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之最
⑴ 高中地理世界之最
這些資料可以在網路的地理吧找的
★★地理資料★★世界十大....★★
http://post..com/f?kz=6583397
中國地理之最
http://post..com/f?kz=5550817
世界之最
http://post..com/f?z=9880140&ct=335544320&lm=0&sc=0&rn=50&tn=PostBrowser&word=%B5%D8%C0%ED&pn=0
⑵ 高中地理哪部分最難
這個是相對而言了。一般來說。
自然地理部分是地理最難的。(包括區時,太陽高度角。自然帶。氣候帶,洋流等等)
而自然地理也是地理的重點所在。
相對簡單有模版和答題模式的就是區域地理。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能夠幫上忙。
⑶ 高中地理最難的部分 如何學習高中地理
地理其實是偏理科的,但是文科生學好也不難。我是文科生,地理是我最好的一門課。我學習得力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多看地圖,我可以閉著眼睛不世界地圖畫出來,還有要了解重要經緯線穿過的地方,了解各地的氣候,地形,但是要注意的是,記住原理。高一的地理是最難學的,給你一點資料把。地球運動和日照圖專題一、知識結構:二、考點梳理(一)自轉運動:1、方向、周期、速度:(1)方向:三種方向(在北極俯視地球,逆時針自西向東;在南極俯視地球,順時針自西向東;側視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2)周期:兩個周期(恆星日和太陽日)擴展思維:用圓盤演示另三種情況時恆星日和太陽日的關系。A、當自轉方向為自東向西,公轉為自西向東時:恆星日>太陽日(23小時52分8秒)B、當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公轉為自東向西時:恆星日>太陽日C、當自轉方向為自東向西,公轉為自東向西時:恆星日太陽日(3)速度:角速度:每小時轉過的角度。ω=3600/24小時即150/小時或4分鍾/10,南北極點除外處處都相等。線速度:每小時轉過的弧長。由赤道向兩極遞減。V=2πcosΦR(周長)/24小時(時間)結論:南北兩極,既無角速度,又無線速度。2、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1)晝夜更替作圖判斷:側視、俯視、立體圖、各種變式圖等。判斷晨線和昏線。(圖略)(2)產生地方時差地方時:經度不同,地方時也不同。每隔經度15度,時間相差1小時。東邊的時間比西邊的時間早。時區:國際上劃分時區的方法。規律:A、全球共有24個時區,東西各12時區,東西十二時區合為一個時區。B、每個時區都跨經度15度。C、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度數=時區數×15度D、東邊的時區比西邊的時區時間早E、算時區:經度數/150(四捨五入)區時:每個時區共同使用的時間稱為區時。區時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共同使用的時間。北京時間: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區時。烏魯木齊時間:新疆採用的東六區的區時。世界時:0度經線上的地方時。日界線:原則上規定1800經線為日界線,但實際的日界線是曲折的★向東越過日界線日期減一天;向西越過日界線日期加一天。★把全球分為兩個日期的分界線是1800和零時經線中國跨五個時區:(東五——東九)(730E——1350E)(3)產生偏向作圖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區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情況。(圖略)*分析偏向對地理事物產生的影響:影響大氣環流和大氣運動(舉例說明:氣旋與反氣旋、大氣環流);影響大洋環流(舉例:太平洋);影響河流的沖刷、堆積(4)影響地球形狀:三軸橢球體(二)地球公轉1、公轉的方向、軌道、周期、速度(1)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個回歸年365天5時48分46秒一個恆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2)公轉軌道與速度特點:每年1月初過近日點,公轉速度快,太陽照射南半球。每年7月初過遠日點,公轉速度慢,太陽照射北半球。影響:北半球夏半年的時間長於冬半年的時間。北極點的極晝天數(186天)比南極點的極晝天數(179天)長7天。2、黃赤交角及其影響黃赤交角產生的原因:(1)地球傾斜著圍繞太陽公轉,傾斜角度為66034′。(2)地軸在宇宙空間的方向不因季節而變化。(3)黃赤交角和極晝極夜出現的最低緯度的關系為互余。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以一年為周期)在各種圖上會畫出黃道、赤道,標出黃赤交角和太陽直射點移動路線。