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中學生自殺案例

中學生自殺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3-07 05:24:04

『壹』 幫忙找一些因為[期中考試]的壓力自殺或自殘的案例

許昌縣第三高級中學(以下稱許昌縣三高)高三年級一名17歲的男生,「凌晨從該校教學樓五樓墜亡」。這名正在沖刺高考的高三學生何故
輕生?學校、老師、同學以及他的家人又都持什麼態度?
特寫
「他是學校公認的北大、清華苗子」
出生在許昌縣靈井鎮一個農民家庭的鄭偉,今年17歲,是鄭家獨子。從小學到高中沒有留過級,一直品學兼優。在許昌縣三高讀書期間,
從高一到高三,在年級排名一直位列前20名。進入高三後,鄭偉的多次模擬考試成績都在650分左右,「是我們學校公認的北大、清華苗子」。
鄭偉生前的同學和好友介紹,鄭偉性格溫和,絕不是一個性格孤僻的學生;他愛學習,從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是一個為人誠實靦腆的好學
生。
扼腕 花之零
高三男生凌晨跳樓「自殺」
12月21日5時許,許昌縣三高高三學生鄭偉(化名),沒有像往常一樣到教室早讀,兩名早起的學生在隨同校門衛打開教學樓大門時,發現
他躺在樓前水泥地上,「旁邊一攤血污」。
120趕到後,經診斷,鄭偉頭部碎裂,全身僵硬,早已死亡。
據知情人介紹,警方隨後趕到,經現場勘察和檢驗,確認鄭偉是當日凌晨2時許從該校教學樓5樓跳樓身亡的,死因系自殺。
回應 謎之局
學校、教育局迴避采訪
記者聯系了鄭偉生前的班主任韓曉強,但韓曉強稱,沒經校領導批准,他不能接受采訪。記者又撥通「許昌縣三高校長何付卿」的電話,
接電話的男子卻稱何校長不在。
隨後,記者又到許昌縣教育局采訪,該局負責此事的安全股郭股長稱,自己正在處理此事,具體細節不便透露。同時,記者獲悉,「鄭偉
墜樓身亡的第二天(12月22日),學校把校園里張貼在大紅榜上的高三學生成績全部揭掉了」。
死之因
校方:是新生不適應環境所致
鄭偉跳樓身亡後,許昌縣三高在接受一家媒體采訪時稱,鄭偉是剛從外校轉到他們這里的,鄭偉自殺是因為心理素質差,不適應該校的生
活和學習環境;另外,還稱鄭偉此前曾和父母生過氣,情緒不好。
學生、老師:是老生,學校撒謊
報道播出後,許昌縣三高師生一片嘩然。多名學生在網上發帖,指責許昌縣三高為了開脫自己的責任,才宣稱鄭偉是剛轉來的學生。
12月25日中午,多名許昌縣三高學生向記者證實,鄭偉絕非新轉來的學生,而是他們學校的「老學生」,從高一到高三都是在許昌縣三高
上的。幾名不願意具名的教師也向記者證實,鄭偉確實是該校的「老學生」。
知情學生:成績下滑「尖子生」遭當眾批評
幾名知情的學生說,鄭偉其實是被學校低劣的教學模式「逼死」的。據他們介紹,許昌縣三高高三年級,每星期都要考試一次,考後必按
考分從高到低排名次,這被稱為「周考」,名次單貼在班內;除了周考,高三每月還要考一次,稱「月考」;「月考」成績全年級要排名次,
成績優秀者被貼到學校的大紅榜上。「在事發前的幾次考試中,鄭偉的成績有所下滑,他們班的教師在教室門口曾當眾嚴厲批評了鄭偉。他可
能頂不住巨大壓力才自殺的。

