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日本光化學

日本光化學

發布時間: 2021-08-02 04:49:40

① 日本留學讀碩士,哪個學校光學專業比較好。

東京大學有個教授是研究超光速(時空移動)的。
利用激光的疊加,從而得到超過光速∞倍的數據傳輸。
其他的您還是自己看論文吧。

作為一個留學生,畢業後能否在日本找到工作看以下幾點。
1.對日本文化的了解(人文地理
2.對日本工作方式的了解(大學院)
3.日語能力(日語只有1級是很難找到好工作的)
4.出身院校
5.你是不是打算干幾年就回國。
6.專業能力。(這個是最不重要的)

② 光化學污染是什麼

光化學污染:來氮氧化物源(NOx)主要是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NO和NO2都是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HC)在大氣環境中受強烈的太陽紫外線照射後產生一種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學煙霧,在這種復雜的光化學反應過程中,主要生成光化學氧化劑(主要是臭氧)及其他多種復雜的化合物,統稱光化學煙霧。
(光化學煙霧主要是由於汽車尾氣和工業廢氣排放造成的,汽車尾氣中的烯烴類碳氫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氣中後,在強烈的陽光紫外線照射下,會吸收太陽光所具有的能量。這些物質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陽光的能量後,會變得不穩定起來,原有的化學鏈遭到破壞,形成新的物質。這種化學反應被稱為光化學反應,其產物就是含劇毒的光化學煙霧。)
經過研究表明,在北緯60度~南緯60度之間的一些大城市,都可能發生光化學煙霧。光化學煙霧主要發生在陽光強烈的夏、秋季節,如:濕度低、氣溫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後。隨著光化學反應的不斷進行,反應生成物不斷蓄積,光化學煙霧的濃度不斷升高,約3h~4h後達到最大值。這種光化學煙霧可隨氣流飄移數百公里,使遠離城市的農村莊稼也受到損害。

③ 光化學煙霧事件都有什麼

1943年,美國洛杉磯市發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學煙霧事件。人們因此眼睛發紅,咽喉疼痛,呼吸憋悶、頭昏、頭痛。1970年,日本東京發生了較嚴重的光化學煙霧事件,一些學生中毒昏倒,交通警察上崗時也不得不戴上防毒面具。1974年,中國部分地區也出現過光化學煙霧。光化學煙霧已經開始向人類宣戰了!

④ 日本進口光學級TPU指的是什麼

精密設備所用的tpu

⑤ 我有一瓶日本一光化學株式會社的馬油,別人給買的,挺長時間了,不知

很負責的告訴你,只要你沒開封,日本99%的化妝品,是沒有保質期的!
放個三五年,再開包裝用,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如果第一次聽,也許心裡感覺太誇張了,答對了,就是這么誇張
理論十年都可以用

