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稅匯算清繳怎麼做
Ⅰ 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怎麼做
你好,可以有3種方式:
(一)自行申報:納稅人自行辦理年度匯算。
(二)集中申報:通過取得工資薪金或連續性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的扣繳義務人代為辦理。納稅人向扣繳義務人提出代辦要求的,扣繳義務人應當代為辦理,或者培訓、輔導納稅人通過網上稅務局(包括手機個人所得稅APP)完成年度匯算申報和退(補)稅。由扣繳義務人代為辦理的,納稅人應在2020年4月30日前與扣繳義務人進行書面確認,補充提供其2019年度在本單位以外取得的綜合所得收入、相關扣除、享受稅收優惠等信息資料,並對所提交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負責。
(三)委託申報:委託涉稅專業服務機構或其他單位及個人(以下稱「受託人」)辦理,受託人需與納稅人簽訂授權書。
如您還有其他稅務問題,請移步【51個稅問答】小程序~
Ⅱ 匯算清繳是什麼意思怎麼做
匯算清繳就是按稅法要求計算你的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是否有調增調減項,有調增就要補繳企業所得稅,有調減項就要退稅或後期抵頂。企業進行核算是按企業實際情況,有的實際發生了,在會計處理上扣除了,但按稅法要求是不能稅前扣除,這樣你就得調增。也就是說,所得稅計算依據是稅法要求的利潤,而不是我們會計利潤(帳),例如,你當年的利潤是1000元,其中有稅款的滯納金100元列支營業外支出扣除啦,按稅法上說,這100元是不能你稅前扣除的,要調增100元,按稅法利潤是1100元計算企業所得稅,如你按1000元利潤預繳了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這100元要補稅。
怎麼做?
1、匯算。
在月度或季度終了後15日內預繳的基礎上,自行計算確定全年應繳、應補及應退稅款。
2、申報。填寫並報送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及其附表,以及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
3、繳納。
匯算清繳關鍵:
1、收入的確認。新稅法在收入確認上引入了公允價值概念。
2、費用的扣除。新稅法在費用扣除上引入了合理性與相關性的原則。
3、納稅調整。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存在差異。會計報表所列的利潤總額是按照的會計制度計算得出,應納稅所得額不等於利潤總額,而是要按照稅法規定進行調整。
在收入的計算中,有十幾個項目計算影響到應納稅所得額。
在扣除項目的計算中,有二十多個項目在會計與稅法規定上存在差異。
企業所得稅的匯算清繳的程序:
一、內資企業所得稅的匯算清繳
二、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的匯算清繳
三、個人獨資企業與合夥企業所得稅的匯算清繳
Ⅲ 所得稅匯算清繳怎麼做
年度匯算清繳做法:
⑴填寫納稅申報表並附送相關材料
納稅人於年度終了後45日內以財務報表為基礎,自行進行稅收納稅調整並填寫年度納稅申報表及其附表(包括納稅調整項目表、減免項目表、聯營企業分利、股息收入納稅表等等),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年度納稅申報。納稅人除提供上述所得稅申報及其附表外,並應當附送以下相關資料:
A、財務、會計年度決算報表及其說明材料。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有關財務資料;
B、與納稅有關的合同、協議書及憑證;
C、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和異地完稅憑證;
D、境內或者境外公證機構出具的有關證明文件;
E、主管稅務機關要求報送的其他有關證件、資料。
⑵稅務機關受理申請,並審核所報送材料
A、主管稅務機關接到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報送的納稅申報表或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後,經審核其名稱、電話、地址、銀行帳號等基本資料後,若發現應由主管稅務機關管理的內容有變化的,將要求納稅人提供變更依據;如變更內容屬其他部門管理范圍的,則將敦促納稅人到相關部門辦理變更手續,並將變更依據復印件移交主管稅務機關。
B、主管稅務機關對申報內容進行審核,主要審核稅目、稅率和計稅依據填寫是否完整、正確,稅額計算是否准確,附送資料是否齊全、是否符合邏輯關系、是否進行納稅調整等。審核中如發現納稅人的申報有計算錯誤或有漏項,將及時通知納稅人進行調整、補充、修改或限期重新申報。納稅人應按稅務機關的通知作出相應的修正。
C、主管稅務機關經審核確認無誤後,確定企業當年度應納所得稅額及應當補繳的企業所得稅款,或者對多繳的企業所得稅款加以退還或抵頂下年度企業所得稅。
⑶主動糾正申報錯誤
納稅人於年度終了後45日內辦理了年度納稅申報後,如果發現申報出現了錯誤,根據《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等法律的相關規定:納稅人辦理年度所得稅申報後,在匯繳期內稅務機關檢查之前自行檢查發現申報不實的,可以填報《企業所得稅自查申報表》向稅務機關主動申報糾正錯誤,稅務機關據此調整其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及應補、應退稅額。
⑷結清稅款
納稅人根據主管稅務機關確定的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及應補、應退稅額,年度終了後4個月內清繳稅款。納稅人預繳的稅款少於全年應繳稅款的,在4月底以前將應補繳的稅款繳入國庫;預繳稅款超過全年應繳稅款的,辦理抵頂或退稅手續。
Ⅳ 做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怎麼做
