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上贏駟

歷史上贏駟

發布時間: 2021-08-15 02:58:17

❶ 贏駟是秦始皇的什麼

贏駟是秦惠文王,是秦始皇嬴政的高祖父(爺爺的爺爺)。贏駟,即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又稱秦惠王或秦惠文君,嬴姓,趙氏,名駟(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雖為嬴姓,卻不叫嬴駟),秦孝公之子。

拓展資料:

秦惠文王重用張儀連橫破合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點。對張儀,嬴駟求之,試之,任之,信之。在秦與到列國間復雜的邦交斗爭中,多次逆轉危勢,擊潰五國滅秦之兵。繼孝公用商鞅之後譜寫了又一頁君臣合璧華彩篇章。

自此,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秦國用士「不唯秦人」成為不變的路線。用張儀。又不唯采張儀之策。當張儀與司馬錯對是否平蜀發生激烈辯論時,嬴駟毅然委任司馬錯領軍平蜀,展現了嬴駟審時度勢,高屋建瓴的王者風范。

參考:網路「秦惠文王」

歷史上秦王贏駟最喜歡的妃子

一、秦王贏駟最喜歡的妃子魏紓,也就是魏夫人。
惠文後魏紓是秦惠文王去宋相王時認識的,魏紓是魏國人,惠文後與秦惠文王於前329年生下秦武王,前306年,秦武王因舉鼎而死,因秦武王無子,他的弟弟們爭奪王位,惠文後支持公子壯。但在掌握朝中實權的魏冉的支持下,秦昭襄王繼位,前305年,公子壯、惠文後,以及其他的王子們,都被魏冉所殺。
惠文後,秦惠文王贏駟的原配夫人。
秦惠王四年(丁亥,公元前334年),惠文後來到秦國與秦惠文王聯姻,時稱魏夫人。
秦惠王九年(壬辰,公元前329年),魏夫人為秦惠文王生下一子。時值秦惠王正在全力打通中原之路,於是為此子取名為『盪』,寄予了稱霸中原、盪平天下的厚望。
秦惠王十四年(庚戌,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卒,其子秦盪繼承王位,是為秦武王。本來母以子貴的惠文後至此便可以高枕無憂的安享晚年,但因其子喜好跟人比角力,結果大鼎壓將下來,致使他脛骨斷裂而亡。因他沒有子嗣,其兄弟紛紛參與爭奪王位,惠文後則支持秦惠王的庶子公子壯為嗣,但趙武靈王派代郡郡相趙固迎立在燕國當人質的秦武王之弟公子稷回秦國繼位,是為秦昭襄王。孟說則因慫恿秦武王舉鼎被誅滅三族。秦武王死後葬於永陵。
秦昭襄王二年(丙辰,公元前305年),惠文後及公子壯被誅殺。
二、秦惠文王簡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又稱秦惠王,嬴姓,趙氏,名駟,秦孝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
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改元為更元元年[1] ,成為秦國第一王。[2] 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❸ 大秦贏駟之後歷代君王

贏駟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之後,秦國國君依次為: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

1、秦武王,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之兄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又稱秦武烈王、秦悼武王,嬴姓,名盪,秦惠文王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

秦武王重武好戰,在位期間,平蜀亂,設丞相,拔宜陽,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築堤修橋。

秦武王身高體壯,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大鼎脫手,砸斷脛骨,到了晚上,氣絕而亡,年僅23歲。

2、秦昭襄王,秦惠文王之子,秦孝文王之父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稱秦昭王,嬴姓 ,趙氏,名則 ,又名稷 ,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

早年在燕國做人質。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與其弟公子芾、公子壯爭位,遂立。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的、決定秦趙兩國命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發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後當權 ,外戚魏冉為宰相 ,史稱「王少 ,宣太後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魏冉推薦白起為將軍,先後戰勝三晉、齊、楚等國,取得魏國的河東和南陽、楚國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3、秦孝文王,秦始皇祖父,秦昭襄王之子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亦稱安國君,是戰國時秦國第35位國君,嬴姓,趙氏(一說秦氏),名柱(一作式),秦昭襄王次子,秦莊襄王之父。

