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八達嶺長城的歷史

八達嶺長城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2 04:38:04

A. 八達嶺長城歷史

他巡迴賽

B. 八達嶺長城距今已有多少

距今507年。八達嶺自古便是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春秋戰國時期為防禦北方民族的侵擾,

在此修築了長城,至今仍見殘牆,墩台遺存,其走向與明長城大體一致。八達嶺是峰巒疊嶂的軍都山風吹草動的一個山口,明代《長安夜話》說:「路從此分,四通八達,故名八達嶺,是關山最高者。」可見八達嶺的地理戰略地位。八達嶺長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一部分,建於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對八達嶺長城進行了長達八十餘年的修建,並將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來北方,指揮長城防務。經過八十餘年的修建,八達嶺長城成為城關相聯、墩堡相望、重城護衛、烽火報警的嚴密防禦體系。
歷史上八達嶺長城是護衛居庸關的門戶,從八達嶺長城至今天的南口,中間是一條40里長的峽谷,峽谷中建有關城「居庸關」,這條峽谷因此得名「關溝」,而真
正扼住關口的是八達嶺長城,八達嶺高踞關溝北端最高處,這里兩峰夾峙,一道中開,居高臨下,形勢極為險要。古人有「自八達嶺下視居庸關,如建領,如窺井」、「居庸之險,不在關城,而在八達嶺」之說。可見當時居庸關只是一個關城,真正的長城是修建在八達嶺的。八達嶺山口的特殊地形,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在這里修築長城具有極重要的戰略意義。
八達嶺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第一帝王秦始皇東臨碣石後,從八達嶺取道大同,再駕返咸陽。肖太後巡幸、元太祖入關、元代皇帝每年兩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間、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親征……八達嶺都是必經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淚灑八達嶺、詹天佑在八達嶺主持修築中國自力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孫中山先生登臨八達嶺長城等,留下了許多歷史典故和珍貴的歷史回憶,是歷史名地。

C. 八達嶺長城有哪些歷史故事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相傳秦始皇建長城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這段長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屍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後於絕望之中投海而亡。

「山羊馱磚」的故事:在嘉峪關城,城牆高9米,還要在城牆之上修建數十座大小不同的樓閣和眾多的垛牆,用磚數量之大是非常驚人的,當時,施工條件很差,沒有吊運設備,全靠人工搬運。而當時修關城所用的磚,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燒制而成。磚燒好後,用牛車拉到關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

由於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難,盡管派了許多人往城牆上背磚,但磚卻仍然供不應求,工程進展受到了影響。一天,一個放羊的孩子來到這里放羊玩耍,看到這個情景,靈機一動,解下腰帶,兩頭各捆上一塊磚,搭在山羊身上,身子輕巧的山羊,馱著磚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牆。人們看了又驚又喜,紛紛仿效,大量的磚頭很快就運上了城牆。

D. 八達嶺長城有多少年的歷史有沒有重修過

八達嶺自古便是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春秋戰國時期為防禦北方民族的侵擾版,

始建與春秋燕國,至今權仍見殘牆,墩台遺存,其走向與明長城大體一致。

八達嶺是峰巒疊嶂的軍都山風吹草動的一個山口,明代《長安夜話》說:「路從此分,四通八達,故名八達嶺,是關山最高者。」可見八達嶺的地理戰略地位。

明代復建,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對八達嶺長城進行了長達八十餘年的修建,並將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來北方,指揮長城防務。經過八十餘年的修建,八達嶺長城成為城關相聯、墩堡相望、重城護衛、烽火報警的嚴密防禦體系。

E. 八達嶺長城的由來的故事是什麼

八達嶺長城在古代就享有「天下九塞」之一的美稱。明末學者顧炎武曾兩度登臨,並賦詩盛贊「雄托朔地當年大,不斷秦城自古長」。對於八達嶺這一名稱的由來,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兼而有之,考證起來非常有趣,同時也足見八達嶺長城載譽天下的盛名。
當地傳說元代曾有一位名叫「巴達黎黎」的皇帝巡幸到此,看到關山險峻,崇巒疊翠,於是龍顏大悅,給此處賜名曰「巴達嶺」,後人訛傳為「八達嶺」。這個解釋未必真實,因為不但找不出史料依據,而且也查不出元代有過一位名叫「巴達黎黎」的皇帝。實際上,在八達嶺所在的延慶縣,確曾降生過一位元代皇帝,不過,他的名子叫愛育黎拔力八達,含有「八達」二字,也許「巴達黎黎」是一種誤傳。但聯想到元朝時皇帝們每年要從北京到上京來往一次,而處於必經之路的八達嶺,被這位皇帝乘興賜名,還是有一定可能的。
還有人傳說明末李自成率軍征戰到此,由於關城易守難攻,大軍受阻,累日不進,不由心急如焚。這時探馬來報,前方還有七道險關。李聽罷長嘆一聲,心想這第八道關都過不去,看來強攻是不行了,於是改途而去。後來這里被稱「八道嶺」,繼而成為「八達嶺」。
在明代,八達嶺曾一度成為防守滿族軍隊的前哨陣地。因為在古代漢人把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稱作「韃靼」,所以有人認為八達嶺是「把韃嶺」(意為把守韃靼之嶺)的諧音和誤傳。但這一觀點似乎也缺乏有力的依據。
看來,最可信的還是《長安客話》中的:路從此分,四通八達,名「八達嶺」了。

