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使用手機的危害
Ⅰ 學生用手機的危害性
1、頻繁用機,損害身心健康。手機是通過無線電波實現其功能的。手機傳送的電波輻射,或多或少地要被人體吸收。科學實驗表明,頻繁而長時間地使用手機,對人體健康帶來一定危害。主要表現為記憶力喪失、睡眠紊亂、心理煩躁、頭痛等。中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期,身體機能還不健全,手機輻射危害身體發育,造成理解力、反應力、記憶力明顯下降,免疫功能失調。
2、考試作弊,敗壞考風學風。 在學業成績檢測時,有的學生通過手機舞弊,弄虛作假,欺騙家長,欺騙老師,自欺欺人,嚴重危害教學秩序,敗壞考風學風,以致不思進取,不專心學習,成績下降,升學無望。
3、亂交朋友,情感糾紛不斷。學生之間有事無事打手機,相隔一步之遙也打手機,同學之間的猜疑,與異性同學交往,很多都是因手機而起。手機已成為中學男女生交往過密的幫凶,加速了中學生社會化。有些學生甚至與社會閑雜人員有聯系,校外朋友一聲呼喚,便謊稱有病請假。這些都給學生思想品質的形成帶來很大麻煩和障礙。
4、破壞校紀,影響教與學。學生用手機躲在被窩里收發簡訊、看小說、玩游戲,不僅影響自己休息,還干擾他人休息,嚴重影響第二天學習效率。課上手機響起來,更會擾亂教學秩序,影響聽課效率,蔑視教師勞動。不僅老師反感,其他同學也極其反感。
5、親情疏遠,教育虛無飄渺。家長由於工作繁忙,依靠手機對學生進行遙控管理,這樣勢必減少對學生面對面的教育機會,減少家長與老師直接的交流與溝通。家庭教育由實變虛,由直接變間接,由親近變疏遠。家庭教育的缺位,會給學生成長造成諸多不良影響。
Ⅱ 中學生使用手機危害的案例,急!!!!!
案例:
只因課堂上玩手機被班主任發現,受到批評教育,學生竟先後用兩把刀砍殺班主任但沒有成功。
今年3月18日8時30分左右,平遠縣一所中學教師穆某發現學生汪某邊上課邊玩手機,兩次要求其
交出手機被拒絕後,穆某遂給汪某的母親打電話讓其勸說,但仍然無效。
之後,心生怨恨的汪某便想要殺死班主任,然後自殺。當日9時20分許,汪某買了兩把水果
刀,10時40分許,就在教學樓二樓走廊等候穆某。穆某出現後,汪某突然用右手握住藏在袖筒里的
水果刀,向穆某的頸部連續揮砍兩刀,被奪下刀後,汪某又拔出腰間的一把水果刀上前砍殺穆某,
當即又被制止。穆某左側脖子被刀擦傷,經鑒定,損傷程度未達到輕微傷。
平遠縣法院經審理認為,汪某的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鑒於汪某未滿十八周歲,犯
罪未遂,歸案後能如實供述其犯罪事實,且其家屬能積極賠償被害人穆某的相關損失,獲得被害人
的諒解,遂判處其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
拓展資料
老師對中學生玩手機的應對措施:
第一,每年新學期開學我都會向學生宣傳使用手機的危害。利用班會,黑板報、宣傳欄等有效陣
地對學生進行教育。用報刊、網路上報道的,生活周圍的活生生事例來教育學生,引導學生認識到
這些危害,形成一個自覺遵守校紀校規的良好氛圍。並且在教室門上貼著十分醒目的警示語:嚴禁
學生在教室使用手機。
第二,爭取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讓家長也知道學生帶手機的危害,讓家長協助管理學生手中
的手機。學生每次放假返校後將手機一律上交,由我登記編號統一保管,每周定時發給學生打電話
給家長匯報學習生活情況。平時有特殊情況也可單獨申請使用。走讀生的手機雖然不用上交,但要
告訴家長進行有效管控,如限制話費,必要時查看通話記錄及時發現問題等。平時多注意觀察學生
上課的表現,看是否有上課時精神狀態差,經常打瞌睡的現象,如果有,則應注意查看他否在休息
時間用手機。
第三,及時發現並處理違規使用手機的學生。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將自己的手機主動上交,可
能會有少數學生不會上交,留著偷偷地用。把不聽話而偷偷使用手機的學生楸出來,這就需要班主
任平時多留心注意觀察學生的一些細微變化。對於被查出使用手機的學生要按照事先制定好的班紀
班規嚴肅處理,教育其他學生要主動地上交手機。達到懲一儆百的效果。
Ⅲ 中學生用手機的壞處
