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葯用植物調查設計
A. 葯用植物學的研究內容
1.研究鑒定中葯的原植物種類,確保葯材來源的准確
在常用的中葯中,多品種、多來源、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的現象比較普遍。
整理中葯復雜品種,逐步做到一葯一名,保證來源真實。
2.調查研究葯用植物資源,為合理擴大利用和保護資源奠定基礎
在開發利用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保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避免和消除環境污染。作為葯學工作者,必須具有此方面的觀念和知識。
3.利用學科規律,不斷尋找及開發新的葯用資源
利用植物親緣關系相近,往往含有相似的活性成分這一規律為線索,去尋找新的葯物資源。
4.利用植物生物技術,擴大繁殖瀕危物種、活性成分含量高物種和轉基因新物種。
B. 葯用植物學對照名詞解釋一般有哪些
葯用植物學的基本分為植物形態解剖學和植物系統分類學兩大部分。植物形態解剖學部分主要講述植物的細胞、植物的組織及種子植物的器官等;植物的系統分類部分主要講述植物分類的原理和方法、植物進化系統、各類群的特徵及其主要葯用植物等。
葯用植物學是一門研究具有醫療保健作用的植物形態、組織、生理功能、分類鑒定、細胞組織培養、資源開發和合理利用的一門科學。
葯用植物學的任務主要是系統地學習植物學知識,用來研究葯用植物的分類鑒定,調查葯用植物資源,整理中草葯的種類,保證用葯准確有效。
C. 南方校園的中草葯種植
金銀花,田七,芍葯,茉莉,薄荷
D. 葯用植物種類及其區域分布概況是什麼
中國幅員廣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適宜各類植物生長繁衍,有「植物王國」之譽。僅高等植物就有35000—45000種之多,其中許多種類具有葯用價值。據初步統計,我國葯用植物達6000多種,居世界各國之首,大部分種類已收載於《中葯志》、《中葯大辭典》、《全國中草葯匯編》、《原色本草圖鑒》、《新華本草綱要》及其它一些葯用植物著作中。目前全國各地收購的中葯材達五百餘種,多系常用中葯,現將其中重要的常用中葯列入圖3—1。
圖3—1 重要常用中葯分布圖
1.人參 2.三七 3.大黃(3a掌葉大黃,3b唐古特大黃) 4.山豆根(4a廣豆根,4b北豆根) 5.元胡(延胡索) 6.雲木香 7.浙貝母 8.貝母(川貝,平貝,伊貝) 9.牛膝 10.附子(川烏) 11.白術 12.蒼術(12a茅蒼術,12b北蒼術) 13.白前(柳葉白前) 14.白薇 15.白芍 16.黃連 17.天麻 18.巴戟天 19.丹參 20.玄參 21.甘草 22.白芷(22a祁白芷,22b川白芷) 23.當歸 24.麥冬 25.澤瀉 26.刺五加 27.胡黃連 28.秦艽 29.桔梗 30.射干 31.石菖蒲 32.水菖蒲 33.黃芩 34.葛根 35.硬紫草 36.軟紫草 37.天南星 38.半夏 39.玉竹 40.黃精 41.粉防己 42.廣防己 43.姜黃 44.鬱金 45.莪術 46.黨參(46a潞黨,46b川黨) 47.黃芪 48.山葯 49.川芎 50.龍膽 51.地黃 52.百合 53.防風 54.遠志 55.羌活(55a川羌,55b西羌) 56.川獨活 57.白前(白花白前) 58.北柴胡 59.南柴胡 60.砂仁 61.益智 62.陳皮 63.枳實 64.枳殼 65.佛手 66.香櫞 67.桔紅 68.苦杏仁 69.郁李仁 70.桃仁 71.山茱萸 72.北五味子 73.連翹 74.吳茱萸 75.使君子 76.栒杞子(寧夏枸杞) 77.梔子 78.檳榔 79.酸棗仁 80.石斛 81.肉蓯蓉 82.細辛 83.薄荷 84.藿香 85.大青葉(松青) 86.枇杷葉 87.金銀花 88.紅花 89.菊花 90.辛夷 91.肉桂 92.牡丹皮 93.杜仲 94.厚朴 95.關黃柏 96.川黃柏 97.鉤藤 98.桑寄生 99.安息香 100.阿魏 101.冬蟲夏草 102.茯苓 103.豬苓為了基本了解中國葯用植物種類的區域分布,現根據中國綜合自然區劃所劃分的六個熱量帶和一個高寒區,分別探討各帶、區的簡要氣候特徵與葯用植物的分布概況。
(一)寒溫帶
寒溫帶的范圍很小,僅限於黑龍江西北隅,大興安嶺北端的漠河地區和內蒙古鄂倫春以北地區。此帶長冬(8個月以上)無夏,春、秋相連,生長季極短,僅約3個月。年均溫為-2.2—-5.5℃,最冷月均溫為-28—-38℃,絕對最低溫為-50℃,最熱月均溫可達16—20℃,年均溫較差近50℃,全年無霜期80—100天。日均溫≥5℃的為130天,≥10℃的少於120天,年活動積溫(一年內日均溫≥10℃的持續期內溫度的總和,下同)為1100—1700℃。年降水量為350—500mm,屬濕潤氣候型。
在寒溫帶的自然植被中分布的葯用植物主要有北五味子、關蒼術、北升麻、西伯利亞橐吾、興安杜鵑、東北延胡索、毛百合、大葉龍膽、關黃柏、草麻黃,以及輪葉婆婆納、齒葉鐵線蓮、箭頭唐松草、紅花鹿蹄草、百里香、短瓣金蓮花、岩敗醬等。
(二)中溫帶(溫帶)
中溫帶范圍很大,從東北地區一直向西伸展到新疆,其中包括沈陽以北的松遼平原和東北東部、燕山、陰山山脈以北和北疆等地。年均溫2—8℃,最冷月均溫為-2.5—-10℃,絕對最低溫達-40℃左右,最熱月均溫21—24℃,年均溫較差一般為30—40℃,全年無霜期100—180天。日均溫≥5℃為150—180天,≥10℃為120—150天,年活動積溫1600—3200℃。年降水量從東部濕潤區600—800mm以上到西部極乾旱區50—60mm以下,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
