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恩施的地理位置

恩施的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8-01 18:30:31

① 恩施的地理位置優越嗎

恩施的地理算位置優越。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簡稱恩施州),位於湖北省西南部,東連荊楚,南接瀟湘,西臨渝黔,北靠神農架。恩施州於1983年8月19日建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漢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納西族、壯族等29個民族。

② 恩施市經緯度

恩施市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清江中上游,介東經109°4'48"—109°58'42",北緯29°50'33"—30°39'30"。東鄰建始、鶴峰,西界利川、咸豐,南連宣恩,北接重慶奉節。東西寬86.5公里,南北長90.2公里,全市國土總面積3972平方公里,佔全州總面積的16.6%。恩施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

③ 恩施的地理環境

恩施市屬中亞熱帶季風型山地濕潤性氣候。由於北部的大巴山和巫山的天然屏障作用,大大削減了南侵冷空氣勢力,氣候隨著地形的垂直變化,影響光、熱、水的再分配,一般是雨熱同季,夏多冬少。雨量充沛,山體宏大,河谷深切,境內主要幹流清江,發源於利川齊岳山。
恩施市地貌基本特徵是階梯狀地貌,域內喀斯特地形地貌發育完善。由於受新構造運動間歇活動的影響,大面積隆起成山,局部斷陷,沉積形成多級夷面與山間河谷斷陷盆地。境內除東北部有海拔3000米以上小面積山地外,普遍展示著海拔2000~1700米,1500~1300米,120~1000米,900~800米,700~500米等五級面積不等的夷平面,並存在一至二級河谷階地。呈現明顯層狀地貌。岩溶地貌發育,山間谷地星羅棋布。全州碳酸鹽岩類(石灰岩、白雲岩)面積占總面積54.4%,裸露的碳酸鹽岩受本州溫暖多雨氣候的影響,岩溶地貌發育,石芽、溶洞、漏斗、育谷、伏流等也很多。

④ 恩施風景區的地理特點

喀斯特地貌十分發育,多奇峻嶺,河谷暗流,飛瀑流雲,奇洞異窟,特別是溶洞、溶溝、伏流分布廣泛。武陵山、巫山、大婁山、大巴山四大山脈穿越其境,長江從恩施州東北角穿過,清江等數百條河流橫貫東西,小高原、小盆地鑲嵌在崇山峻嶺之間。恩施自治州境內絕大部分是山地,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說。恩施州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冬少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恩施州面積2.4萬平方公里,居住著土家、苗、漢、侗、蒙古等27個民族,人口387萬,土家族占總人口33%,苗族佔15.5%。

⑤ 恩施屬於哪裡

恩施屬於湖北省、

湖北,簡稱「鄂」,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因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地處中國中部,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介於東經108°21′42″—116°07′50″、北緯29°01′53″—33°6′47″之間。全省國土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底,湖北省共有13個地級行政區,包括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103個縣級行政區,包括39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7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1234個鄉級行政區,包括308個街道、761個鎮、165個鄉。

(5)恩施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簡稱恩施州),是湖北省的自治州、地級行政區,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鄂、湘、渝三省(市)交匯處,位於東經108°23′12″-110°38′08″、北緯29°07′10″-31°24′13″。西連重慶市黔江區,北鄰重慶市萬州區,南面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東連本省的神農架林區,宜昌市。恩施州於1983年8月19日建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漢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納西族、壯族等29個民族。

恩施州森林覆蓋率近70%,享有「鄂西林海」、 「華中葯庫」、 「煙草王國」、「世界硒都」之稱號。全州水電資源理論蘊藏量達600萬千瓦,可開發量達500萬千瓦,風電資源蘊藏量達300萬千瓦,是華中地區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恩施州的鄂西鐵礦是中國四大鐵礦之一,已探明儲量13億噸,預測儲量達40億噸。天然氣已探明儲量1500億立方米,預測資源量達1.5萬億立方米。恩施還擁有世界最大的獨立硒礦床。

地形

由北部大巴山脈的南緣分支——巫山山脈,東南部和中部屬苗嶺分支——武陵山脈,西部大婁山山脈的北延部分——齊躍山脈等三大主要山脈組成的山地。全州地勢是三山鼎立,呈現北部,西北部和東南部高,逐漸向中、南傾斜而相對低下的狀態。其地貌基本特徵是:階梯狀地貌發育。由於受新構造運動間歇活動的影響,大面積隆起成山,局部斷陷,沉積形成多級夷面與山間河谷斷陷盆地。

