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中國歷史故事手抄報

中國歷史故事手抄報

發布時間: 2021-08-02 05:06:16

⑴ 關於中國古代各方面有成就的手抄報

(一)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及其西傳

1.造紙術

(1)西漢先後出現絮紙和麻纖維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

(2)東漢宦官蔡倫於105年改進造紙術,製造植物纖維紙。

(3)造紙術6世紀傳到朝鮮、越南和日本,8世紀傳到中亞,並經阿拉伯人傳到非洲和歐洲。

2.印刷術

(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詩,現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國印製的《金剛經》卷子。

(2)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書籍。

(3)宋代雕版印刷業很發達,刻印的書,字體工整,裝訂精美。11世紀中葉,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

(4)元朝出現錫、木活字。後來又有銅、鉛活字印書。

(5)活字印刷術發明後,向東傳入朝鮮、日本,向西傳入埃及和歐洲,改變了當時歐洲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

3.指南針

(1)戰國時期發現磁石指南特性,發明「司南」。

(2)北宋已會使用磁針指南,後來把磁針裝在羅盤上,製成指南針用於航海。

(3)南宋時指南針傳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國,促進了各國航海事業發展,並為新航路的開辟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

4.火葯

(1)唐朝時《真元妙道要略》一書最早提到了火葯,唐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

(2)北宋時火葯已廣泛在軍事上使用,東京設立「廣備攻城作」,製造火葯和火器;宋仁宗時成書的《武經總要》記載了許多火器的製作方法。

(3)南宋時發明了「突火槍」,管形火器的出現,開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階段。

(4)金的火器製造業比較發達,所制的「震天雷」、「飛火槍」威力很大。金的軍隊用這兩種火器打退了蒙古軍隊的進攻,取得局部勝利。

(5)我國發明的火葯在13世紀中期傳入阿拉伯,後來又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二)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成就

(1)夏朝:歷法「夏小正」,載有一年中各個月份的物候、天象、氣象和農事情況。

(2)商朝:干支紀日法是商朝歷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紀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國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記錄。

(3)春秋:留下世界公認的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比歐洲早670多年。歷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了十九年七閏的原則,比歐洲早160年。

(4)戰國:《甘石星經》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人們還測定了一年的季節。

(5)西漢:武帝時制定「太初歷」。前28年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是世界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

(6)東漢: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7)隋唐:①隋朝天文學家劉焯編制的《皇極歷》,創立了計算日月運行的新方法,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②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在《皇極歷》的基礎上制定的《大衍歷》,比較准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③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8)元朝: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歷法。郭守敬改進了簡儀和圭表,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授時歷》年周期與現行公歷同,但早於現行公歷300年問世。

(三)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

(1)西周:商高講過「勾三股四弦五」這一勾股定理特例,載於《周髀算經》。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西漢:劉歆推算圓周率為3.1547。

(4)東漢:《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

(5)三國:劉徽運用極限理論,提出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

(6)南朝: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比歐洲早一千年。他還為《九章算術》作注。又著《綴術》等書。

(7)唐朝:著名數學家王孝通撰寫的《緝古算經》,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決工程建設中上下寬狹不一的計算問題,是對古代數學理論的卓越貢獻,比阿拉伯人早三百多年,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8)明代:數學家程大位編著《演算法統宗》,奠定了後世珠演算法基礎。

(9)清代:蒙古族數學家明安圖推出「割圓九術」,將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圓密率捷法》。他用解析幾何方法把三角函數和圓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四)中國古代的醫學成就

(1)商周:已有豐富的醫葯學知識。

(2)戰國:扁鵲是當時的名醫,後代醫家奉之為「脈學之宗」。他發明的「四診法」成為中國中醫傳統的診病法。醫學分科。有著名的醫學著作《內經》。

(3)西漢: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西漢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醫方經》記載了幾百個葯方。

(4)東漢:《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葯物學著作。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後人稱張仲景為「醫聖」。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譽為「神醫」。他發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5)隋唐:①我國的一些外科手術,如拔牙、血管結扎等,是世界上最先進的。②隋朝太醫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是古代醫學史上探討病因、病理內容最豐富的一部著作。③唐朝傑出醫學家孫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學成果,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葯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④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⑤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布的葯典。