⑥ 光化學煙霧事件是怎麼回事

汽車、工廠等污染源排入大氣的碳氫化合物(CH)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陽光的作用下發生化學反應,生成臭氧(O3)、醛、酮、酸、過氧乙醯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參與光化學反應過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煙霧污染現象叫做光化學煙霧。 經過研究表明,在60N(北緯)~60S(南緯)之間的一些大城市,都可能發生光化學煙霧。光化學煙霧主要發生在陽光強烈的夏、秋季節。隨著光化學反應的不斷進行,反應生成物不斷蓄積,光化學煙霧的濃度不斷升高約3h~4h後達到最大值。這種光化學煙霧可隨氣流飄移數百公里,使遠離城市的農村莊稼也受到損害。 20世紀40年代之後,隨著全球工業和汽車業的迅猛發展,光化學煙霧污染在世界各地不斷出現,如美國洛杉磯、日本東京、大阪、英國倫敦、澳大利亞、德國等大城市及中國北京、南寧、蘭州均發生過光化學煙霧現象。鑒於光化學煙霧的頻繁發生及其造成危害巨大,如何控制其形成已成為令人注目的研究課題。
化學反應過程 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首先發現了光化學煙霧。1951年A.J.哈根最先指出臭氧是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和空氣的混合物通過光化學反應生成的。以後F. W. 溫特發現臭氧與不飽和烴(如汽車廢氣中的烴類)的化學反應產物跟洛杉磯煙霧有相同的傷害效應。形成臭氧的活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的主要來源是汽車排放的尾氣。 通過對光化學煙霧形成的模擬實驗,已經初步明確在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相互作用方面主要有以下過程: 1、污染空氣中NO2的光解是光化學煙霧形成的起始反應。 ( 化學式: NO2==NO+O(條件為光照) O+O2==O3 2NO+O2==2NO2 分析: 2NO2(排放的)==2NO[(3)式中有用)]+2O[(2)式中有用)](條件為光照) 2O[(1)式中的O]+2O2(空氣中的)==2O3(刺激性氣體) 2NO[(1)式中的NO]+O2==2NO2(生成NO2,開始繼續反應) 綜合一下: 3O2==2O3(光照,NO2) ) 2、碳氫化合物被HO、O等自由基和臭氧氧化,導致醛、酮、醇、酸等產物以及重要的中間產物RO2、HO2、RCO等自由基的生成。 3、過氧自由基引起NO向NO2的轉化,並導致O3和PAN等的生成。 光化學反應中生成的臭氧、醛、酮、醇、PAN等統稱為光化學氧化劑,以臭氧為代表,所以光化學煙霧污染的標志是臭氧濃度的升高。 光化學煙霧與大氣物理 光化學煙霧的形成及其濃度,除直接決定於汽車排氣中污染物的數量和濃度以外,還受太陽輻射強度、氣象以及地理等條件的影響。太陽輻射強度是一個主要條件,太陽輻射的強弱,主要取決於太陽的高度,即太陽輻射線與地面所成的投射角以及大氣透明度等。因此,光化學煙霧的濃度,除受太陽輻射強度的日變化影響外,還受該地的緯度、海拔高度、季節、天氣和大氣污染狀況等條件的影響。光化學煙霧是一種循環過程,白天生成,傍晚消失。污染區大氣的實測表明,一次污染物CH和一氧化氮的最大值出現在早晨交通繁忙時刻,隨著NO濃度的下降,NO2濃度增大,O3和醛類等二次污染物隨著陽光增強和NO2、HC濃度降低而積聚起來。它們的峰值一般要比NO峰值的出現要晚4~5小時。二次污染物PAN濃度隨時間的變化與臭氧和醛類相似。城市和城郊的光化學氧化劑濃度通常高於鄉村,但2005年後發現許多鄉村地區光化學氧化劑的濃度增高,有時甚至超過城市。這是因為光化學氧化劑的生成不僅包括光化學氧化過程,而且還包括一次污染物的擴散輸送過程,是兩個過程的結果。因此光化學氧化劑的污染不只是城市的問題,而且是區域性的污染問題。短距離運輸可造成臭氧的最大濃度出現在污染源的下風向,中尺度運輸可使臭氧擴散到上百公里的下風向,如果同大氣高壓系統相結合可傳輸幾百公里。
[編輯本段]光化學煙霧的主要危害
光化學煙霧的成分非常復雜,但是對人類、動植物和材料有害的主要是臭氧、PAN和丙烯醛、甲醛等二次污染物。臭氧、PAN等還能造成橡膠製品的老化、脆裂,使染料褪色,並損害油漆塗料、紡織纖維和塑料製品等。 有害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損害人和動物的健康 人和動物受到主要傷害是眼睛和粘膜受刺激、頭痛、呼吸障礙、慢性呼吸道疾病惡化、兒童肺功能異常等。 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在0.Ippm濃度時就具有特殊的臭味。並可達到呼吸系統的深層,刺激下氣道黏膜,引起化學變化,其作用相當於放射線,使染色體異常,使紅血球老化。PAN、甲醛、丙烯醛等產物對人和動物的眼睛、咽喉、鼻子等有刺激作用,其刺激域約為0.1ppm。