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黑龍潭歷史

黑龍潭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2 05:25:36

1. 仁壽的歷史

【基本情況】

地 名:仁壽
英文名:RENSHOU
位 置:四川中部偏南
人 口:160萬
面 積:2606平方公里
縣政府駐:文林鎮
城區人口:20萬
郵政編: 620500
電話區號:028(+86)根據有關文件,區號正式調整時間為2010年1月31日0時.
汽車號牌:川Z
榮譽:全省首批27個擴權試點縣(市)之一。
【地形地貌】
地表形態特徵為低丘平壩、平台,低山,丘陵三大類型。
【面積人口】
仁壽轄21鎮89鄉,幅員面積2606平方公里,現有160萬人,縣府駐文林鎮。
民族宗教
縣境內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以回族居多。
地理位置】
仁壽縣城位於四川省中部偏南,有成都南大門之稱。北距成都80KM,東距資陽100KM,西距眉山35KM,南距樂山98KM。
【交通環境】
仁壽縣城境內南北有G213線,東西有S106線,在建公路有成(都)瀘(洲)高速公路仁壽段,眉(山)資(陽)高速仁壽段,仁(壽)井(研)高速仁壽段。
【歷史文化】
仁壽在秦代屬武陽縣,西漢時分屬為郡和蜀郡。隋文帝十八年置縣。以後轄屬變動較大,到民國元年歸屬成都府管轄。1950年屬川南行政區內江專區,1958年劃入樂山專區,現劃入眉山市。
【名人】
宋宰相虞允文
畫家石魯、馮建吳兄弟
新中國地質事業奠基人之一黃汲清
前國家政協主席,四川省省委書記楊汝岱
【物產資源】
仁壽水資源豐富,有貴平、通江、龍水等8條河流過境。耕地面積135.42萬畝,可供水量3.94億M3,可開採的地下水量1.2億M3,森林覆蓋率19.96%。煤炭儲量300億Kg,膨潤土儲量10億Kg,豐富的石灰石和生物資源均有工業開發價值。
【旅遊資源】
黑龍潭,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黑龍灘水庫譽為「西南第一海」、「成都後花園」,在23.6平方公里的湖面上鑲嵌著85個島嶼,其中,龍岩、潑水現字天下一絕。
牛角寨大佛,號稱樂山大佛之父。1569尊石刻造像分布於全山,集儒、道、佛於一體的佛龕更是世界瑰寶。
南宋虞宰相之墓,南宋名相虞允文之墓,位於虞丞鄉。
禾嘉中華溶洞,群深達30Km,鍾乳石千奇百怪,岔洞妙趣橫生。
【氣候】
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4℃,年均降雨1009.4㎜,年均日照1196.6小時,無霜期312天。
【城區建設】
城區建設南起佐橋,北到蜂蜜,東起圍成路,西到高店以東。城區主要街道:建設路(分四段)、陵洲路(分三段)、新南街(分兩段)、南壇路、北街、南街、仁壽大道、濱河路、陽光路、仁和街、書院路、魁星街、柳樹街、怡和春熙步行街、圍城公路等。
其中怡和春熙步行街是眉山市乃至周邊縣市繁華度最高的一條購物步行街,人口密度接近成都春熙路。
縣城主要商圈:金馬橋商業圈、新南街(步行街)商業圈、街心花園商業圈。

2. 黑龍潭地名來歷

雲南昆明黑龍潭:昆明黑龍潭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稱。同時,它還以「四絕」聞名遐邇。所謂「四絕」,即唐梅、宋柏、明茶、明墓。

黑龍潭位於昆明市北郊龍泉山五老峰腳下。《漢書·地理志》記載,益州郡滇池縣西北有黑水祠。清代雲貴總督阮元考證雲:「滇池縣有黑水祠,蓋此地也,或者唐梅宋柏之間為故址,龍神廟乃下遷者」。也就是說漢代的黑水祠就是現在的黑龍潭道觀,它是雲南第一處名勝古跡。因為傳說雲南龍王黑龍的龍宮就在此,這里的潭水又終年不會枯竭,故後稱「黑龍潭」。唐宋以來,昆明地區的老百姓就到黑龍潭祭祀求雨。明初,黔國公沐氏在此大興土木,將龍神祠改名為黑龍宮,整個龍泉觀初具規模。此後,明清兩代,雲南督撫多次對龍泉觀進行修葺,規制不斷完善。民國年間,這里稱龍泉公園。

北京密雲縣黑龍潭:黑龍潭坐落在密雲縣石城鄉鹿皮關北面的一條全長4公里,水位落差220米的峽谷里,距北京100公里。春花、秋月、平沙、落雁、曲、疊、沉、懸潭等十八個名潭撒落在幽深振奮峽谷里,千姿百態,各領風騷。

這條峽谷俗稱軲轆峪,窈窕峽長蜿蜒曲折,峪谷兩壁陡峭奇聳,峰巒疊嶂。三瀑十八潭貫穿其中,人們對黑龍潭的評價是新、齊、險。在八里長的深谷里,瀑布如此之多,在京郊無與倫比。從頭到尾,處處新穎,決無重復之感,一進頭潭,就把遊人引入 到瓊山閑境,使人心礦神怡,欣然前往。 通天瀑垂直陡峭,壁如刀削,五十多米高的瀑布彷彿從天而降,煙靄升騰,彌漫山谷,冷氣撲面。落雁潭是通天瀑沖擊而成,潭闊水深,水面一百多平方米,水深處三---四米。此外地勢較為開闊,山峰環抱,山清水秀,河灘卵石縱橫,山花野草茂盛。每當初春或冬近時,大雁到此棲身落腳,喝水 食,故有"落雁潭"之稱。 峽谷幽深,所有自然景物都自稱奇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這條峽谷雕鑿得景中有奇,奇中有景,出人意外,神秘莫測。 瀑布龍潭既雄偉壯觀,又揣急驚險,瀑布轟鳴,潭水急旋,峰崖陡峭,谷深路窄。登梯走橋時可從險中觀景,遊人追求險中景,甘願"鋌而走險"不臨險境,便不能領略險中景的妙趣,險中景給遊人增添了力量,大有不到真潭非好漢的感受。 黑龍潭,至今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古時候,有兩條龍,長大分家時,性格憨厚的黑龍主動把白龍潭讓給弟弟白龍,自己單身一人來到了古樓峪。那時候,這里沒有一滴水,沒有一棵草,黑龍變成了小夥子,沒白天沒黑夜地拚命干,大西山的雲蒙老祖看著黑龍又憨厚又勤快,就送給他一條綵帶和十八條珍珠,黑龍把珍珠灑在了古樓峪內,因此形成了現在的十八個奇潭

山西五指峽黑龍潭:山西省的另一處風景區黑龍潭風景區位於五指峽中,距縣城50公里。黑龍潭主要景觀有龍湖盪舟、懸梯漫步、龍潭靈澤、索橋探險、孤山巡遊等。進入黑龍潭峽谷口,迎面便是人工湖——龍湖。這里峽谷寬闊,河床平坦,相距不遠處有兩道數米高的泥石大壩,將五指河攔腰截住,水瀉受阻,迴流成湖。待到水位高漲,漫過壩頂,數道瀑布,直瀉壩底。遊客可乘備好的橡皮舟在龍湖上盪漾,欣賞湖光山色。棄舟登岸,沿河逆行,峽谷越收越窄,水流越來越急,將小徑淹沒,迫使遊客登上凌空搭建在懸崖上的棧道。棧道寬60厘米、長達800餘米。從黑龍潭開始,依峽谷走勢,婉蜒前進,直達峽谷盡頭。遊人漫步棧道上,駐足憑欄觀景,腳下是深谷急流,游魚躍水,水鳥翱翔。身旁為懸崖絕壁,奇石佳卉,目不暇接。據當地民間傳說:遠古時有一條黑龍棲息在潭中,故名黑龍潭。河水流到這里,從20米高的懸崖上跌落到黑龍潭中,形成一道瀑布,濤聲如雷。潭水深不可測,碧綠如墨,兩側峭壁高峻,一線天際曲折婉轉,倒映在水中,波光粼粼,清幽雅靜。

在黑龍潭北側的峰頂上,建有龍王廟,自古就是人們祈雨之地,故稱龍潭靈澤。過了龍潭靈澤,再往裡行,棧道延伸至孤山下。抬頭仰望,50餘米高處,凌空飛架一座鐵索橋,直達70餘米外對面懸崖絕壁。當您戰戰兢兢登上鐵索橋,只覺橋隨風動,好不容易駐足而行,挨到鐵索橋盡頭。手腳並用,蹬著懸崖絕壁上豁口,攀援而下,心驚膽戰,方才真正領略了索橋探險的滋味。孤山腳下是五指河,泉水從石縫中汩汩流出,向峽外淌去。一座6米高的大壩,將水攔阻蓄積起來,圍繞孤山。形成寬30米、長500米的環湖。乘遊艇在湖上巡遊孤山。見山上草木茂盛,山下石壁裸露,景觀奇特,不虛此行。

雲南麗江黑龍潭:麗江黑龍潭又名玉泉公園,位於城北象山腳下,從古城四方街沿經緯縱橫的玉河溯流而上,約行一公里有一處晶瑩清澈的泉潭,即為中外聞名的黑龍潭。潭水從石縫間涌涌噴出,依山斛清泉匯成四萬平方米潭面。四周山清水秀,柳暗花明。依山傍水造型優美的古建築點綴其間。其流韻溢彩,常引人駐足留連。

麗江黑龍潭公園俗稱龍王廟,位於麗江古城北端象山之麓黑龍潭內隨勢錯落的古建築有龍神祠、得月樓、鎖翠橋、玉皇閣和後來遷建於此的原明代芝山福國寺解脫林門樓、五鳳樓,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樓及清代聽鸝榭、一文亭、文明坊等建築。

