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芳香烴物理性質

芳香烴物理性質

發布時間: 2021-08-02 10:10:46

『壹』 芳香烴具有()反應特性

芳香烴具有取代反應,加成反應特性。

芳香烴不溶於水,但溶於有機溶劑,如乙醚、四氯化碳、石油醚等非極性溶劑。一般芳香烴均比水輕;沸點隨相對分子質量升高而升高;熔點除與相對分子質量有關外,還與其結構有關,通常對位異構體由於分子對稱,熔點較高。

芳香烴是閉鏈類的一種。具有苯環基本結構,歷史上早期發現的這類化合物多有芳香味道,所以稱這些烴類物質為芳香烴,後來發現的不具有芳香味道的烴類也都統一沿用這種叫法。

(1)芳香烴物理性質擴展閱讀:

芳香烴的其他特性:

芳香性:

1、具有平面或接近平面的環狀結構;

2、鍵長趨於平均化;

3、具有較高的C/H比值;

4、芳香化合物的芳環一般都難以氧化、加成,而易於發生親電取代;

5、具有一些特殊的光譜特徵,如芳環環外氫的化學位移處於核磁共振光譜圖的低場,而環內氫處於高場。大多數芳香化合物都含有一個或多個芳環(或芳核)。芳香族化合物廣泛分布於自然界,許多都是具有芳香氣味。主要的工業來源是石油和煤焦油。

『貳』 芳香烴的物理性質是什麼

芳香族化合物在歷史上指的是一類從植物膠里取得的具有芳香氣味的物質,但目前已知的芳香族化合 芳香烴
物中,大多數是沒有香味的。因此,芳香這個詞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只是由於習慣而沿用至今。[1] 芳香族化合物是符合休克爾規則的碳環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它們的分子中都具有閉合環狀的共軛體系;∏電子滿足4n+2,且高度離域;鍵長平均化.因此,該類化合物雖然具有高度不飽和的情況,但性質卻是比較穩定的,比如容易發生取代,而難加成和氧化。本部分重點掌握芳烴的結構、命名、化學性質、定位效應以及應用於有機合成。

『叄』 芳烴的理化特性和用途

芳香烴,通常指分子中含有苯環結構的碳氫化合物。是閉鏈類的一種。具有苯環基本結構,歷史上早期發現的這類化合物多有芳香味道,所以稱這些烴類物質為芳香烴,後來發現的不具有芳香味道的烴類也都統一沿用這種叫法。例如苯、二甲苯、萘等。

通過分離,分出其中的苯、甲苯、二甲苯。主要用於橡膠工業,膠黏劑,製鞋業等。也是生產對二甲苯(PX)的主要原料。

混合芳烴是無色透明液體,氣味:有特殊氣味,窄餾分重整芳烴抽提所得的芳烴混合物。其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可作為石油樹脂、汽油、溶劑的原料。

(3)芳香烴物理性質擴展閱讀

芳香烴不溶於水,但溶於有機溶劑,如乙醚、四氯化碳、石油醚等非極性溶劑。一般芳香烴均比水輕;沸點隨相對分子質量升高而升高;熔點除與相對分子質量有關外,還與其結構有關,通常對位異構體由於分子對稱,熔點較高。

鹼金屬(鈉、鉀或鋰)在液氨與醇(乙醇、異丙醇或二級丁醇)的混合液中,與芳香化合物反應,苯環可被還原成1,4-環己二烯類化合物,這種反應叫做Birch(伯奇)還原。例如,苯可被還原成1,4-環己二烯。

『肆』 芳香烴的性質,特點,反應

苯及其同系物、多苯環物及衍生物構成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簡稱芳香烴或芳烴。准確的講,符合休克爾規則4n+2的就算。
與開鏈類似物相比,芳香烴比較穩定,苯環較容易進行取代反應,不容易進行加成反應和氧化反應,稱為芳香性。
至於反應就很多了,如苯發生親電取代反應等,隨著取代基的不同母體的電負性不同,反應的機理也不一樣,建議在網路上尋找和該知識點相關的課件或文檔,先系統學習下為妙。

