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
1. 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發展史
1、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產生。
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下,洋務企業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自然經濟的進一步解體。
2、甲午中日戰爭後到20世紀初實現初步發展。
清政府為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社會上興起實業救國熱潮和人民掀起的收回利權運動的推動。
3、辛亥革命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短暫春天。
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放鬆對華侵略,北洋軍閥政府較為寬松的經濟政策,使資本主義工商業得以繼續發展。
4、一戰後至二十年代中期出現萎縮。
一戰後,歐洲列強卷土重來,整個民族工業又迅速蕭條。
5、國民政府統治前期出現短暫發展。
此時全國的基本統一,國民政府推行有利於發展經濟的政策和措施。
6、抗戰時期至國民政府統治後期,大量破產倒閉。
在淪陷區,日偽政權瘋狂的經濟掠奪,日本侵華資本膨脹,毀壞或吞並民族工業。在國統區,官僚資本壟斷地位空前加強,官僚資本乘戰時民族工業之危,吞並民營企業,進行大規模掠奪。
(1)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盡管資本主義僅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一種經濟成分,而且是不佔統治地位的經濟成分,但它對鴉片戰爭後百年來的中國歷史,對中國向何處去,卻有著重要意義。
在一定意義上說,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不發展,決定著中國社會、中國革命所走過的道路。如果沒有資本主義的一定發展,沒有中國資產階級和中國無產階級。
中國資本主義盡管歷史不長,發展微弱,但同樣可以觀察到它的原始積累、資本積聚以致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諸過程。
可以看到資本主義剩餘價值規律、資本積累規律的作用。這些過程和規律的作用,又都具有中國的或者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徵。
2. 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可以大致分為幾等階段
資本主義的演變經歷了自由競爭和壟斷兩個階段。
一、自由資本主義階段
1、時段
16~19世紀。
2、特徵
①自由競爭;
②政治民主;
③商品輸出。例如電影《創業》周挺杉拉駱駝,運洋油。
二、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帝國主義階段)
列寧指出:「如果必須給帝國主義下一個盡量簡短的定義,那就應當說,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LX2-808
1、時段
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在。
2、特徵
①壟斷組織的形成。
壟斷組織的基本形式是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②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融合起來,形成了金融資本。
③資本輸出。
所謂資本輸出,是指資本家、資本家集團或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對國外進行投資和貸款(的行為)。它有兩種形式:
一是企業形式的資本輸出,資本家直接到其他國家辦工廠,形成跨國公司。
二是借貸形式的資本輸出,通過銀行向其他國家的企業貸款。
④國際壟斷同盟在經濟上瓜分世界。
所謂國際壟斷同盟,就是資本主義各國最大的壟斷組織根據協定成立的國際性經濟聯盟。
⑤資本主義列強從領土上瓜分世界。
列寧說:「帝國主義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幾個大國都想爭奪霸權。」LX2-810 「現代戰爭產生於帝國主義」。LQ21-324 兩次世界大戰就是突出的表現。人們一般是從侵略、戰爭的角度來認識帝國主義的。
另外,所謂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組織的一種形式,不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大階段。
(回答完畢,若有價值,請予採納)
3. 美國資本主義發展史
美國資本主義發展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16-18世紀,正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西歐各國相繼入侵北美洲。到了十八世紀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塊殖民地,殖民地的經濟,文化,政治相對成熟。
第二階段:美國獨立後積極進行領土擴展,美國領土逐漸由大西洋沿岸擴張到太平洋沿岸。經濟發生了顯著變化,北部、南部經濟沿著不同方向發展。
第三階段:1865年開始了重建時期,逐步廢除奴隸制,1877年,南部進行民主重建,制訂了民主的進步法令,標志著民主重建的結束。
資本主義改為農業工人到農業資本家的農場幹活,之後拿錢離開,不掌控土地。資本主義里資本家與工人之間是僱傭關系。資本主義指資本主導社會經濟和政治的意義,並無准確定義,不同經濟學家有不同定義。
現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已經達到政企一體的政治制度。即金融巨頭通過聯合的方式推選自己的代言人組成政府,跨國經濟巨頭則可以通過選舉、戰爭等方式控制其它國家,從而擴展勢力范圍。
4. 近代資本主義發展史
一、世界資本主義發展歷程
1、萌芽——簡單協作時期(14—16世紀)
重大事件: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文藝復興、宗教改革
2、興起——工場手工業時期(17—19世紀初期)
重大事件:早期資產階級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歐洲封建國家改革、啟蒙運動
3、發展——蒸汽時代 (19初-1870年)
重大事件:工業革命、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運動(美國內戰、日俄改革、意德統一)、社會主義運動(馬克思主義誕生、第一國際、巴黎公社)、民族解放運動(亞洲革命風暴)
4、成熟——電氣化時代前期 (1870年—1917年)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業革命、壟斷組織產生、列強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加劇,一戰爆發
5、相對穩定發展——電氣化時代後期(1918-1945年)
①戰後初期(1918--1923),一戰給歐洲資本主義國家造成嚴重破壞,美國開始取代英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
②二十年代(1923--1929),經濟復甦,相對穩定繁榮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發世界經濟大危機,法西斯上台並對外侵略擴張
④二戰時期(1939--1945),二戰爆發,法西斯與反法西斯的矛盾成為世界主要矛盾
6、進一步發展——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 (1945 年-至今)
