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州在哪裡
A. 寧州市在哪裡
古代叫寧州的地方頗多。
今甘肅省慶陽市寧縣古稱寧州;西魏時,取撫寧戎狄之意,州以寧名。唐代名相狄仁傑曾在公元685-公元688年出任寧州刺史(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在寧州為官三年;1913年(民國時期)改寧州為寧縣直至現在。寧縣以古寧州而得名。
晉在今雲南置寧州,治所在今曲靖,其地兼有黔桂各一小部。梁末廢。
元也在雲南置寧州,所轄僅今華寧等數縣地。
元又於今江西修水置寧州。1801年,清改為義寧。
B. 中國寧州市是哪個省
屬於甘肅省。是甘肅省寧縣的古稱。
夏商時期,屬雍州,是周族發祥之地;秦始置縣,漢置泥陽、大要、弋居、彭陽、襄樂、義渠6縣(道);北魏先後置華州、班州、邠州、豳州,西魏改稱寧州,一直沿襲至清代。公元1913年(民國2年)始稱寧縣。
甘肅的寧州,即今甘肅省慶陽市寧縣。西魏廢帝二年(553),改豳州為寧州(治今甘肅寧縣)。取撫寧戎狄之意。
隋大業元年(605),改寧州為北地郡,次年,改北地郡為豳州,大業八年(613),改豳州為北地郡。
唐武德元年(618),改北地郡為寧州。天寶元年(742),改寧州為彭原郡。乾元元年(758),改彭原郡為寧州。
宋元豐元年(1078),寧州歸屬永興軍路慶陽府,興寧軍節度。
元寧州屬鞏昌路慶陽府。
明清寧州屬陝西布政使司慶陽府。
1913年(民國時期)廢寧州為寧縣,隸甘肅省至當代。
州境:東西二百五十二里。南北四百七十二里。
(2)寧州在哪裡擴展閱讀
寧縣是中華民族最早開拓的區域,具有數千年文明史的古郡名邑。周先祖公劉在此拓荒務農,開創基業,屬周族發祥地。秦始置縣,西魏改稱寧州,一直沿襲至清代。公元1913年(民國2年)始稱寧縣。
截至2014年,寧縣轄10個鎮:新寧鎮、平子鎮、早勝鎮、長慶橋鎮、和盛鎮、湘樂鎮、新莊鎮、盤克鎮、焦村鎮、中村鎮、8個鄉:米橋鄉、良平鄉、太昌鄉、南義鄉、瓦斜鄉、金村鄉、九峴鄉、春榮鄉,257個行政村,13個社區。
C. 寧州市屬於哪個省
寧州市有兩個省都有,如下;
1、雲南的寧州,即今雲南省華寧縣寧州鎮。
2、甘肅的寧州,即今甘肅省慶陽市寧縣。
D. 寧州在那裡
雲南寧州
歷史沿革雲南的寧州,即今雲南省華寧縣寧州鎮。據道光《雲南志抄·地理志》載為「漢益州郡地」。蜀漢後主劉禪時,丞相諸葛亮於公元225年分東、中、西三路南征,平定南中,調整郡縣,廢益州郡,改置建寧、興古、雲南、永昌、朱提、越西、牂牁七郡。東晉成帝司馬衍分興古郡立梁水郡,設梁水縣。梁水縣屬梁水郡七縣之一,縣轄地除盤溪稱毋單縣屬建寧郡外,大致相當華寧解放前管轄區域。當時梁水郡、縣兩級政權機構均設在今江川縣的舊州。唐高祖李淵武德元年(618),置南寧州,梁水縣屬南寧州。七年(624)析南寧州分置西寧州,西寧州僅領二縣:梁水縣和絳縣(江川龍街)。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八年(639)改為黎州,地號浪廣,隸屬戎州都督府。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十五年(737),支持南詔皮羅閣統一了六詔,黎州為步雄部徒蠻所據。五代時,後晉高祖石敬塘天福二年(937),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絡三十七部首領,率眾10萬進兵大理,討滅原南詔權臣楊干貞的「大義寧國」,建立大理國,設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將府、郡部封給有功大臣及當地部族首領。寧州始為步雄部,後屬東爨酋,為寧部。大理國後期(南宋末年),東爨首阿幾以浪廣割與寧部酋豆圭。
元憲宗蒙哥三年(1253),蒙哥命同母弟忽必烈率十萬大軍征雲南,以兀良合台總督軍事,從臨洮(在甘肅省)進兵,過大渡河、金沙江,同年12月破大理國,殺大理相高祥,國主段興智逃往押赤城(昆明)被執投降。次年(1254)春,忽必烈班師北還,留兀良合台繼續征服雲南未平之地,共平五城、八府、四郡、三十七部。此時,寧部酋豆圭已逝,其長子普提附元。又次年(1255),兀良合台在原大理國政權行政區劃基礎上,將雲南分為19個萬戶府,下設千戶、百戶,以便軍事統治。任普提為寧部萬戶,領習峨(峨山)千戶和馬籠(新平)千戶,並在西沙(華寧下村)築城。至元十一年(I274)元世祖忽必烈派親信大臣回回人賽典赤來雲南建立行省。