境內除東北部有海拔3000米以上小面積山地外,普遍展示著海拔2000至1700米,1500至1300米,1200至1000米,900至800米,700至500米等五級面積不等的夷平面,並存在一至二級河谷階地。呈現明顯層狀地貌。岩溶地貌發育,山間谷地星羅棋布。全州碳酸鹽岩類(石灰岩、白雲岩)面積占總面積54.4%,裸露的碳酸鹽岩受本州溫暖多雨氣候的影響,岩溶地貌發育、石芽、溶洞、漏斗、育谷、伏流比比皆是。

⑥ 恩施市的地理位置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中國湖北省西南部,西面和北面鄰接重慶市,東臨宜昌市,南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東北接神農架林區。

⑦ 湖北省恩施市屬於什麼地形

恩施市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面積3967平方千米。
由北部大巴山脈的南緣分支----巫山山脈,東南部和中部屬苗嶺分支----武陵山脈,西部大婁山山脈的北延部分----齊躍山脈等三大主要山脈組成的山地。全州地勢是三山鼎立,呈現北部,西北部和東南部高,逐漸向中、南傾斜而相對低下的狀態。其地貌基本特徵是:階梯狀地貌發育。由於受新構造運動間歇活動的影響,大面積隆起成山,局部斷陷,沉積形成多級夷面與山間河谷斷陷盆地。境內除東北部有海拔3000米以上小面積山地外,普遍展示著海拔2000----1700米,1500----1300米,1200----1000米,900----800米,700----500米等五級面積不等的夷平面,並存在一至二級河谷階地。呈現明顯層狀地貌。岩溶地貌發育,山間谷地星羅棋布。全州碳酸鹽岩類(石灰岩、白雲岩)面積占總面積54.4%,裸露的碳酸鹽岩受本州溫暖多雨氣候的影響,岩溶地貌發育、石芽、溶洞、漏斗、育谷、伏流比比皆是。

⑧ 湖北恩施在地理位置上算北方還是南方

湖北恩施在地理位置上算南方地區。

秦嶺—淮河一線,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不同。

(8)恩施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我國南北自然分界線,實際上首先是氣候分界線。就熱量帶說是北方暖溫帶和南方亞熱帶的分界;在水分區劃中則是北方乾旱、半濕潤氣候和南方濕潤氣候的分界;在雨旱季節類型區劃中則是北方春旱、夏雨氣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氣候的分界。

然而,這個過渡和變化是通過相當寬的一個帶來完成的。在淮河兩岸,相隔一二十公里甚至更寬,並看不出氣候、農業、自然景觀等方面有什麼變化。實際上,由於淮河地區主要是平原地區,南北冷暖氣流暢通無阻,確實也不可能產生一條截然分明的南北分界線來。

以「橘逾淮而北為枳」為例,由於我國東部地區冬季中南下冷空氣強,常常帶來柑橘致命低溫,因此現今即使淮河以南的長江兩岸,除了局部有利區域外,一般也沒有種植柑橘的經濟價值。

我國南北分界帶的西段秦嶺,冬季阻擋了北方冷空氣,因而在嶺北為典型暖溫帶情況下使嶺南成為典型亞熱帶(能生長同緯度淮河兩岸不能生長的柑橘等亞熱帶指標植物)。但是,秦嶺分界也並非一條線。

因為秦嶺南坡約千米海拔以下才是亞熱帶,而秦嶺山脈兩坡千米等高線間的寬度,也就是分界帶的寬度也大約有90-110公里。而且,在歷史上南北分界帶是隨氣候變化而南北移動的。如果全球持續變暖,亞熱帶北界將來甚至有可能要北推到黃河的中、下游地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北分界線

熱點內容
蘭州市教育 發布:2025-07-10 04:28:12 瀏覽:486
常州一女教師與男 發布:2025-07-10 04:08:29 瀏覽:752
生物質熱電廠 發布:2025-07-10 03:37:47 瀏覽:304
歷史民權 發布:2025-07-10 03:34:51 瀏覽:53
tea化學 發布:2025-07-10 03:06:29 瀏覽:355
漫畫題師德 發布:2025-07-09 23:54:29 瀏覽:211
使某人做某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23:36:43 瀏覽:82
視頻直播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22:55:16 瀏覽:851
生物科幻 發布:2025-07-09 22:20:43 瀏覽:133
英語在線翻譯中文 發布:2025-07-09 20:39:43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