(6)北宋:①醫學以小兒科、產科和針灸科最著名。②《小兒葯證直訣》為我國古代重要的兒科著作。③《十產論》是著名的產科著作。④針灸學家設計了便於醫術學習的針灸銅人模型。⑤《洗冤錄》是南宋法醫學家宋慈所著,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法醫學書籍。⑥王安石變法時設太醫局,局內辦有醫學校。

(7)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葯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

(五)中國古代的地理成就

(1)《周易》一書首先提出了「地理」名稱。

(2)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反映了那個時期人們對中外地理的認識。

(3)西晉裴秀繪制出《禹貢地域圖》,提出繪制地圖的6項原則,即「制圖六體」。這一理論一直沿用到明末。

(4)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作《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地理著作。

(5)明代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記》是一部地理學巨著,書中對石灰岩溶蝕地貌的觀察和記述,早於歐洲約兩個世紀。

(六)農業、手工業論著

(1)《齊民要術》:北魏賈思勰著,是現存一部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2)《夢溪筆談》:北宋沈括著,是我國科學發展史上的珍貴遺產。

(3)《農政全書》:明末徐光啟著,論述了農學理論,並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方法,是我國古代優秀的農學著作。

(4)《天工開物》:明末清初的科學家宋應星所著,被後人譽為「17世紀中國工藝網路全書」。

(5)《河防一覽》:明朝潘繼馴所著,總結了我國古代治理黃河水患的經驗。

(七)中國古代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記錄。春秋魯國天文學家留下世界上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戰國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2)秦漢:編寫於前1世紀的《周髀算經》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漢《九章算術》有些內容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張衡的地動儀是世界上最早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比歐洲早1700多年。

(3)三國兩晉南北朝: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准確到小數點後七位數,比歐洲早1100多年。

(4)隋唐:趙州橋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測量子午線。唐太宗時辦了分科較細的醫學校,比西方早200年。《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和頒布的葯典,比歐洲早800年。《金剛經》卷子是現存世界上最早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發明了指南針並用於航海。唐宋時發明了火葯和火葯武器。沈括的「十二氣歷」比英國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時歷》比現行公歷確立早300年。

同步導學

我國古代科學技術能夠達到較高水平的原因:從科學技術史的角度來看,中國的確有許多發現、發明對世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那麼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為什麼能取得較高成就呢?這除了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人民聰明勤奮,在長期和自然界作斗爭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知識這些條件外,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制度功不可沒。在封建社會,個體農民、小地主、手工業者,他們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供養脫離生產的科學技術人員,因此對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來說,國家的支持就顯得特別重要。比如,造紙

技術的改進是在宮廷官員領導下取得的,經過皇帝下令推廣。張騫、班超、甘英等探險家開辟絲綢之路,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都是由朝廷組織的。火葯雖然來自煉丹術,如果沒有統治者的支持,煉丹家不但無法生活,更沒有煉丹必須的設備和原料。標志航海技術水平的鄭和遠航,完全是由國家組織領導的。各朝都把天文的機構——司天監由高級官吏太史令直接領導。皇帝還經常過問天文觀測的歷法改革。我國所以有世界最豐富的天象記錄,應該主要歸功於中央集權國家的支持和組織。

中國科學技術自身的缺陷:盡管中國古代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自身的缺陷也是十分明顯的。從直觀上看,中國的科學技術只停留在經驗的形態上,缺少歐洲近代科學嚴密的理論體系,也沒有得出普遍的科學規律和定則來。這說明它自身有著明顯的缺陷,大體有如下幾方面的弊病:(1)滿足於實際上的應用,沒有形成理論上探討和深思的風氣。對自然現象的觀測入微,是中國學者的一大特長。比如,人人都看到過下雪現象,而中國古代的學者卻能首先發現雪花的結晶體是六角形的幾何體。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但是,每一個角之間的關系,中國學者卻從不深究,更未從幾何學的角度去作探討。這和古希臘幾何學形成鮮明對照。(2)中國學者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中包含一些人與自然協調的正確思想,但也會妨礙對自然的研究,更無益於對人事的研究。中國有對太陽黑子、彗星、隕石雨、日暈、月暈、新星、超新星的最早觀察和記錄,然而長期以來,卻把它們與人事聯系在一起,糾纏不清。(3)科學實驗是建立近代科學的基礎。不進行實驗,便不能由表及裡,發現事物內部的運動規律。實驗是受控的,只要掌握受控條件,任何人都可以得出同樣的預期結果。中國古代的學者缺少這方面的傳統訓練。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王陽明「格竹子」。王陽明是影響幾代人的大學問家,他的朋友坐在亭子里觀察竹子生長的機理,一連坐了3晝夜,終於病倒;他繼而靜觀7天,仍無所獲,他便得出道理,認為「其格物之功只能在身心上做」。這些大思想家認為,「致知在格物,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研究自然事物變成了心性之學。

