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梔黃吃多久
1. 茵梔黃吃多久能見效啊
考慮孩子的黃疸不是太重 與吃母乳有關系的 是母乳性的可能性大
茵梔黃顆粒是中葯制劑 退黃葯 建議吃5-7天看看 一般可以見效的 中葯制劑可以吃一段時間 副作用小
2. 茵梔黃 吃幾天
茵梔黃是治療黃疸的比較有效的方劑,對新生兒黃疸也有比較好的效果。
指導意見:
可以吃一到兩周時間,停一周時間可以根據情況再服,如果吃後大便稀,可以暫時停用或者減量應用,對孩子的影響比較小。不排便的可能是好轉了,也可能小兒內熱大,可以加量或者用蜂蜜水服,促進排便。
3. 茵梔黃顆粒新生兒吃幾天
新生兒你讓吃顆粒?有茵桅黃口服液,一支分三次用,一天三次。我家四天的時候用的,黃疸在新生兒四天,五天的時候最高。如果黃疸值不高可以不用的
4. 請問專家:茵梔黃顆粒一般需要吃多長時間是一個療程
茵梔黃顆粒一般需要吃多長時間是一個療程
請去咨詢專業醫生吧。
5. 小兒黃疸喝茵梔黃幾天有效果
小孩子出生10多天在些黃膽是正常的,但如果一個月還有黃疸就是病理現象,首先要先停母乳兩天,觀察黃疸情況,如持續不退應到醫院去檢查一下。 新生兒出生後,由於生理性紅細胞破壞過多、肝功能欠成熟等原因,可引起血液中膽紅素的含量增加,出現黃疸現象。隨著上述原因的逐漸消除,黃疸亦逐漸消退。這是一個生理過程。 生理性黃疸,大都在出生後第2~3天出現,4~5天達高峰,以後逐漸減輕,14天內消退。早發性黃疸:出現早,多與出生最初幾天吃奶時間短、胎便排出晚有關。遲發性黃疸:常在一周後出現,兩個半月內慢慢消失,與母乳某些成分有關。只要孩子吃奶好,體重增加,精神好,可以觀察,先不必治療。若出現吃奶不好,精神不好,要及時上醫院。 黃疸先見於面、頸部,然後遍及軀乾和四肢,鞏膜亦可有黃染。部分新生兒的口腔黏膜也可能輕度發黃。黃疸多為淺黃色。 病理性黃疸意味著嬰兒患有某些較嚴重的疾病,如溶血病、敗血症、膽汁淤積綜合征,以及其他代謝性疾病,應全面檢查、分析,及早治療。如出現下列情況,則應立即就醫: 1、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 2、足月兒皮膚發黃時間超過2周,早產兒皮膚發黃時間超過3周。 3、皮膚或鞏膜黃染較深,或呈黃綠色,或連同足底皮膚也明顯黃染。 4、生理性黃染消退後,又重新出現皮膚黃染。 5、在皮膚黃染期間,嬰兒伴有拒奶、少哭、多睡、嘔吐、腹瀉、兩眼凝視、尖聲哭叫以及抽搐等異常情況。 :清熱利濕,健脾 茵陳6 龍膽草4 豬苓6 白術8 薏苡仁10 白花蛇舌草8 金銀花8 紫草4 黃芪10 白芍6 柴胡4 我的寶寶在滿月後黃疸還是沒有完全退去,去醫院開了些葯給他吃,才好轉的。我建議你帶他去北京的兒童醫院看看,因為那兒是專門的兒童醫院嘛。小兒黃疸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事情,容易轉成肝炎。 黃疸,是指皮膚發黃,眼睛發黃、小便色黃的一類疾病:新生兒黃疸則指小兒出生後周身皮膚、雙眼、小便都發黃為特徵的疾病,中醫稱之為胎黃。 新生兒黃疸,有真有假,真黃疸是指病理性黃疸,如新生兒溶血病,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肝炎、先天性膽管閉鎖等等。而假黃疸特指小兒生理性黃疸,是不需要治療的。 小兒出生24小時以後發現黃疸,並能夠在14天以內自然消失,沒有其它症狀,稱之為生理性黃疸,有50%正常出生的小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對於早產兒來言,生理性黃疽的發生率要更高,可達80%。 