在中溫帶內分布的葯用植物主要有:
1.根及根莖類
人參、刺五加、關龍膽、平貝母(一輪貝母)、新疆貝母、東北天南星、新疆延胡索、關防風、知母、大葉柴胡、北柴胡、興安柴胡、長白柴胡、北黃芪、膜莢黃芪、芍葯、甘草、東北延胡索、天麻、長白烏頭、黃花烏頭(關白附)、細葉百合、手掌參、藜蘆、腎葉橐吾、小白花、地榆、東當歸(延邊當歸)、東北鐵線蓮(黑薇)、紫草、興安升麻、大三葉升麻、興安白芷、庫頁白芷、興安杜鵑、北蒼術、關木通(木通馬兜鈴)、高山唐松草、東北雷公藤、軟棗獼猴桃。
2.種子果實類
北五味子、西伯利亞杏、山楂、越橘、蒙古扁桃、寧夏枸杞。
3.全草類
遼細辛、東北淫羊藿、草蓯蓉、肉蓯蓉、草麻黃。
4.皮類
關黃柏。
5.花類
短瓣金蓮花、長瓣金蓮花、款冬、紅花。
6.菌類
靈芝、雲芝、豬苓、大馬勃、側耳、木耳。
(三)暖溫帶
這一熱量帶從長城以南到秦嶺以北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北京、山東、遼東半島、華北平原、黃土高原東南部,以及西部的塔里木盆地和東北的遼南地區。年均溫9—14℃,最冷月均溫-13—-2℃,絕對最低溫-30—-20℃,最熱月均溫24—28℃,年均溫較差30℃左右。全年無霜期180—240天。日均溫≥5℃為210—270天,≥10℃為150—220天,年活動積溫3200—4500℃。在黃河、淮河、海河等河流域屬亞濕潤帶,降水量500—600以至800—900mm,降水集中在7—8月。在南疆一帶屬極乾旱氣候,年降水量50—60mm以下。
在暖溫帶內分布的葯用植物主要有:
1.根及根莖類
黨參、黃芪、甘草、貝母(平貝母)、懷地黃、懷牛膝、懷山葯、珊瑚菜(北沙參)、東北天南星、半夏、丹參、牡丹、芍葯、白芷、黃芩、防風、戟葉牛皮消(白首烏)、澤瀉、秦艽、大黃、黃精、玉竹、紫草、甘遂、菘藍、四葉參(奶參)、延胡索、盾葉唐松草。
2.種子果實類
枸杞、酸棗、山楂、薏苡、連翹、栝樓。
3.全草類
肉蓯蓉、鎖陽、一枝黃花、地瓜兒苗(澤蘭)、膜果麻黃。
4.皮類
杜仲、黃柏。
5.花類
忍冬(金銀花)、紅花、款冬、菊花。
6.菌類
靈芝、茯苓、脫皮馬勃。
(四)北亞熱帶(半亞熱帶)
此熱量帶位於長江中、下游,漢水流域,貴州省中部和雲南省北部高原地區。年均溫14—16℃,最冷月均溫2.2—4.8℃,最熱月均溫28—29℃,全年無霜期240—260天,日均溫≥5℃為240—270天,≥10℃為220—240,年活動積溫4500—5000℃。此帶內全屬濕潤氣候型;但滇北高原地區屬西部型亞熱帶,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氣溫年較差151,極端最低溫-5—-10℃;東部年降水量900mm以上,以至1400—1600mm,降水往往集中在6—7月,氣溫年較差25—30℃,極端最低溫-10—-20℃。
在北亞熱帶內分布的葯用植物主要有:
1.根及根莖類
天門冬、丹參、白術、芍葯、珊瑚菜(北沙參)、地黃、浙貝母、延胡索、遠志、懷牛膝、射干、黃連、沿階草(麥冬)、薯蕷、獨活、柴胡、玉竹、半夏、狗爪半夏(天南星)、太子參、天麻、烏頭(附子)、澤瀉、姜、黨參、紫草、玄參、纈草、何首烏、百部、前胡、南沙參、黃獨(黃葯子)、續斷、獼猴桃、桔梗、苦參、甘草。
2.種子果實類
馬兜鈴、木瓜、栝樓、決明、補骨脂、連翹、梔子、薏苡、單葉蔓荊、王不留行、北五味子、巴豆、使君子、山楂、吳茱萸。
3.全草
石斛、薄荷、荊芥。
4.葉類
木芙蓉。
5.藤木
鉤藤。
6.皮類
厚朴、杜仲、川楝。
7.花類
辛夷、菊花、玫瑰、款冬。
8.菌類
靈芝、茯苓、猴頭菌、豬苓。
(五)中亞熱帶(亞熱帶)
這一熱量帶,分東西兩部分。東部包括長江以南到南嶺之間的江南丘陵,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北部,廣東省北部,以及四川盆地和部分雲貴高原。年均溫16—21℃,最冷月均溫5—12℃,最熱月均溫28—29℃,絕對最低溫-5—-10℃,絕對最高溫38—41℃,年均溫較差17—23℃,日均溫≥5℃為240—300天,年活動積溫5000—6500℃。在中亞熱帶內全屬濕潤氣候型江南區年降水量為1400—1800mm,以4—6月為多;四川盆地年降水量為1000—1200mm,以6—7月為多。西部包括雲南高原和青藏高原東南部。在海拔2000m的雲南高原上,年均溫15—16℃,最冷月均溫9.0℃,最熱月均溫20.0℃,年均溫較差僅10—11℃,全年無霜期250天,年活動積溫4000—5000℃。由於海拔高,少受寒潮影響,冬暖夏涼。年降水量為700—1200mm。
在中亞熱帶內分布的葯用植物主要有:
1.根及根莖類
川牛膝、薯蕷(山葯)、天門冬、天南星、半夏、丹參、白術、地黃、浙貝母、延胡索、百合、遠志、蒼術、菘藍、澤瀉、射干、黃連、沿階草(麥冬)、玉竹、白芷、太子參、鬱金、黃常山、明黨參、玄參、戟葉牛皮消(白首烏)、百部、前胡、南沙參、續斷、黃精、黃獨(黃葯子)、獼猴桃、桔梗、龍膽、芍葯(白芍)、三七、天麻、川芎、黨參、柴胡、升麻、當歸、黃芪、獨活、南五味子、秦艽、短柄烏頭(雪上一枝蒿)。
2.種子果實類
馬兜鈴、木瓜、牛蒡子、巴豆、栝樓、芡實、吳茱萸、使君子、梔子、薏苡、王不留行、梅(烏梅)、續隨子、酸橙(枳殼)、香櫞、蔓荊、銀杏、羅漢果、枸杞、棗、山楂、山茱萸、蓮。
3.全草類
石斛、荊芥、香薷、薄荷、筋骨草、紫蘇、絞股藍、夏枯草、淫羊藿、細辛、草珊瑚、4.皮類
杜仲、厚朴、牡丹(丹皮)、川楝、刺黃柏(安徽小檗)。
5.花類
辛夷、忍冬、紅花、藏紅花、菊花。
6.藤木
鉤藤、昆明雞血藤。
7.菌類
銀耳、茯苓、靈芝、雷丸、豬苓。
(六)南亞熱帶(半熱帶)
