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小白
① 問一個有點小白的地理問題,中國最高的、大眾都可以爬的山是哪座山
這問題太籠統了,要說旅遊者爬的最多的估計就五嶽跟黃山,其中華山最高
② 一個關於時間計算的地理題目
你要詳細的解答,所以我寫的比較啰嗦,你得有耐心看完哦
解題思路:
1.將小白在北京呆的白晝時間計算出來,即北京日出時間到小白上飛機(北京地方時上飛機)的時間
2.小白在飛機上的3時30分也是白晝時間的一部分
3.小白到烏魯木齊後的白晝時間,即下飛機(烏魯木齊的地方時)到日落時
4.將1+2+3相加即為問題
解:
1求在北京的白晝時間(即為:小白上飛機的北京地方時—北京日出的時間)
上飛機的北京地方時:
已知北京時間為11時,即東經120度為11時,則東經116度的地方時=11時-(120-116)*4分=11時-16分=10時44分
北京日出時間:
北京晝長為14時18分,晝長中點為12時,日出到12的時間=12點到日落的時間(即上午=下午) 所以:日出=12時-(14時18分/2)=12時-7時9分=4時51分
所以 在北京的白晝時間=10時44分-4時51分=5時53分
2.飛機上的白晝時間即飛機飛行的時間:3時30分
3.求到烏魯木齊的白晝時間(即 烏魯木齊的日落時間-下飛機的烏魯木齊地方時)
烏魯木齊日落時間=12點+下午時間=12時+(14時42分/2)=12時+7時21分=19時21分
求下飛機的烏魯木齊地方時:
小白上飛機是東經120度11時,則烏魯木齊東經88度的地方時為=11時-(120-88)*4分=11時-2時8分=8時52分 (即小白在北京上飛機時烏魯木齊的地方時為8時52分;飛機飛行3時30分,則小白下飛機的烏魯木齊的地方時=8時52分+3時30分=12時22分
所以到烏魯木齊後經歷的白晝時間=19時21分-12時22分=6時59分
將在北京的白晝時間+飛機飛行時間+到烏魯木齊的白晝時間=5時53分+3時30分+6時59分=16時22分
你的第二個問題:已知日出時間如何求晝長
你記住幾個要點:1 白晝時間無論長短都是中午12點是中點
2.上午時間=下午時間
3.上午時間=12點-日出時間;下午時間=日落時間-12點
4.日落時間=12+下午時間
所以 晝長=上午時間*2=(12-日出時間)*2
其實畫線段圖就可以看出來
③ 地理時間問題
1.A 新舊一天分界線是零時經線和180°經線,北京零時過了30分那麼120°E減7.5°(15°一小時)也就是零時所在經線是112.5°E,112.5°E至180°是新的一天4月1日跨67.5°,所以剩下的就都是3月31日跨292.5°(多一半)
2.C 120°E向西減14h×15°得到零時所在經線為90°W,90°W西至180°為7月6日。 很容易發現不是西半球一半地區,是西經一半的地區,西半球劃分是20°W向西至160°E
④ 地理小白想問問,惠州到陽江(市區)要多久怎麼樣坐車去比較便宜經濟實惠
惠州到陽江:汽車直達4小時20分鍾,,
火車到陽春兩個小時30分,,班次不同時間也可能不同,,然後轉汽車直達陽江40分鍾.
票價100 (汽車)
快車的話就是3個小時。
⑤ 安徽省安慶市在河南省新鄉市的什麼位置,求指點,求告訴,地理小白…
上網路地圖。你就曉得所有地理位置了
⑥ 馬上就要高考了,但是地理還是小白,要怎麼學習呢!
