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是哪裡
⑴ 鄭州是哪一個省的
鄭州,簡稱鄭,古稱商都,是河南省省會、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位居河南省中部偏北,東接開封,西依洛陽,北臨黃河與新鄉、焦作相望,南部與許昌、平頂山接壤。
⑵ 鄭州地區包括哪幾個縣
鄭州市,5個縣級市:鞏義市、新鄭市、登封市、新密市、滎陽市。1個縣:中牟縣。轄6個市轄區,鄭州各區、縣現轄153個街道鄉鎮,其中73個街道辦事處、22個鄉、58個鎮、8個管委會。
鄭州,簡稱「鄭」,古稱商都,是河南省省會、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國務院批準的中國中部重要中心城市、國家重要交通樞紐。截至2020年11月1日,鄭州市常住人口為12600574人,地處中國華中、黃河下游、中原腹地、河南中部偏北和伏牛山交界地帶,總面積達7446平方千米,屬中國華中地區、黃河下游、中原腹地、河南中部偏北和伏牛山脈的交界地帶,屬北溫帶高,西南低,東南低,屬北溫帶季風氣候。
鄭州擁有亞洲最大的貨車編組站。航空港口是中國唯一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鄭州聯勤保障部隊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迴法院所在地,也是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組成部分。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鄭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重點扶持的六大片區之一,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城市聯盟成員。在鄭州歷史上,有五次是都城,其中有兩處世界文化遺產,80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⑶ 鄭州屬於哪個省
鄭州,簡稱「鄭」,古稱商都,是河南省省會、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截至2021年1月,全市下轄6個區、1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總面積7446平方千米。
鄭州地處中國華中地區、黃河下游、中原腹地、河南中部偏北,位於黃河中下游和伏牛山脈東北翼向黃淮平原過渡的交接地帶,西部高,東部低,中部高,東北低或東南低;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3)鄭州是哪裡擴展閱讀:
截至2021年1月,河南轄17個地級市,1個省直轄縣級市,21個縣級市,83個縣,53個市轄區,1791個鄉鎮,660個街道辦事處 。河南省政府駐鄭州市金水區金水東路22號。
開封市轄龍亭區、鼓樓區、禹王台區、順河區、祥符區、蘭考縣、通許縣、杞縣、尉氏縣。
洛陽市轄澗西區、西工區、老城區、瀍河區、洛龍區、吉利區、偃師市、宜陽縣、孟津縣、新安縣、洛寧縣、欒川縣、伊川縣、汝陽縣、嵩縣。
新鄉市轄紅旗區、衛濱區、牧野區、鳳泉區、衛輝市、輝縣市、新鄉縣、獲嘉縣、原陽縣、延津縣、封丘縣、長垣市。
網路-鄭州
網路-河南省
⑷ 鄭州在哪
鄭州在哪裡
鄭州,簡稱鄭,為河南省會,地處中原腹地,九州之中,華北平原南部,母親河黃河下游南岸,河南省中部偏北。鄭州歷史悠久,3600年前,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及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城市,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為天地之中、華夏及中原歷史文化的中心,自古至今均為交通要塞。早在4200年前,鄭州就是夏、商王朝的都邑,夏、商、鄶、管、鄭、韓六次為都(登封、新密、鄭州、新鄭),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設州。[1]鄭州地處中國地理中心,中國重要的鐵路、航空、高速公路、電力、郵政電信主樞紐,素有「中國鐵路心臟」和「中國交通十字路口」之美譽,為新亞歐大陸橋及黃河流域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中原經濟區及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坐擁亞洲最大的列車編組站及亞洲首座、中國唯一的時速350公里高鐵客運十字樞紐站。
鄭州是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以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為中心,一個半小時航程內覆蓋中國三分之二的主要城市、五分之三的人口,是連接華北地區與中南地區的最大的物資集散地,是中西部內陸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經濟互動的樞紐。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中國唯一一個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
⑸ 鄭州屬於哪裡
河南省省會啊。
鄭州,是河南省省會,地處中華腹地,九州通衢,北臨黃河,西依嵩山。全市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人口735.6萬人。現轄6區5市1縣,一個國家級新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一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是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故里,商朝開國君主商湯所建的亳都,今河南省政治、經濟、教育、科研、文化中心。
