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

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

發布時間: 2021-08-15 01:55:09

Ⅰ 青藏地區的地形特徵

答案:B
青藏高原被世界稱為「世界屋脊」。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更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高達8839.8米。
青藏高原有高原為主,山地相間。有些山峰常年積雪不融,形成一道道雪景。
從自然地理角度來看,青藏地區的主體是青藏高原,屬於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的位置和地形,決定了它具有獨特的自然環境特徵:教材利用一幅分層設色的地形圖和兩幅景觀圖直觀地反映了青藏地區的地形特徵。

青藏高原因高生寒,相同季節的溫度比同緯度地區低。教材通過對比我國同緯度的兩個城市(拉薩和成都)的氣溫變化圖,反映出青藏地區氣候寒冷的特點。究其原因,青藏地區海拔高是影響氣候的主要原因。由於氣候寒冷,許多山峰終年積雪,冰川廣布。
青藏高原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地熱資源、水能資源、生物資源和礦產資源,這些內容通過活動2部分體現出來。

青藏地區是地球上一個神秘誘人的地方,有奇異的自然風光,豐富的地下寶藏,燦爛的歷史文化、獨特的民族風情,更重要的是這里還有許多未被揭露的自然奧秘,因而這里已經成為科研和旅遊的寶地。
(2)西藏地區主要的地形區: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脈、雅魯藏布江谷地、柴達木盆地、雅魯藏布江、湟水和青海湖。

Ⅱ 青藏地區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徵

簡要地說:高寒、缺氧、凍土、脆弱的生態!

Ⅲ 青藏地區的地理特徵

(1)西藏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范圍:青藏地區位於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脈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2)西藏地區主要的地形區: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脈、雅魯藏布江谷地、柴達木盆地、雅魯藏布江、湟水和青海湖。

(3)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由於海拔每升高1000米,溫度降低6.0℃,青藏高原的平均氣溫比同緯度的平原地區約低20℃

(1)青藏地區與南方地區相比,地理位置的相似之處表現在緯度位置相似

(2)青藏地區由於地勢高,對青藏地區的氣溫影響:形成獨特的高寒氣候,氣候冬令夏涼,太陽輻射強烈,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

(3)青藏地區的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干濕季明顯。每年的4-9月為雨季,而降水的地區分布規律是由東南向西北高原內部逐漸減少,青藏地區的降水主要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並順著橫斷山區的峽谷北上.

(4)受氣候和地形的影響,青藏高原為我國的高寒牧區,主要有氂牛、藏綿羊、藏山羊等適應高寒、缺氧、低氣壓等特殊環境的牲畜。青藏地區雖然海拔高,氣溫較低,但是大氣潔凈,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豐富,適宜耐溫涼的青稞、小麥和豌豆等作物的生長,並且單位面積產量高。雅魯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是高原上主要的農業區.

(5)青藏地區具有豐富的太陽能和地熱能,青藏地區海拔高,大氣潔凈,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豐富。拉薩因晴天多,陽光燦爛,有「日光城」之稱;青藏地區位於板塊的交接地帶,地殼活躍,地熱資源也十分豐富。拉薩以北的羊八井是目前我國最大的地熱蒸汽田.

(6)青藏地區獨特的地勢特徵和氣候特徵,導致青藏地區交通十分不便。

1.以拉薩為中心的主要公路線:川藏公路、滇藏公路、新藏公路、青藏公路等。

2.鐵路:青藏鐵路(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車)。

3.青藏地區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公路和航空

4.青藏地區主要的城市:拉薩、格爾木、西寧。

Ⅳ 2.用兩個字概括青藏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特徵。由此特徵而產生的能源是什麼

高寒。水能。
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本區是亞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頭,長江、黃河、瀾滄江都發源在這里.本區擁有大量的珍稀動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驢等.

Ⅳ 青藏高寒區的自然地理特徵

我找的是在人教社官方網站的,絕對正規^_^
自上新世末至今大約300—400萬年內,青藏地區大面積大幅度地抬升至現在的高度,經歷了由低海拔熱帶、亞熱帶環境向高寒環境發展的劇烈演變,除受到全球性冰期與間冰期氣候冷暖波動的影響外,海拔高度劇增對自然地理環境所產生的變化也起著主導的作用。因而,在我國形成了青藏高原區、西北乾旱區與東部季風區三大自然區並列的格局,在主要的自然特徵方面表現出十分明顯的差異。

(一)地勢高亢、歷史年輕

青藏高原的形成與地球上最近一次強烈的、大規模的地殼變動——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密切相關,表現為大幅度的近代上升,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且有許多超過雪線、海拔6,000—8,000米的山峰,是世界上最年輕的高原。在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總輪廓中有三級階梯,青藏高原是最高一級地勢階梯,是亞洲許多大河的發源地,由此向東逐級下降,最後經由我國東部低地及淺海大陸架沒入太平洋海盆。