『伍』 烴物理性質

烴類的熔沸點規律
(1)有機物一般為分子晶體,在有機同系物中,隨著D原子數增加,相對分子質量增大分子間作用力增大,熔沸點逐漸升高.例如:氣態烴:CxHy,X小於等於4
(2)分子式相同的烴,支鏈越多,熔沸點越低.例如沸點:CH3(CH2)3CH3>(CH302CHCH2CH3>C(CH3)4
(3)同分異構體的芳香烴及其衍生物的熔沸點,一般的說:鄰位>間位>對位

『陸』 芳香烴的化學性質是什麼

1、親電取代反應

主要包含五個方面:鹵代:與鹵素及鐵粉或相應的三鹵化鐵存在的條件下,可以發生苯環上的H被取代的反應。鹵素的反應活性為:F>Cl>Br>I不同的苯的衍生物發生的活性是:烷基苯>苯>苯環上有吸電子基的衍生物。
烷基苯發生鹵代的時候,如果是上述催化劑,可發生苯環上H取代的反應;如在光照條件下,可發生側鏈上的H被取代的反應。
應用:鑒別。(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如:鑒別:苯、己烷、苯乙烯。(答案:step1:溴水;step2:溴水、Fe粉)。
硝化:與濃硫酸及濃硝酸(混酸)存在的條件下,在水浴溫度為55攝氏度至60攝氏度范圍內,可向苯環上引入硝基,生成硝基苯。不同化合物發生硝化的速度同上。
磺化:與濃硫酸發生的反應,可向苯環引入磺酸基。該反應是個可逆的反應。在酸性水溶液中,磺酸基可脫離,故可用於基團的保護。烷基苯的磺化產物隨溫度變化:高溫時主要得到對位的產物,低溫時主要得到鄰位的產物。
F-C烷基化:條件是無水AlX3等Lewis酸存在的情況下,苯及衍生物可與RX、烯烴、醇發生烷基化反應,向苯環中引入烷基。這是個可逆反應,常生成多元取代物,並且在反應的過程中會發生C正離子的重排,常常得不到需要的產物。該反應當苯環上連接有吸電子基團時不能進行。如:由苯合成甲苯、乙苯、異丙苯。
F-C醯基化:條件同上。苯及衍生物可與RCOX、酸酐等發生反應,將RCO-基團引入苯環上。此反應不會重排,但苯環上連接有吸電子基團時也不能發生。如:苯合成正丙苯、苯乙酮。
親電取代反應活性小結:連接給電子基的苯取代物反應速度大於苯,且連接的給電子基越多,活性越大;相反,連接吸電子基的苯取代物反應速度小於苯,且連接的吸電子基越多,活性越小。
2、加成反應
與H2:在催化劑Pt、Pd、Ni等存在條件下,可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最終生成環己烷。與Cl2:在光照條件下,可發生自由基加成反應,最終生成六六六。
3、氧化反應
苯本身難於氧化。但是和苯環相鄰碳上有氫原子的烴的同系物,無論R-的碳鏈長短,則可在高錳酸鉀酸性條件下氧化,一般都生成苯甲酸。而沒有α-H的苯衍生物則難以氧化。該反應用於合成羧酸,或者鑒別。現象:高錳酸鉀溶液的紫紅色褪去。
4、定位效應
兩類定位基鄰、對位定位基,又稱為第一類定位基,包含:所有的給電子基和鹵素。它們使新引入的基團進入到它們的鄰位和對位。給電子基使苯環活化,而X2則使苯環鈍化。
間位定位基,又稱為第二類定位基,包含:除了鹵素以外的所有吸電子基。它們使新引入的基團進入到它們的間位。它們都使苯環鈍化。
二取代苯的定位規則:原有兩取代基定位作用一致,進入共同定位的位置。如間氯甲苯等。原有兩取代基定位作用不一致,有兩種情況:兩取代基屬於同類,則由定位效應強的決定;若兩取代基屬於不同類時,則由第一類定位基決定。

『柒』 鏈烴和芳香烴的物理性質

鏈烴:不溶於水,C<4為氣體,易溶於氯仿,苯,酒精,CCl4.

