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校園籃球文化

校園籃球文化

發布時間: 2021-04-13 23:54:22

什麼是籃球文化內涵

籃球是什麼?我們的答案多半是「一項運動」,而在美國人看來它不僅僅是比賽還代表著一種特殊內涵,就像爵士樂和貓王一樣在美國文化中占據著重要位置。

1891年,美國的史密斯博士發明了籃球,他的初衷是為了在冬季豐富學生們的體育課內容,因此籃球也稱得上是真正屬於大學生的運動。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到美國的NCAA全美大學生聯賽,它是NBA的後備人才庫和支撐籃球王國的基座。著名的NCAA冠軍堂就坐落在印第安納波利斯,那裡記錄著NCAA和籃球的歷史和榮耀。利用世錦賽休戰間隙,記者來到那裡品嘗籃球的味道。

一樓的展廳內陳列著NCAA的冠軍獎杯依舊光芒四射,摁下展台上的電鈕,多年前NCAA冠軍決賽的現場錄音穿越時空流淌出來。二樓左側有一個模擬的球隊休息室,旁邊的房間是一個小型球館,裡面的布局是美國大學校園球館的標准配置:一塊籃球場地、一個老式球櫃和半邊看台。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都會忍不住手癢上場比劃一下,體驗籃球的樂趣。右側的展廳里懸掛著許多珍貴的黑白照片:史密斯博士手拿籃球凝視前方,最早使用的桃木籃筐;黑人在紐約街頭鬥牛等。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那裡遇到了史密斯博士的孫子安·史密斯,他拿出一個手提箱向記者展示了史密斯博士發明籃球運動制定規則的原始手稿。參觀之餘,記者還買了一張籃球明信片,上面寫著:「強身健體、磨煉意志、 陶冶情操——籃球之父史密斯」。這就是籃球,這就是文化。

