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歷史區
⑴ 迪拜的發展史
1971年,前保護人英國離開波斯灣之後,迪拜聯合阿布扎比和其它五個酋長國於1971年12月2日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73年迪拜與其它酋長國一起採用了單一貨幣:迪拉姆。 1954年,英國在迪拜建立了一個政治機構(political agency)成為保護人,迪拜在貿易上對外國人的靈活和寬松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外來者,由於這些外國「移民」的加入,加快了迪拜的國際化進程,使迪拜也迅速地成為一個大的國際性的貿易港口城市。自從1960年在這一地區發現了石油以後,迪拜的遠期發展前景更被看好,隨著1969年第一桶原油的出口,推動了迪拜的經濟和城市基礎建設的更快發展。1971年隨著前英國保護人的撤離,迪拜的地域邊界被重新劃分,迪拜聯合阿布扎比和其它五個酋長國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在20世紀70年代後,迪拜得到快速的發展。其國民收入的發展基礎來源於它的石油貿易,迪拜的發展得益於國家的領導者,通過其成功地管理和運作,將其將儲存量並不十分豐富的石油的最大收益地給予了人民。並利用石油所帶了發展前景迅速地發展城市基礎建設,使得國家繁榮發展。此後迪拜利用它的國際性的貿易市場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大力發展旅遊業,每年都有很多的的國際遊客來這里觀光和度假,而且遊客數量隨年增長。 迪拜與其他阿聯酋的酋長國的不同處在於石油只佔GDP的6%。大多數的收入來自傑貝阿里(Jebel Ali)自由區,現在更多從旅遊收入。 迪拜政府所在地為迪拜市。迪拜市是阿聯酋第二大城市。此外,該酋長國還有哈塔鎮和傑貝爾阿里港等地。每年10月至來年3月是迪拜氣候最好的時節,迪拜總的來說屬亞熱帶氣候,冬天氣溫在10-30℃,夏天最高達48℃度。迪拜的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但英語是最主要的商業語言。 經濟產業以金融業、石油貿易、貨運業、旅遊業等為主。 位於阿拉伯半島中部、阿拉伯灣南岸,是海灣地區中心,與南亞次大陸隔海相望,被譽為海灣的明珠。它沿海岸線呈西南到東北的走向,長30公里,最寬處10餘公里。一條長約14公里的海汊將它分為兩部分,東南部分稱為迪拉,西北部叫巴爾杜拜。靠海汊的迪拉地段最為繁華。海汊從南到北,建有戈爾胡德橋、馬克西姆橋和山代盍隧道,將西部連在一起。面積3980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5%。人口226.2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41.9%,為人口最多的酋長國。
⑵ 迪拜有哪些重要的區域
盡管迪拜這個名字眾所周知,但迪拜城只是由廣袤沙漠構成的、具有相同名字的酋長國的一部分。 迪拜河 這條漫長的S形河流(Khor Du)是迪拜城成長和繁榮的大動脈,也是城市特色的主要源泉。商船、漁船以及遊船交織在一起,在河面上來往穿梭。 盡管推土機和建築工地急速地改變著迪拜的面貌,但迪拜河依然是迪拜最具特色的區域之一,而且是繁忙的交通要道。 德拉(Deira) 迪拜的這個區域是真的,將傳統與現代融合在一起。西部是露天市場,像一個擁有狹小胡同的養兔場,形形色色的商店與廉價的餐館擁擠在一起,出售著名目繁多的商品。 在德拉東面以及迪拜河岸上,您會看到古老的獨桅帆船還在裝卸著貨物。就在它們附近,玻璃幕牆和鋼塔組成的高樓占據著德拉生機勃勃的商業區。本地區的觀光點包括:德拉購物中心 (Deira City Centre)、迪拜河高爾夫與遊艇俱樂部 (Du Creek Golf &Yacht Club)、網球館、Century &Irish Village、以及擁有眾多商店、餐館和娛樂場所的迪拜節日中心 (Du Festival Centre)。 柏迪拜 (Bur Du) 迪拜一些最著名的歷史建築就位於繁華的柏迪拜地區,包括美麗的風塔建築巴斯塔基亞 (Bastakiya) —年代久遠的商業總部。 政府辦公室迪旺 (Diwan) 也坐落在柏迪拜地區,國家大事就在這里決定。古老的堡壘(現為迪拜博物館)見證著城市的發展。這里有繁華的商業中心、紡織品露天市場、電子商店街道,加上許多居民住宅區,以及沿著迪拜河流分布的許多露天飲食店和水煙咖啡館。 烏德梅塔 (Oud Metha) 烏德梅塔是迪拜的大型住宅地區,也分布著休閑和教育設施。按照古埃及壯美風格建造的瓦菲城 (Wafi City) 購物中心中的高檔商店、金字塔附近的超群餐廳,一些毗鄰萊佛士酒店 (Raffles Du hotel) 的精緻酒吧,以及萊姆西廣場 (Lamcy Plaza) 其他的購物場所都是您的好去處。 