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宜家發展歷史

宜家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2 14:02:05

『壹』 宜家的大事記

1943
英格瓦·坎普拉德創建了宜家公司。
1943年,英格瓦17歲時,父親送給他一份畢業禮物,幫助他創建自己的公司。宜家(IKEA)這一名字就是創始人名字的首寫字母(IK)和他所在的農場(Elmtaryd)以及村莊(Agunnaryd)的第一個字母組合而成的。宜家起初銷售鋼筆、皮夾子、畫框、裝飾性桌布、手錶、珠寶以及尼龍襪等 - 幾乎英格瓦能夠想到的任何低價格產品。
1947
宜家第一則廣告出現在當地報紙上。
隨著生意的不斷擴大,英格瓦.坎普拉德已無法應付大量的銷售電話,他開始在當地報紙上刊登廣告,並製作臨時郵購目錄冊。通過當地的收奶車分銷產品,利用收奶車將產品運送到鄰近的火車站。
1948
宜家進入傢具產品系列
這些傢具由當地的生產商生產,通過這種辦法,宜家的產品線得到擴充,也提升了產品滿意度。 1951
出版第一本宜家目錄
宜家的創始人看到了成為大規模傢具供應商的機會。不久,他便決定停止生產所有其他產品,集中力量生產低價格的傢具,我們今天熟知的宜家從此誕生了。
1953
傢具展銷廳在Almhult(阿姆霍特)開放。
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宜家產品系列集中在家居產品上。傢具展銷廳的開放是宜家概念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時刻。宜家發現自己捲入了與主要競爭對手的一場價格戰。雙方都降低了價格,質量卻沒有保證。通過開放傢具展銷廳,宜家能夠以立體的方式展示其產品的功能、質量和低價格。正如宜家希望的那樣,人們明智地選擇了物有所值的產品。
1955
宜家開始設計自己的傢具。
宜家開始設計自己的傢具有幾方面的原因。但促使宜家自己設計傢具的真正原因卻很有諷刺意味。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使得供應商停止向宜家供貨。宜家不得不開始自己設計傢具,這實際上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自己設計的傢具很有創意,功能得到改善,而且價格較低。後來,宜家早期的一位員工突發靈感,他們便開始在設計時考慮平板包裝的問題。平板包裝進一步降低了價格。這樣,在宜家便開始形成了一種工作模式,即把問題轉化為機遇。
1956
宜家開始試用平板包裝。
設計能夠平板包裝、顧客自己能夠組裝的產品大大降低了產品成本。自從他們把桌腿卸掉並裝入汽車的第一天起,平板包裝帶來的益處一直很明顯。一輛運輸車上裝載的貨品更多,需要的存儲空間更小,人工成本降低,並且避免了運輸過程中的損壞現象。對顧客來說,這意味著產品價格更低,而且能夠方便地將貨品運送回家。 但是這樣的設計最初運用起來非常的小心,一段時間只有一種產品如此的設計。
1958
在Almhult(阿姆霍特)創建第一家宜家商場。
6700平方米的建築規模!是當時斯堪的那維亞最大的傢具展示廳。
1959
Gillis Lundgren - 宜家的第四位雇員 - 設計了TORE 托勒,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參觀一家廚房產品生產商時,他注意到了我們平時在廚房中用到的簡單、實用的儲物邏輯,就決定在設計其他傢具時也以利用同樣的思維邏輯。回到Almhult(阿姆霍特)後,他便著手工作,最終設計出了托勒。
第一百位雇員加入宜家。 1963
在奧斯陸郊外開辦挪威第一家宜家商場。
這也是我們在瑞典以外開辦的第一家商場。
顧問兼設計師Marian Grabinski設計了MTP 書櫃。
這是一種既現代又經典的書櫃,多年來引得眾多廠家紛紛模仿。在生產這種書櫃以及其他木製產品的過程中,宜家在20世紀50和60年代與波蘭的供應商建立起了良好的關系。這些關系仍舊是我們為提供老百姓買得起的產品所做努力的基礎。
1964
對OGLA 奧格拉椅子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其與宜家的風格、功能和價格等概念相吻合。
1965
開辦斯德哥爾摩宜家商場。
數千人排隊等候我們這一重要商場的開業。該商場規模為45800平方米,受紐約Guggenheim博物館的啟發,建築被設計成圓形。該商場取得了成功,同時也產生了一個問題,顧客太多,員工不夠用。後來決定開放倉庫,讓顧客自提貨品,從此宜家概念的重要部分也隨之誕生了。
1969
在丹麥開辦第一家商場。
20世紀60年代刨花板的出現對宜家產生了重大影響。
刨花板是一種低成本、耐磨且易於處理的材料,對宜家而言自然很合適。設計師 Ake Fribryter在1969年設計了PRIVAT沙發。這種沙發的底座採用刨花板,並用白色漆進行處理,褐色印花厚棉布由紡織品設計師Sven Fribryter設計。明快的直線條、實用的功能以及無人能比的低價格使得這種沙發在當時大獲成功。 1970
庫根科瓦店由於電器設備故障導致火災。
1971
庫根科瓦店在大火後重新開業,開設第一個商場內部倉庫以方便顧客自選,一個非常重要的宜家理念誕生了。
1973
斯堪的那維亞以外的第一家商場在瑞士蘇黎世郊外開辦。
該店取得的成功為在德國迅速開拓業務鋪平了道路,目前德國是宜家最大的市場。
1974
在慕尼黑開辦德國第一家宜家商場。
Olle Gjerloy-Knudsen和Torben Lind設計了SKOPA 斯格帕椅子。
現代塑料給設計師提供了製造優良家居用品的眾多新途徑。但在設計過程中選擇合適的生產方法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選擇斯格帕椅子生產商時,答案非常簡單,雖然也確實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我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尋找合適的生產商,但沒有什麼結果。後來,我們對椅子的形狀再一次進行分析並突發其想,決定讓生產塑料碗和塑料桶的廠家來生產這種椅子。我們並沒有降低對設計和功能的質量要求。實際生產出的椅子比我們設計的線條還要簡潔、明快。
1975
在澳大利亞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76
在加拿大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77
