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歷史知識
Ⅰ 小學生應知道的歷史知識
為了幫助小學生學好課內知識,提高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拓展知識面,我們精心編寫了這套《早知道》叢書。本叢書分為六冊,分別是:《中國小學生語文知識早知道》《中國小學生語文知識早知道》、《中國小學生數學知識早知道》、《中國小學生地理知識早知道》、《中國小學生科學知識早知道》、《中國小學生生活知識早知道》。
(請採納)謝謝!
Ⅱ 小學生要掌握的歷史知識到哪找
課本里 有時候老師講的也有重要內容
Ⅲ 怎樣教小學生歷史和地理知識效果好
圖文結合,故事性和科學性相結合。
Ⅳ 知識集錦小學語文歷史部分11至19
4.從台灣島的考古發現來看,祖國大陸的文化在舊石器時代就已傳到台灣。台灣各地相繼發掘出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兩翼式銅鏃等大量的文物證明,台灣的史前文化與祖國大陸同屬一脈。自有史籍記載以來,台灣的開拓、發展和疆域的完整統一,始終是與中華兒女的辛勤勞動和英勇捍衛分不開的。台灣的歷史,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 2.左公棠: 晚清軍政重臣,湘軍統帥之一,洋務派重要首領。字季高,一字朴存,號上農人。湖南湘陰人。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舉。1851年(咸豐元年)太平天國起義後,先後入湖南巡撫張亮基、駱秉章幕,為抗拒太平軍多所籌劃。1856年,因接濟曾國藩部軍餉以奪取被太平軍所佔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中用。1860年,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後,隨同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襄辦軍務。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組成「楚軍」,赴江西、安徽與太平軍作戰。1861年太平軍攻克杭州後,由曾國藩疏薦任浙江巡撫,督辦軍務。1862年(同治元年),組成中法混合軍,稱「常捷軍」,並擴充中英混合軍,先後攻陷金華、紹興等地,升閩浙總督。 5.戰爭的失敗原因落後的封建主義不是新興資本主義的對手 (1)台灣等大片領土的割讓,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2)巨額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同時,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發展。清政府大借外債,列強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3)通商口岸的開放,使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4)允許在華投資辦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Ⅳ 小學生必懂的歷史知識
我國經歷了那些朝代
夏商周秦西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國,唐宋夏金元明清民國新中國
我國比較著名的歷史人物,孔子,秦始皇
Ⅵ 小學生必須知道的中國歷史文化常識
小學生必須要了解我國的歷史及重大歷史事件,便於在今後的成長中明確方向,把握分寸,為以後的學習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Ⅶ 歷史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在小學語文當中,有不少課文都和歷史故事相關,從這些歷史故事中可以學到一些思想品德方面的內容.但是由於歷史故事和現代社會背景存在很大差異,會導致學生在認知上出現偏差.所以,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歷史知識進行巧妙利用,幫助學生理解課...
Ⅷ 小學生歷史相關知識
一、【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代中國、古印度
【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五貢】恩貢、拔貢、歲貢、副貢、優貢
【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
【六家】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禮部、戶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歷】《黃帝歷》、《顓頊歷》、《夏歷》、《殷歷》、《周歷》、《魯歷》
【六法】規、矩、權、衡、准、繩
【六禮】冠、婚、喪、祭、鄉飲酒、相見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八旗】鑲黃、正黃、鑲白、正白、鑲紅、正紅、鑲藍、正藍
【十惡】謀反、謀大逆、謀叛、謀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三教】佛教、道教、儒教
【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葯、指南針
【四大美女】沉魚:西施、落雁:王昭君、閉月:貂蟬、羞花:楊玉環
【十大名醫】秦越人〖戰國〗、華佗〖漢末〗、張仲景〖漢末〗、孫思邈〖唐代〗、劉河間〖金代〗、李東恆〖金代〗、張子和〖金代〗、朱丹溪〖元代〗、李時珍〖明代〗、王肯堂〖明代〗
【中國歷史十大猛將】項羽〖秦〗、霍去病〖西漢〗、英布〖西漢〗呂布〖三國〗、馬超〖三國〗、冉閔〖南北朝〗、斛律光〖南北朝·北齊〗、史萬歲〖隋〗、楊再興〖南宋〗、李文忠〖明〗
