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哪些佛經

哪些佛經

發布時間: 2022-04-17 00:51:42

❶ 佛經里說的十二部經都是哪些

一、修多羅、素怛纜,此譯為經或契經,如《四阿含》、諸大乘經、戒經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經典,皆名契經。但此處所說的契經,是單指經中直說法義的長行經文,故又稱長行經。

二、祇夜,此譯重頌或應頌,頌有一定的字句,四、五、七字一句,三、四、五、六為一頌不定。凡經中偈頌,以偈頌體裁重頌前經長行經文之義,此類頌經,名「重頌經」。

三、和伽羅那,此譯授記,凡經中佛於菩薩授當來必當成佛之記,於緣覺後世當得道,於聲聞人今後世得道,記餘六道眾生後世所受果報之處,即名「授記經」。

四、伽陀,此譯諷誦,或孤起頌,不依長行,直以偈頌顯示諸法的經,如《法句經》等,名「諷誦經」。

五、優陀那,此譯自說或無問自說經,凡無請問者佛自宣說之經文,如《阿彌陀經》,名「自說經」。

六、尼陀那,此譯因緣經或緣起經,如《大智度論》卷三十三:「說諸佛法本起因緣,佛何因緣說此事,修多羅中有人問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結是戒,一切佛語緣起事,皆名尼陀那。」如來說法必有因緣,即經中見佛聞法因緣,及佛說法教化本末因緣之處,如諸經「序品」,故名「因緣經」。

七、阿波陀那,此譯譬喻,凡經律中所說譬喻,以譬喻顯示法義之處,故名「譬喻經」。

八、伊帝目多伽,此譯本事,或如是語經,即經中講弟子菩薩聲聞等過去世行業事歷之經文,及教令精進求道解脫因緣之處,即名「本事經」。

九、闍陀伽,此為本生經,凡經中佛說自身往昔行菩薩道時,修諸苦行,利益眾生所行因緣之經文,名「本生經」。

十、毗佛略,此譯方廣,即一切大乘經之通稱,又指詞廣理正,廣辨諸法甚深真理的經。如《菩薩地持經》卷三:「十二部經,唯方廣部,是菩薩藏,餘十一部,是聲聞藏。」小乘的方廣經,唯以語廣,此類經文,名「方廣經」。

十一、阿浮陀達摩,此譯未曾有,即經中說諸天身量,大地震動,曠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議之事的經文,名「未曾有經」。

十二、優波提舍,此譯論議,即佛所說諸經,若作論議問答辯理,分別廣說之經文,即名「論議經」。

(1)哪些佛經擴展閱讀:

初學佛的人,可能常會看到「三藏十二部」這個佛教的經典。三藏十二部其實是指的佛經的分類,泛指一切經,並不是具體指某一部經。

三藏指的是經藏、律藏、論藏這三類。

經藏:是梵文的意譯,主要是講釋迦牟尼佛在世時的說教以及言行,大多佛經屬於這一類,比如《無量壽經》、《金剛經》等。

律藏:主要講修戒的部分,講的是佛弟子的戒律以及教團規則,比如《四分律》、《梵網經》等。

論藏:主要講修慧的部分,一般是佛的弟子所說,比如《俱舍論》、《十二門論》。精通佛教經、律、論三藏的法師,就叫三藏法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十二部經