在奧地利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78
在荷蘭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80
KLIPPAN 克利帕沙發誕生。
聯合國將1980年定名為「兒童年」,宜家也將該年定名為「兒童起居室年。」我們的克利帕沙發很結實、耐臟,適合有孩子的家庭使用,而且又很柔軟,坐卧其中都很舒適。
1981
在法國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82
LACK 拉克擱板誕生。
1983
第六千位雇員加入宜家。
1984
在比利時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斯德哥爾摩家居系列誕生。
宜家利用其偏愛的樺木、皮革和印花厚布等設計了一系列高質量的家居用品。我們的斯德哥爾摩系列完美體現了經典的高質量,但價格並不高。斯德哥爾摩系列獲得了瑞典優秀設計獎。
1985
在美國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起初,對於美國是否需要宜家這一問題的答案我們並沒有什麼把握。畢竟,美國什麼都有,我們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呢?但後來我們發現很多不同財力的人對實用、美觀的家居產品的需要非常大。
Niels Gammelgaard設計了MOMENT 莫門特沙發。
當我們選擇生產這種沙發的生產商時,我們去了一家生產超市裡用的手推車的工廠,手推車必須堅固耐用,我們正好想利用他們的這一優勢。以此作為出發點,我們創造出了新穎、舒適、低價位同時又具有現代感的沙發。我們於1987年設計了與之配套的咖啡桌,獲得了瑞典優秀設計獎。
1987
在英國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89
在義大利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90
分別在匈牙利和波蘭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91
分別在捷克共和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93
宜家在25個國家共開辦114家商場。
1994
KUBIST 丘比思儲物單元誕生。
這是宜家最早使用框架板製造的產品之一。我們使用了一種生產門的技術來製造便宜、結實且重量輕的儲物傢具。宜家的設計師總是試圖深入實地進行產品開發,以生產美觀實用、老百姓買得起的產品。與已經能夠利用框架板製造門的生產商進行合作,宜家可以降低成本。在本例中,對波蘭的一些老廠進行了改造,以生產丘比思部件以及其他宜家產品。
1995
Richard Clack設計了DAGIS 達傑斯兒童椅。
在設計這種兒童椅之前,他對兒童的習慣進行了詳細觀察。兒童椅不能有尖角,應該具有一定的柔軟度,但同時還必須能夠承受頻繁的磕碰。孩子們很頑皮,但很可愛,總是好動。本著這種精神,他設計了這種兒童椅。後來,他對這種兒童椅做了一點小的改進。據我們所知,兒童椅沒有可疊放的。達傑斯卻做到了這一點,從而可以節省空間,並且便於搬動。
1996
在西班牙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97
宜家開設兒童部
宜家始終是為全家提供家居用品的。但由於兒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宜家決定突出考慮他們的需要。我們與兩支專家隊伍進行了合作來開發產品。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游戲方面的教授幫助我們設計、開發旨在培養兒童運動能力和創造力等的產品。兒童也和我們一起評選出優勝產品。我們設立了兒童游戲區。
1998
在中國上海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99
宜家在世界上四大洲29個國家150家商場共有員工53000名。
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發起了"十分感謝你們" 的活動,作為對宜家集團內部廣大員工新千年的獎賞。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宜家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全部銷售都分給了員工。這一天的銷售目標定得很高,而實際銷售額比這一目標還要大 - 約1.87億荷蘭盾。所有員工,從餐廳工作人員到倉庫工作人員以及宜家集團總裁等,都得到了同樣的獎金。對大多數員工來說,獎金比一個月的工資還要多。這是一種感謝宜家員工在上個世紀里為宜家的成功所做貢獻的最好的方式。而這僅僅才是開始。
宜家的VÄRDE廚房獲得國際設計大獎。
VÄRDE伐爾德為重新設計廚房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式。由於伐爾德採用了獨特的模塊設計,因此可以從頭開始設計廚房,或是在原有廚房的基礎上隨意增加某一部分。所有這些特點,再加上其經典誘人的樺木貼面設計,使得它獲得了Red Dot最高設計質量大獎。Red Dot獎是國際上公認的創新設計大獎,每年由設在德國的Zentrum Nordhein Westfalen舉辦的「設計創新」大賽進行頒獎。評委們對參賽產品的創新水平、功能、人體功能學、生態影響以及耐用性等指標進行評價後,最終選出獲獎產品。 2000
在俄羅斯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2001
宜家成立自己的鐵路公司,宜家鐵路(IKEA Rail)開始運營。
2003
宜家獲取了110億歐元的銷售收入 和超過11億歐元的凈利潤,成為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
2005
全球最佳品牌榜上,宜家排名42位
2012
宜家凈利潤超過25億歐元。
2014
2014年3月,宜家家居因為被曝砍伐了受保護林地生長了600年的大樹,被FSC森林管理委員會吊銷了其FSC森林認證。
2014年4月10日,世界最大傢具零售商瑞典宜家集團(IKEA)宣布收購美國伊利諾伊州一座在建的風電場,這將是宜家在美國的首個風電場,也是其迄今為止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資。

