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穆桂英

歷史穆桂英

發布時間: 2021-08-02 12:58:49

歷史上有穆桂英嗎

卻又其人
穆桂英
編輯
[mù guì yīng]

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說《北宋志傳》和紀振倫小說《楊家將通俗演義》中的人物,後來楊家將相關小說被改編成戲劇和電視劇,穆桂英也因此變得家喻戶曉。穆桂英原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傳說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因陣前與楊宗保交戰,穆桂英生擒宗保並招之成親,歸於楊家將之列,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穆桂英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佘太君(佘賽花)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西征,穆桂英五十歲尤掛先鋒印,深入險境,力戰番將,大獲全勝,是中國通俗文學中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中文名
穆桂英

國 籍
大宋

出生日期
982年

逝世日期
1050年

職 業
將軍

主要成就
大破天門陣
出征西夏的十二名楊門女將之一

生活年代
北宋

座 駕
桃花馬

兵 器
梨花槍

㈡ 歷史上有穆桂英嗎

穆桂英是【小說中的虛構人物】,其歷史原型是【秦良玉】。

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說《北宋志傳》和紀振倫小說《楊家將通俗演義》中的虛構人物,後來楊家將相關小說被改編成戲劇和電視劇,穆桂英也因此變得家喻戶曉,成為中國通俗文學中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穆桂英的原型是:
明朝末年戰功卓著的女性軍事統帥、民族英雄、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東將軍、四川總兵官、忠貞侯、一品誥命夫人【秦良玉】。

【同學你好,如果問題已解決,記得右上角採納哦~~~您的採納是對我的肯定~謝謝哦】

㈢ 歷史上真有穆桂英其人嗎



穆桂英 - 戲曲及小說《楊家將》中人物。原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傳說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因陣前以楊宗保交戰,生擒宗保並招之成親,歸於楊家將之列,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佘太君(佘賽花)百歲掛帥,帥時而寡婦西征,她五十歲尤掛先鋒印,深入險境,力戰番將,大獲全勝。是中國古典文學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穆桂英的"穆"姓,衛聚賢《楊家將及其考證》一文,以為是"慕容"一語的音轉。慕容氏作為古代鮮卑貴族,久有尚武的傳統。歐陽修《楊琪墓誌》寫到:"楊琪初娶穆容氏,又娶李氏。"楊琪是楊文廣的堂兄。翦伯贊先生曾經在《楊家將故事與楊業父子》中指出,楊琪既娶於穆容氏,楊文廣與穆容氏聯姻,自然也是可能的。

穆桂英的家鄉,《保德州志》說是"穆塔村"(又寫作"木戈砦")。"穆柯寨" 或"木戈砦",也就是"穆家寨"、"穆家砦",一如"楊家莊"之作"楊各庄"。此外,據說北京密雲和順義也各有"穆家寨",同樣傳說是穆桂英的家鄉。這固然反映了民間楊家將傳說的廣泛流行,也可能與慕容氏等少數民族在塞上的廣泛分布有關。

㈣ 在歷史上穆桂英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沒有穆桂英此人

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說《北宋志傳》(又名《楊家將傳》、《楊家將演義》)和紀振倫小說《楊家府演義》中的人物,後來楊家將相關小說被改編成戲劇和電視劇,穆桂英也因此變得家喻戶曉。穆桂英原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傳說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因陣前與楊宗保交戰,穆桂英生擒宗保並招之成親,歸於楊家將之列,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穆桂英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佘太君(佘賽花)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西征,穆桂英五十三歲猶掛先鋒印,深入險境,力戰番將,大獲全勝,是中國通俗文學中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最早系統敘述楊門女將故事的是明代小說《楊家府演義》, 全稱《新編全像楊家府世代忠勇演義志傳》。該書是傳統的章回小說,混有大量怪力亂神的情節,文學價值不高。

小說中沒有說到過穆桂英是幾歲死的。《楊家府演義》中,十二寡婦里沒有穆桂英。十二寡婦是楊宣娘、滿堂春(楊滿堂)、鄒夫人、孟四嫂、董夫人、周氏女、楊秋菊、耿氏女、馬夫人、白夫人、劉八姐、殷九娘。穆桂英在十二寡婦征西前就已經戰死了,只是沒有細節。不過當今看到的這個版本殘缺不全。例如一方面說楊文廣羽化而死,另一方面又在後面幾回說楊文廣飛回來重新領兵。中間銜接不上的地方很多。穆桂英之死可能就在這一缺失的段落中。