這一熱量帶屬半熱帶或准熱帶,包括南嶺山脈以南地區,台灣省北部、中部,福建和廣東省東南部,珠江流域,西江流域,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雲南省中、南部。氣候溫暖濕潤,無霜期長。年均溫20—22℃,最冷月均溫12—14℃,最熱月均溫28—29℃,年均溫較差12—16℃,日均溫≥5℃、≥10℃全年有300天以上,年活動積溫6500—8000℃或8500℃。除金沙江河谷為亞濕潤氣候型外,其餘地區都是濕潤氣候型;東部地區年降水量1600—2000mm,以5—6月為多,年均溫較差15—20℃,極端最低溫0—-5℃;西部地區(滇南區)年降水量1000—1500mm,年均溫較差10℃,極端最低溫0—-2℃。
南亞熱帶分布的葯用植物主要有:
1.根及根莖類
山葯、雲木香、蘿芙木(雲南蘿芙木、中國蘿芙木、海南蘿芙木)、天門冬、天南星、台灣天南星、丹參、千年健、巴戟天、百合、菘藍、澤瀉、夏天無、黃連、沿階草(麥冬)、白芷、鬱金、黃常山、戟葉牛皮消(白首烏)、何首烏、山柰、獼猴桃、百部、白花前胡、台灣前胡、南沙參、續斷、台灣遠志、黃精、阿里山玉竹、黃獨(黃葯子)、薯蕷、山豆根、瓜馥木、海芋、莪術、金果欖。
2.種子果實類
八角茴香、木瓜、巴豆、栝樓、蓽茇、芡實、華南吳茱萸、使君子、陽春砂仁、鴉膽子、益智、梔子、薏苡、佛手、羅漢果、蔓荊、草果、補骨脂、草蔻(草豆蔻)、山雞椒。
3.全草類
廣藿香、石斛、穿心蓮、羅勒、草珊瑚、薄荷、甜葉菊、長春花、夏枯草、一枝黃花、台灣澤蘭。
4.皮類
大葉清化桂(肉桂)、杜仲、厚朴、刺桐(海桐皮)、川楝、雲南美登木、廣西美登木、密花美登木、高山小檗。
5.藤木及樹脂類
兒茶、劍葉龍血樹(血竭)、蘇木、降香檀(降香)、檀香、龍腦香、忍冬、白木香(土沉香)、昆明雞血藤。
6.花類毛萼忍冬(山銀花)、菊花、藏紅花、紅花。
7.菌類
靈芝、茯苓、冬蟲夏草、雷丸、豬苓、銀耳。
此外,還引種栽培有熱帶葯用植物,如:白豆蔻、訶子、檳榔、肉豆蔻、印度馬錢、金雞納樹、丁香、蘇合香樹、越南安息香、斑紋蘆薈等。
(七)熱帶
此熱量帶包括廣東省雷州半島、海南、台灣省南部、南海諸島,以及雲南省河谷區和西藏自治區東南緣的局部地區。全年最低氣溫在0℃以上,終年為生長季。年均溫22—26℃,最冷月均溫16—21℃,最熱月均溫29℃,年均溫較差12—8℃,年活動積溫8000—9000或9000℃以上。帶內的東部地區年降水量1400—2400mm,但海南省西部沿海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下。西部地區除元江地區為亞濕潤型氣候,年降水量小於1000mm外,其餘地區為濕潤型氣候,年降水量在1200—1500mm以上。
熱帶分布的主要葯用植物有:
1.根及根莖類
雲南蘿芙木、海南蘿芙木、印度蘿芙木、巴戟天、雲木香、千年健、黃花遠志、澤瀉、牛膝。
2.種子果實類
蓽茇、海南大風子、梅氏大風子、黃花夾竹桃、益智、草果、草蔻、海南栝樓、陽春砂仁、嘉蘭、大葉木鱉、長籽馬錢、狹葉馬錢、亮葉馬錢、使君子。
3.全草類
廣藿香、長春花、海南草珊瑚、蕺菜(魚腥草)、絞股藍、石斛、益母草、穿心蓮。
4.藤木及樹脂類
白木香(土沉香)、檀香、降香檀、蘇木、龍腦香樹、劍葉龍血樹、大血藤。
5.皮類
刺桐(海桐皮)、大葉清化桂(肉桂)、美登木(雲南美登木、廣西美登木、密花美登木等)。
此外,還引種栽培有:肉豆蔻、胖大海、印度馬錢、泰國大風子、印度大風子、訶子、南天仙子、檳榔、爪哇白豆蔻、狹葉番瀉(印度番瀉葉)、爪哇古柯、貓須草、甜菊、兒茶、蘇合香樹、越南安息香樹、多種金雞納、丁香等。
(八)溫帶、亞熱帶高寒區
此熱量帶地處北緯27°—40°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區全部、青海大部、四川西北部、甘肅西南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一些地方。因海拔高度達4000—5000m,所以氣溫比同緯度的地帶要低得多。
高原寒帶
地處唐古拉山與昆侖山之間的北羌塘區,海拔4800—5100m。全年日均溫在10℃以下,日最低氣溫低於0℃,年降水量100mm,是全國夏季溫度最低的地區。
高原亞寒帶
地處岡底斯山以北南羌塘區,青海省南部,祁連山區。地勢由東往西升高(3400—4800m),日均溫≥10℃的天數少於50天,農作物難以成熟。東部降水量500—800mm,集中於夏秋季;中部的降水量400—700mm,多冰雹;西部祁連山區的降水量300—400mm,風沙天氣在200天以上。
高原溫帶
包括西藏自治區阿里、雅魯藏布江上游、藏東峪谷區、川西山地、青海中部和柴達木盆地,全帶呈馬蹄形。日均溫≥10℃全年多於50天,年降水量:川西山地降水豐富,可達500—1000mm,藏東、藏南和青海西寧400—600mm,阿里僅50—100mm,必須有灌溉條件作物方能生長。柴達木盆地在50mm以下,最為乾旱。
高原亞熱帶山地
包括喜馬拉雅山南翼山區、谷地,海拔低於2000m,日均溫≥10℃全年180—350天,年降水量1000mm。
高原熱帶北緣山地
包括喜馬拉雅山南翼外緣低山區,海拔低於1000m,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雨量充沛,年降水量2500mm以上,巴昔卡年降水量4500mm,是我國最多降水中心,日均溫≥10℃全年350—365天。農作物一年可三熟。
本區主要葯用植物有:
1.根及根莖類
甘草、掌葉大黃、高山大黃、梭砂貝母、黃花貝母、遠志、膜莢黃芪、多花黃芪、雲南黃芪、黨參、升麻、羌活、獨活、牛膝、高山龍膽、瑞香狼毒、藏黃連、雞爪黃連、東莨菪、天麻、獨一味、七葉一枝花(重樓)、短柄烏頭(雪上一枝蒿)、藏秦艽、光葉菝葜(土茯苓)、紫花杜鵑、續斷、黃葯子、藏紫草、知母、瀾江百合、卵葉鹿蹄草、唐古特纈草、苦參、蒼術、丹參、白芷、異葉柴胡、黃芩、防己、益母草。