芳香烴:較穩定,有毒,易溶於氯仿,CCl4.不溶於水.為液體

『捌』 芳香烴的各種性質

有香味,因為含苯環所以有苯環的性質

『玖』 芳香烴包括有哪些,它的性質是

具有芳香性的烴類化合物。分為苯型芳香烴和非苯型芳香烴。
可以根據休克爾規則(4n+2)判定芳香性。
典型的非苯型芳香烴有環多烯離子,薁(藍烴),富勒烯等。
芳香性:環狀閉合共軛體系,π電子高度離域,具有離域能,體系能量低,較穩定.在化學性質上表現為易進行親電取代反應,不易進行加成反應和氧化反應,這種物理,化學性質稱為芳香性。
休克爾規則:一個單環化合物只要具有平面離域體系,它的 π 電子數為 4n+2(n=0,1,3,…整數),就有芳香性(當 n>7 時,有例外).其中n相當於簡並的成鍵軌道和非鍵軌道的組數(如圖).苯有六個 π 電子,符合 4n+2 規則,六個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內,故苯有芳香性.而環丁二烯,環辛四烯的 π 電子數不符合 4n+2 規則,故無芳香性。性質, 芳香族化合物在歷史上指的是一類從植物膠里取得的具有芳香氣味的物質,但目前已知的芳香族化合 芳香烴,大多數是沒有香味的。因此,芳香這個詞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只是由於習慣而沿用至今。[1] 芳香族化合物是符合休克爾規則的碳環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它們的分子中都具有閉合環狀的共軛體系;∏電子滿足4n+2,且高度離域;鍵長平均化.因此,該類化合物雖然具有高度不飽和的情況,但性質卻是比較穩定的,比如容易發生取代,而難加成和氧化。本部分重點掌握芳烴的結構、命名、化學性質、定位效應以及應用於有機合成

『拾』 什麼是芳香烴化合物的性質和應用

芳香烴(Aromatics)簡稱「芳烴」,通常指分子中含有苯環結構的碳氫化合物。芳香烴是閉鏈類的一種,具有苯環基本結構。歷史上早期發現的這類化合物多有芳香味道,所以稱這些烴類物質為芳香烴,後來發現的不具有芳香味道的烴類也都統一沿用這種叫法,例如苯、萘等。苯的同系物的通式是(n≥7)。

芳香烴不溶於水,溶於有機溶劑。芳香烴一般比水輕,沸點隨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芳香烴易起取代反應,在一定條件下也能起加成反應。如苯跟氯氣在鐵催化劑條件下生成氯苯和氯化氫,在光照下則發生加成反應生成六氯化苯()。芳香烴主要用於制葯、染料等工業。

根據結構的不同,芳香烴可分為3類:①單環芳香烴,如苯的同系物;②稠環芳香烴,如萘、蒽、菲等;③多環芳香烴,如聯苯、三苯甲烷。

芳香烴主要來源於煤、石油和焦油。芳香烴在有機化學工業里是最基本的原料。現代用的葯物、炸葯、染料,絕大多數是由芳香烴合成的。燃料、塑料、橡膠及糖精也用芳香烴為原料。其中的糖精,為白色結晶性粉末,其難溶於水,而其鈉鹽易溶於水,對熱穩定,其甜度為蔗糖的300~500 倍,不含熱量,吃起來會有輕微的苦味和金屬味殘留在舌頭上,是最古老的甜味劑。糖精於1878年被美國科學家發現,很快就被食品工業界和消費者接受。糖精不被人體代謝吸收,在各種食品生產過程中都很穩定。缺點是風味差,有後苦,這使其應用受到一定限制。急性毒性 (兔) 為 5000~8000毫克/千克BW (口服 );每日攝取安全容許量 (ADI)為 0~2.5毫克/千克BW。有一些研究結果顯示,其曾在動物實驗中發現有導致膀胱癌的可能性,但在人體試驗上並未發現有不良影響。糖精很多年來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生產與使用的合成甜味劑,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糖精在世界各國的使用明顯增加。 製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鄰甲苯胺等,均為石油化工產品。甲苯易揮發和燃燒,甚至引起爆炸,大量攝入人體後會引起急性中毒,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氯磺酸極易吸水分解產生氯化氫氣體,對人體有害,並易爆炸;糖精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中間體物質對人體健康也有危害。糖精在生產過程中還會嚴重污染環境。此外,目前從部分中小糖精廠私自流入廣大中小城鎮、農村市場的糖精,還因為工藝粗糙、工序不完全等原因而含有重金屬、氨化合物、砷等雜物。它們在人體中長期存留、積累,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人體的健康。

