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校園暴力知識
A. 關於校園暴力的手抄報資料。
圖來看看預防校園暴力的侵害
(一) 校園暴力是危及學生、破壞校園和諧的一大隱患。
校園暴力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七種:
1. 索要錢物,不給就軟硬兼施,威逼利誘。
2. 以大欺小,以眾欺寡。
3. 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傷害他人身體,侮辱他人人格。
4. 同學間因「義氣」之爭,用暴力手段爭短論長。
5. 不堪受辱,以暴制暴,沖動報復。
6. 侮辱女同學。
7. 侮辱、恐嚇、毆打教職員工。
校園暴力還可以分為硬暴力和軟暴力。如果拳打腳踢、拔刀相向是硬暴力;亂起綽號、推舉「最差」等等就是軟暴力,軟暴力對學生心靈的傷害甚至超過了硬暴力,同樣可以置人於「死」地。
(二) 校園暴力的處理方法
1. 遭遇校園暴力,應在學校、警方或家長的幫助下,制止暴力,決不能逆來順受或以暴制暴。
2. 與不法行為作斗爭一定要講策略,運用智慧,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盡可能避免正面的直接搏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傷亡。必要時盡量滿足對方提出的要求,與此同時一定要記住對方的體貌特徵,及時報警,或向老師、家長尋求幫助。
3. 當有人,尤其是陌生人,約自己到較偏僻的地方去時,一定要堅決拒絕;當侵害到來時,一定要想辦法逃脫,並積極尋求幫助。
4. 要增強法制意識,在侵害發生後,要能夠勇敢站出來,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B. 怎麼防止校園欺凌拒絕校園暴力、怎麼去學習青少年安全防衛的知識
怎樣防止校園欺凌,拒絕校園暴力,怎樣去學習青少年安全防衛的知識,那就來一場大型的教育活動會。然後給大家說一下,現在的教育有校園暴力發生,以後是觸犯了法律的,國家法律的好好的給他們進行一次教育。
C. 青少年校園暴力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學校大門口設立一個警情服務站,一個警員輪班駐回守就能解決答和預防百分之九十九的暴力問題,小孩子對警察的懼怕程度遠超於成人。對孩子進行啥思想教育是扯蛋,怎麼教育?青少年本就屬於叛逆期,要是能教育得過來那學校里全是學習優等生了!學校也沒能力處理這種事情,記過?留學查看?怎麼處理最終也不過是退學處理,沒心思上學的不會怕這些,退學只會將青少年導致更容易受社會不良影響,青少年這個階段教得好不如管得好,等到年紀逐漸增長,青少年才會慢慢懂得自己約束自己
D. 家長怎麼預防校園暴力
您好:
通過對校園欺凌事件的分析,青少年欺凌現象的主要原因:
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未成年人由於年齡較小,通常在10到15歲之間,心理尚未成熟,自控能力弱,常不能有效的控制之間餓行為,容易受不良誘惑,而且做事沖動,不考慮後果,也不考慮對他人的傷害,任性而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偏激粗暴:青少年正處於成長的過程中,遇事不會三思而後行,也少用冷靜和平的方式解決,只圖一時痛快,不顧忌後果,常用直接粗暴甚至是用暴力的方式解決。
二是家庭教育的誤區和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身心健康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某些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中方法簡單粗暴,對孩子常用暴力等方式,導致這些孩子在思維和行為中受到影響,在以後的時間中,這些孩子遇到事情或者與人發生沖突也理所當然的用暴力方式來解決問題,再加上留守兒童的增多,父母家庭教育缺失,隔代教育效果弱化,這部分孩子沒有得到愛的教育,也缺乏怎樣處理人際關系的教育,對這部分孩子而言,也只有用他們所理解的方式來處理問題,結果導致這樣那樣問題的產生。
三是學校教育的失當: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但在校園暴力事件中,學校有著不可推卸的作用。現在的大部分學校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忽略了對學生人格的培養,忽略了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培養,忽略了對學生怎樣處理人際關系的教育,也忽略了對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再加上社會不良文化的影響比如網路暴力游戲,影視中的一些暴力因素等的影響,讓一部分孩子充滿暴力。以及法治觀念的淡薄,讓校園暴力時有發生。
對學生來說,讓校園欺凌事件遠離校園,應從自身做起,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並要學法、知法、懂法、守法、護法,必要時用法律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和努力。
第一,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在學校期間,要積極參加安全健康知識競賽、講座等各種有關自我保護的知識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來學習安全知識,培養自身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比如遇到此類事情而自己又無法解決時,要及時尋求家長或老師的幫助;身上盡量不攜帶太多的錢物;受到暴力侵害時,應機智靈活、沉著冷靜應對,盡量不刺激對方,最大程度保護人身安全,並在事後立即報案。第二,要自覺遵守校紀校規。不遲到早退,不曠課,與同學正常交流交往,有事及時找老師解決,在家中或與父母通電話時,多與他們溝通,讓家長知道你在想什麼,你需要的是什麼,感受家庭帶來的溫暖。