2.種子果實類
北五味子、杏、藏木瓜、寧夏枸杞、栝樓。
3.全草類
西藏雪蓮花、水母雪蓮花、肉蓯蓉、鎖陽、草麻黃、石斛、仙人掌、木通、西藏列當、西藏筋骨草、夏枯草、蕺草。
4.花類款冬、西藏忍冬。
5.菌類
冬蟲夏草、豬苓。
三、葯用植物垂直分布概況
在每個熱量帶內,往往由於大地形或局部地形的變化,氣溫、降水等氣候因子差異很大。如同在暖溫帶內,海拔52.3m的北京年均溫為11.6℃,最冷月均溫-4.8℃,絕對最低溫為-22.3℃;而在不遠處,海拔2894m的五台山,年均溫為-4.2℃,最冷月均溫-19℃,絕對最低溫-44.8℃。又如海拔396.9m的西安,年均溫為13.3℃,最冷月均溫為-1.7℃,絕對最低溫為-16.7℃;而海拔2064.9m的華山,年均溫5.9℃,最冷月均溫為-8.3℃,絕對最低溫為-25.3℃。再如亞熱帶四川盆地,海拔448.3m的峨眉縣,年均溫17.2℃,最冷月均溫為7.0℃,絕對最低溫為-2.9℃;而海拔3127m的峨眉山,年均溫3.2℃,最冷月均溫-5.9℃,絕對最低溫-20.9℃。這說明,在同一熱量帶內氣溫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遞減,熱量減少,輻射增強。各地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就是氣溫結合大氣水分狀況變化而產生的結果。與此相反,在某些山區的山谷中氣溫反較山坡為低,這是由於冬季冷空氣沿著山坡下沉而積聚在山谷中所致,即形成所謂逆溫現象。如新疆天山西部伊犁附近在海拔670m的谷地中,1月均溫為-11℃,而在海拔1350—1529m的前山卻為-5.7℃。在中國許多山地由於逆溫層的存在,常常表現為山地植被類型垂直分布的倒置現象或水平分布的反常現象。此外,在有些地區,還會產生非常乾熱的「焚風」現象。如四川盆地西部的二郎山,由於東坡是太平洋氣候的迎風坡,氣候濕潤;西坡是背風坡,氣候乾燥,因而山的兩面氣壓不同的空氣從海拔600m的東麓升到海拔3000m以上的山頂,流向西坡而下沉到海拔1500m的大渡河谷,就發生了乾熱的「焚風」,而使山谷中出現了反映乾熱氣候的肉質常綠多刺灌叢。這種「焚風」現象常出現在橫斷山脈的山谷中。
同時,在同一熱量帶內,各地降水量也是大不相同的,從水平方向來看,降水量大體是從南向北逐漸遞減。東南沿海年降水量2000mm以上,而西北只100—200mm,甚至僅50mm。從海拔高度來看,一般山地降水比平原多,從山麓沿山坡而上循序增多至一定高度後又降低。如天山、祁連山、阿爾泰山的山麓為乾旱氣候,年降水量不超過100mm,而自山坡向上行則依次出現半乾旱、半濕潤、濕潤氣候。年降水量可增至500—700mm。再如江西廬山山麓的九江年降水量為1406mm,而廬山山頂則可達2528mm;山東泰山山麓的泰安年降水量為725.7mm,而泰山山頂為1163.8mm。同一山地,坡向不同,降水量亦異。迎風坡多於背風坡,例如海南島五指山東部是迎風坡,年降水量達2000—2800mm,而西部是背風坡,年降水量只有1000mm。由於山地隨著海拔升高,氣溫日較差、熱量、輻射、降水、大氣濕度等因素都發生變化,因而更替出現不同的植被帶。葯用植物垂直分布也隨著植被帶的不同而有明顯不同的組合。例如位於中亞熱帶浙江臨安縣西部昌化龍塘山的植被與葯用植物的垂直地帶譜表現為:山坡350m以下處,主要是人工栽培群落,例如茶園、農雜和馬尾松稀樹草灌叢;350—550m處由甜櫧、樹參、木荷、莽草、紅楠、麂角杜鵑、烏葯等喬灌木組成常綠闊葉林及油桐林、竹林及馬尾松稀樹灌叢,林下地被主要有淡竹葉、里白、華東瘤足蕨、蛇根草及掌葉南星等,層間植物主要有三葉木通、五葉瓜藤與大血藤等;550—1000m處屬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木本植物主要有小葉青岡、大葉冬青、木荷、樹參等常綠樹種,與青錢柳、楓香、山合歡、化香樹等落葉樹種,灌木層主要為滿山紅、三花莓、掌葉覆盆子、傘花綉球等種類,草本層主要有白穗花、兔兒傘、闊葉麥冬、黃精與直刺山芹菜等,層間植物主要有牯嶺勾兒茶、五葉瓜藤、鷹爪楓、山木通與大血藤等;1000—1250m處由矛栗、白櫟、檫樹、棶木、刺楸、交讓木、雲錦杜鵑、野海棠、野鴉椿、華胡桃、白檀、野山楂等喬灌木組成,林下草木層主要有藜蘆、萱草、山牛蒡、珍珠菜、鹿蹄橐吾與南山堇等種類;1250—1600m處主要由黃山松、黃山櫟、黃山花楸、燈籠樹、華中山楂、華白檀、安徽小檗、南方六道木、長梗冬青、平枝栒子等樹種組成落葉闊葉矮林,草本層主要有東北婆婆納、黃山鳳毛菊、石龍膽、香青與心葉地榆等種類,還分布著草甸植被,由紫花前胡、林蔭銀蓮花、棣棠、光葉綉線菊等草灌木組成,沼澤植被由睡菜、山梗菜、白須草、谷精草、燈芯草與幾種蘚類植物組成;1600—1760m處這一層次屬於草甸與稀疏灌叢,主要由石岩風、一枝黃花、掌參、細葉藁本、黑紫藜蘆、香青、黃山鳳毛菊、黃花龍芽草、森林千里光、心葉地榆、紫萼等草類,與珍珠綉球、圓錐綉球、小葉黃楊、黃山薔薇、天目瓊花、四照花與華中山楂等種類組成。
但是,不同熱量帶的山地植被垂直帶譜是不盡相同的。嚴格說來,每一個山體都具有它自己特有的植被垂直帶譜。因為,一個山地植被垂直帶譜的結構,一方面受所在的水平地帶的制約,另一方面也受山體高度、山脈走向、坡向、山坡在山地中的位置、地形、土壤基質和局部氣候(如逆溫層的存在)等的影響。位於同一水平植被地帶中的山地,其垂直帶譜的結構總是比較接近的。例如,野生天麻,在黑龍江省東南部的山區,垂直分布於海拔240—1000m的范圍內,以在海拔300—400m的山地次生林下分布最多,在原始森林中則分布較少。在中國西南部的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山區,卻較多分布在海拔1200—3000m的高山上,在1200m以下的低山卻很少發現,800m以下則未見野生天麻。