鄭州(英語:Zhengzhou City;漢語拼音:Zhèng Zhōu Shì )
經緯度 東經112° 42' -- 114° 14' ,北緯34° 16' - 34° 58'
省份 河南省(Henan Province)
轄區 6區5市1縣、一個國家級新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一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
面積 全市行政區域面積7446.2平方公里
人口 752萬
時間 北京時間(中國標准時間)。UTC+8。
郵政編碼 450000 電話區號 (+86)0371
汽車牌照 豫A 方言
中原官話(鄭開片) 市花 月季花 市樹 懸鈴木(法桐)
鄭州歷史悠久。早在3600年前,這里就是夏、商王朝的都邑,夏、商、鄶、管、鄭、韓6次為都(登封、新密、鄭州、新鄭),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設州,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3600年前,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 轄區內發現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河南新鄭),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種類型的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遺址。據史籍記載,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為「有熊氏」生於軒轅之丘(河南新鄭),部分學者認為軒轅之丘指現在鄭州下轄新鄭市。《史記.周本紀.集解》記載,「夏居河南,初在陽城,後在陽翟」。 夏代曾建都於陽城(今鄭州登封市)。春秋戰國時期,鄭、韓先後在新鄭建都(為當時周王朝的諸侯國),長達500多年。秦漢時期,鄭州地區始置滎陽、鞏、京、新鄭等縣。之後,歷代先後在鄭州地區設置滎陽郡、北豫州、滎州等。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將滎州改為鄭州。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於今天的管城區。北宋建都汴京後,鄭州屬京畿路(今開封市),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建為西輔,成為宋代四輔郡之一。金代,隸南京路(今開封市)。金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後復名管城縣。清雍正二年(1724)鄭州升為直隸州,隸河南省。明初,鄭州劃歸開封府。清代,鄭州為鄭縣。 20世紀初,由於平漢和隴海鐵路在鄭州交匯,鄭縣經濟得到較快發展。1923年,鄭縣爆發了「二七大罷工」。這次大罷工,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團結戰斗的偉大力量和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了紀念這次大罷工,在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建有「二七」紀念堂;市中心建有「二七」廣場和「二七「紀念塔。這是這座英雄城市的光輝象徵。因此,鄭州就以「『二七』城」著稱。現在市中心已經形成『二七商圈』,是鄭州市內商業活動最發達的地區。1913年改鄭州為鄭縣。1928年改鄭縣為鄭州市。1931年撤市復改鄭縣。1933年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地。1948年10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鄭州,設鄭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開封遷入鄭州,鄭州成為河南省省會。 悠久的歷史給鄭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積淀,全市有各類文物古跡1400多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嵩山風景名勝區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腳下,威震海內外的少林功夫從這里走向世界。這里還有我國最早的天文建築周公測景台和元代觀星台、中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建築群中嶽廟等。在鄭州周圍,還有星羅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築、古關隘和古戰場遺址,著名歷史人物軒轅黃帝、列子、子產、申不害、韓非子、鄭國、陳勝、張良、潘安、杜甫、白居易、李商隱、高拱、李誡、李馳航等出生在鄭州所轄縣市。 中原是中華民族最早的聚居地和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從早期的炎黃二帝開始,鄭州擁有一批在中國文化史、藝術史、冶金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遺址。 鄭州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黃帝以此為都,位於今鄭州之新鄭。夏朝初年為都,即今鄭州之登封、新密。在商朝時為早、中期的都邑,為亳都、隞都。 東周時期為鄭國和韓國的都城。不計黃帝時期,作為都城計381年。 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早於「安陽殷墟」的商城遺址,有包含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商代文化三個不同歷史時期內容的大河村遺址,有填補了我國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時代早期歷史空白的裴李崗遺址,還有對研究我國冶金史具有重大意義的古滎冶鐵遺址等。所涉及的年代上起新石器時代,下至漢代,這些遺址為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的構成、中國先民們的生活方式、中國文化的發展演變,提供了大量珍貴的實物資料。
