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冬棗的歷史

冬棗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2 04:25:31

『壹』 脆冬棗的簡介

冬棗譽為「百果之王」,原產山東沾化,至今有3000多年歷史。「沾化冬棗」是冬棗中的珍品,因其口味極美,明朝弘治三年欽定為「貢品」,一直至清。冬棗又稱「活維生素丸」、「維C之王」,維C含量是蘋果、梨、葡萄等普通水果的50-3000倍,並富含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特別是富含鋅;另其所含的「環磷酸醯苷(CAMP)」極具抗衰老效果,對人體內的癌細胞具有較強的破壞和抑製作用,還能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故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又被稱為「長生果」。
脆冬棗系精選鮮冬棗為原料,採用獨特工藝在低溫真空下直接把鮮冬棗脫水製成,不含任何添加劑。既保留了鮮冬棗的營養,且口感更加酥脆香甜,食後回味無窮,是高檔的健康食品。冬棗含糖量適中,味美可口,具有清理腸胃,有助於消化之功效,因此是美容和減肥的佳品!
沾化栽種冬棗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上溯到秦漢時期,明朝洪武年間形成規模化種植。《史記。貨殖列傳》記載,渤海之地有「魚、鹽、棗之饒」。
沾化冬棗狀如蘋果,皮薄肉厚、個大核小,果皮大部呈赭紅色,小部乳白含綠,紅綠相襯,賞心悅目。食之,肉質細嫩酥脆,酸甜適口,口感極佳。並富含多種其它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保健價值極高。

『貳』 冬棗產地

冬棗主要分布在河北、山東交界的渤海灣地區,冬棗系指果實生育期120天以上的晚熟品種,在淮河秦嶺以北的地方,其果實都在10月上、中旬成熟,特晚熟的品種延遲到10月下旬成熟,因其成熟晚而稱為冬棗。

冬棗果實近圓形,果面平整光潔,似小蘋果,果肩平圓,梗窪平,或微凹下。環窪大,中深。果頂圓,較肩端略瘦小,頂窪小,中深。果柄較長,果皮薄而脆,赭紅色,不裂果。

果肉綠白色,細嫩、多汁、甜味濃,略酸,品質極上。果核短紡錘形,淺褐色,核紋淺,縱條狀,多數具飽滿種子。

(2)冬棗的歷史擴展閱讀:

冬棗棗吊有二次生長的習性,棗吊的第二次旺長在6月中下旬,易與冬棗的開花坐果產生營養競爭,一般對坐果不利,宜進行摘心。

但天津地區,冬棗盛花期在6月上旬,此時氣溫高、乾熱風多,對坐果不利,在冬棗上盤花坐果少,或坐果後果實生長緩慢的情況下,棗吊加長生長快。

棗吊末端的新生花坐果時,氣溫高,但雨水較多,溫濕度利於冬棗坐住果。因此,棗吊的二次生長能彌補冬棗上盤花坐果少的不足,有利於冬棗的豐產穩產。在管理上,可對冬棗二次生長的棗吊不摘心或晚摘心。

『叄』 沾化冬棗的起源地是哪裡

沾化縣下窪鎮平家村

『肆』 冬棗是什麼

就是長在冬天的棗子

『伍』 中國冬棗之鄉是那

沾化才是冬棗之鄉好嗎!!冬棗晚熟為善,黃驊棗什麼時候熟,???寒露之後開始摘棗才是真正的冬棗。寒露之後才是正宗的冬棗!!

