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招標
Ⅰ 私立學校修建是否必須進行招投標請給出有效法律依據!
不需要的。
依據《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第八條規定:國有資金占控股或者主導地位的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應當公開招標;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邀請招標:
技術復雜、有特殊要求或者受自然環境限制,只有少量潛在投標人可供選擇;採用公開招標方式的費用占項目合同金額的比例過大。有前款第二項所列情形,屬於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項目,由項目審批、核准部門在審批、核准項目時作出認定;其他項目由招標人申請有關行政監督部門作出認定。
(1)校園文化招標擴展閱讀:
招投標的相關要求規定:
1、招標人應當按照招標文件規定的時間、地點開標。投標人少於3個的,不得開標;招標人應當重新招標。投標人對開標有異議的,應當在開標現場提出,招標人應當當場作出答復,並製作記錄。
2、除招標投標法第三十七條第三款規定的特殊招標項目外,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其評標委員會的專家成員應當從評標專家庫內相關專業的專家名單中以隨機抽取方式確定。
3、投標人撤回已提交的投標文件,應當在投標截止時間前書面通知招標人。招標人已收取投標保證金的,應當自收到投標人書面撤回通知之日起5日內退還。
Ⅱ 為什麼每任校長都熱衷校園建設呢
其實我們應該換一種思維去看待校園,校園是什麼呢?它其實就是一個大家庭。我們來回顧一下自己在我們所在的家庭當中,家裡面的人都在努力的去工作和打拚,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家過得更好,我們可以發現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家裡面的各種電器越來越先進,各種各樣的設備也越來越多,我們在努力的過程當中,其實就是在不斷的建設了自己的家庭,那麼校園呢,它作為一個大家庭,之所以被歷任校長建設也正是這個道理。再一個就是校園的硬體建設,校園的硬體建設包括多個方面,比如說校園的牆體進行了翻新,校園裡面的設施進行了翻新,現園裡面增加了一些新的設備等等,這些都屬於校園的建設,因為校園像我們人一樣在不斷的成長,就像你家在不斷的增添新的傢具一樣,校園也是同樣如此,校長作為校園的主人,他一定是倍加愛惜自己的學校的,所以說他會熱衷於建設校園,這一點也不奇怪。校園建設中,文化建設和硬體建設,他們是兩個相輔相成的東西,兩者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一個校園當他的設備跟上來了,那麼他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活動也勢必會越來越好。
Ⅲ 題目2:共建和諧校園文化
構建和諧校園之我見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胡錦濤總書記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特徵的闡述。那麼,和諧學校應該是怎樣的呢?
首先,校長的辦學追求是和諧的。一名優秀的校長應具有「科學發展觀」和「全人教育觀」。他能用眼睛觀察世界,用頭腦思考問題,拋棄急功近利,驅除患得患失,不隨波逐流,不人雲亦雲。當素質教育的N條規定如一道道「金牌」讓人肅然起敬的時候,他不會奉若聖旨而輕視了課堂教學、忽略了教研考試;當應試教育的升學指標如一道道「緊箍咒」讓人手心冒汗的時候,他不會趨之若鶩而因此取消了藝術體育、放棄了社會實踐;當許多校長沉醉於教育設施的現代化、正對「生機比」津津樂道的時候,他已經將目光投向教師隊伍的現代化,把促進專業發展、提升教師素質放進了工作的議事日程,把「硬體硬、軟體更硬」作為努力的目標;當許多校長為日常管理達到了制度化、規范化甚至「軍事化」,把人管得服服帖帖而沾沾自喜的時候,他已經站在了人文化、特色化、品牌化辦學的平台上,倡導個性發展,實踐開放教育。在他的努力經營下,學校猶如一個大家庭,處處彌漫著濃濃的親情和友情,教師之間在思想上互相幫助,業務上互相切磋,生活上互相照顧,就像兄弟姐妹,人人被重視,人人有舞台,歸屬感在心底油然而生。
其次,教師的專業水平是和諧的。作為一所和諧學校的教師,要上能適應學校與時俱進的需要,下能服務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他人格健全,誠實可信,愛好讀書,知識豐富,機靈而不失原則,敏感又不乏沉穩,激情與理想並存,睿智與幽默兼備,積極的人生態度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呼應,樂觀豁達,勤勉上進;學生進步時,他會自然地翹起大拇指,稱贊之餘不忘提醒一句「別驕傲」;學生犯錯時,他會正確指出,並鼓勵學生好好努力;在他的課堂上,學生能夠時時體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知識得到積累,智力得到開發,能力得到培養,情感得到陶冶。
再者,學生的校園生活是和諧的。在和諧的校園里「做一個身心健康、基礎扎實、思維靈活的人」是學生的努力方向;「學會鍛煉、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交往、學會合作」是學生的必修課程。學生不必埋頭做題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平等地和老師、同伴展開討論,他們能經常走進社區、走進大自然,了解民風民情,感受本土文化……在這里,孩子的天性得到淋漓盡致的釋放,童年時代的種種美好回憶將伴隨他們度過幸福的一生。