如何看待CUBA對校園文化的影響力

如何看待CUBA對校園文化的影響力

校園體育文化是一種有著深刻內涵和豐富外延的獨特的文化現象。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體育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這種特定的文化氛圍,對於高校加強素質教育,樹立良好的校風、學風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它是在校園這一特定環境中為校園群眾所共建、共有、共享的體育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這樣,整個校園文化才會向生動活潑、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
自1996年創辦至今的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簡稱CUBA),是中國體育史上第一個採用社會化、產業化運作模式的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將一種奮斗、合作、拚搏、進取的籃球精神帶人校園,它以不懈的探索和卓然的成就,將籃球運動在高校的普及和提高推到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也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平台和載體。
2.CUBA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促進
2.1CUBA聯賽突出和豐富了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內涵。CUBA籃球運動屬於社會文化范疇,是校園文化的一種載體和有機組成部分,已成為大學生活不可缺的內容之一。CUBA在大學校園找到了自己廣闊的空間,通過此項活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團結、拼搏精神、體育健康觀念等,這項賽事的創建向人們詮釋著中國籃球的新感覺,文化素質最高、體育文化最濃、比賽場次和現場觀眾最多、賽期跨度最大、地域分布最廣、媒體支持強勁、社會形象最佳……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育人氛圍。
2.2CUBA聯賽有助於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CUBA的巨大成功,就在於注重「人才的培養」,堅持按教育規律育人原則,把教育和體育合二為一,突出教育特色,成為CUBA區別於國內其它聯賽的鮮明特徵。經過籃球方面的訓練,大學生的心裡素質往往經得起挫折,使學生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對「身」與「心」的健康發展有較深層次的理解,對大學生優秀道德品質和心理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CUBA可以使學生認識體育的價值、運動的樂趣,了解和認識體育對個人和社會的積極作用以及貢獻。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意識和價值觀,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促使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2.3CUBA聯賽展示各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特色。目前各高校把承辦CUBA賽事看成是宣傳學校,與兄弟院校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同時可以提高學校知名度,還增加了學校的無形資產。
CUBA堅持它的育人主張和文化特色,它與全面教育、校園體育文化發展、培養學生優良品質和精神、學校的形象宣傳等聯系在一起。幾乎每到一地都會開發出新的節目,利用各種形式新穎的表演不但烘託了現場氣氛,同時也向人們充分展示了自己學校的文化特色。各種活動的開展,不僅為高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開辟了一個新的渠道,又會反過來促進CUBA聯賽的發展。
3.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
3.1CUBA聯賽突出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特點和亮點。隨著高校素質教育的推進和發展,高校推進體育文化建設必須轉變觀念,打破舊教育觀念的束縛。體育教學應從體育的客觀過程和體育運動的各種規律等知識入手,結合普通高校體育教育的特點,選擇適合大學生需要的體育知識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和認知能力,吸引更多的學生積極參加到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中。真正把體育、體育文化建設放在學校發展戰略中考慮。同時,要大膽創新,從學生個性發展的角度認真抓好校園體育文化,並通過校園體育運動競賽和運動實踐活動,鍛煉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培養拼搏進取、敬業篤學的精神以及團結協作、公正、公平的競爭意識,突出高校體育文化的特色和亮點,營造健康、快樂、積極參與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氛圍,樹立高校體育文化的形象,使每一位學生受到全方位的感染和鍛煉。
3.2CUBA聯賽構建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北京奧運會所蘊含的人文思想、奧運精神以及所營造的體育文化氛圍也正是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目標。
校園體育文化也應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把廣大學生發展需求方面的建設作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出發點、歸宿點和最高人文價值目標。以弘揚人的生命意義和價值意義為教育目標,充分遵循並尊重人的個性和身心發展規律,發展人的自主和獨立意識等行為特徵,鼓勵和促進人的創造才能的生成和成熟。構建「以人為本」的現代體育教育觀,是新時期下社會發展對體育的必然要求。
3.3CUBA聯賽積極推進高校體育文化建設與社會的良性互動。高校體育文化是社會大文化的一小枝,它離不開社會大環境。只有不斷地從主根系中吸取養分並適時地實現與其它枝乾的信息互換、互相協作、才能枝繁葉茂。高校必須邁出社會化改革的關鍵一步,實現高校體育文化與社會文化接軌。做好校內校外協作,處理好體育與其它學科的關系,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關系,創造一種濃郁的高校體育文化氛圍,才能將高校體育、體育文化建設推向前進。這不僅有利於學校更多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適應社會需要,也是高校體育走向社會、在生機活力中持久快速發展的重要措施。
3.4CUBA聯賽促進高校體育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高校體育文化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使命。高校體育文化在高校甚至社會所產生的精神效應是正面向上的、拼搏進取的、奮發創新的。CUBA把籃球賽事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熔為一體,賽事每到一地,都要利用開幕式、閉幕式及比賽間隙,推出承辦院校最有特色的文體節目。在體育比賽、體育活動中享受競爭的樂趣,享受競技者高超的技藝,以賽事為平台充分展示院校風采。同時,各承辦院校也緊密結合賽事,在校園內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園籃球文化活動,宣傳CUBA,烘託大賽氣氛,使CUBA聯賽的影響遠遠超過了籃球比賽本身。不僅推動了校園籃球運動的發展,對校園文化建設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並且對社會文化也具有很強的輻射作用。
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對高校體育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價值的認識,加強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發展和繁榮高校體育文化。

⑶ 如何營造大學校園籃球文化

宣揚籃球運動

⑷ 籃球文化對大學生有什麼影響(請具體說明)