生理性黃疸,大都在生後第3天出現。早者在生後第二天出現,遲者可在第5天出現黃染,其色澤—般較輕淺,呈淺黃色,—般2-3天消退。稍重者可延遲到出黃疸的5-6天後消退,而早產兒的黃疸,最多也不應超過7-10天。超過14天的黃疸為遷延性黃疸,或由它病引起的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出現的順序,一般先見於面部、頸部、然後遍及胸腹及四肢,鞏膜——即眼睛中發白的部分也出現黃染。生理性黃疸產生的原因,是與小兒山生後體內膽紅素的代謝有關。有一種能夠消除體內多餘的膽紅素的轉移酶,要在小兒小生後3—5天才能成熟,所以此期間,新生兒體內會出現過多的膽紅索而表現為黃疸。當這種轉移酶成熟後,就會將多餘部分的膽紅素消除,黃疸也就消失了。所以生理性黃疸是不需要治療的,它是人生長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現象。 病理性黃疸則不然,它是因各種病因引起。有些疾病還相當嚴重,可危及到小兒的生命。新生兒溶血是最常見的黃疸性疾病,它是由於新生兒與母親的血型不合而導致胎兒紅細胞凝集破壞出現溶血,引起貧血、水腫、肝脾腫大、高膽紅素血症。若體內大量的膽紅素侵犯到人的中樞神經細胞核,其發生的黃疸就比較嚴重,醫學上稱之為核黃疸,其病死率較高,並且容易留有後遺症。最常見的治療辦法是換血。輕症可採用光療,又叫藍光照射,此法為治標之法,不能治本。因此,光療不能代替換血,但可減少換血的次數。新生兒肝炎的主要表現為黃疸,常常出現在新生兒期,因生理性黃疸持續不退而就診,在檢查確診後,經一定的治療60—70%的病人可以治癒,並且預後較好。先天性膽管閉鎖的病人出生時,外表均正常,在生後1—1周後,開始出現皮膚黃染,並逐漸加重,其黃色較暗,略帶棕綠色。西醫稱之為綠色黃疸,中醫認為屬陰黃范疇,其糞便為灰白色是其另一大特點。由於外科手術技術的限制,只有部分病人可採用手術治療。此外還可採用激素療法,但本病預後較差,兒3個月後,肝臟開始硬化,6個月到2歲內因肝功衰竭而死亡,僅少數患者存活較長。 中醫一般將黃疸分為陰黃和陽黃。陽黃是熱毒實邪所為,其黃如桔色鮮明。陰黃為寒濕所致,其黃色晦暗。但臨床發現僅用陰黃、陽黃尚不能全面反映其復雜病情,所以臨床一般將小兒黃疸分為濕熱型、熱毒型、瘀滯型、脾濕型四種。 濕熱型黃疸可見到小兒皮膚黃而鮮明,其色如枯色,伴見發熱、煩躁、啼哭、口渴、嘔吐、尿黃、便秘等症狀,常用茵陳、梔子、大黃、黃芩、車前子、竹茹、陳皮等中葯治療,也可使用茵梔黃注射液靜點,每日1次 熱毒型黃疸的發黃多在生後較晚的時間出現,伴見高熱、煩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並且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此型—般病情較重,多為核黃疸病人。中成葯可灌服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湯葯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梔子、黃連、茵陳、菖蒲、大黃、鉤藤等葯,水煎服。若患兒已昏迷則中葯灌不進去時,可用茵陳、梔子、大黃、甘草煎湯,保留灌腸,一日一次,或採用針灸,西葯搶救等辦法綜合治療。 瘀滯型黃疽可見面目及全身發黃,黃色較深且晦暗,並逐漸加重,身體消瘦,飲食減少,大便溏稀,並伴有皮膚出血而見瘀斑瘀點等,中醫認為此為熱邪深入,傷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療要活血化瘀,養肝健脾,中葯可用柴胡、赤芍、白芍、當歸、桃仁、紅花、川芎、佛手、陳皮、茯苓、山葯、雞血藤等葯物。 