『貳』 高三學生跳樓自殺事件

教育產業化,
一個字,亂,舉報他。
打新聞熱線,網上舉報。
現在的媒體很缺新聞的。
但最好是對教育局舉報。

『叄』 有沒有青少年心理問題自殺引發社會深思的案例

中學生心裡問題大都是在青春期時期發生的,從同學關系,到家庭壓力,學習緊張,得不到放鬆,上網成癮,夜不歸宿,打架,罵人,酗酒,也就是這些吧 !這些你都可以去網上查都是可以查的到的,以下都是:中學生嚴重心理問題案例的跟蹤輔導
一、問題概述與背景資料
吳倩(假名),女,17歲,高中二年級,獨生女。有7年與父母不同住了,性格從小怪僻,與人交往不好,常說假話,情緒消沉,很少有笑臉,逆反心理強,騙父母,與父母見面又受到批評教育。在學校常請假,騙班主任,經常與任課教師唱反調。
她的父母都在外地,個體戶,幾年來很少在一起生活,托其叔伯幫助照管。
吳倩本人常獨來獨往,在高中只與同座和另一位同學在一起,而且有時也會鬧別扭。
二、案例
(一)出黑板報引來的風波
高二了,分了文、理科班,吳倩分到了我班。開學不多久,出黑板報的任務落到我們高二年級,由於出板報的原班人馬都分到了別的班,吳倩高一時也參加過出板報,現在由她負責組織委員的工作,所以這次任務由團支部書記和她負責組織完成。星期六,各班都迅速行動起來,我去指導時發現吳倩居然不在,剛分班幾天,有些情況還不熟悉,但有幾位了解吳倩情況的又不好對老師說,這看得出來,不久,我發現吳倩偷偷的避開我的視線,在(03—1)班處幫她的那位同學。「奇怪」,我想:怎麼會是這樣,班與班之間競爭,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友愛,何況還叫她負責呢?一位同學告訴我「算了吧,她不會與我們合作的」。「為什麼?」「她的性格你不只道,久了你就清楚了 」。「那你們主動去找她呀」.「她本來就不想與我們合作,還是算了吧,老師,我們完成就是了」。
怎麼會是這樣,高一時,我班學習紀律等各項工作都是最好的,分班了,分去的不想去,要求來我班的甚多,而且學生都喜歡我們班。於是我決定找她談一談,我剛一走過去,她就往左藏,溜去衛生間,一連三次都是這樣。我只好把這事先放下來。
(二)捉迷藏
黑板報出好了,過了一個周末,開始了新的一周,我還有一件事掛在心頭,就是找吳倩談話,剛開學,各項工作都要展開,注冊,收費,結帳,工作計劃,聽課,課題研究等真是應接不暇,找學生只有上課前和下課後的時間,但是她非常警覺,打了預備鈴她才進教室,一下課她就去衛生間,或者就溜去其他班躲藏,讓你找不到她的影子,真像捉迷藏,而這一周捉迷藏又是以失敗而告終。
(三)遺留風波
這件事還沒有弄清原因,她高一的班主任李老師又告訴我,吳倩在高一開學不久借她的40元錢還沒還,李老師不是缺這點錢,而是在於學生品德教育的問題,是呀,才開學12天,她又向我借了30元。李老師說:「你放心,她不會主動還的,現在她只要遠遠的看見我,就立即走開去了一些學生老師知道了議論紛紛,我說:; 「別急,那現在就讓我看一看她的表現再說吧」。段考結束了,果然她隻字不提。
(四)課堂上的對立情緒
科任老師反映,吳倩是怎樣的人,從來看不到她的笑臉,有時布置作業、交作業,滿口怨言,是呀,我班主任落實學校要收的體檢費,校卡費,會考費時,她首先有一句話要嘮叨:「搶錢」。老師講課稍快一些,她就罵人;要照顧基礎差的同學,講慢了一點,她也罵人;同學提一些有利於班集體的建議,她也罵人;好不容易有一點機會想跟她談一談,她第一句話堵住你:別人從來不說,就是要說我,就看得起別人。
三、分析與診斷
吳倩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方面,首先家庭缺少關愛,溫暖,雖是獨生女,父母望子成龍心切,由於很少在一起,發現問題,教育不得當,要麼沒法管,一旦有了不好的思想,性格就會養成習慣。第二、由於她冷漠,孤獨,在許多方面產生了與群體對立的情緒,得不到朋友的幫助。一旦有困難,除了兩位同學外,感受不到更多的同學的關心。第三、缺乏自信,愛猜忌,嚴重的逆反心理造成了與所有科任老師的關系不好,不相信任何教師,學習上缺乏情感,自然就缺乏學習興趣。
根據以上分析,我判斷這是一例嚴重的心理不健康造成情感缺乏的個案。
四、輔導策略與過程
(一)輔導策略
我認為:吳倩的問題需要採用綜合性的輔導對策.採用調整認知,調控情緒,強化情感,指導行為等策略。 調整認知:就是通過改善吳倩周圍的環境關系,滿足愛的需求,消除戒備心理,提高交往自信.。調控情緒:就是幫助吳倩及時覺察,妥善處理,消除其負面情緒,提高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 強化情感:就是幫助吳倩產生人情味,多些感情,多些信賴,建立更多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指導行為:就是以明示和暗示兩種形式對吳倩的交往、學習、行為、言語等進行指導。