第四紀以來,新構造運動強烈,高原南部及東南部是頻繁的地震區,又是強大的地熱帶,抬升運動一直延續至今。在高原邊緣普遍存在著地勢抬升、河流深切的地形,河流縱剖面有幾個顯著的裂點與谷中谷的形態。其它如寒旱化趨勢增強、湖泊消退、水系變遷、內部夷平、外部陡切以及土壤剖面分化簡單、礦物風化程度淺等都顯示出高原自然地理過程的年輕性。

(二)太陽輻射強、氣溫低、日較差大

空氣稀薄、大氣干潔的青藏高原上,太陽總輻射高達130—190千卡/厘米2·年,比同緯低海拔地區高50—100%不等。但高海拔所導致的相對低溫和寒冷是突出的。高原面上最冷月平均氣溫低達—10——15℃,與我國溫帶地區大體相當。暖季,我國東部夏季風盛行,最熱月平均氣溫大多在20—30℃之間,且南北差異不大,唯獨青藏高原成為全國最涼的地區,7月平均氣溫竟與南嶺以南的1月平均氣溫相當,比同緯低地降低15—20℃。與同緯低地相比,高原上氣溫日較差大一倍左右,具有一般山地與高山的特色。因受強烈大陸性氣候的影響,氣溫年較差也不小,或與我國同緯低地接近,表明它與熱帶高山有根本不同的溫度特點。因此,盡管氣溫較低、氣候寒冷,但由於形成低溫的原因不同,加上太陽輻射強和顯著的熱力作用,高原上的溫度條件對自然地理過程及植物生長發育而言,和高緯低海拔區域的相同氣溫數值有著不同的意義。

(三)冰雪與寒凍風化作用普遍

巨大的海拔高程有利於冰川、凍土的發育和獨特的冰緣與寒凍風化作用。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緯度地區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現代冰川發育,佔全國冰川面積的五分之四以上。第四紀古冰川地貌遺跡廣布於極高山區周圍,部分地區還成為景觀的重要要素。凍土在高原上廣泛發育,其中多年凍土連續分布於高原中北部,厚達80—120米,成為中低緯巨大的凍土島。據研究,這里的凍土是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寒冷氣候的產物。因此,從冰川凍土發育的角度看,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青藏高原的腹地至今沒有脫離冰期。

強烈的太陽直接輻射使高原上地表和近地面空氣白晝強烈增溫,但夜間冷卻迅速,一年內有較長時間出現正負溫度的交替變化。因而,冰緣融凍作用及寒凍風化作用普遍,在高原土壤和微地形的形成過程中有重要意義。

(四)高原動植物地理和生態適應現象

青藏高原上動植物區系分屬於不同的系統,動物方面高原內部屬古北界區系,東南部屬於東洋界區系;植物方面相應地分屬於泛北極區的青藏高原植物亞區和中國-喜馬拉雅森林植物亞區,即歷史古老的喜暖濕成分佔據東南部,而較年輕的耐寒旱種類則分布於高原內部。喜馬拉雅山是南北分布上的明顯屏障,而橫斷山脈的縱向谷地則便於南北交流,且垂直分帶明顯,類型繁多,是世界高山植物區系極豐富的區域,又是第四紀冰期中動植物的天然避難所,保存了許多第三紀以前的孑遺種類,成為現代不少種類的分布中心,如植物中的杜鵑屬、動物中的噪鶥等。

因強烈隆起,高原內部寒旱化增強,具有高原特有的動植物成分。如植物中的墊狀駝絨藜、紫花針茅、小嵩草等;動物中的藏羚是高原上唯一的特化屬,氂牛則是第四紀冰期中冰緣環境下發展起來的種類。從構成自然景觀外貌的植被來說,高原上廣泛分布著高寒灌叢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以及高寒座墊植被等類型,動物則為高地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寒漠動物類群,它們都顯示出高原的獨特性。

(五)垂直變化普遍並與水平地帶緊密結合

青藏高原不僅邊緣高山環繞、高差懸殊,而且高原內部也廣布許多山脈,起伏不小。因此垂直自然帶普遍發育,可以歸納為海洋性系統與大陸性系統兩類性質不同的帶譜。另一方面,范圍巨大的青藏高原受大地勢結構和大氣環流特點的制約,形成了自東南向西北由暖濕至寒旱的水平分異梯度,表現為從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地帶性變化。這種區域差異又和垂直帶變化緊密結合,顯示出高原的獨特性,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自然地理區。高原內部以高寒草甸、草原和荒漠為主體的高原垂直帶呈現水平地帶變化則具有強烈的大陸性高原的特色,在本質上異於低海拔相應的自然地帶。可以認為青藏高原上的自然地帶是歐亞大陸東部相應水平地帶在巨大高程上的變體,由地勢和海拔引起的水熱條件的不同是變異的主導因素。