以上所述,涉及到的學校內部的三個因素,也恰恰是一所和諧學校標志性的因素。除此以外,我心中的和諧學校與政府部門的關系、與兄弟學校的關系、與家庭的關系、與社區的關系也是和諧的。他們之間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工作互助,職責互補,同心合力,耕耘出一片適宜和諧學校生長的土壤。
重視學校、家庭與社會教育的和諧發展
江蘇省南通市開發區實驗小學校長張傑
民主和諧的校園建設不應該僅局限於校園內,而應努力與家庭、社會教育有機結合,和諧發展。社會是育人的大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大課堂,無論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還是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們都主張教育與生活的一致性,強調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學校管理的開放性,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學生走出教室,置身社會,在生活中學習。當今社會紛繁復雜,讓學生關注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需要學校社會的共同配合,正確引導,才能防止社會的負面影響給青少年帶來傷害。我們期待著「和諧社會」的構想盡快變為現實,給學生提供成長的肥田沃土。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往往是無言的規范,對孩子的影響勝過千言萬語。父母為孩子創造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環境,是教育孩子的關鍵。學校要通過家庭訪問等多種方式與學生家長建立經常性聯系,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為子女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要充分利用家庭這一重要的課程資源,提供有關教育資訊,讓家長明確良好家庭教育的標准;針對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及時給予解答和幫助,努力創設學校教育環境與家庭教育環境和諧發展的課程環境。
建立和諧校園需要一支積極向上的幹部群體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實驗小學校長王雪萍
第一,要有明確的學校發展遠景。
確立共同的發展遠景,是全體教職工共同努力的目標,是增強凝聚力的關鍵。校長要注重發揮骨幹教師、黨團組織、教職工代表大會的作用,以尊重人的自我驅動力,採取非強制性的柔性管理,把學校管理目標變為人們的自覺行動。我們根據柔性管理的要素與特徵,首先建立了現代管理的信息網路平台,充分發揮各處室協同教研組和備課組的互動作用,引導廣大教師自覺投身於教育教學改革中,自覺進行學科課程改革和教學課題的探索。在管理中建立起培養和評選不同層次優秀教師的激勵機制,逐步實現由單一激勵轉為整體配合激勵,由管理者對下層的激勵轉向組織成員的自我激勵。開展以增強內部凝聚力為目的的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促進優化學校管理,實行以人為本的情感管理和以制度建設為本的科學管理兩者相結合的管理模式。使全體教職工對學校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將學校的發展規劃變成自己的行動目標,形成一種共同的發展遠景。
第二,要有一支積極向上的幹部群體。
作為管理者,首先要認識到管理是一種服務,學校管理的藝術是服務的藝術,在學校管理的諸多要素中,人是最能動、最積極、最具創造力的要素。人的作用的發揮是管理藝術中的靈動要素,要通過幹部與教職員工的互動才能調動出來。其次,要認識到管理是一種教育活動。教育活動就具有示範、合作、互動功能。管理中如何調動教師對學校發展及自身發展的積極性,提高管理效率是十分關鍵的。學校領導者要全面、發展、辨證地看待教師,承認教師客觀的差異,公平調控差異,要為每一個教師的智慧和才能的發揮創造機會和條件,創造民主、積極進取的學術氣氛,給教師發展的空間,全力營造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和民主平等、團結尊重的校園環境。
幹部和教職員工之間是否融通、信任、合作,關繫到學校管理是否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形成和諧的干群關系關鍵是幫助教師牢固樹立敬業精神和樂業的態度,增強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幹部群體的民主意識、服務意識、指導能力和業務素質會直接影響教師的工作情緒和積極性,因此,幹部群體要樹立良好的榜樣,起到示範帶頭作用。
求真·人本·溫馨
江蘇省無錫市育紅實驗學校校長強洪權
和諧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融洽。和諧之情賞心,和諧之畫悅目,和諧之聲爽耳,和諧的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和諧的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建設和諧社會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理想。學校伴隨著人類社會進入了「文化」的時代,充分體現教育對人的發展的終極關懷需要「求真、人本、溫馨」的人文環境。因此,構建和諧校園,要從建構學校文化入手,堅定不移地走求真、人本、溫馨之路,以提升學校的文化品味,全面促進學校發展。