21世紀是人類全面進入信息化社會的世紀.伴隨網路技術的發展和作為通訊工具手機的普及,手機已逐漸成為中學生的新寵.近幾年來,只要你稍加留意,隨處可以看到一些中學生拿著手機侃侃而談.老師在課堂上聽見學生的手機聲已經不是新鮮事.筆者所教的班級共56人,在2002年新生入校時只有兩個學生有手機,到2003年增加10人,到2004年有手機的同學已經達23人.這與發達地區學生使用手機情況(廣州,北京等地學生擁有手機已經超過了76%,重點中學超過90%.)相比比例相對較小,但發展速度已經相當快了.那麼, 中學生用手機一般都做什麼 調查統計:與家 聯系佔38.55%,發簡訊佔52.17%,玩游戲19.13%,上網8.99%,閑聊44.1%.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手機的使用一方面給學生與家人,老師,同學的聯系提供了方便,但手機簡訊,玩游戲和閑聊等給學生帶來的危害卻是巨大的,已經引起全社會的觀注.
一,使用手機對學生的危害
1.影響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
近年來各類考試學生用手機作弊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2004年6月我校期末考試發現個別學生用手機作弊;2004年高考在湖北潛江,石首,南漳都發生了利用手機舞弊的事,再如電白高考舞弊案等.隨著手機的普及與功能的增強,利用手機作弊現象日益增多.而且做得越來越巧妙,如將耳機綁在袖子里,考試時將手靠近耳機佯裝思考,實質在聽通過手機傳來的答案.女生則更方便了,有的乾脆將耳機戴在耳朵上再用長發遮住,監考老師很難發現.此外,學生打手機說謊也是司空見慣的事.特別是部分厭學的學生,明明在網吧玩游戲,他卻謊稱在學校復習功課.有的學生還以簡訊方式捉弄老師同學等.無論是作弊,說謊還是發虛假簡訊都是不誠信的表現,如不及時制止和加以正確引導,會對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帶來嚴重危害.
2,手機簡訊的不良信息危害學生心理健康
繼網路之後,近兩年在中學生中又出現一個新寵――手機簡訊.手機簡訊,是通訊領域的科技創新,為人們相互交流信息,傳遞情感提供了快捷而簡便的現代手段.然而,這又是一個缺乏行為規范且隱秘性很高的"灰色地帶",人們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時,私慾放縱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點也由此顯露.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黃色信息滿天飛,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傳的"色情笑話"和"葷段子",通過手機簡訊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間.眼看著眾多稚嫩的心靈受此污染,已有媒體驚呼"誰來殺簡訊黃毒",卻又都苦於缺乏有力的對策.據調查約有79%的學生說他們用來進行"文字調情".有74%的學生每周發送10多條信息,44%的學生發送20多條信息.北京海淀區法院法官尚秀雲指出,由於手機簡訊隱蔽性強,不易被察覺,青少年學生長期接觸黃色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形成一種心理上不健康的閱讀快感.簡訊過多,會使人心理紊亂,如果手機交流取代了直接交流,會使他們不能接受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懂得尊重別人.英國倫敦大學皇家學院的心理學家格倫?威爾森稱,在80例臨床實驗中,在工作中經常發簡訊的人iq(智商)會降低10%,相當於一整天沒有睡覺,而抽大麻後也只會下降4%左右.而且,簡訊內容一般都未經過濾,正處在"似懂非懂"階段的中學生很容易被不健康內容吸引誤入歧途.此外,青少年使用手機還容易產生攀比心理,影響了青少年心理健康.
3.擾亂課堂紀律
課堂上經常會有手機鈴聲響起,學生發簡訊,交頭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信息,打亂課堂秩序的現象已不偶然.