(一)校園籃球文化的健身功能
據研究,籃球運動的發明者發明籃球之前就具有明確的目的:那就是要發明一項學生們喜歡的新的室內運動項目,讓更多地人參與活動,通過身體鍛煉,使青年人的身體、心理和精神達到最佳的水平。這一目標所體現的實質是使參與籃球運動的學生們在身體上和精神上得到健康的發展。
為籃球運動的誕生提供借鑒的是各種球類游戲,在籃球運動產生就有多種球類游戲出現,如棒球、冰球、曲棍球、足球、水球等。正是這些球類游戲以及更早的瑪雅人的球類游戲為奈斯密斯提供了發明籃球運動的形象思維。
實際上,球類游戲是通過一定形式的身體活動達到健身強體的目的,其健身功能是在游戲中體現出來的。在人類的原始時期,游戲作為一種娛樂活動,大多是順應教育後代的需要,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這種游戲僅僅是簡單的身體活動,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人們在游戲中不僅需要進行身體運動,同時要滿足精神和心理方面的追求。籃球運動的發明者最初提出的身體、心理和精神達到最佳水平的目標,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籃球運動健身功能的價值認識。從生理層面上看,從事籃球運動能夠發展體能,促進人的身體健康,比較而言,籃球運動在發展體能方面的優勢在於能夠全面的發展人的身體素質,同時改善人的感受器官和神經系統的功能。從事籃球運動可促進人的心理健康。作為集體的運動項目,籃球運動無疑為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往提供了理想平台,在運動過程中得到愉悅身心。
籃球運動屬非周期性運動項目,與周期性運動項目重復某一種動作比較,籃球運動的技術動作復雜多變,能夠全面發展人的走、跑、跳等基本能力,使人體的素質得以平衡地發展。籃球運動還能夠提高人體感受器官的功能,提高分配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及時間、空間的感受能力和定向能力,提高中樞神經的靈活性以及協調、支配各器官的能力。在當今社會生活中,諸如電腦操作、車輛駕駛等對人們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上述能力的發展日顯重要。
發展體能的目的是通過對人體施加一定的運動負荷來實現的,作為健身運動必定要有較大的適應面,就要求籃球運動的負荷具有可調控性。採用不同的運動形式可以對運動的負荷進行調節。「如一對一的鬥牛、半場3對3比賽、全場5對5的比賽,運動者可以根據自己自身的需要進行運動。」籃球比賽中雙方都有一定的主動權,以對比賽的節奏進行控制、調節運動負荷。籃球比賽的特點是在若干強度的比賽片段之後均有短暫的休息時間,人體可以得到相應的恢復。運動生理學的研究認為:籃球比賽的中人體的供能形式為有氧供能,這表明在籃球比賽中,長時間、大強度的運動並不是多見的,運動負荷的特點使得籃球運動可能成為具有廣泛的健身的運動項目。
因此,校園籃球文化具有最明顯的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它的健身功能。通過籃球運動在大學校園當中的發展,形成了一種校園籃球文化,它使得更多的大學生參加籃球活動,在競技體育的形式下,激烈地身體對抗,不斷的奔跑,跳投,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加強了大學生對身體健身的意識。
(二)校園籃球文化的娛樂功能
通過參與籃球活動,學生可以學習和掌握道德文化,娛樂知識,技能和方法,同時也能夠增進友誼,陶冶情操,得到精神享受。很多大學生深深體會到,籃球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是一種放鬆和調節生活、學習的科學方法,更是一種娛樂的自我過程。它能使學生成為主導的體育實踐者,從而為終身體育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使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得更加文明、健康、幸福。
(三)校園籃球文化對大學生精神文明建設的功能
在當代大學校園中,觀看NBA比賽已經形成了一種風靡的文化。校園籃球文化的發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於NBA比賽的傳播。通過觀看NBA比賽也可以體現出校園籃球文化對於大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大的作用。2008-2009賽季NBA的宣傳口號是「where amazing happens」,即:奇跡發生的地方。在邁克爾·喬丹稱霸球場的時代,他早已作為一個神一般存在的人物,人們都說「喬丹就是穿著球衣的上帝」。堅持的精神不僅是毅力和實力的代表,他更是象徵著希望的。只有不放棄才會有勝利的可能,只有拼搏才會有曙光的到來。馬刺隊的入場口號是「Team is Everything(團隊就是一切)」,這也說明了籃球運動中的團隊精神是何等的重要與神聖。這就是籃球中的團隊精神,在不斷地引導人的同時也被優秀的人所詮釋。這些都是體現NBA的籃球文化所體現的精神價值。當然,校園籃球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這種NBA籃球文化的影響。大學生在觀看NBA比賽當中了解到了團隊精神,了解到了堅持的精神,了解到了拼搏的重要意義。這些對於大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當然,當代大學生不僅是在觀看NBA比賽當中,更多是在進行校園籃球運動當中,通過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精神文明的建設。籃球運動作為一項集體性很強的體育項目,對培養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集體主義精神和機智靈活地應變能力具有顯著作用。這與大學生具有較強的上進心,好奇心和活潑好動的心理特徵是相符合的。開展籃球競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開拓精神,同時通過籃球競賽培養其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這也是籃球精神文化的根本所在。

