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葯行業現狀
❶ 生物制葯行業的未來十年的發展情況
基因工程葯物(蛋白類葯物)、人源化治療性單克隆抗體葯物、現代中葯以及基因治療技術,將成為未來10年國際生物醫葯研究開發領域的熱點。這是25日在上海舉行的21世紀醫葯國際學術大會暨2004上海國際生物技術與醫葯研討會上透露的信息。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院士、上海市現代生物與醫葯產業辦公室主任李逸平博士、美國耶魯大學鄭永齊教授等認為,雖然化學合成葯物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是疾病治療的主導產品,但隨著生命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基因工程葯物、抗體葯物、現代中葯以及基因治療技術,必定是生物醫葯領域開發的熱點。這是葯物開發必須達到穩定、有效、安全、可控目標的需要,是提高人類生命質量的需要。
專家分析說,基因工程葯物和抗體葯物具有毒副作用小、靶點明確、針對性強、療效好的特點。現代中葯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可以對付多個治療性葯物作用靶點,一般情況下,毒副作用也較小。基因治療技術可以解決一般葯物難以解決的問題,通過基因的修復、替換或干預,可以突破許多重要疾病的治療難關。
耶魯大學教授鄭永齊說,人類基因圖譜的完成,為生物制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基因治療技術開發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鄭永齊介紹,耶魯大學用中國一張1800年前的中葯處方研究中葯的價值,啟用現代生物技術分析這張中葯處方的成份,治療機理,目前取得了初步效果。用這張處方製成的葯劑和其他化學葯物合用治療腸癌,收到了葯效提高、副作用減少的療效。這表明現代中葯走向世界很有希望。
專家介紹說,目前國際上天然葯物年銷售額達到160億美元,還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各國都看好天然葯物,正在爭奪天然葯物市場。這為中葯現代化、國際化提供了契機。
❷ 中國的生物醫療現狀是怎樣的
在我國,生物制葯產業已經成為一個具有極強生命力和成長性的新興產業,也是醫葯行業內中最具容投資價值的子行業之一。隨著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及整個醫葯行業的快速發展,生物制葯行業仍具備較大的發展空間。未來5年,中國生物制葯產值將以不低於15%的速度蓬勃發展。
目前,中國的生物醫葯產業仍然處於發展期。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06-2015年我國生物制葯行業產銷規模均穩步增長,年均增速在14%以上。2015年我國生物醫葯行業市場規模為2979億元,占生物技術產業的42.7%。2016年生物醫葯行業市場規模為3299.28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0.7%,仍維持較強勁增長。
❸ 中國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和平台,支持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葯科技產業園等重大創新載體建設,支持澳門中醫葯科技產業發展平台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組成。
一、大灣區三大城市醫葯製造業產值破百億
根據火石創造統計數據,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9城市中醫葯製造業產值規模最大是深圳市,總產值達344億元,其次是廣州市,醫葯製造業產值達314億元。另外珠海市、佛山市、中山市醫葯製造業產值均超過100億元。目前,2019年最新數據仍未公布。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物醫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❹ 生物醫葯前景如何
一、制葯專業就業前景如下:
醫葯產業已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競爭的焦點,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建立醫葯品工業視為國家強盛的一個象徵。新葯的不斷發現和治療方法(如基因研究)的巨大進步,促使醫葯工業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因此,無論是葯品,還是過程技術都需要新型制葯工程師,這類人才掌握最新技術和交叉學科知識、具備制葯過程和產品雙向定位的知識及能力,同時了解密集的工業信息並熟悉全球和本國政策法規。正如前面已經提到的,2003年中國制葯企業共5082家,生產葯品的工業企業約3000家,生化制葯企業300餘家,其中現代生物制葯企業47家;生產中葯(包括天然葯物)產品的企業約1600家,其中專門生產中葯(包括天然葯物)產品的155家。另外,還有葯品批發企業16.7萬多家,葯品零售企業12萬家,醫療機構6萬家。這些企業都對制葯工程專業人才有較大的需求量。
二、制葯專業就業方向如下:
從事醫葯產品的生產、科技開發、應用研究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
三、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扎實的生物技術和葯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熟練掌握現代生物技術和制葯技術的常用實驗流程,初步了解生物技術制葯企業生產和銷售環節的流程,能夠勝任現代生物技術實驗室和生物技術制葯企業崗位基本要求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技術應用型高級實用人才。
❺ 生物制葯的現狀研發投入
生物制葯是利用生物活體來生產葯物的方法,如利用轉基因玉米生產人源抗體、轉基因牛乳腺表達人α1抗胰蛋白酶等。生物制葯行業前景廣闊,全世界的醫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它將廣泛用於治療癌症、艾滋病、冠心病、貧血、發育不良、糖尿病等多種疾病。醫葯上已應用的抗生素絕大多數來自微生物,如紅黴素、潔黴素等,注射用的青黴素、鏈黴素、慶大黴素等。我國從事生物技術產業研究、開發、生產和經營的人數僅相當於美國生物技術產業人數的1/4。從事生物醫葯產品研究與開發的人才更是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的瓶頸。
國內生物制葯行業發展具有規模小、集中度低、增速快等特點。
2006年到2010年,我國生物制葯行業規模增長272%。我國生物制葯行業銷售額雖然大幅增加但僅和美國生化公司安進一家銷售接近。華蘭生物、天壇生物、科華生物、雙鷺葯業、達安基因五個上市企業全年銷售額僅占市場份額的百分之四左右。我國生物制葯企業的生產能力結構存在不均衡,高端葯物產能不足,出現低端葯物產能過剩的現象。如我國的疫苗生產一半以上產品是用於預防脊髓灰質炎、麻疹等常見病的疫苗,無對尖端的癌腫、AIDS疫苗研製,目前我內生物制葯行業企業的產品自主研發能力相對薄弱,以仿製葯和原料葯為主,競爭能力差。我國已經批准上市的生物葯品原創僅百分之五左右,絕大多數為仿製葯。國內生物制葯行業在研發投入僅少部分生物葯廠接近國際水平,絕大多數生物制葯廠研發投入較少。
❻ 中國生物制葯企業狀況
1、生物葯物是指運用微生物學、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等的研究成果,從生物體、生物組織、細胞、體液等,綜合利用微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葯學等科學的原理和方法製造的一類用於預防、治療和診斷的製品。生物葯物原料以天然的生物材料為主,包括微生物、人體、動物、植物、海洋生物等。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有目的人工製得的生物原料成為當前生物制葯原料的主要來源。如用免疫法製得的動物原料、改變基因結構製得的微生物或其它細胞原料等。生物葯物的特點是葯理活性高、毒副作用小,營養價值高。生物葯物主要有蛋白質、核酸、糖類、脂類等。這些物質的組成單元為氨基酸、核苷酸、單糖、脂肪酸等,對人體不僅無害而且還是重要的營養物質。生物葯物的陣營很龐大,發展也很快。
目前全世界的醫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特別是合成分子結構復雜的葯物時,它不僅比化學合成法簡便,而且有更高的經濟效益。
半個世紀以來微生物轉化在葯物研製中一系列突破性的應用給醫葯工業創造了巨大的醫療價值和經濟效益。微生物制葯工業生產的特點是利用某種微生物以「純種狀態」,也就是不僅「種子」要優而且只能是一種,如其它菌種進來即為雜菌。對固定產品來說,一定按工藝有它最合適的「飯」—培養基,來供它生長。培養基的成分不能隨意更改,一個菌種在同樣的發酵培養基中,因為只少了或多了某個成分,發酵的成品就完全不同。如金色鏈黴菌在含氯的培養基中可形成金黴素,而在沒有氯化物或在培養基中加入抑制生成氯化的物質,就產生四環素。葯物生產菌投入發酵罐生產,必須經過種子的擴大制備。從保存的菌種斜面移接到搖瓶培養,長好的搖瓶種子接入培養量大的種子罐中,生長好後可接入發酵罐中培養。不同的發酵規模亦有不同的發酵罐,如10噸、30噸、50噸、100噸,甚至更大的罐。這如同我們作飯時用的大小不同的鍋。