『貳』 誰知道瑞士「宜家」公司能跟我講講它的歷史

1926 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出生在瑞典南部的斯馬蘭。 他在靠近Agunnaryd小村莊的Elmtaryd農場長大。英格瓦年少時就立志開辦自己的公司。起初,他騎著自行車向鄰居銷售火柴。他發現從斯德哥爾摩批量購買火柴可以拿到很便宜的價格,然後再以很低的價格進行零售,從中仍能賺到不小的利潤。後來,他的生意范圍不斷擴大,又開始賣魚、聖誕樹裝飾物、種子、圓珠筆和鉛筆等。 1943 英格瓦.坎普拉德創立了宜家。 英格瓦.坎普拉德創建了宜家公司。 1943年,英格瓦17歲時,父親送給他一份畢業禮物,幫助他創建自己的公司。宜家(IKEA)這一名字就是創始人名字的首寫字母(IK)和他所在的農場(Elmtaryd)以及村莊(Agunnaryd)的第一個字母組合而成的。宜家起初銷售鋼筆、皮夾子、畫框、裝飾性桌布、手錶、珠寶以及尼龍襪等 - 幾乎英格瓦能夠想到的任何低價格產品。 1945 宜家第一則廣告出現在當地報紙上。 隨著生意的不斷擴大,英格瓦.坎普拉德開始在當地報紙上做廣告,並製作臨時函購目錄。他通過當地的收奶車分銷產品,利用收奶車將產品運送到鄰近的火車站。 1947 將傢具引入宜家的產品系列中。 傢具由當地的生產商生產。產品得到人們的歡迎,生產品種得到擴大。 1951 出版第一本宜家目錄 宜家的創始人看到了成為大規模傢具供應商的機會。不久,他便決定停止生產所有其他產品,集中力量生產低價格的傢具,我們今天熟知的宜家從此誕生了。 1953 傢具展銷廳在lmhult開放。 在50年代初期,宜家產品系列集中在家居產品上。傢具展銷廳的開放是宜家概念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時刻。宜家發現自己捲入了與主要競爭對手的一場價格戰。雙方都降低了價格,質量卻沒有保證。通過開放傢具展銷廳,宜家能夠以立體的方式展示其產品的功能、質量和低價格。正如宜家希望的那樣,人們明智地選擇了物有所值的產品。 1955 宜家開始設計自己的傢具。 宜家開始設計自己的傢具有幾方面的原因。但促使宜家自己設計傢具的真正原因卻很有諷刺意味。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使得供應商停止向宜家供貨。宜家不得不開始自己設計傢具,這實際上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自己設計的傢具很有創意,功能得到改善,而且價格較低。後來,宜家早期的一位員工突發靈感,決定把桌腿卸掉,這樣可以把它裝到汽車內,而且還可避免運輸過程中的損壞。從那時起,我們便開始在設計時考慮平板包裝的問題。平板包裝進一步降低了我們的價格。這樣,在宜家便開始形成了一種工作模式,即把問題轉化為機遇。 1956 宜家開始試用平板包裝。 設計能夠平板包裝、顧客自己能夠組裝的產品大大降低了產品成本。自從我們把桌腿卸掉並裝入汽車的第一天起,平板包裝帶來的益處一直很明顯。一輛運輸車上裝載的貨品更多,需要的存儲空間更小,人工成本降低,並且避免了運輸過程中的損壞現象。對顧客來說,這意味著產品價格更低,而且能夠方便地將貨品運送回家。 1958 在lmhult創建第一家宜家商場。 6700平方米的建築規模!是當時北歐最大的傢具展示場所。 1959 Gillis Lundgren - 宜家的第四位雇員 - 設計了TORE 托勒,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參觀一家廚房產品生產商時,他注意到了我們平時在廚房中用到的簡單、實用的儲物邏輯,就決定在設計其他傢具時也以利用同樣的思維邏輯。回到Almhult後,他便著手工作,最終設計出了托勒。 第一百位雇員加入宜家。 1963 在奧斯陸郊外開辦挪威第一家宜家商場。 這也是我們在瑞典以外開辦的第一家商場。 顧問兼設計師Marian Grabinski設計了MTP 書櫃。 這是一種既現代又經典的書櫃,多年來引得眾多廠家紛紛模仿。在生產這種書櫃以及其他木製產品的過程中,宜家在50和60年代與波蘭的供應商建立起了良好的關系。這些關系仍舊是我們為提供老百姓買得起的產品所做努力的基礎。 1964 對GLA 奧格拉椅子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其與宜家的風格、功能和價格等概念相吻合。 1965 開辦斯德哥爾摩宜家商場。 數千人排隊等候我們這一重要商場的開業。該商場規模為45800平方米,受紐約Guggenheim博物館的啟發,建築被設計成圓形。該商場取得了成功,同時也產生了一個問題,顧客太多,員工不夠用。後來決定開放倉庫,讓顧客自提貨品,從此宜家概念的重要部分也隨之誕生了。 1969 在丹麥開辦第一家商場。 60年代刨花板的出現對宜家產生了重大影響。 刨花板是一種低成本、耐磨且易於處理的材料,對宜家而言自然很合適。設計師 Ake Fribryter在1969年設計了PRIVAT沙發。這種沙發的底座採用刨花板,並用白色漆進行處理,褐色印花厚棉布由紡織品設計師Sven Fribryter設計。明快的直線條、實用的功能以及無人能比的低價格使得這種沙發在當時大獲成功。 1973 北歐以外的第一家商場在瑞士蘇黎世郊外開辦。 該店取得的成功為在德國迅速開拓業務鋪平了道路,目前德國是宜家最大的市場。 1974 在慕尼黑開辦德國第一家宜家商場。 Olle Gjerloy-Knudsen和Torben Lind設計了SKOPA 斯格帕椅子。 現代塑料給設計師提供了製造優良家居用品的眾多新途徑。但在設計過程中選擇合適的生產方法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選擇斯格帕椅子生產商時,答案非常簡單,雖然也確實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我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尋找合適的生產商,但沒有什麼結果。後來,我們對椅子的形狀再一次進行分析並突發其想,決定讓生產塑料碗和塑料桶的廠家來生產這種椅子。我們並沒有降低對設計和功能的質量要求。實際生產出的椅子比我們設計的線條還要簡潔、明快。 1975 在澳大利亞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76 在加拿大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77 在奧地利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79 在荷蘭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80 KLIPPAN 克利帕沙發誕生。 聯合國將1980年定名為「兒童年」,宜家也將該年定名為「兒童起居室年。」我們的克利帕沙發很結實、耐臟,適合有孩子的家庭使用,而且又很柔軟,坐卧其中都很舒適。