此外光化學煙霧能促使哮喘病患者哮喘發作,能引起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惡化、呼吸障礙、損害肺部功能等症狀,長期吸入氧化劑能降低人體細胞的新陳代謝,加速人的衰老。PAN 還是造成皮膚癌的可能試劑。在1943年美國洛杉磯發生的首宗事件曾引起400多人死亡。 PAN、PBN的結構式光化學煙霧明顯的危害是對人眼睛的刺激作用。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由於光化學煙霧的作用,曾使該州3/4的人發生紅眼病。日本東京1970年發生光化學煙霧時期,有2萬人患了紅眼病。研究表明光化學煙霧中的過氧乙醯硝酸酯(PAN)是一種極強的催淚劑,其催淚作用相當於甲醛的200倍。另一種眼睛強刺激劑是過氧苯醯硝酸酯(PBN),它對眼的刺激作用比PAN大約強100倍。空氣中的飄塵在眼刺激劑作用方面能起到把濃縮眼刺激劑送入眼中的作用。 影響植物生長 臭氧影響植物細胞的滲透性,可導致高產作物的高產性能消失,甚至使植物喪失遺傳能力。植物受到臭氧的損害,開始時表皮褪色,呈蠟質狀,經過一段時間後色素發生變化,葉片上出現紅褐色斑點。PAN使葉子背面呈銀灰色或古銅色,影響植物的生長,降低植物對病蟲害的抵抗力。 影響材料質量 光化學煙霧會促成酸雨形成,造成橡膠製品老化、脆裂,使染料褪色,建築物和機器受腐蝕,並損害油漆塗料、紡織纖維和塑料製品等。
[編輯本段]光化學煙霧的預防措施
控制污染源,減少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污染源的排放 預防光化學煙霧主要是控制污染源,減少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的排放。NO的主要來源是燃煤,近70%來自於煤炭的直接燃燒,可見固定源是NO排放的重要來源。因此控制固定源的排放尤為重要。為此應採取以下措施: (1 )改善能源結構。推廣使用天然氣和二次能源,如煤氣、液化石油氣、電等,加強對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清潔能源的利用。 (2)區域集中供熱發展區域集中供暖供熱,設立規模較大的熱電廠和供熱站,取締市區矮小煙囪。 (3)推廣燃煤電廠煙氣脫N技術。如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非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NCR)和吸收法。選擇性催化還原法是以金屬鉑的氧化物作為催化劑,以氨、硫化氫和一氧化碳等作為還原劑,選擇最佳脫硝反應溫度,將煙氣中的氮氧化物還原為N2。非選擇性催化還原法與選擇性催化還原法不同的是非選擇性控制一定的反應溫度,在將煙氣中的氮氧化物還原為N2的同時,一定量的還原劑還與煙氣中的過剩氧發生反應。吸收法是利用特定的吸收劑吸收煙氣中的NO 。根據所使用的吸收劑,可分為鹼吸收法,溶融鹽吸收法和稀硝酸吸收法。 減少機動車尾氣的排放 NO和碳氫化合物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是機動車尾氣的排放。當燃料在發動機汽缸里進行燃燒時,由於內燃機所用的燃料中含有碳、氫、氧之外的雜質,使得內燃機的燃燒不完全,排放的尾氣中含有一定量的CO、碳氫化合物、NO、微粒物質和臭氣(甲醛、丙烯醛等)。碳氫化合物成分復雜,含有強致癌物質。因此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對於預防光化學煙霧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利用化學抑制劑 使用化學抑制劑目的是消除自由基,以抑制鏈式反應的進行,從而控制光化學煙霧的形成。人們發現二乙基羥胺,苯胺,二苯胺,酚等對氫氧自由基有不同的抑製作用,尤其是二乙基羥胺(DEHA)對光化學煙霧有較好的抑製作用。在大氣中噴灑0. 05PPm的二乙基羥胺,能有效抑制光化學煙霧,利於環保。但在使用的過程中,要注意抑制劑對人體和動植物的毒害作用,並注意防止抑制劑產生二次污染。 植樹造林 實驗證明,樹木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吸收各種有毒氣體,使污染的空氣得以凈化。因此應大力提倡植樹造林,綠化環境。[4]
[編輯本段]主要事例