五鳳樓又稱法雲閣,原建於芝山福國寺內,1979年遷至黑龍潭。福國寺建於明代,原是木土司的別墅及家廟。木土司曾在寺內會見過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學家徐霞客。

龍神祠為黑龍潭主要建築,含戲台、得月樓,分布在一組造型典雅、和諧而又變幻無窮的主軸線上。祠坐東朝西,為四合五天井大院,有門樓、兩廂、大殿,南面辟有一方丈,自成院落。大殿為單檐歇山頂,面闊進深三間,前有月台,施作垂帶踏跺,四周遊廊回互貫通。大殿和門樓高聳突兀,極富廟堂氣息。門樓高懸「天光雲影」四字榜書。

黑龍潭始建於乾隆二年(1737),其後乾隆六十年、光緒十八年均有重修記載。舊名玉泉龍王廟,因獲清嘉慶、光緒兩朝皇帝敕封「龍神」而得名,後改稱黑龍潭。「泉渙渙兮漣漪,問何時最是可人?須領略月到天心,風來水面;亭標標而矗立,看這般無窮深致,應記取雲飛畫棟,雨卷珠簾。」黑龍潭以其天生麗質,忝列《中國名泉》、《中國風景名勝》等書,誠不虛也。

3. 仁壽縣歷史變革

仁壽建縣於隋開皇十八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仁壽在秦屬武陽縣。隋開皇十三年(593)改普寧名仁壽縣,為陵州治。因梁為懷仁郡地,命名仁壽,寓意吉祥,又取仁義長壽之意。唐天寶元年(742)改陵州為仁壽郡。北宋熙寧五年(1072)廢陵州為陵井監轄仁壽縣。南宋乾道六年(1170)屬隆州。明洪武六年(1373)分仁壽縣復置井研縣。清雍正五年(1727)縣由成都府改隸屬川南道資州。民國元年(1912)縣屬成都府,1913年改屬下川南道,1914年下川南道改稱永寧道,1924年廢道直屬四川省政府,1935改屬省第二督察區。1950年屬川南行政區內江專區,1958年改屬樂山專區,1985年屬省轄樂山市,1997年劃歸新成立的眉山地區管轄。現屬眉山市。

4. 黑龍灘風景區的歷史沿革

1952年至1970年,仁壽縣陸續在黑龍灘風景區修建了小水庫、山平塘、山灣塘。

1969年8月,樂山地革委派工作組來到仁壽縣,幫助仁壽縣進行水利規劃。
1970年2月,仁壽縣革委決定修建回龍寺水庫。
1970年3月,仁壽縣水電局提出,將回龍寺水庫改為黑龍灘水庫,增加蓄水至3.6億立方米。
1970年5月,四川省革委通知仁壽縣,同意修建黑龍灘水庫。
1970年10月,仁壽縣革委開始修建黑龍灘水庫。
1971年冬天,東南乾渠開始進行首期大突擊。
1972年春天,黑龍灘水庫開始放水。
1978年,黑龍灘水庫修建完成。

5. 誰知道仁壽縣的歷史

歷史沿革
建縣
仁壽建縣於隋開皇十八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仁壽在秦屬武陽縣。隋開皇十三年(593)改普寧名仁壽縣,為陵州治。因梁為懷仁郡地,命名仁壽,寓意吉祥,又取仁義長壽之意。唐天寶元年(742)改陵州為仁壽郡。北宋熙寧五年(1072)廢陵州為陵井監轄仁壽縣。南宋乾道六年(1170)屬隆州。明洪武六年(1373)分仁壽縣復置井研縣。清雍正五年(1727)縣由成都府改隸屬川南道資州。民國元年(1912)縣屬成都府,1913年改屬下川南道,1914年下川南道改稱永寧道,1924年廢道直屬四川省政府,1935改屬省第二督察區。1950年屬川南行政區內江專區,1958年改屬樂山專區,1985年屬省轄樂山市,1997年劃歸新成立的眉山地區管轄。現屬眉山市。 ?年,仁壽縣轄20個鎮、93個鄉:文林鎮、龍馬鎮、鍾祥鎮、文宮鎮、黑龍潭鎮、楊柳鎮、禾加鎮、中祥鎮、始建鎮、滿井鎮、彰加鎮、鋼鐵鎮、富家鎮、祿加鎮、寶飛鎮、慈航鎮、北斗鎮、汪洋鎮、清水鎮、大化鎮;方加鄉、青石鄉、團結鄉、曹家鄉、建新鄉、清泉鄉、光相鄉、默澤鄉、分水鄉、河口鄉、雙保鄉、石盤鄉、新店鄉、龍江鄉、金雞鄉、元通鄉、向家鄉、鳳梧鄉、馬安鄉、中農鄉、板橋鄉、龍橋鄉、曲江鄉、中崗鄉、古建鄉、鍾祥鄉、正興鄉、萬壽鄉、洪峰鄉、金鳳鄉、雙勝鄉、龍正鄉、兆加鄉、元正鄉、謝山鄉、合興鄉、景賢鄉、高家鄉、中壩鄉、敖陵鄉、三峨鄉、觀寺鄉、千合鄉、松林鄉、古佛鄉、府君鄉、興盛鄉、板燕鄉、視高鄉、里仁鄉、鏵爐鄉、促進鄉、勤樂鄉、鐵牛鄉、月橋鄉、騎虎鄉、金耀鄉、甘泉鄉、城堰鄉、龍鳳鄉、謝安鄉、鴨池鄉、寶石鄉、花房鄉、藕塘鄉、石嘴鄉、農旺鄉、齊加鄉、五福鄉、玉龍鄉、寶馬鄉、青崗鄉、花瓷鄉、珠嘉鄉、三溪鄉、蜂蜜鄉、於丞鄉、塗家鄉、大洪鄉、四公鄉、大草鄉、松峰鄉、永寧鄉、碗廠鄉、大聯鄉、復合鄉、白鳳鄉、天峨鄉、鶴鳴鄉、識經鄉、鳳陵鄉、鶴立鄉、天明鄉。
1997年
面積2606.4平方千米,人口150萬,轄21鎮89鄉。縣政府駐文林鎮。
2000年
仁壽縣轄23個鎮、87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398462人,其中: 文林鎮 112740 大化鎮 19977 文官鎮 35657 高家鎮 20136 富加鎮 33450 汪洋鎮 38060 鍾祥鎮 26220 始建鎮 25681 彰加鎮 20285 慈航鎮 16927 龍正鎮 24005 北斗鎮 17988 禾加鎮 26254 中農鎮 15114 祿加鎮 16100 寶飛鎮 19498 龍馬鎮 25230 方加鎮 29434 清水鎮 26653 鋼鐵鎮 12948 滿井鎮 16575 黑龍灘鎮 13432 楊柳鎮 23310 於丞鄉 6994 寶馬鄉 15959 花瓷鄉 9428 青崗鄉 13618 三溪鄉 9883 珠嘉鄉 15169 蜂蜜鄉15304 松林鄉7606 府君鄉7238 古佛鄉13339 板燕鄉12767 觀寺鄉12926 三峨鄉9936 中壩鄉3812 鰲陵鄉6285 千合鄉5133 花房鄉8487 五福鄉11802 石嘴鄉11758 藕塘鄉 11361 齊家鄉 10893 農旺鄉 9813 玉龍鄉 13747 大洪鄉 9998 塗加鄉 7059 大革鄉 6950 四公鄉 9053 永寧鄉 7346 松峰鄉 7623 大聯鄉 5410 碗廠鄉 9976 建新鄉 9070 合興鄉 9641 清泉鄉 6924 青石鄉 8253 曹家鄉 8947 謝山鄉 4404 鐵牛鄉 6944 騎虎鄉 9480 促進鄉 9667 鏵爐鄉 7647 勤樂鄉 6974 月橋鄉 7377 正興鄉 7260 洪峰鄉 5117 萬壽鄉 4206 古建鄉 5058 寶石鄉 7088 龍鳳鄉 9538 金耀鄉 6509 甘泉鄉 5205 鴨池鄉 7613 謝安鄉 7638 城堰鄉 5089 雙堡鄉 15561 石盤鄉 7606 新店鄉 8679 馬鞍鄉 7246 河口鄉 12225 板橋鄉 10583 天峨鄉 8126 識經鄉 7641 鳳陵鄉 8074 鶴鳴鄉 12033 天明鄉 9082 鶴立鄉 8503 復合鄉 10578 白鳳鄉 6179 元通鄉 18022 向家鄉 12775 龍江鄉 6400 中崗鄉 10707 龍橋鄉 10148 曲江鄉 8603 金雞鄉 7430 鳳梧鄉 11638 里仁鄉 14977 興盛鄉 13002 視高鄉 9667 團結鄉 3252 雙勝鄉 5787 兆加鄉 8409 景賢鄉 10200 金風鄉 4260 元正鄉 7098 光相鄉 9779 分水鄉 6196
2004年
仁壽縣轄23個鎮(文林、富加、汪洋、龍正、鍾祥、鋼鐵、禾加、文宮、龍馬、北斗、彰加、高家、滿井、祿加、清水、始建、慈航、中農、寶飛、方家、楊柳、黑龍灘、大化)、87個鄉(寶馬、花瓷、大洪、建新、月橋、正興、金耀、天峨、元通、團結、曲江、金雞、視高、興盛、里仁、中崗、龍江、向家、鳳梧、龍橋、雙勝、元正、兆嘉、景賢、金鳳、虞丞、雙堡、石盤、新店、馬鞍、鳳陵、鶴立、鶴鳴、識經、白鳳、促進、鏵爐、勤樂、天明、復合、甘泉、城堰、鴨池、寶石、謝安、龍鳳、河口、板橋、塗家、大革、萬壽、光相、洪峰、古建、分水、四公、永寧、松峰、大聯、碗廠、鐵牛、騎虎、松林、府君、古佛、板燕、觀寺、三峨、中壩、鰲陵、千合、蜂密、三溪、珠嘉、青石、清泉、曹家、謝山、合興、五福、花房、石嘴、藕塘、齊家、玉龍、青崗、農旺)。
2005年
4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11號)批復同意仁壽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 一、原由眉山市批准設置的仁壽縣陵陽、文宮、富加、汪洋、鍾祥、彰加、龍正、北斗、禾加、祿加、滿井、龍馬、清水13個工委及其它中間機構應予以撤銷。 二、仁壽縣撤銷蜂蜜、花瓷、三溪、松林、府君、中壩、千合、三峨、龍江、鳳梧、金雞、金耀、龍鳳、甘泉、寶石、馬鞍、石盤、天明、鶴鳴、鶴立、復合、白鳳、騎虎、鐵牛、鏵爐、勤樂、月橋、大洪、碗廠、大革、永寧、大聯、青石、建新、清泉、謝山、雙勝、元正、金鳳、花房、五福、齊家、正興、萬壽、古建、分水、光相、團結、視高等49個鄉和楊柳鎮。 三、仁壽縣擴大38個鄉鎮的行政區域。 將蜂蜜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文林鎮,鎮政府駐文林鎮金馬路一段52號。 將花瓷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寶馬鄉,鄉政府駐寶馬場。 將三溪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珠嘉鄉,鄉政府駐珠嘉場。 將松林鄉、府君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大化鎮,鎮政府駐大花市。 將中壩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高家鎮,鎮政府駐高家場。 將千合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鰲陵鄉,鄉政府駐鰲陵場。 將三峨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觀寺鄉,鄉政府駐觀寺場。 將龍江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中崗鄉,鄉政府駐中崗場。 將鳳梧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龍橋鄉,鄉政府駐龍橋場。 將金雞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曲江鄉,鄉政府駐曲江場。 將金耀鄉、龍鳳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北斗鎮,鎮政府駐北斗場。 將甘泉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城堰鄉,鄉政府駐城堰場。 將寶石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謝安鄉,鄉政府駐謝安場。 將馬鞍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中農鎮,鎮政府駐中農場。 將石盤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新店鄉,鄉政府駐新店場。 將天明鄉、鶴鳴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祿加鎮,鎮政府駐祿加場。 將鶴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寶飛鎮,鎮政府駐寶飛場。 將復合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天峨鄉,鄉政府駐天峨場。 將白鳳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識經鄉,鄉政府駐識經場。 將騎虎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鳳陵鄉,鄉政府駐鳳陵場。 將鐵牛鄉、鏵爐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彰加鎮,鎮政府駐磨子場。 將勤樂鄉、月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慈航鎮,鎮政府駐慈航場。 將大洪鄉、碗廠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汪洋鎮,鎮政府駐汪洋場。 將大革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塗家鄉,鄉政府駐塗家場。 將永寧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四公鄉,鄉政府駐四公場。 將大聯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松峰鄉,鄉政府駐松峰場。 將青石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鍾祥鎮,鎮政府駐鍾祥場。 將建新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始建鎮,鎮政府駐始建場。 將清泉鄉、謝山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曹家鄉,鄉政府駐曹家場。 將雙勝鄉、元正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滿井鎮,鎮政府駐滿井場。 將金鳳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景賢鄉,鄉政府駐五賢坳。 將花房鄉、五福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富加鎮,鎮政府駐富加場。 將齊家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農旺鄉,鄉政府駐蘇家灘。 將正興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龍正鎮,鎮政府駐龍駒場。 將萬壽鄉、古建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洪峰鄉,鄉政府駐洪峰場。 將分水鄉、光相鄉、楊柳鎮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黑龍潭鎮,並將黑龍潭鎮更名為黑龍灘鎮,鎮政府駐水庫大壩。 將團結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清水鎮,鎮政府駐清水場。 將視高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鋼鐵鎮,鋼鐵鎮更名為視高鎮,鎮政府駐地由老君場遷移到視高場。 5月12日,眉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仁壽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眉府函[2005]27號)批復內容基本與川府民政[2005]13號相同,不同的是:「原由市上批准設置的陵陽、……清水13個區工委及你縣設置的黑龍灘風景區管理委員會予以撤銷。……將蜂蜜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文林鎮,鎮政府駐文林鎮金馬路一段52號,同時增掛文林街道辦事處牌子。……」(……表示兩個文件相同內容) 仁壽縣轄22個鎮(文林、富加、汪洋、龍正、鍾祥、視高、禾加、文宮、龍馬、北斗、彰加、高家、滿井、祿加、清水、始建、慈航、中農、寶飛、方家、楊柳、黑龍灘、大化)、38個鄉(寶馬、天峨、元通、曲江、興盛、里仁、中崗、向家、龍橋、兆嘉、景賢、虞丞、雙堡、新店、鳳陵、識經、促進、城堰、鴨池、謝安、河口、板橋、塗家、洪峰、四公、松峰、古佛、