根據四川省樂山等地調查,屬於雙子葉植物離瓣花亞綱的一些葯用植物的垂直分布情況有如下述:
分布在500m以下的有:武隆細辛、冷飯團、蠟梅、香樟、芸薹、蔊菜、刺梨、高粱泡、茅莓、雲實、舞草、苦參、野鳳仙花、水東哥、使君子、待宵花(月見草)等。
分布在500m以下的有:武隆細辛、冷飯團、蠟梅、香樟、芸薹、蔊菜、刺梨、高粱泡、茅莓、雲實、舞草、苦參、野鳳仙花、水東哥、使君子、待宵花(月見草)等。
分布在500—1000m的有:細刺毛蓼、火炭母、紅辣蓼、水蓼、青藤(防己)、地不容、金線吊烏龜、紅茴香、冷飯團、長梗南五味子、白蘭、黃蘭、翼梗五味子、紅果黃肉楠、香樟、峨眉紫楠、檫木、黃堇、紫堇、芸薹、楓香、木、蛇莓、水楊梅、棣棠花、石南、三葉委陵菜、蛇含委陵菜、小果薔薇、山刺梨、五葉懸鉤子、掌葉覆盆子、山莓、覆盆子、田皂角、合歡、雲實、川雲實、決明、紫荊、小槐花、圓錐山螞蟥、山螞蟥、波葉山螞蟥、四川山螞蟥、皂莢、山豆根、雞眼草、含羞草、苦參、遠志、冬青、構骨、山枇杷、野鴉椿、省沽油、亮葉鼠李、凍綠、多花獼猴桃、黑蕊羊桃、貴州毛柃
E. 葯用植物學專業考研要考哪些科目
1、101 政治理論
2、201 英語一
4、414 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
葯用植物學專業考研復試科目:葯用植物學。
(5)校園葯用植物調查設計擴展閱讀:
植物學專業培養目標:
1、思想品德要求: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高尚,具有艱苦奮斗、團結協作、嚴謹求實及為科學勇於獻身的精神,無條件服從國家需要,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
2、業務水平和能力要求:掌握植物學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和現代實驗技術;了解所從事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發展動態。
能夠在各自的研究方向能獨立地進行本領域的研究工作和實驗技術操作,具有科研項目申報和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的能力;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聽說能力。
3、具備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植物學專業研究方向:
1、菌根生物學與生物技術:本方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開展交叉學科研究,重點進行植物與微生物共生關系理論和應用研究。
共生關系主要研究陸地生態系統中叢枝菌根真菌多樣性和生態分布規律,菌根共生體在植被恢復、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作用機理和應用;叢枝菌根共生體與道地中葯材生長和有效成分代謝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菌根生物技術的研發工作。
2、植物多樣性與系統進化:本方向在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等層次上開展不同植物類群系統分類和進化生物學研究,利用孢粉學、植物化學、細胞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技術和方法深入探討植物類群間的親緣關系和系統演化地位,為建立自然分類系統和資源持續利用提供依據。
重點開展豆科、菊科等被子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育、系統進化和資源持續利用的研究。
3、道地中葯材資源持續利用:本方向以葯用植物學和中葯材現代化技術為基礎,開展河北省道地中葯材種質資源保育、營養代謝調控、有效成分檢測與評價、環境修飾等方面的研究,與相關學科相結合,為我國尤其是河北省葯用植物資源合理開發與持續利用,中葯材現代化技術體系的發展服務。
4、資源植物化學:本方向以有機化學和植物學為基礎,運用化學和現代分析手段,開展植物化學成分的分離純化、結構測定、生物活性與功能、結構修飾與合成的研究,與相關學科相結合,重點開展植物源葯及生物農葯、生物活性成分及天然先導化合物等領域的研究。
5、植物分子生物學:本方向利用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原理和技術致力於外源基因克隆和向植物的轉移及表達,並以轉基因植物和合適的栽培種或野生種為育種材料培育帶有轉入基因性狀的植物品系領域的研究工作。重點開展農作物和葯用植物優良基因的篩選、克隆和表達等領域的研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植物學專業
F. 談談葯用植物學實驗設計性的看法
植物的葯用價值,可以這么說吧,天底下所有的植物都有一定的葯用價值。你想知道哪一種植物有什麼作用,可以到網路去搜一搜,上面都說的比較清楚的。
G. 生物調查報告 關於葯用動物的實驗調查報告!! 拜託了~~~~~~
談葯用植物學的實踐教學改革
趙宜紅,李寅超
(鄭州大學葯學院,河南鄭州 450001)