①1945-1950年,西歐、日本經濟快速復甦並達到戰前水平,美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
②1950—197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高速增長,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強(西德、日本經濟崛起),經濟格局由美國獨霸發展美日歐三足鼎立
③1973-80年代初,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相互交織(「滯脹」階段)
④1980初-90年代初,經濟回升並增長
⑤90年代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趨勢加強、知識經濟興起
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
1、形成過程:
①開始形成:新航路開辟後
原因:新航路開辟後,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加強各地之間的聯系,早期殖民擴張使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②初步形成:19世紀六七十年代
原因: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推動工業資產階級對外強占商品市場與原料產地,世界各地許多國家和地區被淪為列強的經濟附庸,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其標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爆發。
③最終形成:二十世紀初
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列強加緊對外侵略擴張,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盡,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2、世界市場的作用(評價)
①促進了世界各國生產力的蓬勃發展
②進一步促進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客觀上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擴展到世界各地,沖擊了當地落後的社會生產方式
③加強了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聯系,導致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三、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格局的演變
1、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①確立原因:
a、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經濟實力最強
b、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
喪失原因:
a、19世紀末20世紀初,向帝國主義過渡過程中,資本家不願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
b、美德經濟的迅速發展,超過英國
2、二戰後初期,美國確立了世界經濟霸權地位,日本、西歐受控於美國
原因:
a、美國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
b、兩次世界大戰,使美國大必橫財
c、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力量在戰爭中被削弱
3、二十世紀六七十年年代以後,出現美、日、歐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歐經濟崛起,開始沖擊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美國經濟實力則相對衰落
4、九十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形成
原因: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全球一體化趨勢加強
四、世界近現代史上資本主義經濟有四次快速發展,是哪四次?原因分別是什麼?分別造成什麼影響?
1、第一次:19世紀中期
原因:
①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的提高了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
②新興資產階級在世界范圍內搶占更為廣闊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特點: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影響:
①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
②資本主義國家進一步對外侵略擴張,最終東方從屬於西方
③促進社會進步,工業文明逐漸取代農業文明
④三大進步潮流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社會主義相位而生
2、第二次:1870~1913年
原因:
①第二次工業革命提高了社會生產力
②帝國主義瘋狂瓜分世界,促進經濟的發展
③歐美處於相對和平發展時期
④資本主義產生了壟斷組織,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特點: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美德經濟迅速發展,英法相對緩慢,英國喪失世界工廠地位,俄日發展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殘余
影響:
①列強瘋狂瓜分世界和資本輸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②帝國主義矛盾加深,最終引發一戰
3、第三次:1923~1929年
原因:
①歐美各國重視技術的革新,注重調整政策
②戰勝國以「委任統治」的形式對殖民地進行瓜分
③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世界形勢相對和平
特點:美、日發展突出,美國掌握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權。德國經濟重新崛起
影響:
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加據,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日益尖銳,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激化,最終爆發1929-1933年經濟危機
4、第四次:20世紀50~70年代
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
②發達國家利用國際經濟舊秩序,加強對第三世界的掠奪
③雅爾塔體系的確立,在一定時期內使世界局勢相對安定
④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空前發展
特點:日本、西歐發展迅速,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動搖。
影響:
①70年代,美、日、歐三足鼎立的經濟格局形成
②西方大國利用雄厚的經濟實力,加強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干預
③使世界各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科教在國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日益突出