6. 誰能告訴我昆明黑龍潭的歷史

京密雲縣黑龍潭:黑龍潭坐落在密雲縣石城鄉鹿皮關北面的一條全長4公里,水位落差220米的峽谷里,距北京100公里。春花、秋月、平沙、落雁、曲、疊、沉、懸潭等十八個名潭撒落在幽深振奮峽谷里,千姿百態,各領風騷。
這條峽谷俗稱軲轆峪,窈窕峽長蜿蜒曲折,峪谷兩壁陡峭奇聳,峰巒疊嶂。三瀑十八潭貫穿其中,人們對黑龍潭的評價是新、奇、險。在八里長的深谷里,瀑布如此之多,在京郊無與倫比。從頭到尾,處處新穎,決無重復之感,一進頭潭,就把遊人引入 到瓊山閑境,使人心礦神怡,欣然前往。 通天瀑垂直陡峭,壁如刀削,五十多米高的瀑布彷彿從天而降,煙靄升騰,彌漫山谷,冷氣撲面。落雁潭是通天瀑沖擊而成,潭闊水深,水面一百多平方米,水深處三——四米。此外地勢較為開闊,山峰環抱,山清水秀,河灘卵石縱橫,山花野草茂盛。每當初春或冬近時,大雁到此棲身落腳,喝水 食,故有「落雁潭」之稱。 峽谷幽深,所有自然景物都自稱奇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這條峽谷雕鑿得景中有奇,奇中有景,出人意外,神秘莫測。 瀑布龍潭既雄偉壯觀,又揣急驚險,瀑布轟鳴,潭水急旋,峰崖陡峭,谷深路窄。登梯走橋時可從險中觀景,遊人追求險中景,甘願「鋌而走險」不臨險境,便不能領略險中景的妙趣,險中景給遊人增添了力量,大有不到真潭非好漢的感受。 黑龍潭,至今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古時候,有兩條龍,長大分家時,性格憨厚的黑龍主動把白龍潭讓給弟弟白龍,自己單身一人來到了古樓峪。那時候,這里沒有一滴水,沒有一棵草,黑龍變成了小夥子,沒白天沒黑夜地拚命干,大西山的雲蒙老祖看著黑龍又憨厚又勤快,就送給他一條綵帶和十八條珍珠,黑龍把珍珠灑在了古樓峪內,因此形成了現在的十八個奇潭。
門票:35元,保險1元 學生 25 保險 1元 [編輯本段]山西五指峽黑龍潭 飛瀑碧潭
山西五指峽黑龍潭:山西省的另一處風景區黑龍潭風景區位於五指峽中,距縣城50公里。黑龍潭主要景觀有龍湖盪舟、懸梯漫步、龍潭靈澤、索橋探險、孤山巡遊等。進入黑龍潭峽谷口,迎面便是人工湖——龍湖。這里峽谷寬闊,河床平坦,相距不遠處有兩道數米高的泥石大壩,將五指河攔腰截住,水瀉受阻,迴流成湖。待到水位高漲,漫過壩頂,數道瀑布,直瀉壩底。遊客可乘備好的橡皮舟在龍湖上盪漾,欣賞湖光山色。棄舟登岸,沿河逆行,峽谷越收越窄,水流越來越急,將小徑淹沒,迫使遊客登上凌空搭建在懸崖上的棧道。棧道寬60厘米、長達800餘米。從黑龍潭開始,依峽谷走勢,婉蜒前進,直達峽谷盡頭。遊人漫步棧道上,駐足憑欄觀景,腳下是深谷急流,游魚躍水,水鳥翱翔。身旁為懸崖絕壁,奇石佳卉,目不暇接。據當地民間傳說:遠古時有一條黑龍棲息在潭中,故名黑龍潭。河水流到這里,從20米高的懸崖上跌落到黑龍潭中,形成一道瀑布,濤聲如雷。潭水深不可測,碧綠如墨,兩側峭壁高峻,一線天際曲折婉轉,倒映在水中,波光粼粼,清幽雅靜。
在黑龍潭北側的峰頂上,建有龍王廟,自古就是人們祈雨之地,故稱龍潭靈澤。過了龍潭靈澤,再往裡行,棧道延伸至孤山下。抬頭仰望,50餘米高處,凌空飛架一座鐵索橋,直達70餘米外對面懸崖絕壁。當您戰戰兢兢登上鐵索橋,只覺橋隨風動,好不容易駐足而行,挨到鐵索橋盡頭。手腳並用,蹬著懸崖絕壁上豁口,攀援而下,心驚膽戰,方才真正領略了索橋探險的滋味。孤山腳下是五指河,泉水從石縫中汩汩流出,向峽外淌去。一座6米高的大壩,將水攔阻蓄積起來,圍繞孤山。形成寬30米、長500米的環湖。乘遊艇在湖上巡遊孤山。見山上草木茂盛,山下石壁裸露,景觀奇特,不虛此行。 [編輯本段]雲南昆明黑龍潭 煙雲繞潭雲南昆明黑龍潭:昆明黑龍潭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稱。同時,它還以「四絕」聞名遐邇。所謂「四絕」,即唐梅、宋柏、明茶、明墓。
黑龍潭位於昆明市北郊龍泉山五老峰腳下。《漢書·地理志》記載,益州郡滇池縣西北有黑水祠。清代雲貴總督阮元考證雲:「滇池縣有黑水祠,蓋此地也,或者唐梅宋柏之間為故址,龍神廟乃下遷者」。也就是說漢代的黑水祠就是現在的黑龍潭道觀,它是雲南第一處名勝古跡。因為傳說雲南龍王黑龍的龍宮就在此,這里的潭水又終年不會枯竭,故後稱「黑龍潭」。唐宋以來,昆明地區的老百姓就到黑龍潭祭祀求雨。明初,黔國公沐氏在此大興土木,將龍神祠改名為黑龍宮,整個龍泉觀初具規模。此後,明清兩代,雲南督撫多次對龍泉觀進行修葺,規制不斷完善。民國年間,這里稱龍泉公園。
清代滿族詩人碩慶曾寫過這樣一副對聯:「兩樹梅花一潭水,四時煙雨半山雲。」短短的十四個字就准確地概括了黑龍潭的主要景觀及自然景色。
如今的黑龍潭建築分為上下兩個道觀。下觀「黑龍宮」,相傳建於1454年,是一進兩院式建築。外院置有一香爐,其正反兩面都刻有八卦圖,兩個側面是北斗七星圖,這些都是道教用來驅魔避邪的。在里院天井的水池中有一條形態逼真的戲水黑龍雕塑。傳說它就是雲南掌管著興雲播雨的都龍王。龍神廟中還可以看到盤繞在中柱上的黑、黃二龍,以及正壇上供奉的龍王和雷神母電、雨師風伯等一些掌管雨水的神靈。2003年底,黑龍潭公園恢復刊刻了當年林則徐的一副對聯掛於黑龍宮楹柱上,聯語與龍神廟的供奉和氛圍頗為貼切,為黑龍潭公園增添了文史內涵:龍友為靈,流播德澤;泉神化氣,雨潤春山。
黑龍宮前面,就是「兩樹梅花一潭水」中的那一潭水。前後兩池池水相通,中間以石橋為界。左邊是渾水潭,它的面積有2600平方米,水深50厘米。右邊是清水潭,有600平方米,平均水深7米,最深處11米,蓄水量4400立方米。它就是黑龍潭。兩池水相連,而水色迥異,涇渭分明,就像是道家陰陽各半的「太極圖」。這主要是因為清水潭的水深,泉水由潭底湧出,所以水色清澈;而渾水潭水淺,加之雨後有泥水順山坡流入池內,故池水渾濁。站在橋上,可以發現一個奇景:「兩池相交魚不往,一橋橫斷水色殊。」
離橋不遠,是四絕之一的「明墓」。它是南明忠義之士薛爾望及全家的合葬墓。薛爾望是明末清初時的昆明一書生。據《明史》記載,順治辛丑(南明永曆十五年,公元1661年),吳三桂率領清兵追擊南明永曆帝,永曆帝從昆明敗走緬甸。薛爾望看到南明大勢已去,嘆息曰:「不能背城戰,君臣同死社稷,故欲走蠻邦以苟活,重可羞耶!」「吾不惜以七尺軀為天下明大義。」就攜妻兒媳孫侍女投潭殉節,後人稱之為忠義之士,為其立墓紀念。墓旁原有一紀念亭,名「起雲閣」。閣中曾掛清康熙年間雲南按察使許宏勛撰寫的一副楹聯:「寒潭千載潔,玉骨一堆香。」清末,雲南經濟特科狀元袁嘉穀也曾撰聯一副,贊揚其品質:「扶一代綱常,秀才真以天下任;奉千秋俎豆,伊人宛在水中央。」現在,袁聯懸於黑龍宮中,已是後人所書。薛爾望家原住昆明小東門外薛家巷(現桃園小學所在地)。這里曾有袁嘉穀題的「明忠義薛爾望故里」碑,此碑現存於黑龍潭碑館之中。
渾水潭北邊山腳下有一石牌坊。坊額正面刻著「龍吟虎嘯」四字,背面刻有「水天一色」四字。坊前有兩個石獅,坊後有兩個石象。佛教里有「青獅獻瑞,白象呈祥」的說法。所以說,僅從這一石坊和「明墓」,我們可以看出我國許多寺廟建築都具有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特點。