我們吃的維生素、紅黴素、潔黴素等,注射用的青黴素、鏈黴素、慶大黴素等就是用不同微生物發酵製得的。醫葯上已應用的抗生素絕大多數來自微生物,每個產品都有嚴格的生產標准。預測生物制葯的研究進展,它將廣泛用於治療癌症、艾滋病、冠心病、貧血、發育不良、糖尿病等多種疾病。
我國的生物制葯市場現狀分析和發展前景,您瀏覽以下網站信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http://www.icinet.com.cn/readnews.asp?newsid=28295
❼ 生物制葯的行業現狀
醫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醫葯行業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1978-2010年,醫葯工業產值年均增速達到15%以上,規模不斷擴大,經濟運行質量與效益不斷提高。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葯物制劑生產國。
生物技術成果與微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葯學等科學的原理和方法結合形成了醫葯行業的重要子行業之一。
《中國生物制葯行業技術研發與新品上市分析報告》 顯示,國家加大對生物技術創新和生物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使我國生物制葯行業保持快速發展勢頭。數據顯示,2003-2010年中國生物制葯行業銷售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21.52%,2010年行業產銷規模突破千億元,同比增速超過40%。
認為,未來十年,一批基因治療方案、葯物將進入應用階段。中國生物葯研發與產業化能力也將大幅度提高,形成化學葯、中葯、生物葯三足鼎立的葯物新格局。我國將針對癌症、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等重大疾病,取得200個生物新葯證書,開發近200種生物葯,近400個生物葯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中國生物制葯的高速發展時代已經到來。
2011年生物制葯的銷售額已達1600億美元,佔全球葯品市場份額的19%,預計到2020年,生物制葯在全球葯品銷售中的比重將超過三分之一。我國醫葯製造業年總產值已經超過1.2萬億元,出口年均增長率也穩定保持在25%-30%。其中,化學原料葯是代表我國醫葯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產業,年產值佔全國醫葯總產值的近一半,出口比重超過60%。2015年全球生物仿製葯市場將從2010年的243萬美元增長到37億美元,這相當於30個品牌葯損失510億美元的銷售。2015年,我國生物仿製葯品的年銷售額,將從2011年的2748億元,增長到447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在15%左右,並將始終佔全國生物醫葯銷售總額的62%左右。在2012-2016年期間,專利葯銷售額預計將以超過25%的增長率繼續增長。隨著一些重磅生物葯物專利即將到期,2010-2017年,價值1500億美元的葯物將失去專利保護,這將推動仿製葯市場從2010年1238.5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2310億美元。 生物葯物的陣營很龐大,發展也很快。全世界的醫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特別是合成分子結構復雜的葯物時,它不僅比化學合成法簡便,而且有更高的經濟效益。
半個世紀以來開發研製的各種生物制葯分析系統和微生物轉化在葯物研製中一系列突破性的應用給醫葯工業創造了巨大的醫療價值和經濟效益。微生物制葯工業生產的特點是利用某種微生物以「純種狀態」,也就是不僅「種子」要優而且只能是一種,如其它菌種進來即為雜菌。對固定產品來說,一定按工藝有它最合適的「飯」—培養基,來供它生長。培養基的成分不能隨意更改,一個菌種在同樣的發酵培養基中,因為只少了或多了某個成分,發酵的成品就完全不同。如金色鏈黴菌在含氯的培養基中可形成金黴素,而在沒有氯化物或在培養基中加入抑制生成氯化的物質,就產生四環素。葯物生產菌投入發酵罐生產,必須經過種子的擴大制備。從保存的菌種斜面移接到搖瓶培養,長好的搖瓶種子接入培養量大的種子罐中,生長好後可接入發酵罐中培養。不同的發酵規模亦有不同的發酵罐,如10噸、30噸、50噸、100噸,甚至更大的罐。這如同我們作飯時用的大小不同的鍋。
❽ 生物制葯行業市場前景如何
前途無量,這是人類未來可以持續發展的14個高技術領域之一,目前,美國和日本領先,我們要奮起直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