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解構歷史

解構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2 12:35:16

『壹』 "解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國內90年代以來的哲學、政治、歷史、法律、文學研究等領域中,解構是一個廣泛流行的術語。在諸多文本中,解構往往被用以替代批評(批判),這一方面似乎是因為批評一詞很容易與政治相牽連,而解構則蘊含著比較充分的文化、知識、學理的意味,另一方面則顯然是源於對解構的牽強附會。

http://www.booker.com.cn/gb/paper196/1/class019600003/hwz169894.htm

『貳』 什麼叫做「解構主義」,請舉例說明

有結構主義發展而來的現代西方哲學學說與流派。認為結構無中心,也不固定,而由一系列差別構成,由於差別的變化,結構隨之變化,因而結構有不穩定性和開放性。
例:巴特據此討論文學文本,認為在作者文本結構之外,還有讀者與評者讀後形成的結構,二者並不相同。
德里達則提出「緩別」概念,表示結構不僅有空間差別還有時間差別,這種結構是變化不已的。

『叄』 解構主義是什麼意思啊!

索緒爾結構主義語言學一個重要的發現就是語言是依靠區別工作的,一個字並沒有實在的意義附著在它本身,意義是經由字與字的語音和字形區分得以產生存在的。德里達將索緒爾的這一邏輯繼續往前推進:這一區分在什麼地方停止呢?a是a,是因為它不是b,不是c,不是d,e,f,……。事實上這一區別的過程是無限的,誰也不知道意義區別終止的界限,意義與其說是固定的,不如說它是移動的,彌散的,它是無數文字互為參照的「痕跡」(trace)。德里達自創了一個詞——延異(differance)來說明這個意義無限延宕的過程:意義取決於差異(difference),意義必將向外擴散(differre),意義最終無法獲得,處於無窮延宕(deferment)的狀態。索緒爾的結構主義語言學區分了符號和所指物,指出了符號自行其事的性質,德里達則進一步指出,所有的所指都是能指無限區分的結果,沒有一個不是能指的終極所指,意義是一條無限延伸的能指鏈,語言是一張無邊無際蔓延的網,沒有任何純粹的意義能夠充分地存在在語言之內。德里達由此展開了他對語音中心主義、邏各斯中心主義以及西方形而上學的批判。
在西方的哲學傳統中一直存在著這樣的看法:面對面的對話能夠直接呈現「我」自身,而一旦訴諸文字,意義就可能開始被扭曲、異化,文字是對「活的語言」的不自然的模仿,聲音則是對意義的直接呈現。在這種語音/文字的二元對立背後,隱藏著這樣的觀念:相信語言是透明的,人們可以充分地佔有語言,反映現實和表現思想感情。但是,正如索緒爾所證明的:語言是依靠區別工作的,文字如此,「說話」同樣如此,德里達解構了這一語音/文字的二元對立式:說話完全可以被認為是對寫作的模仿,正如寫作被稱作是對說話的模仿一樣。不存在所謂本原意義上的語言底本,所有的「在場」(present)都是依靠缺乏(absence)工作的,而任何試圖創造這樣一種「在場」:終極意義、本質、真實,作為人類的第一原則、標准、目的的努力——都可稱為「邏各斯中心主義」——「邏各斯」一詞來自於古希臘,指謂言說、真理、理性,它相信有一個超級能指,這個超級能指(在西方形而上學的傳統中,它有各式的代理人——上帝、理念、自我、主體等等)作為事物的基礎、本質,不會受到語言游戲的污染,它超然於語言游戲之外,成為其他詞語、概念圍繞的中心。但是,既然沒有一個「詞」能夠逃脫出語言之網,這樣一個最初或最終的詞就必然是一個虛構,也許真正值得考究的問題是:哪些歷史時段,哪些詞被賦予了至高無
上的意義,獲得了神聖、不容置疑的權威?是什麼使得某些概念、知識成為了一個時代主
導的核心?這也就是晚近「反本質主義」思潮的濫觴:沒有一個所謂的「天然」的本質高
懸在意義的上端,人們總是可以證明,它同樣是特定意義體系、社會意識形態、權力關系
的產物,這一意義體系倚賴於一系列的二元對立項來運作,通過眾多圍繞先驗能指的正項
對負項的排斥與貶抑,這個先驗能指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威。