您在艾布姆旅遊村 (Al-Boom Tourist Village) 任意挑選保齡球、滑冰、纜車、歡樂天地和水上樂園,以及帆船上就餐等各種項目,盡情享樂。 這個區也是擁有頂尖醫療設施的迪拜醫療中心 (Du Healthcare City) 所在地。 謝赫扎耶德路 (Sheikh Zayed Road) 聲名遠揚的12車道謝赫扎耶德路與海岸線平行,從貿易中心轉盤沿西南方向通往阿布扎比。道路兩旁排列著眾多酒店、商場,以及裝飾有嘆為觀止的穹頂和玻璃幕牆的辦公樓和公寓樓,其建築風格表達出驚人財富和巨大消費力。 在迪拜的這個區域,涌現出了大量破紀錄的新的發展項目:包括獨特的門形 DIFC( 迪拜國際金融中心)- 迪拜自家的金融交易所- 以及被迪拜噴泉包圍的令人目眩的世界最高建築-伯瓷 哈里法塔 ( Burj Khalifa)。 朱美拉 (Jumeirah) 和薩特瓦 (Satwa) 朱美拉是富裕的近郊區,裡面充斥著享受優越生活所需的各種設施:心儀的地產、畫廊、精品店、秀麗的公園以及俊男靚女們。迪拜的這個地區就像在上演由鄰里們參演的肥皂劇,由穿著考究的女性居民再配上朱美拉·簡的口音。 這里有林林總總的商場和美容沙龍,以及舒適的咖啡屋。朱美拉海灘公園 (Jumeira Beach Park) 是將膚色曬成小麥色的便利之處,而海灘一側的自行車道上則是來來往往的單車一族。附近莎弗公園 (Safa Park) 的綠洲里綠樹成蔭,配有旋轉木馬以及體育設施。 與之鮮明對比的,臨近的薩特瓦就顯得空曠了許多,這個地區則是紡織品商店和卓越的服裝定製而聞名遐邇。然而,即使這個古老的壁壘也在規劃著徹底重建,因為這個區域是迪拜的主要房地產資源。在它永久改變之前,現在就來看看吧。如果您在這兒,不妨去看一下阿里迪亞法哈大街 (Al Dhiyafah Street) 周四和周五晚上的交通遊行。 Umm Suqeim 帶和 Al Sofouh 路 沿著西海岸向南延伸,漸漸離開迪拜的心臟,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這里雨後春筍般增加的豪華住宅項目、獨有的五星級度假村、名列榜首的景點正為「開拓」這個詞賦予了新的含義。 Umm Suqeim 帶引以為傲的是伯瓷酒店 (Burj Al-Arab)、Wild Wadi 水上公園、以及朱美拉海灘酒店 (Jumeirah Beach Hotel)。 再往南,就是美輪美奐的皇家幻景酒店 (One&Only Royal Mirage) 所在的 Al-Sufouh 路。它夾在著名的朱美拉古城 (Madinat Jumeirah) 和迪拜海濱城 (Du Marina) 的中間,也是通往人工建造的朱美拉棕櫚島 (Palm Jumeirah) 的入口。 Al Sufouh 路以及再過去的 Marsa Du(迪拜海濱城所在的位置)正在處於某種狂熱喧鬧的開發之中,如果您要探尋靜謐之處的話,須牢記這點。 新迪拜 (New Du) 新迪拜區是最先允許外國人擁有房產權的地區之一,已從幾個廉價住宅項目發展到今天擁有迪拜海濱城、朱美拉湖塔樓區 (Jumeriah Lake Towers) 以及 200 處以上的高層房地產。向內,是地勢較低的住宅區域,四處環繞著湖泊、草地以及高爾夫球場。而向外延伸至沙漠,是未來的迪拜樂園 (Duland) 及其游樂場
迪拜位於阿拉伯半島中部、阿拉伯灣南岸,是海灣地區中心。與南亞次大陸隔海相望,與卡達為鄰、與沙烏地阿拉伯交界、與阿曼毗連。
在世界地圖中找不到,可能是由於比例尺較大,而迪拜的范圍較小的原因。迪拜面積3980平方公里,而中國陸地面積9600000平方公里,中國在地圖是一隻「公雞」的話,迪拜連「芝麻」也算不上,自然就看不到找不著了。
拓展資料
迪拜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中東地區的經濟和金融中心,也是中東最富有的城市,被稱為中東北非地區的「貿易之都」。
主要的支柱產業包括物流、貿易、金融、及旅遊行業。人口262.2萬人(2014年),約佔全國人口的41.9%,為人口最多的酋長國。迪拜的經濟實力在阿聯酋也排第一,阿聯酋70%左右的非石油貿易集中在迪拜,所以習慣上迪拜被稱為阿聯酋的「貿易之都」,也是中東地區的經濟和金融中心。
迪拜擁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級酒店(帆船酒店) 、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哈利法塔)、全球最大的購物中心(迪拜世界貿易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內滑雪場(阿聯酋貿),重要的貿易港口(Jebel Ali港、Rashid港),和著名的迪拜國際金融中心(DIFC)。
⑷ 拜迪的歷史及現在的介紹!