(圖略)3、公轉產生的地理意義:(1)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2)引起正午太陽高度的周年變化了解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的概念正午太陽高度:在太陽直射點為900;在晨昏線上為00規律:隨緯度變化規律:夏至日------H由北回歸線向南北逐級遞減。冬至日------H由南回歸線向南北逐級遞減。春秋分日------H由赤道向南北逐級遞減。隨季節變化規律:每年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的緯度帶H達最大。南回歸線以南的緯度帶H達最小值。每年冬至日,北回歸線以北的緯度帶H達最小。南回歸線以南的緯度帶H達最大值。計算公式推導略:結論: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H=90°-|δ-θ|,δ表示所求點緯度,θ表示太陽直射點緯度。|δ-θ|可以看作所求點與太陽直射點之間的「距離」(緯度差),這個「距離」越小,則正午太陽高度越大(3)引起晝夜長短的周年變化分時段分析:北半球日期太陽直射點北半球晝夜長短情況春分日~秋分日北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春分日~夏至日北半球晝長夜短,且晝漸長,極晝范圍擴大。夏至日北回歸線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夏至日~秋分日北半球晝長夜短,且晝漸短。秋分日~春分日南半球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秋分日~冬至日南半球晝短夜長,且晝漸短,極夜范圍擴大冬至日南回歸線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冬至日~春分日南半球晝短夜長,且晝漸長。二分日赤道全球晝夜平分*晨昏線上除春秋分日,日出時刻處處不等。(4)引起四季更替天文四季:夏季------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三個月(5、6、7三月)冬季------白晝最短,太陽最低的三個月(11、12、1三月)傳統四季:四立劃分(5)形成地球五帶:回歸線與極圈劃分五帶。4.*補充(1)根據經度數值判斷兩點的東西方向。①兩點如在同一經度區內有兩種可能:一是同在東經度地區,那麼經度數大的點在東方,另一點在西方;二是同在西經度區內,那麼經度數小的點在東方,另一點在西方。②兩點若處不同經度區內:兩地經度數之和,若小於180°,則處東經度區的點在東方,西經度區的點在西方;若大於180°,處西經度區的點在東方,東經度的點在西方;若等於180°,既可說是東方也可說是西方。(2)物體的影子規律: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物體的影子永遠朝北(除北極點朝南)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物體的影子永遠朝南(除南極點朝北)影子朝向與太陽入射方向相反。正午太陽高度越小,影子越長。北半球冬至日正午日影最長,南半球夏至日正午日影最長請說說下圖中各點此時日影的朝向和正午日影的朝向:(3)利用經緯網計算距離在經緯網圖上可以根據經緯度量算兩點之間的距離。同一條經線上緯度1°的間隔長度都相等(因為所有經線的長度都相等),大約是111km/1°。赤道上經度1°的間隔長度最大,約為111千米,由於各緯線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南北緯60°緯線上的長度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緯線上經度差1°的弧長就不相等。在同一條緯線上(假設此緯線的緯度為α)經度1°對應的實際弧長大約為111cosαkm。因此,兩地若在同一條緯線上,只要知道兩點經度差就可以計算出兩點間的弧長。(4)太陽升落方向:一年中只有二分日全球太陽(正)東升,(正)西落;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陽東北升,西北落;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陽東南升,西南落。(5)太陽的周日視運動①對任一地而言:太陽軌跡是平行的;當地地理緯度:北回歸線以北(原因)讀下左圖判斷:正午太陽高度、日出日落方向、白晝長短、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②讀右上圖描述太陽周日視運動圖的作法③下圖為四個地點二至日太陽周日視運動圖,讀圖思考四地可能所在半球和節氣。三、重難點剖析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我們遇到的日照圖有兩種,一種是球面日照圖,另一種是平面日照圖。球面日照圖又可分為側視日照圖和極視日照圖。日照圖看似簡單,卻包含著豐富而復雜的地理知識,成為考試中必選的題目,因而很有必要對日照圖中涉及的考點進行分析、總結,尋求解題竅門,掌握答題規律,提高答對率。教學中通過反復嘗試,主要有以下幾點認識。一、考點范圍(常考查的知識點)1.判斷半球及地球自轉的方向。2.畫晨昏線或太陽光線。3.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4.