『叄』 宜家的創始人是誰

2004年4月4日瑞典《商業周刊》最先報道:瑞典家居製造商宜家公司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成為世界首富,其個人資產已達到4000億瑞典克朗,約合530億美元,而根據2004年《福布斯》雜志公布的世界富豪排行榜顯示,英格瓦·坎普拉德個人凈資產為185億美元,排行第13位。美國《商業周刊》最新的品牌調查顯示,宜家為全球前50名最知名品牌之一,名列第43位。截止到2003年8月31日,宜家共有7.66萬員工,186家宜家商場分布於31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歐洲、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廣大地區,世界各地的連鎖公司及特許經營店銷售12400多種商品,相對固定的消費者約1.2億人。宜家商場還在繼續增多之中。

宜家集團為注冊於荷蘭的斯地廷英格卡基金會所有。該基金會擁有英格卡控股有限公司。英格卡控股有限公司是所有宜家集團公司的母公司,包括Swed-wood工業集團以及在各國經營宜家商場的所有公司。宜家國際系統有限公司擁有宜家概念和商標,與在世界各地的每一所宜家商場簽署授權經營協議。宜家集團是宜家國際系統有限公司最大的授權經營者。

到了1986年,坎普拉德一手構建的組織體系已經十分完善,於是他辭去了宜家總裁的職務,擔任公司高級顧問。不過到目前為止,盡管坎普拉德已不再參與宜家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但他仍然是公司的最大股東。

1926年,英瓦爾·坎普拉德生於瑞典南部的史馬蘭。7歲時隨家人從普加特瑞德教區搬遷到愛爾姆特瑞德地區。他從這里起步,開創了世界商業史上的一個時代。

1953年,宜家家居的第一間商品展示室開設於阿姆胡特。在50年代早期,宜家還是以銷售傢具為主,而這間店面的設立,對日後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1955年,為了避免競爭對手所發起的抵制行動,並解決貨源的供應問題,宜家開始自行設計傢具,進而使顧客能以更低廉的價格,購買到設計新穎、功能更佳的產品。「平板包裝」成為宜家產品的設計核心,不僅可避免運送途中造成損壞,也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把問題轉變成機會,已經成為宜家企業精神的一部分。

宜家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迅速地國際化,成為一家跨國集團:1975年,在澳大利亞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1976年,在加拿大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1977年在奧地利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1979年,在荷蘭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兵分多路、在世界各地開拓市場的宜家,成為地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巨大王國。在宜家的大本營瑞典,繼20世紀50年代建立的埃耳姆哈爾特商場、60年代建立的斯德哥爾摩庫根科瓦商場和70年代建立的歌德堡商場、馬爾默和林雪平商場。