東西方科學技術的差距從15世紀開始:大約從15世紀後半期開始,近代科學在西歐興起,我國的科學技術不但被西方迅速趕上和超過,而且日益走向衰落。首先這一時期中西科學技術成果在內容和方法上的差距加大。在內容上,中國在科學上的主要成就大多屬於應用科學,如《本草綱目》、《農政全書》、《天工開物》等。而同一時期西方科學的發展主要是理論科學。科學家努力的重點,不在於實際的應用,而在於對事物及其規律的探索。例如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如果從實用的觀點看,比起托勒密的「地心說」不能顯出明顯的優越性,但就人類對太陽系的認識而言,哥白尼學說更能反映天體運行的本質。伽利略更是一位對理論充滿情趣的人,他對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拋物體運動的軌跡等所做的探索,大都寄予對事物和規律的追尋。在研究方法上,西方科學家所進行的科學研究大多使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而中國仍然主要採用傳統的整理典籍和總結經驗的方法。李時珍《本草綱目》的成書過程,充分體現著這一傳統研究方法的使用過程。16世紀中西科學在內容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別,正是近代科學與傳統科學本質差別的具體體現。

為什麼中國沒有產生近代科學?(1)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固有的分散性和狹隘性,不可能使科學應用達到較大規模,從而使近代科學的產生和應用失去了應有的土壤。(2)封建統治者實行「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政策,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也阻礙了和工商業有關的科技的發展。(3)明清統治者實行文化專制主義,如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把大量知識分子迫入了脫離實際、脫離生產、脫離對自然界觀察研究的歧途,使近代科學在中國失去了產生和發展的政治文化基礎。(4)教育的落後。中國封建教育以儒學為主要內容,以培養封建官吏為目的,很少涉及生產和科學知識。而在教育上採取的私塾教育,既不利於科學間的互相融合,也不利於培養大批人才。總之,日趨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礙中國近代科學出現的最根本原因。

中國古代「匠」的地位:在封建官僚社會里,科學家、技師、工匠不像在古希臘或近代歐洲那樣,有著獨立的社會地位,一般來講,在政治和經濟上都服從於封建國家。大型的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自不必說,幾乎任何一種新式的復雜機械,如早期的水車和歷代水力趨動的天文儀器,不是在皇家宮廷製作,便是在地方豪門的家庭作坊里產生。這些科學家、技師有的本身就是官吏,有的是依附於官吏的食客。張衡、杜詩、蔡倫、宇文愷、李誡、蘇頌、沈括、燕肅、郭守敬都是做過官的人,馬鈞、耿詢、丁諼則是依附於豪門貴族的門人。因此,科學家們的成就,就往往取決於封建國家的盛衰。大體說來,封建國家國勢強盛時,諸如天文學、都邑營造、車服器械等方面,就會有所發展,反之,就無所建樹。百工的地位,比出身於士大夫階層的科學家更低的多。他們從事的職業往往被稱為「賤業」的倍受歧視。百工的技藝常常通過血統延嗣一代一代留傳下來,具有濃厚的狹隘性和保守性,一旦家族絕嗣,世代辛勤積累的寶貴技藝就會頻於失傳。這種恪守祖傳的技術模式妨礙技術的交流,並與科學的精神背道而馳。

古代科學技術成就與局限性給我們的啟示:從國家來講,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經濟搞上去,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文化教育事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要重視人才,尊重人才,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識創新體系,鼓勵知識創新。要充分認識科學理論的指導意義,明確科學技術的作用。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明確在激烈的科學技術競爭中,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是極其重要的。要全面行使國家職能,把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作為國家的戰略重點。
望採納