(二)輔導過程
1、提高認知能力.首先忘記吳倩過去的一切,重新開始,等待時機進入話題,利用吳倩在班上唯一一位能相處的同學芳芳著手進入。
芳芳是吳倩班上唯一一位能相處的同學,而我是深受學生喜愛的班主任,我跟芳芳經常交流,芳芳要求認我乾爸,這樣我就自然對她要求關愛多一些,有了班主任的厚愛,她更加倍的努力。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教師的關愛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主要力量,在愛的基礎上建立師生之間的理解、尊重、信賴、和諧、民主的關系,這樣的效果非同一般,在這樣的基礎上又通過芳芳去撬開吳倩的嘴。
事實上我與芳芳的「父女」關系確實觸動了吳倩,她有時很羨慕芳芳,我多次利用這些關系,找到吳倩的一點優點就進行表揚。這樣,她在芳芳前受到了我的表揚感到非常高興 ,於是在語文科學習上有了學習的情感,成績進步很大。
2、引導她處理好為人處事的關系,吳倩是組織委員,一次周會課時教唱歌曲,有的不服她教,就不唱,有的就出難題,她感到很惱怒,很委屈,這時我就因勢利導進行教育,我們只有平時對別人尊重,才能有別人尊重自己,平時說話做事要替別人考慮,這樣別人才會有配合你的工作。
3、逆水推舟,進行反向心理誘導。心理學家詹姆斯.魯濱遜說過:「人都有逆反心理,如果對她的慾望禁止得越嚴厲,她實現的慾望和信念就越強」。在交團費的過程中,老師有意跟她說:「交那麼多團費干什麼?團領導也有腐敗吧」。然而她在收團費時不但沒有了怨言,而且主動協助收取,因為她知道了這些道理,後來在學校政教處組織觀看愛國電影時,她更是積極交費了,還主動配合班幹部去完成。
逆水行舟的教育方法,就是這樣巧妙地利用學生客觀存在的逆反心理,進行反向的心理誘導,從相反的角度引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
4、從活動中培養情感。藝術節了,各班要准備節目,經過篩選出優秀節目再參加正式表演,同學們有的想准備舞蹈,小品的,有的想准備獨唱,獨舞的。我想還不如准備一個大型的節目,讓更多的同學參與,班級凝聚力有了,感情就近了。於是創造了一個詩歌朗誦,我親自和他們一起演出,吳倩也表演了一個角色。因為內容新穎,創意獨特,結果評上了一等獎,大家心裡樂滋滋的,這樣的集體活動,在排練中的接觸,共同創造,集體協作,平等相處中增進了友情、信賴和凝聚力,通過這次活動使吳倩的性格開朗多了。
5、全面出擊,因勢利導。經過以上了解、接觸,在活動完成之後,舉行一個多層次的談心活動。當我找了許多學生談話後,又找了芳芳,這時她也急了,便主動對我說:「現在找我了吧」。「是呀,正准備找你呢」。
這一次她把所有的知心話幾乎都說了,還主動地向我詢問為人處事之法,我因勢利導,教育非常成功。
這一談就能成功,這是根據談話的時機成熟不成熟,一般來說下列四種情況不能談:(1)處理問題不明,無從下手時。(2)對對方了解不夠,對矛盾分析不透,暫無對策時。(3)對對方關系緊張,容易一觸即發時。(4)情緒不佳,心神不定,談話容易走火跑題時。
那麼在什麼時候才能談呢?
吳倩正是在自慚形穢,試圖改變,需要幫助時。在取得成績滿心歡喜,需要認同時最適宜。選擇了她需要得到指點,而且情緒緩解,心情較穩這樣的火候之時,說服教育才有效果.否則關系會越弄越僵,好事變成壞事,吃力不討好。
五、輔導效果與思考啟發
(一)輔導效果
1、通過跟蹤輔導,吳倩開始與眾多的同學交往,在父母及親屬那裡能主動學習以前不學的知識,對老師的信賴感加強,主動配合老師,並跟著老師的思路學習,成績由38名進步到18名,
2、吳倩欠別人的錢主動還了,從此沒有發現講假話,騙老師的現象了。
3、情緒調控改變很大,以前那種發脾氣,出怨氣,翹嘴皮的現象幾乎沒有了,有不同的意見可以交流了,能接受勸阻了。
4、在學生情感測查統計中獨生子女總分第一
(二)思考啟發
反思對吳倩的跟蹤指導,感觸頗深。
1、情感是最好的教育。羅傑斯說的:「真誠是人民交流的基礎,也是人民友好的前提」。我們在進行心理輔導和人格教育時,前提就是情感,要讓真情去打開學生的心扉。
2、注意方式方法,選擇有利時機。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注重情感激勵,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注重知識講授,枯燥無味的說教難以激發情感,那隻能讓學生感覺味同嚼蠟。然而,學生需要陶冶,在曉之以理的基礎上,進行動之以情的教育,那樣我們的情感教育才會打動那些不過來的「山」。
【天涯博客】本文地址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2360353&Key=0&PostID=22477031&idWriter=0