「十口金钁露著袢,十口金鍋露著沿,百樣草葯到處見。」這是流傳在八達嶺上的歌謠。怎麼回事呢?有一段故事傳說。
秦始皇修長城時候,徵集了全國各地的民工和能工巧匠。北方人還好說,特別是南方人來到北方,不服水土,再加上吃不飽,勞動又重,死的人就多了。閻王小鬼把死在長城上的魂拘去,到城隍廟里注銷戶口。城隍爺打開戶口簿,挨個一查,說;「這些人都不到死的歲數,不能注銷。」小鬼回稟閻王,閻王來找城隍說理,說他們已經死了,填了長城餡,為什麼不給注銷戶口?城隍說:「他們壽數未盡,根本就不該把魂拘來。」倆人各說各的理,誰也不服誰。沒辦法,就去找玉皇大帝打官司。玉皇大帝聽了倆人爭執的理由,官司一時不好斷,就讓他倆先回去,然後讓太白金星下到凡界去做調查。太白金星變化成一個老頭,來到長城上一了解,確是死人太多,冬季一日上千,夏季一日上萬。死的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吃不飽,二是活太重。同時還了解到修長城是為了防禦外族侵略。太白金星回天稟告了玉皇大帝,玉帝為了拯救民工,加速長城的工程速度,就派老君爺和葯王爺下凡。老君爺造了十口金鍋,十把金钁,這兩樣可是寶貝。那十口金鍋煮上飯,不管有多少人吃,也吃不完。民工們再也不餓著肚子幹活了。那十把金钁更是厲害,不管多大的石頭,用金钁一比劃,一塊四棱見線的大石條就出來了,民工們再也不用費力開鑿石條了。葯王爺為了治民工們的病,就在長城內外撒下了許多葯籽,長出了許多草葯,什麼柴胡啦、知母啦、蒼術啦,不下幾十種,民工們有了病,一吃就好。有了這幾樣寶貝,工程速度果然很快,不久,就把萬里長城修好了。那十口金鍋,十把金钁,老君爺沒收回去,一直就在八達嶺埋著,光聽說露著沿,露著袢,就是誰也找不到。葯材可是到處都有。
回頭再說閻王爺和城隍爺的官司。修長城的民工,陽壽未盡,本來就不該死,不應把魂拘去,玉皇大帝斷的是城隍有理,閻王無理,閻王的官司打輸了。所以後來,人們給城隍修了廟,叫城隍廟,給玉帝修了廟,叫玉皇廟,也給老君修了老君廟,給葯王修了葯王廟,唯獨沒人給閻王修廟。不知旁處有沒有,反正圍繞著長城八達嶺一帶沒有閻王廟。

F. 八達嶺長城長多少米 八達嶺長城有多少年的歷史

建於14世紀。全長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

G. 有什麼八達嶺長城的故事

1、西麻草

八達嶺有一種草,叫西麻草。這種草有毒,人碰著它,就象蠍子蜇一樣疼,疼得嗷嗷叫。它生長在八達嶺長城外,替邊防人員放哨,對保衛八達嶺還很有功勞哩。

傳說,大邊(長城)修好以後,在關口地方都設重兵把守。八達嶺當然是一個重要的關口了,從修好那天起,一直沒有斷過駐兵。長城上不是都有樓子嗎?

