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生物模型教學

生物模型教學

發布時間: 2021-08-15 02:04:49

生物教學中有幾種模型

生物細胞模型細胞膜:一次性碗 細胞核:乒乓球 細胞器:紙團(有顏色的紙,用透明膠包好)——線粒體、葉綠體; 不同顏色塑料袋(剪一定面積,用透明膠粘好)——內質網、高爾基體; 鼓氣的塑料袋——液泡; 豆(大小都要)——核糖體、溶酶體; 小木棒(取成合適的長度)——中心體; 細胞壁:水果的保護包裝網草履蟲模型拿只鞋底(草履蟲的形狀像鞋底)做草履蟲的身體橫切面[食物泡]可以用小塊的塑料袋碎片弄成泡泡狀,然後用橡皮圈紮起來[纖毛]可以用毛線來粘在鞋底邊沿;胞肛和口溝可以用小刀挖[收集管和伸縮泡]可以畫出來[細胞核]——大核用菜豆,小核用紅豆 被子植物的莖 在製作模型之前,要按理想標本的尺寸比例選取好每層結構的紙板,並在其上面畫好各層的典型結構。將紙板側邊連接成筒狀,依次製成樹皮、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髓五部分筒(注意每層依次小一圈)。髓也可用塑料泡沫製成。將五層結構由內向外依次套上。然後在一端用一張紙糊在「樹皮上」,封口代表其橫斷面,並在上面依次畫上五層結構。

如何利用生物模型建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建構模型的方法,是高中課程標准和教材對學生提出的高於初中水平的科學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要求,在高中階段生物學課程的學習中,學生會陸續接觸到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數學模型等模型的建構,對模型方法會有比較全面的學習和了解.高中生物學課程中的模型建構活動,其主要價值是讓學生通過嘗試建立模型,體驗建立模型中的思維過程,領悟模型方法,並獲得或鞏固有關生物學概念.如何進行模型建構的教學呢?
一、建構物理模型,使知識形象化、直觀化
以實物或圖畫形式直接表達認識對象的特徵,這就是物理模型.教材中最著名的就是沃森和克里克構建的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
讓學生自己動手建立真核細胞的模型,教材中並沒有指定具體的材料用具,列出詳細的活動步驟,這樣給學生發揮各自的創造潛能留出了充分的空間,也為教師的創造性教學留出了空間.在學習完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的基礎之後,讓學生分學習小組課外分別製作動植物細胞的模型.學生完成後,在課堂上讓每組展示各自的模型並講解每一個結構所選材料代表的結構及怎樣體現它功能的原因.製作模型中存在的問題讓其他組同學找出並給出更好的建議.這樣就有助於增強學生對細胞這一微觀結構的感性認識、理解相關理論內容,而且可以激發其求知慾望.
通過這第一次模型構建,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按照學生自己的思路,自主動手,相互協作,在製作過程中把握細胞模型的科學、環保、准確等原則,領悟細胞結構與功能特點、體驗成功的快樂,更好地掌握細胞的結構,構建知識網路,活化了抽象知識.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製作生態缸等我都嘗試著讓學生構建,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建構概念模型,梳理知識間內在關系
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述來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徵的模型.我們很多學生都存在這樣的問題:課本中的單個知識點都掌握得很好,但是在做綜合題時總有很多的「想不到」,究其原因是不能迅速地把相關知識聯系起來,而構建概念模型可以改變這一狀況.
生物教學中,復習課質量主要取決於教師能否有效地歸納和總結已授課程.實際上,在復習課上,依據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構建概念模型能夠實現有效地歸納和總結已授課程的目標.這樣構建的概念模型有助於學生把握生物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融會貫通的學習效果.生物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於闡述生命運動的形式及規律,而生命運動屬於自然界中最為復雜的運行形式,只有將其納入一個系統或者模型之內才能真正地理解其中各元素的聯系.因此,在生物教學實踐中,按照教學思路將知識循著一條主線貫穿在一起,有助於學生基於宏觀角度把握知識點,同時正確理解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建構數學模型,揭示問題本質
數學模型是指用來描述一個系統或它的性質的數學形式,如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含量變化曲線、酶的活性隨pH變化而變化的曲線、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曲線、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中9:3:3:1的比例關系等.數學模型建構的一般步驟為:觀察研究對象,提出問題→提出合理的假設→根據實驗數據,用適當的數學形式對事物的性質進行表達→通過進一步的實驗或觀察等對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在教學中可以以人教版《穩態與環境》模塊《種群數量的變化》一節中「建構種群數量增長的模型」為例,引導學生建構出Nn=2n的數學模型,然後再畫出曲線圖,在此基礎上建構理想狀態下「J」型種群增長的數學模型Nt=N0λt,以此鍛煉學生建構數學模型的能力.
同時,通過科學與數學的整合,有利於培養學生簡約、嚴密的思維品質.通過構建數學模型,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使學生認識到在生物學中有許多現象和規律可以用數學語言來表示,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模型構建已經成為當前高中生物教學的內容之一,在某種程度上講,模型構建和理解模型是學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知識的有效工具.可見,模型構建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高中生物教師要在意識到此點基礎上,有效地利用這一教學方法.

