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海洋發光生物

海洋發光生物

發布時間: 2021-08-02 08:58:16

A. 海洋發光生物是怎樣發光的

海洋發光生物是自身具有發光器官、細胞(包括發光的共生細菌),或具有能分泌發光物體腺體的海洋生物的統稱。海洋中能發光的生物種類繁多,有浮游生物、底棲生物和游泳動物。「生物發光」它是化學發光的一種類型,是化學能轉換為輻射能過程中放射出的可見光,因為散發的熱量非常少,又稱為冷光。

B. 為什麼海底生物會發光

每當夜幕降臨在大海時,人們常常可以看到海面上閃閃爍爍的光芒像一條條火舌。海洋發光主要是由發光細菌引起的。在這些發光細菌的生物體內,有一種熒光素和氧結合、生成氧化熒光素,其化學反應所產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因此就發出了光。海洋發光細菌多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海洋中。它們大多是以寄生、共生或腐生的方式生長在魚、蝦、貝、藻等生物體上,為這些魚、蝦、貝等提供了新的光源,使它們更有利於覓食和驅敵。一個瓜水母發出的光可讓人在黑暗中看清人的面孔;長腹縹水蚤發的光能力也很強,可以利用它的光在輪船甲板上讀報。

除了發光細菌外,許多真菌、甲殼類動物、昆蟲以及海鳥等都會發出生物光。在非洲的沼澤上,就有一種會發光的熒烏,其頭部長著一層會閃閃發光的硬殼,其亮度相當於兩瓦燈泡的亮度,當地居民把這種烏捉來養在鳥籠里,夜行時當手電筒用。

海上水生物發出的光都是「冷光」,在發光的同時,沒有輻射熱能的消耗,因而生物發光的效率是很高的。普通電燈泡(白熾燈)通電時,灼熱的鎢絲約把7%-13%的電能變成了可見的光,其餘電能成了不可見的光和熱。而生物光幾乎能將化學能百分之百地轉變為可見光,為普通電光源效率的幾倍到幾十倍。長期以來,人們就巧妙地利用這種生物光為自己造福,比如:漁民們利用海光尋找魚群,識別暗礁、淺灘、沙洲和冰山等。由於生物光源沒有電流不會生磁場,因而人們可以在這種光流的照明下做著消除磁性水雷等工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奇妙的生物冷光將進一步為人們所認識。有朝一日大規模應用冷光,各種各樣不輻射熱的發光牆或冷光發光體會相繼誕生,必將引起人們生活領域的一場偉大變革。

C. 海洋中哪種生物會發光

海洋發光生物是自身具有發光器官、細胞(包括發光的共生細菌),或具有能分泌發光物體腺體的海洋生物的統稱。海洋中能發光的生物種類繁多,有浮游生物、底棲生物和游泳動物。「生物發光」它是化學發光的一種類型,是化學能轉換為輻射能過程中放射出的可見光,因為散發的熱量非常少,又稱為冷光。

魚類發光現象是由於體上分布了一些發光的器官,這種器官內的某些特殊物質在緩慢的氧化過程中放出一種「冷光」。發光器官由四部分組成:腺體、水晶體、反射器、色素體。有些魚類發光,是由於自身組織中具有一種能發光的細菌與其共生,或由皮膚分泌一種能夠發光的液體,即熒光素。發光的生物學意義:種類識別、照明、引誘食餌、驚嚇敵害。