在開拓海外市場時,宜家想盡了辦法,有時進入某個地區遇到了阻力和困難,宜家公司便會避開最難解決的那部分問題,直接面對那個地區潛在的數量巨大的消費群體。宜家把瑞典森林中最有特色的麋鹿製成玩具、圖片,免費散發到那些地區,而且還贈送聖誕樹。每棵聖誕樹上都毫無例外地必定掛上一隻毛茸茸的小玩具麋鹿。「麋鹿」在某些國家和地區;甚至都快要成為宜家的代稱了,麇鹿戰術也為宜家進軍世界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20世紀70年代的擴張中,使宜家在德國最為成功的6年時間里接連開起了8家商場。另外,宜家在加拿大也取得了成功,繼1976年溫哥華宜家商場開業後,又相繼在1977年建成了多倫多商場,過了一年又建成了埃德蒙頓商場。在70年代的最後一年裡,建成了渥太華宜家商場,宜家終於攻進了加拿大的首都後來。加里宜家商場也建成投入運營。

20世紀70年代,宜家從亞歐大陸到北美大陸,再到澳洲大陸;從東半球到西半球,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建立起了日後龐大王國基本雛形。

1995年8月英氏控股董事會做出了決定:未來幾年內,宜家將在中國大陸開拓市場。1998年,在中國開辦了第一家宜家商場。其實,宜家與中國早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真正的業務往來,宜家從那個時候開始在中國采購商品,到2001年時,中國已經成為宜家在全球最大的采購國,占其總采購量的14%;宜家在中國設立了7個采購辦事處,有雇員400餘人,並且還有繼續擴大的趨勢。

宜家用60多年的時間,打造成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字招牌,真的成了傢具行業中的第一家。

『肆』 「宜家」傢具的創始人是誰宜家(IKEA)是名字是怎麼來的它的經營宗旨是什麼

「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 財富檔案 世界最大的傢具零售公司「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是瑞士第三富豪,2002年英國《泰晤士報》全球富豪榜第17位,資產95億英鎊,創造奇跡的英格瓦·坎普 拉德的商業哲學和宜家鮮明的商業文化是歐洲管理學界鍾愛的課題,也是哈佛商學院經典的核心範例。 企業類型 傢具業。 成長記錄 2001年4月19日,一位74歲的瑞典老人來到北京。他坐的是經濟艙,看上去精力充沛,背著一個毫不起眼的布口袋,走得很快,沒有任何人陪同。這個看似不起眼的人就是創立了宜家的億萬富翁──英格瓦·坎普拉德。這位已經退休的瑞典首富最喜歡獨自一人在全世界的宜家家居店裡轉來轉去,此次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 遙想1999年1月13日,北京「宜家」開張時盛況空前。人們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離宜家一站多遠的街邊,停滿了桑塔納和富康,驚奇的顧客擁擠在每一件商品前嘖嘖稱贊,小心地斟酌著該如何花出手中的人民幣。」在兩個星期內,熱情的北京人把宜家貨架上的商品搶購一空,有人在7天里去了6次。有外刊稱,這是「北京中產階層」的一次集體出動。可以說,它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直到今天,宜家依然是許多年輕人、中年人首選傢具的地方。當然,這種情況並不只在中國發生,事實上,在坎普拉德的努力下,今天的宜家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傢具零售公司了。 5歲的小商人 1926年,英格瓦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南部一個叫艾姆赫特的小村落。他祖上是德國人,後來移民瑞典。他的祖父是個農場主,因經營不善而開槍自殺。父親也不怎麼會經營。但英格瓦從小就有做生意的天份。 5歲那年,英格瓦曾代人賣掉一批火柴,賺了少量的錢。好長一段時間里,他騎著自行車向鄰居銷售火柴。他發現從斯德哥爾摩批量購買火柴可以拿到很便宜的價格,然後再以很低的價格進行零售,從中仍能賺到不小的利潤。 後來,他的生意范圍不斷擴大,他賣過聖誕卡,他還騎著自行車到處兜售自己抓來的魚。11歲那年,他做成了一筆大買賣,他賣掉了一批花種。他把賺來的錢買了賽車和打字機,那以後,他簡直是迷上了銷售這個行當。他曾用父親給的錢和銀行匯票去進貨,賣掉500枝巴黎鋼筆。他上高中時,床底下放了一個紙箱,裡面塞滿了他的「貨物」:皮帶、皮夾子、手錶、鋼筆…… 1943年,英格瓦已經17歲了,父親對兒子十分了解,決定送給他一份特殊的畢業禮物,就是幫助他創建自己的公司。就這樣,宜家(IKEA)誕生了,「I」代表英格瓦,「K」代表坎普拉德,「E」代表艾姆赫特,「A」是自己所在村莊的名字——阿根納瑞德。 宜家起初銷售鋼筆、皮夾子、畫框、裝飾性桌布、手錶、珠寶以及尼龍襪等。只要英格瓦能夠想到的低價格產品,他就去經營。對這個17歲孩子開的公司,誰都沒有在意,只是把它當成了孩子的一個玩意,但是讓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後來的宜家竟成了全球知名企業。 雖然公司成立了,但英格瓦在實踐中意識到自己經驗的缺乏,他決心去商學院上學,進一步深造,他從此懂得:要成為一個出色的生意人,首先必須用最簡捷也最廉價的辦法把商品送到顧客手裡。這成為他最基本的營銷觀念。直到今天,坎普拉德還有一個令他太太深感厭倦的習慣。「我已經習慣了在對方就要起身離開之際問一句:能否再便宜一點?」 讀書的英格瓦也沒閑著。他到學院圖書館看登著進出口廣告的商業報紙,選定了一個對像,就用蹩腳的英語給那個外國製造商寫信。結果,他成了那種鋼筆的瑞典總代理。為了實現他當初簡捷廉價的想法,他決定直接進口,因為這樣才能可獲得最低價位。 但這些對於英格瓦而言都只是牛刀小試,他想做的是更大的事業,這一次,英格瓦把眼光投向了傢具行業。因為在當時的瑞典,正處於經濟迅速發展時期,農村人口迅速減少,城市卻在不斷增多和擴大,並向郊區輻射發展。年輕人迫切需要找地方住下來,人們需要盡可能便宜地裝修新房子。當時,瑞典政府對人們使用傢具提出的建議是:既要方便生活,又要有利於健康。英格瓦的「宜家」可謂是應運而生。 簡約家居文化的革命 1948年,英格瓦登出了第一條傢具商品的廣告。這條廣告大力宣傳的是一種沒有扶手的護理椅,以及一種咖啡桌。他為椅子取名為「露絲」。英格瓦覺得要讓顧客記下每件商品的序號實在太麻煩,從此,給每件傢具取名就成了宜家的傳統。 廣告反響強烈,這兩件投石問路性質的傢具賣出去不少。於是英格瓦開始向老顧客印發一種叫「宜家通訊」的小冊子,並在上面增添新商品的宣傳,如沙發床和枝形玻璃吊燈等。人們向他索要表格,他盯著工廠准時交貨。一切進展順利。但這只是起步和嘗試的階段。這時候的宜家公司只有他一個人……雖然他的家人都是他的幫手。