『陸』 沾化冬棗的沾化冬棗發展史

茫茫棗園連天碧,串串瓊珠接地紅。這是沾化冬棗成熟時節的情景。「全區冬棗共有50萬畝,年產6億斤,銷售收入近30億元,80%農戶都是靠冬棗致富,沾化冬棗一項人均增收達7500元。」沾化區副區長、冬棗辦主任郭豐青跟冬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說起冬棗沒有不知道的。
然而,在冬棗樹大面積種植前,「沾化農民收入曾多年是穩定的倒數第一名」。
沾化冬棗栽植歷史悠久,民間有「先有冬棗樹,後有沾化縣」之說,百姓自古就有「房前屋後三棵棗樹」的習慣。不過,從庭院走入大田,還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
沾化面臨渤海灣,又是黃河沖積平原,土壤偏鹼性,氣候也很獨特。「有意思的是,這片土地上種別的都不適合,連最好活的白蠟樹也長不好,可偏偏適宜種棗。而且只有沾化能種這個樹結這種果,別的地方要麼光長樹不結果,要麼結出果子也不好吃,而沾化的冬棗狀如蘋果,咬上一口,嘎崩脆。」沾化區委書記賈善銀對冬棗亦有著十足的感情,「20多年前,一位領導偶然發現這種現象後,就提倡大面積栽植,起初老百姓不理解,等個別人大膽嘗試見到效益後,農民們開始蜂擁而上,以致到最後縣里要控制種植規模。」
一個產業帶富了一方人,染綠了一方土。如今沾化區已成為「全國人均林果收入第一區」!
產地
山東省「沾化冬棗」是一種珍貴稀有的鮮食果品。十幾年來,沾化區不斷探索開發之路,使之造福人類。如今,這一稀有資源終於從庭院走向大田,其規模不斷擴大。1995年5月,在「全國首屆百家特產之鄉」評選活動中,沾化區被命名為「中國冬棗之鄉」。全縣已開發密植園50萬畝,年產量可達5億斤。

『柒』 冬棗產自哪裡

我國冬棗主要產自於山西、河北、山東等地。

冬棗主要分布在山西廟上鄉、河北、山東等地,在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蘇、天津、北京、遼寧、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新疆等省、市、自治區均可以種植。

冬棗是魯北地區的一個優質晚熟鮮食品種。冬棗屬於鼠李科,棗屬。是無刺棗樹的一個晚熟鮮食優良品種。冬棗一般在陽歷10月-11月份自然成熟,因北方天氣入寒較早,因此得名「冬棗」。

冬棗中的果糖、葡萄糖、低聚糖、酸性多糖還能參與保護肝臟。中醫認為,冬棗味甘、性微溫,對胃、脾、肝、心等器官有益,並有益血安神、補脾益胃、緩和葯性的作用。

(7)冬棗的歷史擴展閱讀:

冬棗最大的特點是維生素C含量極高,每100克果肉維生素C含量高達380~600毫克,是蘋果的70倍,柑橘的16倍。相對於干棗而言,鮮棗避免了干制過程中一些營養物質的流失,具有較好的利用率、良好的葯用、保健價值。但鮮吃冬棗要注意以下問題:

1、冬棗含有豐富的糖分,主要為葡萄糖,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加節制過量進食,會引起血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2、冬棗腐爛後會使微生物繁殖,讓棗中的果酸酶繼續分解果膠產生果膠酸和甲醇,甲醇可再分解生成甲醛和甲醇。人吃了爛棗會出現頭暈、視力障礙等中毒反應,重者可危及生命。

3、進食過多鮮冬棗,易導致消化不良、腹瀉,因此由於外感風熱而引起的感冒、發燒者及腹脹氣滯者,慢性腹瀉者均應少食。

『捌』 冬棗和脆棗是一種棗嗎

冬棗和脆棗不是一種棗。

脆棗,樹冠呈圓形,枝條具褐紅色,葉片為卵圓形,具鋸齒。永濟縣有分布。

冬棗系指果實生育期120天以上的晚熟品種,在淮河秦嶺以北的地方,其果實都在10月上、中旬成熟,特晚熟的品種延遲到10月下旬成熟,因其成熟晚而稱為冬棗。

(8)冬棗的歷史擴展閱讀

冬棗形態特徵:冬棗果實近圓形,果面平整光潔,似小蘋果。縱徑2.7-2.9cm,橫徑2.6-2.9cm。平均果重10.7g,最大果重23.2g,大小較整齊。果肩平圓,梗窪平,或微凹下。環窪大,中深。果頂圓,較肩端略瘦小,頂窪小,中深。

果柄較長,果皮薄而脆,赭紅色,不裂果。果點小,圓形,不明顯。果肉綠白色,細嫩、多汁、甜味濃,略酸,含可溶性固形物40%-42%(完熟前),可食率96.9%,品質極上。果核短紡錘形,淺褐色,核紋淺,縱條狀,多數具飽滿種子。

脆棗形態特徵:落葉小喬木,稀灌木,高達10餘米,樹皮褐色或灰褐色,葉柄長1-6毫米,或在長枝上的可達1厘米,無毛或有疏微毛,托葉刺纖細,後期常脫落。花黃綠色,兩性,無毛,具短總花梗,單生或密集成腋生聚傘花序。