(六)人口密度小,人為因素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弱

受自然條件的限制,青藏高原上人口稀少,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及4人,相當於全國平均人口密度的二十五分之一。在歷史時期內,高原自然環境的發展演變過程中,人為因素的作用和影響不僅不能與我國東部季風區相比,而且也遠較西北乾旱區微弱。有些地方還保留著天然的原始狀況,特別是在高原內部腹地,往往人跡罕至,因而自然地域分異規律等可以從天然植被類型特徵得到清楚的反映。青藏高原是我國開發程度較低的區域,自然資源的利用仍處於初期階段,土地利用方面以畜牧業為主,農林業次之。但是在近代由於經濟開發、交通改善,人為因素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逐漸增強。如雅魯藏布江中游谷地,墾殖歷史較長,農田基本建設較好,耕地大多有水利設施,是農業較發達、經濟較繁榮的地區。另一方面這里人口密度較大,燃料缺乏,居民大量砍伐冷季牧場的灌木充作薪柴,不僅影響冷季草場的數量和質量,還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和風蝕現象。在高原東南部森林區域內由於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和經營管理,導致森林的破壞、乾旱河谷灌叢帶的擴大,引起自然環境的進一步惡化,應當予以密切的關注。

Ⅵ 青藏地區的自然特徵是什麼

第三紀以來的地殼運動使青藏高原下的古地中海撤出,喜馬拉雅山崛起抬升。在上新世時(距今約300~400萬年),青藏地區平均海拔約1000米左右,具有熱帶——亞熱帶森林和草原的自然景觀,後來整個地區大幅度地、有差別地強烈隆起,揭開了青藏高原形成歷史的重要篇章。 由於其高亢的海拔、巨大的面積、年輕的歷史和獨特的位置,青藏高原有一系列獨具的自然特徵,在全球的高原高山區域佔有重要的席位,有人稱它為地球的「第三極」。 青藏高原被視作地球的「第三極」主要是指它高峻的海拔及與之相聯系的寒冷氣候。它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5000米以上的地區佔西藏自治區土地面積的45.6%。四周環繞著高大山系,高原上又綿延橫亘著許多高山。如此挺拔的地勢加上以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為代表的雪峰林立,成為舉世無雙的山原。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腹地平均氣溫在0℃以下,有大片面積最暖月平均氣溫低於10℃,這樣寒冷的氣候也只有地球的南北兩極地區可以相比。因此,「第三極」的稱號青藏高原是受之無愧的。 由於青藏高原所處的中、低緯度的地理位置,使它具有完全不同於南、北極地區的溫度和水分條件組合,形成了獨特的高原山地的自然景觀,如高寒灌叢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和高寒座墊植被等,而有別於南、北極地區景色單調的冰雪世界。 西藏自治區約有4/5以上的土地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地面積這么巨大,使它完全不同於中低緯地區那些孤立的山峰或范圍比較狹窄的山脈。後者受所在地區水平自然地帶的影響強烈,表現出十分明顯的垂直分帶的變化;而高原則形成與眾不同的自然區域,其內部有著獨特的地域分異規律,體現出垂直自然帶和水平地帶的緊密結合。

Ⅶ 青藏地區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徵是什麼

"高","寒"就成為青藏地區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徵。

Ⅷ 試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原理說明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藏高原的周圍有許多山脈,它們大多數呈從西北向東南的走向,相對於高原外的地面他們陡然內而起,上升很容多,其中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的許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時高原內部除平原外還有許多山峰,高度懸殊。高原上還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澤。亞洲許多主要河流的源頭在這里。

由於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氣比較乾燥,稀薄,太陽輻射比較強,氣溫比較低。由於其地形的復雜和多變,青藏高原上氣候本身也隨地區的不同而變化很大。總的來說高原上降雨比較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響地球氣候的一個重要因素。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氣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一個高大的阻風屏,它有效地將北方大陸的寒冷空氣阻擋住了,使它們不能進入南亞。同時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南方溫暖潮濕的空氣北進,是造成南亞雨季的一個重要因素。

Ⅸ 青藏地區自然地理特徵的正確描述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有世界屋脊之稱
地勢較平坦 終年積雪 冰川廣布 處於溫帶 屬於溫帶高內原山地氣候 冬季嚴容寒,夏季溫暖,全年乾旱少雨 日照充足 植被較少
眾多河流發源地 如黃河 長江 瀾滄江(湄公河)

Ⅹ 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是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邊緣和內部分布著高大山脈,雪山連綿,冰川廣布,內部山脈相對高度不大

熱點內容
金蝶視頻教學 發布:2025-05-24 08:18:25 瀏覽:958
幼兒園教師師德師風自評報告 發布:2025-05-24 07:26:30 瀏覽:558
師德師風知識競賽 發布:2025-05-24 06:49:19 瀏覽:759
生物實驗高中 發布:2025-05-24 03:14:39 瀏覽:908
一年級上冊數學算式題 發布:2025-05-24 02:46:10 瀏覽:378
歐美教師誘惑 發布:2025-05-24 01:59:43 瀏覽:581
化學畫圖 發布:2025-05-24 01:46:17 瀏覽:338
徵文我心目中的好老師 發布:2025-05-24 01:36:07 瀏覽:783
精雕軟體教學 發布:2025-05-24 01:04:43 瀏覽:707
兒童劈叉教學 發布:2025-05-24 00:25:52 瀏覽: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