D. 海底有哪些發光的生物

有光瞼鯛,龍頭魚,燈眼魚,光頭魚,甲藻,發光水母,烏賊,有些鯊魚也能發光。角鯊發生的回光是一種強烈的綠色磷光答,是從散布在皮膚里的許多發光器官中發出的。有一種鯊魚,死去幾小時後還能發光。
自身具有發光器官、細胞(包括發光的共生細菌),或具有能分泌發光物體腺體的海洋生物的統稱。海洋中能發光的生物種類繁多,有浮游生物、底棲生物和游泳動物。「生物發光
(bioluminescence)」一詞,源出希臘文los(意為生命)和拉丁文luminare(意為發光)。它是化學發光的一種類型,是化學能轉換為輻射能過程中放射出的可見光,因為散發的熱量非常少,又稱為冷光。
魚類發光現象是由於體上分布了一些發光的器官,這種器官內的某些特殊物質在驚醒緩慢氧化過程中放出一種「冷光」。
發光器官有四部分組成:腺體、水晶體、反射器、色素體。
有些魚類發光,是由於自身組織中具有一種能發光的細菌與其共生,或由皮膚分泌一種能夠發光的液體,即熒光素。鮟鱇就是用這種光引誘小魚小蝦來捕食的。
發光的生物學意義:種類識別、照明、引誘食餌、驚嚇敵害。

E. 奇妙的海洋發光生物是什麼

當夜幕降臨,無論漫步海灘涉水嬉戲,或揮槳搖櫓近海泛舟,或駕駛巨輪破浪遠航,都會發現奇異的海發光現象,習慣上人們稱它「海火」。

F. 海洋中有什麼生物是發光體

海洋中的生物光
從細菌到魚類,海洋中有好幾千種發光生物。它們為了不同的目的而在黑暗中閃爍,便利了漁業,卻在軍事上造成了障礙。深夜,在海中游泳或岸邊漫步時,都會看到海上的「磷光」現象。這往往是大群甲藻——一種單細胞浮游生物——受到機械干擾後留下的道道光痕。它們幾乎對任一種刺激,如海水中化學成份的波動、壓力突變、超聲波和激光刺激等等,都會有閃光反應。
在牙買加的牡蠣灣和波多黎各的一些地方,當甲藻盛長時,機械擾動或沖擊波可使之發出相當滿月時的照度(每平方厘米0.1微瓦)。這在月黑風高之夜中,夠引入入勝的了。
甲藻,是光合生物,也是多種浮游小動物,特別是撓足類甲殼動物的餌料。當撓足動物在大群發光的甲藻間捕食時,它們不安地快速游動著,似乎被甲藻受擾後的閃光所煩擾。在不發光株系的甲藻群中捕食的撓足類,則很少驚跳,安詳地進食,比起捕獵發光株系來,可節省好些時間和精力。因之,甲藻發光,可減少其被捕食之機會。此外,光痕也暴露了撓足動物的位置,使魚蝦之類更易來捕獲它們,間接幫助了甲藻。深夜,當甲藻的捕獵者從深水上升到水面捕食時,發光的保護作用更為顯著。
光譜測定表明,甲藻發光之峰值為475毫微米(10—9米),這個波長很接近清澈海水的透射光峰值,而大多海洋動物視覺色素的吸收光峰值也與此相近。所以能產生最大的視覺效應。
甲藻只是一種最常見的海生發光生物,幾乎各類海生生物中都有發光的品系。尤其是中層海水的魚、蝦和魷魚類中,有許多種具有非常精巧的發光器官,其中有「遮光板」、「反射鏡」、「濾色器」、「晶狀體透鏡」等結構。即使在同一個物種內,身體上不同位置的發光器結構相差也是很大的。而有許多發光構造的功能迄今仍是個謎。
無疑,和甲藻的閃光一樣,許多生物發光是為了驅嚇敵害。有許多微小甲殼動物和腔腸動物,在被驚動時會發出閃光。有一些動物雖然自己不閃光,但把熒光素和熒光素酶分泌入水中,讓它們相互作用,產生光霧,掩護自己逃走。此外,還有一些生物發出的光與背景上朦朧的光照相混和,以免於被捕食。在水深700——800米處,上面天光朦朧地透入,從下面看去,游動的生物顯出深色剪影。在這個深度生活的魚、蝦和魷魚類,不少在身體下表面長著發光器,能根據光照變化而調節發光強度、顏色和方向。許多魚還在正對著眼睛的地方長個小發光器,顯然是以此作為對照來調節腹部發光強度。這種調節(有些魷魚類還能調節光色),使它們在白天游動時能完美地融入背景的天光中,很難從下面發現。
海中的生物光還有其他作用嗎?某些魚、蝦、魷魚類和海生裂蝌蠕蟲類雌雄二性的發光情況是不同的,這或許與二性識別和交配有關系,或許被用來作為標志其領土或集結其群體的信號……這些看法,目前尚屬於推測。
大多海洋生物都靠熒光素——熒光素酶系統發光,但有些魷魚類和魚類則利用共生發光細菌,而自己則有一套變化光度的調節系統。由於共生細菌是連續恆定發光的,所以又有一套遮光系統來控制光的射出。手電筒魚在捕食、集結群體、自衛及二性交往等各方面都用上了這種細菌共生的發光器官。
對深海發光動物的研究,會由於捕撈、網中的摩擦和水面的溫度氣壓劇變,受到很大影響。所以,為更好地研究,應改進捕撈方法,在生活原地進行觀察。新的潛水設備將在這方面帶來希望。
研究生物光的問題不能局限於行為學,還應從化學方面,甚至對某些發光現象進行探討。首先應從貝殼類弄清海洋生物熒光素的化學結構。人們原來深信每大類動物都有其特定的熒光素,並且在腔腸動物中找到一種化學結構不同的熒光素。但後來在好多魚類、魷魚類和甲殼類中,也都找到了這種腔腸動物型的熒光素。就是說,至少在甲殼綱中已發現了兩種不同的熒光素。
後來發現這兩種熒光素都可因攝食而進入捕食者體內,並被利用來發光。但未弄清究竟有多少種生物是自己合成發光物質,有多少種生物是靠攝食來取得的。
從漁業和軍事上來看,漁民們早就知道光照捕魚法。印度尼西亞人用電筒魚的發光器官作餌料;在馬德拉群島,人們用小片魷魚類發光器官作深水長線釣魚的餌料。有些地區則故意用發光細菌來感染餌料,以獲得同樣效果。當然,也可能會產生相反的結果。因為向發光生物盤踞的水域撒漁網,很容易被發現,致使有些魚類逃離。這就取決於漁網的設計及欲捕魚種的敏感性。
魚、蝦、魷魚群的移動也同樣會激起水域發光,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區,人們早已根據生物光來追蹤魚群。漁業生物學者們在飛機上裝備著帶微光增光器的電視系統來追蹤有商業價值的魚群,可以在短時期內掃描廣大地區。有經驗的觀察人員憑此便可鑒定魚群的種類和大小。

