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校園平台系統
這是一整套關聯的概念
數字化校園,例如減少紙質課本的使用(pad替代),使用電子課件教學,這叫數字化
智慧化校園,通過數字化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用數據結果來指導教學
信息化校園,通過數字化的手段來有效的收集信息,並通過智慧化加以分析,掌握校園的信息
『貳』 多少大學生正在使用東軟數字化校園系統
東軟為中國眾多大學提供數字化校園平台、學生一體化應用系統、BI主題應用系統、人力資源系統、數字媒體播放系統等全面解決方案和產品,以幫助高校建立多層次、創新型、開放式的數字化校園,提高高校學的質量和效益,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主要客戶包括:華東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做教育類的軟體和系統開發待遇應該是不錯的。
『叄』 數字化校園平台軟體有哪些
數字化校園平台軟體包含益教教育學校綜合管理軟體、校園一卡通、智能錄播軟體等
數字化校園綜合管理軟體又包含學校OA辦公系統、精品課堂、教務管理軟體和在線考試軟體、智能排課等。
數字化校園平台軟體很多,要根據你們學校的建設目的進行系統建設
『肆』 數字化校園智能信息管理系統有哪些
最主要看功能,有些只是家校通這種單一的功能呢,下圖推薦 忘採納
『伍』 誰能幫我寫一份關於數字化校園系統投資報告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公道中學
創建數字化校園工作匯報
(2006年12月20日)
一、背景
隨著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信息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工作、學習的各個角落。傳統的校園教育在信息技術的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信息時代的沖擊,同時也在享受著信息技術帶來的一些優點。校園數字化過程中信息流動的及時性及開放性,將使學生和教師的概念以及互動關系均產生了變化,也會給傳統的學校教育帶來挑戰,比如教學管理、考試、授課、答疑等教學過程及其管理過程。但最終將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機遇,社會生存能力和競爭力將會進一步提高。
1、當前教育發展的趨勢。
當前多媒體數字化技術以及國際互聯網技術叩開了學校的大門,作為全新的教學工具與手段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多媒體課件、互聯網主頁、網上多媒體教學、教育資源數字化、數字化服務,一波又一波的沖擊使我們意識到,隨著工業化以後新的「知識經濟」得到來,我們教育形態與學習環境必然要發生一次較為深刻的變化。學校作為准社會組織,要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培養服務精神和團結精神,需要一個較完善的教育環境。數字化校園建設就是為學生營造一個動態開放社會化的學習研究環境,深化素質教育,從而拉動學校跨越式發展。
2、我校概況
我校創建於1956年,是邗江區創辦最早的完中之一。2002年元月、2002年5月學校分別被江蘇省教育廳確認為江蘇省示範初中和江蘇省重點高中,2004年被江蘇省確認為首批江蘇省三星級高中。
學校目前有69個教學班(其中高中35個),3728名學生(其中高中學生2006名),教職工220名,其中專任教師174名(其中高中教師100名)。學校佔地70畝,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學校有較好的辦學條件,圖書館、實驗室、校園網、閉路電視系統、音響系統、多媒體投影儀、相當數量的體育器材與設施以及學生宿舍、食堂、浴室等生活設施,基本上滿足了教學和生活的需要。
3.學校發展的現實需要。
「十五」期間,學校採取自籌資金的形式,先後投資300多萬元加速了現代化教育硬體配置的進程。我校於2005年建成100M校園網,並通過網通光纖接入揚州教育城域網。現配有伺服器3台,學校現擁有學生用計算機328台,教師用機20台,教師筆記本150多台,多功能專用教室1間、網路教室5間,每個教室將於2007年6月前將多媒體電教移動櫃(含計算機、投影機、實物展台及投影屏幕)安裝到位(現已安裝了25個教室),現有2台數碼攝像機,1台普通攝像機,3台數碼相機,刻錄機、掃描儀、列印機等多台。所有教室、辦公室都有信息節點,每個節點都實現了與互聯網的連接,並於2004年建立了「公道中學」網站。
校園內部平台也已架設成功,並成功建立了20多個學生個人網站,各科室、網上專家庫,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等網站,班級網站、骨幹教師個人網站正在逐步完善中。學校現有軟硬體建設已初步達到了創建數字化校園的環境要求。
為此,根據我校發展的現實需要,成立了由校長許興震為組長,副校長沈文濤為副組長,其他領導成員為組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以學校發展規劃的要求為指導思想,以師生共同發展為本,圍繞校園資源、管理、服務三個要素來建設數字化校園系統,依託校園網站平台,構建數字化的科研環境、教學環境、管理環境和生活環境,探索「數字化校園」的建設,不斷以教育的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現我校的跨躍式發展。
二、理論思考