因此,簡單地說解構主義就是什麼都行,就是虛無主義,這是對解構的庸俗化理解。德里達所致力的,乃在於對於一些意義等級的質疑與批判,並且,他力圖揭示出這樣一種形而上學思維的根基,雖然,德里達承認,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擺脫這種形而上學的污染與影響,但是,我們可以保持一種警覺的資態,「首先是回顧,也就是說行使記憶的權力,去了解我們所生活於其間的文化是從哪裡來的,傳統是從哪裡來的,權威與公認的習俗是從哪裡來的。所以,沒有無記憶的解構,這一點具有普世有效性,無論是對歐洲文化還是對中國文化來說都有效。即便記憶內容各有不同,但每一次都必須為在今日文化中佔主導地位的東西作譜系學研究。那些如今起規范作用的、具有協調性、支配性的因素都有其來歷。而解構的責任首先正是盡可能地去重建這種霸權的譜系:它從哪兒來的,而為什麼是它獲得了今日的霸權地位?」(1)德里達的解構鋒刃因此可以成為極具政治性的解放策略。這一點,深刻啟發了女性主義和後殖民主義。
女性主義藉助解構,展開了對男性/女性二元對立等級的拆解,在父權社會中,菲勒斯(phallus)(指的是陰莖的圖像,它是男性權力的象徵)是這個性別等級制的第一原則與先驗能指,它代表著完整、一致和單純。菲勒斯中心主義以二元對立的方式,塑造出一系列的男/女二元對立項,陽/陰,理性/瘋狂,堅強/軟弱,有序/無序等,這一系列二元對立項無不以男性為第一性,女性作為它的對立面而存在,由此,菲勒斯以絕對的差別構造出自身的權威地位,但是,正如解構所提示的,任何一項總是內在地包含著另一項,男性之為男性必須藉助女性這個「他者」來說明。這個女性是異已的,外在的,然而沒有它,男性又無從定義其自身,「不僅他自己的存在寄生地取決於女人,取決於排斥和臣屬她的活動,而且,這種排斥所以必要的理由之一是:她可能必竟不那麼『他者』。也許她是男人之內的某種事物的標志,而那是他需要壓抑、需要從他自己的存在中逐出、需要貶到他自己的明確界線以外一個保險的異域的。也許,由於某種原因,外在之物也是內在之物,疏離之物也是切近之物。」(2)換言之,絕對的男性氣質或女性氣質並不存在,女性是男性的組成部分,是男性需要貶抑、排斥的,而這恰恰證明所謂的女性氣質內在於男性。男性和女性的對立組完全是父權意識形態的運作,是維護菲勒斯霸權之需。
後殖民主義則立足於對西方中心主義的批判,它力圖揭示出西方/東方這樣的二元對立等級是怎樣被構建起來的,在西方的話語體系與知識體系中「東方」怎樣被定義,發明,怎樣被西方他者化,成為說明、驗證西方進步、優越的一個負項,從而構築起西方與東方的等級秩序與權力。對「東方主義」的解構,目的並不是簡單互換西方與東方的等級位置,重彈東方文化優越論的老調,而是要防止落入種族中心論、民族本質論的窠臼,將西方/東方此類概念、二元對立項的出現置諸於過去三百年全球化的歷史進程中,去發現、揭露此類知識生產背後的權力與利益關系。
因此,解構並不只是對文本無窮無盡的拆解,紙面上「無底的游戲」。雖然美國的解構批評――例如耶魯四人幫――走的正是這條路子,但是,解構要更有意義,發揮更大的效用,它就必然是政治性的:「我想那種一般的解構是不存在的。只存在既定文化、歷史、政治情境下的一些解構姿態。針對每種情境,有某種必要的策略,這種策略依情況的不同而有別……解構的責任是盡可能地轉變場域。這就是為什麼解構不是一種簡單的理論姿態,它是一種介入倫理及政治轉型的姿態。因此,也是去轉變一種存在霸權的情境,自然這也等於去轉移霸權。去叛逆霸權並質疑權威。從這個角度來講,解構一直都是對非正當的教條、權威與霸權的對抗。」(3)這也就是伊格爾頓在他那本精闢的《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中對解構所作的評價:「解構批評最終是一種政治實踐,它試圖摧毀一個特定的思想體系和它背後的整個政治結構和社會制度系統籍以維持自己勢力的邏輯。他並不是在荒誕地力圖否定相對確定的真理、意義、同一性、意向和歷史連續性,他是在力圖把這些東西視為一個更加深廣的歷史——語言、潛意識、社會制度和習俗的歷史——的結果。」(4) 注釋: (1)德里達與中國哲學家張寧的對話,見德里達《書寫與差異》中文版訪談代序,第15頁,三聯書店2001年版。 (2)特里·伊格爾頓:《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伍曉明譯,陝西師大出版社1986年版,第166頁。 (3)德里達與中國哲學家張寧的對話,見德里達《書寫與差異》中文版訪談代序,第14—16頁,三聯書店2001年版。 (4)特里·伊格爾頓:《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伍曉明譯,陝西師大出版社1986年版,第185頁。