G. 有哪些海洋生物也能發光,有什麼特別之處

有光瞼鯛,龍頭魚,燈眼魚,光頭魚,甲藻,發光水母,烏賊,有些鯊魚也能發光。角鯊發生的光是一種強烈的綠色磷光,是從散布在皮膚里的許多發光器官中發出的。有一種鯊魚,死去幾小時後還能發光。一些硬骨魚類,具有更高級的發光系統,它們的身體兩側有幾排發光球。印度洋里有一種燈眼魚,在眼的下邊,有一個很大的發光器官長在一個能活動的短柄上,就像一個能提來提去的燈籠。不用時,這盞「燈」可以縮進去,藏在眼睛下面的一個囊里。還有燈魚,它的發光器官數目不多,但發出的光卻很強烈,如同耀眼的寶石、閃光的珍珠,鑲嵌在腹側。生活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海岸的相嘗魚,全身有700多個發光點,發著白光。形形色色的發光魚,發光的集團不同,發光的器官不同,發出的光色也不同。這些魚會發光是因為體內有發光細胞,或是發光器內有發光細胞

電鰻,深海水母,夜光藻、甲藻、放射蟲類、海羽、櫛水母、多鱗蟲、磷蝦、櫻蝦、、海螢、齒裂蟲、波葉海牛、柱頭蟲、磷沙蠶、游水母、鮟鱇等.海洋生物身體上帶有化學元素磷等,所以會發光,尤其是夜晚