編輯本段地理環境
鄭東新區CBD會展賓館
[3]鄭州地處中華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北臨萬里黃河,西依中嶽嵩山,東、南接黃淮海大平原,介於東經112°42′-114°14′,北緯34°16′--34°58′之間。鄭州是一座平原城市,屬北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 14.3℃,平均降水量640.9毫米。她四季分明並各具特色,一年中7月最熱,平均氣溫 27.3℃ ,1月最冷,平均氣溫 0.2℃。 鄭州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現已探明的礦藏有煤、鋁、礬土、耐火粘土、水泥灰岩、油土、石英沙等 34 種;耐火粘土種類齊全,儲量達 1 億噸,佔全省儲量的一半;鋁土礦儲量 1 億噸,佔全省的 30 %;天然油石礦礦質優良,是全國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 全市總面積 7446.2 平方公里,市區面積 1010 . 3 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03平方公里;鄭汴新區規劃總面積2127平方公里,相當於現在鄭州市區(303平方公里)的7倍大[4]。現轄 6 區 5 市 1 縣:金水區、二七區、中原區、管城區、惠濟區、上街區,鄭東新區,鞏義市、登封市、滎陽市、新密市、新鄭市、中牟縣。全市總人口735.6萬人[2]。
氣候特點
鄭州市是河南省省會,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北,東經112° 42' -- 114° 14' ,北緯34° 16' - 34° 58' ,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 鄭州地區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4℃ 。7月最熱,平均27.3℃ ;1月最冷,平均0.2℃;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無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時間約2400小時。境內大小河流35條,分屬於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其中流經鄭州段的黃河150.4公里。
自然資源
鄭州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礦藏34種,主要有煤、鋁礬土、耐火粘土、水泥灰岩、油石、硫鐵礦和石英砂等。耐火粘土品種齊全,儲量達1.08億噸,約佔全省總儲量的50%;鋁土儲量1億余噸,佔全省總儲量的30%;天然油石礦質優良,是全國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鄭州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花生棉花、經濟林果等糧食作物和蘋果、梨、紅棗、柿餅、葡萄、西瓜、大蒜、金銀花和黃河鯉魚等農副土特產品。中牟、新鄭、滎陽是全國重要的糧食基地縣。
主要河流
從北至南:黃河,東風渠,金水河,熊兒河; 金水河貫穿鄭州東南,沿大學路-金水路自西向東流,在兩路口成約90度彎,貫穿鄭州帝湖花園(源頭),人民公園,紫荊山公園,注入東風渠,沿河建有沿河公園。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鄭州市轄6個市轄區、1個國家級新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中原區中原西路233號。 鄭州市 面積7,446.2 平方千米,人口752.1萬。郵政編碼450000。鄭州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中原區 面積 195平方千米,人口61萬人。郵政編碼450007。區人民政府駐桐柏南路8號。 二七區 面積 159平方千米,人口54萬人。郵政編碼450000。區人民政府駐政通路85號。 管城回族區 面積 204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郵政編碼450004。區人民政府駐商城路217號。 金水區 面積 242平方千米,人口81萬人。郵政編碼450003。區人民政府駐東風路16號。 上街區 面積64.7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郵政編碼450041。區人民政府駐中心路132號。 惠濟區 面積 206平方千米,人口25萬人。郵政編碼450053。區人民政府駐開元路8號。 國家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人口15萬。 國家鄭州經濟技術產業開發區 人口18萬. 鄭州航空港區 鄭東新區 面積150平方千米,人口50萬人。郵政編碼450008。新區管委會駐金水東路。 新鄭市 面積 873平方千米,人口62萬人。郵政編碼451100。新鄭市人民路90號 登封市 面積1220平方千米,人口63萬人。郵政編碼452470。市人民政府駐嵩陽街道。 新密市 面積1001平方千米,人口81萬人。郵政編碼452370。市人民政府駐青屏路86號。 鞏義市 面積1041平方千米,人口83萬人。郵政編碼451200。市人民政府新城區紫荊路。 滎陽市 面積 908平方千米,人口68萬人。郵政編碼450100。市人民政府駐索河路西段。 中牟縣 面積1393平方千米,人口69萬人。郵政編碼451450。縣人民政府駐新城區商都大道。
編輯本段經濟建設
鄭東新區雕塑——如意
[5]經初步測算,2009年全年,鄭州市生產總值3300億元,同比增長12%。2009年鄭州市全年完成全市財政總收入522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01億元,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較上年增收41億元,年均增長16%。同時,一般預算支出達349億元,較上年增支61億元,增長21%。