『伍』 宜家是怎樣創立的

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1926年出生在瑞典南部的斯馬蘭。他在靠近Agunnaryd小村莊的Elmtaryd農場長大。英格瓦年少時就立志開辦自己的公司。起初,他騎著自行車向鄰居銷售火柴。他發現從斯德哥爾摩批量購買火柴可以拿到很便宜的價格,然後再以很低的價格進行零售,從中仍能賺到不小的利潤。後來,他的生意范圍不斷擴大,又開始賣魚、聖誕樹裝飾物、種子、圓珠筆和鉛筆等。

『陸』 宜家家居的發家史具體內容

宜家(IKEA)的大事記
1926
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出生在瑞典南部的斯馬蘭。
宜家家居於1943年創建於瑞典,「為大多數人創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是宜家公司自創宜家家居上海成立以來一直努力的方向。宜家品牌始終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聯系在一起並秉承「為盡可能多的顧客提供他們能夠負擔,設計精良,功能齊全,價格低廉的家居用品」的經營宗旨。在提供種類繁多,美觀實用,老百姓買得起的家居用品的同時,宜家努力創造以客戶和社會利益為中心的經營宜家家居方式,致力於環保及社會責任問題。

目前宜家家居在全球34個國家和地區擁有240個商場,其中有11家在中國大陸,分別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成都、深圳、南京、沈陽、大連和無錫。宜家的采購模式是全球化的采購模式,它在全球設立了16個采購貿易區域,其中 北京的宜家家居有3個在中國大陸,分別為:華南區,華中區和華北區。
目前宜家在中國的采購量已佔到總量的18%,在宜家采購國家中排名第一。隨著2012年6月6日,宜家無錫商場的開業,宜家在中國內地的零售商場已達到11家,所需倉儲容量已擴大到30萬立方米以上。中國已成為宜家最大的采購市場和業務增長最重要的空間之一,在宜家的全球戰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柒』 宜家的創始人

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1926年出生在瑞典南部的斯馬蘭。
他在靠近Agunnaryd小村莊的Elmtaryd農場長大。英格瓦年少時就立志開辦自己的公司。起初,他騎著自行車向鄰居銷售火柴。發現從斯德哥爾摩批量購買火柴可以拿到很便宜的價格,然後再以很低的價格進行零售,從中仍能賺到不小的利潤。後來,他的生意范圍不斷擴大,又開始賣魚、聖誕樹裝飾物、種子、圓珠筆和鉛筆等。

『捌』 瑞典宜家家居的歷史

1943
英格瓦.坎普拉德創立了宜家。
英格瓦.坎普拉德創建了宜家公司。
1943年,英格瓦17歲時,父親送給他一份畢業禮物,幫助他創建自己的公司。宜家(IKEA)這一名字就是創始人名字的首寫字母(IK)和他所在的農場(Elmtaryd)以及村莊(Agunnaryd)的第一個字母組合而成的。宜家起初銷售鋼筆、皮夾子、畫框、裝飾性桌布、手錶、珠寶以及尼龍襪等 - 幾乎英格瓦能夠想到的任何低價格產品。