脾濕型黃疸的小兒皮膚發黃,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無華,體質消瘦,乏力納少,大便溏軟,四肢欠溫,治療可用健脾化濕、和中之法,中葯可用茵陳、白術、乾薑、黨參、山葯、茯苓、佛手、菖蒲、鬱金、焦山楂等,中成葯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劑等。 總之,新生兒黃疸多有不同,應在嬰兒出生後密切觀察,其皮膚黃疸的變化。對於膚黃過早出現或逾期不退者和黃疸逐漸加重者,或黃疸退後復出者,應特別注意並及時就診。當嬰兒出現黃染時,還要注意觀察小兒精神、呼吸、吃奶、大便顏色等情況,以便及早發現病理性黃疸,及早治療。 放心120 你是母乳喂養嗎?如果是母乳喂養,停兩天母乳就好了。我的寶寶就是母乳喂養,一個月時還有黃疸,停了兩天母乳後,再過一星期黃疸就消失了,不用擔心。再有可以去醫院照藍光,也可減輕黃疸,但一次要四個小時寶寶比較受罪。趕快停母乳吧,記住不喂寶寶時,也要用吸奶器定時把奶吸出來。
6. 茵梔黃吃多久見效
太陽能發電系統由太陽能電池組、太陽能控制器、蓄電池(組)組成。如輸出電源為交流220v或110v,
還需要配置逆變器。各部分的作用為:
(一)太陽電池源:太陽能電池板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價值最高的部分。
其作用是將太陽的輻射能力轉換為電能,或送往蓄電池板的質量和成本將直接決定整個系統的質量和成本;
(二)太陽能控制器:太陽能控制器的作用是控制整個系統的工作狀態,並對蓄電池起到過充電保護、過放電
保護的作用。在溫差較大的地方,合格的控制器還應具備溫
度補償的功能。其他附加功能如光控開關、時控開關都應當
是控制器的可選項;
(三)蓄電池:一般為鉛酸電池,小微型系統中,也可用鎳氫
電池、鎳鎘電池或鋰電池。其作用是在有光照時將太陽能電
池板所發出的電能儲存起來,到需要的時候再釋放出來。
(四)逆變器:在很多場合,都需要提供220vac、110vac的交
流電源。由於太陽能的直接輸出一般都是12vdc、24vdc、
48vdc。為能向220vac的電器提供電能,需要將太陽能發電
系統所發出的直流電能轉換成交流電能,因此需要使用dc-
ac逆變器。在某些場合,需要使用多種電壓的負載時,也要用到dc-dc逆變器,如將24vdc的電能轉換成5vdc
的電能(注意,不是簡單的降壓)。
太陽能發電系統的設計需要考慮如下因素:
7. 茵梔黃顆粒一般吃幾天
茵梔黃顆粒是退黃疸的,具體服用天數以病情而定,沒有一定的規定,一般一周一個療程,治療同時應該積極查找病因。還有一直喝到寶寶黃疸值退下來就不用吃的,而且一定要讓寶寶多曬太陽,及時退黃疸對寶寶有好處的。
8. 茵梔黃吃幾天
在服用茵梔黃的時候需要嚴格遵守醫囑執行,且不可獨自改變用量或者延長服用時間。
一般情況下,茵梔黃口服液服用一周就差不多了,若是服用一周後退黃效果並不明顯,考慮是病理性黃疸,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治療才對。
9. 茵梔黃能吃多久有沒有負作用請問
病好了就不吃了唄,黃疸好了。沒有副作用,中成葯
10. 茵梔黃口服液吃多久
2012-05-03 10:43:46投訴病情分析:
你好,一個月寶寶口服茵梔黃口服液每次1/3支,每天3次即可。
指導意見:
每次剩餘的口服液需要密封好,別污染了,這樣下一次可以繼續服用的,每天恰好是一支的劑量為宜,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