第三,要自覺抵制暴力黃色性質的影片、游戲等。青少年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遠離網吧,不要沉迷於網路暴力游戲,也不要觀看暴力影片、不健康東西等對自己成長有害的東西。
第四,珍愛自己,善待他人,學會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糾紛。生命和健康的權利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我們沒有理由隨意的侵犯他人餓生命和健康的權利,尊重、關愛他人的生命,也意味著更好的關愛我們的足跡的生命。因此對自己的同學,我們不能使用暴力。但自己遭受了欺凌和侮辱,要尋求法律幫助,通過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最好的辦法是依靠老師、家長的力量,依靠法律的力量,來制裁施暴者。
第五,友善與人交流交往,養成謹言慎行習慣。結交朋友要謹慎,要交益友,不交損友、佞友。
要杜絕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給學生提供一個安靜的安全的校園環境,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青少年學生學會自我保護也是關鍵一環,希望我們的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E. 校園暴力傷害怎麼預防
校園暴力作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而預防和減少校園暴力的發生則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只有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都採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共同為廣大中小學生創建一個文明和諧的校園育人環境。
(一).國家的職責
作為國家的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應盡快制訂出保障校園安全的法律法規,為打擊和遏制校園暴力傷害案件的發生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持;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大中小學校安全事故(特別的暴力事件)的監督和檢查力度,完善校園安全的監督管理責任機制,為創建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保駕護航。此外,國家應盡快出台政策,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因「留守兒童」衍生出來的社會問題,特別是安全問題。
(二).學校的工作
1.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小學校學生的必修課
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完善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現代教師要有二十一世紀的教育質量觀和人才觀,切實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各級各類的中小學校都要摒棄過去那種只重視教學成績,輕視德育工作的育人理念。要把學會做人、學會共處、學會求知的育人理念,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要從教育社會學的角度,盡量排除任何誘發、增強及擴大青少年暴力傾向的學校社會環境;要訓練學生應對學習生活中各種壓力的心理承受能力,指導學生建立和諧、友好、可信賴的人際交往關系;教師及德育工作者要善於發現引發暴力事件的苗頭,並對有明顯暴力傾向的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從而使暴力事件能夠被及時消滅在萌芽之中,做到防患於未然。
2.健全校園暴力事件(安全事故)的預防、監督、管理機制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小學校的大多數暴力事件是可以避免的,關鍵在於學校能否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預防、監督和責任機制。每一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要善於發現和化解有可能引發暴力事件的矛盾和問題。一旦發現學生有打架斗毆的苗頭或暴力傾向,除了要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導外,還要用法律、道德、紀律、規章等去約束學生的行為,最大限度地防止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除此以外,學校還可以嘗試與所有的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簽訂安全責任書,使安全責任落實到人,做到群防群治,防患於未然。
3.教師要避免發生體罰或傷害學生等現象的發生。