⑵ 中國歷史手抄報內容資料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漢朝皇帝的排列順序(不包括王莽建立的新朝)西漢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於漢高祖劉邦,終於孺子嬰,共12帝。
①漢高祖劉邦,字季,號沛公,謚號高皇帝,廟號高祖。沛郡豐邑中陽里(現屬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人氏。生於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達大度, 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時年三十一歲,為泗水亭長。公元前二○九年壬辰歲九月,參加由陳勝,吳廣帶領的起義,後加入楚國的陣營,趁另一位將軍項羽,和秦的大軍打拉鋸戰,沒有秦國主力和他的軍隊對陣之餘,第一個攻進秦國的首都咸陽,滅了秦朝,被楚霸王項羽封為漢王.並以蜀地為基地,和項羽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在文有張良,武有韓信,後方有蕭何的輔助下,終於把項羽的軍隊包圍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 項羽突圍不果,自殺於烏江邊.劉邦消滅了項羽後,統一了中國。公元前二○六年乙未歲稱帝於洛陽,建立漢王朝,自此中華帝國在地理上再次統一,為以後的強大建立了基礎. 後遷都於長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於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歲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六十一歲,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東,稱長陵。妣呂雉,卒於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歲,葬於長安咸陽縣東陵。
② 漢惠帝劉盈,謚號孝惠帝,生於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歲,年僅十七歲時登基,在位七年,卒於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歲,壽二十四歲。惠帝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安陵。
③ 漢文帝劉恆,謚號孝文帝,廟號太宗。生於公元前二〇二年,漢高祖劉邦第五子,薄姬生,公元前一九五年封代王。呂後死,周勃等殺少帝呂產,迎恆公為帝,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歲登基。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並減輕刑罰;勵行節約,興修水利,加速農業生產,加強中央集權;駐軍北方,增強邊境防禦。漢朝由此趨向安定繁榮。在位二十三年,卒於前一五七年,享年四十六歲,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霸陵。
④ 漢景帝劉啟,謚號孝景帝。生於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歲登基。繼續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社會經濟繁榮,國內殷富,府庫充實;同時實行「削藩」,任周亞夫平「吳楚七國之亂」,集權中央,削弱諸侯王之力量;國泰民安,世稱文帝與景帝統治時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於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歲。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陽陵,坐東向西。
⑤ 漢武帝劉徹,謚號孝武帝。生於公元前一五六年,卒於公元前八七年。公元前一五○年立為太子,公元前一四○年辛丑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於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茂陵。
⑥ 漢昭帝劉弗陵,謚號孝昭帝。生於公元前九四年,卒於公元前七四年。公元前八六年乙未歲,八歲時登基,武帝劉徹之少子,無嗣。公元前七七年,年滿十八歲開始親政。在位十三年,享年三十一歲,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平陵。
⑦ 漢宣帝劉詢,謚號孝宣帝。生於公元前九○年,卒於公元前四九年,漢武帝劉徹之曾孫。太子劉據因發動奪宮事敗,三子同時遇害,劉詢為祖母史家收養,居於民間。公元前七三年戊申歲,霍光等將其從民間迎回登基,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歲。
⑻ 漢元帝劉奭,謚號孝元皇帝,廟號高宗。生於公元前七六年,公元前四八年癸酉歲登基。公元前三三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於匈奴呼韓單於。卒於公元前三三年,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歲。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渭陵。
⑼ 漢成帝劉驁,謚號孝成帝,廟號同宗。生於公元前五一年,卒於公元前七年,公元前三二年己丑歲登基,在位二十六年,享年四十五歲。葬於延陵。
⑽ 漢哀帝劉欣,謚號孝哀帝,生於公元前二六年,卒於公元前一年,漢元帝劉奭之庶孫,父為劉康,成帝養子。公元前二二年,劉康去世,年僅三歲的劉欣嗣立為王,公元前六年乙卯歲登基,在位六年,享年二十六歲,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夷陵。
⑾ 漢平帝劉衎,,謚號孝平皇帝,是漢元帝劉奭之孫,中山孝王興之子。生於公元前九年,卒於公元五年十二月。公元前六年辛酉歲,九歲時登基,後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歲,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康陵。
⑿ 更始帝劉玄,生年不詳,卒於公元二五年,漢景帝劉啟之後裔,長沙王發之五世孫,公元二三年癸未歲二月登基。劉秀稱帝後,廢為淮陽王,後被赤眉軍勒死,在位三年。

⑶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手抄報怎麼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手抄報可以換一些中國古代神話傳奇的一些人物。他們的故事。

⑷ 中國歷史朝代年代尺(手抄報)

