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ppt課件
在復習時,從內容上來說,盡量選擇與課文關系密切的內容來復習。這樣,不僅完成課文的回的答復習任務,而且可以有助於自己形成遷移的能力。另外,每次復習的內容不要太多,量要適當,要注意語文、數學等學科之間的交錯進行,盡量不要針對一門學科集中較長時間進行復習,否則容易引起疲勞,復習效果也不太理想
B. 哪裡能免費下載到高中歷史課件
很多學校老師都將課件傳到本校的網站上,你可以搜索全國的高中網站.或者是教育專門的論壇.
C. 高中歷史課件:古希臘政治文明~~~
鄙人在不少BBS上看到許多網友推崇所謂古希臘、羅馬時代的『共和國』,還有雅典共和國的民主制,認為西方的政治文明是有歷史源頭的,西方文明的確從一開始就是先進的,其實不然。
首先,到了中國漢朝時期,羅馬共和國也已經變成了帝國。此時,政治制度上,漢朝與羅馬是半斤八兩,都是君主專制,誰也不比誰好得了多少!
其次,關於所謂的「古典共和制」,有人拿今天的共和制去想像古代西方的「共和制」,以為也是一種文明的制度,其實不然,古典共和制是建立了野蠻奴隸制基礎上的,乃是統治民族為了共同奴役奴隸,而進行的一種協調與團結,可以想像,要是統治民族內部為了君主大權你爭我奪的話,還怎麼能維持對奴隸的壓迫!正是由於奴隸制的興盛造成了古希臘、羅馬的輝煌,而中國呢,從戰國時期就完全演變成了以平民為主的安居樂業的社會,即使是在所謂奴隸社會的夏商周時代,奴隸比例也遠遠沒有希臘羅馬那麼龐大。希臘羅馬具有當時世界上最廣大的奴隸規模,被視為「會說話工具」的奴隸其悲慘程度在任何時候都超過最困窘的平民。當東方的我們在為長城腳下千萬民工的屍骨而悲愴,為孟姜女失夫哭城而動容時,在西方的羅馬,卻有遠超此數的羅馬奴隸喪身於繁重的修建與監工的毒打之中,以生命鋪就了羅馬貴族奢欲之所,最終草草收屍,成為不令任何人有絲毫憐憫的「不再說話的工具」。成千上萬的強壯奴隸互相廝殺,以血液刺激著羅馬人變態的獸性。萬惡的羅馬人點燃了斯巴達克思的烽火。然而,獨裁者上台了,帝國建立了,而羅馬仍然是羅馬,奴隸仍然是奴隸。
這種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古典共和制」也是有階段性區別的,在雅典共和國時期,乃是真正的平民共和國(雖然這些平民只佔人口極小比例),所有的平民都有投票權,國家政策由公民大會決定,但是,這種全民會議式的直接民主,卻有根本的缺陷,一旦某個政策導致了錯誤性後果,就需要有人承擔責任,但是,一旦決定這個政策的是「人民」本身,那麼就沒人會為錯誤承擔責任的。當政府不能負執政之責,一個國家也就無法存在了。這種根本缺陷使雅典共和國在150年後滅亡。正因為如此,所以在人類的漫長歷史時期,『民主』從來就不是什麼好詞,是很令人厭惡,古希臘偉大學者蘇格拉底就是直接被公民大會處死的,他的學生柏拉圖著作的《理想國》是對古希臘『民主』制的公然抨擊。直到18世紀,歐洲學者們最推崇的政治也是能夠掃除封建割據的強大中央王權。到了後來,缺乏歷史感的美國人將起源於北歐的『代議制』稱為『民主』,這才變成一個好詞。
而古希臘之後的羅馬共和國呢,卻很快連雅典那種所謂的『民主』也不具備了,平民不再具備參政權,只有奴隸主貴族才有參政權,組成「元老院」,乃是奴隸主貴族共和國。然而,隨著征服區域的擴大,元老院內的爭權奪利使羅馬動盪不安,在獨裁者凱撒時期,元老院權力大減,到了凱撒的侄子屋大維當政後,正式登基稱帝,自號「奧古斯都」(「偉大、神聖」的意思,相當於中國人的「聖上」)。建立起君主中央集權制統治,元老院不再具備實權。羅馬共和國正式變成羅馬帝國。
可見,在古代,所謂的共和制並不比君主制更文明,它是奴隸制擴張時期的一個妥協手段,乃是野蠻之中的溫情面紗而已。
到了後世,歐洲所謂的『文藝復興』也並非希臘、羅馬文明的延續,乃是近代人文精神的傳播,之所以如此號召,乃是由於中世紀教廷統治的黑暗,以人們對於希臘輝煌文明、羅馬強大時代的記憶來取得廣告效應而已。簡單地說,就是「希臘羅馬的皮,近代文明的瓤」。
- 作者: 鷹之迷域 訪問統計:436 2005年07月6日, 星期三 08:43
D. 緊急求助!!跪求一份高中歷史說課課件!!ppt!!高分懸賞!!
我這兒有我們老師總結的歷史資料、但我是四川的不知道適合你不?有沒有郵箱,好發給你。我QQ是1013242512.