4,手機輻射影響學生身體健康
手機長期的輻射對學生的身體發育也不利.倫敦大學研究人類腦神經及細胞的蓋爾教授撰文指出,讓正常的白鼠連續接受4小時頻率范圍與手機輻射近似的無線電波輻射後,白鼠的腦細胞,dna結構均有被破壞的跡象.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使用手機時,大腦中吸收的輻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蘭州中西醫結合醫院的梁宣梅說,現在有很多青少年都在使用手機,以為這對身體沒多大影響.其實,青少年的免疫系統比成人要脆弱,所以更容易受輻射影響.事實證明,手機輻射會對青少年腦部神經造成損害,引起頭痛,記憶力減退和睡眠失調.而頻繁玩手機游戲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聾,達到85分貝就有可能損害聽力.
5,引發安全問題,由於手機品牌眾多,質量良莠不齊,消費者難以辯別,再加上使用不當(雷雨天使用,長時間玩電游等),手機爆炸傷人的事時有發生.在一些地方,不法分子利用學生防範意識弱,反抗能力較小,專搶學生的手機.2005年4月22日下午,湘潭縣一中高二學生朱磊在校園內行走時,被突如其來的雷電擊中後當場身亡.事後,經法醫鑒定,雷擊竟然是由朱磊隨身攜帶的小靈通引來的.2004年7月,一位16歲的加利福尼亞少女因手機突然在衣服口袋中爆炸導致二度燒傷的嚴重後果.(《中國經濟時報》2004/07/29)
6,手機費用增加家庭經濟負擔.具有關統計表明,學生使用手機的費用每年最低也在500元以上.
二,學生佩帶手機的原因
學生佩帶手機究其根本原因無外乎有以下幾種:一是某種程度上為了方便家長和學生之間的聯系;二是部分學生追求時尚,攀比成風;三是個別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把興趣轉移到利用手機來玩游戲,發簡訊等.
三,對策
手機漸入校園和課堂,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現象,已經引起社會和學校的高度重視.如何對學生佩帶手機行為進行正確引導呢 我認為只堵不疏是不行的,只靠學校老師的教育而沒有家長的配合與支持也是不行的.
1,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 ."正人先己",教育要先從教師做起,首先要加強師德修養.例如,在上課期間教師不開手機或不帶手機進教室,不輕信虛假簡訊,不發內容不健康的簡訊等.
2,學校要制訂相應規章制度,加強管理,為"校園手機族"戴上"金箍咒".例如禁止在上課期間或圖書館使用手機,一經發現進行批評教育,屢教不改的要採取一些處罰措施,對用手機作弊的行為要嚴厲制止等.上海市建平中學是國內最早針對學生使用手機問題採取管理措施的學校.北京的人大附中,四中,首師大附中等京城名校紛紛作出口頭和書面要求,不提倡中學生進校帶手機.2003年12月1日,湖南師大附中推行"校園文明規約",提倡學生不要把手機帶入學校.2004年以來我校也對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和地點作了明確規定.在我所帶的班還寫進班級公約並納入學生的德育考核.
3,學校應該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注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導,使學生思想上真正實現轉變,把全部精力用在學習上.作為學校可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生佩帶手機的危害,使學生從自身提高認識,從根本上解決同題.本人曾以"中學生使用手機的利弊"在班上展開討論,正反雙方都從網上,報刊和現實生活中搜集了大量資料和素材,討論非常激烈.活動結束時同學的口號是:別讓手機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拒絕不良信息,做文明公民!
4,教會學生正確使用手機.師生共同收集和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手機的性能和對人體的危害,教學生盡量讓手機遠離腰,腹部,不要將手機掛在腰上或放在衣服口袋裡.雷雨天盡量不使用.外出時可以把手機放在書包里,這樣離身體較遠.使用耳機來接聽手機也減少手機輻射的影響.至於手機引起的犯罪問題,要教學生別給陌生人回信,不公開自己的手機號碼.不輕信虛假簡訊,不發內容不健康的簡訊等.
5,學校要與家長配合.通過調查發現,許多家長對手機輻射危害人體健康知知甚少,對學生用手機多數時間是發簡訊和玩游戲,他們也是半信半疑,而對打手機說謊更顯幾分無奈.因此,作為學校和老師要通過一些活動讓家長充分認識學生佩帶手機的危害,主動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如限制話費,必要時調取通話記錄及時發現問題,老師與家長經常保持聯系等.