判斷日期、節氣(季節)。5.太陽高度角的分布規律。6.晝夜長短的分布、變化規律。7.判斷晨線和昏線。8.考查日出和日落的時間。9.判斷相對方向。10.地球自轉、公轉的速度。11.計算區時(地方時)。12.計算晝夜長短。13.氣壓帶的移動及氣候類型的特點。14.海陸氣壓類型的分布及季風、洋流的方向。二、考點解析1.判斷半球及地球自轉的方向(1)東西半球:明確20°W和160°E兩條經線把地球分為東西兩半球。(2)南北半球:北極上空看地球逆時針方向自轉,南極上空看地球順時針方向自轉。2.畫晨昏線或太陽光線:晨昏線與太陽光線相互垂直。3.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要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就要判斷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和經度。(1)緯度位置:根據現在的教學要求,有三種情況,即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和赤道上,判斷的依據是觀察極圈內的晝夜狀況。4.日期、節氣(季節)由日照圖確定日期和節氣(季節),日期主要有四種: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日期為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赤道時,日期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後;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日期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對應的節氣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節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處應注意節氣和季節的區別。判斷推理的過程是:由極圈內的晝夜狀況到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再到日期節氣(季節)。5.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1)太陽直射點上的太陽高度為90°,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等於o,晝半球的太陽高度大於0,夜半球的太陽高度小於0。(2)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一是緯度分布規律: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如夏至日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二是季節分布規律:夏至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3)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首先要明確兩個緯度: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和所求地的緯度,根據以下公式計算:某地正午太陽高度=90°—(太陽直射點和該地間的緯度差,可用線段法分析計算)。6.晝夜長短的分布、變化規律就教材的要求而言,主要考查三種情況。以北半球為例,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春分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同時還要分清回答晝夜狀況還是晝夜變化趨勢,這就要注意以下規律: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南、北半球),哪個半球晝長於夜;太陽直射點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動,哪個半球晝變長夜變短。7.判斷晨線(黎明)或昏線(黃昏)首先明確圖中給出的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太陽光線的方向,如果地球自轉方向向著太陽光線,此半球的晨昏線部分為晨線;如果地球自轉方向背向太陽光線,此半球的晨昏線部分為昏線。8.日出、日落(1)晨線上的各地同時日出,昏線上的各地同時日落。(2)根據某地晝夜長短計算日出日落時刻,先計算出該地晝長的時間,然後以正午12時為起點,減去晝長時間的1/2就是日出時間,加上晝長時間的1/2就是日落時間。9.判斷相對方向經線指示南北,向著北極是北方,向著南極就是南方;緯線指示東西,即左西右東。10.地球自轉、公轉的速度(1)自轉:自轉的角速度各地相同,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兩極既無角速度也無線速度。(2)公轉:夏至日速度較慢且還在變慢,冬至日速度較快且還在加快,因為地球公轉,7月初經過遠日點時速度最慢,1月初經過近日點時速度最快。