石坊後面是上觀「龍泉觀」。山門為「紫極玄都」牌坊。按道教的說法, 「紫極玄都」的意思也就是紫微北極大帝和眾神仙居住的地方。
走進山門,便見「漢黑水祠」四個大字,據說是清朝雲貴總督阮元書寫的。往後是祖師殿,院中的八卦銅鼎鑄於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上有篆書28宿名,鼎高1.58米,重2.5噸。說雲南是有色金屬王國,於此可見一斑。
祖師殿前的石階中央,鑲嵌著一巨大石板,上面雕刻著兩條戲耍夜明珠的黑色雲龍。據說龍所戲耍的夜明珠是由中國古代的軒轅鏡演變而來的,是中華的象徵。「龍戲珠」就表示神龍在保衛華夏大地。
殿門前兩邊的牆壁上有兩幅畫。東邊的是青龍吐水,西邊的是白虎望月。青龍、白虎是道教四方之神「四象」中的兩象(另外兩象為南方朱雀和北方玄武)。在一些道觀的山門內,常把他們塑為兩尊威武的神將,他們的職責是守衛道觀的山門,就好比佛寺山門前的哼哈二將一樣。
著名的黑龍潭「三異木」就在祖師殿前。枝幹橫曲的唐梅,相傳為唐南詔時道安和尚手植,為一卧一立兩株。所以碩慶才寫下了「兩樹梅花一潭水」。可惜它們都已相繼枯死了,現在的這株是原唐梅一株的四分之一的枝幹。這株梅樹屬於紅梅,別看它已老態龍鍾,每逢春節前夕數它開花最早,粉紅色的重瓣花朵,清香襲人。阮元曾寫過兩首贊唐梅的詩:
千歲梅花千尺潭,春風先到彩雲南。
香吹蒙鳳龜茲笛,影伴天龍石佛龕。
玉斧曾遭圖外劃,驪珠常向水中探。
只嗟李杜無題句,不與逋仙季迪談。
鐵石心腸宋開府,玉冰魂魄古梅花。
邊功自壞鮮於手,仙樹遂歸南詔家。
今日太平多雨露,當年萬里隔煙霞。
老龍如見三滄海,試與香林較歲華。
這兩首詩鐫刻在本觀碑館之中的石碑上。作者以唐梅歷經的歲月滄桑,回顧雲南歷史,充滿了對祖國邊疆神奇土地的熱愛之情。
現在,黑龍潭公園在後山上廣植梅樹,有紅、白、綠梅等近90個品種6000餘株,構成一道新的風景,命名為「龍泉探梅」,是昆明新的十六景之一。黑龍潭梅園佔地427畝,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梅園之一。
唐梅近旁便是宋柏,高28米,直插雲表,枝葉茂密,古根盤結,是觀中現存最雄偉挺拔的古木,距今已有八九百年的歷史了。袁嘉穀曾賦《宋柏行》詩雲:「風霜飽閱八百載,柏身老矣色不改。問柏何緣老不改,中堅持有性根在。」此詩既贊美宋柏飽經風霜仍生機盎然,又表達了作者高遠的志向,抒情哲理融為一體,具有深刻的涵意。
明代種植的茶花樹亦在院內。冬末初春,其它茶花尚含苞待放,它已花紅似火,艷如桃花。品種名為早桃紅。「雲南山茶甲天下」。確實,滇中花木,山茶首屈一指,位列雲南八大名花之首,又是昆明市的市花。明代詩人擔當曾寫這樣一首贊美山茶的詩:「冷艷爭春喜爛然,山茶按譜甲於滇。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個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美麗的山茶冒霜雪而吐艷,寄濃情於清冷,燦如朝霞富有生氣,是其他樹木不能與之媲美的。
唐梅、宋柏、明茶並稱為「黑水祠中三異木」。1961年郭沫若游黑龍潭時曾題詩詠贊:「茶花一樹早桃紅,百朵彤雲嘯傲中。驚醒唐梅睜眼倦,襯陪宋柏倍姿雄。崔嵬筆立天為紙,婉轉橫陳地吐紅。黑水祠中三異木,千年萬代頌東風。」此詩現鐫刻碑上立於觀中「明茶」花壇前。
真人殿中陳列著明代以來關於黑龍潭的碑刻二十來方,所以此殿又稱「碑亭」或「碑館」。其中一碑鐫刻李君像。唐梅、宋柏的碑刻上,可以欣賞到當年唐梅的鐵骨龍姿和宋柏鐵干凌霄之態。詠梅詩碑其內容正是前面介紹過的阮元的兩首詠梅的七律詩。此外,還有歷代興修黑龍潭的碑記等大量珍貴的碑碣。詩詞、書法、繪畫、刻工薈萃一亭,不僅是寶貴的文物,也是藝術珍品。最引人注目的碑是道符碑,又稱凸字碑。其實這是一塊凹刻碑。碑文為「萬物茲生」四個大字。其意思概括了道教關於萬物之生於道的創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塊碑的刻工精細,受光後,明暗變幻,使人常發生視感的錯覺,把實際的陰刻凹字體錯認為是陽刻凸出來的。因此人們一般稱它為凸字碑。這塊碑是根據明朝著名道士劉淵然寫下的符籙刻成的。劉淵然(1351年~1432年),明代道士,江西贛縣人,是道教長春派的祖師。他原是全真龍門派的傳人,熟悉符籙和煉丹術。曾得朱元璋和朱棣的寵識封賜,統領天下道教。後忤權貴,被謫來滇。到昆明後,居黑龍潭傳道,創建長春派。由於道教符籙各派統稱正一道,所以說劉淵然是全真教和正一教的雙修道士。他在昆明期間,對發展昆明道教影響極大。
龍泉觀北面山巔有一座塔,令人矚目。名「定風塔」,高13米七層八角密檐實心,為塊石壘砌,始建年代無考,清咸豐二年(1852年)重修過。塔身鐫刻對聯數副,其一雲:太極南旋雙鏡月,定風北峙一壺天。龍泉山又名太極山。上聯寫太極山南面清、渾兩潭水宛若兩面映月之鏡;下聯則說此塔似將北來的寒風定住的一把盛天風之壺。
黑龍潭公園除了梅園之外,還有桂花園、杜鵑谷、紅楓林,以及竹園、松園、秋園和苗圃等園地。坐落於黑龍潭東面的半山坡蒼松翠柏之中的是烈士陵園,安葬著王德三、吳澄、馬登雲三烈士,以及王復生、張舫和劉平楷等烈士。墓園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戰爭期間,內地及沿海不少單位遷到昆明。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與雲南省教育廳合辦「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並選定黑龍潭龍泉公園全部宮觀房舍和園地作為所址,昆明市還委聘研究所研究員蔡希陶為龍泉公園的經理。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即新中國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前身。不久,國立北平研究院的物理化學研究所也遷到龍泉公園,這個物理所即後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前身。所長為著名物理學家嚴濟慈。今天,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陳列室中,還懸掛著一幅抗戰時期龍泉公園黑龍宮的老照片。照片上黑龍宮門柱上掛著「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的條型牌子。當時西南聯大青年教師吳征鎰經常帶聯大生物系學生來此參觀實習。吳征鎰1958年從北京回到昆明擔任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成為中科院資深院士。 [編輯本段]雲南麗江黑龍潭 泉水清潭 雲南麗江黑龍潭:麗江黑龍潭又名玉泉公園,位於城北象山腳下,從古城四方街沿經緯縱橫的玉河溯流而上,約行一公里有一處晶瑩清澈的泉潭,即為中外聞名的黑龍潭。潭水從石縫間涌涌噴出,依山斛清泉匯成四萬平方米潭面。四周山清水秀,柳暗花明。依山傍水造型優美的古建築點綴其間。其流韻溢彩,常引人駐足留連。
