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生物學效應

生物學效應

發布時間: 2021-08-02 05:54:58

生物學中什麼效應物什麼是誘導物

所謂效應物是指直接產生效應的物質,通常是酶,如腺苷酸環化酶、磷酸脂酶等,它們是信號轉導途徑中的催化單位。效應物通常也是跨膜糖蛋白

㈡ 紅外線的主要生物學效應有哪些

紅外線是一種電磁波,當它通過放射方式輻射到物體時,被物體吸收的輻射能傳遞給物體內的原子、分子等粒子,使這些粒子發生不規則運動,引起物體的升溫作用,稱為遠紅外線的一次效應,也稱為增溫效應.產生一次效應的同時,物體也隨之發生其他的化學物理等改變,這稱之為物體吸收遠紅外線輻射後產生的二次效應,也稱為繼發效應.
紅外線對人體皮膚、皮下組織具有強烈的穿透力.外界紅外線輻射人體產生的一次效應可以使皮膚和皮下組織的溫度相應增高,促進血液的循環和新陳代謝,促進人的健康 .紅外線理療對組織產生的熱作用、消炎作用及促進再生作用已為臨床所肯定,通常治療均採用對病變部位直接照射.近紅外微量照射治療對微循環的改善效果顯著,尤以微血流狀態改善明顯.表現為輻照後毛細血管血流速度加快,紅細胞聚集現象減少,乳頭下靜脈叢淤血現象減輕或消失,從而對改善機體組織、重要臟器的營養、代謝、修復及功能有積極作用。

㈢ 什麼是生物學效應請簡述鈣元素的生物學效應

生物效應是指某種外界因素(例如生物物質、化學葯品、物理因素等)對生物體產生的影響。鈣元素的生物學效應有四點:
1 、作為第二信使起作用
2 、參與或協調其他第二信使的代謝和對細胞生理功能的調節
3 、在肌肉收縮、激素、消化酶類和神經遞質的釋放中起重要的作用.
4 、參與生物膜通透性及細胞興奮性的控制、細胞代謝、細胞形態的維持、細胞周期的調控以及生殖細胞的成熟和受精等.

㈣ 各種輻射的生物學效應基礎都是什麼呀!

電離輻射包括α、β、γ-射線及X-射線等,主要通過對水的電離作用對機體造成損傷。(輻射粒子也可以直接作用在生物分子上而造成損傷,但機率較低)。容易受到損傷的生物分子主要是蛋白、核酸和脂類。蛋白和脂類的損傷一般造成細胞的功能異常甚至死亡,核酸(主要是DNA)的損傷還可以造成細胞突變,致畸、致癌效應主要就是這個原因。下圖可作參考:

詳細些的參考:http://www.docin.com/p-548217160.html,http://wenku..com/link?url=LfqYro2Hl9Kg7_-slWhdSg_Gm1RNA3S_Q10SoyYBqQ0yXTRiC_ISvOmTsRKzmaQIpfB2Gi。

㈤ 體液免疫應答的生物學效應

體液免疫的生物學效應有以下六點:
第一、中和毒素;
第二、中和病毒;
第三、抑制細菌吸附;
第四、調理作用;
第五、介導ADCC作用;
第六、激活補體.

㈥ 體液免疫的生物學效應是什麼免疫學

免疫應答可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感應階段:即免疫活性細胞完成對抗原的識別。b淋巴細胞表面帶有免疫球蛋白結構的抗原受體(smig或bcr),能直接與相應抗原決定基接觸。而t細胞表面的抗原受體tcr不能直接識別抗原物質,它只能識別經apc加工、處理後的抗原肽。

免疫應答的第二階段是增殖、分化階段。抗原特異性的t、b淋巴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後,即可發生增殖、分化,形成效應細胞與記憶細胞。效應細胞能合成、釋放生物活性物質,如由激活的b分化而成的漿細胞能合成特異性抗體分子,即免疫球蛋白分子;而活化的t效應細胞可產生多種細胞因子。

它們參與第三階段——效應階段,即效應細胞、效應分子與相應抗原發生相互作用的階段,如漿細胞產生的抗體分子可與相應抗原結合,以達中和毒素、促進吞噬等作用。通過免疫應答,達到清除「異物」的作用,它不僅包括外來的病原體,異種蛋白等來自異體的物質,還包括體內的異常細胞,如病毒感染細胞、腫瘤細胞等。

在抗原刺激下,t細胞發生的免疫應答是以產生特異性激活的效應t細胞和多種細胞因子為特點,介導細胞免疫;而b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最後能產生特異性抗體,並將之分泌人體液,故把b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稱體液免疫。