教師被喻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事的是一項光榮而又神聖的職業。中小學校應抓緊師德師風建設,認真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學校要堅持「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所有教師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質,改進教育方法。要盡量避免去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更不能體罰學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師生間矛盾的激化或傷害事件的發生。
(三).家庭環境
1.轉變教育觀念,遠離家庭暴力。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師,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職能。家庭教育對子女思想品質、性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按照我國《婚姻法》的規定,「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權利,又是父母的義務,並且設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的虐待、遺棄等條款,嚴格禁止親權的濫用[5]。一方面,夫妻雙方應避免因家庭瑣事引發家庭暴力,使子女受到影響或傷害;另一方面,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要避免「棒子頭上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現象的發生。目前,有許多未成年子女情感發育嚴重不足,身上普遍出現了冷漠、孤僻、暴燥等情感特徵,這與子女在家庭受到暴力傷害等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2.轉變人才觀,把子女當人看。
在當前的家庭教育中,許多家庭把智育作為壓倒一切的教育活動。總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若孩子某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或做錯了事都會成為被斥責、遭懲罰(或體罰)的導火線。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長此以往,就會使孩子生活在壓抑和不安的狀態之中。若這種情緒一旦帶到學校後,很可能因為同學間產生矛盾給誘發出來,使其他同學成為被發泄的對象或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因此,家長要切實轉變人才觀,學會尊重子女,把子女實實在在地當人看,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四)社會的責任
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往往與社會環境、不良風氣的影響有著直接關系。一方面,社會各方面要花大力氣,治理整頓不良社會風氣,改善治安環境,特別是要預防發生在中小學校的搶劫、綁架等嚴重暴力案件的發生;另一方面,要限制或禁止媒介對暴力文化的不當傳播(如暴力影片、暴力玩具、網路暴力游戲、口袋書等),以最大限度地凈化文化市場。除此之外,有關部門應嘗試開通「反暴力」熱線電話,對有暴力傾向的中小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同時對遭受過暴力傷害的學生給予及時的心理治療,使之早日擺脫因暴力事件留下的陰影。
(五)青少年學生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中小學生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而家長、老師和社會也不可能時時刻刻地呵護著我們,中小學生只有自己長本事,才能有效防範來自社會生活中的侵權侵害。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中小學生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具體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如遇事不要忍著不吭聲,要及時告訴家長或著老師;身上盡量不攜帶太多的錢物;受到暴力侵害時,立即採取靈活的應急措施,不刺激對方,以減少被侵害程度,事後立即報案。
2.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如交友要謹慎,少與行為不端的人聯系,不要上網交友,更不要網戀或私自會見網友;出外辦事不單獨行動,要與同學結伴而行,以免發生意外。
3.養成謹言慎行習慣。在學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說刺激、傷害別人的話;在公共場合遇到可疑者時,設法避開;化妝、服飾要得體,不要過分暴露;不要貪圖小便宜,不要對陌生人交付現金以及物品;與他人發生矛盾或沖突時,盡量用和緩的語言和手段加以處理等等。
F. 防校園暴力知識講座
5月11日下午,旌抄陽派出所的民警和旌陽鎮司法所的工作人員,為旌陽一小的師生舉行了一場預防校園暴力事件的安全知識講座。
針對近期全國各地多次出現校園暴力事件的情況,旌陽一小特意邀請了旌陽派出所的民警和旌陽鎮司法所的工作人員,為師生們作了這場安全知識講座。講座從校園安全常識、如何識別可疑人員的方式方法、對暴力傷害、挾持人質等突發暴力事故的應急處置方法等幾個方面,教育學生時刻提高警惕,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防範、應對能力。
為加強學校安全保衛工作,積極預防校園暴力,學校嚴格執行專人值班制度、外來人員進出登記制,嚴禁來歷不明人員和車輛進入校園,嚴格執行各項安全保衛措施,為全校師生提供一個安全的學習和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