⑶ 如何將模型建構應用在高中生物教學中

建構模型的方法,是高中課程標准和教材對學生提出的高於初中水平的科學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要求,在高中階段生物學課程的學習中,學生會陸續接觸到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數學模型等模型的建構,對模型方法會有比較全面的學習和了解。高中生物學課程中的模型建構活動,其主要價值是讓學生通過嘗試建立模型,體驗建立模型中的思維過程,領悟模型方法,並獲得或鞏固有關生物學概念。如何進行模型建構的教學呢? 一、建構物理模型,使知識形象化、直觀化 以實物或圖畫形式直接表達認識對象的特徵,這就是物理模型。教材中最著名的就是沃森和克里克構建的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 讓學生自己動手建立真核細胞的模型,教材中並沒有指定具體的材料用具,列出詳細的活動步驟,這樣給學生發揮各自的創造潛能留出了充分的空間,也為教師的創造性教學留出了空間。在學習完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的基礎之後,讓學生分學習小組課外分別製作動植物細胞的模型。學生完成後,在課堂上讓每組展示各自的模型並講解每一個結構所選材料代表的結構及怎樣體現它功能的原因。製作模型中存在的問題讓其他組同學找出並給出更好的建議。這樣就有助於增強學生對細胞這一微觀結構的感性認識、理解相關理論內容,而且可以激發其求知慾望。 通過這第一次模型構建,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按照學生自己的思路,自主動手,相互協作,在製作過程中把握細胞模型的科學、環保、准確等原則,領悟細胞結構與功能特點、體驗成功的快樂,更好地掌握細胞的結構,構建知識網路,活化了抽象知識。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製作生態缸等我都嘗試著讓學生構建,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建構概念模型,梳理知識間內在關系 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述來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徵的模型。我們很多學生都存在這樣的問題:課本中的單個知識點都掌握得很好,但是在做綜合題時總有很多的「想不到」,究其原因是不能迅速地把相關知識聯系起來,而構建概念模型可以改變這一狀況。 生物教學中,復習課質量主要取決於教師能否有效地歸納和總結已授課程。實際上,在復習課上,依據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構建概念模型能夠實現有效地歸納和總結已授課程的目標。這樣構建的概念模型有助於學生把握生物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融會貫通的學習效果。生物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於闡述生命運動的形式及規律,而生命運動屬於自然界中最為復雜的運行形式,只有將其納入一個系統或者模型之內才能真正地理解其中各元素的聯系。因此,在生物教學實踐中,按照教學思路將知識循著一條主線貫穿在一起,有助於學生基於宏觀角度把握知識點,同時正確理解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建構數學模型,揭示問題本質 數學模型是指用來描述一個系統或它的性質的數學形式,如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含量變化曲線、酶的活性隨pH變化而變化的曲線、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曲線、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中9:3:3:1的比例關系等。數學模型建構的一般步驟為:觀察研究對象,提出問題→提出合理的假設→根據實驗數據,用適當的數學形式對事物的性質進行表達→通過進一步的實驗或觀察等對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在教學中可以以人教版《穩態與環境》模塊《種群數量的變化》一節中「建構種群數量增長的模型」為例,引導學生建構出Nn=2n的數學模型,然後再畫出曲線圖,在此基礎上建構理想狀態下「J」型種群增長的數學模型Nt=N0λt,以此鍛煉學生建構數學模型的能力。 同時,通過科學與數學的整合,有利於培養學生簡約、嚴密的思維品質。通過構建數學模型,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使學生認識到在生物學中有許多現象和規律可以用數學語言來表示,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模型構建已經成為當前高中生物教學的內容之一,在某種程度上講,模型構建和理解模型是學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知識的有效工具。可見,模型構建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高中生物教師要在意識到此點基礎上,有效地利用這一教學方法。