『肆』 中學生因心理問題自殺的實例

6日晚上,河西桐梓坡發生悲劇的一幕,年僅13歲的女中學生付某留下遺書後,從17層高樓縱身跳下,當場身亡,這為中學生心理問題又敲響了一記警鍾。

據當地居民介紹,當天晚上7時半許,付同學和另外一女同學一起爬上附近的高樓,不出多久只聽得「嘭」一聲響,付同學從17層高樓跳下,當場氣絕身亡。事情發生後,另外那名女同學隨即被警方帶走。

據了解,跳樓自殺的付同學今年讀初二,平時性格比較內向,和離婚後的父親生活在一起。由於父母親均下崗,其家庭經濟條件比較窘困。早在兩年前,付同學就萌生過自殺的念頭,但並沒有引起家庭的足夠重視。

事後,記者與其所在的學校取得了聯系。據學校有關負責人透露,付同學在學校成績中等,表現尚可,此前一天上課表現正常,均沒有異常表現。

針對付同學自殺,中國心理學會湖南心理教育輔導中心副主任黃振芳教授接受了本網記者的采訪。黃教授認為,付同學肯定存在心理問題,她生活在單親家庭 ,得不到家庭應有的溫暖;家庭條件比較困難,性格內向,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加上學習帶來的壓力,心理承受能力不夠,於是會產生厭世的心理,導致了悲劇的發生。為此,黃教授呼籲應該將中小學生心理問題提高到一個更高的高度重視,任課老師和班主任尤其應該注意那些性格內向或性格暴躁的兩類學生,這兩類學生心理往往不穩定,容易做出偏激的行為。

---------------------------------------------------------------------
瀟湘晨報岳陽訊 2月24日晚,汨羅市屈子祠鎮中學初三女生黃英(化名)在家服毒自殺。因黃英在自殺前並無多少徵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位花季少女走上絕路,目前無人知曉。

據黃父透露,2月24日,黃英放學回家時臉上顯露出一些不悅,當晚沒吃多少飯。晚上9時,她看了一會電視就上樓了。上樓後不久,黃英就服下了胛胺磷農葯,當家人發現時,她已口吐白沫,沒多久就命赴黃泉了。據鄰居吳某透露,黃英品學兼優,但平時寡言少語,性格內向且喜歡生
悶氣。黃英的老師和同學萬分惋惜地說,在黃英選擇這條絕路前,他們都沒有發現她有輕生的念頭。
`------------------------------------------------------------------
嘿嘿 還有外國的!!!!!!
東方網6月15日消息:近日,一名18歲的德國中學生由於不堪考試壓力,當著全班同學和老師的面自殺身亡。