【隋唐名將】〖四猛〗羅世信·來忽爾·尚師徒·辛文禮、〖八大錘〗李元霸·裴元慶·秦用·梁士泰、〖十三傑〗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慶·雄闊海·伍雲召·武天錫·羅成·楊林·魏文通·楊義臣·秦用·梁士泰·秦瓊+尉遲恭
【名將十哲】田穰苴rángjū〖春秋〗、孫武〖春秋〗、吳起〖戰國〗、樂毅〖戰國〗、白起〖戰國〗、張良〖漢初〗、韓信〖漢初〗、諸葛亮〖三國〗、李靖〖唐初〗、李勣ji〖唐初〗
【滿清十二帝】太祖[武]高皇帝·天命〖努爾哈赤〗、太宗文皇帝·天聰〖皇太極〗、世祖章皇帝·順治〖福臨〗、聖祖仁皇帝·康熙〖玄燁〗、世宗憲皇帝·雍正〖胤禛〗、高宗純皇帝·乾隆〖弘歷〗、仁宗睿皇帝·嘉慶〖顒琰〗、宣宗成皇帝·道光〖旻寧〗、文宗顯皇帝·咸豐〖奕詝〗、穆宗毅皇帝·同治〖載淳〗、德宗景皇帝·光緒〖載湉〗、遜帝·宣統〖溥儀〗
【建國十大元帥】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建國十大將】粟裕、陳賡、徐海東、羅瑞卿、許光達、肖勁光、黃克誠、譚政、王樹聲、張雲逸
二、
1、公元308年,匈奴人劉淵稱帝,國號漢,十六國開始,公元316年漢軍大舉進攻西晉都城長安,晉愍帝赤上身,乘羊車出城請降,西晉滅亡。次年東海王司馬越侄司馬睿(rui)在南方建業正式稱帝,為晉元帝,建立東晉王朝,任王導為宰相,共同執掌朝政,實為「王與馬,共天下」,司馬睿亦因不滿「王馬共天下」的局面,最終抑鬱病死。
2、十六國:從劉淵的後漢開始,北方的一些民族先後建立了許多國家,史上稱為「十六國」,南方由東晉統治。十六國與東晉並立百餘年。
3、南北朝:公元420年,東晉將領劉裕登基,國號「宋」,統治南方,晉恭帝退位,東晉滅亡;次年劉裕毒殺晉恭帝,開了殺「禪讓退位者」的先例。北方的北魏滅掉北方的幾個小國,結束了十六國分裂的局面,公元439年統一了北方。南方的宋和北方的魏分統天下,並立百餘年,歷史上把這段時期叫「南北朝」。
4、科學巨匠祖沖之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家和機械製造家。他所創制的《大明歷》,確定一年為365.2428天(與現代科學確定的只差50秒),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祖沖之是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7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祖沖之還和他的兒子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後人稱之為「祖氏原理」。於公元500年逝世,享年72歲。
5、淝水之戰:十六國時期,前秦苻(fu)堅討伐東晉,其先鋒部隊被晉軍擊潰,秦晉兩軍夾淝水對陣。晉軍要求秦軍後撤,以便渡河一決勝負,在秦軍撤退之際,秦軍中有人疾呼:秦軍敗了,秦軍大亂,晉軍乘勝出擊,大獲全勝。僥幸逃脫者丟盔棄甲,連聽到「風聲鶴唳(li)」也以為是晉軍到了。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
6、顧愷之:東晉時期繪畫卓越的代表人物,是我國早期繪畫理論家,代表作《洛神賦圖》。
7、公元581年,楊堅滅北周,稱帝,國號隋,為隋文帝,建都長安。楊堅登基後以「節儉」、「殺貪官污吏」穩定了政權,後進行了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功績是,廢除了曹魏以來的九品中正制,開創了科舉制。公元587年,隋文帝舉兵南下,消滅了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朝」,統一了中國,結束了270年(東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8、公元604年,楊堅次子楊廣奪取皇位,是為隋煬(yang)帝,公元617年,晉陽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攻入長安,立代王侑(you)為帝。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被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殺於江都,五月李淵在長安廢隋恭帝侑,稱帝,國號唐,建元武德,是為唐高祖,隋朝滅亡。
9、玄武門之變:唐高祖李淵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長子太子建成、次子秦王世民、四子齊王元吉。長子建成、四子元吉因懼怕李世民的勢力,屢次設計謀殺李世民,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門,殺太子建成、齊王元吉,高祖立李世民為太子,八月李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10、房謀杜斷:指唐太宗的兩個得力的宰相,房玄齡、杜如晦,房玄齡善於謀略,杜如晦能斷大事,二人默契配合共同輔佐唐太宗,唐太宗視為自己的手臂。
11、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與吐蕃(bo)王朝松贊干布和親,為加強藏、漢兩族的友好作出了貢獻。
12、玄奘(zang)西遊取經:公元627年,陳玄奘孤身西行取經,歷經大小110各國家,到達佛教聖地—天竺,公元645年返回長安,歷時18年,帶回佛經600餘部,著《大唐西域記》。
13、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間「偃(yan)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樂業,文化繁榮,國力鼎盛,史稱「貞觀之治」。