⑸ 籃球文化的內涵

籃球是什麼?我們的答案多半是「一項運動」,而在美國人看來它不僅僅是比賽還代表著一種特殊內涵,就像爵士樂和貓王一樣在美國文化中占據著重要位置。

1891年,美國的史密斯博士發明了籃球,他的初衷是為了在冬季豐富學生們的體育課內容,因此籃球也稱得上是真正屬於大學生的運動。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到美國的NCAA全美大學生聯賽,它是NBA的後備人才庫和支撐籃球王國的基座。著名的NCAA冠軍堂就坐落在印第安納波利斯,那裡記錄著NCAA和籃球的歷史和榮耀。利用世錦賽休戰間隙,記者來到那裡品嘗籃球的味道。

一樓的展廳內陳列著NCAA的冠軍獎杯依舊光芒四射,摁下展台上的電鈕,多年前NCAA冠軍決賽的現場錄音穿越時空流淌出來。二樓左側有一個模擬的球隊休息室,旁邊的房間是一個小型球館,裡面的布局是美國大學校園球館的標准配置:一塊籃球場地、一個老式球櫃和半邊看台。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都會忍不住手癢上場比劃一下,體驗籃球的樂趣。右側的展廳里懸掛著許多珍貴的黑白照片:史密斯博士手拿籃球凝視前方,最早使用的桃木籃筐;黑人在紐約街頭鬥牛等。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那裡遇到了史密斯博士的孫子安·史密斯,他拿出一個手提箱向記者展示了史密斯博士發明籃球運動制定規則的原始手稿。參觀之餘,記者還買了一張籃球明信片,上面寫著:「強身健體、磨煉意志、 陶冶情操——籃球之父史密斯」。這就是籃球,這就是文化。

⑹ 給篇「籃球與校園文化」吧,什麼觀點都行!!!

《中國學校體育》雜志1999年第五期刊登了一些調查材料:「為什麼有的學生喜歡上體育課而不喜歡老師指導」,「為什麼年級越高的學生越不鍛煉」,「為什麼那麼多學生畢業後就不再鍛煉`」。2000年全國中小學體質調研結果與1985年相比,青少年的許多身體素質指標明顯下降。這一情況,值得我們深思和研究。當今,世界正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時代。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民族素質的強弱,民族素質的優劣,關繫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這已被世界格局的發展變化所證實。青少年的體質水平是一個民族素質水平的象徵和標志。黨的教育方針要求我們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體魄健全的、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學生在校期間正處在生長發展的旺盛階段,作為學校體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學校體育,它不但應在學齡期成為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保證學生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經理去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手段,而且應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習慣,發展運動能力,為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維護自身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根據人體遺傳變異和優生學說,青少年學生這一代體質增強了,就能從根本上改善和提高我國人民的體質與健康水平,從而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質。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而運動興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為此,我對本校五、六年級學生運動興趣作了一次問卷調查,問卷的題目是你最希望老師體育課上什麼內容,共發放問卷400份,收回答卷380份,剔除無效答卷20份,取得有效答卷360份,統計結果如下表:

項目
短跑
長跑
跳躍
韻舞
武術
籃球
足球

人數
232
30
194
212
205
328
295

比例
64%
8%
54%
60%
57%
91%
80%

從上表可以看出,對籃球項目感興趣的人最多達328人。佔91%,而對意志力要求較高,比較枯燥乏味的長跑項目感興趣的人最少。分析原因,籃球運動簡單易行,趣味性強,而且深受本地區群眾的喜愛,廣泛在學校、機關、企業、部隊以及各階層開展,學生從小就受到了耳聞目睹的渲染。
1.1籃球運動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1.1健身性
籃球運動屬綜合性的集體性運動,從事籃球競賽和各種籃球活動,有助於增進身體健康,活躍身心,增長知識,對鍛煉人的綜合才幹起到了積極影響,例如,籃球運動戰術的實踐操作和實踐運用,是通過在特定時間、場地、條件要求下,運用跑、跳、投擲等手段來完成,而且要求跑似「脫兔」,跳似「猴翻」,展似「鵬飛」,停似「大象」,擲似「飛雁」。從生理學角度而言,適量參加籃球活動,對促進人的生理機能,特別是由內臟器官與感受器官的功能,中樞神經系統的支配能力,增進健康以及發展身體素質、心理修養等有積極作用。
1.1.2增智性
籃球運動已進入科學化、技藝化、謀略化的新時期,技高與智謀的餓滲透結合,促使練習者既要從籃球競賽中汲取文化營養,又要鞭策自己具有更高的文化知識,有利於使自己對籃球運動的本質的理解能力的提高,所以從事籃球活動能充實廣博的文化知識,陶冶高尚的情操,科學地、適宜地參加籃球活動,能全方位的起著健身、增智、養心的作用,顯示出它的特殊價值。
1.1.3社會性
籃球運動是一項開展最廣泛、最群眾性和具有特殊社會影響的體育項目,因為籃球競賽和各種籃球活動過程中充滿著教育因素的豐富內容。因此它對提高社會成員素質,活躍社會生活,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增強自尊自強都有自身的社會教育價值。
鑒於籃球運動具有這些顯著的作用和價值,而學生對這項活動具有非常濃厚的興趣,我們進行了構建校園籃球文化研究,通過營造校園籃球活動氛圍,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潛移默化似的熏陶和親身參與,幫助學生將興趣進一步轉化為習慣,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2 研究方法。
2.1 實驗對象、時間
從2001年9月開始我們在五年級中隨機抽取1班為實驗班,3班為對照班。
2.2 實驗方法
採用對比實驗法,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均按統一教材內容進行學習,實驗班營造籃球文化氛圍,開展各類籃球文化活動,對照班則只參加全校統一的體育活動。
構建籃球文化前,首先對兩個班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成績進行統計分析,從統計結果上看,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素質和體育成績無明顯差異,對籃球技術進行摸底測試,結果說明兩班的籃球基礎相同,不存在明顯的差異。
2.3 實驗步驟
2.3.1 建立籃球文化宣傳陣地,布置學生搜集各類籃球知識,內容包括籃球知識介紹,NBA球星故事,如何掌握籃球技術,籃球新聞,籃球運動與身心素質的關系等。通過黑板報、小報的形式向全班宣傳,定期舉辦籃球知識講座,組織學生收看籃球節目。
2.3.2 組建班級籃球隊,定期與其他班級比賽交流,由學生自己設計出班隊的隊名,打出自己的口號,形成班級特色。
2.3.3 舉辦籃球單項活動,並給予各種口頭上的榮譽。如球性好的學生可以叫「魔術師」,投籃準的學生可以叫「神投手」或「得分王」,還可給他們起一些有特點的「綽號」,如身手比較靈活的可以叫「兔子」,身材結實的可以叫「坦克」。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使每個學生得到最佳發展。
2.3.4 評選班級籃球明星,選出班級最佳陣容,讓學生體驗成功感。球技品德具佳者得之。既給全班學生立榜樣,又能讓學生朝著有益的方向發展。
2.3.5 舉辦籃球作文比賽,內容不限,可以是班級內的籃球故事,也可以是其他關於籃球的,可以寫人、也可以做事,如我最喜歡的一項運動。並將比賽結果向全班公布。
3 結果與分析
3.1 實驗班學生身體素質全面提高。
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實驗前身體素質無顯著差異,可以說起點相同,實驗後,實驗班的各項身體素質指標均超過對照班,尤其是身高指標,表明經常進行籃球運動的人,對腿部刺激強烈,能刺激骨骼發育,促進身體生長發育。
3.2 實驗班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明顯高與對照班。
經觀察,實驗班的學生無論是上體育課還是參加課外鍛煉,其積極性、參與程度都高於對照班,經調查,學生對身體素質的重要性有了明確的認識,知道速度、力量、耐力、靈敏等身體素質是打好籃球的基礎。許多學生願意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中長跑項目參加的人數明顯增多。
3.3 實驗班學生體育知識和求知慾都高與對照班。
我們普遍感到實驗班的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以及對球賽、球星了如指掌,可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比賽,改進技術動作,這為他們終身體育、終身鍛煉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有不少學生開始主動的查找體育文化知識,學習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對照班的學生則表現明顯不如實驗班。他們普遍不關心體育,這可能使們失去對體育的熱情,鍛煉的熱情。
3.4 實驗班的學生技能突出,而對照班技能平平.
在校春季籃球聯賽中,實驗班籃球隊水平明顯比其他班高出一個檔次,毫無爭議的獲得了聯賽冠軍.在校籃球隊中成員實驗班的學生佔了一大半,而對照班的學生只有一人.在西陵區第十一界小學生籃球賽中,女子籃球隊獲得第二名.
3.5 實驗班班級凝聚力明顯增強,而對照班無明顯變化。
籃球是一項集體項目,它是個人技術與集體配合融合在一起的產物。每一次籃球活動,實驗班的學生都能表現出良好的班級榮譽感,班級凝聚力空前高漲,如有班級比賽,大家都能到場觀看加油,自發地做好後勤服務。如幫隊員拿衣服、遞毛巾,可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
3.6 實驗班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明顯增強。
通過實驗,實驗班學生表現出了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學生通過籃球與他人交往,籃球場上有時能表現出謙讓和大度,比賽中能尊重和關心他人。形成了合作與競爭意識。
4 結論與建議
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黃金時期,這一階段也是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正確認識,養成鍛煉習慣,享受體育樂趣,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的關鍵時期。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看出,構建校園籃球文化對激發學生興趣,培養體育鍛煉習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夠培養學生的體育特長,使學生終身受益,由於實驗面比較小,我們推廣過程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4.1 進一步爭取學校領導的支持,搞好各種宣傳,讓籃球文化足跡遍布 校園,使學生能無時不不刻感受到籃球文化的熏陶,形成我校體育工作的特色.
4.2 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身心發育規律,進一步簡化籃球規則,多舉辦籃球趣味活動,真正體現校園籃球文化的特點.如可將籃框降低,讓學生通過努力可以」灌籃」,過一把球星癮,進一步刺激學生的運動興趣.
4.3 舉辦小型多次的各種籃球活動,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這項活動中來.
4.4 進一步提高學校籃球隊的水平,使全校學生能引以為榮.