市政建設
在中央"中部崛起"戰略指導下,鄭州城市建設力度加大,城市面貌持續改觀。中心城區保護改造「三年一大變」目標基本完成。續建、新修多條各級道路,建設完成北三環—文化路立交等重點工程,改造支路背街小巷121條,對全市紅線寬20米以上的道路全部進行了整治。新開、優化公交線路55條,新購運營車輛303台,新增供水管道160公里,新建、改造雨污水管網49.7公里,市區新建公廁102座。全年新增綠地700餘萬平方米,新建公園8個、游園42個。新污水處理廠等環保公共設施全面開工建設,垃圾綜合處理場主要填埋場建成投入使用。繞城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四城聯創」成效明顯,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勝利完成,並順利獲得國家衛生城市稱號,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工作大多數考核指標已達標。 鄭州城市名片
市區總體布局 市區在黃河以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以東,豫04公路以北,京港澳高速公路以西,選擇城市建設用地。以中心組團為核心,各組團之間留有綠地系統分隔,形成相對獨立的城市發展區。東西為主要發展方向。? 市區由中心組團、北部花園口組團、西部須水組團、東部圃田組團和東南部小李庄組團組成,採取「多中心、組團式」布局。 中心組團以調整改造為主,重點發展第三產業,完善各項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結合舊區改造、商城保護、商務中心建設,合理調整用地結構。 邊緣組團分擔市中心區部分職能。 1.西部須水組團:以高新技術產業、加工工業、制葯工業等大型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用地為主。 2.東部圃田組團:隴海鐵路以南布局加工工業、汽車配套工業、倉儲站場用地;隴海鐵路以北以商貿、金融、辦公用地為主。 3.東南部小李庄組團:以工業、倉儲、居住用地為主。 4.北部花園口組團:以游樂、體育、科研、療養和商貿、辦公用地為主。
商業貿易
河南博物院
商業貿易鄭州市是中國首批確定的三個商貿試點城市之一。鄭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國第一家成立的商品交易所,目前已經成為以農產品為主的交易平台,其期貨 產品如鄭州白糖等,是國際市場核心價格指導價之一,並已經與印度美國等交易所達成合作協議。 鄭州是中國商戰的發源地。90年初,以亞細亞為代表的大型商場曾引領了中國新的商業模式。隨著國際商家進入,原有的商業模式得到升級,以丹尼斯等為領航的新的購物中心成為鄭州商業的中心。目前鄭州的大型購物中心數量已經超過杭州西安等城市,位於國內前列。除零售業外,鄭州憑借其地理優勢成為南北方的重要物流中心,華南商品通過鄭州輸往華北東北西北等地。以鄭州火車站商業圈為代表的鄭州國際小商品城等批發市場,是中國承接南北貨物流通的重要窗口,以鄭州陳寨為核心的農產品和花卉物流中心,其價格直接影響中國北方區域相關產品價格。 鄭州現代物流業發展迅速,國家鐵路貨運中心,國家公路物流中心,中南郵政物流中心,國際航空貨運中心等工程促使公路港、鐵路港、航空港「三位一體」的物流體系逐步形成。總投資22億元的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是華中區域最先進的會展場館,目前由香港會展公司經營,每年舉辦的國際國內大型展會達數十次。鄭州因此獲得中國會展業最佳會展城市稱號、中國最具潛力的會展新銳城市稱號,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曾被授予中國展館新銳獎。 鄭州的商業歷史是分割的。早商時期,鄭州是著名的商埠,後逐漸衰落,尤其是歷史上開封洛陽兩大城市的影響,使鄭州的商業地位逐漸減弱。二十世紀,隨著京廣隴海鐵路交匯於鄭州,使這座城市重新繁榮起來。楚商,晉商,徽商等匯集在鄭州,使其一度成為華中以及華北的重要商業聚集地。德化街等都是鄭州傳統的商業街道。日本侵華時期,鄭州由於遭到日軍轟炸佔領,商業地位一度低落,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得到逐步發展。中國改革開放後,鄭州的交通地位決定了其在商業上的重要位置。現在,鄭州從商人員來自中國各地,尤其是火車站地區,浙商所佔比例高達全部商鋪的70%。上圖為鄭州二七商業圈「德化步行街」。 鄭州是河南省對外對內貿易的主要窗口。中國在鄭州設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鄭東新區三個國家級商業經貿區。
工業建設
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鄭州市工業經濟運行保持了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全線飄紅,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1992年躋身全國綜合實力50強、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行列。 鄭州市在紡織、機械、建材、耐火材料、能源和原輔材料產業上具有明顯優勢。有色金屬、食品、煤炭、卷煙等為主導產業。鄭州是全國紡織工業基地之一,是全國重要的冶金建材工業基地,氧化鋁產量佔全國一半左右;機械工業擁有亞洲最大的磨料磨具企業-白鴿集團。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是中部規模最大、工藝技術最先進的客車生產企業,2002年被世界客車聯盟授予最佳客車車製造商稱號。 鄭州市大力實施扶優扶強、產業園區建設和科技自主創新工程,工業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07年全市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1166.9億元,增長20.8%。