14、女皇武則天:公元655年,唐高宗廢皇後王氏,冊立武則天為皇後,自此,武氏獨攬內宮大權,660年,因高宗患風眩,目不能視,下詔委託武則天協理政事,武則天從參政步入執政;674年武則天與高宗同殿聽政,共受朝拜,天下稱「二聖」,公元683年,高宗卒,武則天立三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自為皇太後臨朝聽政,次年,武後廢中宗,改封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為睿宗。公元690年,武則天在「上尊天示」「順從眾議」下,登臨大寶,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武則天稱帝後,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在其掌理朝政的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
15、請君入瓮(weng):武則天稱帝,平定徐敬業叛亂後,為除掉反對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國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因此出現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禮、周興、來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辦案嚴刑逼供、手段殘忍,害死了許多無辜的人,後來有人告密周興造反,來俊臣「請君入瓮」將其治罪,周興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殺;索元禮因害人太多,民憤太大,被武則天處死;來俊臣預謀害當時勢力強大的武則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後者先發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則天處死。
16、狄仁傑桃李滿天下:武則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傑,凡事均仰仗他的決斷,尊稱「國老」,狄仁傑向武則天舉薦了很多人,後來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張柬之,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皆出自狄仁傑的門下,故稱「桃李滿天下」。
17、公元705年,武則天重病,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殺張易之、張忠昌,唐中宗李顯復位,恢復國號唐,十一月武則天去世。
18、唐中宗復位後,讓其妻韋後當權,公元710年,中宗卒,唐睿宗的兒子李隆基起兵殺韋後,擁其父戴睿宗復位,兩年後,睿宗傳位給李隆基,是為「唐玄宗」。唐玄宗在宰相「姚崇、宋璟」輔佐下,吏治不紊、綱紀有條,再次出現了「天下大理」的中興局面,史稱「開元盛世」。後來被奸相李林甫(fu)、楊國忠(楊玉環的同族哥哥)破壞殆盡。
19、公元713年,高宗之女(武後生),太平公主謀反被玄宗賜死,其黨羽及兒子們盡數被誅殺,同黨竇懷貞被改姓「毒」,王晉改姓為「厲」,以作為懲罰。宦官高力士因誅逆有功被破格提升,官宦之盛從此開始。
20、公元718年,日本遣使中國,受唐皇帝接見,獲贈大量朝服。次年,日本天皇下令,舉國仿衣隋唐,遂成為和服基礎。
21、公元713年,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隨遣唐使團來到中國,考中進士,在唐朝政府擔任官職,唐玄宗賜名:晁(chao)恆。同期唐朝和尚鑒真東渡日本,將中國豐富的文化傳到日本。兩位中日友好的使者最終都客死他鄉。
22、李白和杜甫是歷史上最傑出的詩人,李白,字太白,後人稱為「詩仙」,是繼屈原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字子美,後人稱為:「詩聖」,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公元744年,兩位文學巨匠在洛陽相遇,成為歷史佳話,聞一多曾把二人的相遇比喻成太陽和月亮的相碰。
23、安史之亂:唐玄宗執政後期,范陽節度使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在范陽起兵,攻陷洛陽,安祿山自立為帝,號大燕皇帝,之後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所殺,唐軍乘機收復長安、洛陽。不久安祿山部下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陽,也稱大燕皇帝,後又被兒子史朝義所殺,此次叛變持續了8年,史稱「安史之亂」,也是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24、楊貴妃,小字玉環,「姿色冠代」,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公元745年被唐玄宗冊為貴妃,深得寵愛。安祿山叛亂攻陷潼關,唐玄宗攜楊貴妃逃離長安,至馬嵬(wei)驛,將士殺奸相楊國忠,玄宗被逼縊殺楊貴妃,卒年38歲。
25、唐代兩位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後人並稱「顏筋柳骨」來形容書法風格。
26、唐末,公元875年,王仙芝起義,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黃巢率眾響應,公元880年黃巢義軍攻克長安,唐僖宗南逃,黃巢稱帝,改號大齊。公元884年,唐李克用、朱全忠擊敗黃巢義軍,黃巢至狼虎谷自殺,起義失敗,唐朝也迅速走向衰亡。
27、唐朝末期,經過藩鎮混戰,官宦專權,朋黨之爭,以及農民起義,唐王朝已處風雨飄搖之中,於公元907年被朱全忠所滅,唐高祖李淵創立的大唐近300年(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基業退出歷史舞台。