11.計算區時、地方時明確太陽直射點的地方時為12時,晨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6時,昏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18時,經度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分鍾。再結合圖中給出的經度信息,可計算區時。12.計算晝夜長短計算某地的晝夜長短,首先應明確過該點的緯線圈在晝夜半球上各跨了多少經度,按每隔15°為1小時可計算出晝夜長短13.氣壓帶的移動及氣候類型的特點氣壓帶的移動是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因而氣壓帶在夏至日向北移,在冬至日向南移。以地中海氣候為例說明,夏至日日照圖可表明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地中海沿岸,氣候特點炎熱乾燥;冬至日日照圖可表明西風帶控制地中海沿岸,氣候特點溫暖濕潤。14.海陸氣壓類型的分布及季風、洋流的方向夏至日日照圖,亞洲大陸氣壓是亞洲低壓,北太平洋氣壓是夏威夷高壓,東亞盛行東南季風,南亞盛行西南季風,北印度洋洋流順時針方向流動;冬至日日照圖,亞洲大陸氣壓是亞洲高壓,北太平洋氣壓是阿留申低壓,東亞盛行西北季風,南亞盛行東北季風,北印度洋洋流逆時針方向流動。例1:讀「北極為中心的投影圖」(圖5),圖中虛線表示回歸線與極圈,ABC代表晨昏線,黑粗線OE和OF為日期分界線,完成下列要求:(1)此時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2)北京時間為月日時。解題思路: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和地理推理能力,解題時關鍵是要充分利用題乾和極視圖提供的信息:以北極為中心的投影圖——地球的自轉方向為逆時針方向、ABC為晨昏線——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或者極夜現象(這是解題最重要的隱性信息)。NE和NF為日期分界線——180°經線和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由NF平分晨昏線可知:NF應該為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另一條粗線NE就是180°經線。隱性信息被挖掘出來後,後面的解答就比較容易了:此時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時間應該是6月22日(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23°26′N),太陽直射的經線地方時為12時,正好與0時所在經線NF組成經線圈。因為NE為180°,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及經度分布規律可知太陽直射的經線應為135°W,也就是說太陽直射的地理坐標為:23°26′N和135°W。最後由135°W地方時為12時可推算出北京時間為6月23日5時。例2:圖6中的兩條虛線,一條是晨昏線,另一條兩側大部分地區日期不同;此時地球公轉速度較慢。讀圖6完成1~2題。1、若圖中的時間為7日和8日,甲地為A.7日4時B.8日8時C.7日8時D.8日4時2、此時可能出現的現象是A.安大略湖畔夕陽西下B.幾內亞灣沿岸烈日當空C.澳大利亞東海岸夜幕深沉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現解題思路: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根據日期分界線的基本特徵——通過南北極點的經線,首先確定出通過南北極點的那條虛線為日期分界線,再結合題干中「此時地球公轉速度較慢」(此時北極地區為極晝),推知該虛線應該是180°經線(晝半球不可能出現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再進一步推出另一條虛線為晨線。這些信息提取出來後,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按常規思路解題:甲的經度為150°E,晨線與赤道在120°E處相交,則120°E的地方時為6時,甲地地方時應為8時。因為180°經線西側日期總是早一天,日期應該為8日,即8日8時。當北京時間為6時時,通過計算就可以推出可能出現的現象是安大略湖畔夕陽西下。例3.讀圖3回答1—4題1.2002年11月20日9時(北京時間)中國第1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雪龍號」自上海出發,此時長城站所在地區的區時為A.19日19時B.20日5時C.19日21時D.20日21時2.中山站到南極點的直線距離約為A.2070千米B.2270千米C.2570千米D.2670千米3.與中山站相比,長城站所在地A.白晝時間長B.自轉速度慢C.自轉周期長D.正午太陽高度大4.中山站出現極晝期間,下列河流最有可能處於枯水期的是A.湄公河B.萊茵河C.亞馬孫河D.贊比西河解題思路:1題,根據經度的分布和變化規律,可以判斷長城站位於西四區,與北京相差12個時區,當北京時間為11月20日19時,長城站的區時為19日21時。