1943年,美國洛杉磯市發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此後,在北美、日 本、澳大利亞和歐洲部分地區也先後出現這種煙霧。經過反復的調查研究,直到1958年才發現,這一事件是由於洛杉磯市擁有的250萬輛汽車排氣污染造成的,這些汽車每天消耗約1600t汽油,向大氣排放1000多噸碳氫化合物和400多噸氮氧化物。這些氣體受陽光作用,釀成了危害人類的光化學煙霧事件。 1970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農作物損失達2500多萬美元。 1971年,日本東京發生了較嚴重的光化學煙霧事件,使一些學生中毒昏倒。與此同時,日本的其他城市也有類似的事件發生。此後,日本一些大城市連續不斷出現光化學煙霧。日本環保部門經對東京幾個主要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進行調查後發現,汽車排放的CO、NOx、HC三種污染物約占總排放量的80%。 1997年夏季,擁有80萬輛汽車的智利首都聖地亞哥也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由於光化學煙霧的作用,迫使政府對該市實行緊急狀態:學校停課、工廠停工、影院歇業,孩子、孕婦和老人被勸告不要外出,使智利首都聖地亞哥處於「半癱瘓狀態」。在北美、英國、澳大利亞和歐洲地區也先後出現這種煙霧。
[編輯本段]中國光化學煙霧的潛在威脅
20世紀90年代之後,隨著工業的迅猛發展,中國汽車油耗增高,污染控制水平較低,以致造成汽車污染日益嚴重。部分大城市交通幹道氮氧化物(NOX)和一氧化碳(CO)嚴重超過國家標准,汽車污染已成為主要的空氣污染物,一些城市汽車排放濃度嚴重超標,已具有發生光化學煙霧的潛在危險。 上海的汽車尾氣污染已躍居大氣污染的首位。1996年上海機動車的一氧化碳(CO)排放量為38萬T,碳氫化合物(HC)排放量為10萬T,氮氧化物(NOX)排放量為8.15萬T,鉛排放量為123T。其中,中心城市大氣中86%的一氧化碳、96%的碳氫化合物和56%的氮氧化合物來自汽車尾氣。2007年末,有關專家認為,按照上海的發展趨勢,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在特定的氣象條件下,光化學煙霧的事件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廣州大氣污染經歷了從1986年至1991年的煤煙型與機動車污染型共存階段後,1997年90萬輛機動車終於使廣洲大氣污染類型變成氧化型。汽車尾氣排放的氮氧化物已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的64%上升至2007年的80%,一氧化碳則從6成增加到9成。正是由於汽車尾氣的污染,1993年將行駛至崗頂交叉路口的一車小學生「熏」暈、嘔吐,急送醫院搶救。汽車排放的尾氣使連續6年穩坐全國「城考」前10名的廣州市,1996年降至全國「城考」的第14位。 1997年以後的近10年,武漢市大氣環境中的氮氧化物含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八五」期間氮氧化物的濃度比「七五」期間上升18%,1995年日均值比1990年上升60%,比1986年上升70%以上。武漢汽車擁有量增長過快,促進了氮氧化物濃度的迅速升高。針對漢口航空路1993年監測出氮氧化物嚴重超標的情況,權威人士分析,這次大氣中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含量濃度比英國倫敦發生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時還高,如果遇到不利的天氣情況,其後果將難以想像。 隨著中國汽車擁有量的激增,大城市氮氧化物污染逐漸加重,發生光化學煙霧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據有關專家介紹:1997年,中國大氣污染的比例約為5%左右,但到了2007年,一些城市的交通幹道比例達到40%以上。尤其是北京、廣州、沈陽、西安等大城市,已屬於由煤煙型向綜合型過渡的類型。據中國國家環境保護局《一九九六年環境質量通報》,中國大城市氮氧化物污染逐漸加重。1996年,中國污染較為嚴重的大城市是廣州、北京、上海、鞍山、武漢、鄭州、沈陽、蘭州、大連、杭州等。從整體上看,氮氧化物污染突出表現在人口為100萬以上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中。據測算,中國汽車擁有量2000年已達到1800~2100萬輛,2021年將達到4400~5000萬輛。若論及汽車尾氣污染等因素,NOX和CO排放量2000年已分別達到119萬T和1412萬T,2010年將分別達到228萬T和2476萬T。這就為光化學煙霧的發生和發展,創造了一定的外部條件,進而導致嚴重的汽車尾氣影響環保事件的發生。 到2008年止,中國還沒有發生過像美國、日本等國家那樣嚴重的光化學煙霧事件,這是因為煙霧與氣候和陽光有關,只要有充足的陽光,乾燥的氣候,加上汽車尾氣的排放和污染,就會具備形成光化學煙霧的外部條件。在以北京、太原、上海、南京、成都為中心的重污染地區,污染指數隨時都可能處在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的危險之中。因此,迫切需要中國有關部門採取各種有效的措施,制定嚴格的環保法規,加大治理汽車尾氣污染的力度,避免光化學煙霧事件在我國發生和蔓延。這亦應該成為汽車設計、製造、流通、使用部門引起高度重視的警覺,以保護中國的環境和人類生存條件