十三年(1276),賽典赤把兀良合台軍事統治時期所設立的萬戶、千戶、百戶改為府、州、縣,改寧部萬戶為寧海府,普提為寧海府土知府,其弟普永為土知州,准許世襲,從此,寧州建立了土司制度。為了籠絡民族上層,還封普提長子阿農為臨安路土同知,次子阿只為阿博路(峨山一帶)軍民總管。同年,改寧海府為寧州,華寧史稱寧州即始於此。寧州領三縣:「通海、習峨和剛在下村仁善坊內新建立的西沙縣,隸屬臨安路。元英宗碩德八刺至治二年(1322),撤西沙縣並入寧州,州僅領通海、習峨兩縣。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路為府,將通海、嶍峨二縣劃出。寧州始為與縣平級的行政區,直隸臨安府。清襲明制,華寧仍稱寧州,隸臨安府。據《雍正志》記載:「寧州城,州治在浪廣,元至正年間遷今地。」宣統《寧州志·僑寓帳恭傳》說得更具體:「至正二十八年自浪廣遷州至於西沙。」就是說寧州由浪廣搬到華寧。民國元年(1912)廢州改縣,寧州改稱寧縣。因與甘肅省寧縣同名,遂於2年 10月改稱黎縣(以唐代曾設黎州而名)。21年(1932)4月再改稱華寧縣(縣城緊靠西北面之華蓋山,山上有寧壽寺,又曾稱寧州,取華蓋山、寧壽寺首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一直沿稱華寧縣。1958年10月,華寧縣與杞麓縣合並稱通海縣。1959年10月華寧縣從通海縣分出,恢復華寧縣建置。建國後一直隸雲南省玉溪地區。地理位置寧州鎮位於玉溪市東部,華寧縣西南部,滇中湖盆區南緣,位於東經102.9´~103.9´、北緯23.9´~24.4´之間。東接盤溪鎮,南連華溪鎮,西與通海縣的楊廣鎮毗鄰,西北瀕江川縣的雄關鄉、路居鎮,北壤青龍鎮,東北靠通紅甸鄉。轄區面積437.8平方公里,城區面積23.8平方公里。寧州鎮境內群山環繞,峰巒重疊,溪壑交錯,屬高山丘陵、河谷盆地相間地形。西北和東北山樑隆起較高,東南低,南北走向的大卓旗山脈與十八學士山脈縱向切割,形成「兩脊夾一槽一盆地」的地貌。寧州鎮多民族雜居,以漢族、彝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15%,具有深厚的民族民間文化底蘊。
甘肅寧州甘肅的寧州,即今甘肅省慶陽市寧縣。西魏廢帝二年(553),改豳州為寧州(治今甘肅寧縣城)。 取撫寧戎狄之意。
隋大業元年(605),改寧州為北地郡,次年,改北地郡為豳州,大業八年(613),改豳州為北地郡。
唐武德元年(618),改北地郡為寧州。天寶元年(742),改寧州為彭原郡。乾元元年(758),改彭原郡為寧州。
宋元豐元年(1078),寧州歸屬永興軍路慶陽府,興寧軍節度。
元寧州屬鞏昌路慶陽府。
明清寧州屬陝西布政使司慶陽府。
1913年(民國時期)廢寧州為寧縣,隸甘肅省直至現在。西晉寧州西晉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八月,分益州的建寧、雲南、興古交州的永昌共四郡改設寧州,治味縣(在今雲南曲靖縣十五里三岔一帶)。寧州統括今雲南地。太康三年(282),廢入益州,立南夷校尉護之。永寧二年(302),復置寧州。咸和八年(333),沒於李雄。咸康五年(339),復入於晉。北周時期,因西魏已設置寧州於彭元(甘肅境內),為區別南中寧州,則將彭元的寧州改稱為北寧州,南中寧州改稱為南寧州。
唐初南詔吞並南寧州,南寧州廢。其他寧州一,西魏廢帝三年(公元554年)改豳州置。治所在定安(今寧縣),隋轄境相當今甘肅寧縣、正寧及陝西彬縣、旬邑、長武、永壽等縣地。唐以後轄境南部縮小,大體上不出今甘肅境。1913年降為寧縣。
二,元至元十三年(1270年)置。治所在今雲南華寧,轄境約當今雲南華寧、通海、峨山等縣地。1913年降為縣,尋改名黎縣,後又改名華寧。
三,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於龍興路武寧縣(今江西修水)置寧州,大德五年(1301)割武寧直隸龍興路,徙州治於分寧縣。明洪武初,省州改縣為寧縣,弘治十六年(1503),升縣為州。清嘉慶三年(1798)改為義寧州。
E. 寧州市是哪裡的
古代叫寧州的地方頗多。
今甘肅省慶陽市寧縣古稱寧州;西魏時,取撫寧戎回狄之意,州以寧答名。唐代名相狄仁傑曾在公元685-公元688年出任寧州刺史(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在寧州為官三年;1913年(民國時期)改寧州為寧縣直至現在。寧縣以古寧州而得名。
晉在今雲南置寧州,治所在今曲靖,其地兼有黔桂各一小部。梁末廢。