5 參考文獻

[1]王道俊、王漢瀾主編:《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孫民治主編《籃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3]《這些調查說明了什麼》,中國學校體育,1999(5)

⑺ 什麼是籃球文化

籃球是什麼?我們的答案多半是「一項運動」,而在美國人看來它不僅僅是比賽還代表著一種特殊內涵,就像爵士樂和貓王一樣在美國文化中占據著重要位置。

1891年,美國的史密斯博士發明了籃球,他的初衷是為了在冬季豐富學生們的體育課內容,因此籃球也稱得上是真正屬於大學生的運動。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到美國的NCAA全美大學生聯賽,它是NBA的後備人才庫和支撐籃球王國的基座。著名的NCAA冠軍堂就坐落在印第安納波利斯,那裡記錄著NCAA和籃球的歷史和榮耀。利用世錦賽休戰間隙,記者來到那裡品嘗籃球的味道。

一樓的展廳內陳列著NCAA的冠軍獎杯依舊光芒四射,摁下展台上的電鈕,多年前NCAA冠軍決賽的現場錄音穿越時空流淌出來。二樓左側有一個模擬的球隊休息室,旁邊的房間是一個小型球館,裡面的布局是美國大學校園球館的標准配置:一塊籃球場地、一個老式球櫃和半邊看台。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都會忍不住手癢上場比劃一下,體驗籃球的樂趣。右側的展廳里懸掛著許多珍貴的黑白照片:史密斯博士手拿籃球凝視前方,最早使用的桃木籃筐;黑人在紐約街頭鬥牛等。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那裡遇到了史密斯博士的孫子安·史密斯,他拿出一個手提箱向記者展示了史密斯博士發明籃球運動制定規則的原始手稿。參觀之餘,記者還買了一張籃球明信片,上面寫著:「強身健體、磨煉意志、 陶冶情操——籃球之父史密斯」。這就是籃球,這就是文化。

⑻ 校園籃球文化的建設現狀

物質文化建設現狀
物質文化作為校園籃球文化的基礎,主要是指場地設施、運動器材、服裝等。籃球運動一直是校園體育運動開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每個校園都有一定數量的籃球場地。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在校大學生越來越多,高校籃球場地顯得捉襟見肘。從高校籃球場地的質量來看主要還是以室外場地為主,其中水泥場地和塑膠場地各佔一部分,籃球館的數量仍然很少。
制度文化建設現狀
制度文化主要涉及管理體制、政策法規和組織機構。在高校中,籃球運動的開展主要有兩種形式,即籃球教學和課外籃球活動。籃球教學由學校體育系(部)在教務處的指導下進行,普通高校中籃球教學正在或己經從以前的規定性教學轉向選項課教學,從制度上進行了改革,充分給予了學生選課的自主權,這更有利於籃球運動這一高校流行的體育項目的進一步發展,為推動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精神文化建設
籃球運動是一個集體性很強的體育項目,對培養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集體主義精神和機智靈活的應變能力具有顯著作用。這與大學生具有較強的上進心、好奇心和活潑好動的心理特徵是相符合的。開展籃球競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開拓精神,同時通過籃球競賽培養其責任感、義務感和集體榮譽感,這也正是籃球精神文化的根本所在。

⑼ 你是如何看待CUBA對校園文化的影響力 急用呀!!!!!!!!!!