《楊家府演義》中,楊家將的最終結局是楊懷玉殺死了一心誣害楊門忠良的丞相張茂全家,見幾代皇帝因為聽信奸臣的讒言。楊家在太宗、真宗、仁宗時期均差點被朝廷抄斬,因此也心灰意冷了,又怕此次楊懷玉殺人楊家會被朝廷抄斬,於是便連夜舉家躲入太行山,自耕自食,從此楊家將不再出仕。

最系統的楊家將傳說是各類評書。由於最早是口口相傳,評書的版本很多。除了主要人物如佘太君、穆桂英等人,其他楊門女將的名字和事跡都大有出入。這類評書在解放後都經過了「整理」,去除了所謂的「封、資、修、迷信」成分。所以情節有很大的改動。 當今的所謂《穆桂英掛帥》、《百歲掛帥》等等楊門女將曲目都是解放後新編的。原本並無這些傳說。所謂穆桂英五十上陣,佘太君百歲出征等等都是現代作品。

㈤ 歷史上有沒有穆桂英這個人呢

沒有。

穆桂英是歷史演義人物,她是明代熊大木小說《北宋志傳》和紀振倫小說《楊家府演義》中的人物,後來楊家將相關小說被改編成戲劇和電視劇,穆桂英也因此變得家喻戶曉。

穆桂英原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傳說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因陣前與楊宗保交戰,生擒宗保並招之成親,歸於楊家將之列,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是中國古典文學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5)歷史穆桂英擴展閱讀

「楊家將」故事發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葉就已迅速流傳於天下。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曾寫過一篇文章,稱贊楊業、楊延昭「父子皆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並且指出楊家將故事在當時社會的各個階層廣泛流傳。

到了南宋,民間藝人把楊家將故事編成了話本,在民間越傳越盛。楊家將故事在流傳過程中,被民間藝人進行了大膽想像和藝術加工,許多神奇的故事和人物不斷被融入。

到了元代,楊家將故事形式又有新拓展,出現了雜劇,比如《昊天塔孟良盜骨》等等。到了明代,楊家將故事進一步豐富,出現了《楊家將演義》、《楊家將傳》,楊家將故事以小說、評書的形式廣泛流傳。這些故事反映的時間跨度加大,從宋太祖趙匡胤登基一直寫到宋神宗趙頊,約一百年的歷史,編織了楊家祖孫世代抗敵的英勇故事。

清代以來,根據《楊家將演義》改編的還有《北宋金槍全傳》、《兩狼山》、《天門陣》、《十二寡婦征西》、《平閔十八洞》(即《楊文廣征南》)等中長篇小說。清末民初,許多說書藝人將楊家將的故事改編成評書、鼓書,代代說唱。

新時期以來,尤其是電視還未普及的時候,評書一度成為人們非常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上世紀八十年代,評書名家劉蘭芳的《楊家將全傳》(109回)說得鏗鏘悅耳,達到萬人空巷的程度。上世紀九十年代,評書名家田連元應遼寧電視台之邀請,錄制了《楊家將》(102回)。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影視劇盛行,各種版本的以楊家將為題材的影視劇就層出不窮了。

上述這些流傳和演義,多半對人物和情節進行了藝術加工,並虛構了很多人物。比如潘仁美的原型潘美雖然指揮失誤,但並沒有迫害楊家父子。這些演義和加工,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忠烈與奸詐的對比更加明顯,藝術感染力就更強了。