秦孝文王於公元前250年秦顓頊歷十月繼位之禮,三日後為其父除喪期間去世,葬於壽陵(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北),其子秦莊襄王繼位。

4、秦莊襄王,秦始皇父親,秦孝文王之子

秦莊襄王(前281年—前247年),又稱秦庄王,嬴姓,趙氏,本名異人,後改名為楚(一作子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戰國時期秦國國君。

子楚早年曾在趙國邯鄲作質子,後在呂不韋的幫助下成為秦國國君。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丙午病逝,享年三十五歲 。秦莊襄王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韓森寨村 。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後,追封秦莊襄王為太上皇。

5、秦始皇,秦莊襄王之子

秦始皇(前259年農歷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 ,13歲時即王位 。前238年 ,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 ,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但是到了後期,求仙夢想長生,苛政虐民,扼殺民智,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台沙丘。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❹ 歷史上秦惠文王嬴駟真的被放逐過嗎

沒有被放逐過。

秦惠文王十九歲即位,為秦惠王。以宗室多怨,族滅商鞅,不廢其法。公元前325年,自稱秦王,成為秦國第一位君王。當政期間,文有張儀連橫六國,武有公孫衍、樗里子、司馬錯,北伐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在秦孝公去世後,其順利即位,因為忌憚商鞅擁有過大的權力,從而在公子虔誣告商鞅謀反時,借機車裂商鞅,卻並未廢除商鞅之法。之後稱王,是個懂得識人馭人,運籌帷幄、多次擊潰五國滅秦之兵的一代君主。

(4)歷史上贏駟擴展閱讀

嬴駟少時,因觸新法而遭流徒,使他早年便能脫去宮室之氣。他沉潛民間數載,對秦國新法有了獨到的深刻認識。魏紓入秦前,魏王囚魏紓父,逼使魏紓刺殺嬴駟。

造成嬴駟大婚典禮上的流血事件。嬴駟胸前被刺一刀,仍從容不迫。他運籌帷幄,布局應對,不僅平息了內外勢力合謀的刺秦風波,並一舉鏟除了國內最後的舊貴族復辟勢力。

嬴駟重用張儀連橫破合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點。對張儀,嬴駟求之,試之,任之,信之。在秦與到列國間復雜的邦交斗爭中,多次逆轉危勢,擊潰五國滅秦之兵。

繼孝公用商鞅之後譜寫了又一頁君臣合璧華彩篇章。自此,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秦國用士「不唯秦人」成為不變的路線。

❺ 歷史上贏駟是真瘋了么

歷史上贏駟是真瘋了。

嬴駟是一個多智也多疑的君王,又長期生活在高壓之下,精神出點毛病可以理解。魏紓行刺後,他就對魏紓以及刺殺留下了心裡陰影,歡好時想到的都是她刺他那一刀。贏華死後他本就心傷神碎,八子身邊宮女又欲行刺,勾起了他的心結。

長期高壓生活掏空了身體底子,親近之人離世太過傷心,對身邊人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加重了精神壓力,魏紓與八子之爭,嬴駟本人在選嬴盪嬴稷之間的猶豫等等亂七八糟的事,然後就精神失常了。



(5)歷史上贏駟擴展閱讀:

贏駟歷史評價

大批能臣造就了秦國在惠文王時代的輝煌,也反映了秦惠文王的識人馭人的本領。秦惠文王即位後的第一個對手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秦國的法治建設已基本成功,倒是獨掌大權的商鞅的存在成了秦國改革成果的最大威脅。

秦國的法治建設是靠強力完成的,也就是商鞅所說的霸術。在法治建設完成後,秦國有兩個人是雙重性質的,秦惠文王和商鞅。他們由於擁有巨大的權力,既是法治的最強維護者,也是法治的最大危害者,而君主制下的法的象徵只能是一個人。