2題,讀圖可知中山站的緯度比較接近700S,與南極點的緯度差為200,地球表面緯度相差10其實際距離約為111KM,通過計算並與備選項比較,可以得出正確的答案。3題,長城站的緯度比中山站低,其正午太陽高度總是比中山站大,中山站位於南極圈以內,夏半年其白晝時間總比長城站長。4題,中山站出現極晝期間,南半球是夏半年,北半球是冬半年,贊比西為汛期,湄公河為枯水期,萊茵河與亞馬孫河分別流經溫帶海洋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沒有明顯的汛期與枯水期。【答案】1.C2.B3.D4.A四、命題意向1、近年高考文綜試題中本專題考情分析年份及試題考察內容題型分值2006北京文綜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選擇題4天津文綜日出日落方位8全國卷(2)晝夜長短12重慶文綜正午影長的季節變化42005北京文綜自轉速度與晝夜長短選擇題4天津文綜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方向122004全國文綜晝夜長短及變化選擇題4北京春季文綜地球公轉速度4天津文綜晝夜長短及變化122、規律總結:(1)從考核內容上看,重點考察晨昏線、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等學科基礎知識。2006年新增加考查了日出日落方位的確定,如天津文綜第1、2題。從命題趨勢來看,對本部分知識的考核有強化趨勢。(2)從考查形式上看,第一,多以選擇題方式出現,文綜卷中尤其如此;第二,試題多以圖文結合、圖表結合的方式呈現,且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3)能力上,注重考查讀圖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思維能力。試題具有綜合性、分析性和實用性。你們現在應該用的上的
⑷ 高中地理最常見的區域定位
定位需要建立在對地圖的熟練掌握上,給你一個附件,認真看一下,希望有幫助。
⑸ 25個世界之最(有關地理)
世界「地理之最」 地理名稱(相關數據) 所在地區
101、世界最高的死火山 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 南美洲
102、世界最大的火山口 阿蘇山(周長100多千米) 亞洲(日本)
103、世界噴發次數最多的活火山 埃特納火山(已達210次) 歐洲(義大利)
104、世界最深的洋 太平洋(平均深度4028米)
105、世界最淺的洋 北冰洋(平均深度約1200米)
106、世界最深的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最大深度11034米) 太平洋
107、世界最大的海 珊瑚海(約479萬平方千米) 太平洋
108、世界最小的海 馬爾馬拉海(約1.1萬平方千米) 歐、亞洲之間
109、世界最淺的海 亞速海(平均深度8米) 歐洲
110、世界透明度最大的海 馬尾藻海(目視深度可達72米) 大西洋
111、世界最年輕的海 紅海(4000萬年) 亞、非洲之間
111、世界最大的陸間海 加勒比海(約275萬平方千米) 北美洲
112、世界鹽度最低的海 波羅的海(平均鹽度7%一8%) 大西洋
113、世界水溫最高的海 紅海(表層年平均水溫27℃) 亞、非洲之間
114、世界島嶼最多的海 愛琴海(約1400多個) 大西洋
115、世界沿岸國家最多的海 加勒比海(20多個) 大西洋
116、世界最重要的洋際海峽 馬六甲海峽(全長1185千米) 太平洋、印度洋之間
117、世界最大的珊瑚礁 大堡礁(總面積21萬平方千米) 大洋洲(澳大利亞)
118、世界分屬國家最多的湖泊 裏海(5個國家) 亞、歐洲之間(俄羅斯、伊朗、哈薩克、土庫曼、亞塞拜然)
119、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黃河(37.6千克/立方米) 亞洲(中國)
120、世界最長的運河 京杭運河(長1801千米) 亞洲(中國)
121、世界最長的河流峽谷 雅魯藏布大峽谷(長504.6千米) 亞洲(中國)
122、世界流徑國家最多的河流 多瑙河(9個國家) 歐洲
123、世界貨運量最大的國際運河 蘇伊土運河(每年平均通過約1800多艘次,年平均貨運量4、2億噸以上) 亞、非洲之間
124、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 安赫爾瀑布(高979米) 南美洲
125、世界最寬的瀑布 伊瓜蘇瀑布(洪水期寬4000 米) 南美洲
126、世界最大的海灣 孟加拉灣(面積217平方千米) 印度洋
127、世界最深的裂谷帶 雅魯藏布大峽谷(最深6009米) 亞洲(中國)
128、世界最長的洞穴 猛獁洞(總長240千米) 北美洲(美國)
129、世界最大的石筍 丁馬洞中(高63米,底寬134米) 北美洲(古巴)
130、世界最長的鍾乳石 內爾哈溶洞中(長59米) 歐洲(西班牙)
131、世界人口最少的國家 梵蒂岡(約1000人) 歐洲
132、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 哈薩克(1.18人/平方千米) 亞洲