麗江黑龍潭公園俗稱龍王廟,位於麗江古城北端象山之麓。黑龍潭內隨勢錯落的古建築有龍神祠、得月樓、鎖翠橋、玉皇閣和後來遷建於此的原明代芝山福國寺解脫林門樓、五鳳樓,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樓及清代聽鸝榭、一文亭、文明坊等建築。
五鳳樓又稱法雲閣,原建於芝山福國寺內,1979年遷至黑龍潭。福國寺建於明代,原是木土司的別墅及家廟。木土司曾在寺內會見過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學家徐霞客。
龍神祠為黑龍潭主要建築,含戲台、得月樓,分布在一組造型典雅、和諧而又變幻無窮的主軸線上。祠坐東朝西,為四合五天井大院,有門樓、兩廂、大殿,南面辟有一方丈,自成院落。大殿為單檐歇山頂,面闊進深三間,前有月台,施作垂帶踏跺,四周遊廊回互貫通。大殿和門樓高聳突兀,極富廟堂氣息。門樓高懸「天光雲影」四字榜書。
黑龍潭始建於乾隆二年(1737),其後乾隆六十年、光緒十八年均有重修記載。舊名玉泉龍王廟,因獲清嘉慶、光緒兩朝皇帝敕封「龍神」而得名,後改稱黑龍潭。「泉渙渙兮漣漪,問何時最是可人?須領略月到天心,風來水面;亭標標而矗立,看這般無窮深致,應記取雲飛畫棟,雨卷珠簾。」黑龍潭以其天生麗質,名列《中國名泉》、《中國風景名勝》等書,誠不虛也。 [編輯本段]四川仁壽黑龍潭 潑水現竹位於仁壽縣城10公里左右的龍泉山南麓,被譽為「川西第一海」,蓄水3.6億立方米。在23.6平方公里的水面上,85座島嶼星 羅棋布,似水上盆景。碧波萬頃,水天一色,回環掩映,如夢如幻,1986年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黑龍潭景區位於仁壽縣城以西16公里的清水鎮楊柳鄉境內,位於成都西南方向,距成都市68公里。行車2小時可達。既可專程前往,也可順道游訪。去相鄰的東山、峨眉等處,交通十分方便。。黑龍灘是一座人工湖泊,湖周長160公里,南北長32公里,水面23平方公里,蓄水3.6億立方米。 黑龍灘湖面寬闊,湖中有72座島嶼,湖岸蜿蜒曲折,島上綠樹成蔭。景區內有10處各具特色的景點:大壩、三大灣、蓬萊島、青龍嘴植物園、龍岩摩崖造像和石刻書畫、陳姑山、七星照月、八一群島,韓家壩、白果壩和雙燕子。
湖區北部的太乙壩,是文物薈萃之地,有唐代鐫刻的龍崖、坐佛、碑碣。依崖所刻的石龍長約10米,鱗甲鮮明,躍然崖上;湖水上漲時,龍身少許浸入碧波,大部騰躍湖面,宛若戲水,蔚為壯觀。在龍崖附近的一座佛龕兩邊,石壁光潔,了無痕跡,如果潑水上去,就漸漸顯露出蒼勁的竹枝和瀟瀟的竹葉,這一奇跡被稱為「潑水現竹」。據說是北宋畫竹聖手文同在仁壽做官時留下的手跡。至於為何「潑水」能夠「現竹」,則是一個未解的謎。湖區四周林木蔥郁,四季嫵媚清新,湖中有野鴨、白鷺,灰鶴、天鵝等上百種鳥類棲息。
黑龍灘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食宿設施完備,類型齊全,在大壩附近有黑龍灘賓館、水利培訓中心、黑龍灘飯店、物資賓館等多處可供遊客進餐住宿。所供應的全魚席遠近聞名,其魚頭湯、魚豆花更是鮮美異常。陳大山景區內的報恩寺也可供遊人食宿,佛門全素席又是另一境界。
[編輯本段]泰山黑龍潭 龍潭飛瀑在泰山西溪百丈崖上,有瀑布飛流直下,聲若雷鳴,狀如掛著的千尺銀練。瀑布常年傾瀉,沖擊崖下成潭,潭北是東百丈崖,瀑流下瀉直沖岩下石穴。石穴因常年溪水撞擊,腹大口小,形如瓦壇,深廣數丈,傳說此潭與東海相通,有龍自由來去,故名「黑龍潭」。潭西有西百丈崖,西南有南百丈崖。每逢夏秋之際,陰雨連綿,三條瀑布猶如玉龍從崖巔凌空而降,古稱「雲龍三現」。清人有詩雲:「真源流不竭,飛下最高峰。俯注潭千尺,深藏或有龍」。「龍潭飛瀑」是泰山名勝之一,觀瀑吟詠,引人生出無限遐思。
黑龍潭東南有石亭,名西溪亭。清光緒年間泰安知府玉構題聯:「龍躍九霄,雲騰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揚波。」潭北東百丈崖上是長壽橋,1925年建,拱橋跨溪,飾以朱紅鐵欄,與青山綠水相映,猶長虹卧波。橋兩側有石亭相對,東為雲水亭,西為風雷亭,1965年建。橋下澗底平緩,溪水潺涓而來,驟然飛落絕澗,似銀河倒流,紳帶下垂,又名天紳泉。崖邊有幾條平行白紋橫貫東西,俗名陰陽界,馮玉祥在此設欄防護,後毀,1976年重建。橋與欄之間是廣闊石坪,光滑似鏡,遊人坐石上,聽泉觀景,賞心悅目。橋北原有竹林寺遺址,今為竹林寺管理區駐地。西北有竹林寺墓塔林遺址,久毀。1925年,兗州鎮守使張培榮號其夫人為無極真人,在此建無極廟。廟由山門、正殿、東西配殿和禪房組成,1986年整修。
龍潭飛瀑
信陽黑龍潭
位於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浉河港鄉。距信陽市24公里。沿信應公路可達。景區面積約6平方公里,上下全長6公里,由上、中、下三個瀑布組成,黑龍潭瀑布地處兩山峽峙之中,流水下瀉,形成三潭,瀑布跌落在一潭後,迴旋翻滾奔瀉而出,直下二潭,然後順潭溢出,緩緩滑落三潭。黑龍潭瀑布以二潭瀑布最為壯觀,明代大文學家何景明觀潭後贊曰:「川流一曲抱,峭壁萬年開;白石傳杯坐,青天送月來;蛟龍亦自舞,鷗鷺當相猜;誰識仙潭上,天公此釣台」。
萊蕪黑龍潭景區
黑龍潭風景旅遊區位於萊蕪市西北部山區,緊靠大王莊鎮龍尾村,佔地面積20平方公里。北依濟南,西臨泰安,東靠○九公路,距萊城40公里。黑龍潭風景區是典型的生態旅遊區,內有黑龍大峽谷,全長10公里,與附近的九龍大峽谷、九天大峽谷、九門大峽谷等十多條峽谷一起,共同構成了江北第一峽谷群—齊魯大峽谷。景區內高山林立,怪石嶙峋,綠樹遮天,流水潺潺,堪稱人間仙境。「黑龍潭」位於峽谷群的黃金地段,是景區的標志性景點,潭上流泉飛瀑,潭中水深幽幽,潭下濤鳴空谷。這里是傳說中龍的故鄉,是中華民族龍文化的組成部分。「龍潭星觀」—也就是大白天的看到天上的星辰,實為華夏之天象奇觀,此景被譽為萊蕪八景之首。
黑龍潭風景區於2000年開始開發,已投資1000多萬元,對景區的原始自然景觀進行了統一規劃,合理開發,形成了黑龍大峽谷、唐僧峪、方城崮、黑龍潭、崮溝等五個游覽區,並命名了雙龍瀑布、群龍出山、佛光普照、空中花園等100多個旅遊景點。現有龍尾、崮溝兩條線路直通景區,建起了標準式門票房、車場、飯店、旅館、辦公室,開辟了農副土特產品和旅遊產品市場,修起了龍灣水庫壩基,砌起了步行台階二萬多級,可為遊客提供游、購、吃、住、行一條龍服務。
到黑龍潭風景區旅遊,游齊魯峽谷,探龍鄉奧秘,觀龍潭奇景,看人間仙姿。