1、有關概念分析。數字化校園包括數字化的網路環境,數字化的教學資源,數字化的教學與學習環境,數字化的管理手段和工作環境,實現數字化學習、數字化教學、數字化科研和數字化管理,創建數字化的生活空間,創建虛擬社區空間,為學生、教師、管理者提供數字化學習與生活體驗,將他們培養成為具備問題解決能力、合作學習能力與終身學習能力的高信息素養的信息化人才。我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實質就是在學校統一規劃下,以校園內部平台為基礎,學校各個職能部門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對全校各種資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優化,實現本校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實現教育和校務管理過程的優化、協調,教師與學生實現教學過程與學習過程的優化,從而實現提高學校教育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2、 數字化校園和教育信息化的關系。「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領域里,全面深人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的過程,其結果是形成一個全新的教育形態。」教育信息化是一個社會過程,這個過程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全新教育形態的技術特徵是數字化、網路化、多媒體化、智能化;其根本目的是促進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提高學校的綜合實力。從表面上看,數字化校園說的是數字空間,教育信息化說的是社會過程,然而,在發展變化的數字空間里,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工具進行環境資源建設以及利用信息資源開展教學、科研、服務和管理活動,也是一個漫長的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而且兩者都強調了在環境、資源建設及教學、科研、管理活動中全面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強調了資源開發和高效利用,強調了最終目標是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管理水平,所以其本質屬性是相同的。
三、實現目標
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核心目標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多層次、創新型、開放式的學校,提高辦學的質量和效益。
1、教學方面。充分利用學校網路平台,建設數字化網路環境,實現高質量教學資源、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的共享與傳播,並同時促進師生互動,促進主動式、協作式、研究型的學習,更好地培養師生的信息素養以及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
2、管理方面。引導和組織全校師生參與數字化積累和數字化服務,實現職能信息管理的自動化,實現上下級部門之間更迅速便捷的溝通,實現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與協調,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滿活力的新型管理機制。
3、培訓方面。增強教師數字化意識,促進教師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現代化,使他們能熟練地運用網路、計算機等技術,能為學生提供盡量多的學習資源。
四、建設內容
(一)數字化資源庫建設研究。
1、數字化資源庫建設方法。
學校通過三種渠道建立了資源庫。(1)師生共建資源庫。教師根據學生能參與互動、自主學習、結合實際、符合時代的要求建立信息資源庫。(2)與省內外、市內外同行加強交流、互通有無,合作開發一些項目,豐富學校資源庫。(3)建立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參與建設信息資源庫。學校建立資源建設評審小組,信息庫資源實行具名制,每學期組織一次評審,通過評審收入資源庫的素材、課件等發給入選證書或獲獎證書,並與年度考核和獎勵掛鉤。學生輸送的資料也通過評比發給證書。
2、數字化資源庫建設成果
(1)媒體素材。包括文本類素材、圖形(圖像)類素材、音頻類素材、視頻類素材、動畫類素材等。
(2)課件與網路課件。分為網路版和單機運行的課件。網路版的課件能在標准瀏覽器中運行,並且通過網路教學環境被大家共享,而單機運行的課件可通過網路下載後到本地計算機上來運行。
(3)專題性學習包資料。建立了研究型專題學習題庫,每學期以教研組為單位製作1—3個專題性學習包,組織學生開展研究型專題學習,並將學生的學習過程、方法、體會、成果等充實學習包。
(4)學科教學設計。對積累的優秀教案,集體備課的資料,教師個人的典型教案,以及各類教學參考、教學設計等進行了分學科建庫存檔,並注意隨時吸收外界新增教學設計。
(5)電子作品。學生和教師將他們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的結果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環境表達出來,(如用Word製作電子作業、PowerPoint演示文稿,FrontPage和Dreamweaver製作的主頁)等等。
經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到目前為止,我校資源容量已達到70G,其中視頻以外資源40G。為教學、科研提供了強大的技術保障,受到了師生的一致贊譽。