⑦ 光化學煙霧事件所有的

美國的落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洛杉礬位於美國西南海岸,西面臨海,三面環山,是個陽光明媚,氣候溫暖,風景宜人的地方。早期金礦、石油和運河的開發,加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為了一個商業、旅遊業都很發達的港口城市。洛杉礬市很快就變得空前繁榮,著名的電影業中心好萊塢和美國第一個「迪斯尼樂園」都建在了這里。城市的繁榮又使洛杉礬人口劇增。白天,縱橫交錯的城市高速公路上擁擠著數百萬輛汽車,整個城市彷彿一個龐大的蟻穴。

然而好景不長,從40年代初開始,人們就發現這座城市一改以往的溫柔,變得「瘋狂」起來。每年從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會出現一種彌漫天空的淺藍色煙霧,使整座城市上空變得渾濁不清。這種煙霧使人眼睛發紅,咽喉疼痛,呼吸憋悶、頭昏、頭痛。1943年以後,煙霧更加肆虐,以致遠離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減產。僅19550-1951年,美國因大氣污染造成的損失就達15億美元。1955年,因呼吸系統衰竭死亡的65歲以上的老人達400多人;1970年,約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紅眼病。這就是最早出現的新型大氣污染事件——光化學煙霧污染事件。

光化學煙霧是由於汽車尾氣和工業廢氣排放造成的,一般發生在濕度低、氣溫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後。汽車尾氣中的烯烴類碳氫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氣中後,在強烈的陽光紫外線照射下,會吸收太陽光所具有的能量。這些物質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陽光的能量後,會變得不穩定起來,原有的化學鏈遭到破壞,形成新的物質。這種化學反應被稱為光化學反應,其產物為含劇毒的光化學煙霧。

洛杉礬在40年代就擁有250萬輛汽車,每天大約消耗1100噸汽油,排出1000多噸碳氫(CH)化合物,3O0多噸氮氧(NOx)化合物,700多噸一氧化碳(CO)。另外,還有煉油廠、供油站等其他石油燃燒排放,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陽光明媚的洛杉磯上空,不啻製造了一個毒煙霧工廠。