湖北省隨州市萬和鎮黑龍潭金礦
黑龍潭金礦位於湖北北部隨州市萬和鎮大西灣黑龍潭村,經上世紀80年代國家地質考察隊考察後發現了這里豐富的礦物資源,1988年黑龍潭金礦正式投入生產,主要產金礦和銅礦,年產值數千萬元。依山的黑龍潭村,民風淳樸,有20來戶人家,在開山發展經濟的同時,人們的生活雖然受到了一些影響,但總體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

7. 黑龍潭的歷史傳說

1、黑龍潭的傳說一

古時候,有個欽差大臣,來到這里他看到黑龍真潭之後,毫無道理地下令把潭填平。第一塊大石頭放下去,潭水動盪起來,一個小盆大的烏龜頭伸出水面。

不知好歹的欽差大臣又放下第二塊石頭,潭水翻騰起來,一個水缸大小的烏龜頭探出水面。不知天高地厚的欽差大臣放下了第三塊石頭。

潭水洶涌澎湃,潭底發出悶雷般的轟鳴,一股黑水沖天而起,濃雲中翻騰一條黑龍。剛才還充大膽的欽差大臣,嚇得掉頭就跑,一片烏雲緊追不放,栗子大的雹子劈頭蓋腦地砸下來。

這時欽差大臣許願建一座龍王廟奉獻給黑龍,好不容易才得以逃生,那片黑雲緩緩飄回來,落入潭中,潭水又變得平穩而黑綠了。如今,龍王廟遺址,在真潭上面的山頭上,已經修復。

常伴青崖懸水,歷盡人間滄桑。千百年過去,時至今日,黑龍潭迎來了無數的遊人。來到真潭,奇妙的景色並沒有看完,真潭的上面,還有兩個小潭。

上面那叫春花潭。暮春時節,溪水帶來朵朵落花,落花總在潭中飄旋下面那個叫秋月潭,深秋時候,抓住絕壁上的老柞樹,可以俯視潭中皎潔的明月。

黑龍真潭和珍珠串一帶,匯集了黑龍潭自然風景區最瑰麗、最壯觀的景色。盛夏,峽谷外,驕陽似火,暑氣逼人。峽谷里,濃蔭處處,涼風習習。

在潭邊光滑的山石土,席地而坐,聳峙的大山,古老的長城,燦爛的山花,一切全融匯在如鏡的潭水中。話說古時候,一個舉子李生屢試不中。

一年赴京趕考又不得中,他心中很失落,來到京郊遊山玩水散散心。在一個小鎮的集市,看到一個漁人正在販賣一條碩大的黑色鯉魚,這條魚剛被捕到,已經奄奄一息。

李生動了惻隱之心,將這條魚買了下來。他將客店裡洗澡用的大木盆裝滿了水,將鯉魚放到木盆里,過了一會兒魚活了過來。李生決定第二天將魚放生。

夜裡,李生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到那條黑色鯉魚和他說話。黑鯉魚說:謝謝您,我的大恩人,我要報答您的救命之恩。

明天您帶上我沿著白河往北走,在白河東岸有一個叫軲轆峪的地方,那裡有很多潭和瀑布,您把我放到潭水裡,然後您跟著我走,我帶您去個好地方。

說到這里,李生從夢中醒來,覺得做了一個很可笑的夢。但他轉念一想,反正是出來散心的,就按剛才夢到的去看看,正好把鯉魚放生了。

第二天一早,李生雇了一輛馬車,將放有鯉魚的木盆撞在馬車上,沿著白河真的尋到了一個叫做軲轆峪的地方,而且峽谷內水流湍急。

他將木盆里的鯉魚放到潭水裡,只見魚身上隱隱放出一道金光。鯉魚逆流而上,李生趕緊跟著往山上走。走了一段路看到了一瀑布猶如從天際飛流而下,只見這條黑鯉魚一個騰躍。

居然躍到了瀑布上面。李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沿著岩壁穿過一道山洞攀到瀑布上面,一看那條黑鯉魚正在潭水裡面等著他。

他們就這樣歷盡千辛萬苦來到兩道山崖間,兩道山崖如同一道石門屹立於潭水間。黑色鯉魚停了下來,突然間躍了起來,越過了兩道山崖。

突然間,天空中出現一道火光,這道火光一下子點燃了黑鯉魚的尾巴,一會黑鯉魚被包圍在火團中,李生忍不住驚呼起來。

突然間,火團熄滅了,一道晴空霹靂,一條黑色神龍飛上了雲端。李生獃獃地看著那條黑龍。只聽黑龍說:這兩道山崖就是龍門,我現在躍過了龍門,已經化為黑龍。

恩人您的大恩大德我無以為報,您跳過這條溪水,前面有一塊大石頭叫做金榜題名石,您在石頭寫上您的名字,您就會金榜得中的。

李生按照黑龍說的,跳過了龍門的溪水,在金榜題名石上寫上了自己的名字。後來,李生真的考中了狀元,做上了大官。

2、黑龍潭的傳說二

傳說老君山龍潭的老龍王有數不清的金銀,僅有一個姑娘。公主該婚配時,老龍王想著招個姑爺入贅。其他大小龍王一個個心懷甜蜜的希望,爭先恐後登門求婚,公主一個也看不上。

把他們都打發走了。老龍王對姑娘說:「囡呀,花開有季節,結果也有節令,過了時令,花樹也會枯萎。阿爸膝下只有你這塊心頭肉,還是招個上門郎了卻終身大事吧。」

老龍王從女兒羞答的媚態里,知道了女兒答應了阿爸的要求。老龍王樂滋滋,卻又被女兒的話收住了腳步。女兒說:「相郎的事情得由女兒做主。」

老龍王說:「我還以為是什麼天大的大事情,行,阿爸答應你的要求。」麗江黑龍潭的龍王,是一個野性放盪的花花公子,他經常丟下治水的事情去尋姑娘。

聽說老龍王有一個美貌女兒,就來到了老君山龍潭老龍王的家去求婚。姑娘看見登門求婚的小夥子閃著威武的英氣,弄得眼睛眩迷住了。

但她看出求婚的小夥子是個看見鮮花就迷神的輕浮公子,恐怕日後不忠於愛情。要試試他到底是一砣金子,還是一砣銹銅?姑娘就對著小夥子唱起了考情歌。

對歌後,姑娘很滿意,他們便手牽手來到了老龍王的家裡。姑娘和小夥子在老龍王的火塘邊熱戀,不知不覺冬天過去了,春天笑著來到了人間。

突然一個奴僕氣喘吁吁跑來,對小夥子說:「美利東阿普到我們家裡來了,他催你趕快回家。」小夥子嚇壞了,一把推開姑娘,慌慌張張回到家裡。

天上的善神美利東阿普責怪黑龍潭龍王懈怠治水,收回封賜的神旨,叫他改邪歸正,戴罪立功。但是黑龍潭小夥子念念不忘老君山美貌的龍女,每年一到春神踏破冰雪的時候。

黑龍潭龍王便丟下治水的事,悄悄離開家,偷偷來到老君山與情人幽會,所以每逢到了這個時候,麗江黑龍潭的水就會慢慢下落,有時還會乾涸。

3、黑龍潭的傳說三

據說,黑龍潭是東海的一個海眼,與東海龍宮相通。泰山碧霞元君,在潭下的水晶宮中種植了兩顆仙草,用來獎善罰惡。一顆名字叫荑生,另一顆叫荑變。

人吃了荑生能起死回生,長生不老,吃了荑變馬上就會變成烏龜王八。兩種仙草長得十分相似,一般人根本分不出來。碧霞元君派龍王的女兒碧蓮公主嚴加看管。

話說,徂徠山下有一個小夥子名字叫海蘭,在地主活閻王家裡當長工。他經常在黑龍潭邊種草植樹。春去秋來,海蘭用他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了一排又一排的松柏楊柳。

把黑龍潭裝點得十分美麗。碧蓮公主在水晶宮,每天都能看見這位勤勞的青年,很感激他把黑龍潭四周裝扮得美麗如畫,每晚趁人不在時,都替他給樹木澆水。

海蘭很納悶,這里既無人家,又無來往行人,是誰幫著澆水的呢?一天晚上,海蘭偷偷來到潭邊,藏在石頭後面靜靜觀看。

不一會,只見一個少女輕輕從潭中躍出,提著水桶,一會就把樹澆完了。海蘭急忙上前致謝!碧蓮公主見自己的行蹤被發現了,知道他是個誠實守信的小夥子,便把身世告訴了海蘭。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事不知道怎麼被活閻王知道了。他一聽龍潭裡有仙草,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硬是逼著海蘭下黑龍潭去偷仙草。

海蘭至死不去,活閻王惱羞成怒,將他打成重傷,派人扔入黑龍潭中喂魚。海蘭沉入水底,很快被碧蓮公主發現,忙將他抱進水晶宮,折來荑生給他吃下,很快海蘭就醒來了。

公主問明情況後,氣憤地說:「你一年到頭拚死拼活地為活閻王幹活,卻落了個喂魚的下場。」說著順手摺來一隻仙草遞給海蘭,讓他給活閻王。

海蘭不明其中原委,有些迷惑不解,公主說:「去吧,到時你就清楚怎麼回事了。」說完把海蘭送回了岸上。活閻王沒想到海蘭不但沒死,還真把仙草摘來了。

他喜出望外,一把奪過仙草吃進了嘴裡。不一會兒,就見活閻王在地上轉起圈來,三轉兩轉,變成了一隻大王八。

泰山老母知道此事,誇贊碧蓮公主獎善懲惡有功。又見海蘭誠實勤勞,似乎二人早已傾心,就做主讓他們結為了夫妻。從此二人恩恩愛愛,共同努力,把黑龍潭周圍打扮得更漂亮了!

