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周庄歷史

周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14 07:51:44

1. 周庄在哪一年被評為中國歷史名鎮

周庄在2003年被評為中國歷史名鎮~
始建於1086年的古鎮周庄,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春秋時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名為貞豐里,是隸屬於江蘇省崑山市和上海交界處的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小鎮,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於2003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最為著名的景點有:沈萬三故居、富安橋、雙橋、沈廳、怪樓、周庄八景等。富安橋是江南僅存的立體形橋樓合壁建築;雙橋則由兩橋相連為一體,造型獨特;沈廳為清式院宅,整體結構嚴整,局部風格各異;此外還有澄虛道觀、全福講寺等宗教場所。周庄有「中國第一水鄉」之美譽。

2. 周庄一詞的來歷

周庄鎮舊名貞豐里。據史書記載,北宋元佑年間(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200畝(13公頃多)捐贈給全福寺作為廟產,百姓感其恩德,將這片田地命名為「周庄」。

回答到此為止,下面是附送的.

但那時的貞豐里只是集鎮的雛形,與村落相差無幾。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隨宋高宗南渡。遷居於此,人煙才逐漸稠密。元朝中葉。頗有傳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萬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潯遷徙至周庄東面的東宅村(元末又遷至銀子浜附近),因經商而逐步發跡,使貞豐里出現了繁榮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兩岸以富安橋為中心的舊集鎮。

到了明代,鎮廓擴大,向西發展至後港街福洪橋和中市街普慶橋一帶,並遷肆於後港街。

清代,居民更加稠密,西柵一帶漸成列肆,商業中心又從後港街遷至中市街。這時已衍為江南大鎮,但仍叫貞豐里。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為周庄鎮。

另有資料,周庄地域春秋時期至漢代有「搖城」之說,相傳吳王少子搖和漢越播君封於此,周庄的歷史就顯得更加悠久。在鎮郊太師淀中發掘到的良渚文化遺物,也證明了這一點。

周庄元代時屬蘇州府長洲縣。明代中期屬松江府華亭縣,清初復歸長洲縣。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周庄鎮因元和縣一分為二,約五分之四屬元和縣(今吳縣市)。五分之一屬吳江縣(今吳江市)。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江蘇巡撫陳文恭將原駐吳縣角直鎮的巡檢司署移駐周庄,管轄澄湖、黃天盪、獨墅湖、尹山湖和白蜆湖地區,幾乎有半個縣的范圍。

周庄由原來的小集迅速發展為商業大鎮,與江南富豪沈萬三的發跡很有關系。沈萬三利用白蜆江(即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北接瀏河的優勢,出海貿易,將周庄變成了一個糧食、絲綢及多種手工業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庄的手工業和商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最突出的產品有絲綢、刺綉、竹器、腳爐、白酒等。

周庄環境幽靜,建築古樸,雖歷經900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來的水鄉集鎮的建築風貌。全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築,僅有0.47平方公里的古鎮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周庄民居,古風猶存,最有代表性的當數沈廳、張廳。 同時,周庄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它們共同構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景畫。
周庄,悠遠的歷史,給古鎮造就了諸多勝景。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盛贊周庄「不但是江蘇省的一個寶,而且是國家的一個寶」。

3. 周庄鎮的歷史

江陰市周庄鎮是區域重鎮,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全鎮總面積78.9平方公里,下轄15個村、1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20萬,其中新市民10萬,為國家衛生鎮和國家環境優美鎮;是經濟大鎮,現有三房巷集團、華宏集團、江東集團、倪家巷集團等一批大企業大集團,2012年全鎮工商開票突破千億元大關,自營出口額15.57億美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1.36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16.74億元、公共財政收入6.74億元,有中國馳名商標6個、上市公司4家、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3個,為中國產業集群經濟示範鎮、中國化纖名鎮、中國棉紡織名鎮、江蘇省化纖優質產品生產示範區、江蘇省新纖維產業示範基地、江蘇省特種材料創新專業鎮、首批江蘇省創新型鄉鎮。
素有「三吳襟帶之邦,百越舟車之會」的美譽的周庄鎮,歷史悠久,鍾靈毓秀,文化源遠流長。6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定居。他們漁獵耕織,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2450年前,孔子七十二賢徒之一的言偃來到周庄,見到這里的人們漁獵耕織,一派祥和,「倉稟實而知禮節」,決定在此定居施教,將黃河文明傳入周庄。男耕女織是周庄自古以來形成的傳統生產格局。明代時期,民間土布相當興旺,清代走到鼎盛時期,日產土布千匹,銷往大江南北以及東南亞,成為聞名遐邇的紡織之鄉,有「江南布碼頭」之盛譽。