摘要:對葯用植物學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探索,改進傳統驗證性實驗,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和研究性實驗,重視野外實
習,並在實驗教學中增加自由開放型實驗,旨在提高葯用植物學實踐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關鍵詞:葯用植物學; 實踐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805(2007)12-3148-02
在葯用植物學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和野外實習是葯用植物
學的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其教學要求既涵蓋實驗教學和野外
實習的一般原則,又要突出葯用植物學的學科特點[1]。本文結
合自身教學工作實踐和文獻報道,就如何提高葯用植物學實踐教
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性,以及在實驗教學中如何
進行自由開放型實驗室初步嘗試,談談自己的見解。
1 改進傳統實驗教學方法,確保教學質量
1. 1 傳統的實驗教學傳統的葯用植物學實驗內容多為驗證性
實驗,在實驗教學中採取的教學方法一般是帶教老師介紹實驗目
的、實驗材料、實驗內容和實驗方法,然後由學生根據實驗材料,
按照實驗內容、實驗方法的描述驗證學過的理論知識。雖然通過
教師的講解,學生對實驗內容和方法己經有了較詳細的了解,並在實驗過程中對學生實驗操作也有較詳盡而規范的要求和不斷
的督導,但是學生因為缺少實驗學習的能動性,在實驗過程中大
多敷衍了事、照本宣科,不去分析實驗的機理,不去探討實驗中的
問題,使實驗教學的質量在教學活動中大打折扣。
1. 2 傳統實驗教學方法改進為了配合葯用植物學的教學改
革,對葯用學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要進行一些必要改革。
在實驗內容方面,可以把實驗內容分為四部分,即基本實驗技術;
基礎的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探索性實驗;在實驗教學方法方
面:對於不同的實驗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目的是讓學生能
積極主動的通過實驗課的學習獲取知識[2, 3]。
1. 2. 1 基本實驗技術基本實驗技術是指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
如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臨時裝片的製作、生物繪圖技術、顯微化學
方法以及實驗室常用葯品、試劑、染液等的配製,玻璃器皿的洗滌
方法等等,這些基礎性的實驗技術,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熟練掌
握,並在期末的實驗考核中能有所反映。實驗教學方法就採用傳
統的教師先講授,然後學生進行驗證的教學方法。
1. 2. 2 基礎的驗證性實驗以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為目的,
通過葯用植物學中的經典實驗和觀察性實驗,使學生掌握基本的
實驗方法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如植物細胞的基本形態與結構
觀察;植物組織的主要類型及結構觀察;植物營養器官和生殖器
官的結構觀察等實驗。這些實驗按傳統的教學方法雖然有利於
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但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不能調動學生進行
積極的思維,實驗課顯得枯燥,沒有生機和活力。
如果我們嘗試把「驗證性」實驗轉變為「探索性」的實驗,就
會有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如在實驗教學方法上,採取讓學生在
課前預習實驗,上課時教師通過提問檢查學生預習情況並對實驗
要點和實驗注意事項簡要提示,留出較多時間讓學生自己動手觀
察,然後通過相互討論來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最後由教師做
總結。對有些實驗的材料,除了教師准備的實驗材料外,鼓勵學
生自己准備實驗材料,如細胞、植物營養器官、生殖器官的觀察、
分類學上的實驗都可以通過鼓勵學生自己准備實驗材料,提高學
生學習積極性。同時在實驗過程中,穿插徒手切片法、染色法、生
物繪圖法等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
1. 2. 3 綜合性實驗主要針對的是植物分類學的實驗,以基本實
驗技術和基礎的驗證性實驗的技能為基礎,變實驗室單一觀察的
方法為實驗室與野外觀察相結合的方法,把傳統分類學實驗設計
為以比較解剖和野外資源調查為主的綜合實驗。比如,先通過學
習讓學生直觀的認識不同類群的植物,總結各類植物的特徵,然
後帶學生到野外進行對比和擴展實驗,鞏固理論知識。如對裸子
植物、被子植物常見重要類群的特徵和分布特點;校園常見物種
的鑒定,檢索表的編制;某一地區的葯用植物資源的調查;珍惜瀕
危植物的調查等均可設計為綜合實驗。
通過綜合性的實驗,使學生既了解植物物種的多樣性、植物