公元前三世紀,迪拜就有人類活動。近年來,考古學家在迪拜久邁拉地區發現公元五世紀人類住區遺址及文物。迪拜從1799年開始有村莊出現的記錄。在18世紀早期,巴尼亞斯部落的Al Abu Falasa後裔開始遷徙至迪拜,而他們一直在扎比居住直至1833年。在1820年1月8日,迪拜的酋長與英國簽訂了基礎和約(海上和約)。1833年,當時由馬克圖姆(Maktoum)家族所領導的共800人的巴尼亞斯部落(Bani Yas tribe)在「沒有抵抗」的情形下離開了阿布扎比並遷移至迪拜,成立了新的王朝。Qawasim族企圖掠奪迪拜,但遭阻礙。1835年,迪拜與特魯西爾酋長國的其餘部分與英國簽訂了海上停戰協定並在20年後簽訂「永久停戰協議」。1852年,馬克圖姆成為酋長,開創了該家族在迪拜的統治。從此,迪拜這個新的獨立酋長國,與阿布扎比酋長國正式分離。迪拜以其在1892年所訂的秘密協議受到英國的保護。(免於奧斯曼土耳其人的侵略如迪拜的4個鄰國,阿布扎比、拉斯海瑪、夏爾迦與歐姆古溫) 迪拜位於與印度的貿易路線使其成為重要之地。1892年3月,特魯西爾酋長國(或特魯西爾阿曼)成立。
多年之後,迪拜得到很快的發展,成為定居在城市中的外國商人的重要的海上貿易港口,它的寬松的自由貿易價格和合理的稅制,吸引著來自各個地區的冒險家們相繼來到這里尋求發展。與周圍市鎮不同,迪拜的管理者鼓勵商業貿易。迪拜曾是一個吸引(以印度人為主)定居在城市中的外國商人的重要港口。直到1930年代,它都以珍珠出口而聞名。1966年阿拉伯盧幣貶值以後,迪拜加入了新近獨立的卡達以建立新的貨幣計量——卡達/迪拜里亞爾。在離迪拜海岸線120千米的地方發現了石油,之後,迪拜獲得了石油開采權。1971年,前保護人英國離開波斯灣之後,迪拜聯合阿布扎比和其它五個酋長國於1971年12月2日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73年迪拜與其它酋長國一起採用了單一貨幣:迪拉姆。 1954年,英國在迪拜建立了一個政治機構(political agency)成為保護人,迪拜在貿易上對外國人的靈活和寬松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外來者,由於這些外國「移民」的加入,加快了迪拜的國際化進程,使迪拜也迅速地成為一個大的國際性的貿易港口城市。自從1960年在這一地區發現了石油以後,迪拜的遠期發展前景更被看好,隨著1969年第一桶原油的出口,推動了迪拜的經濟和城市基礎建設的更快發展。1971年隨著前英國保護人的撤離,迪拜的地域邊界被重新劃分,迪拜聯合阿布扎比和其它五個酋長國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在20世紀70年代後,迪拜得到快速的發展。其國民收入的發展基礎來源於它的石油貿易,迪拜的發展得益於國家的領導者,通過其成功地管理和運作,將其將儲存量並不十分豐富的石油的最大收益地給予了人民。並利用石油所帶了發展前景迅速地發展城市基礎建設,使得國家繁榮發展。此後迪拜利用它的國際性的貿易市場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大力發展旅遊業,每年都有很多的的國際遊客來這里觀光和度假,而且遊客數量隨年增長。
一、二兩段是歷史,第三段是對現在的介紹。
⑸ 迪拜有幾個城市