4. 何為周庄的歷史文化

中國第一水鄉--周庄,九百餘年的悠遠歷史,九百餘年的文化底蘊,構成了江南回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答特風貌。旖旎的水鄉風光,特有的人文景觀,傳統的建築格局,淳樸的民間風情,令人神往,令人留連,無愧於"周庄集中國水鄉之美",無愧於江南水鄉古鎮的典範。

圍繞全鎮有澄湖,白峴湖,澱山湖,南湖和三十多條大小河流,鎮上有四條主河道,因此周庄自古有"水鄉澤國"之稱,總面積36平方公里,圓圓小鎮,宛如飄在水面上的一片荷葉。周庄古稱搖城,原系春秋時吳國太子搖的封地。周庄又名貞半里,北宋當地人周迪功郎篤信佛教,舍其故宅和200畝良田給寺廟當廟產,百姓們感其恩德,遂更名為周庄。

周庄的橋,古意樸拙,形態各異,耐人尋味。貞豐橋畔詩韻悅耳;富安橋橋樓合壁;雙橋聯袂而築,各有特色。

周庄的水,源遠流長,波光粼粼的"井"字型河道,構成了水鄉神韻。條條水巷遊人如織,條條河道輕舟盪漾。

周庄人家,因水而築,粉牆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畫棟的臨河水閣,比比皆是。尤以沈廳、張廳氣勢非凡,歷經百年,風姿依舊。

5. 古鎮周庄在哪一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03。

周庄,是一座江南小鎮,有「中國第一水鄉」之譽,是國家首批級景區。周庄始建於1086年(北宋元祐元年),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春秋時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名為貞豐里。

周庄位於蘇州崑山,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於2003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周庄歷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有獨特的人文景觀,是中國水鄉文化和吳地方文化的瑰寶。

周庄鎮60%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築,僅0.47平方公里的古鎮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周庄民居古風猶存,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景點有:沈萬三故居、富安橋、雙橋、沈廳、怪樓、周庄八景等。

(5)周庄歷史擴展閱讀:

主要景點:

1、雙橋

因出現於旅美畫家陳逸飛的油畫《故鄉的回憶》中而聞名雙橋,俗稱鑰匙橋,1985年,這幅畫又經過陳逸飛的加工成為當時聯合國首日封的圖案,深受集郵愛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睞。

橋面一橫一豎,橋洞一方一圓,樣子很像是古時候人們使用的鑰匙,所以當地人便稱之為「鑰匙橋」。

由一座石拱橋——世德橋和一座石樑橋——永安橋組成,這兩座橋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這座石拱橋叫世德橋,橫跨南北市河,長16米、寬3米、跨度5.9米。

這座石樑橋叫永安橋,平架在銀子浜口,長13.3米、寬2.4米、跨度3.5米。。雙橋中,石拱橋橫跨南北市河,橋東端有石階引橋,伸入街巷;石樑橋平架在銀子浜口,橋洞僅能容小船通過,橋欄由麻條石建成。

2、沈廳

沈廳位於周庄富安橋東堍南側的南市街上,坐東朝西,七進五門樓,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間,分布在一百米長的中軸線兩旁,佔地兩千多平方米,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沈廳原名敬業堂,清末改為松茂堂,由沈萬三後裔沈本仁於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

在周庄的近千戶民居建築中,明清和民國明期的建築至今仍保存有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有近百座古宅院第和六十多個磚雕門樓,還有一些過街騎樓和水牆門,這在江南水鄉是有代表性的。在這些建築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當數沈廳。

3、張廳

張廳是江南民居中比較典型的前廳後堂格局,是周庄保存比較完整的明代建築,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張廳佔地面積1800多平方米,大小房間60餘間,前後分為六進,還有一個私家後花園。

張廳是周庄鎮僅存的少量明代建築之一,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幾年來經過有關部門精心維修,恢復了原有的風貌。張廳原名怡順堂,建於明代,清初轉讓張姓,改為玉燕堂,俗稱張廳。