資源的豐富性,又增強學生保護植被,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
1. 2. 4 探索性實驗通過基本技能實驗,基礎實驗和綜合性實驗
的訓練,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植物學基礎知識、操作和動手能
力,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實驗室的具體情況確定幾個研究
方向,讓學生自己查資料,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經教師檢查修改
後,利用野外實習和課外假日時間來完成實驗的題目。通過探索
性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
學生創造力和科研能力,為學生完成畢業論文和將來的自我發展
打下堅實的基礎。
2 重視野外實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4~6]
2. 1 對生態環境的觀察任何生物的生存都必須依託於一定的
環境,葯用植物也不例外。野外實習首先要指導學生認識各種生
態環境。指出各類生態環境的特點,尤其指出重點考查的葯用植
物的主要生態環境。
2. 2 對單株植物的觀察在觀察其形態後,要注重從植物的分類
學特徵上進行觀察,觀察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等器官。對於
一些當地特產的葯用植物要重點觀察葯用部分器官的形態特徵。
對於細部的觀察可以在採集後整理標本時進行。
2. 3 培養學生的採集標本能力
2. 3. 1 對採集標本的選擇葯用植物的採集要特別注意其標本
的典型性和完整性。所謂典型性是指所采標本要具有明顯的分
類特徵,在同種植物中有較強的代表性。所謂完整性,是指整株
標本的根、莖、葉、花、果俱全,尤其要采帶花的,因為花是鑒定種
類的主要依據。對於地下部分有突出特徵的葯用植物,如百合
科、薯蕷科等,應注意採集這此植物的鱗莖、根莖等,它們也是鑒
定物種的重要依據。遇到雌雄異株的植物,應分別採集雌、雄株。
草木植物的莖生葉和基生葉不同時要注意採集基生葉,如茵陳、
薺菜等。寄生植物採集時要把寄生全部或部分採下,並註明
關系。
2. 3. 2 採集的注意事項採集標本要注重質量,盡量減少野外
採集的數量,對於植物的產地、生活環境、性狀、花的顏色、採集日
期等都要做詳細記錄,這對標本的鑒定和研究有很大幫助。一份
H. 植物調查表
桃園國小資優方案校園植物調查表 植物名稱:魚腥草 數量:約20株
第1小組 調查者 彭 德 謀 調查日期: 94.02.15
一、 學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別名:狗貼耳 臭臊草 嶯菜
二、 形態
( )喬木 ( )灌木 ( ˇ)草本 ( )藤本
(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植物在校園的位置
( ˇ )A區 ( )B區 ( ) C區 ( )D區 ( )E區
四、 生長環境描述
( ˇ)乾燥土地上 ( ˇ )濕地上 ( )水中
( )全日照 ( ˇ )半日照
( ˇ )其他:在樹下混雜其他雜草一起生長
五、 特殊用途
用 途 說 明 資 料 來 源
()觀賞
(ˇ)食用 嫩莖葉可做野菜,曬乾切斷可做青草茶包沖劑
台灣保健植物栽培及利用
(ˇ)葯用 治高血壓 膀胱炎 尿道炎 支氣管炎 慢性子宮炎
原色台灣葯用植物圖鑒
()建材、傢具
()工業用
()其他
六、 有沒有毒性
( ˇ)沒毒 ( )有微毒 ( )有劇毒
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有關本植物的詳細說明
說明內容包括植物的形態(根、莖、葉、花、果)特徵、用途和生態……以及個人觀察心得或感想…..都可以寫 (格子不夠用,可以續寫第二張) 條列式敘寫
1.魚腥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根狀莖發達,地上莖、地下莖皆呈圓柱狀
2.全株都具有強烈腥臭氣味,令人印象深刻
3.葉心形,互生、全緣。葉柄長1~4㎝,葉柄內側溝狀,有托葉。
4.花序穗狀,花細小淡黃色。花序下方有大型白色花瓣狀的總苞4片,常被誤認為花瓣
春夏之間開花
5.穗狀花序上的小花沒有花蕚和花瓣,(不完全花),有三枚雄蕊,4雌蕊下部合生
6.果實為細小的球狀蒴果
7.魚腥草在葯用上的方例:(原色葯用植物圖鑒第一冊p15)
(1)抗菌試驗:魚腥草體外試驗,對卡他球菌、流感桿菌、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皆有抗菌作用
(2)治慢性鼻竇炎:鮮魚腥草島爛絞汁,每日滴鼻數次
(3)治慢性氣管炎:桔梗15克加水200㏄,文火煮20分鍾,在加入乾魚腥草20克主5分鍾,每日服3~4次,每次30㏄
8.心得:
幾棵不起眼的小草,在我不經意走過校園碩大的老樹…琉球松樹時,沾染了我一
身的腥膻,本能的想踹他幾腳,忍了又忍才收回那粗魯的雙腿。
回到家後幾經詳細查閱資料、請教師長、父母,才明白其貌不揚、毫無看頭的小草,
竟然有那麼大的功用,以後我再也不敢以貌取「人」,輕視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
魚腥草的花序排列得像一穗玉米般,這穗「玉米」底下有4片白色類似花瓣的東西,
竟然是保護這穗「玉米」的苞片,而不是花瓣。讓我想起:這就是老師告訴我們的「不
完全花」,它….沒有花蕚,也沒有花瓣,想必他也一定不是靠著昆蟲來幫她傳粉授精
的植物,所以不需穿上鮮艷的衣服,抹上香香的香水來招蜂引蝶吧!