芳香族化合物在歷史上指的是一類從植物膠里取得的具有芳香氣味的物質,但目前已知的芳香族化合物中,大多數是沒有香味的。因此,芳香這個詞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只是由於習慣而沿用至今。下面介紹一下各種芳香族化合物的化學性質及其在工業、醫葯等方面的用途。

多環芳香烴的簡介

煙熏食品

多環芳香烴,分子中含有2個或2個以上苯環結構的化合物,是最早被認識的化學致癌物。早在1775年英國外科醫生Pott就提出,打掃煙囪的童工,成年後多發陰囊癌,其原因就是燃煤煙塵顆粒穿過衣服擦入陰囊皮膚所致——實際上就是煤煙中的多環芳香烴所致。多環芳香烴也是最早在動物實驗中獲得成功的化學致癌物。1915年日本學者Yamagiwa 和Ichikawa,用煤焦油中的多環芳香烴使動物致癌。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多環芳香烴曾被認為是最主要的致癌因素,50年代後,被認為是各種不同類型的致癌物中之一。 但總的來說,它在致癌物中仍然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至今它仍然是數量最多的一類致癌物,而且分布極廣。空氣、土壤、水體及植物中都有其存在,甚至在深達地層下50米的石灰石中也分離出了3,4?苯並芘。在自然界,它主要存在於煤、石油、焦油和瀝青中,也可以由含碳氫元素的化合物不完全燃燒產生。汽車、飛機及各種機動車輛所排出的廢氣中和香煙的煙霧中均含有多種致癌性多環芳香烴。露天焚燒(失火、燒荒)可以產生多種多環芳香烴致癌物。煙熏、烘烤及焙焦的食品均可受到多環芳香烴的污染。

致癌性多環芳香烴的類別

目前已發現的致癌性多環芳香烴及其致癌性的衍生物已達400多種。按其化學結構基本上可分成苯環和雜環2類。 苯環類多環芳香烴

苯是單環芳香烴,它是多環芳香烴的母體。過去一直認為苯無致癌作用,近年來通過動物實驗和臨床觀察,發現苯能抑製造血系統,長期接觸高濃度的苯可引起白血病。

三環芳香烴

二環芳香烴不致癌,三環以上的多環芳香烴才有致癌性。三環芳香烴的兩異構體蒽和菲都無致癌性,但它們的某些甲基衍生物有致癌性。例如,9,10-二甲基蒽、1,2,9,10-四甲基苯等都有致癌性。菲的環戊基衍生物中有不少具有較強的致癌性,特別是15H-環戊並(a)菲的二甲基及三甲基衍生物都具有強烈的致癌性。

四環芳香烴有6個異構體,實驗證明只有3,4-苯並菲有中等強度的致癌性,1,2-苯並蒽有極弱的致癌性。它們的甲基衍生物中2-甲基-3,4-苯並菲是強致癌物。1,2-苯並蒽的許多甲基、烷基及多種其他取代基的衍生物都有一定的致癌性,如9,10-二甲基-1,2-苯並蒽是目前已知致癌性多環芳香烴中作用最快、活性最大的皮膚致癌物之一。 屈可能是致癌活性較弱的致癌物,但它的衍生物中3-甲基屈及5-甲基屈具有強烈致癌作用。

五環芳香烴

五環芳香烴有15個異構體,其中5個有致癌性。3,4-苯並芘為特強致癌物,1,2,5,6-二苯並蒽為強致癌物,1,2,3,4-二苯並菲為中強致癌物,1,2,7,8-二苯並蒽和1,2,5,6-二苯並菲為弱致癌物。

六環芳香烴

六環芳香烴的異構體比五環芳香烴的更多,但進行過致癌實驗的僅10多種。其中3,4,8,9-二苯並芘是強致癌物,1,2,3,4-二苯並芘致癌性很強,3,4,9,10-二苯並芘及1,2,3,4-二苯並芘的7-甲基衍生物也有明顯致癌作用,其餘六環芳香烴無致癌作用或僅有弱的致癌性。