商鞅的悲劇根源就在這里。就算秦孝公沒有暗示,秦惠文王也要除掉商鞅。像商鞅這種人,秦國不用,也必然是不會讓別國來用的。秦惠文王在除掉商鞅後,以商鞅造反查無實證,公子虔和公孫賈純屬陷害為由,順手除掉了二人及其大量黨羽。

秦孝公沒有完成的收尾工作,由秦惠文王出色地完成了。秦惠文王重用張儀連橫破合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點。對張儀,嬴駟求之、試之、任之、信之。在秦與列國間復雜的邦交斗爭中,多次逆轉危勢,擊潰五國攻秦之兵。

繼孝公用商鞅之後譜寫了又一頁君臣合璧的華彩篇章。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秦國用士「不唯秦人」成為不變的路線。用張儀又不唯采張儀之策。當張儀與司馬錯對是否平蜀發生激烈辯論時,嬴駟毅然委任司馬錯領軍平蜀,展現了嬴駟審時度勢、高屋建瓴的王者風范。

❻ 秦惠文王贏駟簡介 歷史上秦惠文王怎麼死的

秦惠文王(前356年—前311年),一稱秦惠王,嬴姓,趙氏,名駟,秦孝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鞅。
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改元為更元元年,成為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應該是病死的。

❼ 秦惠王贏駟的生平簡介 歷史上贏駟是個什麼樣的人

春秋戰國初期天下板盪,在逐鹿中原的各大諸侯國之中,他們依然遵守弱肉強食的叢林生存法則,強盛的大秦帝國能夠迅速在各個國家之間崛起,得益於秦國招募的大批能臣,也得益於秦惠文王過人的識人本領。

秦惠王(前356年——前311年),又稱秦惠文王或秦惠文君。嬴姓,名駟,秦孝公之子。嬴駟是戰國時期秦國國君,他高瞻遠矚,胸懷國家大義,堅持變法和國家統一,稱得上是一個真正有作為的帝王。歷史上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改元為更元元年,成為秦國第一王。贏駟少時,因觸新法而遭流徒,使他早年便能脫去宮室之氣。他沉潛民間數載,對秦國新法有了獨到的深刻認識。秦惠文王和秦武王是一個積蓄力量的時期。秦武王在位時間短而且死得早,所以主要是秦惠文王為秦昭襄王成為霸主打下了基礎。

嬴駟為太子時,觸犯了法律。當時正值有人反對新法,法令行不通。商鞅認為法令行不通在於宮室貴族的干擾。國君果真要實行法治,就要先從太子開始。因為考慮到太子身份問題,商鞅並沒有重罰太子,而是對太子的老師處以墨刑,這樣一來,法令便暢行無阻了,而秦國的法治也越來越好了。但是太子卻把這件事記在了心裡,贏駟發誓終有一天他會報仇雪恥的。懷著對商鞅的怨恨,秦惠文王贏駟作為國家的儲君,他在深宮之中一天天長大,終於等到了即位的那一天。

前338年,秦孝公死,惠文王即位,贏駟上台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車裂商鞅。雖然秦國在商鞅的治理下,變得越來越強大,但是商鞅的變法卻極大地觸動了貴族階層的利益,迅速激發的階級矛盾,又激化了秦國的各種矛盾,商鞅的存在也嚴重影響了秦惠文王的權威。本來贏駟對商鞅的印象就不好,現在他就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把商鞅給殺了。但礙於商鞅因變法而聲威遠揚,這樣平白無故殺害了商鞅,不好向世人交代。計上心頭,贏駟就讓一個叫公子虔的人,乘機捏造謠言說商鞅造反。時機成熟之際,贏駟才把商鞅處以車裂之刑,解除了贏駟心頭的大患,從而鞏固了自己的權利和地位,但他並沒有廢除商鞅的變法,可見秦惠文王的治國才能。
第二件大事,重用張儀,分化六國。張儀是個難得一遇的辯才,《孟子》論之曰:或謂:「張儀、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惡足以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則與民由之,不得志則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詘,是之謂大丈夫。」可見張儀是個心直口快的人,憑借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曾把孟子氣死在齊宣王的大殿之上。蘇秦張儀同是鬼穀子學生,蘇秦合縱,張儀連橫。蘇秦張儀同是鬼穀子學生,蘇秦合縱,張儀連橫。張儀來到秦國之時就對秦惠文王許諾,十年之內定會使秦國變得更加強大。張儀能說會道,在秦國一路陞官,最後成為秦相。而在六國推行連橫,使六國內亂,秦國從中漁利。秦國的強盛,張儀功不可沒。