附:校園綠化植物調查表
序號 屬名 牌子數 科名 數量
1 石榴 1 安石榴科 3
2 龍柏 5 柏科 104
3 陰樂柏 4 柏科
4 側柏 3 柏科
5 花柏 5 柏科
6 圓柏 4 柏科
7 沙荊柏 3 柏科
8 刺柏 1 柏科
9 重陽木 5 大戟科 21
10 白背葉 1 大戟科 3
11 烏桕 2 大戟科 10
12 枸骨 1 冬青科 1
13 紫荊 2 雲實科 9
14 杜鵑 1 杜鵑花科 2
15 喜樹 1 珙桐科 7
16 海桐 1 海桐花科 1
17 毛竹 1禾本科 2片
18 綿竹 1 禾本科 1片
19 葫蘆竹 1 禾本科 1
20 馬尼拉草 1 禾本科 幾片
21 瓜子黃楊 1 黃楊科 17
22 瓜子樹 1 黃楊科 9
23 楓香 1 金縷梅科 3
24 紅花繼木 1 金縷梅科 1
25 紅楓 1 槭樹科 2
26 白楓 1 槭樹科 1
27 木槿 1 錦葵科 1
28 苦楝 3 楝科 46
29 椿樹 1 楝科 2
30 羅漢松 1 羅漢松科 1
31 含笑 6 木蘭科 8
32 二喬玉蘭 5 木蘭科 14
33 廣玉蘭 2 木蘭科 7
34 木麻黃 1 木麻黃科 1
35 小葉女貞 3 木犀科 幾排
36 大葉女貞 3 木犀科 19
37 丹桂 3 木犀科 25
38 八月桂 2 木犀科
39 四季桂 4 木犀科
40 天枝桂 1 木犀科
41 紫花巨萼草 1 千屈菜科 2片
42 梔子 1 茜草科 2排
43 枇杷 3 薔薇科 5
44 梅 3 薔薇科 7
45 桃 1 薔薇科 4
46 日本櫻花 1 薔薇科 1
47 山茶 2 山茶科 4
48 茶 1 山茶科
49 杉 2 杉科 11
50 柳杉 1 杉科 1
51 水杉 1 杉科 1
52 馬鈴鐺 1 鼠李科 2片
53 雪松 1 松科 2
54 蘇鐵(鐵樹) 1 鐵樹科 2
55 十大功勞 1 小薜科 1
56 樟 5 樟科 13
57 赤楊葉 1 紫茉莉科 4
58 紫薇 5 紫薇科 7
59 棕櫚 1 棕櫚科 2
60 海棗 1 棕櫚科 1
61 蒲葵 1 棕櫚科 1
62 中華杜櫻 2 杜櫻科 5
63 橄欖 1 橄欖科 2
希望這些資料能對你有點幫助。
I. 畢業論文能不能寫成調查的形式啊比如南嶽衡山葯用植物種類調查,這算論文嗎
看你們學校的要求了,一般來說調查報告也屬於畢業論文的范疇,是可以的。你最好問問你的教學秘書什麼的,會更確切。
J. 有關葯用植物學的論文怎麼寫
接上面
沒有記錄的標本是沒有科學價值的。
2. 4培養學生的標本製作能力
2. 4. 1保證壓制標本的質量要指導學生做好葯用植物標本,
最初壓制時,必須使標本舒展,葉片應有正面和反面兩種葉子,為
今後製作葯用植物的臘葉標本做好准備。
2. 4. 2開展標本展評在實習階段,應組織學生隨時進行採集
製作標本的講評話動,指導學生科學採集標本。野外實習結束
後,可以進行以學生、小組或班級為單位的標本展評話動,調動學
習的積極性。
2. 4. 3留存優秀標本把學生野外實習作為教學科研的一部
分。教師應有針對性地採集、製作一批高質量葯用植物標本,也
可以選擇學生製作精良的標本,充實學校的標本室和教學科研
素材。
3建立自由開放型實驗室,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
葯用植物學的主要培教學目標是講授葯用植物學基礎知識
和基本技能等。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通過反復實踐是
很難掌握的。實驗教學和野外實習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在有限的
課堂教授和實踐時間內達不到掌握知識的目的。為此,根據培養
實用型人才的目標,我們進行實驗改革,提出了自由開放型實驗
室的教學理念,在葯學專業葯用植物學的實驗教學中進行了初步
嘗試。
自由開放型實驗室的含義:其一是指一個單元的實驗內容在
一段時間內向學生自由開放,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入實驗室
學習、實踐,給學生提供學習時間和空間的自由;其二是給學生提
供學習的自由,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
發揮,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實驗項目、實驗方法、實驗材料,實施開
放式探究,促使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
自由開放型實驗主要安排在課余時間進行,一般一個教學單
元的內容向學生開放兩個星期,指定一位教師或實驗員在實驗室
值班。這段時間主要是讓學生進行自由探究學習,教師一般不給
予輔導,讓學生自己去摸索、設計、操作、得出結果。但實驗准備
所需用的儀器、葯材標本、試劑要有充分的餘地,比教學目標要求
所規定的內容盡可能多,讓學生自由選擇,為學生特長發展提供
自由的空間[7, 8]。
總之,從當今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來看,學生實踐能力的培
養越來越受到重視。葯用植物學試驗教學、野外實習和自由開放
型實驗室的實施,有利於本門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和促進學生各
種能力的發展,特別是學生實際操作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
養,對學生學習後續課程乃至他們今後的發展均有促進作用。只
有教會求學者會學,求學者能學,才能開拓,才能創新。
參考文獻:
[ 1 ]孫敏,鄧洪平,王明書,等.植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及其對學生創新
能力的培養[ 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 28
(5): 812.
[ 2 ]孫敏,王彥涵,王明書,等.高師植物學實驗教學中的科學索質教
育探討實驗教學與創新能力[J].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0: 30.
[ 3 ]郁達,盧祥雲,吳金男,等.加強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
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2, 21(1): 15.
[ 4 ]黃寶康,張朝暉.葯用植物學野外教學的幾點體會[J].葯學教育,
2001, 17(1): 37.
[ 5 ]王麗紅,劉娟,鄭淑琴.葯用植物學野外實習綜述[J].黑龍江醫
葯科學, 2004, 27(5): 69.
[ 6 ]葉創興,廖家遺,廖文波,等.從嚴要求,提高生物學野外實習的質
量,打好生物學專業學生寬廣的基礎[ 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
2001, 21(5): 24.
[ 7 ]周效思,孫毅東,李明娟,等.自由開放型實驗室的構思與實踐[J].
高教研究, 2006, 24(15): 15.
[ 8 ]張濟生.對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的認識[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
2001(2): 37.
我這是從CAJ上復制下來的,又把附件發你QQ郵箱里了,你下載CAJ軟體就可以看了.