元也在雲南置寧州,所轄僅今華寧等數縣地。
元又於今江西修水置寧州。1801年,清改為義寧。
F. 寧州屬於哪個省
雲南的寧州,即今雲南省華寧縣寧州鎮。據道光《雲南志抄·地理志》載為「漢益州郡地」。
寧州鎮位於玉溪市東部,華寧縣西南部,滇中湖盆區南緣,位於東經102.9´~103.9´;、北緯23.9´;~24.4´;之間。東接盤溪鎮,南連華溪鎮,西與通海縣的楊廣鎮毗鄰,西北瀕江川縣的雄關鄉、路居鎮,北壤青龍鎮,東北靠通紅甸鄉。轄區面積437.8平方公里,城區面積23.8平方公里。寧州鎮境內群山環繞,峰巒重疊,溪壑交錯,屬高山丘陵、河谷盆地相間地形。西北和東北山樑隆起較高,東南低,南北走向的大卓旗山脈與十八學士山脈縱向切割,形成「兩脊夾一槽一盆地」的地貌。寧州鎮多民族雜居,以漢族、彝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15%,具有深厚的民族民間文化底蘊。
G. 電視劇姐妹兄弟中的寧州是哪個城市
這個寧州是虛構出來的,現在的電影電視劇都這樣,這地方畫面是北方,貌似還靠海,但是說話辦事的方式又感覺是河北,北京周邊,挺矛盾的,問題是還有船。
七十年代初,宋子堂為謀高位,向組織揭發唐獻民曾說過的「不當言論」,使得唐獻民一家遭到迫害,高級工程師唐獻民淪為了機械廠的燒煤工,唐宋兩家因此結怨。如今宋子堂百般懇求,希望唐獻民出山,為機械廠解決生產問題。唐獻民認定了宋子堂人品有問題,在各種優惠條件面前就是不肯妥協,非要宋子堂當眾承認錯誤。
兩家人關系持續惡劣,越發緊張起來。但兩家的兒女自幼青梅竹馬,唐小雨與宋長青早已相戀。為阻止他們的戀情,唐小雪與宋建國聯手出招,不想險些鬧出人命。宋長青為救小雨,捅傷了歌劇團領導,被判入獄。老唐受不了刺激,忽然病逝。
兩家的仇恨似乎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而小雪與建國這對歡喜冤家,相戀相愛,兩家人的關系得以調和。宋長青出獄,卻無法與唐小雨再續前緣。在逆境中兩家人相互扶持,最終走向圓滿。
(7)寧州在哪裡擴展閱讀
該劇自播出以來就受到觀眾們的追捧和喜愛,該劇從場景到服化都深度還原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由兩家人的恩怨情仇,反應了社會大環境的變化下,年輕男女心境的改變。
該劇除了復雜糾纏的情感關系外,劇中還融入了家族恩怨、商戰沉浮等經典元素,劇情跌宕起伏,虐心虐情。
該劇中濃濃的年代氣息,不僅將觀眾帶入80年代的生活,更讓大家深深感受到安建對80年代的情有獨鍾。面對影視作品數量泛濫、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安建坦言隨便找一個話題就進行創作,出好作品幾乎是不可能的,好作品需要時間的沉澱,就像年代戲,經歷了幾十年的時間,經歷了近兩代人的生活,這樣才有足夠豐富的故事、情節、人物來進行創作。
H. 宋朝的寧州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宋朝的寧州是現在的甘肅省慶陽市寧縣。
寧縣是中華民族最早開拓的區域,具有數千年文明史的古郡名邑。周先祖公劉在此拓荒務農,開創基業,屬周族發祥地。秦始置縣,西魏改稱寧州,一直沿襲至清代。公元1913年(民國2年)始稱寧縣。
I. 唐朝時期的寧州府是今天的什麼地方,他在歷史中
摘要 武寧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但在唐代並未被命名為寧州。
J. 寧州是哪個省
雲南的寧州,即今雲南省華寧縣寧州鎮。據道光《雲南志抄·地理志》載為「漢益州郡地」。
寧州鎮位於玉溪市東部,華寧縣西南部,滇中湖盆區南緣,位於東經102.9´~103.9´;、北緯23.9´;~24.4´;之間。東接盤溪鎮,南連華溪鎮,西與通海縣的楊廣鎮毗鄰,西北瀕江川縣的雄關鄉、路居鎮,北壤青龍鎮,東北靠通紅甸鄉。轄區面積437.8平方公里,城區面積23.8平方公里。寧州鎮境內群山環繞,峰巒重疊,溪壑交錯,屬高山丘陵、河谷盆地相間地形。西北和東北山樑隆起較高,東南低,南北走向的大卓旗山脈與十八學士山脈縱向切割,形成「兩脊夾一槽一盆地」的地貌。寧州鎮多民族雜居,以漢族、彝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15%,具有深厚的民族民間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