1945
宜家第一則廣告出現在當地報紙上。
隨著生意的不斷擴大,英格瓦.坎普拉德開始在當地報紙上做廣告,並製作臨時函購目錄。他通過當地的收奶車分銷產品,利用收奶車將產品運送到鄰近的火車站。
1947
將傢具引入宜家的產品系列中。
傢具由當地的生產商生產。產品得到人們的歡迎,生產品種得到擴大。
1951
出版第一本宜家目錄
宜家的創始人看到了成為大規模傢具供應商的機會。不久,他便決定停止生產所有其他產品,集中力量生產低價格的傢具,我們今天熟知的宜家從此誕生了。
1953
傢具展銷廳在Älmhult開放。
在50年代初期,宜家產品系列集中在家居產品上。傢具展銷廳的開放是宜家概念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時刻。宜家發現自己捲入了與主要競爭對手的一場價格戰。雙方都降低了價格,質量卻沒有保證。通過開放傢具展銷廳,宜家能夠以立體的方式展示其產品的功能、質量和低價格。正如宜家希望的那樣,人們明智地選擇了物有所值的產品。
1955
宜家開始設計自己的傢具。
宜家開始設計自己的傢具有幾方面的原因。但促使宜家自己設計傢具的真正原因卻很有諷刺意味。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使得供應商停止向宜家供貨。宜家不得不開始自己設計傢具,這實際上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自己設計的傢具很有創意,功能得到改善,而且價格較低。後來,宜家早期的一位員工突發靈感,決定把桌腿卸掉,這樣可以把它裝到汽車內,而且還可避免運輸過程中的損壞。從那時起,我們便開始在設計時考慮平板包裝的問題。平板包裝進一步降低了我們的價格。這樣,在宜家便開始形成了一種工作模式,即把問題轉化為機遇。
1956
宜家開始試用平板包裝。
設計能夠平板包裝、顧客自己能夠組裝的產品大大降低了產品成本。自從我們把桌腿卸掉並裝入汽車的第一天起,平板包裝帶來的益處一直很明顯。一輛運輸車上裝載的貨品更多,需要的存儲空間更小,人工成本降低,並且避免了運輸過程中的損壞現象。對顧客來說,這意味著產品價格更低,而且能夠方便地將貨品運送回家。
1958
在Älmhult創建第一家宜家商場。
6700平方米的建築規模!是當時北歐最大的傢具展示場所。
1959
Gillis Lundgren - 宜家的第四位雇員 - 設計了TORE 托勒,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參觀一家廚房產品生產商時,他注意到了我們平時在廚房中用到的簡單、實用的儲物邏輯,就決定在設計其他傢具時也以利用同樣的思維邏輯。回到Almhult後,他便著手工作,最終設計出了托勒。
第一百位雇員加入宜家。
1963
在奧斯陸郊外開辦挪威第一家宜家商場。
這也是我們在瑞典以外開辦的第一家商場。

顧問兼設計師Marian Grabinski設計了MTP 書櫃。
這是一種既現代又經典的書櫃,多年來引得眾多廠家紛紛模仿。在生產這種書櫃以及其他木製產品的過程中,宜家在50和60年代與波蘭的供應商建立起了良好的關系。這些關系仍舊是我們為提供老百姓買得起的產品所做努力的基礎。

1964
對ÖGLA 奧格拉椅子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其與宜家的風格、功能和價格等概念相吻合。

1965
開辦斯德哥爾摩宜家商場。
數千人排隊等候我們這一重要商場的開業。該商場規模為45800平方米,受紐約Guggenheim博物館的啟發,建築被設計成圓形。該商場取得了成功,同時也產生了一個問題,顧客太多,員工不夠用。後來決定開放倉庫,讓顧客自提貨品,從此宜家概念的重要部分也隨之誕生了。

1969
在丹麥開辦第一家商場。

60年代刨花板的出現對宜家產生了重大影響。
刨花板是一種低成本、耐磨且易於處理的材料,對宜家而言自然很合適。設計師 Ake Fribryter在1969年設計了PRIVAT沙發。這種沙發的底座採用刨花板,並用白色漆進行處理,褐色印花厚棉布由紡織品設計師Sven Fribryter設計。明快的直線條、實用的功能以及無人能比的低價格使得這種沙發在當時大獲成功。

1973
北歐以外的第一家商場在瑞士蘇黎世郊外開辦。
該店取得的成功為在德國迅速開拓業務鋪平了道路,目前德國是宜家最大的市場。

1974
在慕尼黑開辦德國第一家宜家商場。

Olle Gjerloy-Knudsen和Torben Lind設計了SKOPA 斯格帕椅子。
現代塑料給設計師提供了製造優良家居用品的眾多新途徑。但在設計過程中選擇合適的生產方法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選擇斯格帕椅子生產商時,答案非常簡單,雖然也確實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我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尋找合適的生產商,但沒有什麼結果。後來,我們對椅子的形狀再一次進行分析並突發其想,決定讓生產塑料碗和塑料桶的廠家來生產這種椅子。我們並沒有降低對設計和功能的質量要求。實際生產出的椅子比我們設計的線條還要簡潔、明快。

1975
在澳大利亞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76
在加拿大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77
在奧地利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79
在荷蘭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80
KLIPPAN 克利帕沙發誕生。
聯合國將1980年定名為「兒童年」,宜家也將該年定名為「兒童起居室年。」我們的克利帕沙發很結實、耐臟,適合有孩子的家庭使用,而且又很柔軟,坐卧其中都很舒適。

1981
在法國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82
LACK 拉克擱板誕生。
1983
第六千位雇員加入宜家。
1984
在比利時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斯德哥爾摩家居系列誕生。
宜家利用其偏愛的樺木、皮革和印花厚布等設計了一系列高質量的家居用品。我們的斯德哥爾摩系列完美體現了經典的高質量,但價格並不高。斯德哥爾摩系列獲得了瑞典優秀設計獎。