1.引言
校園體育文化是一種有著深刻內涵和豐富外延的獨特的文化現象。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體育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這種特定的文化氛圍,對於高校加強素質教育,樹立良好的校風、學風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它是在校園這一特定環境中為校園群眾所共建、共有、共享的體育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這樣,整個校園文化才會向生動活潑、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
自1996年創辦至今的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簡稱CUBA),是中國體育史上第一個採用社會化、產業化運作模式的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將一種奮斗、合作、拚搏、進取的籃球精神帶人校園,它以不懈的探索和卓然的成就,將籃球運動在高校的普及和提高推到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也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平台和載體。
2.CUBA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促進
2.1CUBA聯賽突出和豐富了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內涵。CUBA籃球運動屬於社會文化范疇,是校園文化的一種載體和有機組成部分,已成為大學生活不可缺的內容之一。CUBA在大學校園找到了自己廣闊的空間,通過此項活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團結、拼搏精神、體育健康觀念等,這項賽事的創建向人們詮釋著中國籃球的新感覺,文化素質最高、體育文化最濃、比賽場次和現場觀眾最多、賽期跨度最大、地域分布最廣、媒體支持強勁、社會形象最佳……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育人氛圍。
2.2CUBA聯賽有助於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CUBA的巨大成功,就在於注重「人才的培養」,堅持按教育規律育人原則,把教育和體育合二為一,突出教育特色,成為CUBA區別於國內其它聯賽的鮮明特徵。經過籃球方面的訓練,大學生的心裡素質往往經得起挫折,使學生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對「身」與「心」的健康發展有較深層次的理解,對大學生優秀道德品質和心理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CUBA可以使學生認識體育的價值、運動的樂趣,了解和認識體育對個人和社會的積極作用以及貢獻。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意識和價值觀,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促使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2.3CUBA聯賽展示各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特色。目前各高校把承辦CUBA賽事看成是宣傳學校,與兄弟院校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同時可以提高學校知名度,還增加了學校的無形資產。
CUBA堅持它的育人主張和文化特色,它與全面教育、校園體育文化發展、培養學生優良品質和精神、學校的形象宣傳等聯系在一起。幾乎每到一地都會開發出新的節目,利用各種形式新穎的表演不但烘託了現場氣氛,同時也向人們充分展示了自己學校的文化特色。各種活動的開展,不僅為高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開辟了一個新的渠道,又會反過來促進CUBA聯賽的發展。
3.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
3.1CUBA聯賽突出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特點和亮點。隨著高校素質教育的推進和發展,高校推進體育文化建設必須轉變觀念,打破舊教育觀念的束縛。體育教學應從體育的客觀過程和體育運動的各種規律等知識入手,結合普通高校體育教育的特點,選擇適合大學生需要的體育知識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和認知能力,吸引更多的學生積極參加到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中。真正把體育、體育文化建設放在學校發展戰略中考慮。同時,要大膽創新,從學生個性發展的角度認真抓好校園體育文化,並通過校園體育運動競賽和運動實踐活動,鍛煉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培養拼搏進取、敬業篤學的精神以及團結協作、公正、公平的競爭意識,突出高校體育文化的特色和亮點,營造健康、快樂、積極參與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氛圍,樹立高校體育文化的形象,使每一位學生受到全方位的感染和鍛煉。
3.2CUBA聯賽構建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北京奧運會所蘊含的人文思想、奧運精神以及所營造的體育文化氛圍也正是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目標。
校園體育文化也應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把廣大學生發展需求方面的建設作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出發點、歸宿點和最高人文價值目標。以弘揚人的生命意義和價值意義為教育目標,充分遵循並尊重人的個性和身心發展規律,發展人的自主和獨立意識等行為特徵,鼓勵和促進人的創造才能的生成和成熟。構建「以人為本」的現代體育教育觀,是新時期下社會發展對體育的必然要求。
3.3CUBA聯賽積極推進高校體育文化建設與社會的良性互動。高校體育文化是社會大文化的一小枝,它離不開社會大環境。只有不斷地從主根系中吸取養分並適時地實現與其它枝乾的信息互換、互相協作、才能枝繁葉茂。高校必須邁出社會化改革的關鍵一步,實現高校體育文化與社會文化接軌。做好校內校外協作,處理好體育與其它學科的關系,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關系,創造一種濃郁的高校體育文化氛圍,才能將高校體育、體育文化建設推向前進。這不僅有利於學校更多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適應社會需要,也是高校體育走向社會、在生機活力中持久快速發展的重要措施。
3.4CUBA聯賽促進高校體育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高校體育文化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使命。高校體育文化在高校甚至社會所產生的精神效應是正面向上的、拼搏進取的、奮發創新的。CUBA把籃球賽事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熔為一體,賽事每到一地,都要利用開幕式、閉幕式及比賽間隙,推出承辦院校最有特色的文體節目。在體育比賽、體育活動中享受競爭的樂趣,享受競技者高超的技藝,以賽事為平台充分展示院校風采。同時,各承辦院校也緊密結合賽事,在校園內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園籃球文化活動,宣傳CUBA,烘託大賽氣氛,使CUBA聯賽的影響遠遠超過了籃球比賽本身。不僅推動了校園籃球運動的發展,對校園文化建設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並且對社會文化也具有很強的輻射作用。
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對高校體育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價值的認識,加強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發展和繁榮高校體育文化。