第三件大事,攻佔巴蜀。秦國的強盛招致了魏、趙、韓、燕、楚五國聯合攻擊,西方義渠部落也趁機攻打秦國,在兩面夾擊的情況下。秦王贏駟採用司馬錯的戰略攻佔南方的巴蜀,使秦國擁有一個穩定的後方,而且獲得巴蜀的產糧地區,確保了秦國的糧食產糧——這一當時重要的戰略資源。公元前313年,又遣張儀自秦赴楚,施行反間計,誘使楚國絕齊。誘使楚軍隻身攻打秦國,秦國趁機埋伏進攻楚軍,大敗楚軍,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隨後,贏駟又採用張儀的連橫之策,對六個國家實行分化瓦解,使得六國聯盟瓦解,為秦國一掃天下贏得了時機。
贏駟派張儀游說拆散齊、楚聯盟,秦乘機打敗楚軍,佔領漢中,這樣秦國的巴蜀與漢中連成一片,既排除了楚國對秦國本土的威脅,也使秦國的疆土更加擴大,國力更加強盛。他很好繼承了父親的政治才能,又為後世君王平復天下打下了基礎。可見秦惠文王在秦國發展歷史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❽ 歷史上的秦惠文王嬴駟有幾個兒子

秦惠文王有2個兒子,他們分別是長子贏盪和次子贏稷。

贏盪,秦惠文王長子,為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出生,前310年秦惠文王死,武王即位。身高體壯,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前307年,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兩目出血,折斷脛骨,到了晚上,武王氣絕而亡,年僅23歲。

贏稷,秦昭襄王,秦惠文王次子,秦武王的異母弟弟,前325年出生。前307年,秦武王意外死,諸弟爭位;趙武靈王與秦國的魏冉等大臣合謀,於是得立,是為秦昭襄王,簡稱秦昭王,在位56年。前251年,昭王死,享年75歲。

(8)歷史上贏駟擴展閱讀:

秦武王做太子時就不喜歡張儀,繼承王位後,很多大臣都說張儀的壞話:「張儀不講信用,反復無定,出賣國家,以謀圖國君的恩寵。秦國一定要再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恥笑。」諸侯們聽說張儀和秦武王感情上有裂痕,都紛紛背叛了連橫政策,恢復合縱。

張儀害怕被殺,便對秦武王說:「東方諸國有亂秦國才可以得利,我願意利用齊王憎恨我這一點前往魏國,齊國必然攻魏,兩國開戰膠著之際,秦國可趁隙伐韓,兵臨周都,挾持天子,成就帝王功業。」

秦武王認為他說的對,就准備了三十輛兵車,送張儀到魏國。齊湣王聽說張儀在魏國,果然派軍攻打魏國,魏哀王很害怕。此時張儀派遣他的門客馮喜到楚國,再借用楚國的使臣出使齊國,成功游說齊湣王罷兵,獲得安全。

參考資料

網路-秦惠文王

❾ 歷史上關於秦孝公贏渠梁及其兒子贏駟的評價。

歷史上關於秦孝公贏渠梁的評價:

1、賈誼:「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當是時,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備;外連衡而斗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譯文:秦孝公占據著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地勢,擁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衛著來伺機奪取周王室的權力,秦孝公有著像卷席子一樣捲走天下,像包包裹一樣包走九州,像裝口袋一樣裝走四海,吞並八方荒遠之地的意圖。正當這時,商鞅輔佐他,對內建立法規制度,從事耕作紡織,修造防守和進攻的器械;對外實行連衡策略,使諸侯自相爭斗。因此,秦人輕而易舉地奪取了黃河以西的土地。

2、司馬遷《史記》:「秦起襄公,章於文、繆,獻、孝之後,稍以蠶食六國,百有餘載,至始皇乃能並冠帶之倫。」

譯文:秦國自襄公時興起,在文公、穆公時顯示出強大的力量,到獻公、孝公之後,逐步侵佔六國的土地。經歷了一百多年以後,到了始皇帝才兼並了六國諸侯。

3、范曄《後漢書》:「時秦孝公雄強,威服羌戎。」(譯文:這時秦孝公強大稱雄,以武力使羌戎服從。)

4、賈思勰:「秦孝公用商君。急耕戰之賞。傾奪鄰國而雄諸侯。」(譯文:等到秦孝公任用商鞅,以耕田和作戰的賞賜作為急迫的事情,傾軋鄰近國家而雄霸諸侯。)

5、唐甄:「昔者孟子之世,天下強國七,秦孝公發憤於西陲,布恩惠,振孤寡,招戰士,明賞功,西斬戎王,南破強楚,虎視六國,狙以濟之。」(譯文:從前孟子在世的時候,天下強盛的國家有7個,秦孝公整頓邊疆,布施恩德,安撫孤寡,招安將士,明確獎賞,向西斬殺戎王,向南擊破強楚,威武地注視其餘六國,窺視著准備扶濟六國。)

關於贏駟的評價:

秦惠文王善於識人馭人,秦國的法治建設基本完成後,獨掌大權的商鞅的存在成了秦國改革成果的最大威脅。秦惠文王在除掉商鞅後,以商鞅造反查無實證,公子虔和公孫賈純屬陷害為由,順手除掉了二人及其大量黨羽。

秦惠文王重用張儀,連橫破合縱,對張儀,嬴駟求之,試之,任之,信之。在秦與到列國間復雜的邦交斗爭中,多次逆轉危勢,擊潰五國滅秦之兵。自此,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秦國用士「不唯秦人」成為不變的路線。用張儀。又不唯采張儀之策。當張儀與司馬錯對是否平蜀發生激烈辯論時,嬴駟毅然委任司馬錯領軍平蜀,展現了嬴駟審時度勢,高屋建瓴的風范。

(9)歷史上贏駟擴展閱讀

秦孝公贏渠梁的重大歷史事跡

1、重用衛鞅(即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

2、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拓地至洛水以東。

秦惠文王贏駟的歷史事跡

1、以宗室多怨,族滅商鞅,不廢其法。

2、當政期間,文有張儀連橫六國,武有公孫衍、樗里子、司馬錯,北伐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❿ 秦惠文王嬴駟簡介 歷史上秦惠文王怎麼死的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稱秦惠王,嬴姓,趙氏,名駟,秦孝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改元為更元元年,成為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車裂商鞅
嬴駟為太子時,一度觸犯了禁條。當時正值有人反對新法,法令行不通。 商鞅說:「法令行不通在於宮室貴族的干擾。國君果真要實行法治,就要先從太子開始。太子不能受墨刑,就用墨刑處罰他的師傅。」這樣以來,法令便暢行無阻,秦國越治越好,但卻得罪了太子。等到孝公去世,太子登位,一想起當年受罰之事就很不高興。加之這時商鞅威望極高,家家戶戶都知道商君之法, 惠文王對商鞅有所顧忌,公子虔等一幫人就乘機捏造謠言說商鞅造反,於是,惠文王便藉此將對秦國有功的商鞅車裂而死,並族滅其家。鞏固了自己的權利和地位。