『肆』 什麼是解構方法

國內90年代以來的哲學、政治、歷史、法律、文學研究等領域中,解構是一個廣泛流行的術語。在諸多文本中,解構往往被用以替代批評(批判),這一方面似乎是因為批評一詞很容易與政治相牽連,而解構則蘊含著比較充分的文化、知識、學理的意味,另一方面則顯然是源於對解構的牽強附會。

『伍』 解構是什麼意思

定義
解構,或譯為「結構分解」,是後結構主義提出的一種批評方法。是解構主義者德里達的一個術語。「解構」概念源於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中的「deconstruction」一詞,原意為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德里達在這個基礎上補充了「消除」、「反積淀」、「問題化」等意思。

由來
德里達從語言觀念的分析入手,對西方形而上學傳統思維方式的反思。指對有形而上學穩固性的結構及其中心進行消解,每一次解構都表現為結構的中斷、分裂或解體,但是每一次解構的結果又都是產生新的結構。對上帝萬能的認識是一次解構;理性將其拆解,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結構。
「解構」一詞由錢鍾書先生翻譯。
《後漢書 隗囂傳》光武帝報隗囂書:「自今以後,手書相聞,勿用傍人解構之言。」

『陸』 什麼叫解構什麼叫後現代解構主義

什麼叫"解構"呢?"解構"這個詞,單從字面上理解,一個"解"字意為"解開、分解、拆卸";"構"字則為"結構、構成"之意。兩個字合在一起引伸為"解開之後再構成"。"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一詞正式出現在哲學范疇內應該是從1966年德里達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人文研究中心組織的學術會議上的講演開始。當時36歲的德里達把矛頭指向結構主義,對西方人幾千年來所崇拜的確信無疑的"真理"、"思想"、"理性"、"意義"等打上問號。為了有助於理解"解構主義",我們在這里必須對"結構主義"作以簡要介紹。結構主義是本世紀前中期有重大影響的一種哲學思想。結構主義哲學所說的結構指的是"事物系統的諸要素所固有的相對穩定的組織方式或聯結方式"(《中國大網路全書·哲學卷》)。結構主義強調相對的穩定性、有序性和確定性。然而結構主義的問題出在:沒有任何結構是一成不變的。人們指出結構的穩定性是不存在的。例如人們欣賞一部文學作品,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聯想,這樣作品的靜止結構在觀者的欣賞中成了運動變化的東西。德里達從這種觀點引發出去,大作文章,他指出語言系統的能指與所指是有偏頗的,是脫節的。正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易·系辭上》)。因而,他開啟了一個"解構主義的時代"。認為"傳統的形而上學的一切領域,一切固有的確定性,所有的既定界線,概念、范疇、等級制度,在他看來都是應該被推翻的。"(包亞明《德里達解構理論的啟示力》)

後現代主義是指現代的後期,一種對現代表達方式甚至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的顛覆和反叛。隨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測不準定理及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出現,人類漸漸明白到科學也有其不確定性,且認為科學並非可以用以解決任何問題。現代主義的動搖,也就引起後現代主義漸漸的掘起。