廳中一副對聯尤其引入注目,上聯是「轎從門前進」,下聯是「船自家中過」。仔細琢磨,對聯十分貼切地寫出了張廳的建築特色。

4、迮廳

位於富安橋北側,為明代崇禎年間吳江望族迮文煥所建,前後共五進,現存第一、四、五進,其餘已毀。

主廳又稱大書房,據《迮氏家譜》記載,清光緒年間,祟陸潤庠在此受蒙從師,成年後考中狀元,遂將當年念書的大廳稱之為大書房。

現在大書房已不復存在,只有寬闊宅基上殘留的塊塊方磚和覆盆式青石柱礎,不甘心時光的流逝,向遊人證明著這里昔日的興盛。

5、章廳

位於中市街,為章騰龍故居。章騰龍,字覲韓,周庄鎮人。年少游學習武。於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效法徐霞客,遠游各地,途經江蘇、浙江、江西、廣東、廣西等地區,經兩年多的長途跋涉,抵達桂林,行程一萬餘里。

回到周庄後,撰寫了《嶺南雜記》和《粵游紀程》。晚年,章騰龍采輯故里史實,積十年歲月,於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編纂成《貞豐擬乘》。

五十多年以後,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由周庄人陳勰增輯,刊印問世,成為周庄鎮有史以來的第一部鎮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周庄鎮

6. 周庄的歷史簡介怎樣啊

周庄鎮位於蘇州市東南38公里,崑山市境內西南33公里,上海距周庄約70公里,目前車程約1.5小時,滬青平公路建成通車後,往來車程僅需40分鍾。 史載於1086年的周庄,位於上海、蘇州、杭州之間。鎮為澤國,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全鎮依河成街,橋街相連,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一派古樸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 周庄鎮舊名貞豐里。據史書記載,北宋元佑年間(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 200畝(13公頃多)捐贈給全福寺作為廟產,百姓感其恩德,將這片田地命名為「周庄」。 但那時的貞豐里只是集鎮的雛形,與村落相差無幾。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隨宋高宗南渡。遷居於此,人煙才逐漸稠密。元朝中葉。頗有傳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萬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潯遷徙至周庄東面的東宅村(元末又遷至銀子浜附近),因經商而逐步發跡,使貞豐里出現了繁榮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兩岸以富安橋為中心的舊集鎮。 到了明代,鎮廓擴大,向西發展至後港街福洪橋和中市街普慶橋一帶,並遷肆於後港街。 清代,居民更加稠密,西柵一帶漸成列肆,商業中心又從後港街遷至中市街。這時已衍為江南大鎮,但仍叫貞豐里。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為周庄鎮。 另有資料,周庄地域春秋時期至漢代有「搖城」之說,相傳吳王少子搖和漢越播君封於此,周庄的歷史就顯得更加悠久。在鎮郊太師淀中發掘到的良渚文化遺物,也證明了這一點。 周庄元代時屬蘇州府長洲縣。明代中期屬松江府華亭縣,清初復歸長洲縣。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周庄鎮因元和縣一分為二,約五分之四屬元和縣(今吳縣市)。五分之一屬吳江縣(今吳江市)。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江蘇巡撫陳文恭將原駐吳縣角直鎮的巡檢司署移駐周庄,管轄澄湖、黃天盪、獨墅湖、尹山湖和白蜆湖地區,幾乎有半個縣的范圍。 周庄由原來的小集迅速發展為商業大鎮,與江南富豪沈萬三的發跡很有關系。沈萬三利用白蜆江(即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北接瀏河的優勢,出海貿易,將周庄變成了一個糧食、絲綢及多種手工業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庄的手工業和商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最突出的產品有絲綢、刺綉、竹器、腳爐、白酒等。 周庄環境幽靜,建築古樸,雖歷經 900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來的水鄉集鎮的建築風貌。全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築,僅有 0.47 平方公里的古鎮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周庄民居,古風猶存,最有代表性的當數沈廳、張廳。同時,周庄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它們共同構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景畫。 周庄,悠遠的歷史,給古鎮造就了諸多勝景。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盛贊周庄「不但是江蘇省的一個寶,而且是國家的一個寶」。 周庄的魅力,還在於它的文化蘊涵。沈廳、張廳、迷樓、葉楚傖故居、澄虛道院、全福寺等名勝古跡,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和觀賞價值。西晉文學家張翰(字季鷹),唐代詩人劉禹錫、陸龜等曾寓居周庄;元末是初沈萬三得天時地利,成為江南巨富;近代柳亞子、陳去病等南社發起人,曾聚會迷樓飲酒吟詩;當代名人到周庄采風者更不勝枚舉,像台灣作家三毛那樣鍾情周庄,像旅美華人畫家陳逸飛畫了油畫《雙橋》後和"雙橋"一樣馳名世界,像著名古畫家吳冠中贊譽 "周庄集中國水鄉之美",像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稱頌"周庄是中國的一個寶"等等,他們對周庄情由獨鍾,可見周庄的魅力何其無窮! http://ke.soso.com/v63828.htm?pid=ke.box

