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中學招聘
Ⅰ 普通本科畢業生找工作真的很難嗎
其實,普通本科生只要想清楚這幾點,找工作並不難:
一、想清楚自己的職業大方向
大四參加校招的那段時間,我超級迷茫,不想從事自己本專業的工作,但又不知道應該找什麼樣的工作,於是每來一家招聘的公司,我就去看看投投簡歷,也不管自己合適不合適。
結果這樣折騰了一個月時間,雖然有拿到offer,但都不是自己想去的。
後面一位前輩給我建議,告訴我要先找好目標,再把努力往那個方向去。後面我聽他的建議,排除各個選項,選擇互聯網這個行業,其他公司就不投了,只投互聯網公司裡面自己想去的那幾個領域,總算拿下了一些不錯的offer。(不是什麼大廠,但也算比較幸運了)
如果你現在正打算找工作,千萬不要慌。
人有個特點,一著急就容易「病急亂投醫」,結果不僅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反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在各個工作之間奔波,對自己的成長沒有任何意義。
畢竟時間很寶貴啊!
如果一份第工作沒找好,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後面跳槽換工作,千萬別相信什麼「先就業,後擇業」,那都是騙小孩子的話。
二、在茫茫公司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果一畢業就像進世界500強的核心崗位,那難度的確有點大,畢竟大多數時候,世界500強的核心崗位都是屬於211、985的同學,你可以在求職面試過程中和他們競爭,但是勝出的概率不大。
與其這樣,不如先給自己定個位:
你的學校、專業在全國排名多少?這個排名之下,你大概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區間?
你在同專業同學中,論專業能力能夠排到什麼樣的?論綜合能力在什麼樣的位置?
你有沒有什麼突出的點,是別人或者大多數人並不具備的?
你想要去什麼樣的城市,薪資要求是多少?
想清楚這些問題之後,你就可以把自己劃定到一個區間內,在這個區間,你去篩選對應城市、對應薪資、對應崗位的工作,然後排除掉一些頭部公司,優先選擇一些有發展潛力的中型公司或者創業公司,這樣能夠保證你在競爭中不至於喪失信心,另外也能幫到拿到一個保底的offer。
有了這個保底的offer之後,你再去大公司競爭,這樣求職肯定會順暢很多。畢竟,大多數時候,應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其實都是因為對自己的能力和定位有偏差造成的。
好了,當你找好目標之後,怎麼樣才能得到對方公司的認可呢?
三、明確目標崗位的職責,寫出對應的簡歷
HR都知道:公司在招聘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匹配度!!!
一個能力不錯,但是跟崗位不匹配的人;和一個能力一般,但但是跟崗位比較匹配的人,公司寧願選擇後者。重點看工作職責和任職資格部分:
本科學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這類崗位,其實詳細准備一下,還是很有機會面試通過的。
訣竅就是:根據對方的崗位要求,單獨准備一份對應的簡歷,在簡歷里突出對方需要的內容。
Ⅱ 為什麼「學歷無用」、「讀書無用」之類的論調一直存在
我最近一直在糾結要不要考研。我本科就讀於一所非211但在省內認可度很高的一本院校,按照家裡人說法「女孩子家家的,還身體弱,隨便找個工作不得了嗎讀什麼研究生啊,花家裡錢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父母供這么大還不是要嫁人。」用體弱多病勸我不考研,我還可以理解,但因為我是女生而讓我少讀書,說讀書沒用,我就不能忍。我以為,家裡很多親戚都是讀過一些書的,大概會有很多人支持我,或者不用這個理由阻止我。
Ⅲ 吳江青雲實驗中學是民辦的高中,教師在裡面能不能評職稱啊謝謝
怎麼說呢,青雲實驗中學是個剛開辦不久的學校,書生眾多,教師的需求量大,所以在招聘教內師時也有了容些疏忽,很多剛畢業出來的大學生也在這里教書,只有理論知識,實踐不夠,所以教學質量還蠻令人擔憂的。就說這屆的高三吧,據小道消息說青雲實驗中學本屆高三平均每個班考取本一的人數只有一兩個人。我也只是聽說啊,不過報道不實別來找我哈哈~~
Ⅳ 學歷和文憑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重要啊。
就算你有能力但是學歷太低,
你就沒展示能力的機會。
(個別特殊情況除外)
Ⅳ 為什麼一些國企招聘要求必須是985,211院校畢業生
一、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了解什麼是985,什麼是211?