4、黑龍潭的傳說四

相傳古代的昆明壩子,風調雨順,土地肥沃,人民生活富足,老百姓們過富足和美滿的幸福的日子;然而突然有一天,天空電閃雷鳴,大風肆虐,傾盆大雨下了整整七天七夜。

昆明壩子即將成熟的莊稼被雨水打落,即將起網的魚塘被水沖跨,牲畜被沖走,糧食泡水發霉,滇池水位大漲,淹沒了村鎮,第八天,太陽出來了,昆明壩子已經哀嚎一片。

曾經的人間天堂變成了人間地獄。然而,勤勞的昆明人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大家整理天地,重築魚塘,播下希望的種子,可是,一個月過去了,不知為何,不見一滴雨水。

田地乾裂,魚塘乾枯,這一干就三年。一天一個20多歲皮膚黝黑的小伙尚淵龍,看著已乾枯大地,心中湧出一股怒火,就不由自主做了一首打油詩罵龍王。

挨刀死龍王,遍地鬧災荒,老子遇到你,把你鱗拔光!這詩也說出百姓的心聲,打油詩一傳十十傳百,就傳到了五老山的龍王耳朵里,龍王非常生氣。

尚淵龍想來想去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告別父老鄉親決定去尋找水源,走了半個多月,干糧吃完了,水喝完了,這一天,尚淵龍走到一處山谷,樹木有五丈高,綠草鋪地。

尚淵龍心想這附近一定有水源,走進森林。不久就看見一汪清澈的泉水,尚淵龍口渴難耐,不管不顧的俯下身子大口喝水,尚淵龍太渴了,不知道喝了多少,也不知喝了多久

尚淵龍終於喝飽了,他直起身子,想起自己父老鄉親還在煎熬乾旱之苦,想轉身往回走,把好消息告訴父老,忽然感覺腳下一陣巨沉,一看雙腳已被巨大是玄鐵鐵鏈拴住。

想掙脫,卻發現自己不能絲毫動盪。忽然一陣清風徐過,眼前出現了一條灰色巨龍,又化作一個面帶麻子的老人人形。走到尚淵龍面前,說到:小夥子,我於你素來無冤無仇,為何要辱罵我?」。

尚淵龍不解,問道:「你是誰?我何時辱罵你了?」麻臉老人,說到:「挨刀死龍王,遍地鬧災荒,老子遇到你,把你鱗拔光,這是不是你作的辱罵我的詩?」

尚淵龍煥然大悟:「你是龍王?」麻臉老人,說到:「那是當然,你為何罵我?」尚淵龍知道此人便是龍王,怒罵道:你做為一方龍王,掌管一方雨水,為何行忽降澇災。

又為何無故不行雨,百姓疾苦你難道不知?"此時馬臉老人面露難色,小夥子,你有所不知,我有難處啊。"有何難處?難道你的難處不及百姓死活?"

「記得三年前,我去東海,當晚我貪杯喝多了,回到龍宮,不小心打翻了行雨鼎,將三年的雨水全部下了,行雨鼎砸到我的腿上,我現在行動困難,沒辦法去東海取水。

再說我已經年高九百多歲,管不了這么多了。」「你作為一方龍王竟說出如此荒唐言語,你不管我管,你看看老百姓成什麼樣?」「你可真要管?」麻臉老人問道。

「當然要管,不管經歷多少磨難都要管」。「如果你真要管也可以,但是你要變成龍,且永世不得輪回為人,你人變龍行雨是違法天條,你行一次雨,玄鐵腳鏈將增加一倍的重量。

而且拔掉你一片龍鱗。」尚淵龍毫不猶豫的說:「那又如何,只要能為父老鄉親解決疾苦,這點苦又算得了什麼!」此時麻臉老人搖身一變,變成一條巨型灰龍,龍口一張。

吐出一顆黑色龍珠,龍珠塞進尚淵龍嘴裡,然後長嘯一聲鑽進龍潭,尚淵龍吞下龍珠,渾身炙熱,一陣劇痛變成了一條黑色的巨龍。

從此尚淵龍化作黑龍給昆明一帶行雨,保佑著一方水土,昆明壩子百姓生活回到了幾年前的生活景象,但是由於尚淵龍行雨一次腳鏈重量增加。

掉一塊龍鱗,久而久之,黑龍腳鏈重達幾百斤,身上幾乎沒有龍鱗,終於一天,黑龍再也沒有起來行雨,他的腳背腳鏈摩掉了皮肉只剩下骨頭,身上已經沒有了龍鱗,血噗噗往外冒,黑龍終於趟在龍潭不能動盪,黑色的龍血把龍潭染成黑色。

5、黑龍潭的傳說五

黑龍潭中深藏著一個龍女與凡人相愛的傳說。黑龍潭深不見底,和東海有暗河相通。它叫黑龍潭,是因為裡面龍宮住著一條黑龍,它就是黑龍潭的龍王,受碧霞元君的管轄。

黑龍潭一帶山谷里從前生長著兩種仙草,都是碧霞元君種來製造仙丹用的。一種叫荑生,能起死回生,延年益壽;另一種叫荑變,毒性很大,人吃了馬上變成醜陋的動物。

兩種仙草形狀幾乎一模一樣,難以辨出,而且它們生長在百草叢中,很難找到。碧霞元君怕凡人偷仙草,就派龍王的兩個女兒專門看守。

龍女大的叫鯡鯡,小的叫金蟬,相貌一模一樣,都是國色天香,無比漂亮。泰山傲徠峰下面有一戶姓閻的惡霸地主,外號「活閻王」。

他家裡雇了兩名長工,是兩兄弟,哥哥叫海虹,弟弟叫海藍,長得也像一個模子里印出來。海虹、海藍每天在黑龍潭附近給活閻王開山、種樹;鯡鯡、金蟬每天出來給碧霞元君護草。

久而久之,他們就產生了愛情。鯡鯡愛上了海虹,金蟬愛上了海藍。他們不顧人神之別,大膽相愛。這件事傳到了活閻王的耳朵里。

活閻王早聽道士們說過黑龍潭仙草和龍女的事情,只是苦於尋找不到仙草,也遇不到龍女。現在既然知道自己的長工和龍女要好,就起了歹心。

他先把海虹叫到面前甜言蜜語哄他去向鯡鯡要些荑生。海虹聽鯡鯡說過,碧霞元君的道規森嚴,決不許把仙草送人,所以不管活閻王軟硬兼施,一口回絕了。

活閻王氣急之下,操起楠木大棍把海虹打死,然後又命人把弟弟海藍叫來,威逼他去向金蟬要仙草。海藍看見哥哥被打死,知道和活閻王硬頂不行,便假意答應下來。

轉身去黑龍潭找金蟬商量。金蟬姐妹聽說活閻王打死了海虹,又氣又恨。她們不顧碧霞元君的禁令,姐姐扯了荑生,救活海虹。

妹妹扯了一株荑變,去治活閻王這個惡棍,並教會海藍辨草的秘訣。海藍把兩樣仙草分別揣在懷里,趕回傲徠峰見活閻王。他從左邊衣襟里掏出荑生遞給活閻王。

說:「東家,這是金蟬給你的仙草,能延年長壽。「活閻王接過仙草,心中大喜。可是他一生多疑,又怕海藍拿回荑變當荑生,存心害他。

於是他板起鐵青的面孔向海藍喝道:「你們以為我不認識荑生嗎?竟敢騙我,看我不打死你這個畜牲!」海藍忙申辯道:「東家且莫生氣,您不信我試給你看。」

他從活閻王手中取過荑生,撬開哥哥的嘴,把仙草放進他的口裡。仙草一下滑進海虹的咽喉,一會兒,他揉揉眼睛站了起來。活閻王看得目瞪口呆,續而大怒。

大聲罵道:「你這該死的東西,快把仙草拿來還我。」海藍不慌不忙,從右邊衣襟里又掏出一株仙草,說:「東家,我要回兩株,這里還有一株哩。

「活閻王難辨真偽,看看和剛才的形狀一般,再不疑心,一口吞進肚裡。頓時,他肚裡發脹,就地一滾,立刻變成了一隻大烏龜。

碧霞元君知道這件事後,雖然很生氣,但又念她倆懲治了惡霸地主活閻王,所以只把她們逐出了黑龍潭,拔光了所有的仙草。而兩位龍女也嫁給了海虹海藍兩兄弟,過著幸福美滿的凡人生活。

8. 白龍潭和黑龍潭的傳說

http://www.longtan.com/yjcs.htm
白龍潭的白龍傳說

白龍潭地處南北兩山的峽谷地帶,古稱石盆谷,又稱龍潭溝。水從二十多米高的懸崖峭壁上跌下來,有三潭三瀑之美景,稱為三潭瀉玉。水從山崖上沿著兩個水溜子(水溝)旋轉而下,沖入一潭,在一潭中打了幾個圈後再跌入二潭。白龍潭通常指頭潭,頭潭為瓮形,深三丈有餘。二潭也有三丈深,往西是沙灘。水漫過沙灘,流入三潭。潭邊的山崖有一棵平頂松樹,斜斜的伸出來,正遮在白龍潭上,像給龍邸撐了一把傘。潭南側山下有一巨石,上有康有為親書鐫刻「神氣風庭」,瀑布兩側八字石上是乾隆御筆:飛聖境,則靈潭。後來這些都在修水庫時炸掉了。二潭下潭沿也炸下六、七尺深,三潭保持原樣。