穿越古代——趣談中國王朝之最 (2011-07-02 11:34:58)​​中國的王朝,比起歐洲的世家王朝,少了一種家族凝聚精神,不過更多了一種舍我其誰的霸氣。

一、政局
持續最久的王朝:周朝。
政局最混亂的王朝:東周的春秋戰國(還是周朝!)
政局最穩定的王朝:(從沒出現過諸王叛亂,武將自立,藩鎮割據,宦官亂政,外戚干預)北宋。
——這是中國大王朝中絕無僅有的!
政治最清明的王朝:(允許各種聲音在朝堂上暢所欲言而無生命危險,當然這是相對的,貪官也不
能多)北宋。——還是北宋!
政治最清明的一代:唐朝貞觀年間。——這是被公認的。
外戚最嚴重的王朝:漢朝,不分東西。西有王家,東有梁家。
宦官最嚴重的王朝:唐朝後期,就連皇帝的生死廢立,都把握在他們手中。明朝中後期排名第二。
諸王叛亂最嚴重的王朝:西晉,八王之亂。
武將自立最嚴重的王朝:東晉接南四朝。王敦桓溫桓玄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哪個不是?
藩鎮割據最嚴重的王朝:唐朝中後期。
政局綜合第一的王朝:宋朝。暫時無第二。
二、文治
思想最百家爭鳴的時期:東周戰國時期
文化最昌盛的王朝:唐朝
文化最黑暗的王朝:清朝,文字獄盛行,小說都是流行諷刺社會的。
文化最清明的王朝:北宋
文化最倒退的王朝:蒙元
文人待遇最好的王朝:宋朝
科技最繁榮的王朝:北宋
文治綜合第一的王朝:宋朝。第二,唐朝。
三、武功
戰鬥力最強的王朝軍隊:蒙元初期/秦
騎兵最強的王朝:蒙元。第二,西漢武帝時期
步兵最強的王朝:秦朝。第二,唐朝初期。
海軍最強的王朝:明朝永樂年間。
軍隊實力在當時世界上有絕對優勢的王朝:蒙元
天才將領最雲集的時代:隋唐之交。第二:戰國末期。第三:三國時期。
武人待遇最好的王朝:漢朝
武功綜合第一的王朝:蒙元。第二:唐朝。
P.S: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堅持募兵制的王朝。
四、經濟
國家最富裕的一代:唐朝開元年間——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峰
最富裕的王朝:(估測GDP,以及普通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國家稅收等)宋朝。第二,明朝。
商品經濟最繁榮的王朝:明朝中後期
最奢侈的王朝:晉朝,不分東西。西晉上流社會鬥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而東晉的代表為腐朽
的士大夫生活,紙醉金迷的六朝秦淮夢。
貿易逆差,國庫最空虛的朝代:清朝後期
普通人民生活最黑暗的王朝:蒙元
經濟綜合第一的王朝:宋朝。第二:明朝。
P.S:宋朝是中國古代唯一長期不實行「抑商」政策的王朝。五、外交
被世界各國最仰慕的王朝:唐朝
中國外交最成功的一代:唐朝「天可汗」時代
對外政策最強硬的時代:漢朝——雖然有和親,但那是暫時的。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對外政策最軟弱的時代:清朝後期。這個就不提了。
外交綜合第一的王朝:唐朝。第二,漢朝。
綜上所述,完美的王朝,其實一個也沒有。唐朝綜合國力的確是第一,但是,您生活在唐朝,並不
見得會很幸福。除非您生活在貞觀年間或者開元年間。武則天時期的告密,天寶末年後持續八年的
安史之亂,隨後還有各種藩鎮接連而起作亂。朝廷皇帝換得如走馬觀花。您會很幸福嗎?
回到漢朝,那就迴文景之治時期,或者是光武中興時期。大家都想回到武帝時期?那您完蛋了。准
備連綿不斷的勞役吧。除非您天生是將才,那又另當別論。不過現代人回到古代,又有幾個體育相
對於當時軍隊能合格的?即使合格了,說不定又是李廣二世——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因為您肯定
沒有外戚這層鐵關系。
還是回到宋朝最好。宋朝政治最開明,太祖一句話:不殺讀書人。讀書人待遇非常高。現代人多少
讀過點書吧。宋朝的科技是最繁榮的。您回到古代,多少也有點「奇淫技巧」吧。混口飯吃不難。
即使您什麼也不會,也餓不死。因為宋朝的人均生活水平是最高的。當然前提是您不能投胎到前線
宋遼,宋夏,宋金,宋蒙交戰的地段。那時,您即使有心殺賊,並且能力超凡,往好的方面想,最
大不過範文正公一般。往壞的方面想,嘿嘿,死後再給您追封岳武穆王吧!
經典推薦:回到北宋仁宗、神宗。
英國史學家湯因比說「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朝。」中國學者余秋雨也說「我最嚮往
的朝代就是宋朝。」
回到明朝呢?其實回到明朝也不錯。不過千萬不能去明朝後期。最晚最晚不能比正德遲。因為後面
