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而立之年是多少歲

而立之年是多少歲

發布時間: 2020-11-19 09:16:16

❶ 而立之年是多少歲,而立之年指的是什麼意思!

三十歲。

意思: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後為三十歲的代稱。

讀音:ér lì zhī nián

引證: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才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例句:林超是一個大商場男裝部的經理,雖然事業小有成就,但三十而立的他面對生活工作的雙重壓力再加上一個揮霍無度的妻子,讓他身心倍感疲憊。

(1)而立之年是多少歲擴展閱讀

相關成語:

1、不惑之年[ bù huò zhī nián ]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

引證: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才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2、天命之年[ tiān mìng zhī nián ] 指自己五十幾歲的謙詞。

引證: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才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3、耳順之年[ ěr shùn zhī nián ] 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

引證: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才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❷ 幼年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分別指多少歲

幼學之年10歲。而立之年30歲。不惑之年40歲。花甲之年60歲。花甲代表六十歲。古稀之年70歲。古稀是七十歲。這些都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1、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2、而立(而立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

3、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

4、花甲:天乾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乾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

5、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翻譯過來是因賒飲所負的債到處都有,但是能活到70歲的人就很少了。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2)而立之年是多少歲擴展閱讀: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❸ 襁褓,孩提,弱冠,豆蔻之年,知天命,花甲,不惑之年,而立之年分別是幾歲

1、襁褓,古代泛指1歲以下幼童,現在以此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亦寫作「襁緥」、「襁保」、「襁葆」、「繦緥」。襁指背負嬰兒用的寬頻,褓指包裹嬰兒的被子;襁褓又稱作襁褓巾、襁褓被或者襁褓睡袋。

2、孩提: 2~3歲的兒童。

是古代對人年齡的稱呼 指幼兒始知發笑尚在襁褓中。

3、弱冠:男子20歲。不能用於女子。

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

4、豆蔻之年:指少女十三歲。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5、知天命:50歲。

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敘述方法。「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6、花甲:指60歲。

花甲,指60歲。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歷法,以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

又一種說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跡,到了六十歲,隨著身體的愈加衰老,這道白痕就會消失不見,故而稱作「花甲」。當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身體好的人超過六十歲,白痕還在,而有的人身體衰弱,未到六十歲也有可能沒有白痕。

7、不惑之年:40歲。

意思是指人到中年(這里中年指四十歲),經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

8、而立之年:30歲。

解釋為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現在成為了一個人三十歲的代稱,用於男性。

「而」是一個表示承接關系的連詞,在「三十而立」中承接「三十」,但說「而立之年」,則無所承接。因此,離開「三十」,把「而立」二字切出來單獨用很牽強,不如說「當立之年」。

❹ 而立之年是指多少歲

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後為三十歲的代稱。

拼音:[ ér lì zhī nián ]

釋義: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後為三十歲的代稱。

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近義詞:三十而立當立之年

造句:

1、他還未進而立之年,卻成天暮氣沉沉,一副老人的神態。

2、到了而立之年的歌德更加發奮讀書,所以他在後來創作了不少作品。

3、到了而立之年的姐姐,更加勤奮好學。

4、他剛到而立之年,就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5、我因家境窮困,所以而立之年仍然中饋猶虛。

❺ 下面詞語分別表示多大歲數 弱冠之年,不惑之年,而立之年,年過半百,花甲之年,年逾古稀,耄耋之年,

弱冠之年:二十

而立之年: 三十

花甲之年:舊時用天乾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花:形容干支名號錯綜參差。指六十歲。

耄耄之年:80至90歲

期頤: 一百歲

歲至期頣:100歲

豆蔻: 代表14歲

期頣指100歲的老人,又稱人瑞。

(5)而立之年是多少歲擴展閱讀;

未滿周歲的兒童――襁褓

2-3歲――孩提

童年——總角,垂髫

8歲(男)——齡年

10歲以下――黃口

10歲(女)——髻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14歲(女)――豆蔻年華

13—15歲——舞勺之年

15歲(女)——及笄之年

15歲(男) ------- 志學之年,束發

16歲(女)――碧玉年華

15—20歲——舞象之年

20歲(男)――弱冠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蓓(信)年華

出嫁——標梅之年

30歲(女)――半老徐娘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

50歲――知命之年、半百

60歲――花甲之年,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之年、杖國之年

77歲——喜壽

80歲――杖朝之年

88歲——米壽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台,駘)背之年

99歲——白壽

100歲――期頣 ,人瑞

108歲——茶壽

來源;網路歲至期頣

❻ 而立之年 知命之年 古稀之年 不惑之年 花甲之年 各代表多少歲

而立之年代表三十歲,意思是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後為三十歲的代稱,出自《論語·為政》

不惑之年代表四十歲,意思是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出自《論語·為政》。

知命之年代表五十歲,意思是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出自《論語·為政》。

花甲之年指老人六十歲。舊時用天乾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

古稀之年代表七十歲,意思是指人到七十歲。出自《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在《論語·為政》中,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我十五歲就立志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收放自如)卻又不超出規矩。

❼ 年過花甲、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古稀之年分別指多少歲

一度春秋/一歲。古稀雙慶/只兩個70,140歲。花甲重逢/只兩個60,120歲。

❽ 「不惑之年」「而立之年」……是多大

孩童時期稱為「總角之年」。

女孩十三四稱為「豆蔻之年」。

女子許婚要結發上簪,因為古代二十許婚者少,十五許婚者多,所以這一特點就用來稱呼女孩十五歲,叫做「及笄之年」

女孩十有六歲就被稱為「破瓜之年」。

男子二十歲可以稱為「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就指人到三十歲,」
「不惑之年「就指人到四十歲,」
「知命之年「就指人到五十歲,」
「耳順之年「就指人到六十歲。」

八九十歲被稱為「耄耋之年」

人到百歲可以稱為「期頤之年」

❾ 而立之年是指多大歲數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熱點內容
月光族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09 06:25:19 瀏覽:807
天地源生物 發布:2025-05-09 06:18:14 瀏覽:496
怎麼解除老師電腦控制 發布:2025-05-09 06:16:45 瀏覽:585
小學教師班主任總結 發布:2025-05-09 05:58:41 瀏覽:580
坦克世界怎麼打字 發布:2025-05-09 05:19:03 瀏覽:652
陶器的歷史 發布:2025-05-09 04:25:53 瀏覽:286
中三基本步教學 發布:2025-05-09 04:18:41 瀏覽:170
高考物理考前輔導 發布:2025-05-09 03:53:36 瀏覽:610
愛唱歌的小杜鵑教學反思 發布:2025-05-09 03:38:02 瀏覽:684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書 發布:2025-05-09 01:33:48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