解構後現代本身就是一個後現代的行為。為什麼不說是批判後現代呢?因為批判是一種現代主
義的思維方式。解構是說,如果我們把後現代當成一種概念,一種理論的話,那麼,這個詞語是有
些自相矛盾的。後現代總是相對於\「現代\」而言的,因此,它實際上所從事的事業是對現代性
的反思和批判,而不是自己另立門戶。破大於立。如果這么說,就象哈貝馬斯說的一樣,後現代主
義其實是現代性未竟的事業的延續。後現代固然是求新,但是卻與現代性的危機和分析不能分開。
但是,他又要表明自己是不同於十八、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早期現代主義,並克服了現代
性的前提和局限,所以就叫自己是後現代主義。\「後\」其實是一種現代性的概念,也就是說,
超越和克服了過去的歷史,進入新的時代的現代性觀念。因此,這個名字是一個現代性的舉動。在
後現代的思想中有一種東西叫做命名政治,\「後現代主義\」就是一種命名政治,他通過先給自
己一個名字,確定下一個立場,然後再呼喚出自己的肉身,再給自己賦予給自己形象、理論等等。
的確,後現代主義也是命名政治最成功的一次範例,一旦他被命名之後,就立即風靡全球。許多年
輕人都以自己是後現代的一代而自豪。美國老一代人經常把所有現在比較時髦的小青年都叫做後現
代主義者。因為後現代就是激進、前衛、新奇的代名詞。揭露出後現代概念是一種現代性的行為,
其命名的行動是一種現代性的思考,這是我們解構後現代的第一步。

『柒』 什麼是解構

解構,或譯為「結構分解」,是後結構主義提出的一種批評方法。是解構主義者德里達的一個術語。「解構」概念源於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中的「deconstruction」一詞,原意為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德里達在這個基礎上補充了「消除」、「反積淀」、「問題化」等意思。

在歐陸哲學與文學批評中,解構主義以一個由法國後結構主義哲學家德里達所創立的批評學派為代表。德里達提出了一種他稱之為解構閱讀西方哲學的方法。「解構」一詞由錢鍾書先生翻譯。

解構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去看一個文本中的二元對立(比如說,男性與女性、同性戀與異性戀),並且呈現出這兩個對立的面向事實上是流動與不可能完全分離的,而非兩個嚴格劃分開來的類別。而這個的通常結論就是,這些分類實際上不是以任何固定或絕對的形式存在著的。

拓展資料

大體來說,解構閱讀是一種揭露文本結構與其西方形上本質(Western metaphysical essence)之間差異的文本分析方法。解構閱讀呈現出文本不能只是被解讀成單一作者在傳達一個明顯的訊息,而應該被解讀為在某個文化或世界觀中各種沖突的體現。

一個被解構的文本會顯示出許多同時存在的各種觀點,而這些觀點通常會彼此沖突。將一個文本的解構閱讀與其傳統閱讀來相比較的話,也會顯示出這當中的許多觀點是被壓抑與忽視的。

解構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去看一個文本中的二元對立(比如說,男性與女性、同性戀與異性戀),並且呈現出這兩個對立的面向事實上是流動與不可能完全分離的,而非兩個嚴格劃分開來的類別。而這個的通常結論就是,這些分類實際上不是以任何固定或絕對的形式存在著的。

解構主義在學術界與大眾刊物中都極具爭議性。在學術界中,它被指控為虛無主義、寄生性太重以及根本就很瘋狂。而在大眾刊物中,它被當作是學術界已經完全與現實脫離的一個象徵。盡管有這些爭議的存在,解構主義仍舊是一個當代哲學與文學批評理論里的一股主要力量。