❷ 佛經有哪些

佛教典籍分為經、律、論三藏,經是佛陀說過的話的匯編,經是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律是佛教組織為教徒或信眾制定的紀律或行為規范;論是對經、律的解釋或闡述。十大經典佛經如下:
1.《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
這部經很短,數百字,但佛理講得很深,也較易讀。中國有些人專門念心經,就可能獲得很好的成就。
2.《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
長度適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經典之一,中國佛教很多人長持此經。需要注意的是:這部經主 要是佛對弟子中 『解空第一』的須菩提講的,或者說,是全知者釋迦牟尼佛對大修行人須菩提尊者講的,非常精深和抽象、概要。所以這部經讀雖容易,要准確理解則得精進研習, 乃至最好有一定的實修。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不推薦你把此經作為了解佛理的首要經典。當然,在不了解其義理的情況下也可以專門念,亦是一種很好的修行。讀佛經,讀了一時不理解,是沒關系的。但若是讀了後作錯誤理解,或甚至謗經,可就反而糟糕了。
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楞嚴經》或《首楞嚴經》)
《楞嚴經》被稱為『開智慧的楞嚴』,這部經主要是釋佛 對弟子中『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講的。多聞,也就是見識很廣,相應的阿難在眾大弟子中修行是最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樣抗拒不了女色誘惑,很像現代人,見識 很廣,修行很少,所以這部經非常適合現代人讀。《楞嚴經》雖然長,但佛陀在經中細致開示,佛理講得相當透徹和清晰易懂。而且這部經文字非常好,精妙高明, 令人驚嘆,單就文字來看就堪稱古文學的極精品之作。此經與《妙法蓮華經》、《華嚴經》一起被宣化上人等佛門高僧並稱為『經中之王』。
4.《妙法蓮華經》
此經被稱為『成佛的妙法』,經中有原文稱此經為『經中第一』,可見其重要性。此經也比較長,有28品,但也是比較容易讀 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經中佛理至深,讀此經前讀者一定要對佛陀有絕對的信心,否則如讀了又不信,乃至謗經,反而可能遭大惡報,不如不讀。佛講此經之前,就 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動離開,因為他們善根福德因緣不夠,業障所阻,得少為足,不願意聽。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緣足夠,對佛有絕對的信心,絕不會誹 謗此經,當然應盡快找來看,大有益處。
5.《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
此經是釋迦牟尼成佛後首先講的第一部經,最適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釋迦牟尼初成佛時,猶如太陽剛 升出來,光芒照耀高山,所講的《華嚴經》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聽不見,或者聽見了也等於沒聽見;到了最後講《妙法蓮華經》的時候,又似太陽快落山了,照的又 是山頂上的人;相對而言《楞嚴經》、《金剛經》、《心經》等則是如日當空,可照遍全人。《華嚴經》很長,比《妙法蓮華經》、《楞嚴經》都長,可看其中有名 的幾品,比如普賢菩薩行願品、普賢菩薩凈行品等。
6.《阿彌陀經》、7.《無量壽經》、8.《觀無量壽經》
此三經均是講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其中『無量壽』即『阿彌陀』的一個本 意),欲修凈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應將此三經作為首選經典閱讀。有一種說法是『凈土五經』,即修凈土讀這五經就夠了,其他經完全不讀都沒關系,主要是強 調修行的專一。那這『凈土五經』就是此三經外加上《華嚴經》中的『普賢菩薩行願品』,和《楞嚴經》中的『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薦中。
9.《長阿含經》
小乘佛教的核心經典,中國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經的,但還是將之結集編入大乘三藏經典。我大致看過一下,認為此經主要是講述禪定等實修的,相信對欲進行佛教實修的人會很有幫助。當然前面的佛經也都講了深度精神修行,只是此經中涉及的細節較多。
10.《地藏菩薩本願經》(簡稱《地藏經》)
前面經典多是講修行、開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當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經中之王 』,如果你要消災、免禍、求福、避免遭三惡道苦,那麼首選《地藏經》。現代人業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難以向上追求,那麼首先要避免向下墮落遭苦,這時就 最好多讀《地藏經》了。消除罪障、積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

❸ 有名的佛經都有哪些

有名的佛經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佛說葯師如來本願經》 、《佛說地藏菩薩本願經》、《楞嚴經》、《金剛經》、《心經》等等。

經是佛陀說過的話的匯編,經是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律是佛教組織為教徒或信眾制定的紀律或行為規范;論是對經、律的解釋或闡述。其傳說部分也許是為了展現佛教的神奇之處;其哲學與修行部分是值得學習與深思的道理;其將一世因果擴至三世因果無論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釋一些科學中無法解釋的現象,達到導人向善的作用。

(3)哪些佛經擴展閱讀:

佛經的作用

佛經有三個作用,一是誘你起信,二是據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傳說部分也許是為了展現佛教的神奇之處;哲學與修行部分是值得學習與深思的道理;其將一世因果擴至三世因果無論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釋一些科學中無法解釋的現象,達到導人向善的作用。

有許多佛經表達的是佛之「心印」,故達摩把《楞伽》付與慧可(神光),說可以「印心」。至黃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剛經》印心。對照《楞伽》,則認為香嚴擊竹後是「自共相建立。」

在我們看來,有許多對佛提持心印的經文的解讀文章,大多是從義理到義理的東西,可能會誤人子弟。怪不得聲聞乘的人要講,不提倡讀經書,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即可。

的確如此,只要能「一念」代「萬念」,然後「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維摩詰所說經》中說:「菩提煩惱無異境界」一句,你不達到一定程度根本無法領會,只有當你能「轉」能「化」後才能深會其意。又如靈雲的禪詩:「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葯山的:「雲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樣的道理。