據報道,這場悲劇發生在德國西部城市埃森。警方沒有透露這名中學生的全名,只稱他托馬斯·M。托馬斯的同桌說:「當老師告訴他考試成績時,他站起來把刀捅向腹部,捅了好幾十刀。


老師當即暈倒,學生們趕緊叫來了救護車,但是由於托馬斯一共捅了自己12刀,失血過多,剛到醫院就斷了氣。

學校老師說托馬斯是個很受歡迎的學生,籃球打得很好,從不吸毒。但是他一直擔心自己不能畢業。

自殺嘛都是心理問題嘛!你要實例在網路搜中學生自殺實例 就可以找到很多的,你自己看咯。

『伍』 各大高校在校學生自殺的事件都是怎麼處理的

自殺事件發生後,死者家屬個體痛苦的平復,與學生群體損傷的最小專化,此兩者之間存在沖突屬關系。校方迅速消除死亡及死者痕跡,是對全體學生的保護;同時,自殺事件具有一定暗示性和傳染性,封鎖消息、降低信息傳播,是對自殺公共預防的必要的措施。
因而,學生自殺事件生生的並不少,但報道出來的並不多。而報道出來,並引起社會關注的,則多數是自殺危機應對沒有處理好,或者家長一方有意擴大事態引起。並且,根據對多起家長不滿校方態度、引發社會關注的自殺事件的報道資料分析,其中家長對自殺事件的發生是有很大因果關系的,或者說家長是有責任的。這些原本有責任的家長,通過對校方責任的追問,以掩蓋自己的過錯與責任,從而緩解減輕自己的通苦;其出發點還不是為了訛錢,這與老人摔倒後,訛詐對其提供幫助的人是一個道理。
當然,面對自殺事件的責任分擔,存在一個社會選擇的問題。把部分責任放學校一方,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此,可以促進學校加強自殺公共預防,採取有力措施,減少與避免自殺事件發生。這是校方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這種責任分配理念,是對生命應有的尊重和保護。

『陸』 中學生自殺事例

少年兒童自殺的導因是多種多樣的。
一、學習壓力過大,造成焦慮心理,是一個重要原因。這種焦慮可能發生在成績不太好的孩子身上,也可能發生在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身上。就在筆者寫這篇文章時,看到南方某大報頭版赫然登著《三個少女集體自殺說明了什麼?》我趕忙讀完了這篇報導,太令人惋惜了!幾個小學高年級的活潑可愛的少女,竟是為了學習不太好,喝農葯自殺了。本來,還有一個女孩被"動員"參加集體自殺,因當時患病沒有在場才倖免了。在北京,有一位初二的少女,學習很好,是班上的學習委員,而他們班的學習成績總不如別的班,她想了許多辦法也不成。責任焦慮加上成就焦慮,使她走上了絕路,她從11層高樓上跳了下來。她在遺書中學道:「……我真的愛咱班, 愛班上每個同學。 如今,最後一招我必須執行(指自殺)。我想,這一招肯定有效」(她在自殺前曾對母親說:「用我一個人的死,可以換取全班同學終考成績好。」)這個女孩很可能成為棟梁之材,只可惜她認識問題片面,把全班的學習壓力都放在自己稚嫩的肩頭上。至於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好,總怕別人超過自己,為了一次考試失誤而自殺的事例,也屢見不鮮。學習能把人逼死,似乎不可思議,但這確是慘痛的事實。
二、封建迷信導致少年兒童自殺。某報載,南方一個山區,幾個小學女孩子外出打草。其間,一個女孩兒想用草算命,看看誰的命好,誰的命不好。算的結果是幾個人的命都不好。回家的路上,為首的孩子說:「命這么不好,還回家幹嘛,上學幹嘛,不如死了算了。」有的孩子反對,屈於從眾心理的壓力,只好就範。幾個妙齡女孩手拉著手一步步走向深深的河水。
三、團伙脅迫或受屈辱無奈導致少年兒童自殺。東北某地,一批小學、初中的孩子結成了團伙,一個孩子自稱為王,訂了人人要有「忠心」的戒律。一天,「大王」要考驗他的屬下,他集合了群孩子,命令兩個孩子當場自殺以獻忠心。可憐兩顆幼小的心臟就這樣停止了跳動。1995年元月3日,成都市51中初一(7)班陳明志同學在家上吊自殺。他的遺書中說明了原因:「……媽媽我從到51中學以後,××他在學校里每天打我我都不敢對你說。只要對你說了,你去學校說他幾句,第二天他就會打我。12月20日你給了我42元錢嗎?我交了34元,掉了 2元,給了××2 元,修車 1元,還有 3元在桌子上。我今天自殺是××筆(逼)我的,他叫我給他10元錢,只要不給下午就要打我。我又沒有錢只有自殺。今天早晨他還打了我……」可憐的孩子,面對違法違紀的××為什麼不勇敢地奮起反抗呢?據說,那所學校知道××經常期負人的事,但是沒有採取有力有效地措施。
四、賭氣、強烈的自尊等也會導致少年兒童自殺。一初中男孩,因刷碗時留下一個臟油碗沒刷,被嚴厲的父親打了一個耳光,跑出家門自殺了。另一初中女孩子,因為家長不給她買白色新球鞋, 她不能按要求參加運動會的集體出場式,服毒自殺了。 兩個工讀學校學生當眾打賭:敢不敢喝敵敵畏,一瓶葯分兩份,居然當眾喝了下去……