5. 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趨勢是( )
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四歷史總趨勢。
鄧小平同志說過:「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一是「必然代替」、一是「長過程發展」,這兩個關鍵詞語揭示了世界歷史發展的大勢,深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思想,揭示了社會主義500年的思潮、運動和制度發展的歷史邏輯。
(5)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是馬克思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分析資本主義發展規律得出的科學結論。《
1859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
可以認為,「兩個必然」揭示的是人類歷史發展趨勢的問題,「兩個決不會」探索的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過程長期性的問題。「兩個決不會」的提出,使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理論更加完整。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社會主義500年的歷史演進,特別是科學社會主義160多年的發展昭示,「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論斷的內在統一性,體現於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及其主題之中。
6. 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有哪些
資本主義的演變經歷了自由競爭和壟斷兩個階段。
一、自由資本主義階段
1、時段
16~19世紀。
2、特徵
①自由競爭;
②政治民主;
③商品輸出。例如電影《創業》周挺杉拉駱駝,運洋油。
二、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帝國主義階段)
列寧指出:「如果必須給帝國主義下一個盡量簡短的定義,那就應當說,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LX2-808
1、時段
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在。
2、特徵
①壟斷組織的形成。
壟斷組織的基本形式是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②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融合起來,形成了金融資本。
③資本輸出。
所謂資本輸出,是指資本家、資本家集團或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對國外進行投資和貸款(的行為)。它有兩種形式:
一是企業形式的資本輸出,資本家直接到其他國家辦工廠,形成跨國公司。
二是借貸形式的資本輸出,通過銀行向其他國家的企業貸款。
④國際壟斷同盟在經濟上瓜分世界。
所謂國際壟斷同盟,就是資本主義各國最大的壟斷組織根據協定成立的國際性經濟聯盟。
⑤資本主義列強從領土上瓜分世界。
列寧說:「帝國主義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幾個大國都想爭奪霸權。」LX2-810 「現代戰爭產生於帝國主義」。LQ21-324 兩次世界大戰就是突出的表現。人們一般是從侵略、戰爭的角度來認識帝國主義的。
7.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歷程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格局的演變:
1、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確立原因: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經濟實力最強;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
喪失原因:19世紀末20世紀初,向帝國主義過渡過程中,資本家不願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美德經濟的迅速發展,超過英國。
2、二戰後初期,美國確立了世界經濟霸權地位,日本、西歐受控於美國。
原因:美國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兩次世界大戰,使美國大必橫財;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力量在戰爭中被削弱。
3、二十世紀六七十年年代以後,出現美、日、歐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歐經濟崛起,開始沖擊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美國經濟實力則相對衰落。
4、九十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形成
原因: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全球一體化趨勢加強,經濟多極化趨勢不斷顯現。
資本主義經濟主要特點:
經濟上,以私營經濟為主,沒有政府幹預或者政府幹預較少。政治上,資產階級政黨掌權,或實行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
生產是為了銷售而不是由生產者本人使用;出現了買賣勞動力的市場,交換方式是按一定的時間付給貨幣工資(計時工資制)或按某項特定工作付給貨幣工資(計件工資制);使用貨幣作為交換媒介,即便不是普遍的,也是一種佔主導地位的現象。
由於採取貨幣的形式,資本就可使其所有者握有最大限度的調度靈活性。
8. 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格局的演變
1、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確立原因: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經濟實力最強;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
喪失原因:19世紀末20世紀初,向帝國主義過渡過程中,資本家不願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美德經濟的迅速發展,超過英國。
2、二戰後初期,美國確立了世界經濟霸權地位,日本、西歐受控於美國。
原因:美國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兩次世界大戰,使美國大必橫財;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力量在戰爭中被削弱。
3、二十世紀六七十年年代以後,出現美、日、歐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歐經濟崛起,開始沖擊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美國經濟實力則相對衰落。
4、九十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形成
原因: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全球一體化趨勢加強,經濟多極化趨勢不斷顯現。