❹ 常用經書有哪些

1、《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

佛教經典,共二卷(或作三卷)。中國佛教界傳誦較廣,受到廣大信眾,尤其是凈土信眾的重視。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的故事,介紹了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過程中的事跡。宣揚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大誓願。

經中還描述了地獄的狀況,解釋種種懺悔業障、救拔親人眷屬苦難的方法。另外在此經中,釋迦牟尼佛宣說自己入滅之後至彌勒成佛以前的無佛世界中,教育度化世人的任務由地藏菩薩負責。強調讀誦此經可獲得不可思議之利益,消滅無量之罪業。

❺ 佛教十三經有哪些

十三經並無一個統一的版本。楊仁山,梅吉慶,中國佛學院都有自己的十三經。其中《金剛經》,《維摩詰經》,《法華經》,《楞伽經》,《楞嚴經》,三家共有。《心經》,《勝鬘經》,《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 《圓覺經》,《金光明經》,《梵網經》,《壇經》,兩家共有。《四十二章經》,《佛遺教經》,《解深密經》, 《八大人覺經》,《大乘密嚴經》,《地藏菩薩本願經》,《菩薩十住行道經》,《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一家選用。如今你看到的佛教十三經,就是在這三家基礎上翻新搞出來的另一個版本,除了三家共選的五經,變剩下的八經為:《心經》,《無量壽經》,《圓覺經》,《金光明經》,《梵網經》 《壇經》,《解深密經》,《四十二章經》 。

現在的佛教十三經經名

❻ 有哪些通俗易懂的佛經

皈依法皈依法,這個法就是佛法,其載體就是佛經。皈依法就是相信佛經,學習佛經,並按照佛經中的教導修行。釋迦牟尼佛傳道49年,講經300餘會,留下無數經典,總計數量應該超過億字。這些佛經,加上其它佛門高僧的論,和佛教的律法,構成佛教三藏十二部大乘經典。除非專門的研究者,我想當世沒人能在有生之年深讀全部三藏十二部經典,所以這兒我給大家推薦幾部易讀的、核心的、或者特別有益的:
1,《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這部經很短,數百字,但佛理講得很深,也較易讀。中國有些人專門念心經,就可能獲得很好的成就。
2,《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長度適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經典之一,中國佛教很多人長持此經。需要注意的是:這部經主要是佛對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須菩提講的,或者說,是全知者釋迦牟尼佛對大修行人須菩提尊者講的,非常精深和抽象、概要。所以這部經讀雖容易,要准確理解則得精進研習,乃至最好有一定的實修。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不推薦你把此經作為了解佛理的首要經典。當然,在不了解其義理的情況下也可以專門念,亦是一種很好的修行。讀佛經,讀了一時不理解,是沒關系的。但若是讀了後作錯誤理解,或甚至謗經,可就反而糟糕了。
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楞嚴經》或《首楞嚴經》),《楞嚴經》被稱為「開智慧的楞嚴」,這部經主要是釋佛對弟子中「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講的。多聞,也就是見識很廣,相應的阿難在眾大弟子中修行是最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樣抗拒不了女色誘惑,很像現代人,見識很廣,修行很少,所以這部經非常適合現代人讀。《楞嚴經》雖然長,但佛陀在經中細致開示,佛理講得相當透徹和清晰易懂。而且這部經文字非常好,精妙高明,令人驚嘆,單就文字來看就堪稱古文學的極精品之作。此經與《妙法蓮華經》、《華嚴經》一起被宣化上人等佛門高僧並稱為「經中之王」。
4,《妙法蓮華經》,此經被稱為「成佛的妙法」,經中有原文稱此經為「經中第一」,可見其重要性。此經也比較長,有28品,但也是比較容易讀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經中佛理至深,讀此經前讀者一定要對佛陀有絕對的信心,否則如讀了又不信,乃至謗經,反而可能遭大惡報,不如不讀。佛講此經之前,就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動離開,因為他們善根福德因緣不夠,業障所阻,得少為足,不願意聽。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緣足夠,對佛有絕對的信心,絕不會誹謗此經,當然應盡快找來看,大有益處。
5,《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此經是釋迦牟尼成佛後首先講的第一部經,最適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釋迦牟尼初成佛時,猶如太陽剛升出來,光芒照耀高山,所講的《華嚴經》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聽不見,或者聽見了也等於沒聽見;到了最後講《妙法蓮華經》的時候,又似太陽快落山了,照的又是山頂上的人;相對而言《楞嚴經》、《金剛經》、《心經》等則是如日當空,可照遍全人。《華嚴經》很長,比《妙法蓮華經》、《楞嚴經》都長,可看其中有名的幾品,比如普賢菩薩行願品、普賢菩薩凈行品等。
6,《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此三經均是講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其中「無量壽」即「阿彌陀」的一個本意),欲修凈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應將此三經作為首選經典閱讀。有一種說法是「凈土五經」,即修凈土讀這五經就夠了,其它經完全不讀都沒關系,主要是強調修行的專一。那這「凈土五經」就是此三經外加上《華嚴經》中的「普賢菩薩行願品」,和《楞嚴經》中的「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薦中。
7,《長阿含經》,小乘佛教的核心經典,中國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經的,但還是將之結集編入大乘三藏經典。我大致看過一下,認為此經主要是講述禪定等實修的,相信對欲進行佛教實修的人會很有幫助。當然前面的佛經也都講了深度精神修行,只是此經中涉及的細節較多。
8,《地藏菩薩本願經》(簡稱《地藏經》),前面經典多是講修行、開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當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經中之王」,如果你要消災、免禍、求福、避免遭三惡道苦,那麼首選《地藏經》。現代人業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難以向上追求,那麼首先要避免向下墮落遭苦,這時就最好多讀《地藏經》了。
消除罪障、積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 如果時間不夠,那麼大家可以優先學習以上經書。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外面時常會出現些假冒的佛經,有的是自己寫個經,對人謊稱佛經,有的則乾脆篡改佛經,加些不如法的東西,讀這些假冒的佛經功德甚少,乃至會有害,乃至這些假的東西看多了,看到真的反而不信,由此越來越遠離了佛道。辨別真假佛經有個簡單的辦法,就是對照三藏經典的目錄,在三藏目錄中的就是真的,否則就是假的。在「中華佛典寶庫」網站上有三藏經典的目錄,以及大量佛經,網址是: http://www.fodian.net/ 至於篡改的佛經,就沒法光看名字,而要多對照了。第一要看印刷者,公開的大出版社一般不會亂印,但有的人也可能假冒出版社;第二可多對照,本書後面所列網站上的基本是真經,如果不信,可相互對照,以及跟你自身所了解的佛理對照。好像假冒的《心經》、《地藏經》比較多。我很難理解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就算成功的讓人念假《地藏經》,導致人家無法消罪以致死後下地獄,對他們又沒什麼好處。或者是他們宿世跟人家有仇?但編造偽經害人,自己也會遭惡報下地獄。對於大多數一般的佛教信徒來說,只要讀上面提到的十部經就可以了。如果要進行科學或社會學研究,那麼可以多看看《起世經》等阿含部經典。
參考資料:李慶宏居士《佛教起信與入門》