1985
在美國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起初,對於美國是否需要宜家這一問題的答案我們並沒有什麼把握。畢竟,美國什麼都有,我們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呢?但後來我們發現很多不同財力的人對實用、美觀的家居產品的需要非常大。

Niels Gammelgaard設計了MOMENT 莫門特沙發。
當我們選擇生產這種沙發的生產商時,我們去了一家生產超市裡用的手推車的工廠,手推車必須堅固耐用,我們正好想利用他們的這一優勢。以此作為出發點,我們創造出了新穎、舒適、低價位同時又具有現代感的沙發。我們於1987年設計了與之配套的咖啡桌,獲得了瑞典優秀設計獎。

1987
在英國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89
在義大利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90
分別在匈牙利和波蘭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91
分別在捷克共和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93
宜家在25個國家共開辦114家商場。
1994
KUBIST 丘比思儲物單元誕生。
這是宜家最早使用框架板製造的產品之一。我們使用了一種生產門的技術來製造便宜、結實且重量輕的儲物傢具。宜家的設計師總是試圖深入實地進行產品開發,以生產美觀實用、老百姓買得起的產品。與已經能夠利用框架板製造門的生產商進行合作,宜家可以降低成本。在本例中,對波蘭的一些老廠進行了改造,以生產丘比思部件以及其他宜家產品。

1995
Richard Clack設計了DAGIS 達傑斯兒童椅。
在設計這種兒童椅之前,他對兒童的習慣進行了詳細觀察。兒童椅不能有尖角,應該具有一定的柔軟度,但同時還必須能夠承受頻繁的磕碰。孩子們很頑皮,但很可愛,總是好動。本著這種精神,他設計了這種兒童椅。後來,他對這種兒童椅做了一點小的改進。據我們所知,兒童椅沒有可疊放的。達傑斯卻做到了這一點,從而可以節省空間,並且便於搬動。

1996
在西班牙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97
宜家引入兒童的宜家
宜家始終是為全家提供家居用品的。但由於兒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宜家決定突出考慮他們的需要。我們與兩支專家隊伍進行了合作來開發產品。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游戲方面的教授幫助我們設計、開發旨在培養兒童運動能力和創造力等的產品。兒童也和我們一起評選出優勝產品。我們設立了兒童游戲區,兒童樣板間,在餐廳專門備有兒童食品,所有這些都得到孩子們的喜愛,使他們更樂意光顧宜家。

推出www.IKEA.com網站的最初版本。

1998
在中國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99
宜家在世界上四大洲29個國家150家商場共有員工53000名。
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發起了"十分感謝你們" 的活動,作為對宜家集團內部廣大員工新千年的獎賞。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宜家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全部銷售都分給了員工。這一天的銷售目標定得很高,而實際銷售額比這一目標還要大 - 約1.87億荷蘭盾。所有員工,從餐廳工作人員到倉庫工作人員以及宜家集團總裁等,都得到了同樣的獎金。對大多數員工來說,獎金比一個月的工資還要多。這是一種感謝宜家員工在上個世紀里為宜家的成功所做貢獻的最好的方式。而這僅僅才是開始。

宜家的VÄRDE廚房獲得國際設計大獎。
VÄRDE伐爾德為重新設計廚房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式。由於伐爾德採用了獨特的模塊設計,因此可以從頭開始設計廚房,或是在原有廚房的基礎上隨意增加某一部分。所有這些特點,再加上其經典誘人的樺木貼面設計,使得它獲得了Red Dot最高設計質量大獎。Red Dot獎是國際上公認的創新設計大獎,每年由設在德國的Zentrum Nordhein Westfalen舉辦的"設計創新"大賽進行頒獎。評委們對參賽產品的創新水平、功能、人體功能學、生態影響以及耐用性等指標進行評價後,最終選出獲獎產品。
2000
在俄羅斯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玖』 關於宜家剛進入中國時的歷史背景,比如什麼政策背景市場背景什麼的,不要宜家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了。。

宜家供暖是由德國熱力集團巨頭凱思捷於1921年創辦的專業供暖品牌,傳入中國較晚,由於與眾不同的專業技術和設備,成本較高,推廣難度大,近年來由凱思捷中國分公司根據中國國情對原有的施工技術及設備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並以連鎖直營的方式再次進軍中國供暖市場,並初見成效。

熱點內容
囚禁教師電影 發布:2025-07-08 20:48:26 瀏覽:962
化學鍵復習 發布:2025-07-08 20:42:29 瀏覽:831
北京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8 19:38:24 瀏覽:58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老師 發布:2025-07-08 19:00:24 瀏覽:284
七年級上冊英語期末 發布:2025-07-08 18:59:48 瀏覽:141
陽西教育 發布:2025-07-08 18:31:56 瀏覽:479
王瑞娜老師 發布:2025-07-08 18:31:53 瀏覽:456
莘縣教師考試 發布:2025-07-08 17:50:59 瀏覽:944
赤峰教師資格證報名 發布:2025-07-08 17:50:19 瀏覽:969
老師在講課擴句 發布:2025-07-08 17:30:09 瀏覽: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