七環以上的芳香烴研究得較少。

有致癌性的其他多環芳香烴還很多,現舉例如下。 芴類

芴本身無致癌性,但其某些衍生物具有致癌性。

例如,1,2,5,6-二苯並芴、1,2,7,8-二苯並芴和1,2,3,4-二苯並芴等已被證實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如可使小鼠發生皮膚癌。2,3-苯並芴蒽和7,8-苯並芴蒽具有強致癌作用,對小鼠皮膚的致癌作用僅次於3,4-苯並芘。

膽蒽類

膽蒽具有較強的致癌性,它的許多甲基及其他烷基衍生物也具有較強的致癌性。例如3-甲基膽蒽是極強的致癌物,可致小鼠皮膚癌、宮頸癌、肺癌等癌症。在腸道,由細菌作用得到的脫氧膽酸可轉化為甲基膽蒽,這一化學致癌物可能對人體有致癌作用。

雜環類多環芳香烴

多環芳香烴的環中碳原子被氮、氧、硫等原子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為雜環多環芳香烴。雜環類多芳香烴中有一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致癌性。現以含氮苯稠雜環類舉例如下。

苯並吖啶

蒽分子環中十位的碳原子被氮原子取代的化合物為吖淀。苯並(a)吖啶、苯並(c)吖啶均無致癌性,它們的某些甲基衍生物卻有致癌性。例如,8,10,12-三甲基苯並(a)吖啶和9,10,12-三甲基苯並(a)吖啶均為強致癌物,7,9-二甲基苯並(c)吖啶和7,10-二甲基苯並(c)吖啶均為極強的致癌物。後二者的致癌力比3-甲基膽蒽還強。

二苯並吖啶

二苯並吖啶中研究較多的有3個異構體,即二苯並(a,h)吖啶、二苯並(a,j)吖啶及二苯並(c,h)吖啶,三者均有致癌性。二苯並(a,h)吖啶和二苯並(a,j)吖啶的某些烷基衍生物有致癌性,如二苯並(a,h)吖啶的8-乙基和14-正丁基衍生物有致癌性。

咔唑是芴分子環中九位的碳原子被氮原子取代的化合物。它的一些單苯及雙苯衍生物已有不少被證實有致癌性。例如7-H-二苯並(a,g)咔唑和7-H-二苯並(c,g)咔唑對小白鼠都有致癌作用。後者的N-甲基及N-乙基衍生物有弱的致癌活性。近年來又發現一些二氮雜苯並咔唑類化合物,也具有明顯致癌物。其中11-氮雜-二苯並(c,i)咔唑及1-氮雜-二苯並(a,i)咔唑為中強致癌物。 含氮苯稠雜環的致癌性是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研究的。這類化合物的致癌作用不像對多環芳香烴化合物被研究得那樣深入、廣泛,而且大多數缺乏對人致癌的充分證據。這類化合物廣泛分布於自然界,不少是植物中的生物鹼和其他生物物質,很多還是人工合成的葯物。因此,利用這些化合物時應加註意。芳香族化合物並不是所有的芳香族化合物都是有芳香味道,因為最開始化學界在研究和接觸這類物質是從一些染料、一些有香味的花草中得知有這些物質,所以才叫芳香族。

熱點內容
南科生物 發布:2025-07-09 04:15:57 瀏覽:993
蹲踞式跳遠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09 03:09:33 瀏覽:84
高中歷史嶽麓 發布:2025-07-09 02:45:51 瀏覽:353
新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01:27:47 瀏覽:276
物理實驗教師 發布:2025-07-09 00:46:01 瀏覽:21
怎麼刪除朋友圈 發布:2025-07-09 00:19:21 瀏覽:154
包鋼股份歷史 發布:2025-07-08 22:01:23 瀏覽:878
囚禁教師電影 發布:2025-07-08 20:48:26 瀏覽:962
化學鍵復習 發布:2025-07-08 20:42:29 瀏覽:831
北京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8 19:38:24 瀏覽: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