985大學因為是在1998年5月提出的,所以稱為「985大學」,為全國重點大學!中國教育部重點支持國內部分高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簡稱 「985工程」。
"211工程"就是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點。
注意所有的985都是211!
當然,並非說985、211就一定優秀,而一般普通院校學生就不優秀!只是985、211優秀學生人數概率大於普通院校的學生。而招聘工作作為撒網、互相匹配過程,為了增加匹配度,選擇985、211肯定會更好!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強化自己的職場機能,為自己加分!
我是「快意聊職場」,歡迎關注和點贊,升職加薪有套路哦!
Ⅵ 當老師還是適合學歷高的去當
近年來,碩士、博士這些高學歷畢業生到中學當老師的越來越多,應該怎樣認識這個現象,他們的職業發展在現實中又遭遇了什麼,他們的職業之路該如何走,等等,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高學歷畢業生從事基礎教育是大勢所趨眾所周知,近年來碩士、博士研究生到中學當老師的越來越多。在地域上,從起初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向二線甚至三線城市蔓延;在中學的層次上,從省重點、市重點向一般中學擴散;在學歷上,從最初的本科生到中學演變為碩士到中學,再演變為博士到中學,碩士生、本科生到小學。而且,本科、碩士、博士的學歷梯級在就業競爭中也表現為較明顯的梯級施壓,從2004年碩士研究生開始到中學,給本科生就業帶來很大壓力,近一兩年,博士研究生到中學,又擠壓了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市場。當中學教師的人,30年前多數是高中畢業生,20年前以大專畢業生為主,10年前是本科畢業生居多,現在是碩士生和博士生也不稀罕了。一個中學教師職位就會吸引上百份博士生的簡歷,有的知名中學擁有碩士學歷者已佔一半以上,還有的學校現在只招碩士以上學歷的老師。結合發達國家基礎教育的師資現狀,來考慮我國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今後的就業去向,可以看出,高學歷畢業生從事基礎教育是大勢所趨,基礎教育將是高學歷畢業生的優勢就業領域。從我國目前情況看,高學歷中學老師的出現是國家政策、就業形勢、教師的職業吸引力和畢業生個人志趣合力作用的結果。高學歷中學老師的出現,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我國恢復高考後,經過多年的人才積累,改變了人才匱乏的局面,尤其是近年來研究生擴招,人才布局結構發生變化;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國家科教興國的戰略引導作用所致,隨著國力的增強,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並逐步努力扭轉目前側重成績分數的教育體制,不斷推進素質教育,又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標,而高學歷畢業生走進中學即是這一宏觀戰略在基礎教育領域的體現,基礎教育的發展和深化需要高層次的教師來推動。就業壓力增大是促使碩士、博士研究生進中學當老師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高校研究生人數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北京等重點高校多的城市,許多學校研究生數量甚至超過了本科生,就業壓力從本科生向研究生轉移的趨勢已很明顯,因此,在高學歷中學教師中,有的是迫於客觀的就業壓力,不得已而為之,尤其是不少偏重理論的基礎學科,除了到學校,在社會上的就業領域比較狹窄。另外還有一些同學,對於校園戀戀不舍,畢竟校園是畢業生最熟悉的職業環境,相對還比較簡單,學生容易找到生活沒有太大變化和容易適應的安全感,因此選擇當老師。當然,在高學歷中學教師群體中也不乏本身喜歡教師職業者。有很多研究生說,原來想當老師是因為覺得職業穩定,待遇好,可參加畢業實習後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內心喜歡和學生在一起,是不自覺地被教師職業特有的魅力所吸引。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教育的期望不斷提高,不少畢業生認為當老師能實現自我價值。此外,中學對碩士、博士研究生的許多戶口、福利、職稱、待遇的政策傾斜,也成為吸引高學歷人才的亮點。高學歷中學老師同樣需要加強職業素養高學歷教師能把研究的方法和意識帶進中學,對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至關重要,當然他們對於學生的深遠影響需要一個慢慢顯現的過程。