『捌』 什麼叫解構主義

什麼叫"解構"呢?"解構"這個詞,單從字面上理解,一個"解"字意為"解開、分解、拆卸";"構"字則為"結構、構成"之意。兩個字合在一起引伸為"解開之後再構成"。"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一詞正式出現在哲學范疇內應該是從1966年德里達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人文研究中心組織的學術會議上的講演開始。當時36歲的德里達把矛頭指向結構主義,對西方人幾千年來所崇拜的確信無疑的"真理"、"思想"、"理性"、"意義"等打上問號。為了有助於理解"解構主義",我們在這里必須對"結構主義"作以簡要介紹。結構主義是本世紀前中期有重大影響的一種哲學思想。結構主義哲學所說的結構指的是"事物系統的諸要素所固有的相對穩定的組織方式或聯結方式"(《中國大網路全書·哲學卷》)。結構主義強調相對的穩定性、有序性和確定性。然而結構主義的問題出在:沒有任何結構是一成不變的。人們指出結構的穩定性是不存在的。例如人們欣賞一部文學作品,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聯想,這樣作品的靜止結構在觀者的欣賞中成了運動變化的東西。德里達從這種觀點引發出去,大作文章,他指出語言系統的能指與所指是有偏頗的,是脫節的。正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易·系辭上》)。因而,他開啟了一個"解構主義的時代"。認為"傳統的形而上學的一切領域,一切固有的確定性,所有的既定界線,概念、范疇、等級制度,在他看來都是應該被推翻的。"(包亞明《德里達解構理論的啟示力》)
後現代主義是指現代的後期,一種對現代表達方式甚至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的顛覆和反叛。隨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測不準定理及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出現,人類漸漸明白到科學也有其不確定性,且認為科學並非可以用以解決任何問題。現代主義的動搖,也就引起後現代主義漸漸的掘起。
義的思維方式。解構是說,如果我們把後現代當成一種概念,一種理論的話,那麼,這個詞語是有
些自相矛盾的。後現代總是相對於\「現代\」而言的,因此,它實際上所從事的事業是對現代性
的反思和批判,而不是自己另立門戶。破大於立。如果這么說,就象哈貝馬斯說的一樣,後現代主
義其實是現代性未竟的事業的延續。後現代固然是求新,但是卻與現代性的危機和分析不能分開。
但是,他又要表明自己是不同於十八、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早期現代主義,並克服了現代
性的前提和局限,所以就叫自己是後現代主義。\「後\」其實是一種現代性的概念,也就是說,
超越和克服了過去的歷史,進入新的時代的現代性觀念。因此,這個名字是一個現代性的舉動。在
後現代的思想中有一種東西叫做命名政治,\「後現代主義\」就是一種命名政治,他通過先給自
己一個名字,確定下一個立場,然後再呼喚出自己的肉身,再給自己賦予給自己形象、理論等等。
的確,後現代主義也是命名政治最成功的一次範例,一旦他被命名之後,就立即風靡全球。許多年
輕人都以自己是後現代的一代而自豪。美國老一代人經常把所有現在比較時髦的小青年都叫做後現
代主義者。因為後現代就是激進、前衛、新奇的代名詞。揭露出後現代概念是一種現代性的行為,
其命名的行動是一種現代性的思考,這是我們解構後現代的第一步。

『玖』 想問一下圖片中「歷史的解構」的解為什麼沒錯

因為對歷史的解構的意思是對歷史的結構進行剖析,解構這個詞是真實存在的,解構的意思就是對某種事物的結構進行剖析。你可以把這句話理解成對歷史的解讀。

『拾』 對歷史進行解構,僅僅是現代人所擁有的思想維度嗎我們應如何來看待此一問題!!!

當然不是了。對於歷史的解讀,在任何時代,都是基於解讀者被該時代所賦予的背景的。

就中國歷史而言,也有很多成例。比如西漢末年,劉向父子對先秦史籍所做的整理,就是他們對於數百年前的歷史解構。他們所得到的結果非常有利於王莽的篡位。

再比如近一點的梁啟超康有為,他們對於上古三代的解讀,多少也是為了維新提供證據

熱點內容
包鋼股份歷史 發布:2025-07-08 22:01:23 瀏覽:878
囚禁教師電影 發布:2025-07-08 20:48:26 瀏覽:962
化學鍵復習 發布:2025-07-08 20:42:29 瀏覽:831
北京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8 19:38:24 瀏覽:58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老師 發布:2025-07-08 19:00:24 瀏覽:284
七年級上冊英語期末 發布:2025-07-08 18:59:48 瀏覽:141
陽西教育 發布:2025-07-08 18:31:56 瀏覽:479
王瑞娜老師 發布:2025-07-08 18:31:53 瀏覽:456
莘縣教師考試 發布:2025-07-08 17:50:59 瀏覽:944
赤峰教師資格證報名 發布:2025-07-08 17:50:19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