⑷ 淺談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巧用模型構建

生物教學模型可以劃分為數學模型、抽象模型、實物模型及物理模型四類,其中數學模型法指的是以符號、公式等數學語言來表徵生物學的知識、現象;抽象模型法指的是通過抽象得到生物原型方面的本質屬性而使研究對象得以簡化;實物模型是採用相關實驗器材或者自製器材來形象展示教學相關內容的方法;物理模型指的是依照類似原理,將真實事物依照一定比例縮小或者放大成為模型,其狀態變數與原事物保持一致,但是能夠通過其模擬該事物的性質和功能,更加形象地來解釋認識對象。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上述三種模型已經開始應用到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用此方式,需首先了解和把握各類模型的本質和演變方法。

⑸ 如何製作初一的生物模型

1、所需材料:顏色不同的正方形手工紙、剪刀、大卷透明膠布、記號筆、鉛筆、小尺等。

(5)生物模型教學擴展閱讀:

生物模型製作簡介:

生物模型製作是指學生利用身邊的各種材料來製作一些有關生物結構的模型,這些生物模型可以將抽象的知識以形象的物質形式呈現出來。製作生物模型的作用 :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豐富教學資源 。

例如動植物細胞模型、花的結構模型等,學生都可以根據課本的文字內容或圖片把它們實物化、立體化。在製作過程中學生把各種材料加工成要模擬的生物結構形狀,直接構成一個整體的模型。

學生在親自參與製作生物模型以及運用模型演示生物知識的過程中,不僅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掌握所學知識,更能使自身的動手能力得到培養,從而更好地開發與訓練自己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物模型



⑹ 怎樣製作生物教具模型

製作生物教具模型的方法:

DNA分子模型:

所需材料:顏色不同的正方形手工紙、剪刀、大卷透明膠布、記號筆、鉛筆、小尺等

具體步驟:

①脫氧核糖的製作:准備一張正方形藍紙,連續對折三次,並將其剪為小紙條,利用折星星的方法將其折為脫氧核糖,多做幾個。

②磷酸的製作: 再拿一張正方形藍紙,將其剪為比脫氧核糖稍小的「磷酸」。

③鹼基的製作:製作4種鹼基,從左到右分別為A、T、G、C。A的數量等於T的數量、G的數量等於C的數量。A與T互補、A與T互補。具體數值自己定,但要與脫氧核糖和磷酸大小相符(圖中數值僅供參考)

④組裝:組裝4種脫氧核苷酸。先用大卷透明膠布粘起一面,再用記號筆畫出化學鍵,最後用大卷透明膠布粘起另一面。

按鹼基互補配對原則製作鹼基對,再按磷酸和脫氧核糖反向平行的原則組裝。最後DNA雙螺旋模型就大功告成了。

熱點內容
金蝶視頻教學 發布:2025-05-24 08:18:25 瀏覽:958
幼兒園教師師德師風自評報告 發布:2025-05-24 07:26:30 瀏覽:558
師德師風知識競賽 發布:2025-05-24 06:49:19 瀏覽:759
生物實驗高中 發布:2025-05-24 03:14:39 瀏覽:908
一年級上冊數學算式題 發布:2025-05-24 02:46:10 瀏覽:378
歐美教師誘惑 發布:2025-05-24 01:59:43 瀏覽:581
化學畫圖 發布:2025-05-24 01:46:17 瀏覽:338
徵文我心目中的好老師 發布:2025-05-24 01:36:07 瀏覽:783
精雕軟體教學 發布:2025-05-24 01:04:43 瀏覽:707
兒童劈叉教學 發布:2025-05-24 00:25:52 瀏覽: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