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⑴ 北京長期作為全國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體現在
1.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優越。北京地處中緯度暖溫帶,地處內陸但距海不遠,這樣的位置使北京有適合城市發展的冷熱、干濕都適中的氣候優勢。
2.戰略位置優越。北京的地形地勢決定了北京市戰爭年代易守難攻,和平年代適宜經濟發展、城市建設。
3.經濟區位優越。北京西部背靠我國黃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鄰糧、棉、油等物產豐富的黃淮海平原,北抵我國最大的牧區內蒙古牧區,這些區域為北京市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正是由於北京的地理位置優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國的戰略重鎮,金、元、明、清先後在此建都,新中國成立後,又一次定都北京。
⑵ 北京地理位置的優越性體現在()①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②是我國北方最重要
首都北京地理位置的優越性體現在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背靠群山,面向渤海,是全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樞紐之一等.故選項A符合題意.
故選:A.
⑶ 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 地理條件的優勢是什麼
北京位置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緯度位置優越。地處中緯度暖溫帶,半版濕潤地區,權有適合城市發展的冷熱、干濕都適中的氣候優勢。 2.海陸位置優越。雖居內陸,但距海較近,交通發達。 3.戰略位置優越。戰爭年代,三面環山,易守難攻,和平年代,東南平坦,適於經濟發展,城市建設。 4.經濟區位優越。西有黃土高原,北有內蒙古牧區,南有華北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供應充盈。 正是由於北京的地理位置優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國的戰略重鎮,金、元、明、清先後在此建都,新中國成立後,又一次定都北京。
麻煩採納,謝謝!
⑷ 簡單說出北京位置的優越性
北京地處燕山山脈環抱之中。屬於地勢比較平緩的低海拔地區。位居溫帶地區,春秋氣候宜人。密雲水庫等給北京提供了絕大部分的水源。北京從歷史上就是古老的帝王之都,傳承著中華幾千年的文化。直到今天依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首都。
⑸ 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麼優越性
北京位於北緯39°56′,東經116°20′,北京市境處於華北平原與太行山脈、燕山山脈的交接部位.東距渤海150公里.她的東南部為平原,屬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區;她的西部山地,為太行山脈的東北余脈;她的北部、東北部山地,為燕山山脈的西段支脈.北京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漫長.
北京地處太行山前的洪積平原上,地勢平坦開闊,從其位置看,三面環山的地形,軍事上易守難攻,東南距離渤海很近且有遼東 山東半島拱衛海上防禦,向東偏北出山海關可到東北地區,向西北出居庸關到我國最大牧區內蒙古,西距山西等產煤地不遠,南為物產豐富的黃淮海平原,這些也是古代北京成為很多朝代國都的重要原因.
從交通看,京滬、京廣、京九、京哈、京包、京通等鐵路干線經過,也是全國最大的航空港之一,公路網稠密,雖然不臨海 但距渤海很近,到天津新港只有一百多里,內河航運主要有京杭運河.
⑹ 北京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北京市境處於華北平原與太行山脈、燕山山脈的交接部位。東距渤海150公里。她的東南部版為平原,屬於華北權平原的西北邊緣區;她的西部山地,為太行山脈的東北余脈;她的北部、東北部山地,為燕山山脈的西段支脈。
北京是交通要道,北進蒙古,東進東北 南進華北。要塞分別是 居庸關,山海關,盧溝橋。從軍事上講這是個絕佳的地理位置。 北京自然條件很好,地質結構穩定。最重要的是位於全中國的中央位置(大約)有利於統治
⑺ 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麼優越性
北京市境處於華北平原與太行山脈、燕山山脈的交接部位。東距渤海150公里。她的東南部為平原,屬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區;她的西部山地,為太行山脈的東北余脈;她的北部、東北部山地,為燕山山脈的西段支脈。
北京位於北緯39°56′,東經116°20′。其雄踞於華北大平原的西北端,西部、北部、東北部,由太行山(西山)與軍都山及燕山山脈所環抱,造成形似「海灣」之勢,故自古就有「北京灣」之稱。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全國政治、文化、交通、旅遊和國際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個區和7個縣組成。總面積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佔地1040平方公里。人口1150萬。北京為我國四大直轄市之首。
北京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是其各季氣候的不同特色,不論你何時來京觀光,均有迷人的風彩。北京春秋季較短,夏冬季稍長。一月份較冷,月均氣溫-4.7℃,七月份稍 熱,月均氣溫26.1℃。年均降雨量650毫米,無霜期180天。這里地理位置顯赫,山川雄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故歷來被視為藏龍卧虎的神州寶地。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歷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遠在70~50萬年前,這里就是人類祖先的發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國?燕國,在此建都,名 「薊」,從此「燕京」之名流傳至今。公元前三世紀後,此地歷為秦、漢、隋、唐各朝的北方重鎮。公元十世紀初,我國東北的契丹族建立遼朝,將這里作為陪都,名南京。1125年,女真族興起,滅遼而建金朝,正式於此建都,定名中都,並大興土木,建起三十六座豪華的宮殿。中都城在今廣安門一帶,但1215年毀於兵火。這一年,我國北方的蒙古族舉兵南下,相繼滅了金朝和避於杭州的南宋王朝而統一了中國。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寧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為大都,此是今天舊北京城的前身。1368年朱元璋率領農民起義軍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都城設於南京,將大都改稱北平。1403年朱棣奪得皇位,遷都北平,並改名為北京,北京之名從此開始。不久興建紫禁城等,經過十五年施工於1420年建成,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1644年清軍入關,明朝滅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各朝在此建都共達800多年歷史。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古老的北京獲得了新生,被確定為新中國的首都。
古老的北京城,經過歷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在此留下了中華民族極其光輝燦爛的文化。全城的建築布局以紫禁城為中心,從南到北貫穿一條全長8公里的中軸線。其前朝後市,左祖右社(太廟與社稷壇);街道縱橫,殿宇輝煌;壇廟神奇,園陵壯美;河湖穿繞,風光如畫。全城既有平面布局,又有立體造型,這不僅是中國古都的典範,而且在世界城建史上也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北京歷來以豐富的名勝古跡和迷人的自然風光著稱於世。這里有天下奇觀的萬里長城,世界之最的皇宮建築群,美不勝收的古典園林,以及宏偉壯觀的壇廟、帝陵、古塔、石刻等。而且十渡、松山、龍慶峽、石花洞等自然景觀,和1919年「五四」運動等眾多史跡紀念地,均是讓人大飽眼福,樂而忘返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