辦學理念——求真
辦學理念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對學校歷史與傳統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學校未來的一種概念定位。辦學理念既是宏觀的也是微觀的,一個好的辦學理念,從宏觀上說應是具有獨特的凝聚力、感召力;微觀上說,它體現在學校工作的每一處,與教師的追求、學生的發展緊密結合,被學校的每一個人普遍認可,能激勵他們為之不懈努力。
以「和諧」為目標的學校文化,要在社會、家庭和學校之間形成一種默契,對學校的核心理念達成共識。求真務實是這一共識的重要基礎。求真務實的辦學理念既要體現對學校傳統的繼承,又要體現時代發展的需求;既要體現對學生發展的關愛,又要體現對教師發展的關注。這樣的辦學理念才能成為指引發展的靈魂。
幾年前,我校根據主體教育的實踐經驗,提出「教育就是服務」的辦學理念,以「教育為學生的成長需要服務,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服務,為社區的文化建設服務」為核心思想,全面啟動教育服務工程。應該說,以服務為核心的教師意識、領導意識的轉變與和諧校園的建設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學校教育與社會、家庭的教育達到了較好的結合,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平等地位得到了落實。「服務於每一個不同個體的發展」讓因材施教進一步體現,「由服務對象說了算」使教師評價的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學校求真務實的辦學理念得到了較高評價,為和諧校園的建設奠定了基調。
制度文化——人本
和諧的交通是因為有了交通規則的保障,和諧的社會需要法制的保障。科學的不一定是人本的,但人本的必須是科學的。所以和諧校園的建設需要構建科學的、民主的、人本的學校管理制度文化,讓所有師生每天都生活在一個規范有序又富有人文和民主氣息的環境里。在這樣的環境中,領導和教師、教師和教師、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諧融洽。
和諧校園的制度文化需要將科學的管理方法與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有機結合,既要充分考慮科學制度下的井然有序,又要以尊重和發展人為核心,努力提升人的生命價值,滿足人的自我實現。要努力構建著眼創新活力、體現人文情懷和團隊精神的制度文化,讓廣大師生在有序中能充分發揮他的生命潛能,不斷追求,不斷發展。
我校建立了重大事項領導班子集體決策制度、校務公開制度、重大基建和采購項目招標制度、幹部提拔競爭上崗制度、教職工聘用制度、服務對象測評制度、教師能績積分制度、教師(學生)意見及時反饋制度、後勤維修24小時承諾制度,等等。這些制度經過多次的討論,從教師中來,讓廣大教師參與了學校重大改革與發展的決策過程,增強教師們的主人翁意識。在良好的制度保障下,多勞多得、優勞優酬、人盡其才的風貌正逐步呈現出來。我想,這也應該是和諧校園的境界。
學校的制度文化是在日常管理的實踐中形成的特有的管理思想,建設之後的運行和參與尤為重要,它決定了每個人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實效性在工作中的發揮。
人文環境——溫馨
「有一點壓力,但不覺得壓抑」,學校人文環境的創設與學校外部環境相比,前者更為重要。和諧的校園是一個溫馨的家園,它讓師生的思維在自由中伸展,智慧在愜意中放飛,每一天都成為自己生命歷程中燦爛的一頁。
在教師管理中,我們要為他們搭建民主、平等、發展的平台,真正落實為教師專業發展服務的理念,不以行政命令壓抑教師的個性,讓教師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在教學上,既要加強研究,又要充分相信教師,鼓勵教師進行教改實驗,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嚴謹高雅、務實進取,只有在溫馨的人文環境中,教師的職業意識、價值取向、教育思想才能與學校的主體文化協調一致,融入學校文化的主流。
在學生管理中,我們同樣要為個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尊重和引導生本文化。堅持育人為本,堅持發掘人的創新潛能和弘揚人的主體精神相結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課程資源,逐步引導他們學習上自主,行為上自律,人格上自尊。
Ⅳ 我們是一家校園文化建設公司,涉及到校園綠化,體育場建設,大門設計施工,需要什麼資質
錢,這是最終要得
Ⅳ 校園文化建設投標需要具備什麼東西
天之驕子
並非天堂
和
伊甸園
但是
青春無悔的時期
不論斗轉星移
物是人非
歲月變遷
溜走的是人
在這里
只有永遠的青年
為生命最壯碩的生命力的勃發里
對科學心智的智慧高峰的攀登里
以最大的勇氣和力量主動來的人
學習
進步
先進
成長
准備好
一切搏擊長空的羽翼
知曉了所有長征艱辛
於是,就一定揀直了生命的軌跡
以最強壯的自己
去追順利的前程
我愛我學友
我愛我青年
即使灰飛煙滅
是戰火,也燃燒了
縱使普天同慶
在太平盛世,順利,開組了馬力,極速將從此不息
Ⅵ 深圳有個學校的校園文化采購工程招標價是120萬,那我應該報多少最合理中標
你要先看看招標文件中的評分規則:
1、如果是最低價中標,那當然低於10-20%都可以,不過千萬別低於成本惡意競爭。
2、如果是平均價中標,那就低於120萬元的0-8%范圍內進行報價。當然如果能了解競爭對手的報價再統籌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