⑽ 籃球運動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

籃球課程的任務是通過課堂教學和學校課余活動,在教師、學生的參與和教與學相互作用中完成的。作為教與學的內容,課程是教與學活動的中介,相互作用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掌握籃球運動的技能和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之外 ,學生以籃球知識為手段參與學校課余活動。通過這兩種活動開發學生的智力,全面地發展其身體機能和素質,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具體任務有以下兩點:
(1)加強思想建設,貫徹素質教育
籃球課程在各級學校體育教學和課余校園文化生活中,已成為增進學生健康的身體教育手段和貫徹德、智、體、美全面素質教育有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寓政治思想教育、道德素質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於籃球課程教學過程中。結合籃球運動集體性和對抗性的特點,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團結協作的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公平競爭的意識和良好的體育文化修養等。
(2)掌握專項知識和技能,進行能力培養
籃球課程的內容包括理論知識、技術和戰術三種主要形態,它們是相互作用和統一的整體。理論知識是掌握技術和戰術的依據,技術是戰術的基礎,使學生在掌握技術和戰術的同時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是籃球課程的重要任務。能力培養包括身體素質、專項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身體素質是從事各項體育運動的物質基礎。籃球運動本身需要運動者具備跑、跳投等多種運動技能,通過籃球運動的學習可以活躍學生身心,促進身體正常發育,提高機能素質,增強體質。
學生專項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教育能力、教學能力和處理人際關系的協調能力。教育能力是指用籃球運動作為健身手段,對不同年齡、層次和健康水平的人進行指導,促進身心健康。教學能力是進行籃球教學和訓練所必備的能力,它包括講解、示範、組織教學能力,判斷和糾正錯誤的能力以及處理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等。
籃球運動有人體基本活動跑、跳、投和籃球基本技術和戰術。經常參加籃球運動,可以提高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發展靈敏、速度、力量和耐力等身體素質,促進青少年的身心正常生長發育。

籃球運動是在團體間對抗和變化條件下進行的,對提高神經系統的靈活性,應變能力和大腦的分析綜合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從事籃球運動,有利於提高群體意識,團結合作,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熱點內容
教研組師德師風自查報告 發布:2025-09-18 01:09:50 瀏覽:611
壞老師吧 發布:2025-09-17 22:02:36 瀏覽:643
化學能力培養 發布:2025-09-17 20:28:02 瀏覽:584
師德師風演講稿格式 發布:2025-09-17 19:57:15 瀏覽:728
國畫培訓教學內容 發布:2025-09-17 18:11:05 瀏覽:464
公教育網 發布:2025-09-17 17:52:26 瀏覽:706
小學二年級教學總結 發布:2025-09-17 16:05:57 瀏覽:320
小學教師學習筆記 發布:2025-09-17 15:10:22 瀏覽:380
2014年小學師德師風總結 發布:2025-09-17 14:19:55 瀏覽:129
教師1對1 發布:2025-09-17 13:05:38 瀏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