6,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出台一些措施,明確對用手機考試作弊這種行為的處罰手段,徹底杜絕利用手機考試作弊現象的發生,做到"防患於未然;同時也讓學校和教師"有法可依".
7,社會輿論也要加強對學生思想的引導.只要社會各界達成共識,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學生佩帶手機所帶來消極因素就會漫漫改變.
8,政府應盡快制訂相應的法律法規.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黃志堅教授說"目前,影響我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障礙因素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一為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二為"望子成龍"中的重心失誤,三為文化市場上的審美錯位,四是網路,簡訊的監管乏力".現有法律對不良電子信息危害的行為,並沒有作出相應的規定,目前僅能根據治安管理條例,對發送淫穢黃色手機簡訊的行為進行處罰,這樣的打擊力度遠遠不夠.因此,建議政府應盡快完善立法,各有關部門要依法治理利用電子郵件,手機簡訊等遠程通信工具和群發通信傳播有害信息,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
Ⅳ 青少年使用手機的利弊是什麼
青少年使用手機的好處在於方便家長聯系孩子,也方便孩子隨時查閱資料資訊等。
壞處就是影響學習、影響他人和集體;手機輻射影響身體健康;移動上網,防不勝防等。
Ⅳ 中小學生使用手機有什麼壞處
一、荒廢學業
自從電子游戲出現之後,就成為孩子的「學業殺手」,從游戲機,到電腦,再到現在的手機,載體不斷在變,游戲不斷在變,不變的是孩子貪玩的本性。
手機游戲與以往的電腦游戲不同,要玩電腦游戲你得有電腦和網路才行,目標很大,最嚴重的是逃課去網吧打游戲,但這種情況在晚上很難發生。而手機非常便攜,利用無線網路,因此手機游戲可以隨時隨地地玩,危害甚大。
四、違法犯罪
色情與暴力是網路世界的兩大毒瘤,而網路世界的各種行為往往也在打著擦邊球。手機游戲往往是最能體現這兩者的內容了。
目前最流行的手機游戲主要分為戰斗類的動作游戲,和策略類的文字游戲,前者充斥著各種暴力的內容和元素,而後者則是色情擦邊球的溫床。
許多家長反應,現在的小學生什麼都懂,光這一點就足夠引起大家反思了,大家可以想像,暴力,色情渲染+學生自控力不強=?
嚴格限制孩子玩手機游戲,是每一位家長的責任。
Ⅵ 中學生使用手機有哪些危害
進入信息化社會,手機成為中學生的新寵。現在學校內使用手機的情況已經普及。學生人手一部手機。學生帶手機,歸納起來「一利十危害」。一利是方便了家長與學生的聯系,但危害要多得多,可概括為十項:
1、頻繁用機,損害身心健康。手機是通過無線電波實現其功能的。手機傳送的電波輻射,或多或少地要被人體吸收。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使用手機時,大腦中吸收的輻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青少年的免疫系統比成人要脆弱,所以更容易受輻射影響.,頻繁而長時間地使用手機,對人體健康帶來一定危害。
2、考試作弊,敗壞考風學風。在學業成績檢測時,有的學生通過手機舞弊,弄虛作假,欺騙家長,欺騙老師,自欺欺人,嚴重危害教學秩序,敗壞考風學風,以致不思進取,不專心學習,成績下降,升學無望。
3、不利成人成才。手機上網、聊天、網路游戲、不良簡訊,以及huang賭毒嚴重毒害青少年。
4、破壞校紀,影響教與學。學生用手機躲在被窩里收發簡訊、看小說、玩游戲,不僅影響自己休息,還干擾他人休息,嚴重影響第二天學習效率。
5、親情疏遠,教育虛無飄渺。家長由於工作繁忙,依靠手機對學生進行遙控管理,這樣勢必減少對學生面對面的教育機會,減少家長與老師直接的交流與溝通。
6、亂交朋友,情感糾紛不斷。學生之間有事無事打手機,相隔一步之遙也打手機,同學之間的猜疑,與異性同學交往,很多都是因手機而起。