❼ 佛家經典十三經有哪些

你好!
《心經》、《金剛經》、《無量壽經》、《圓覺經》、《梵網經》、《壇經》、《楞嚴經》、《解深密經》、《維摩詰經》、《楞伽經》、《金光明經》、《法華經》、《四十二章經》,是為「佛教十三經」。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❽ 佛教有哪些主要經典佛經

《金剛經》、《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大悲神咒》、《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大藏經》、《大佛頂首楞嚴神咒》、《華嚴經》、《佛說阿彌陀佛經》等等。經常念經能使眾生心情舒暢,減少妄想。靜下心來聽經也是一種很好的修行方式。抄經文,印經書,等都可以積無量功德。

藏經,俗稱。佛經,也叫《大藏經》,一般由經、律、論三部分組成。「經」是指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條。「論」是佛陀的弟子們在學習佛經後所得的心得。其內容博大精深,除佛教教義外,也包含了政治、倫理、哲學、文學、藝術、習俗等方面的論述,是人類歷史上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

四阿含經:

《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

十大般若:

《大般若經》、《放光般若》、《摩訶般若》、《光贊般若》、《道行般若》、《學品般若》、《勝天王所說般若》、《仁王護國般若經》、《實相般若》、《文殊般若》。

拓展資料:

佛經有三個作用,一是誘你起信,二是據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傳說部分也許是為了展現佛教的神奇之處;哲學與修行部分是值得學習與深思的道理;其將一世因果擴至三世因果無論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釋一些科學中無法解釋的現象,達到導人向善的作用。有許多佛經表達的是佛之「心印」,故達摩把《楞伽》付與慧可(神光),說可以「印心」。至黃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剛經》印心。對照《楞伽》,則認為香嚴擊竹後是「自共相建立。」