H. 什麼生物或植物在海里發光

海洋中能發光的生物種類非常多,有浮游生物、底棲生物和游泳動物。

全世界已發現能發光的生物約有 30綱538屬。其中24綱461屬是海洋生物,約佔85%,分別屬於從海洋細菌到海洋魚類的許多門類。一般認為,在水深超過700米的水層中,90%以上的動物是能發光的。

海洋表層(尤其是溫帶、熱帶)常密集著單細胞的發光浮游生物,其中甲藻類是最重要的成員。

在甲藻類中,夜光藻是最常見的。夜光藻是甲藻門的一個海產屬。屬表層沿岸種類,分布廣,世界各海域均有分布。它具發光能力,海上發光現象常由它受到刺激而引起。

夜光藻作為海洋環境中的一種耐污生物,在富營養化的海區內分布尤盛。繁殖過盛並密集在一起,可形成赤潮,對漁業危害很大,也是東海赤潮發生的原因種之一。

海洋發光

I. 為什麼海底生物會發光。

海洋生物發光之奧秘

--------------------------------------------------------------------------------

每當夜幕降臨在大海時,人們常常可以看到海面上閃閃爍爍的光芒像一條條火舌。海洋發光主要是由發光細菌引起的。在這些發光細菌的生物體內,有一種熒光素和氧結合、生成氧化熒光素,其化學反應所產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因此就發出了光。海洋發光細菌多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海洋中。它們大多是以寄生、共生或腐生的方式生長在魚、蝦、貝、藻等生物體上,為這些魚、蝦、貝等提供了新的光源,使它們更有利於覓食和驅敵。一個瓜水母發出的光可讓人在黑暗中看清人的面孔;長腹縹水蚤發的光能力也很強,可以利用它的光在輪船甲板上讀報。

除了發光細菌外,許多真菌、甲殼類動物、昆蟲以及海鳥等都會發出生物光。在非洲的沼澤上,就有一種會發光的熒烏,其頭部長著一層會閃閃發光的硬殼,其亮度相當於兩瓦燈泡的亮度,當地居民把這種烏捉來養在鳥籠里,夜行時當手電筒用。

海上水生物發出的光都是「冷光」,在發光的同時,沒有輻射熱能的消耗,因而生物發光的效率是很高的。普通電燈泡(白熾燈)通電時,灼熱的鎢絲約把7%-13%的電能變成了可見的光,其餘電能成了不可見的光和熱。而生物光幾乎能將化學能百分之百地轉變為可見光,為普通電光源效率的幾倍到幾十倍。長期以來,人們就巧妙地利用這種生物光為自己造福,比如:漁民們利用海光尋找魚群,識別暗礁、淺灘、沙洲和冰山等。由於生物光源沒有電流不會生磁場,因而人們可以在這種光流的照明下做著消除磁性水雷等工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奇妙的生物冷光將進一步為人們所認識。有朝一日大規模應用冷光,各種各樣不輻射熱的發光牆或冷光發光體會相繼誕生,必將引起人們生活領域的一場偉大變革。

熱點內容
蹲踞式跳遠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09 03:09:33 瀏覽:84
高中歷史嶽麓 發布:2025-07-09 02:45:51 瀏覽:353
新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01:27:47 瀏覽:276
物理實驗教師 發布:2025-07-09 00:46:01 瀏覽:21
怎麼刪除朋友圈 發布:2025-07-09 00:19:21 瀏覽:154
包鋼股份歷史 發布:2025-07-08 22:01:23 瀏覽:878
囚禁教師電影 發布:2025-07-08 20:48:26 瀏覽:962
化學鍵復習 發布:2025-07-08 20:42:29 瀏覽:831
北京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8 19:38:24 瀏覽:58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老師 發布:2025-07-08 19:00:24 瀏覽: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