章·大一統帝國的政治變遷·第五節 波瀾壯闊的有為時代(武昭宣三朝)》,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85頁-第90頁。
4、新莽篡漢
漢宣帝死後,漢元帝劉奭即位,西漢開始走向衰敗。漢元帝,柔仁好儒,導致皇權旁落,外戚與宦官勢力興起。漢元帝死後,漢成帝劉驁即位。
漢成帝好女色,先後寵愛許皇後、班婕妤和趙氏姐妹(趙飛燕、趙合德),由於趙氏姐妹不能生育,漢成帝與其他妃嬪的子女均為趙飛燕姐妹殘害殺死,史稱「燕啄皇孫」。由於「酒色侵骨」,漢成帝最後竟死在溫柔鄉中。
參考文獻:鄒紀萬,《中國通史 秦漢史·第一章·大一統帝國的政治變遷·第六節 西漢中衰與政權結構的變動(元帝~王莽篡漢)》,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93頁-第94頁。
5、光武中興
新莽在赤眉、綠林民變下覆滅。綠林軍擁立漢宗室劉玄作皇帝,恢復漢朝國號,史稱玄漢,改元更始,劉玄即更始帝。公元25年,赤眉軍立劉盆子為帝,沿襲漢朝國號,史稱赤眉漢,建元建世,劉盆子即建世帝,隨後擊敗綠林軍。
參考文獻:鄒紀萬,《中國通史 秦漢史·第一章·大一統帝國的政治變遷·第七節 王莽托古改制的迷夢》,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115頁-第118頁。
(5)西漢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史稱「孝宣中興」。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後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室,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⑹ 列舉漢朝時期的五個歷史故事
白登之圍: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韓王信在大同地區叛亂,並勾結匈奴企圖攻打太原。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32萬大軍迎擊匈奴,先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告捷,後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時值寒冬天氣,天降大雪,劉邦不顧前哨探軍劉敬的勸解阻攔,輕敵冒進,直追到大同平城,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達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隊斷絕了聯系。後來,劉邦採用陳平的計謀,向冒頓單於的閼氏(冒頓妻)行賄,才得脫險。
蘇武留胡節不辱:蘇武,字子卿,人,西漢大臣,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昭君出塞:王昭君,名嬙(音qiáng),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於被他哥哥郅支單於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後),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於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出使羅布泊西南的鄯善國(今新疆東南部),當時匈奴也在極力爭取鄯善王。班超剛到鄯善國,國王非常禮待班超,但幾日後突然冷淡下來。班超認識到「必有匈奴使者來」而導致了鄯善王猶疑,後用計得到了確實的消息。因與同伴36人開會說:「我等在絕域,欲立大功;而匈奴使者僅來了幾天,國王就開始冷淡我們。若將我們送與匈奴,將難於活命」,並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之」。當夜班超帶領手下在匈奴使者帳放火鳴鼓,致使對方驚亂。班超親手格殺3人,吏兵斬殺30多人,其餘百餘人均被燒死。班超次日將匈奴使者首級展示予鄯善王,震撼其國人,鄯善國遂歸順漢室。
馮媛當熊:建昭年間,元帝到虎圈觀看斗獸,後宮都坐在一旁。一頭熊逃出虎圈,攀上檻欄要跑到殿上來。左右的貴人像傅昭儀等都嚇跑了,馮倢伃卻徑直走上前去,擋住了熊,站在那兒,左右侍衛殺掉了熊。元帝問道:「人們都又驚又怕,你為什麼上前擋住熊?」倢伃回答說:「猛獸抓到人後就會停下來,我怕熊走到陛下那裹,所以用身體擋住了它。」元帝非常感慨,因此對馮倢伃倍加敬重,而傅昭儀等人很是慚愧。
⑺ 有關西漢的歷史故事
鑿壁借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昭君出塞
漢宣帝死後,元帝即位,呼韓邪於公元前33年再次親自到長安,要求同漢朝和親。元帝同意了,決定挑選一個宮女當公主嫁給呼韓邪單於。
後宮里有很多從民間選來的宮女,整天被關在皇宮里,很想出宮,但卻不願意嫁到匈奴去。管事的大臣很著急。這時,有一個宮女毅然表示願意去匈奴和親。她名叫王嬙(qiáng),又叫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很有見識。管事的大臣聽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報元帝。元帝就吩咐大臣選擇吉日,讓呼韓邪和昭君在長安成了親。單於得到了這樣年輕美麗的妻子,又高興又激動。臨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漢元帝告別的時候,漢元帝看到她又美麗又端莊,可愛極了,很想將她留下,但已經晚了。
據說元帝回宮後,越想越懊惱,自己後宮有這樣的美女,怎麼會沒發現呢?他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才知道畫像上的昭君遠不如本人可愛。為什麼會畫成這樣呢?原來宮女進宮時,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選,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給皇帝看,來決定是否入選。當時的畫工給宮女畫像,宮女們要送給他禮物,這樣他就會把人畫得很美。王昭君對這種貪污勒索的行為不滿意,不願送禮物,所以畫工就沒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為此,元帝極為惱怒,懲辦了畫工。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騎著馬,離開了長安。她冒著塞外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來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韓邪單於的妻子。
昭君慢慢地習慣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她一面勸單於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使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了60年。昭君死後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匈奴人民為她修了墳墓,並奉為神仙。
更多
http://..com/question/46617363.html?s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