但是,這一點,在現階段受到了教育目標和考評標準的制約,使得高學歷人才與中小學的實際要求有較大的差距,也制約了他們發揮自己專業特長和研究能力,致使高學歷的人不一定適合目前中學的教育教學實際。有的老師認為,博士是應該研究學問的,不是說博士就一定不能教書,但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來教中學,中學是基礎教育,與博士的研究掛不上號。所以,一點也體現不出博士搞研究的強項,而可能正好是他的短項。一些中學校長也認為,高學歷者確實並不都適合當老師。在實際招聘中,他們發現有些博士自身的科研能力、業務素質很強,但在試講過程中,沒有找到在課堂上當老師的感覺。一些試講的博士給中學生上課時,只顧自己滔滔不絕,像跟成年人講話,沒有把學生當作自己講授的對象;還有一些博士,備課非常充分,但表達能力不強,一些課程大綱里的知識點,只是自己心裡明白,但說不出來。相反地,在另外一個方面,由科學研究培養出來的理性、冷靜、批判的眼光和思維,在某種程度上會阻礙、削弱高學歷老師對於學生和他人應該表現出的熱情,而教育是與人打交道的、需要愛和熱情的職業,這是高學歷教師面臨的普遍問題。換句話講,高學歷老師在專業基礎知識和研究能力方面擁有優勢,但作為教師的基本職業素養和技能卻相對較弱。高學歷老師能夠在學歷上滿足學校的要求,卻不一定就能當好一名老師。有的知名的中學校長說,一同進入學校的老師,往往是本科學歷的老師更先當上班主任。在學生對高學歷老師的評價中,「太過書生氣」、「有代溝」、「表達能力差」、「有些迂腐」是最常見的詞語,上海、天津、重慶等地家長聯名致函校方要求更換碩士、博士老師時有發生。審時度勢擺正心態找准職業發展方向高學歷中學老師是教育界最近幾年出現的新現象,同學、家長和社會都覺得他們「屈就」、「屈才」。有的人這樣惋惜他到中學的博士同學:「我不知是該為你感到悲傷,還是該為那所中學的學生感到幸運?」因此,他們不僅要在親朋好友的質疑中堅持,還要經過自己心態的適應期。高學歷者赴中學教學都得去除學歷的光環,從零開始,而他們的同學在多年前本科畢業時就當了老師,現在大都已經是骨幹教師。所以,有人感慨:「4年前本科畢業時,本來就要做中學老師的,為了圓高校教師夢轉了一圈,結果又轉了回來,現在沒有什麼優越感,反而很惶恐。我自己是學師范出身,最明白中學教育,教學是關鍵,我的同學這3年間已成長起來了,而我呢,徒有些讀研究生學來的知識,但是根本用不上,在教師堆里我還是新手,課堂掌控、語言藝術、知識點都要一步一步追趕他們。」 在中學當老師,學歷有多高,是否名牌大學畢業都不重要,得到學校、學生、家長的認可才最重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對於這些高學歷老師來說,在教師的技能和素養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態,心態決定了工作態度,決定了一個人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自己的潛能和能力。因此,隨著高學歷畢業生的不斷增多和中學教師與學校、社會的磨合,高學歷的應聘者在爭取面試機會上比較有利,除此之外,在求職過程中並不能享受多少特殊的優惠。中學也並不是唯學歷用人,不是因為學歷高,中學就照單全收,如果能力不行,碩士博士同樣沒有機會。學校還要從教師職業要求的角度,對他們進行考察、篩選,每位應聘者都安排試講、筆試和面談。不少學校表示,那些師德表現好、善於和學生溝通、擅長組織集體活動的博士更受青睞。如何以高學歷當好中學老師,我們身邊就有可供學習的範例。霍懋征1943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毅然放棄留校任教的機會,以高學歷之才從事啟蒙教育事業,當了60年的小學教師,1949年作為教師代表參加了開國大典,1956年被評為共和國首批特級教師。她用6個字概括自己的教師生涯:光榮、艱巨、幸福。她的名言是:「世界上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教師不僅是職業,更是事業,是理想,是終身追求的理想。」
Ⅶ 當老師,學歷要求有多高
近年來,碩士、博士這些高學歷畢業生到中學當老師的越來越多,應該怎樣認識這個現象,他們的職業發展在現實中又遭遇了什麼,他們的職業之路該如何走,等等,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高學歷畢業生從事基礎教育是大勢所趨
眾所周知,近年來碩士、博士研究生到中學當老師的越來越多。在地域上,從起初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向二線甚至三線城市蔓延;在中學的層次上,從省重點、市重點向一般中學擴散;在學歷上,從最初的本科生到中學演變為碩士到中學,再演變為博士到中學,碩士生、本科生到小學。