『柒』 青少年自殺事件

大洋網訊 (信息時報記者/張寧)記者日前從普寧市有關部門獲悉,上月22日晚該市第一中學18歲女生羅某,趁學校雙休日放假之機在本校一單杠上吊自殺。據悉,死者性格內向、多愁善感,自殺原因疑因學習壓力太大、擔心無力回報父母恩情所致。
同學:死因說法不一

在普寧市第一中學,記者的采訪困難重重。無論是學生還是教職員工,面對記者的采訪都十分謹慎。對記者的提問,他們都以毫不知情為由拒絕。

當記者欲離校時,一名自稱是高二某班班幹部的同學偷偷告訴記者,女學生自殺後的第三天,學校召開了全校師生大會。校長要求全校師生一律不準對外透露此事,尤其是記者,如有人違規將按校規處理。

該同學告訴記者,關於羅某自殺的原因有多種傳聞:母親有精神病;本人有病但家境貧困無錢醫治;學習壓力太大;失戀等等。該同學稱,該校是普寧市除二中之外的較好中學。羅某進入該校時,因分數未夠錄取線而給學校交了8000元贊助費,羅的學習成績一直不太好,壓力不大是假的。該同學還告訴記者,羅某就讀的高二(6)班不是一個好班,是學校高二全級的差生編在一起的。

父親:女兒多愁善感

隨後,記者趕到普寧南經鎮采訪了羅某的父親。羅父告訴記者,女兒羅某多愁善感,性格一直都很內向,有事都裝在自己的心裡,可能這是女兒走上不歸路的根本原因。

羅父告訴記者,他的家境並不富裕,夫妻兩人都是初中文化,羅的母親根本沒有精神病。至於羅某有病的說法,羅父表示那隻是普通的鼻炎病,而且家裡也並非無錢給她治病。從女兒生前日記中得知,她一直非常喜歡和崇拜同校的一名男生。女兒生前的確流露過擔心學習不好無法回報父母恩情的情緒。這也在女兒的遺書中也有表現。

羅父表示,自從女兒死後,學校一直未退8000元贊助費,他對此非常不解。

學校:無可奉告

記者就羅某自殺一事向普寧一中負責人了解情況時,一名自稱是校長的男人表示,校方已將此事向普寧市教育局、公安局等部門作了匯報。對於8000元贊助費一事,他表示無可奉告。

目前,羅某在校自殺一事已經引起揭陽和普寧市的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調查和善後工作正在進行之中。

相關報道:近期學生自殺事件

11月21日,年僅15歲的揭東縣曲溪鎮金溪中實初二(2)班學生吳偉強,因小事被學校老師罰課後打掃衛生5天。25日,當吳偉強消極地完成了第五天的打掃任務後,將掃把碰了教室天花板上的風扇。老師將此事反映給家長,吳偉強遂「離家出走」。11月25日發現吳某屍陳榕江北河糖廠碼頭邊。