(6)生物學效應擴展閱讀:

在寄生蟲感染中,常見的有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產生的免疫效應。ADCC對寄生蟲的作用需要特異性抗體如IgG或IgE,結合於蟲體。

然後效應細胞(巨噬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或中性粒細胞)通過Fc受體附著於抗體,通過協同作用發揮對蟲體的殺傷作用。在組織、血管或淋巴系統寄生的蠕蟲中,ADCC可能是宿主殺傷蠕蟲(如血吸蟲童蟲、微絲蚴)的重要效應機制。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區別與聯系:反映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區別:

從作用對象上看,體液免疫清除的是游離在寄主細胞外的抗原及其產生的有毒物質;

細胞免疫則摧毀侵入到寄主細胞內的病毒、胞內寄生菌或外來的組織團塊、癌變的細胞等。

從作用方式上看,體液免疫是通過效應B細胞(漿細胞)分泌抗體,並與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來清除抗原;

細胞免疫則是通過效應T細胞(殺傷T細胞)分泌穿孔素使靶細胞溶解死亡。

㈦ 簡述細胞免疫的生物學效應

其作用機制包括兩個方面:致敏T細胞的直接殺傷作用。當致敏T細胞與帶有相應抗原的靶細胞再次接觸時,兩者發生特異性結合,產生刺激作用,使靶細胞膜通透性發生改變,引起靶細胞內滲透壓改變,靶細胞腫脹、溶解以致死亡。

通過淋巴因子相互配合、協同殺傷靶細胞。巨噬細胞趨化因子可招引相應的免疫細胞向抗原所在部位集中,以利於對抗原進行吞噬、殺傷、清除等。由於各種淋巴因子的協同作用,擴大了免疫效果,達到清除抗原異物的目的。

在抗感染免疫中,細胞免疫主要參與對胞內寄生的病原微生物的免疫應答及對腫瘤細胞的免疫應答,參與遲發型變態反應和自身免疫病的形成,參與移植排斥反應及對體液免疫的調節。

(7)生物學效應擴展閱讀

應用:器官移植在同卵雙胞胎之間進行較易成功,這是因為兩者的基因組是一樣的,細胞表面的MHC分子也是一樣的,2個個體都不排斥對方的器官。激素、放射線照射、葯物(6-巰基嘌呤)等可以抑制受體的免疫功能,增加移植手術的成功率。但它同時增加了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雖然環孢素選擇性抑制T細胞的功能,但也會影響免疫系統的其他功能。臨床器官移植還存在外來器官排斥受體的問題:例如骨髓移植,當供者骨髓植入受者後,外來骨髓的淋巴細胞對受體的各組織(抗原)進行攻擊,其後果可致受者死亡。

㈧ 體液免疫的生物學效應有哪些

體液免疫的生物學效應有以下六點:中和毒素、中和病毒、抑制細菌吸附、調理作用、介導ADCC作用、激活補體。

以漿細胞產生抗體來達到保護目的的免疫機制。負責體液免疫的細胞是B細胞。體液免疫的抗原多為相對分子質量在10,000以上的蛋白質和多糖大分子,病毒顆粒和細菌表面都帶有不同的抗原,所以都能引起體液免疫。



(8)生物學效應擴展閱讀:

當同樣抗原第二次入侵時,能更快的做出反應,很快分裂產生新的漿細胞和新的記憶細胞,漿細胞再次產生抗體消滅抗原。這就是二次免疫反應。它比初次反應更快,也更強烈。

B細胞在T細胞輔助下,接受抗原刺激後形成效應B細胞和記憶細胞。效應B細胞產生的具有專一性的抗體 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後完成的免疫反應。體液免疫的關鍵過程是產生高效而短命的效應B細胞,由效應B細胞分泌抗體清除抗原。

熱點內容
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範文 發布:2025-07-09 11:21:11 瀏覽:269
汪麗老師 發布:2025-07-09 11:20:21 瀏覽:982
貴陽哪個 發布:2025-07-09 10:48:16 瀏覽:993
高中歷史框架 發布:2025-07-09 10:15:25 瀏覽:76
安全座椅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10:10:30 瀏覽:335
幻想老師漫畫 發布:2025-07-09 07:13:31 瀏覽:900
六年級語文補充答案 發布:2025-07-09 06:19:21 瀏覽:21
保證書寫給班主任100字 發布:2025-07-09 06:00:31 瀏覽:240
南科生物 發布:2025-07-09 04:15:57 瀏覽:993
蹲踞式跳遠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09 03:09:33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