幾個主子,嘉靖,萬曆都不是好伺候的主。 隆慶帝倒是好伺候,什麼都不管,但手下徐階、高拱、
張居正哪個不是人精,跟他們斗估計怎麼死都不知道。跟著他們也未必是好事,想想高拱怎麼對待
許階,張居正又是怎麼對待高拱,張居正死後又是怎麼身敗名裂的,讓人不寒而慄。天啟帝就不用
說了,當皇帝真是浪費一個工程師,就像宋徽宗一樣。天啟朝的黨爭嚴重,絕對是明朝各個時期最
激烈的。東林黨,閹黨,齊黨楚黨等在廟堂上爭的昏天黑地。站錯位置政治前途就完了。薊遼總督
熊廷弼最終落了個傳首九邊的下場,就是黨爭的犧牲品。帝師孫承宗督遼有方,最終還是在黨爭中
失勢,辭官回家,直到後來天聰汗兵指中原,高陽城下一曲悲歌奏響,孫家老少數十人寧死不屈,
以身殉國。 崇禎皇帝多疑,好殺人。袁崇煥的下場大家都知道,還有更多的大學士,尚書,閣臣皆
死在崇禎手裡。
回到明朝(後期除外)為什麼好呢?因為明朝開始接觸西方先進觀念,並且不像該死的清朝那樣禁
止。現代人即使滿口西方先進觀念,回到明朝,有學識的人也不會拿您做瘋子看。回到其他朝代估
計就會被判做「妖孽」了!明朝海軍不錯,適合有理想有抱負開展「大航海時代」的現代年輕人。經典推薦:回到明朝永樂、正德。
回到春秋戰國??這個變數太大了,不好說。看您投靠的主子是誰吧。說不定您今天睡覺的地方,
第二天早上起床,就換了一個國家。朝三暮四,朝秦暮楚。換主子勤快點好了,那時候對叛徒的懲
罰還不算太高。千萬別學屈原那麼死心眼。不然您在現實跳黃河算了,免得還要跑回古代千里迢迢
跳汨羅江。另外,嘴巴要好,學學張儀蘇秦李斯。體力也要好,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逃命第一。
最好像咱少龍哥一樣,特種部隊出身。
經典推薦:拜師鬼穀子(這傢伙幾乎什麼都教),出山後去投奔秦國吧。
回到三國?!!!您是看小說看多了還是玩游戲玩瘋了?如果您的統帥武力智力政治魅力其中的一
項沒有90+,那您還是甭回去了。什麼,您非回去不可?老兄,這可不是游戲啊!即使您武力90以上
,說不定剛上場就被咱的關二爺稀里糊塗砍掉了腦袋。什麼,您智力出眾?那可是三國時期,用不
著什麼高等數學ABC元素周期表,那時候的智力講究的是謀略。您先在現代把您的上司忽悠過關了再
說。政治?除非您是歷史專業的。不然普通人去純粹是瞎攪和。魅力,額,得了吧,您一個來歷不
明的三無人員,誰敢跟您啊。那時候流行的是士族大家出身,(別人問您貴姓,最好答劉),而非
平民揭竿而起。除非你想去黃巾軍入伙。當然,如果您是絕色美女,魅力還是少不了的。不過您真
的很自信,能美過貂禪,降一個檔次,比起大喬小喬甄妃又如何
回到元朝?My God!除非您是蒙古同胞,去增加民族自豪感。別的民族就免了吧。四等地位,您算
啥呀。連個人的名字命名權都沒有。連後來的BOSS朱元璋,都只能叫朱八八,老子叫朱五四。您回
到元朝估計也就「二百五」了。當然,還是有特例的。特例就是,混入當時的黑社會+恐怖組織:明
教。吃喝不愁,到處撒野,然後再拐一個嬌嫩欲滴的蒙古小郡主MM做老婆,嘿嘿,那多花差花差。
。。。您的屠龍夢還沒醒吧!那俺不打擾您了。
回到清朝?額,如果您是美女,那也行吧。學小燕子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吧。但是畢竟美女是少
數。咱要為大家想想。首先來分析下這個目前電視劇中最熱門的朝代。
清朝的所謂的「康乾盛世」的稅收,和普通人民生活平均水平,還沒有大家眼中的明朝末年最黑暗
的時期「天啟」年間高。中國真正的「盛世」,其實只有唯一的一個:「開元盛世」。許多人崇拜
清朝前期武功強盛,那麼中俄雅克薩之戰,這場表面上中國勝了的戰爭的實質是什麼?清朝的文字
獄,世間罕有!您如果是個學生,回到清朝包準寫不了幾個字就玩完了。更何況揚州十日,嘉定三
屠,留發不留頭!這就是清朝?至於吃人的旗人圈地運動,把漢人又當成什麼了?當成狗!清朝對
外賠款倒是很牛B。宋朝對遼金的歲貢只佔當時朝廷收入的九牛一毛。但清朝,敢這么說么?不要被
如今的清宮戲的歌舞昇平的表象所迷惑住了。什麼康熙微服私訪,您把人家堂堂一國之主當福爾摩
斯啊!雍正的確很勤政,但是中國最勤政最辛苦最簡朴的皇帝是誰?是明朝的崇禎帝!他只是生不
逢時罷了。至少人家死得很壯烈,不像雍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至於乾隆下江南,和正德下
江南,其實沒什麼本質區別。正德有個劉瑾大太監,乾隆有個和紳大貪官,哥倆好,先親近親近。
回到清朝,最好還是回到康熙吧。畢竟論個人的修養,康熙在中國歷代帝王中還是極其罕有的。不
過前提是:您也許比小寶更無賴,但是您有他那麼好的運氣么?
經典推薦中國所有的有志之士,熱血男兒,超級憤青,同時回到清朝末年,咱一起力攬狂瀾!——
對了,先得把老佛爺處理了。不然也只能做下一個「有心殺賊,無力回天!去留肝膽兩昆侖!」