所得稅匯算清繳要由納稅人自己先行進行清算,時間限制在每一個納稅年度結束之日起的五個月內或企業終止實際經營之日起六十日內,計算好企業本納稅年度應當進行清繳的應納所得稅額,然後向稅務部門申報並提交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結清全年企業所得稅稅款。
【法律依據】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第二條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是指納稅人自納稅年度終了之日起5個月內或實際經營終止之日起60日內,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企業所得稅的規定,自行計算本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根據月度或季度預繳企業所得稅的數額,確定該納稅年度應補或者應退稅額,並填寫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提供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有關資料、結清全年企業所得稅稅款的行為。
Ⅳ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怎麼做會計分錄
1、按月或按季計算應預繳所得稅額: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2、繳納季度所得稅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3、跨年4月30日前匯算清繳,全年應交所得稅額減去已預繳稅額,正數是應補稅額: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4、繳納年度匯算清應繳稅款:
借: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5、重新分配利潤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6、年度匯算清繳,如果計算出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少於已預繳稅額:
借: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其他應收款--應收多繳所得稅款)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7、重新分配利潤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8、經稅務機關審核批准退還多繳稅款:
借:銀行存款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其他應收款--應收多繳所得稅款)
9、對多繳所得稅額不辦理退稅,用以抵繳下年度預繳所得稅: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其他應收款--應收多繳所得稅款)
Ⅵ 企業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怎麼做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企業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五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並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匯算清繳程序1、填寫納稅申報表並附送相關材料納稅人於年度終了後四個月內以財務報表為基礎,自行進行稅收納稅調整並填寫年度納稅申報表及其附表〔包括銷售(營業)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細表、成本費用明細表、投資所得(損失)明細表、納稅調整增加項目明細表、納稅調整減少項目明細表、稅前彌補虧損明細表、免稅所得及減免稅明細表、捐贈支出明細表、技術開發費加計扣除明細表、境外所得稅抵扣計算明細表廣告費支出明細表、工資薪金和工會經費等三項經費明細表資產折舊、攤銷明細表、壞賬損失明細表、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收入項目明細表、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支出項目明細表〕,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年度納稅申報。納稅人除提供上述所得稅申報及其附表外,並應當附送以下相關資料:(1)財務、會計年度決算報表及其說明材料。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有關財務資料;(2)與納稅有關的合同、協議書及憑證;(3)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和異地完稅憑證;(4)境內或者境外公證機構出具的有關證明文件;(5)納稅人發生的應由稅務機關審批或備案事項的相關資料;(6)主管稅務機關要求報送的其他有關證件、資料。2、稅務機關受理申請,並審核所報送材料(1)主管稅務機關接到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報送的納稅申報表或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後,經審核其名稱、電話、地址、銀行賬號等基本資料後,若發現應由主管稅務機關管理的內容有變化的,將要求納稅人提供變更依據;如變更內容屬其他部門管理范圍的,則將敦促納稅人到相關部門辦理變更手續,並將變更依據復印件移交主管稅務機關。(2)主管稅務機關對申報內容進行審核,主要審核稅目、稅率和計稅依據填寫是否完整、正確,稅額計算是否准確,附送資料是否齊全、是否符合邏輯關系、是否進行納稅調整等。審核中如發現納稅人的申報有計算錯誤或有漏項,將及時通知納稅人進行調整、補充、修改或限期重新申報。納稅人應按稅務機關的通知作出相應的修正。