地圖冊當漫畫看,多做題,氣候類型,這種結合地圖狂背,晝夜圖這種就多畫多練~~~~狂做題,狂問老師,姐就是從地理白痴干到後來選擇最多錯一個,大題掌握脈絡穩保正確,加油吧孩子
⑦ 張家界的天門山與袁家界哪一個更好(有點地理小白)各自的精華及門票 謝謝
可以肯定的告訴你袁家界絕對要比天門山好看,天門山門票是258元,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是248元。
張家界鳳凰驢驢俱樂部 程成
⑧ 地理求解答。小白不會。
1.A
2.B
【解析】
試題分析:
1.根據圖示緯度和比例尺,該島位於西風帶內,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根據河流判斷,島嶼中部為山地,島嶼西側是迎風坡,降水多。東側是背風坡,降水少,晴天多。根據材料,土豆為喜光作物,所以種植區主要分布在東部,A對。B、C、D錯。
2.結合前面分析,該島降水較多,大量發展種植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態環境問題,B對。降水多,土地沙化問題少,A錯。島嶼主要發展種植業,工業廢氣少,酸雨、氣候變暖不是主要問題,C、D錯。
⑨ 額想問一哈啊 這個地理氣候到底怎麼識別 詳細一點 餓地理小白啊啊
死記硬背!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10°之間
熱帶草原氣候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分明顯的干濕兩季
分布規律:南北緯10°到南北回歸線之間
熱帶季風氣候
形成原因: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旱雨兩季分明
分布規律:北緯10°到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
熱帶沙漠氣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回歸線-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內部和西岸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形成原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岸
地中海氣候
形成原因: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氣候特點:夏季炎熱乾燥, 冬季溫和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
溫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
形成原因:終年受西風帶控制
氣候特點:終年溫和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
溫帶季風氣候
形成原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分布規律:北緯35°-55°之間的大陸東岸
溫帶大陸性氣候
形成原因:深居大陸內部,受大陸氣團影響
氣候特點: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全年乾旱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30°-60°之間的大陸內部
⑩ 小白問個地理問題..為什麼很多國家後面會有斯坦兩個字
「斯坦」原詞出自波斯語,「-stan」是它的羅馬字母轉寫形式。本義原很簡單,即「地方」、「地區」,一般指面積比較大的地區而言。後隨古波斯政治影響的擴展,波斯文化的傳播、伊朗語各族的繁衍和與其他民族的密切交往,這個詞又進入其他語言如印地語、烏爾都語以及突厥語族諸語言中,詞義有所擴大,內容逐漸豐富,衍生出多個彼此相類又有所區別的引申義,比如近代,有些國家的省區,建置在以「……斯坦」為名的地方,因勢乘借用其為省區名,這就有「省(區)」的含義了。從而出現傳統地名、歷史地名和政區名詞形完全相同而指稱范圍不一致的情況。如俾路支(斯坦)原為地區名,但政治上分屬巴基斯坦和伊朗,兩國均建有以此為名或包含此名的省份。再如庫爾德斯坦,作為傳統地名,指稱范圍包括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以及亞美尼亞等5國的部分領土在內,但伊朗在本國一側建有庫爾德斯坦省。此種情況發生在一國之內問題不大,出現在兩三個國家間,就需注意區別(包括其拼寫形式),切忌混為一談。既然有的國名中含有「斯坦」一詞,如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於是它又獲得「國家」這個引申義。到了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亞5個全部以「……斯坦」作為國名構詞成分的國家的出現,這個引申義更為突出,也更為引人注意。有人甚至以為所謂「斯坦」就是「國家」一個意思了。
總而言之,「斯坦」的含義,大抵不外「地區」、「省(區)」、「國家」幾種,過去通常一概都是指大的地理實體說的,很少他用。但情況總是在發展變化著的,久而久之,城市名中也有含這個成分的了,如薩哈克斯坦中南部有個城市叫突厥斯坦(在南哈薩克州);此外,伊朗、哈薩克和巴基斯坦,各有一個叫古利斯坦的城鎮,但這樣的實例甚少。
含「斯坦」構詞成分的地名,一般都有悠久的歷史,古波斯典籍曾頻頻出現這類地名,甚至在我國史冊中也迭有反映。不過,個別是新近產生的,如「巴基斯坦」一名,1947年方隨著新國家的誕生而誕生,迄今不過半個世紀,其餘的也不能一概說是古老地名,如裏海西岸。俄羅斯聯邦歐洲部分的達格斯坦,17世紀才有這個名字,在這之前,它卻從不見輕傳。
「斯坦」作為地名通名,多半與民族名稱相結合,這樣構成的地名,含義非常明顯,俾路支(斯坦)意為「博路支人地區」,庫爾德斯坦意為「庫爾德人地區」,其他類推。但不能絕對化,不能把這種情況變成公式往所有含「斯坦」的地名上套,否則就會鬧出笑話。比如巴基斯坦一名與民族名便毫無關系,它是根據伊斯蘭教義,取「巴克」一詞(意為「清凈無染」、「至清至真」,原來是伊斯蘭教對真主安拉的尊崇、贊頌語)附加「斯坦」構成國名,意為「清真潔凈之國」,也就是「真主之國」的意思。又如達格斯坦,是突厥語詞「達格」(意「山嶽」)與波斯語詞「斯坦」的結合,全名的含義是「山嶽之國」、「山嶽地區」,反映了當地地理環境的突出特徵,與居民的民族名卻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