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923.8億元,增長24.3%;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263.3億元,增長40.2%;實現利稅579.9億元,增長57.7%。全市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新增236戶,達到759戶,宇通公司、中鋁河南分公司、河南中煙公司、鄭煤集團、豫聯集團、鄭州供電公司銷售收入超百億元。全年完成工業投入532.6億元,增長63.2%。中鋁公司鄭州鋁加工廠年產12萬噸高精度鋁板帶材、天津頂新公司康師傅食品基地三期等一批重點項目竣工投產,鄭州日產年產1.3萬輛MPV多用途乘用車和1.2萬輛SUV乘用車項目新車下線,鄭州東500千伏輸變電工程順利開工,燃氣電站2×39萬千瓦機組等一批電源項目建成投產,全市全年新增裝機容量169萬千瓦,總容量達到606萬千瓦。重點企業戰略重組邁出實質性步伐,省投資公司重組中原制葯廠;鄭州輕汽與海馬集團、鄭纜集團與中科英華成功實現了戰略重組;棉紡企業戰略重組穩步推進,形成新的生產能力,企業逐步走出低谷。海力特、威科姆、方欣生物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快速成長。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完成增加值323.4億元,增長33.7%;全年專利申請5214件,增長55.1%。鄭州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稱號。
農業生產
改革開放以來,鄭州在完成了農產品原始積累的基礎上,圍繞城郊型農業的特點,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商品農業,初步構築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新經濟體制框架,在短短的二十年內,使農業生產由傳統的自給半自給農業跨過溫飽型農業,開始向商品化農業的轉變,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鄭州每年均不斷加大農業投入,2007年市財政全年用於「三農」的總支出達到36.6億元,增長32.7%。繼續落實支農惠農政策,共發放種糧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等各項資金1.9億元,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全面豐收,總產量達到171.1萬噸,是歷史上第二個高產年。農業產業化經營穩步推進,全市已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959個,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216家。農業對外開放水平不較高,全市農業出口創匯企業達到31家,完成出口創匯6754萬美元,增長19.5%。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全年投資1.4億元解決36.1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新建集雨水窖1萬個,新建沼氣池5萬座,改擴建農村公路1056公里,解決了貧困地區1萬人的溫飽問題。繼續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確定的104個示範村都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有94個村制定了村莊建設規劃,「五通」、「三有」建設項目基本完成。20個重點示範村建設基本達到標准,整治村的村容村貌發生較大變化。 交通運輸 鄭州是我國公、鐵、航、信兼具的綜合性交通通信樞紐。鄭州位於全國經濟地理腹地,具有貫通東西、連接南北的戰略作用。鄭州位居全國中原經濟區中心,是溝通、促進全國各經濟區交流、聯合的中樞之地,是崛起中的中國中部的中心城市。
⑹ 鄭州在哪裡
鄭州地處中國華中地區、黃河下游、中原腹地、河南中部偏北,位於黃河中下游和伏牛山脈東北翼向黃淮平原過渡的交接地帶,西部高,東部低,中部高,東北低或東南低;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重點支持的六個大遺址片區之一、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鄭州歷史上曾五次為都,擁有不可移動文物近萬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4處80項。
地形地貌
鄭州市位於秦嶺東段余脈、中國第二級地貌台階與第三級地貌台階的交接過渡地帶。總的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呈階梯狀下降,由西部、西南部構造侵蝕中低山,逐漸下降過渡為構造剝蝕丘陵、黃土丘陵、傾斜(崗)平原和沖積平原,形成較為完整的地貌序列。
其中,西部、西南部中低山分別由嵩山、箕山組成,二者呈東西向近於平行地展布在西部中間地帶和西南部邊緣。嵩山地形標高一般500-1200米,相對高差30-600米,形成登封、新密與鞏義、滎陽的自然分界,其最高峰玉寨山海拔1512.4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鄭州
⑺ 鄭州屬於哪裡
鄭州,簡稱「鄭」,是河南省會,它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區,是中國重要的內陸開放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華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黃河下游。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鄭州地處中國地理中心,是全國重要的鐵路、航空、高速公路、電力、郵政電信主樞紐城市,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