而且,本科、碩士、博士的學歷梯級在就業競爭中也表現為較明顯的梯級施壓,從2004年碩士研究生開始到中學,給本科生就業帶來很大壓力,近一兩年,博士研究生到中學,又擠壓了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市場。當中學教師的人,30年前多數是高中畢業生,20年前以大專畢業生為主,10年前是本科畢業生居多,現在是碩士生和博士生也不稀罕了。一個中學教師職位就會吸引上百份博士生的簡歷,有的知名中學擁有碩士學歷者已佔一半以上,還有的學校現在只招碩士以上學歷的老師。
結合發達國家基礎教育的師資現狀,來考慮我國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今後的就業去向,可以看出,高學歷畢業生從事基礎教育是大勢所趨,基礎教育將是高學歷畢業生的優勢就業領域。從我國目前情況看,高學歷中學老師的出現是國家政策、就業形勢、教師的職業吸引力和畢業生個人志趣合力作用的結果。
高學歷中學老師的出現,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我國恢復高考後,經過多年的人才積累,改變了人才匱乏的局面,尤其是近年來研究生擴招,人才布局結構發生變化;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國家科教興國的戰略引導作用所致,隨著國力的增強,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並逐步努力扭轉目前側重成績分數的教育體制,不斷推進素質教育,又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標,而高學歷畢業生走進中學即是這一宏觀戰略在基礎教育領域的體現,基礎教育的發展和深化需要高層次的教師來推動。
就業壓力增大是促使碩士、博士研究生進中學當老師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高校研究生人數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北京等重點高校多的城市,許多學校研究生數量甚至超過了本科生,就業壓力從本科生向研究生轉移的趨勢已很明顯,因此,在高學歷中學教師中,有的是迫於客觀的就業壓力,不得已而為之,尤其是不少偏重理論的基礎學科,除了到學校,在社會上的就業領域比較狹窄。另外還有一些同學,對於校園戀戀不舍,畢竟校園是畢業生最熟悉的職業環境,相對還比較簡單,學生容易找到生活沒有太大變化和容易適應的安全感,因此選擇當老師。
當然,在高學歷中學教師群體中也不乏本身喜歡教師職業者。有很多研究生說,原來想當老師是因為覺得職業穩定,待遇好,可參加畢業實習後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內心喜歡和學生在一起,是不自覺地被教師職業特有的魅力所吸引。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教育的期望不斷提高,不少畢業生認為當老師能實現自我價值。此外,中學對碩士、博士研究生的許多戶口、福利、職稱、待遇的政策傾斜,也成為吸引高學歷人才的亮點。
高學歷中學老師同樣需要加強職業素養
高學歷教師能把研究的方法和意識帶進中學,對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至關重要,當然他們對於學生的深遠影響需要一個慢慢顯現的過程。但是,這一點,在現階段受到了教育目標和考評標準的制約,使得高學歷人才與中小學的實際要求有較大的差距,也制約了他們發揮自己專業特長和研究能力,致使高學歷的人不一定適合目前中學的教育教學實際。
有的老師認為,博士是應該研究學問的,不是說博士就一定不能教書,但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來教中學,中學是基礎教育,與博士的研究掛不上號。所以,一點也體現不出博士搞研究的強項,而可能正好是他的短項。
一些中學校長也認為,高學歷者確實並不都適合當老師。在實際招聘中,他們發現有些博士自身的科研能力、業務素質很強,但在試講過程中,沒有找到在課堂上當老師的感覺。一些試講的博士給中學生上課時,只顧自己滔滔不絕,像跟成年人講話,沒有把學生當作自己講授的對象;還有一些博士,備課非常充分,但表達能力不強,一些課程大綱里的知識點,只是自己心裡明白,但說不出來。
相反地,在另外一個方面,由科學研究培養出來的理性、冷靜、批判的眼光和思維,在某種程度上會阻礙、削弱高學歷老師對於學生和他人應該表現出的熱情,而教育是與人打交道的、需要愛和熱情的職業,這是高學歷教師面臨的普遍問題。
換句話講,高學歷老師在專業基礎知識和研究能力方面擁有優勢,但作為教師的基本職業素養和技能卻相對較弱。高學歷老師能夠在學歷上滿足學校的要求,卻不一定就能當好一名老師。有的知名的中學校長說,一同進入學校的老師,往往是本科學歷的老師更先當上班主任。在學生對高學歷老師的評價中,「太過書生氣」、「有代溝」、「表達能力差」、「有些迂腐」是最常見的詞語,上海、天津、重慶等地家長聯名致函校方要求更換碩士、博士老師時有發生。