11月12日下午,梅縣某中學一名16歲的初二女生羅某前往上墩村欲與男友楊某(一名17歲的中學生)見面。楊某推辭不見,羅某一時想不開而投河自盡。

10月27日下午,立華縣某中學4名15歲的初二女生因被同學取笑,遂到街上買農葯回宿舍集體服毒自殺。被學校老師及時發現送院搶救才未釀成悲劇。

在防範青少年自殺可分為積極正向層面與治標方面,分述如 :
( )應塑建 個充滿愛與溫馨的家庭,學校及社會.在防範自殺方面最重要的是先要
把大 照顧好,有身心健樂的父母,師長及社會 士,才能好好照顧青少年與兒
童.如果父母親自殺,則他們的子女 定會有 段非常非常漫長痛苦的日子要過,
甚至 輩子走不出來,所以把大 照顧好是很重要的事.
( )建立學生正確的 生理念
是為什0而活 這雖然是 個嚴肅的議題,但可以用平易近 較輕松的
說法來回答,在" 片葉子落 來"(李奧.巴斯卡力著,民88)書 有段精彩
的對話或許可以給我們 些啟示:
* 丹尼爾告訴他(弗雷迪),給 遮蔭是葉子的目的之 .
「什0叫目的 」弗雷迪問.「就是存在的理由嘛!」丹尼爾回答.
「讓別 感到舒服,這是個存在的理由.為老 遮蔭,讓他們不必躲在炎熱的屋子
里也是個存在的理由.讓小孩子有塊涼爽的 方可以玩耍,用我們的葉子為樹 野
餐的 0風,這些,都是存在的目的啊!」
* 「我們 個 個都不 樣啊!我們的經歷不 樣啊,面對太陽的方向不 樣,投
的影子也會不 樣」.丹尼爾用他那"本來就是這樣子"的 貫口吻回答.
* 「時候到了,葉子該搬家了,有些 把這叫作死.」
「我們都會死嗎 」弗雷迪問.
「是的」丹尼爾說.「任何東西都會死,不論是大是小,是強是弱,我們先做完該做
的事,我們體驗太陽和月亮,經歷風和雨.我們學會跳舞,學會歡笑.然後我們
就要死了」.
「你會死嗎 丹尼爾 」
6
「嗯」丹尼爾回答「時候到了,我就死了.」
「那是什0時候 」弗雷迪問
「沒有 知道會在哪 .」丹尼爾回答「總有 ,樹也會死的,不過,還有比
樹更強的,那就是生命.生命永遠都在,我們都是生命的 部分.」
* 「如果我們反正要掉落,死亡,那為什0還要來這里呢 」
「是為了太陽和月亮,是為了大家 起的快樂的時光,是為了樹蔭和老 和小孩子,
是為了秋 的色彩,是為了 季,這些還不夠嗎 」
* 凌晨, 陣風把弗雷迪帶離開他的樹枝. 點也不痛,他感覺到自己靜靜 ,溫和
,柔軟 飄 .往 掉的時候,他第 次看到整棵樹,多0強壯,多0牢靠的樹
啊!他也知道自己曾經是它生命的 部分,感到很驕傲.
* 他閉 眼睛,睡著了…….他不知道,自己看來乾枯無用的身體,會和雪水 起,
讓樹更強壯,尤其,他不知道,在大樹和土 里沉睡的,是明年春 新葉的生機.
( )在生死學教育或班級經營課程 應教導未來的教師學習如何和學生討論有關"自
殺"問題,教師如何談論"自殺"是需要規劃的,要以青少年或兒童能了解的用
語,並隨時把握可以教學的機會,甚至是創造可以談論自殺的機緣,最好教師能
用雙向交流的方式,以便從互動過程 了解青少年與兒童對"自殺"議題之迷惑
而進 步協助其"省思".
( )有關談論"自殺"適當的用詞;研究者閱讀多篇報告,很少有學者提及如何向青
少年與兒童談自殺,而在Linda Goldman "如何和孩子談自殺"報告 有較適切
的示範,簡錄於 供參考:(Linda Goldman, 民89)
*所謂「死亡」是指 個 的身體永遠停止工作.
*所謂「自殺」是指 個 非常非常的傷心,非常非常的難過或者是非常非常的憂郁,
以至於他的心智非常非常的混亂,讓他忘記了他可以尋求別 的幫忙,忘記了還有