那樓子叫敵樓,站崗放哨人員就在那裡頭。當官的經常提著鞭子查哨,發現哪個敵樓的哨兵睡著了,就是一頓馬鞭。他們更怕的是自己睡著了,敵人摸上來還不知道。

要是那樣,不僅是挨打,還有殺頭之罪哩!因此,他們一到崗哨上來,就向老天哀告:「老天爺呀,保佑著,千萬別讓我睡著。敵人來了,跟我打聲招呼,讓我知道。」

也別說,他們的哀告玉帝還真知道了。玉帝體會邊防人員的苦處,便想了一個辦法,派草神帶上西麻草籽,撒在長城外。草長起來了,到處都是。

入侵的敵人一碰到這種草就蜇得「嗷嗷」叫,放哨人員聽見有人喊叫,機靈就醒了。從此,再也不會因站崗失誤而被殺頭了。西麻草成了哨兵的好友,他們對西麻草也更加保護。

2、仙女點金磚

很久以前,八達嶺一帶下了場大雨。這場雨一連下了二十多天,只下得山崩地陷,房倒屋塌。老百姓無家可歸,就坐在山樑上忍飢挨凍,望大水嘆氣。

按照慣例,每逢災年,朝廷向百姓發救濟糧,就是老書上說的:「放賑」。大雨一過,官府就放賑了。這一年,放賑的官員叫蘆瑞,這小子專會欺壓百姓。

往年放賑就是把糧食放到百姓的手裡。今年可好,蘆瑞為了往自己腰包里摟,就想了個損招:在路邊支起大鍋,下幾把米,再摻點麥麩谷糠,然後讓百姓排隊來喝粥。

一人一碗,再想喝第二碗的就得跪下來叫他「爺爺」。老百姓都恨死蘆瑞了。可又有什麼法子呢?這一天,路上走來一個姑娘,這姑娘長得可美了,她也走過來要喝粥。

蘆瑞一看姑娘的美貌立馬就迷了。想不到這深山之中竟有這樣仙女一般的女子。蘆瑞頓起邪心。他把姑娘叫進帳篷,拿出他的好乾糧遞給姑娘。

那姑娘紅著臉兒,羞答答地接過干糧吃了起來。蘆瑞望著姑娘那紅石榴一樣的臉蛋說:「你願不願意成天價吃這飯?」姑娘說:「願意。只是……」

蘆瑞接過話就說:「只要你肯跟我走,我保你天天吃香喝辣的。」姑娘眨著星星一樣的眼睛問:「跟你上哪兒去?」蘆瑞厚著臉皮說:「跟我回家,給我當媳婦呀!」

姑娘一聽,臉騰地紅了,說:「謝謝大人的美意。只是我長在長城下,離不開這山山水水,捨不得這萬里長城呀。」蘆瑞一聽有門兒,忙說:「山水我家有的是,長城嘛,我給你修幾道。」

姑娘說:「大人真有這樣的心腸,也算小女子有福氣。不過,我要的長城,非這里的磚石壘的不可。」蘆瑞大笑著說:「這好辦,趕明兒我派人拉幾車就是了。」

姑娘說:「不行,大人要親自用小錘兒找磚,敲著有銅音兒的就要,用不了幾車,有十口袋就夠了。」蘆瑞滿口答應。

姑娘又說:「大人要真這樣,小女子願意生死相隨,三日後和大人成親。」說完,遞給蘆瑞一把小錘,走出了帳篷。這下可把蘆瑞美昏了。

他忙帶人爬上長城,挨著個兒「梆梆」地敲磚,只聽見有「嗡嗡」的銅音的就拆下來裝進口代里,不一會兒,就裝滿了十大口袋。他把十口袋磚搬上車往回拉。

起初,騾子拉的不費勁兒。後來,道兒越來越平,車卻越來越慢,騾子也累得通身是汗。最後,車軸「咔嚓」一聲折了。蘆瑞大吃一驚,忙解開口袋一看,天哪!