審時度勢擺正心態找准職業發展方向
高學歷中學老師是教育界最近幾年出現的新現象,同學、家長和社會都覺得他們「屈就」、「屈才」。有的人這樣惋惜他到中學的博士同學:「我不知是該為你感到悲傷,還是該為那所中學的學生感到幸運?」因此,他們不僅要在親朋好友的質疑中堅持,還要經過自己心態的適應期。
高學歷者赴中學教學都得去除學歷的光環,從零開始,而他們的同學在多年前本科畢業時就當了老師,現在大都已經是骨幹教師。所以,有人感慨:「4年前本科畢業時,本來就要做中學老師的,為了圓高校教師夢轉了一圈,結果又轉了回來,現在沒有什麼優越感,反而很惶恐。我自己是學師范出身,最明白中學教育,教學是關鍵,我的同學這3年間已成長起來了,而我呢,徒有些讀研究生學來的知識,但是根本用不上,在教師堆里我還是新手,課堂掌控、語言藝術、知識點都要一步一步追趕他們。」
在中學當老師,學歷有多高,是否名牌大學畢業都不重要,得到學校、學生、家長的認可才最重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對於這些高學歷老師來說,在教師的技能和素養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態,心態決定了工作態度,決定了一個人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自己的潛能和能力。
因此,隨著高學歷畢業生的不斷增多和中學教師與學校、社會的磨合,高學歷的應聘者在爭取面試機會上比較有利,除此之外,在求職過程中並不能享受多少特殊的優惠。
中學也並不是唯學歷用人,不是因為學歷高,中學就照單全收,如果能力不行,碩士博士同樣沒有機會。學校還要從教師職業要求的角度,對他們進行考察、篩選,每位應聘者都安排試講、筆試和面談。不少學校表示,那些師德表現好、善於和學生溝通、擅長組織集體活動的博士更受青睞。
如何以高學歷當好中學老師,我們身邊就有可供學習的範例。霍懋征1943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毅然放棄留校任教的機會,以高學歷之才從事啟蒙教育事業,當了60年的小學教師,1949年作為教師代表參加了開國大典,1956年被評為共和國首批特級教師。她用6個字概括自己的教師生涯:光榮、艱巨、幸福。她的名言是:「世界上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教師不僅是職業,更是事業,是理想,是終身追求的理想。」
Ⅷ 省委黨校的工作好嗎如果去當老師
從晉升方面看,黨校走職稱。基本按年頭走如果比較喜歡穩定的工作,而且福利待遇很好。
上課時間和收入:黨校上課時間靈活。如果想輕松自由,還是很好的。
福利待遇都跟公務員差不多,基本上教授就跟副廳長一個級別的待遇了,講師的話相當於副處長待遇:來黨校沒背景想升職也不太容易,家裡有點背景(不需要多大,而且教學內容偏理論,搞些研究又偏好正當的收入選黨校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入職障礙:除了有份固定收入,教學同時有課題。因此收入也多一些,只要能也不會被別人欺負)可以選黨校,但不在黨校任行政職務一般是很難轉到實際部門當領導.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個人的綜合能力決定是否可以脫穎而出。
或許在很多人的眼中,黨校是一個比較神秘的地方,作為黨培訓幹部的主陣地,黨校在中國的政治體制和幹部培訓教育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的黨校和之前不同,如果倒退回10年,黨校的待遇比大學那是要好很多倍,黨校的老師也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但是現在,黨校和大學比,經費方面和辦學條件方面,已經無法和一些中等的大學抗衡了!
黨校老師待遇:於中學老師和大學老師之間,科研經費不多,可爭取的是職稱資歷到了以後外出講課,收入能提高不少。就說工資本身,和一般同級事業單位人員差不多。
黨校教師職稱問題:省級黨校和絕大多數地市黨校教師參照的是高校系列,即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部分地市黨校和所有的區縣黨校參照的是中專系列,即高級講師-教師-助教。黨校級別越高,職稱越可能高,職數越多。
黨校對教師處理人際關系能力沒有什麼要求。
Ⅸ 學校真的像說的這樣嗎
學校是來教書育人的地方,一定要還給自學校一個純凈的天地。我不知道你看的學校是負面的還是正面的?但是你一定要相信學校還是一個陽光教育讓你更成長的地方,要不我們天天要不經歷學校這個打把血糖,那將來咱們出來都是一個什麼樣的呢?沒有素質,沒有文化。雖然說確實有好多負面的報道,但是你要相信他只是個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