(二)數字化校園網路信息平台建設
在開展教學、科研和管理過程中,實現學校辦學的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1、學校管理:包括人事管理、設施管理、會議管理、收發文管理、信息發布管理、文件檔案管理等,實現學校行政管理的智能化,辦公的無紙化、自動化。(校園網)
2、資源管理:包括海量素材應用系統(圖形、圖片、音樂、視頻、動畫)、資源點播系統(課件、教案、電子圖書、教學案例、文獻資料、視頻點播),以先進的技術平台為基礎,以網路課程和素材類教學資源的建設為重點。(eschool)
3、教務管理:包括學期教學計劃、電子課表、電子備課、調課互動安排、計劃總結、教案匯總、教師(學生)獲獎匯總等。將學校的教務管理通過網路數字化實現,並建立起規范的教務電子資料檔案。(自明)
4、學生管理:包括新生報名、學籍管理、獎懲資料、課外活動、學生成長歷程等,系統、全面、科學地將學生在校期間的活動以數字方式詳盡地描繪。(自明)
5、家校聯系:包括學生信息查詢,學校郵件系統(利用學校的大容量郵件系統,通過公布每位教職工的郵件,增強與家長的溝通),以及校園網站欄目中的家長論壇、家長留言板,家長委員會等欄目,有效地整合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資源,充分調動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投入到教育中來。(家校通)
6、校園電視台:包括實況轉播、影視天地、教育活動錄像、課例視頻點播、視頻會議等,以視頻播放形式,真實展現學校開展教學、科研、管理、生活等活動的過程。(video studio、航天自動數字廣播系統)
7、檔案室:利用檔案管理系統實現對檔案的分類、編目、查詢等處理。(STA檔案管理系統)
8、圖書館:包括數字圖書館、電子圖書館、借閱查詢、新書介紹等。(春暉圖書管理系統)
9、會計室:(共創校產管理9.2、逐鹿2代資產管理系統、e財財政管理信息系統)
10、實驗室:(教育裝備管理系統)
五、數字化校園的教學應用。
1、培養一支數字化意識強,能熟練地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並將其充分運用到教學教育實踐中去的教師隊伍,是實現數字化校園的關鍵。學校一方面安排教師外出參加各類信息技術培訓,並經常聘請有關專家到學校進行指導,另一方面組織全校規模的校本信息技術培訓,以校本培訓(《網路入門》)為主,每學期專項培訓,分期分批對全校教師進行現代信息技術培訓,擴大數字化建設的隊伍,使全體教師都能投入到數字化建設中去,提高教師的數字化能力,校本培訓由學校的信息技術骨幹做教師,傳授軟體開發的知識。三是開展活動。學校每年舉辦校級的軟體製作競賽,35周歲以下的教師必須參加,35周歲以上的教師提倡參加。每次參加活動的既有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青教師,也有經驗豐富的教學骨幹,更有年過半百的老教師。四是激勵措施。因為軟體開發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學校對在軟體開發上取得成果的教師在邗江市教育局的獎勵標准上提高一級獎勵,而且對校內競賽的教師也進行一定的獎勵建立、健全了相應的制度,保證教師能積極參與到數字化建設與應用中去。我校的每一名教師都實現電子教案、授課都能熟練使用信息化教學設備,在最近的教學基本功大賽中吳愛華、張強、趙艮平、張金明等老師在市級和區級名列前茅,獲得了學校領導的表彰。
2、培養具有現代信息意識的學生,促進學生學習數字化。利用學習製作專題特色網站的機會,發動學生廣泛參與網站的建設和應用,建成多個學生個人網站和班級主頁,開辟主題式討論區,開展網上大討論,使學生能進行網上的學習和交流。朱兆飛、郭超、胡斌、陳偉等同學獲得了國家級、省級等獎勵,並帶動了開展信息化研究、學習的良好氛圍。
六、實現階段
第一階段:2006年9月—10月,啟動階段。接受任務,建立「數字化校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研究並布置具體任務。
第二階段:2006年10月—11月,具體建設階段。全體成員按要求團結協作完成各自任務。
第三階段:2006年12月初—2006年12月中,查漏補缺階段,針對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進行整改和補救。
第四階段:2006年12月中—2006年12月20日,總結階段。整理材料,完成自述報告和相關材料。
七、結束語
在校領導的關心下,在省、市、區教育系統領導和各級政府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全體職工同心協力,我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得以順利的實行,基本實現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多層次、創新型、開放式的學校,提高了辦學的質量和效益,取得了一批豐碩的成果。我們是最早吃螃蟹的一批,工作中難免有不周到的地方,但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使其逐步走向完善,加速學校的信息化、現代化進程。
『陸』 數字化校園平台
怎麼給你說…
數字化校園
平台是一個比較籠統的說法!
益教
數字化校園平台
包含數字化
基礎平台
也可以說是數字化校園信息平台,這里主要包括數字化
教務管理系統
在內的系統建設;
另外就是益教
雲服務平台
,這里主要是做
雲課堂
等雲服務系統。
『柒』 學校數字化校園平台建設有哪些
數字校園建設應建設兩網五平台:外網門戶、內網綜合業務門戶;教師發展平台、學生成長平台、協同辦公平台、公共資源平台、統一數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