只見口袋裡金光閃閃,磚塊變成了金磚。蘆瑞樂瘋了。他趕忙往回跑,哈哈瘋笑著,把所有的糧食都分給了老百姓。他要騰出口袋裝金子了。

正在這時,皇帝派的查賑大臣到了,他派人去叫蘆瑞。蘆瑞只顧著放糧,根本不理。這惹惱了欽差,欽差令人把蘆瑞捆綁起來痛打了一頓。

這一打可把蘆瑞給揍殘了,瘋勁也消了。他如實招出了金磚的事。開始,欽差不信,令人再打,蘆瑞忙說:「大人慢打,金子還在半路上,請大人查實。

如有半點虛言,小人情願一死。」說完,押著蘆瑞向長城奔去。到了大車旁,欽差果然見大車已被壓壞。沒命似地撲過去看金子,當他解開口袋,看到的是一袋一袋的城磚。

欽差這個賊火大了。他扭臉瞧見蘆瑞正跪在路旁,手拿小錘發抖。奔過去,奪過小錘,照著蘆瑞的腦袋就砸。「轟」的一聲,只見一團火光,蘆瑞撲在地上死了。

他的衣服燒光了,頭發燒焦了,後背上皺皺巴巴地裂開了好多口子,這些口子正好拼成了一行字:「欺壓百姓必死!」欽差一看,嚇得魂飛喪膽,忙鑽進轎子,帶著隨從溜回了京城。

這天晚上,人們吃飽了飯,坐在山上望著北面的長城議論著這件事,:「仙女可真為咱辦了件好事。」「可不,殺了蘆瑞,還讓咱有了糧食,只是長城叫蘆瑞毀了不少。」

「沒事,等大水一退,咱們再修補修補。」「唉!這年月命都顧不過來,誰還……」人們在議論著的時候,見黑黝黝的長城上亮起了星星點點的金光。

一閃一閃的特別好看。人們非常驚奇,猜測是仙女點的金磚在放光。第二天,有人跑上山一看,長城全補好了。

3、張果老修拐脊樓

拐角樓施工時,張果老被王母娘娘邀請去赴蟠桃會,他恐怕失禮,沒敢騎驢。會罷,他回到終南山仙洞,看到心愛的神驢瘦得皮包著骨頭,就責問童子:「為何不用心喂料飲水?」

童子告稟:「下界秦始皇修築長城,凡人不夠,又向仙界征丁。別的洞府已派出仙役,我們人手缺乏,只好讓神驢去馱磚。」

張果老聽了又驚又氣,驚得是,秦始皇這條孽龍竟干出偌大事業;氣得是,神驢怎麼累成這般模樣?第二天,神驢又去上工了,張果老悄悄駕雲跟蹤下來。

他剛到八達嶺就聽得幫水峪那邊人喊馬叫,震天動地,便慌忙撥開雲縫往下一瞧,只見高高的山尖上正在修建一座拐脊樓。那裡人山人海,抬石運磚,和泥挑土,像螞蟻搬家似的。

他的毛驢馱著小山般的一馱子磚,正艱難地往山上走著,渾身的皮毛全濕透了,還不時挨抽打。張果老心疼極了,他又掃了一下山上山下,只見崖間溝壑堆著不少屍骨。

禁不住暗罵一聲:「暴君呀!」就馬上化作一個瘦高的老頭兒,飛下雲端。一個好心的工頭對他說:「拐脊樓工程艱巨,地勢危險,你到平處去和灰吧。」

張果老望著他哈哈一笑:「知道老將廉頗的故事嗎?」說著從懷里拿出繩索,背起八塊城磚,腋下又夾上四塊,每隻手又緊緊拿起兩塊,如飛地跑上山坡……

拐脊樓的磚石運齊了,張果老跨上他的神驢回山了。瓦匠們壘牆用到他運的磚發現上面留有很深很大的手印兒。

都十分驚訝,心裡琢磨:「幫助我們修邊的老頭準是神仙。什麼神仙呢?張果老嘛,只有他才有頭好驢子呀。」

4、東米倉,西米倉

在八達嶺上往南看,有兩座山,山上碎石呈米粒狀。東邊的那座山,叫東米倉,西邊的那座叫西米倉。修長城時,民工們要吃飯,人多呀,每天都要吃大批的糧食。

那時侯徵集全國糧食,都往這里送,送的少了,不夠用,送的多了,日曬雨淋都霉爛了。盡管不斷地送,可還是供不上民工們吃。民工們吃不飽,還得乾重活,因此連餓帶累,死的人可就多了。

相傳王母娘娘,很體恤黎民的疾苦,就在八達嶺堆放糧食的地方,點化兩座米山。兩座山的糧食,人再多也吃不完呀!從此全國的老百姓再也不往這里送糧了,修長城的民工們也不再挨餓了。

一直到把長城修完,這兩座山也沒見減低。據說,就是打那時侯流傳下來,男人在外做活,婦女在家管吃飯,因為王母娘娘在天上就是管吃飯的。

5、冰道運石

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卻人抬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

大夥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裡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

大家正在長噓短嘆,這時,忽然山頂一聲悶雷,從白雲中飄下一幅錦綢,眾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有幾行字,大家看後恍然大悟,按其行事。

等到冬季到來後,眾人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

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工期。眾工匠為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並成為工匠出師後必須參拜的地方。

熱點內容
幻想老師漫畫 發布:2025-07-09 07:13:31 瀏覽:900
六年級語文補充答案 發布:2025-07-09 06:19:21 瀏覽:21
保證書寫給班主任100字 發布:2025-07-09 06:00:31 瀏覽:240
南科生物 發布:2025-07-09 04:15:57 瀏覽:993
蹲踞式跳遠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09 03:09:33 瀏覽:84
高中歷史嶽麓 發布:2025-07-09 02:45:51 瀏覽:353
新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01:27:47 瀏覽:276
物理實驗教師 發布:2025-07-09 00:46:01 瀏覽:21
怎麼刪除朋友圈 發布:2025-07-09 00:19:21 瀏覽:154
包鋼股份歷史 發布:2025-07-08 22:01:23 瀏覽: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