133、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 摩納哥(14700人/平方千米) 歐洲
134、世界民族語言最多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100多種) 亞洲
135、世界海岸線最長的國家 澳大利亞(20100多千米) 大洋州
136、島嶼最多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13667個)* 亞洲
137、世界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 汶萊(佔全國面積75%以上) 亞洲
138、世界鄰國最多的國家 中國(21個) 亞洲
139、世界兩國邊界最長的國家 美國與加拿大(全長8963千米) 北美洲
140、世界世界最熱的地點 巴土拉(極端最高氣溫58.8℃) 亞洲
141、世界世界最寒冷的地點 東方站(極端最低氣溫-89.2℃) 南極洲
142、世界年溫差最大的地點 上揚斯克(年溫差l07.7℃) 亞洲(俄羅斯)
143、世界年溫差最小的地點 基多(年溫差0.6℃) 南美洲(厄瓜多)
144、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點 夏威夷(12244毫米/年平均) 太平洋
145、世界年降水量最少的地點 里卡(0.5毫米/年平均) 南美洲(智利)
146、世界年降雨天數最多的地區 菲利克斯灣(325天/年) 南美洲(智利)
147、世界風力最大的地區 阿爾德(年平均風速19、4米/秒) 南極洲
148、世界最大的風浪區 好望角(年平均110天、浪高6~7米) 非洲
149、世界最長的城牆 萬里長城(總長6700多千米) 亞洲
150、世界最長的鐵路 西伯利亞大鐵路(全長9332千米) 亞、歐洲(俄羅斯)
151、世界最長的公路 美國與加拿大(全長8963千米) 北美洲
中國地理之最
1、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最大的湖泊(咸)——青海湖
3、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4、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5、最熱的地方——吐魯番盆地
6、最大的島嶼——台灣島
7、最低點是新疆吐魯番盆地中的艾丁湖
8、最長的河流——長江
9、最長最早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10、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
11、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
12、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魯藏布江
13、最長的地下河——坎兒井
14、最大的瀑布——黃果樹瀑布
15、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
16、最大的草原——內蒙古大草原(我的家哦~)
17、最大的城市——上海
18、最大的山城——重慶
19、最北的村莊——漠河
20、最大的自然保護區——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1、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22、最大的海峽——台灣海峽
23、最大的島群——舟山群島
24、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珞巴族
25、鄱陽湖是最大的淡水湖。
26、最深的湖-長白山天池
27、最大的沖積島-崇明島
28、中國最大的鹽水湖是青海湖
29、我國最大的冰川是新疆帕米爾高原喬戈里峰北坡的音蘇蓋提冰川,長約40公里。
30、降雨量最大的地方——台灣火燒寮
31、我國最低的冰川是雲南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的明永冰川,海拔為2650m
32、最大的狹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33、還有一個地球上最北的熱帶雨林——位於中國西藏的墨脫
34、中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
35、中國最高的盆地——柴達木盆地
36、最南端——曾母暗沙
37、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族,約有1600萬人。
38、中國最早的運河——秦朝的靈渠
39、中國最長也是世界最長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40、世界上最早的船閘——靈渠的船閘
41、最西的地方——泊米爾高原
42、吐魯番是中國最熱的地方,日平均氣溫超過35攝氏度的日數達100天以上,極端最高氣溫曾達49.6攝氏度(1975年7月13日),地表溫度曾測得83.3攝氏度,堪稱中國「熱極」。
43、中國最高的懸河——黃河下游800公里的地上懸河(又簡稱地上河)不僅是中國之最也是世界之最。