在我們看來,有許多對佛提持心印的經文的解讀文章,大多是從義理到義理的東西,可能會誤人子弟。怪不得聲聞乘的人要講,不提倡讀經書,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即可。

的確如此,只要能「一念」代「萬念」,然後「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維摩詰所說經》中說:「菩提煩惱無異境界」一句,你不達到一定程度根本無法領會,只有當你能「轉」能「化」後才能深會其意。又如靈雲的禪詩:「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葯山的:「雲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樣的道理。

❾ 佛經包括哪些

曬曬我讀過。佛經:《心經》、《金剛經》、《摩訶般若波羅密經》、《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地藏經》、《六祖法寶壇經》、《解深密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寶篋印陀羅尼經》、《金光明經》、《楞伽經》、《圓覺經》、《四十二章經》、《佛遺教經》、《維摩詰經》、《葯師經》、《佛說大安般守意經》、《盂蘭盆經》以上是佛經,可能還有一些記不清了。
下面是論:《大智度論》(前20卷)、《瑜伽師地論》(前10卷)、《大乘廣五蘊論》、《清凈道論》(未學慧品)、《始終心要》、《教觀綱宗》、《童蒙止觀》、《六妙門》、《摩訶止觀》、《因明入正理論》、《觀所緣緣論》、《量理寶藏論》、《俱舍論》、《二十唯識論》、《成唯識論》(在學)、《佛法概論》(未學完)、《辨法法性論》、《辯中邊論》、《大乘庄嚴經論》(在學)、《百法明門論》、《八識規矩頌》、《四大部派佛教宗義-中觀宗》(主要內容闡述應成派思想)、《菩提道次第廣論止觀章》(在學)、《阿含要略》(未學完)、《頓悟入道要門論》上面佛家的典籍大小乘,中觀,唯識,天台,禪宗等可能還有一些想不起來了。

❿ 都有哪些佛經

廣義上說,各個時代、各個地區編輯的大藏經主要是三大類(所謂三藏):經、律、論。這些都屬於廣義上經的范圍。
再細化些的經,狹義的說只是佛的言說可以稱「經」,指如來所說之法。依其敘述之形式與內容,分成十二種類別,又稱為十二部經:
1.契經——(梵文音譯,修多羅)又作長行,為以散文直接記載佛之教法。
2.應頌——(梵文,音譯祗夜),又稱重頌,為與契經相應,即是以偈頌重復闡釋長行所說之教法。
3.記別——(梵文,音譯和伽羅那),又作授記,為佛對眾生之未來所作的證言。
4.諷頌——(梵文,音譯伽陀),又作孤起頌。全部經文皆以偈頌體來記載佛之教說。此與「應頌」不同,應頌是重述長行的經文之義,而孤起頌則無長行,為偈頌單獨存在之經文。
5.自說——(梵文,音譯優陀那),為佛未待他人問法,而自行開示之教說。
6.因緣——(梵文,音譯尼陀那),記載佛說法教化之因緣。
7.譬喻——(梵文,音譯阿波陀那),以譬喻宣說法義。
8.本事——(梵文,音譯伊帝曰多伽),載「本生」以外之佛與弟子過去生之行證。
9.本生——(梵文,音譯奢陀伽),載佛過去生修行之種種大悲行。
10.方廣——(梵文,音譯毘佛略),宣說廣大深奧之教義。
11.希法——(梵文,音譯阿浮陀達磨),又作未曾有法。載佛及諸弟子稀有之事。
12.論議——(梵文,音譯優波提舍),載佛論議抉擇諸法體性,分別明了其義。

熱點內容
生物理論 發布:2025-09-16 02:01:48 瀏覽:37
奉化學古箏 發布:2025-09-16 00:20:13 瀏覽:386
人大美術學 發布:2025-09-15 22:07:45 瀏覽:651
校園青春電影2017 發布:2025-09-15 20:50:11 瀏覽:763
教學創新論文 發布:2025-09-15 14:31:43 瀏覽:118
新班主任古麗君電視劇 發布:2025-09-15 14:15:39 瀏覽:771
佛太極拳教學 發布:2025-09-15 11:23:27 瀏覽:712
小學二年級奧數學 發布:2025-09-15 10:26:29 瀏覽:594
文綜地理題 發布:2025-09-15 08:45:41 瀏覽:3
美女日本老師 發布:2025-09-15 06:42:10 瀏覽: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