傳說中白龍潭封潭開潭非常靈驗:封潭指沙子把潭填滿。上游的河裡,不知道哪裡來那麼多沙子,象沙米一樣,流進潭裡,直到把三潭填滿,大約四五天時間。以後再發多麼大的水,沙子也沖不走了。而開潭正相反。些許下點雨,上游流下清凌凌的水,沙子在潭裡,象有人用棍子攪,隨著水旋轉著,流出去了,潭裡只留下乾乾凈凈的水。開潭比封潭快,只需兩、三天。據說封潭開潭是對潭的保護。馮軍、奉軍打仗的時候,每當馮軍佔領時,就封潭。馮軍一走,就開潭。日本來時封潭,日本投降時開潭,中間沒開過潭。

每年的三月三附近,上游流下水來,之後的某一天,一聲巨響,大塊大塊的冰從潭裡被掀出來,動靜很大。傳說是白龍在東海休息了一冬,帶足了一年的雨水回來了。所以廟會就選在三月三。但封潭開潭並不是指這事。

白龍潭,距密雲經古北口至承德的古御道十餘華里,自漢室以「應龍能致雲雨」之說,就被崇拜和建設,至今已有千年歷史。經過從元代至明清幾百年間的建設,白龍潭古建林立,香火旺盛,以龍泉寺和五龍祠為中心,已具有相當的規模。最輝煌年代應為清朝康乾時期,傳說有四殿十八亭台及大戲樓等,因地制宜、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龍潭溝谷中。

在其鼎盛時期,乾隆帝從派官祭龍、為民祈雨到親臨祭潭,進而形成了每年二、八月祭龍的皇家典制;乾隆帝賜曹天印半朝鑾駕使其每年六月十五辦會代為祭壇。參考康熙帝在密雲與村民交談,避暑山莊選址,不毀農家田宅;並參考乾隆帝《罪己詔》中檢討一生出巡擾民,內心不安。白龍潭皇家文化的主要特徵,可以概括為四個字:敬龍親民。

安定必農本,盛世必親民,明君與民樂,這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個基本規律。

而在當地的傳說中白龍潭封潭開潭非常靈驗:封潭指沙子把潭填滿。上游的河裡,不知道哪裡來那麼多沙子,象沙米一樣,流進潭裡,直到把三潭填滿,大約四五天時間。以後再發多麼大的水,沙子也沖不走了。而開潭正相反。些許下點雨,上游流下清凌凌的水,沙子在潭裡,象有人用棍子攪,隨著水旋轉著,流出去了,潭裡只留下乾乾凈凈的水。開潭比封潭快,只需兩、三天。據說封潭開潭是對潭的保護。馮軍、奉軍打仗的時候,每當馮軍佔領時,就封潭。馮軍一走,就開潭。日本來時封潭,日本投降時開潭,中間沒開過潭。這也說明了白龍潭的靈驗。

每年的三月三附近,上游流下水來,之後的某一天,一聲巨響,大塊大塊的冰從潭裡被掀出來,動靜很大。傳說是白龍在東海休息了一冬,帶足了一年的雨水回來了。所以廟會就選在三月三。

而圍繞白龍潭的傳說都是從白龍的傳說開始,關於白龍的身世來歷,民間有四種說法。
·不明說。不言白龍出處,只說白龍為一白衣俊男出現在當地。
·北海說。白龍原住北京的北海,明朝時因皇帝朱棣派劉伯溫在北京建都,不便於在北京居住,遂出北京東行,溯潮河、清水河而上,來至白龍潭。
·龍宮說。此說白龍與黑龍同為龍子,黑龍年長為兄,白龍為弟。奉父東海龍王之命,到燕山利民。行至密雲地界,黑龍北入雲蒙山居黑龍潭,白龍進霧靈山安身於白龍潭,哥倆各鎮一方。
·沙場說。有老人說白龍是從白龍溝向南過梁二里左右的龍堂子來的,原因是這兒的地方好。

關於白龍的形象,各說比較統一,均為白衣英俊小伙。只是在傳說之外有人說五龍祠里的白龍形象為微笑著的白衣慈愛長者。這兩種說法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人們生產、生活的需求和願望,一方面,人們希望白龍用青春的活力打敗和鎮住惡勢力;另一方面,人們希望白龍有長者之風,寬仁厚待百姓。

白龍的性格方面主要有三點:
1、聰明,美好事物的主角大都應該是聰明的。
2、頑皮,當地百姓很多說白龍是一個孩子氣很重的年輕人,比如打工時和掌櫃的頂嘴,這反映了生活中有時會制約能人的現象;又比如幹活不願意讓別人看見,這也反映了生活中一類人的現象。
3、正義,白龍代表了人們的希望,性格中的正義是人們必然要賦與他的。白龍是當地人民心中的正義化身。

白龍的事跡主要有行雲布雨、白黑二龍爭潭、懲罰作惡者與不敬潭者、到天庭開會回來治王八(下雨不收雨、爭紗帽)、接收禮品有選擇等等。
1、行雲布雨是白龍為當地做的主要善舉,與黑龍比較,白龍在南黑龍在北,有百姓說從南邊來雲下的是和風細雨,而從北面來的是粗風惡雨。農耕文化在這點上表現得最充分,先民們直接把自然現象人格化,以表達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這也似乎能夠解釋為什麼在地質地貌地形較為相近的情況下,先民將南龍潭分配予白龍居,且設祠以求而祭,將北龍潭指派給黑龍住,只扔了幾個字在那,算作標記。
2、龍爭潭作為白龍的主要事跡在各說中都有,事跡主幹均為當地人助以饅頭和石頭幫白龍戰勝黑龍;只在爭戰的起由、助者相助的原因和身份以及黑龍戰敗後的去向等各點上略有不同。白龍是農民意志的直接反映,白龍是農民英雄的化身;白龍就出現在當地人具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卻還不能完全自由駕馭自然的時代。
·懲罰不敬神者,白龍是當地人求福祀順的主要神明,對他不恭敬就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在凡人無力解決的情況下,只能托神出鬼沒明來處理。如說王八寒磣,回家路上被龍抓了後背;又如撿了脖子上帶刀口的死王八,回家後雹打等。換個角度想,人、人民是不容侮辱的。
·龍住在白龍潭裡,人們送禮自然就要送到潭裡。當地習俗,將所送之禮投入白龍潭三個潭中的頭潭;白龍對禮品滿意就收下,如不滿意禮品就順著旋轉的潭水進入二潭。民諺雲:「一潭龍二潭龜,三潭王八堆成堆」。二潭三潭的居住者按次序選擇完畢後,剩餘被淘汰的禮品便隨流遠去。這說明人們在對神的敬畏心情中願意自己也要求別人將好的禮品送給對百姓有大益處的人。
·白龍從天庭回來懲治下屬的事跡有二說。大義滅親說講王八們下了雨不收,造成災害,白龍回來後,怒而盡殺之,脖子上帶刀口血印的王八橫;另說白龍潭山上有紗帽石並有帽翅左右各一,象徵著白龍的官位,白龍去開會,王八、龜、螳螂、猴子等為爭紗帽(大概是臨時管理權)打得不可開交,白龍回來後,用神力將它們定在原地,使其各具原形,永世為石。這兩說中白龍下屬所犯過失,一類屬於瀆職,一類屬於統治階級下層內訌,都是百姓所厭惡的,百姓別無它法,只好通過白龍出氣。

從上述傳說中可以看出,白龍是古老中華民族幾千年農耕及民俗文化在當地(即太師屯地區及密雲)的產物,是人們在自己的能力還不能確信時對大自然某種程度折服的表現,是人們由於生產力和文化程度的低下所造成的對自然和社會現象的低程度理解的代碼;白龍來自人,白龍的形象來自生活,當地人又把他反作用於人和生活;他是人們混沌黑暗生活中的一盞希望明燈,他是幫助人民驅邪鎮惡的一柄正義利劍,他是制約社會成員行為規范的一把量尺;無論傳說中的白龍來自何方,也不管他是長或幼,他已堅實地紮根於當地文化之中,他已長遠地盤踞於百姓內心深處。如果說,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那麼就可以說作為當地文化結晶的白龍便是白龍潭人民的魂。

黑龍潭,至今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古時候,有兩條龍,長大分家時,性格憨厚的黑龍主動把白龍潭讓給弟弟白龍,自己單身一人來到了古樓峪。那時候,這里沒有一滴水,沒有一棵草,黑龍變成個小夥子,沒白天沒黑夜地拚命干,大西山的雲蒙老祖看著黑龍又憨厚又勤快,就送給他一條綵帶和十八顆珍珠。黑龍把珍珠灑在了古樓峪內,因此形成了現在的十八潭。

9. 黑龍潭是有名的道教勝地,起建於哪個朝代

麗江黑龍潭公園也稱玉泉公園,位於麗江古城北部,總佔地面積625.3萬平方米,海拔2419米,為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一部分。黑龍潭泉群主要由象山東麓的九子海窪地及其周邊山系的泉水補給,潭水經玉河向南流入麗江古城,是麗江古城水系的主要來源。

10. 信陽市浉河區黑龍潭的地名含義來歷

浉河區浉河港有三個潭,黑龍潭,白龍潭,仙女潭!具體的歷史由來上浉河港官網查看

熱點內容
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範文 發布:2025-07-09 11:21:11 瀏覽:269
汪麗老師 發布:2025-07-09 11:20:21 瀏覽:982
貴陽哪個 發布:2025-07-09 10:48:16 瀏覽:993
高中歷史框架 發布:2025-07-09 10:15:25 瀏覽:76
安全座椅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10:10:30 瀏覽:335
幻想老師漫畫 發布:2025-07-09 07:13:31 瀏覽:900
六年級語文補充答案 發布:2025-07-09 06:19:21 瀏覽:21
保證書寫給班主任100字 發布:2025-07-09 06:00:31 瀏覽:240
南科生物 發布:2025-07-09 04:15:57 瀏覽:993
蹲踞式跳遠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09 03:09:33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