28、唐王朝滅亡以後的53年中(公元907年至960年),中國先後經歷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的更替,公元960年後周「點檢」(職位名稱,相當於皇家部隊司令)趙匡胤(yin)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拜呼萬歲」,奪取周政權,即位皇帝,建立宋朝,是為宋太祖,建都開封。
29、南唐後主李煜(yu)是歷史上有名的作家,其王國後的詞寫的很好,最著名的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30、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禁軍大將石守信、王審琦的兵權,不久用同樣的方式罷免了個藩鎮的節度使,加強了中央集權。
31、寇準抗遼:寇準是北宋名相,宋太宗時期入朝任職,因剛正不阿被貶;宋真宗即位後,再次被啟用任宰相。對北宋抗遼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公元1004年,契丹大舉南下攻宋,兵至澶州,寇準力主宋真宗親征,挫敗契丹前鋒,雙方議和,訂立「澶州之盟」。
32、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宋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上萬言書給宋仁宗,名為《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主張變法,未被仁宗採納;宋神宗即位,任參知政事開始變法,並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公元1085年神宗病逝,守舊派執政,新法全部被廢除。王安石一生著述頗多,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33、靖康之恥: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欽宗二帝被金人俘獲,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趙構在臨安(南京)即位稱帝,是為宋高宗,南宋開始。
34、岳飛:南宋著名將領。公元1126開始抗金衛國的戎馬生涯,公元1140年金人背盟,大舉南侵,岳飛、韓世忠、張俊等率領宋軍奮起抵抗,在郾(yan)城之戰中,岳飛破金兀術「拐子馬」,大敗金軍,在岳飛乘勝追擊,收復失地之時,被宋廷召回,「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35、公元1271年,蒙古建國,國號為元,並於1276年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後來,南宋光復勢力陸秀夫、文天祥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軍對小皇帝窮追不舍。崖山海戰失敗後,走投無路的南宋終於在1279年3月19日隨著陸秀夫負剛滿八歲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滅亡。
Ⅸ 小學生必須知道的歷史
小學生應該知道最起碼的歷史知識,比如說我國的建國時間等等
Ⅹ 小學生必背的歷史知識
小學生必背的歷史知識如下
1、公元308年,匈奴人劉淵稱帝,國號漢,十六國開始,公元316年漢軍大舉進攻西晉都城長安,晉愍帝赤上身,乘羊車出城請降,西晉滅亡。次年東海王司馬越侄司馬睿(rui)在南方建業正式稱帝,為晉元帝,建立東晉王朝,任王導為宰相,共同執掌朝政,實為「王與馬,共天下」,司馬睿亦因不滿「王馬共天下」的局面,最終抑鬱病死。
2、十六國:從劉淵的後漢開始,北方的一些民族先後建立了許多國家,史上稱為「十六國」,南方由東晉統治。十六國與東晉並立百餘年。
3、南北朝:公元420年,東晉將領劉裕登基,國號「宋」,統治南方,晉恭帝退位,東晉滅亡;次年劉裕毒殺晉恭帝,開了殺「禪讓退位者」的先例。北方的北魏滅掉北方的幾個小國,結束了十六國分裂的局面,公元439年統一了北方。南方的宋和北方的魏分統天下,並立百餘年,歷史上把這段時期叫「南北朝」。
4、科學巨匠祖沖之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家和機械製造家。他所創制的《大明歷》,確定一年為365.2428天(與現代科學確定的只差50秒),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祖沖之是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7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祖沖之還和他的兒子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後人稱之為「祖氏原理」。於公元500年逝世,享年72歲。
5、淝水之戰:十六國時期,前秦苻(fu)堅討伐東晉,其先鋒部隊被晉軍擊潰,秦晉兩軍夾淝水對陣。晉軍要求秦軍後撤,以便渡河一決勝負,在秦軍撤退之際,秦軍中有人疾呼:秦軍敗了,秦軍大亂,晉軍乘勝出擊,大獲全勝。僥幸逃脫者丟盔棄甲,連聽到「風聲鶴唳(li)」也以為是晉軍到了。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
6、顧愷之:東晉時期繪畫卓越的代表人物,是我國早期繪畫理論家,代表作《洛神賦圖》。
7、公元581年,楊堅滅北周,稱帝,國號隋,為隋文帝,建都長安。楊堅登基後以「節儉」、「殺貪官污吏」穩定了政權,後進行了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功績是,廢除了曹魏以來的九品中正制,開創了科舉制。公元587年,隋文帝舉兵南下,消滅了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朝」,統一了中國,結束了270年(東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