㈥ 歷史上有穆桂英這個人嗎

沒有穆桂英這個人 但是有歷史原形
楊家女將穆桂英在歷史上有三位能力不下女將梁紅玉的女將原形!
其實歷史上有三位穆桂英的原形.
前兩位是姐妹一起嫁給了楊文廣和他的表兄楊琪,武藝都十分高強.(以下是歷史典籍記載)
穆桂英的"穆"姓,衛聚賢《楊家將及其考證》一文,以為是"慕容"一語的音轉。慕容氏作為古代鮮卑貴族,久有尚武的傳統。歐陽修《楊琪墓誌》寫到:"楊琪初娶穆容氏,又娶李氏。"楊琪是楊文廣的堂兄。翦伯贊先生曾經在《楊家將故事與楊業父子》中指出,楊琪既娶於穆容氏,楊文廣與穆容氏聯姻,自然也是可能的。)
(《保德州志》中還有兩處可以作佐證。其一卷八烈女:「慕容氏,楊業孫文光妻,州南慕塔村人,雄勇善戰。」楊文光(翻譯問題就是楊文廣)娶妻墓塔村的慕容氏,這個慕容氏就是戲劇、小說穆桂英的原型。其二卷二古跡:「今州北河神廟乃四將軍延昭,號六郎。」楊延昭的祠廟也在保德。
所以兩位慕容氏不但是同族還是兄妹,最後就成了穆桂英的第一和第二原型.
第三個原型不姓穆姓范,是位當世兵法名家.
宋史》和《楊家年表》里又記載了"楊文廣與狄青在范仲淹幕,皆以功升大將。狄青俄入朝為樞密副使,楊文廣佐范氏改革軍政。范氏以行「將兵法」聞名;文廣與有力焉,升受供備庫副使。")其實這才是戲曲中的穆桂英的原型,在後來的戲曲發展下,藝術性的誕生了穆桂英和楊宗保.
雖然楊宗保絕大部分的事跡原形來源於楊文廣,但是其真實的歷史原型卻是一直被楊延昭收養的楊琪,戲曲故事把二人的事跡和身份混謠後出現的人物.
而女將穆桂英的產生,也是把其二人的妻子,再次混謠的結果,楊琪有妻慕容氏故此小說中女將得姓穆,人物的歷史原形,而歷史的事跡卻是楊文廣妻范氏.
范氏以行「將兵法」聞名,而楊琪妻慕容氏以勇武聞名,所以小說中的穆桂英不單武藝高強,而且軍事兵法無一不精.
我的意思是有兩種歷史記載有些出入,也就是不同.
第一種:《楊家將及其考證》《楊琪墓誌》《楊家將故事與楊業父子》《保德州志》裡面記載了兩位慕容氏是同族姐妹分別嫁給了楊琪和楊文廣,而兩位容氏姐妹就成了戲曲評書中的穆桂英原象.
(按歷史輩份他們是同代的,不能用我的名單來看,因為我是以評書為主,中間多了個楊宗保,他們是堂兄弟關系,一起娶慕容姐妹沒什麼奇怪的.)
(而且楊琪因為父早亡小就被楊延昭收養(所以他也就成了楊宗保的原型),和楊文廣是在同一個屋魘下長大的,又是堂兄弟所以和親身兄弟一樣的感情)
第二種:《宋史》和《楊家年表》里記載的是只有楊琪的老婆叫慕容氏,而楊文廣的老婆並不是慕容氏而是范氏.而戲曲和小說中的穆桂英是結合了他們二人的老婆的形象歷史事跡後出現的人物.
(戲曲和評書中的楊宗保也是結合了楊琪和楊文廣二人出現的人物)
因為這兩個記載和說法的關系,所以穆桂英就出現了三個原型.

㈦ 穆桂英是真實的歷史人物嗎

歷史上沒有穆桂英這個人。

1、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說《北宋志傳》和紀振倫小說《楊家府演義》中的人物。

2、穆桂英原本是穆柯寨寨主穆羽之女,武功極高一般人根本不是他的對手。穆羽為了自己的女兒,於是想到了比武招親的方法,想要為穆桂英尋找一個佳婿。

北宋皇帝得知降龍木有靈,命令楊家一定要將降龍木獻上來。楊宗保自告奮勇前去討降龍木。降龍木是穆柯寨鎮寨之物,楊宗保在前往穆柯寨的途中,被穆桂英生擒。穆桂英看上了楊宗保,將楊宗保生擒回去成親。此後穆桂英便屬楊家將一列,而降龍木自然也當做嫁妝,給了楊府。

3、穆桂英成為楊家將之後,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特別是大破天門陣,不僅讓皇帝刮目相看,也讓人們看見了穆桂英的才能,楊家將在征戰之時,陸續犧牲,最後剩了一屋子的寡婦。後來楊家女將奉皇命出征西夏,年過百歲的佘老太君親自掛帥。穆桂英為先鋒,十二寡婦西征。