E. 高中歷史復習課件怎麼做
高中歷史復習課件,通常情況下你要先把握你復習的這一個章節的高考的考綱,然後根據考綱收集一些知識點,比較重難點和易考點。
F.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的課件和教案,,能不能發給我呀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教案,內容很多,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網路搜索「飛翔教學資源網」就可以到我們網站
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關於本課,《課程標准》的學習要點是「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但從歷史溯源,應從夏商講起,將重點放在西周的政治制度上。
本單元內容以中央集權制度為核心,介紹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演變。從此立意出發,本課則應突出中央集權制度形成前,存在以血緣紐帶維系的宗法分封制向其過渡的轉變。
萬事開頭難。本節課作為高中歷史新課程第一模塊的第一課,具有開創性的地位。能否講好這節課,影響到其後課程能否順利進行,故應給與極大的重視。
學生分析
高一新生剛剛結束了初中階段的學習,對歷史的認識仍處於感性層面,知識結構不完整。在高中階段第一堂歷史課的教學中,應注意聯系這個實際,做好初中與高中歷史課學習的順利過渡,引導學生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一、學習目標 高考資源網
1.知識與能力
了解夏商時期確立的王位世襲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內容。
課下搜集、補充相關材料,培養搜集、閱讀歷史資料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內容,歸納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及影響,初步掌握解讀歷史信息的方法。
通過簡要梳理商、周的政治制度演變,培養和提高歷史意識,掌握歷史性地分析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夏、商、周三代創造了中國早期的特色政治文明,是對世界政治文明的一個重要貢獻。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
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作用及影響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效維護了西周的統治和社會穩定,且上承夏商王位世襲制,下啟秦漢的中央集權制,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歷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
2.難點:
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從王位世襲到分封諸侯,勾畫了中國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演變脈絡,但貫穿其中始終不變的是血緣關系這一紐帶。而這又集中體現在宗法制當中。所以,中國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特點是以宗法制為核心,具有濃厚的家族色彩。
三、教學內容安排(一學時)高考資源網
第一目「從禪讓制到王位世襲」
教學要點:①夏朝建立,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②夏商時期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體系
第二目「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教學要點:①西周分封制實行的目的、時間、對象;②分封制的主要內容③分封制的歷史作用④分封制下天子與諸侯的關系。
第三目「血緣關系維系的宗法制」
教學要點:①西周宗法制實行的目的;②宗法制的核心及基本原則;③宗法制的主要內容;④宗法制的作用評價。
四、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策略
導入環節:
情境導入: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對於我們這個文明古國的由來有著許多古老的傳說,比如「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大禹治水」等。引導學生明確中國從部落聚居到國家體制的由來這一過程。
問題設計:①中國最早的國家是怎樣產生的?
②為什麼說「夏」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它和原來的部落聯盟有何區別?
③國家產生早期,人們是怎樣參與國家政治的呢?
1. 從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
通過閱讀教材,思考以上問題,引導學生理解:中國出現早期的國家政治制度,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①閱讀課前提示,得出堯、舜、禹禪讓制的特點。
②創設情境:通過耳熟能詳的大禹治水的傳說,啟發學生得出:通過治水過程中對人民的統一指揮和組織管理,國家行政管理制度逐步成長並開始具備雛形。
③結合「戴冠冕的夏禹」圖片,說明: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王朝——夏。通過禹傳位給兒子啟,啟發學生得出禪讓制向世襲制的過渡。
④對於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通過「學思之窗」和甲骨卜辭圖片,引導學生來進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點。(世襲等級制、把王權賦予神秘色彩)
最後教師概括指出:夏商時從中央到地方就已經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等級關系已初步確立,對其後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響。
2. 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結合圖片和補充材料,進行探究式學習來掌握分封制。
① 讓學生簡單回顧商滅周立、周公攝政的史實,提出問題:西周為什麼要建立分封制?
出示諸侯爭奪王位的材料,引導學生得出:為西周政權的穩定,非建立一套完善的典章禮儀制度和宗法等級秩序不可。
② 學生閱讀教材,理解分封制的概念。
教師補充:分封,即封邦建國。周王把過渡附近的地區劃為王畿,由周王直接統治,王畿以外的地區分封給諸侯,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
③觀察《西周分封示意圖》,引導學生從中獲取諸侯國分封對象的情況。得出:對象是西周的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後代。
補充材料:《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強調周初分封的多是同姓子弟。
③ 學生閱讀課本,歸納出分封制的主要內容,並探討周天子與諸侯的關系。
周天子是最高的統治者,諸侯是天子的臣屬,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見天子,並向天子納貢,帶兵隨天子作戰,拱守在周王室周圍;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可實行再分封,逐步形成「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森嚴的等級系統。
可引用「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來形象地說明這種關系。
⑤問題設計:通過上述分封制的實施,對西周的統治起到了什麼作用?
學生討論,分析分封制對於鞏固西周統治、維護社會安定的積極作用。教師補充歸納:一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二開發了邊遠地區,擴大了統治疆域;三通過對諸侯分封土地並給予一定權力,暫時地滿足了西周貴族的要求,起到了「穩定政局」的作用。
3.血緣關系維系的宗法制
學生通過自學閱讀教材相關內容,結合《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關系示意圖》,理解宗法制的目的、特點和作用。
①問題設計:西周在分封的同時為什麼又實行宗法制?二者的關系是什麼?
實行宗法制的目的:維護分封制下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財產、權力和繼承上的矛盾。得出: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相支持、互為表裡的政治制度。
②展示《宗法制與分封制關系示意圖》,使學生通過觀察,簡要描述周天子、大宗、小宗之間的關系,從而概括出宗法制的特點。
(學生充分發表見解,教師講解圖後,進一步歸納要點如下)
* 嫡長子繼承,其餘子分封。
* 構成了以血緣親疏來維系的等級制度。高考資源網
* 天子、諸侯、卿大夫、士構成統治階級,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隸是被統治階級。
③指導學生合作交流,討論宗法制的作用
教師總結:通過和分封制相輔相成,宗法等級制度成為確立社會等級秩序、維護宗主貴族統治的政治工具。
4.小結:回顧從世襲制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演變,制度的進化是適應統治的需要而進行的。它們前後相繼,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對後世的政治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