(8)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二戰之後,美國憑借其在戰爭之中積累起來的經濟實力及道德力量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新霸主。由此,世界資本主義的體系中心也正式遷移到美國。
繼荷蘭、英國之後,接續資本主義數百年歷史血脈的任務落到了美國人頭上。通過創制一整套的規則和一整套組織機構,美國在慘烈的戰爭廢墟上迅速重構了一個新的世界經濟體系。
在接下來的四十多年中,這個資本主義體系不僅幫助老歐洲恢復了繁榮和增長,也孵化了新東亞的經濟奇跡。
雖然有冷戰的軍事及意識形態對峙,但毫無疑問,及至冷戰結束之前,作為一種歷史運動的資本主義版圖,在美國體系時代已經遠遠超出荷蘭及英國時代。
9. 資本主義發展史
一、資本主義在歐洲興起
1、時間:14—16世紀
2、背景:a、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開始萌芽並發展。b、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區之間相互隔絕狀態,世界各族彼此聯系,相互影響,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c、文藝復興,這一場偉大思想運動,促進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發展。
3、表現:a、社會經濟方面:①商業中心和城鎮興起。②手工工場出現。③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濟。b、精神文化方面:①人們從封建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②「人文主義」思潮興起,人們尊重理性與科學。③科學技術發展以及知識不斷積累和擴大。
4、意義影響:世界歷史地平線上,初現近代曙光,人類面臨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二、早期的資產階級革命
1、時間:17—18世紀
2、背景:a、根本原因:封建專制或殖民統治阻礙了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b、直接原因(導火索):①英:蘇格蘭人民起義。②法:三級會議的召開。③美:波士頓傾茶事件。
3、表現:①英國資產階級革命②法國大革命③美獨立戰爭
4、影響: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統治,建立了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專政,標志著世界近代史的開端。b、法國大革命結束了法國封建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制的資產階級專政,沉重打擊歐洲各國的封建勢力,是最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c、美國獨立戰爭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建了比較民主和自由的聯邦制的資產階級專政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並推動了法國大革命及拉美獨立運動發生。
三、資產階級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
1、時間:19世紀中期。
2、背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推動
3、表現:a、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俄國走上資防大學本主義發展道路。b、1861年—1865年,美國爆南北戰爭,是第二次資產階段革命,既維護了祖國統一,又廢除了奴隸制度,進一步掃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c、19世紀中期,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
4、影響:a、進一步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b、加強了殖民掠奪,給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帶來了災難。c、客觀上沖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落後的制度,促進了社會進步。d、進一步加強了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相互聯系。
四、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1、時間:20世紀初。
2、背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生產和資本制度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
3、主要國家:美、德、英、法、日、俄。
4、發展狀況:a、美、德採用科技成果,發展快。b、英法過份依賴殖民地,發展相對緩慢。c、日本開始崛起,俄國有所發展。
5、影響:a、隨著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後起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出現列強爭霸的局面。德、意、奧三國同盟和英、法、俄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形成,世界形勢緊張。c、1914—1918「一戰」在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發生。
五、一戰以後的資本主義世界
1、1929—1933年經濟危機。a、背景:1924—1929年短暫的和平刺激了市場虛假繁榮,資本家盲目擴大生產,生產和銷售矛盾日益突出。b、首發生的國家:美國。c、特點:持續時間長,波及范圍廣,破壞性大。d、影響:①加深了資本主義各國嚴重的社會危機。②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2、主要資本主義發展狀況。a、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通過國家干預來解除危機。b、德國納粹黨上台,對內鎮壓,對外擴張,形成歐洲戰爭策源地。c、日本軍部控制內閣,建立法西斯專政,發動「九一八」事變,加緊對外擴張,世界大戰亞洲策源地形成。d、德、意、日結成軸心國集團,1936—1945年挑起「一戰」。
六、二戰以後的資本主義世界
(一)美國霸權地位的確立
1、背景:①利用最新科技,發展新興工業,經濟得到穩定發展。②利用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佔領了廣闊的市場。
2、表現:①戰後推行冷戰政策,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成立北約。②在亞洲支持蔣介石內戰,發動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
(二)西歐和日本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1、背景:①藉助了美國的援助和大力扶持。②創設了較為和平的政治環境,制定符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政策。③大力發展科技,培養人才引進最新科技成果。
2、表現:①20世紀—50、70年代,西歐和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②歐洲一體化進程加速,歐盟成立,歐洲國際地位提高。③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
3、影響:資本主義世界美、日、歐盟三足鼎立的局面開始形成,美蘇兩極格局受到重大沖擊,影響世界格局朝多極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