(3)主管稅務機關經審核確認無誤後,確定企業當年度應納所得稅額及應當補繳的企業所得稅款,或者對多繳的企業所得稅款加以退還或抵頂下年度企業所得稅。3、主動糾正申報錯誤納稅人於年度終了後四個月內辦理了年度納稅申報後,如果發現申報出現了錯誤,根據《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等法律的相關規定:納稅人辦理年度所得稅申報後,在匯繳期內稅務機關檢查之前自行檢查發現申報不實的,可以填報《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向稅務機關主動申報糾正錯誤,稅務機關據此調整其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及應補、應退稅額。4、結清稅款納稅人根據主管稅務機關確定的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及應補、應退稅額,年度終了後4個月內清繳稅款。納稅人預繳的稅款少於全年應繳稅款的,在4月底以前將應補繳的稅款繳入國庫;預繳稅款超過全年應繳稅款的,辦理抵頂或退稅手續。拓展資料:匯算清繳是指納稅人在納稅年度終了後規定時期內,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企業所得稅的規定,自行計算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根據月度或季度預繳的所得稅數額,確定該年度應補或者應退稅額,並填寫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提供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有關資料、結清全年企業所得稅稅款的行為。
Ⅶ 所得稅匯算清繳怎麼做
法律分析:1、檢查帳務:檢查申報年度全年帳務,另據權責發生制原則,檢查已發生但單證未到帳務。2、做好納稅調整工作(此處據企業實際情況處理),確定好申報年度應納所得稅。3、整理好年度所得稅申報所需要的相關企業報表及相關說明資料。4、須附稅務師事務所年度所得稅審計報告的,年度所得稅申報前做好審計報告。5、調劑好相關納稅款,做好網路申報或辦稅大廳申報工作,備好年度所得稅申報表,附帶相關企業報表及相關說明資料,報告主管稅務機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第二條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是指納稅人自納稅年度終了之日起5個月內或實際經營終止之日起60日內,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企業所得稅的規定,自行計算本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根據月度或季度預繳企業所得稅的數額,確定該納稅年度應補或者應退稅額,並填寫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提供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有關資料、結清全年企業所得稅稅款的行為。
Ⅷ 年度匯算清繳怎麼做賬
年度匯算清繳是指納稅人在納稅年度終了後的規定時期內,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企業所得稅的規定,自行計算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根據月度或季度預繳的所得稅數額,確定該年度應補或者應退稅額,並填寫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提供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有關資料、結清全年企業所得稅稅款的行為。企業匯算清繳應補所得稅的賬務處理如下:
1、 企業為小規模納稅人的,涉及以前年度的稅款直接計入當年損益: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
借: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2、企業為一般納稅人的,則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進行調整,具體分錄如下: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繳納所得稅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調整未分配利潤: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企業年度匯算清繳後因多繳所得稅需稅務機關退回的,則做以上分錄的相反分錄即可。
Ⅸ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怎麼做
一、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稅是按年計征,按季預繳,年度匯算清繳。匯算清繳的期限是年後4個月內,這是給企業一個全面自查自核的機會,也最後一次的調整機會,該提的提足,不該進成本費用的全部剔除,確保不繳冤枉稅(多繳),減少少繳稅的風險(偷稅)。
二、匯算清繳是納稅調整,不需要作會計處理的,通過調整增加應納稅所得額徵收企業所得稅,只是減少了可供企業稅後分配的利潤。
三、清繳中應該把握的幾個方向:
1、收入方面:主要是核查該入帳的是否全部入帳,特別是往來款項是否還存在該確認為收入而沒有入帳。
2、成本方面:主要是成本結轉與收入是否匹配,是否有多結轉的情況存在。
3、費用方面:主要是計提項目是否符合規定,是否有多提情況存在(特別是與工資有關的項目);列支渠道是否正確(特別是與福利費項目有關的);按實扣除項目是否計算正確(特別是招待費、廣告費項目);
4、繳稅方面:除主稅種要核查外,還有其他的小稅種是否都已按規定繳納,如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土地使用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