44、我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
45、遼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山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46、中國土地面積最大的縣是新疆若羌縣,面積20多萬平方公里。
47、烏魯木齊是中國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內陸大城市,它與海岸的最近距離為2,250公里。
--------------------------------------------------------------------------------
中國氣候之最
��△1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方——漠河(-30.6℃)
��△1月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南海西沙(22.8℃)
��△7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方——青藏高原的伍道梁(5.5℃)
��△7月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吐魯番盆地(33℃)
��△極端氣溫最高的地方——吐魯番盆地(49.6℃)
��△極端氣溫最低的地方——漠河(-52.3℃)
��△氣溫年較差最大的地方——黑龍江省的嘉蔭(49.2℃)
��△氣溫年較差最小的地方——南海西沙(6.1℃)
��△全年平均氣溫最低地方——青藏高源的伍道梁(-5.8℃)
��△全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南海西沙(26.4℃)
��△冬至日,晝最短、夜最長的地方——漠河(晝長:7時30分,夜長:16時30分)
��△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的地方——漠河(晝長:16時30分,夜長:7時30分)
��△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灣的火燒寮(6558毫米)
��△年平均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5.9毫米)
��△年平均降水天數最多的地方——峨眉山(264天)
��△年平均降水天數最少的地方——新疆民豐安得河(9.6天)
⑹ 高中地理中的幾大最
最高的大鹹水湖——西藏的納木錯湖。最高的農業種植區——西藏。流動沙丘面積百分比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最低的盆地——新疆吐魯番盆地。陸面最大的高差——珠穆朗瑪峰(8844.43)與艾丁湖(一155米)。
⑺ 高中地理那部分最難
這個是相對而言了。一般來說。
自然地理部分是地理最難的。(包括區時,太陽高度角。自然帶。氣候帶,洋流等等)
而自然地理也是地理的重點所在。
相對簡單有模版和答題模式的就是區域地理。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能夠幫上忙。
⑻ 高中哪一本地理最難
其實沒有最難之說。
必修一:自然地理
必修二:人文地理
必修三:區域地理(也就是必修一二內容在區域內的綜合應用)
必修一(自然地理)大部分同學會覺得比較難,涉及天體的運行及其影響,還有各種自然環境的形成過程。學習這一部分內容,初中的地理基礎挺重要的。不過只要正確理解了就很簡單了。
(建議:學習時可以自己深入拓展一點,但是要知道地理方面很多事情都還是尚有爭論的,每個人理解不同,不必深鑽,畢竟考試時不需要考慮這么多)
必修二(人文地理)內容比較散,很多小的知識點,這里想建議的是識記地理知識(無論是哪方面的)一定要多結合圖,不管是地圖、過程圖、狀態圖、聯系圖等等,要在頭腦里形成畫面。因為地理研究對象——地球 就是一副很大的美麗圖畫哈~~
(建議:平時多拓展,多了解一些國家,知道各個大洲比較主要的國家,某種資源哪個國家最豐富等等,會覺得很有趣的哦)
必修三(區域地理)是學習對前兩冊知識的應用,會以某個區域形成過程的分析為例,介紹不同區域的分析方法(河流、濕地、城市、商品糧基地等等),並根據區域特點分析區域發展方式。一定要總結方法。
(建議:培養區域意識,同類區域之間多比較,因為即使是同類還是存在區別的,及時總結區域特點分析方法、區域發展方式或發展方向、區域發展問題的對策等等)
⑼ 高中地理的最重要的知識要點
自然地理來是比較難的,要不源斷的復習,因為有很多的難點和重點,較繁瑣;
其次是人文地理,關鍵是將國內和世界兩個部分分開,共同點是要認識地圖,建議擁有一本地圖冊,一看到經度、緯度就能知道是什麼地方,這一點非常非常的關鍵。
如果樓主是高一或高二的學生,一步一步打好基礎就行了,從高考的角度來看自然地理只佔一小部分,實在不能掌握就放棄,但應該看到它是有規律可循的,抓住規律就不難了。人文地理看似簡單實則很復雜,其中還會有自然地理的(等高線、等值線)。總之,要多花點時間在自然上面,但不能放棄人文,建議看看高考題參考一下
⑽ 高中地理世界之最
中國 東非大裂谷 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