7. 周庄的歷史背景

始建於1086年的古鎮周庄,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春秋時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名為貞豐里,是隸屬於江蘇省崑山市和上海交界處的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小鎮,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於2003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最為著名的景點有:沈萬三故居、富安橋、雙橋、沈廳、怪樓、周庄八景等。富安橋是江南僅存的立體形橋樓合壁建築;雙橋則由兩橋相連為一體,造型獨特;沈廳為清式院宅,整體結構嚴整,局部風格各異;此外還有澄虛道觀、全福講寺等宗教場所。周庄有「中國第一水鄉」之美譽

8. 周庄的歷史資料

周庄,是一座江南小鎮,有「中國第一水鄉」之譽,是國家首批5A級景區。周庄始建於1086年(北宋元祐元年),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春秋時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名為貞豐里。
周庄鎮舊名貞豐里,周庄地域春秋時期至漢代有「搖城」之說,相傳吳王少子搖和漢越播君封於此。西晉文學家張翰,唐代詩人劉禹錫、陸龜蒙等曾寓居周庄。
據史書記載,北宋元佑年間(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 200畝(13公頃多)捐贈給全福寺作為廟產,百姓感其恩德,將這片田地命名為「周庄」。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隨宋高宗南渡遷居於此,人煙逐漸稠密。
周庄元代時屬蘇州府長洲縣。元朝中葉,頗有傳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萬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潯遷徙至周庄東面的東宅村(元末又遷至銀子浜附近),因經商而逐步發跡,使貞豐里出現了繁榮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兩岸以富安橋為中心的舊集鎮。到了明代,鎮廓擴大,向西發展至後港街福洪橋和中市街普慶橋一帶,並遷肆於後港街。明代中期屬松江府華亭縣。
清初復歸長洲縣,居民更加稠密,西柵一帶漸成列肆,商業中心又從後港街遷至中市街。這時已衍為江南大鎮,但仍叫貞豐里。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為周庄鎮。
清雍正三年(1725年),周庄鎮因元和縣一分為二,約五分之四屬元和縣(今吳縣市)。五分之一屬吳江縣(今吳江市)。
1949年5月8日,周庄解放,歸屬吳江甪直區。1950年把鎮西原屬吳縣部分劃歸吳江,結束了兩縣分治的狀況。1952年以後,周庄鎮歸崑山縣(今崑山市)管轄。

9. 周庄古鎮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周庄古鎮是世界文化遺產預選地、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位於蘇州城東南,位於昆內山容、吳江、上海三地交界處。周庄始建於1086年(北宋元祐元年),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
周庄古鎮四面環水,因河成鎮,依水成街,以街為市。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著14座建於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橋。800多戶原住民枕河而居,60%以上的民居依舊保存著明清時期的建築風貌。

周庄古鎮主要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等。

熱點內容
初三上學期班主任工作計劃 發布:2025-05-29 00:01:37 瀏覽:16
英語劇本網 發布:2025-05-28 23:12:35 瀏覽:218
語文園地六課件 發布:2025-05-28 22:45:54 瀏覽:275
生活英語對話 發布:2025-05-28 22:11:55 瀏覽:22
家訪的實施 發布:2025-05-28 21:23:18 瀏覽:828
定海區教師進修學校 發布:2025-05-28 19:44:43 瀏覽:930
高蘭老師 發布:2025-05-28 18:07:53 瀏覽:819
家訪工作總結一 發布:2025-05-28 17:56:55 瀏覽:33
師德總結2017 發布:2025-05-28 17:31:49 瀏覽:535
教師資格證試題答案 發布:2025-05-28 17:31:47 瀏覽: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