⑸ 中國歷史故事手抄報(看清楚要求)

lz,看看這個中國歷史的故事行不:
《草船借箭》
公元前一世紀左右,中國正處在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時期,其中魏國占據北方 ,蜀國占據西南方,吳國占據南方。有一次,魏國派出大軍,從水路攻打地處長江邊上的吳國。不多久,魏軍就 進發到離吳國不遠的地方,在水邊紮下營地,伺機攻打。

吳國的元帥周瑜,在研究了魏軍的情形後,決定用弓箭來防守來犯之敵。可是怎麼在較短時間內造出作戰所必需的十萬枝箭呢?回為根據當時吳國的工匠情況,要造出這么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時間,而這對於吳國的防守來說,顯然是時間太長了。

當時蜀國的軍師諸葛亮正好出訪吳國。諸葛亮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周瑜於是向他請教怎樣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諸葛亮對周瑜說,三天時間就可以了。大家都認為諸葛亮是在說大話,但是諸葛亮卻寫下了軍令狀,如果到時完不成任務,就會被斬首。諸葛亮接受任務後,並不著急。他向吳國的大臣魯肅說,要造這么多箭,用 普通的辦法自然是不可能的。接著,諸葛亮讓魯肅為他准備二十隻小船,每隻船上要軍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為幔,並插滿草,諸葛亮並一再要求魯肅為他的計謀保密。魯肅為諸葛亮准備好船和其它必需的東西,可是並不知道其中的奧秘。

諸葛亮說三天時間就能備好十萬支箭,可是第一天並不見到他有什麼動靜,第二天還是這樣,第三天馬上就要到了,一支箭也沒有見到,大家都為諸葛亮捏一把汗, 如果到時候沒有完成任務,諸葛亮就沒命了。 第三天半夜時分,諸葛亮悄悄地把魯肅請到一隻小船中,魯肅問:「你請我來干什麼?」諸葛亮說:「請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魯肅大惑不解地問:「到哪裡去取?」諸葛亮笑笑說:「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於是諸葛亮命令二十隻小船用長繩子連接在一起,向魏軍的宿營地進發。