東進攻魏
嬴駟在鞏固權力之後,繼承孝公遺志,東進攻魏。公元前330年,秦國大良造公孫衍破魏軍於雕陰(今陝西甘泉縣南),魏以河西地予秦。公元前329年,秦軍攻魏,取河東的汾陽(今山西萬榮縣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縣)及焦(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曲沃(今河南三峽市西南)。次年秦軍乘勝攻魏,取魏蒲陽(今山西隰縣)。魏國在秦軍數次強大攻勢之下,又被迫割讓上郡15縣(今陝西東北部地區)給秦。從此,秦國不僅把魏國黃河以西的地盤全部吞並,而且在黃河的東岸建立了東進的前進陣地。

滅蜀敗楚
公元前325年,嬴駟仿山東六國做法,亦自稱為王,更為元年。 公元前318年,魏、趙、韓、燕、楚五國聯合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長樗里疾破魏、趙、韓三國軍於修魚,斬首八萬。暫時抵擋住東方聯軍的進攻。但西方的義渠又發兵襲破秦軍於李帛。在東西夾攻之下,秦惠文王及時改變戰略,於公元前316年,用司馬錯之策攻蜀,破蜀軍於葭萌關。滅蜀。公元前313年,遣張儀自秦赴楚,陰行反間,誘使楚國絕齊。然後又設計激怒楚懷王,誘使楚國冒險出兵攻秦,使秦軍在丹陽(指今陝西、河南二省間丹江以北地區)大敗楚軍,得楚地漢中。解除了楚國對秦國本土和巴蜀的威脅。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這樣,秦國的關中、漢中、巴蜀連成一片,秦國對六國形成了居高臨下的壓迫形勢。 秦惠文王不僅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擴大了疆域,而且針對犀首並相六國,發動東方諸國合縱攻秦的形勢,採用了張儀的連橫之策,實行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打退了六國的進攻,取得了政治外交上的勝利。為後來秦王贏政掃滅六國創造了有利條件。

伐取義渠
義渠是匈奴的一個分支,是當時秦國在西北部最強大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義渠佔有今天的陝西北部、甘肅中北部和寧夏等地。義渠憑借騎兵特有的機動性對秦國的邊境進行劫掠,甚至曾經侵入到秦國的洛河流域。正是義渠的巨大危害性和破壞性,才使公孫衍能夠說動秦惠王暫停攻魏而轉為攻義渠。秦國對付義渠這些游牧民族的辦法主要是燒荒,很有效果。游牧民族不敢靠近牧草被燒光的秦國邊境,以避免大批馬牛羊被餓死。秦惠王七年,義渠發生內亂,秦派庶長操趁其自相殘殺,平定了義渠。義渠的力量遭到了很大的削弱。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國在義渠設縣,義渠稱臣。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公元前315年),秦伐取義渠二十五城。秦國在西北地區佔有了大片的優良牧場.

病重去世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秦惠文王去世。時年四十六歲,葬於咸陽北原。近世所謂周文王陵,實際是秦惠文王的公陵。

熱點內容
金蝶視頻教學 發布:2025-05-24 08:18:25 瀏覽:958
幼兒園教師師德師風自評報告 發布:2025-05-24 07:26:30 瀏覽:558
師德師風知識競賽 發布:2025-05-24 06:49:19 瀏覽:759
生物實驗高中 發布:2025-05-24 03:14:39 瀏覽:908
一年級上冊數學算式題 發布:2025-05-24 02:46:10 瀏覽:378
歐美教師誘惑 發布:2025-05-24 01:59:43 瀏覽:581
化學畫圖 發布:2025-05-24 01:46:17 瀏覽:338
徵文我心目中的好老師 發布:2025-05-24 01:36:07 瀏覽:783
精雕軟體教學 發布:2025-05-24 01:04:43 瀏覽:707
兒童劈叉教學 發布:2025-05-24 00:25:52 瀏覽: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