其他的解決方式,進而決定不想讓身體再繼續工作了,並且停止了身體的運作.
*媽咪 直有思考 的問題,她憂郁與害怕的程度超過我們 般 憂郁與害怕的正常
程度.她有去看醫生,但是醫生並沒有讓她感覺好 些.她越是憂郁,害怕,她的
思考越是混亂.她無法掌控她的生活,她無法正常工作,她有時候會做 些奇怪的
事,比如說對郵差大吼大叫,隔 她完全忘記自己曾經對郵差大叫的事.
*有 ,媽咪吃了 整罐的安眠葯.安眠葯讓媽咪的身體停止工作.我們不曉得是否
她並不知道安眠葯 次只能吃 ,兩顆,或者是她真的想吃掉 整罐的安眠葯,因為
她知道 整罐的安眠葯會讓她的身體停止工作並死亡.
以 告知"自殺″的言語非常的平和及生活化,較不會嚇到小孩,而且能
解除 些孩子心 的疑問.
(五)在和自殺者家屬談及自殺時應注意的原則:
7
1.要坦然誠實,不要避而不處理,那會給孩子留 很多很多的後遺症,在"不可
承受的告別" 書 有很多椎心之痛的實例,閱讀此書希望我們可以得到些啟
示,而不要重蹈覆徹.
2.要設法了解自殺者家屬之心理負擔如內疚,羞恥,罪過,無力感,或有被遺棄
的感覺,教師或家長要學習如何為之疏導.
3.有關自殺者之心理輔導是需要較長時間多次的溝通,故要建立良好的互動管道.
3. 在和自殺者家屬溝通時,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去批評自殺者,甚至還可以說些
溫馨的話,如:
"當媽咪腦筋清楚的時候,她喜歡和你在 起.她念故事給你聽,唱歌給你聽,喜歡用
她的手抱著你.她總是說她是多0的喜歡你,她很害怕讓你知道她不是 個很完美的
媽媽.″(Linda Goldman, 民89)
(六)其餘在治標方面如對火器的管制,篩選出自殺高危險群的孩子,注意 些事前徵
兆的問題,提升"生命線"的功能…..等,均可防範青少年自殺.
, 結語
要防範青少年自殺,教師及家長應多方學習;學習了解青少年,學習有效溝通,
學習和青少年談自殺的問題,給青少年更多的愛,與其事後後悔,不如平時多關懷!
參考文獻
李奧 巴斯卡力著(民88) 片葉子掉 來 經典出版社
Linda Goldman(民89) 如何和孩子談自殺 台灣 區兒童生死教育研討會
國立彰化師范大學

『捌』 2014年5月份青少年跳樓自殺事件有哪些

有保守估計中國一年自殺者30萬。

『玖』 青少年因心理問題自殺的真實案例

每年都有因為高考失利自殺的案例或者被老師批評,與同學發生矛盾自殺的案例,可以在網路上搜索一下

熱點內容
日用英語 發布:2025-09-24 05:59:41 瀏覽:782
大學班主任畢業鑒定 發布:2025-09-24 03:24:03 瀏覽:627
初一英語下冊 發布:2025-09-24 03:06:04 瀏覽:581
會計繼續教育網站 發布:2025-09-23 23:53:29 瀏覽:908
校園歌手大賽唱什麼歌 發布:2025-09-23 22:15:47 瀏覽:823
背影教學案例 發布:2025-09-23 16:34:34 瀏覽:273
2013考研數學二答案 發布:2025-09-23 15:38:27 瀏覽:706
奢詩生物 發布:2025-09-23 14:06:38 瀏覽:960
2年級語文書上冊 發布:2025-09-23 10:43:15 瀏覽:377
教學戰歌 發布:2025-09-23 10:39:47 瀏覽: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