核果矩圓形或長卵圓形,長2-3.5厘米,直徑1.5-2厘米,成熟時紅色,後變紅紫色,中果皮肉質,厚,味甜。種子扁橢圓形,長約1厘米,寬8毫米。

『玖』 冬棗的原產地

冬棗的原產地是山東沾化縣,就那麼百十來棵老樹,一般是吃不到的。現在市場上見到的冬棗,都是嫁接的,口感和原產地的根本不是一個水平線。據說鑒別真正的冬棗有一特點,掉地上就碎,常溫下三天就爛。

『拾』 黃驊冬棗的黃驊冬棗的歷史

《史記·貨殖列傳》載,齊燕之地有「魚鹽棗栗之饒」。
北方棗類繁多,品質不一,然而只有冬棗因為這一個「冬」字獨享美名,並在2000多年前就被賦予了神秘色彩。
當適時,秦之柳縣為「河海交通之大埠」,「南北之浮海者,必以此為市舶要沖」。《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仙,請得齋戒,與童男童女求之。」公元前218年,方士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為其求長生不老之葯,先居饒安,後至柳縣,在今黃驊羊二庄村西北2公里附近,建卯(Guan)兮城僑居暫住,以備出海。《輿地誌》載:「高城東北有卯兮城,秦始皇遣徐福發男女數千人至海求蓬萊,因築此城,僑居男女。」
相傳,徐福率男女千人在此逗留兩年有餘,遍尋不老仙丹。時土人奉異果於前,採摘於冬初,壯大如卵,晶圓剔透,落地即酥,入口甘甜,食之神清氣爽,眾人品之,以為「神果」。然咸陽據此千里之遙,路途艱難,縱使快馬加鞭,送至國都已是「香銷玉殞」,始皇終無口福。
明代王翱有詩雲:
秦帝求仙築卯城,千童意換爾長生。
羨安誕誘無消息,萬古猶慚二世名。
如今卯兮城只留遺址,空嘆千載悠悠歲月。
大澤義涌,函谷硝煙,楚漢爭霸,春秋兩重天。
西漢鼎盛時期,漢武皇帝「外事四夷,內興功利」,創下輝煌業績。然一代英雄,亦是迷信拜神求仙,乞求長生不老。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受寵臣方士李少君「有仙人食仙棗逾500年而不衰」的蠱惑,興師動眾,先下嵩山,後折向東縱穿章武縣境,尋長壽果,築台觀海求仙。據《北魏·地形志》載:「章武有武帝台,南北有二,相距六十里。」明王翱有《武帝台》詩:
地築高台百丈余,登臨望海有仙居。
晚年下詔方哀悔,欒大文成總是虛。
秦皇漢武之神果、仙棗即為冬棗,產於今天黃驊以北娘娘河畔的聚館村。
明朝弘治帝、孝宗朱佑樘(公元1470—1505年)原配張氏,青縣興濟人,都督同知封壽寧伯張巒之女,先為太子妃,孝宗即位,冊立為後。公元1490年,為治水患,孝宗命人在南運河上南自東平、北至興濟開挖減河等分洪渠道。為眷顧家鄉,張皇後詔諭胞弟張鶴齡、張延齡督辦疏浚興濟減河,時人開始稱興濟減河為「娘娘河」。娘娘河源興濟,出青縣過靜海入黃驊境,經乾符、隆庄、聚館、桃園,向東流入渤海,全長96公里。
時黃驊之地歸河間府滄州轄。河間府每年搜集治下特產,供奉大內以邀其寵,娘娘河畔聚館冬棗以其皮薄、肉脆、質優、味甘的特異品質名列其中。冬棗甫一入宮,即得孝宗和張皇後青睞,被欽定為「貢品」,年年來朝。此制一直沿襲至清,冬棗也由此成為「百果之王」,棗中極品。

熱點內容
幻想老師漫畫 發布:2025-07-09 07:13:31 瀏覽:900
六年級語文補充答案 發布:2025-07-09 06:19:21 瀏覽:21
保證書寫給班主任100字 發布:2025-07-09 06:00:31 瀏覽:240
南科生物 發布:2025-07-09 04:15:57 瀏覽:993
蹲踞式跳遠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09 03:09:33 瀏覽:84
高中歷史嶽麓 發布:2025-07-09 02:45:51 瀏覽:353
新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01:27:47 瀏覽:276
物理實驗教師 發布:2025-07-09 00:46:01 瀏覽:21
怎麼刪除朋友圈 發布:2025-07-09 00:19:21 瀏覽:154
包鋼股份歷史 發布:2025-07-08 22:01:23 瀏覽: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