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歷史特點
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明確反對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封建軍閥斗爭,是工人階級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它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創造了條件,所以說,五四運動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的序幕。
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區別:
舊民主主義革命是資產階級人士發動的,主要思想是三民主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人士發動的,主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思想。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後,即為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
(一)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它不同於義和團的籠統排外主義,它徹底看出了帝國主義聯合中國買辦階級和封建階級以壓榨中國人民大眾的實質。
(二)真正的群眾運動。它既沒有像康梁那樣企圖依靠一個傀儡皇帝來救國,也沒有像辛亥革命那樣單純藉助軍閥力量來實現共和。而是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了群眾。
(三)促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五四運動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全面啟動"、"五四運動是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又是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 。
(一)五四運動不僅是中國革命的分水嶺(新舊民主革命),而且在中國社會進程中也具有劃時代性的標志。
(二)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政治文化逐步由傳統向現代轉化。它所蘊涵的思想認識、價值理念和意識形態,則融入到中國近代政治發展之中。
(三)五四的精神的具體內容:愛國主義是其精神源泉,民主與科學是其中的核心,勇於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解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
『貳』 五四運動的導火線和歷史特點是什麼
導火索: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之一,參加了會議。
中國代表在和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撤退外國在中國的軍隊和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義要求,但巴黎和會不顧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拒絕了中國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此消息傳到中國後,北京學生群情激憤,學生、工商業者、教育界和許多愛國團體紛紛通電,斥責日本的無理行徑,並且要求中國政府堅持國家主權。
在這種情況下,和會代表提交了關於山東問題的說帖,要求歸還中國在山東的德租界和膠濟鐵路主權,以及要求廢除《二十一條》等不合法條約。但結果,北洋政府屈服於帝國主義的壓力,居然准備在《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上簽字。
最終,英、美、法、日、意等國不顧中國民眾呼聲,在1919年6月28日還是簽訂了《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仍然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送日本。在巴黎和會中,中國政府的外交失敗,直接引發了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從而引發了五四運動,在這樣強大的壓力下,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出席巴黎和會的簽字儀式。
歷史特點:由於五四運動是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為代表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所不具備的一些特點。主要是:
第一,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的認識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表面的感性認識階段,這典型地表現為義和團等籠統的排外主義的斗爭上。第二階段才進到理性的認識階段,即看出了帝國主義內部和外部的各種矛盾,並看出了帝國主義聯合中國買辦階級和封建階級以壓榨中國人民大眾的實質,這種認識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才開始的。在這場運動中,提出了「改造搶到世界,不認秘密外交,實行民族自決」和「另起爐灶,組織新政府」這樣的口號。這表明,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上了。
第二,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
如果說,辛亥革命的根本弱點之一,是沒有廣泛地動員和組織群眾,那麼,五四運動本身就是一場群眾性的革命運動。中國工人階級、學生群眾和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參加到運動中。
第三,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第四,五四運動是由學生先發起,由工人擴大的堅決的反帝運動,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第五,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開端。
『叄』 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
五四運動是在新的時代和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具有以辛亥革命為代表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所不具備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
1、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把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上。
2、廣泛的動員和組織了群眾,是一場真正的群眾性的革命運動。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在運動後期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3、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幹部上的准備。(一方面,工人階級運動促進知識分子尋找同其結合的方式。另一方面,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實際斗爭中逐步轉變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4、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此後,無產階級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成為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領導者。
『肆』 試述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
1.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版),把中國人民反帝權反封建的斗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上。
2.廣泛的動員和組織了群眾,是一場真正的群眾性的革命運動。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在運動後期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3.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幹部上的准備。(一方面,工人階級運動促進知識分子尋找同其結合的方式。另一方面,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實際斗爭中逐步轉變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4.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此後,無產階級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成為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領導者。
『伍』 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
(1)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把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上。
(2)五四運動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了群眾,是一場真正的群眾性的革命運動。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在運動後期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幹部上的准備。一方面,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在運動中充分領略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從而促使他們在行動上探索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階級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工人階級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歷史使命。另一方面,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實際斗爭中經受了鍛煉,並自覺進行了自身的改造,逐步轉變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4)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五四運動發生在俄國十月革命之後,中國革命逐漸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五四運動以後,無產階級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成為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領導者。
『陸』 五四運動爆發的社會歷史條件與歷史特點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借口對德宣戰,攻佔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控制了版山東省,奪去德國在權山東強占的各種權益。1918年大戰結束,德國戰敗。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分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和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備在「和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
『柒』 五四運動的特點及核心精神是什麼
五四運動的特點:
1、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2、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4、五四運動是由學生先發起,由工人擴大的堅決的反帝運動,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5、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開端。
五四運動的影響: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捌』 簡述五四運動爆發的歷史特點,並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想
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第一種回答)
第一,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第二,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如果說,辛亥革命的根本弱點之一,是沒有廣泛地動員和組織群眾,那麼,五四運動本身就是一場群眾性的革命運動。
第三,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第四,五四運動是由學生先發起,由工人擴大的堅決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運動。
第五,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
(第二種回答)
1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2 這次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軍的作用;青年學生發揮了先鋒作用。
3 五四運動發生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之後,是當時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 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5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從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准備
『玖』 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
1.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主要因為:
(1)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台,成為主力軍,顯示了巨大的力量,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運動中起了領導作用,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中國無產階級將承擔起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責任。
(2)五四運動啟發廣大人民覺悟,准備了革命力量的聯合,因此辛亥革命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3)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使更多的激進民主主義者轉變為社會主義者,並使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從而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准備了條件。
(4)五四運動發生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之後,屬於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這樣,五四運動後,以無產階級為領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引,以社會主義為奮斗目標,以廣大人民群眾為基礎的中國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
徹底性表現:
(1)反帝的根據:
①從斗爭起因看:由山東問題引起,此問題是分贓的巴黎和會所導致的。
②從斗爭口號看:「外爭國權」不承認和會對山東問題的決議。
(2)反封建的根據:
①從斗爭目標看:開始時提出罷免賣國賊職務,工人參加後,進一步指向北洋軍閥政府。
②從斗爭口號看:「內除國賊」。
(3)徹底的根據:指與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勢不兩立的斗爭精神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