當天夜裡,大霧漫天,水上的霧氣更是伸手不見五指。霧越大,諸葛亮越是命令船隊快速前進。到船隊接近魏軍營地時,諸葛亮命令把船隊一字排開,然後 命令軍士在船上擂鼓吶喊。魯肅嚇壞了,對諸葛亮說:「我們只有二十條小船, 三百餘士兵,萬一魏兵打來,我們必死無疑了」。諸葛亮卻笑著說:「我敢肯定 魏兵不會在大霧中出兵的,我們只管在船里喝酒好了。」

再說魏軍營中,聽到擂鼓吶喊聲,主帥曹操連忙召集大將商議對策。最後決定,因為長江上濃霧重重,不知道敵人的具體情況,所以派水軍弓箭手亂箭射擊,以防敵軍登陸。於是魏軍派出約一萬名弓箭手趕到江邊,朝著有吶喊聲的地方猛烈射箭。一時間,箭象雨點一樣飛向諸葛亮的船隊,不一會兒,船身的草把上都扎滿了箭。這時候,諸葛亮命令船隊掉轉身,把沒有受箭的一側面向魏軍,很快上面也扎滿了箭。 諸葛亮估計船上的箭扎得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隊迅速返回,這時大霧也漸漸 開始散去,等魏軍弄清楚發生的事情時,懊悔極了。

諸葛亮的船隊到達吳軍的營地時,吳國的主帥周瑜已經派五百名軍士等著搬箭了,經過清點,船上的草把中足足有十萬支箭。吳國的元帥周瑜也不得不佩服 諸葛亮的智慧了。諸葛亮怎麼會知道當天晚上水上會有大霧呢?原來,他善於觀察天氣變化,經過對天象的仔細推算,也得出當天晚上水面上有會大霧的結論。就是這樣,諸葛亮運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從敵軍那裡弄來了十萬支箭。

⑹ 關於中國歷史故事的手抄報應該怎麼做

還是做人抗日戰爭的題材吧,題目就是:亮劍精神,喚醒國人。想必你定看過亮劍吧,畫幾個抗日戰士的圖像,在寫點題材,然後在終結一下抗戰的勝利(聯系一下世界歷史)...............就哦了!

⑺ 中國歷史故事手抄報

荊軻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他把荊軻收在門下當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荊軻當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ān)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太子丹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要聯合各國合縱抗秦,看來也辦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見秦王,挨近秦王身邊,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了最好,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為難,說:「督亢的地圖好辦;樊將軍受秦國迫害來投奔我,我怎麼忍心傷害他呢?」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裡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說:「什麼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准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准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葯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年才十三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幹麼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隻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台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葯袋對准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葯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裡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台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⑻ 關於中國歷史故事春秋故事林漢達著手抄報中可以寫什麼內容

林先生編寫歷史故事有兩個很大的特點。
一是注意史實的准確。他寫的歷史故事跟演義小說不一樣。演義小說雖然寫得很生動,可其中有許多虛構的情節。他寫歷史故事著重說明歷史發展進程,又比較尊重歷史事實,主要取材於《春秋》、《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正史」。像《三國演義》中的「桃園結義」、「草船借箭」之類的故事,他都沒有採用。
二是文字的口語化。林先生是一位語言學家,對普通話有深入的研究。他是浙江寧波人,雖然只能說家鄉的方言,可寫起文章來,用的卻是地道的普通話。這部書念起來很順口,讀著跟聽故事一個樣,所以不但是一部優秀的歷史讀物,還是一部優秀的語文讀物。

熱點內容
幻想老師漫畫 發布:2025-07-09 07:13:31 瀏覽:900
六年級語文補充答案 發布:2025-07-09 06:19:21 瀏覽:21
保證書寫給班主任100字 發布:2025-07-09 06:00:31 瀏覽:240
南科生物 發布:2025-07-09 04:15:57 瀏覽:993
蹲踞式跳遠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09 03:09:33 瀏覽:84
高中歷史嶽麓 發布:2025-07-09 02:45:51 瀏覽:353
新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01:27:47 瀏覽:276
物理實驗教師 發布:2025-07-09 00:46:01 瀏覽:21
怎麼刪除朋友圈 發布:2025-07-09 00:19:21 瀏覽:154
包鋼股份歷史 發布:2025-07-08 22:01:23 瀏覽: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