光化學煙霧可以說是工業發達、汽車擁擠的大城市的一個隱患。5O年代以來,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木斷發生過光化學煙霧事件。光化學煙霧的形成機理十分復雜,其主要污染物來自汽車尾氣。因此,目前人們主要在改善城市交通結構、改進汽車燃料、安裝汽車排氣系統催化裝置等方面做著積極的努力,以防患於未然。
落杉磯位於美國西南海岸。早期這里僅僅是一個牧區的小村,至加尼福尼亞金礦發現後,人口劇增,很快成為名聞遐邇的大城市,單是汽車就增加了數百萬輛。於是,這個依山傍水、風光明媚的城市,簡直變成了擁擠不堪的汽車城。到20世紀40年代初期,每年5—8月,在強烈陽光的照射下,在城市上空常常出現迷漫天空的淺藍色煙霧,致使整座城市變得渾濁不清。這種煙霧刺激於喉、鼻,引發喉頭炎、頭痛等許多疾病,同時使遠在一百公里之外的高山上的柑桔減產,松樹枯黃。這是怎麼回事,研究發現,這正是大量的汽車尾氣所致。這些成份復雜的汽車尾氣,在洛杉磯三面環山的特定地勢下,使市區大氣的水平流動相對緩慢,他們在強烈陽光的照射下就能產生臭氧,並發生一系列化學變化來危害人們的健康,因此,人們把這種城市上空的淺藍色煙霧稱之為光化學煙霧。據報到,當落杉磯發生光化學煙霧之時,在飛機上,明顯可見落杉磯光化學煙霧是汽車尾汽造成的。落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是汽車尾氣所造成的污染公害的典型實例。
光化學煙霧
氮氧化物(NOx)主要是指NO和NO2。NO和NO2都是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HC)在大氣環境中受強烈的太陽紫外線照射後產生一種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學煙霧,在這種復雜的光化學反應過程中,主要生成光化學氧化劑(主要是O3)及其他多種復雜的化合物,統稱光化學煙霧。

經過研究表明,在60( N(北緯)~60( S(南緯)之間的一些大城市,都可能發生光化學煙霧。光化學煙霧主要發生在陽光強烈的夏、秋季節。隨著光化學反應的不斷進行,反應生成物不斷蓄積,光化學煙霧的濃度不斷升高,約3 h~4 h後達到最大值。這種光化學煙霧可隨氣流飄移數百公里,使遠離城市的農村莊稼也受到損害。

1943年,美國洛杉磯市發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此後,在北美、日 本、澳大利亞和歐洲部分地區也先後出現這種煙霧。經過反復的調查研究,直到1958年才發現,這一事件是由於洛杉磯市擁有的250萬輛汽車排氣污染造成的,這些汽車每天消耗約1600 t汽油,向大氣排放1000多噸碳氫化合物和400多噸氮氧化物,這些氣體受陽光作用,釀成了危害人類的光化學煙霧事件。

1970年,美國加利福尼亞洲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農作物損失達2500多萬美元。

1971年,日本東京發生了較嚴重的光化學煙霧事件,使一些學生中毒昏倒。同一天,日本的其他城市也有類似的事件發生。此後,日本一些大城市連續不斷出現光化學煙霧。日本環保部門經對東京幾個主要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進行調查後發現,汽車排放的CO、NOx、HC三種污染物約占總排放量的80%。

目前,由於我國內地汽車油耗量高,污染控制水平低,已造成汽車污染日益嚴重。部分大城市交通幹道的NOx和CO嚴重超過國家標准,汽車污染已成為主要的空氣污染物;一些城市臭氧濃度嚴重超標,已具有發生光化學煙霧污染的潛在危險。據國家環境保護局《一九九六年環境質量通報》: 我國大城市氮氧化物污染逐漸加重。1996年度污染較嚴重的城市分別為:廣州、北京、上海、鞍山、武漢、鄭州、沈陽、蘭州、大連、杭州。從總體上看,氮氧化物污染突出表現在人口100萬以上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⑧ 日本一光化學株式會社生產的馬油好嗎