(7)歷史穆桂英擴展閱讀:

傳說中穆桂英是楊宗保的妻子,但「楊宗保」卻是虛構出來的人物。楊家只有楊業、楊延昭、楊文廣三代,楊延昭的兒子是楊文廣而不是楊宗保。故事中所描述的「兵征西夏」、「平定征南」又都是與楊文廣有關的事跡。

所以有人指出,所謂楊宗保是楊文廣分出來的形象,所謂楊穆聯姻,所謂破天門陣,
都是小說家為了渲染楊家將, 楊門女將而塑造的形象和推理的故事。既然楊宗保不存在, 當然也就沒有穆桂英了。

㈧ 歷史上有穆桂英這個人嗎

歷史上沒有穆桂英這個人,是後人杜撰出來的。

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說《北宋志傳》(又名《楊家將傳》、《楊家將演義》)和紀振倫小說《楊家府演義》中的人物,後來楊家將相關小說被改編成戲劇和電視劇,穆桂英也因此變得家喻戶曉。穆桂英最大的事跡是大破天門陣。後來穆桂英等十二名楊門女將曾奉命出征西夏。

最系統的楊家將傳說是各類評書。由於最早是口口相傳,評書的版本很多。除了主要人物如佘太君、穆桂英等人,其他楊門女將的名字和事跡都大有出入。

這類評書在解放後都經過了「整理」,所以情節有很大的改動。 當今的所謂《穆桂英掛帥》、《百歲掛帥》等等楊門女將曲目都是解放後新編的。原本並無這些傳說。所謂穆桂英五十上陣,佘太君百歲出征等等都是現代作品。

(8)歷史穆桂英擴展閱讀

穆桂英是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楊門女將也是在中國歷史上和民間得到最多敬意的女性。關於她們的演義、評書和劇目不下數百種。主要有:穆桂英全傳,楊家將演義,穆桂英下山,穆桂英招親,楊宗保招親,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穆桂英征西,十二寡婦征西,穆桂英掛帥(梅蘭芳先生的傳世經典劇目)等。

《辭印》、《掛帥》兩場戲,抒發了穆桂英由感慨楊家歷代忠貞而不獲朝廷信任,到決定掛帥出征的自豪心情和為國為民的責任感。「老太君她還有當年的勇,穆桂英我就無有了當年的威風?我不掛帥誰掛帥!我不領兵誰領兵!」充滿蒼勁、悲壯的色彩。此劇被全國不少劇種、劇團移植上演。洛陽市豫劇團演出的《穆桂英掛帥》,由馬金鳳扮演穆桂英。1958年,攝製成戲曲藝術片。

香港電影《十四女英豪》描寫十二寡婦西征故事。該片曾獲第十一屆金馬獎,並參加法國2006第59屆戛納電影節。這部三十年前的舊電影大受歡迎,法國購買了正式版權。

㈨ 歷史有沒穆桂英

沒有
歷史上楊家將的原型沒有那麼多人,就楊業、楊延昭、楊文廣(楊延昭的兒子,小說是穆桂英的兒子),歷史上並沒有奸臣潘洪或潘仁美這一人物,其原型是潘美。害死楊業的,應該是王冼,而非潘美。王洗是個小人,以誣陷主帥而起家,可能是由於王洗官職太小,不足以突出楊家,所以潘美很倒霉地攤上了這件事。

熱點內容
包鋼股份歷史 發布:2025-07-08 22:01:23 瀏覽:878
囚禁教師電影 發布:2025-07-08 20:48:26 瀏覽:962
化學鍵復習 發布:2025-07-08 20:42:29 瀏覽:831
北京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8 19:38:24 瀏覽:58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老師 發布:2025-07-08 19:00:24 瀏覽:284
七年級上冊英語期末 發布:2025-07-08 18:59:48 瀏覽:141
陽西教育 發布:2025-07-08 18:31:56 瀏覽:479
王瑞娜老師 發布:2025-07-08 18:31:53 瀏覽:456
莘縣教師考試 發布:2025-07-08 17:50:59 瀏覽:944
赤峰教師資格證報名 發布:2025-07-08 17:50:19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