一個,就是迪拜本身。迪拜(台灣及香港譯杜拜;中國大陸譯迪拜;阿拉伯文:دبيّ;英文:Du,)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人口最多的酋長國,從面積上計算是繼阿布扎比之後第二大酋長國。迪拜市亦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中東地區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常說的「迪拜」有兩種不同的意思:1、阿拉伯半島上組成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七個酋長國中的一個;2、該酋長國的主城,有時候稱為「迪拜市」、「迪拜城」以防止跟酋長國混淆。
迪拜劃分為九個區:一區、二區、三區、四區和六區為市區,七區和九區為郊區,八區是傑貝阿里。每個區位以社區規模與主要公路的界線來劃分。目前,迪拜有132個社區。
位於阿拉伯半島中部、阿拉伯灣南岸,是海灣地區中心,與南亞次大陸隔海相望,被譽為海灣的明珠。海岸線長734公里,西北與卡達為鄰、西和南與沙烏地阿拉伯交界、東和東北與阿曼毗連。它沿海岸線呈西南到東北的走向,長30公里,最寬處10餘公里。一條長約14公里的海汊將它分為兩部分,東南部分稱為迪拉,西北部叫巴爾杜拜。
⑹ 迪拜屬於伊斯蘭教的區域嗎
迪拜屬於伊斯蘭教的區域。
迪拜把伊斯蘭教作為國教,但同時居住著大量的非伊斯蘭教外國人,迪拜的宗教限制非常少。在飲酒,服裝,娛樂,食物上的限制比較少,有些餐廳也出售被伊斯蘭教禁忌的豬肉菜品。
迪拜全市遍布大大小小的清真寺,使得人們禮拜很方便。迪拜除穆斯林外,還有占總人口12%左右的印度教徒和占總人口8%左右的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另外有少量的錫克教徒。
(6)迪拜歷史區擴展閱讀
1835年,迪拜同特魯西爾酋長國的其餘部分一起,與英國簽訂了海上停戰協定並在20年後簽訂「永久停戰協議」。
1852年,馬克圖姆成為酋長,開創了該家族在迪拜的統治。從此,迪拜這個新的獨立酋長國,與阿布扎比酋長國正式分離。
1853年,迪拜與其他酋長國一樣,同時成為英國的保護國。
⑺ 迪拜阿爾法迪歷史街區跟伊朗小鎮是同一個地方嗎
跟伊朗小鎮不是一個地方。
⑻ 迪拜的主要景點都在哪個區域
迪拜景點、市場主要分布在德伊勒區、柏迪拜區和朱美拉區。其中機場、魚市場、黃金市場、香料市場以及老城部分區域均在德伊勒區,中心地鐵站為Deira City Centre。從這里搭乘水上木船穿過迪拜河便是柏迪拜區,迪拜博物館、阿拉伯歷史建築群、酋長故居、迪拜民俗村、迪拜商場、迪拜塔、音樂噴泉等均集中在這一區域,中心輕軌站為Burjuman站和Burj Khalifa站。沿著海邊一路延伸就到了朱美拉區,這一區域最明顯的建築就是帆船酒店,除此之外還有朱梅拉清真寺、瘋狂維迪水上樂園、稍遠一點的棕櫚島以及迪拜最美的海灘,最近的輕軌站為Mall of Emirates站。
⑼ 迪拜在哪個區
迪拜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第二大城市。20世紀50年代,它還是阿拉伯灣一個樸素的海濱小鎮,到了90年代以後,迪拜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在霍爾河畔奇跡般地崛起,讓人以為自己彷彿到了紐約。像其它中東城市一樣,迪拜因石油而富庶。但對一個雄心勃勃想在新世紀大展身手的新興城市來說,石油當然不是全部。它打開了大門,大力發展旅遊業。由於擁有高素質的環境以及豐富多彩的文化(因為80%的人口是外國人的緣故),到迪拜的旅遊者以模特、藝術家、商人等高收入階層居多。
位於波斯灣畔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由7個酋長國組成,迪拜就是其中的一個,也是阿聯酋的經濟和商業中心,佔地390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