一光的馬油是馬油中的最好品質,除了美膚,其多種葯用效果都是極好的。

⑨ 光化學煙霧的發生歷史

從1940年初開始,洛杉磯每年從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會出現一種彌漫天空的淺藍色煙霧,使整座城市上空變得渾濁不清。這種煙霧使人眼睛發紅,咽喉疼痛,呼吸憋悶、頭昏、頭痛。1943年以後,煙霧更加肆虐,以致遠離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減產。
洛杉磯在1940年就擁有250萬輛汽車,每天大約消耗1100噸汽油,排出1000多噸碳氫化合物,300多噸氮氧化合物,700多噸一氧化碳。另外,還有煉油廠、供油站等其他石油燃燒排放,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陽光明媚的洛杉磯上空,就製造了一個毒煙霧工廠。
1950年以來,光化學煙霧污染事件在美國其他城市和世界各地相繼出現,如日本、加拿大、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澳大利亞、荷蘭等國的一些大城市都發生過。
1951年A·J·哈根最先指出臭氧(O3)是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和空氣的混合物通過光化學反應形成的。以後F·W·溫特發現O3與不飽和烴(如汽車廢氣中的烴類)的化學反應產物跟洛杉磯煙霧有相同的傷害效應。美國斯坦福研究所的學者指出,形成O3的活性有機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主要來源是汽車排放的廢氣。因此,O3的濃度升高是光化學煙霧污染的標志。
僅1950-1951年,美國因大氣污染造成的損失就達15億美元。
1955年,因呼吸系統衰竭死亡的65歲以上的老人達400多人。
1970年,約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紅眼病。這就是最早出現的新型大氣污染事件:光化學煙霧污染事件。
1971年,日本東京發生較嚴重的光化學煙霧事件,使一些學生中毒昏迷。與此同時,日本的其它城市也發生了類似的事件。此後,日本的一些大城市連續不斷出現光化學煙霧污染事件。日本環保部門對東京幾個主要污染排放的主要污染物進行調查發現,汽車排放的CO、NOx、HC這三種污染物占總排放量的80%,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汽車排放的尾氣是產生光化學煙霧的罪魁禍首。
1974年以來,中國蘭州的西固石油化工區也出現光化學煙霧。一些鄉村地區也有光化學煙霧污染的跡象。日益嚴重的光化學煙霧問題,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人們對於光化學煙霧的發生源、發生條件、反應機理和模式,對生物體的毒性,以及光化學煙霧的監測和控制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日本等許多國家已把臭氧或光化學氧化劑(臭氧、二氧化氮(NO2)、過氧乙醯硝酸酯(PAN)及其他能使碘化鉀氧化為碘的氧化劑的總稱)的水平作為判斷大氣環境質量的標准之一,並據以發布光化學煙霧的警報。
1997年夏季,擁有80萬輛汽車的智利首都聖地亞哥也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由於光化學煙霧的作用,迫使政府對該市實行緊急狀態:學校停課、工廠停工、影院歇業,孩子、孕婦和老人被勸告不要外出,使智利首都聖地亞哥處於「半癱瘓狀態」。在北美、英國、澳大利亞和歐洲地區也先後出現這種煙霧。
1997年,中國大氣污染的比例約為5%左右,但到了2007年,一些城市的交通幹道比例達到40%以上。尤其是北京、廣州、沈陽、西安等大城市,已屬於由煤煙型向綜合型過渡的類型。

⑩ 日本哪所大學的光學工程比較好,請詳細回答

日本大阪大學

六、主要研究中心

工作中心:為學校各門的教學、科研、實驗提供必要的儀器設備、設計、製作加工、修理等服務,同時亦為學生提供工程訓練、技術操作的實驗場所。

超高壓電子顯微鏡中心:具有300萬伏電子顯微鏡實驗裝置,為材料分析、生物學、醫學等研究提供了條件,該中心已向國內外研究者開放。

激光核聚變研究中心:擁有日本國內最先進的成套加速器設備,進行大型激光系統導致核聚變實驗,該技術處於世界尖端水平。

熱點內容
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範文 發布:2025-07-09 11:21:11 瀏覽:269
汪麗老師 發布:2025-07-09 11:20:21 瀏覽:982
貴陽哪個 發布:2025-07-09 10:48:16 瀏覽:993
高中歷史框架 發布:2025-07-09 10:15:25 瀏覽:76
安全座椅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10:10:30 瀏覽:335
幻想老師漫畫 發布:2025-07-09 07:13:31 瀏覽:900
六年級語文補充答案 發布:2025-07-09 06:19:21 瀏覽:21
保證書寫給班主任100字 發布:2025-07-09 06:00:31 瀏覽:240
南科生物 發布:2025-07-09 04:15:57 瀏覽:993
蹲踞式跳遠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09 03:09:33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