7、配帶手機,學生安全無保障。一些學生在回家路上玩手機,不注意路上的行人和車輛,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8、手機消費,加重家庭負擔。有些同學玩手機到了瘋狂的地步,打電話、發簡訊那是家常便飯。有的學生手機費用極其高昂,少的百元,多的達數百元。中學生使用手機是一種新的消費,也是一種不健康的消費,大大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不利於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與培養。
9、炫耀攀比,助長享樂思想。有手機的學生到處炫耀,相互攀比,看誰的手機檔次高。沒有手機的學生羨慕有手機的學生,總是找出若干理由,要求家長為之配備手機。
10、分散注意力,學業成績下降。配有手機的學生,大多數有上課玩手機的習慣。課間就那麼幾分鍾也要玩玩手機,對手機十分牽掛與著迷。在這種情況之下,學生很難集中精力聽講、學習。
Ⅶ 中學生使用手機十大危害
一、影響學習、影響他人和集體
學生自控能力較差,當他們對課堂內容感覺枯燥乏味時,就會用手機玩游戲、發簡訊,甚至通話,課堂紀律及聽課質量受到影響。有的學生上課不關機而是把手機調為震動,一旦有電話打進,往往是想接又不敢接,並猜測是誰打來的電話,從而無法集中精神。
二、談情說愛的幫凶。
中學生「早戀」對學習的危害應是大家公認的,手機已經實實在在地成為了中學生「早戀」的「幫凶」。
1、手機是他們談情求愛的工具和媒介。
2、手機是他們受到騷擾的「罪魁禍首」。(特別是女生)
三、考試作弊。
不少學生利用手機在考試中發簡訊答案,甚至有的同學在網上直接搜索答案和作文範文,嚴重違反了考試規則,造成考試舞弊。
四、攀比成風,鋪張浪費。
學生買手機,很多人眼紅,想自己也有一部手機好在同學面前炫耀。手機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快,功能也越來越全面,手機功能的攀比現象越來越嚴重,有的同學每月花在手機上的費用少則幾十元,多則兩三百元,鋪張浪費給家庭造成很大的負擔。
五、手機管理引發新矛盾
。學校是公共場所,手機存放非常不便,導致部分同學手機經常被偷。由於學校明令禁止帶手機進校園,手機得不到學校保護,導致同學間相互猜疑甚至報警,影響同學關系,影響正常學習、生活秩序,誘發新矛盾。
六、 手機輻射,影響身體健康
。一些資料研究表明低強度電磁輻射長期照射會影響身體健康,諸如頭痛、頭昏、乏力、失眠、脫發等症狀。長期使用手機可引起神經衰弱症狀發生率增加不少青少年由於過度使用手機,使手機成為他們生活的中心,一刻也離不開。一旦離開,他們的情緒就會出現極端變化,變得煩躁不安,情緒低落,抑鬱寡歡。甚至很正常的手機沒電、信號減弱等情況,也會造成他們的緊張和焦慮,這些都是「手機中毒綜合症」的表現。
七、侵犯他人隱私
。學生喜歡拿著「攝像頭」手機偷拍,作為談資笑料;甚至故意將惡搞的情景拍下來發到網上,宣揚不文明行為,在不知不覺中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
八、手機陷阱
。如今,利用中獎、謊稱家人出事行騙的簡訊比比皆是,成人笑話和不良簡訊令人防不勝防,占卜、整蠱和無聊簡訊更是鋪天蓋地。學生們心智尚未成熟,而且沒有社會經驗,很容易上當受騙。
九、惹是生非。
一些學生閑來無聊,用手機到處招惹是非,侮辱他人,引發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爭執,甚至引發惡性的打鬥事件。十、移動上網,防不勝防。
青少年沉溺於網路一直是老師家長頭疼的問題,雖然反復教育,但網路游戲、網上聊天仍然像磁石一樣吸引著青少年。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同學甚至通宵達旦在被子里上網,嚴重影響身體和學習。 同學們,手機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確實危害不小。其實,我剛才講十大危害時,很多同學都是可以對號入座的。在次,我再次重申學校「禁止學生帶手機進入教學區」和「禁止在學校充電」的強制性規定,希望同學們遵守和服從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